2023年民俗博物館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2:03:09
2023年民俗博物館范文(14篇)
時間:2023-12-07 12:03:09     小編:紫薇兒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寫總結之前,我們需要對所總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確保準確表達??偨Y是一個有趣又有挑戰(zhàn)的寫作任務,通過范文的學習,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民俗博物館篇一

上周接到樂學小記者團活動的通知,因為是第一次獨立參加活動,媽媽問我要不要參加,我說當然要參加了,我是一名小記者嘛。

星期六的下午,我來到了集合地點,看到了同班的芮林楠也在,我們等了不久,大巴車就到了。一位楊老師負責帶領我們,他親切的做了自己介紹,叫做“小肥羊老師”,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他。

大巴車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叫做民俗博物館,也叫甘家大院。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參觀,先欣賞了戲劇表演,演員們穿著古代的衣服在唱戲;還看了剪紙表演,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一手拿紙,一手拿著剪刀,兩只手不停地動著,不一會兒就剪出好多動物的.形狀,大家看了都羨慕不已!

接下來,我們跟著導游一直走,有一幢小樓特別漂亮,據說樓上是新郎和新娘住的。一路上還看到了好多房間,導游說一共有九十九間半呢!地方真大,每個房間都不一樣,像個大迷宮!

參觀活動很快結束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卻看到了好多有趣的東西,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的活動很有意義!

民俗博物館篇二

終于講解員帶著我們開始參觀了。陜西關中民俗博物館里面有許多珍貴的文物,里面有精美的銅器、陶俑、陶瓷器、玉器、古代貨幣等等,看著這些精致的.文物,我好像走進了歷史,從商代到秦朝再穿越到了清朝,感嘆我們中國有這么古老的文化!

媽媽的話:雖然這一天中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排隊,但還是非常值得參觀!非常有歷史教育意義!在講解員講述的時候,孩子聽得非常專心,有許多故事孩子在《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都看過。雖然孩子在口述的時候,說不了太多,但相信在以后的歷史學習中,會慢慢有所體會。

民俗博物館篇三

最近,我參加了一次在民俗博物館舉行的講座,主題是“民俗文化與傳統(tǒng)習俗”。在這場講座上,我學到了許多關于民俗文化的知識,也深刻領悟到了習俗文化的重要性。

二、主體。

首先,講座中介紹了許多與婚禮有關的習俗。我從中了解到,我國的婚俗文化是非常豐富的,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習俗。并且,在這些習俗中,我們不但能感受到濃厚的家庭氛圍,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深深的敬重和友愛之情。這令我非常感動,也對婚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其次,講座中還介紹了一些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民俗文化。我了解到,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傳統(tǒng)的習俗。例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這些習俗都是祭祀屈原、驅邪避災的具體體現,也反映出了我們祖先們對生命、自然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尊重和崇敬。

最后,講座中還介紹了與傳統(tǒng)美食有關的民俗文化。我從中了解到,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每一道菜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淵源和象征意義。例如,魚表示年年有余、甜酒代表甜甜蜜蜜,還有年糕、湯圓、八寶飯等等。這些傳統(tǒng)美食代表了我們的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也是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的具體體現。

三、感悟。

通過這次講座,我深刻認識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價值,并意識到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性。同時,我也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有機融合和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將其體現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讓這些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得益彰。

四、印象深刻的內容。

在整個講座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介紹。我了解到了端午節(jié)的歷史背景和來源,并通過這些習俗,領悟了我們中國人在祭祀屈原的基礎上,將端午節(jié)發(fā)揚光大的文化價值。這種文化價值的體現,不僅僅是節(jié)日的習俗和活動,更是我們對文化傳承和華夏精神的深深熱愛。

五、總結。

通過這次講座,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民俗文化的知識,并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習俗文化的重要性。通過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色,同時也能夠為我們的現代生活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蘊。同時,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繼承并傳承這些傳統(tǒng)文化,以此感受我們祖先留下的豐厚饋贈,更好地維護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民俗博物館篇四

屬于國家4a級景區(qū)、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龍泉街。從市區(qū)河灘快速路或主干道解放南路、新華南路可達。距新疆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市場500米,是集旅游、觀光、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人文景觀,也是世人了解新疆、宣傳新疆的窗口。

目錄基本介紹組成部分展館介紹圖片賞析收縮展開基本介紹。

(簡稱,新疆民街),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全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分別由5幢樓及4條立體式街道連為一體。其建筑以伊斯蘭文化為主、巧妙地將中原文化、歐美文化和現代文化融為一體,呈現出特色鮮明的民族風格。新疆幅員遼闊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占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在這片廣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新疆民街作為讓世人了解新疆、認識新疆和宣傳新疆的窗口。新疆民街不僅擁有全疆規(guī)模最大的奇石、玉石交易市場和設施完善的'古玩收藏品市場。而且還有3000平方米的民族餐飲宴會廳。主要有神秘新疆微縮景觀、新疆民俗博物館、民族茶藝吧、西域三十六國風情園、民族手工藝巴扎、方特科技園等人文景觀,集中將新疆的地理風貌、民俗文化及歷史概況進行提煉和濃縮。可使人“一街走遍新疆,一日暢游古今”。

組成部分。

新疆民街的四大組成部分,民族餐飲街、民族風情街、歐亞商品街、珠寶名品街四條步行街展現了新疆文化的四大主題:餐飲文化——各民族的美味飄香,藝術文化——精彩的歌舞熱情奔放,商品文化——歐亞的商品令你不忍釋手,物產文化——新疆的名特產品琳瑯滿目。打造新疆人文風情旅游第一站為目標,新疆民街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已建成新疆大學民街民俗博物館、“神秘新疆”微縮景觀、民族茶藝吧、新疆風情畫廊等一系列的能夠充分體現和展示新疆風。作為濃縮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窗口,新疆民街享有“一街走遍新疆,一日暢游古今”的美譽,成為中外游客新疆旅游的首選景點。

展館介紹。

神秘新疆微縮景觀:展廳總面積2000平方米。按照新疆15個地、州、市的行政排序和自然分布,以1:50000的比例將全疆各地的地形地貌、名勝古跡、城市建設進行微縮,是到新疆旅游的第一站。新疆民俗博物館:展出了新疆13個主體少數民族各類文物4000余件,其中有各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古老的維吾爾族樂器、刀郎熱瓦甫、刀郎艾介克等。集中展示了新疆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西域三十六國風情園:以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的歷史為藍本,運用現代設計理念,通過象征表現等藝術手法,形象地展示漢唐時期西域絲綢之路的神奇、神秘與神圣以及多元文化交匯、積淀的文化奇跡。民族手工藝巴扎:是新疆非物質文化的動態(tài)博物館。逼真的農家院落,民間手工藝匠人對艾德萊絲綢、帕拉斯、和田地毯等傳統(tǒng)手工藝制做的現場演示。游客既能親自參與手工藝制做,感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勞聰慧,又可在動靜結合中親歷古絲綢之路的古樸遺風。方特科技園:在新疆民街負一層,營業(yè)面積8000平方米,采用全套美國方特設備,共有50余個高科技模擬仿真的參與性科普體驗項目。

圖片賞析

民俗博物館篇五

淯溪民俗博物館是一座位于我國浙江省的一座非常特殊的博物館。它展示了淯溪地區(qū)獨特的民俗文化,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了解傳統(tǒng)民俗的機會。我最近有幸參觀了這座博物館,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fā)。以下是我對淯溪民俗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首先,博物館的布置給人一種充滿歷史氛圍的感覺。當我走進博物館時,立刻被館內的陳設所吸引。房間內擺放著傳統(tǒng)古老的器具、工具和藝術品,這些展品都生動地再現了淯溪人民過去的生活方式。從小巧的陶器到精美的刺繡,每一件展品都讓人對古代手工藝術的發(fā)展感到佩服。尤其是那些保留了許多年代的文物,如明代的瓷器和清代的家具,在這個博物館里真正讓人們感受到了淯溪歷史的厚重。

其次,展覽內容豐富多樣。淯溪民俗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淯溪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而且還介紹了該地區(qū)的歷史發(fā)展和著名人物。在博物館的每個展廳,都有相關主題的展示,例如村莊文化、節(jié)日習俗、婚姻習俗等。這些展覽使游客能夠全面了解淯溪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在博物館里學到了許多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知識,同時也感受到淯溪古老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博物館還提供了互動性強的參觀體驗。除了觀看展品和閱讀相關資料外,博物館還設置了一些互動區(qū)域,讓游客可以親自體驗某些民俗活動。例如,在一個展區(qū),我參加了傳統(tǒng)的手工藝活動,親手制作了一塊精美的陶瓷。這種參與式的體驗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種古老手工藝的技巧和精髓。通過動手操作,我進一步體會到了淯溪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博物館的解說員和工作人員非常友好和專業(yè)。他們熟知博物館的歷史和文化,并樂于與來訪者進行交流和解答問題。我在博物館里遇到了一位解說員,他向我詳細解釋了每個展區(qū)的文物和相關歷史背景,使我對展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種親切的服務態(tài)度和專業(yè)的知識使我的博物館參觀更加愉快和有意義。

總的來說,淯溪民俗博物館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它向世人展示了浙江淯溪地區(qū)豐富的民俗文化,并提供了一個了解淯溪歷史和文化的獨特機會。在這里,我不僅欣賞到了許多精美的藝術品,還學到了許多以前不曾了解的知識。這次參觀讓我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增添了我對浙江淯溪的興趣。我相信,淯溪民俗博物館將繼續(xù)吸引更多的人們前來參觀,傳播淯溪文化的獨特魅力。

民俗博物館篇六

云南民俗博物館位于昆明市西山區(qū),建于1951年,是一座專門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歷史和生活的博物館。博物館館藏豐富,展品包括了石器、陶器、織物、玉石器、書畫等各種類別。其中,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最具觀賞性和吸引力的是生活民俗展區(qū),這里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生活文化和傳統(tǒng)習俗。

第二段:生活民俗展區(qū)。

生活民俗展區(qū)是云南民俗博物館的重點展區(qū)之一。這里陳列著許多生動形象的展品,如彝族的火把節(jié)、傈僳族的木鼓、侗族的蘆笙等。展品中最吸引我的是彝族火把節(jié)的展示,這里展出了彝族的傳統(tǒng)服飾、樂器、舞蹈等,使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彝族節(jié)日當中,感受到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

第三段:玉石器展區(qū)。

除了生活民俗展區(qū)外,云南民俗博物館的玉石器展區(qū)也是許多游客都感興趣的地方。這里展出了各種精美的玉石器,包括了碗、盤、壺、鼓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鎮(zhèn)館之寶——“德宏玉璽”。這個璽是清朝乾隆皇帝賜予云南巡撫李道綱的,璽上刻有“雪山第一玉”字樣,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第四段:思考與感受。

在云南民俗博物館參觀了生活民俗展區(qū)和玉石器展區(qū)之后,我不禁冥思苦想: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已經做得很好了嗎?事實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慢慢流失和消失,很多人甚至對于自己民族的習俗都不太了解。在這里,我深感應該加強對于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下一代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第五段:結尾。

云南民俗博物館是一座珍藏了大量民族文化、歷史和生活的博物館,是了解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好地方。在這里,我不僅看到了各個民族獨特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更深深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來云南民俗博物館參觀,感受到生活民俗的魅力并加強對于民俗文化的保護。

民俗博物館篇七

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是一座古香古色、有盛唐風采的建筑。它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這里集中了許多陜西出土的珍貴文物,有工藝精湛的商周青銅器,有千姿百態(tài)的歷代陶俑,有精美絕倫的漢唐金銀玉器……真是琳瑯滿目,讓我目不暇接。

參觀了一上午,看得我眼花繚亂。其中我最喜歡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竹節(jié)熏香爐和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用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制作的,杯子的形狀像一個牛角。它的`前端是一個牛頭,牛的嘴上鑲著金帽,牛眼炯炯有神,牛角作為杯柄彎曲著連著杯口。整個造型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不愧是鎮(zhèn)館之寶??!

鎏金竹節(jié)熏香爐是用青銅制成,通體鎏金。底座雕刻有兩條蟠龍,它們昂著頭張著嘴咬住竹柄,竹節(jié)形的柄分五節(jié),竹節(jié)上面刻著竹葉。竹柄頂端有三只蟠龍,它們托著熏爐。爐體浮雕著四條金龍。我覺得最精美的是爐蓋兒,它像多層的山巒,點燃香料冒出的青煙,從山峰間的縫隙裊裊飄出,好一副秀美的山景??!

參觀完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我終于知道什么叫嘆為觀止了。

民俗博物館篇八

周日早上,我參加了《寶雞日報》小記者團的“走進寶雞民俗博物館”活動,既體驗了西府傳統(tǒng)文化,也參與“跟大師學畫馬勺臉譜”的活動。我收獲著知識的同時也收獲著快樂!

我們開始了民俗之旅。一進寶雞民俗博物館大門,我便被恢宏的吊燈、以及兩旁以紅色為主的墻飾所吸引。抬眼看,一首《吼聲亂彈勁頭來》讓我感到西府文化的精髓:閑吼秦腔叫亂彈,低哼高吼成自然,抖擻精神唱一段,慷慨激昂震破天!我細細品味這一段描寫秦腔的詩段。嗯,它不愧是西府文化的精華,體現著西府秦腔的粗獷和豪邁。民俗博物館主要分為“西府人生”和“寶雞風尚”兩個區(qū)域,我們依次參加了兩個區(qū)域后。最后,迎來了此次活動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畫臉譜!

我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第一個走進畫臉譜的房子。今天我們畫的是包公臉譜,它的'主色為黑色,襯托一些褐色和紅色。我們一邊認真聆聽著張玄武老師講有關臉譜知識,一邊認真仔細地涂繪著手中的臉譜。我原來以為會很難,上手后才發(fā)現只要用心,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先勾線,填色…,一道道工序我認真的完成著。畫完之后,我看著手中的臉譜,瑕疵當然會有,但是這是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最后沒有評上最佳臉譜,但我不會感到氣餒氣,這一次沒評上,下一次我一定要評上!

歡樂的民俗之旅結束了。這次活動不但讓我了解了更多的民俗知識,也提高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有了一張自己繪制的臉譜,真可謂是“一舉三得”!

周六早晨,雨過天晴,清新的空氣彌漫在大地,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根據寶雞日報小記者團的活動安排,我和媽媽來到了寶雞民俗博物館,很遠就看到了老師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等候我們。經過分組,我們就開始了寶雞民俗博物館的參觀之旅。

走進博物館,我就看到墻壁上的雕刻和繪畫,一股濃郁的寶雞風情盡顯眼前,順著樓梯下去,眼前豁然開朗,里面有許多代表寶雞農耕文化的物品,接著我看到一群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好像被施了魔法似得。通過了解我才知道,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彩繪出來的,我們寶雞人真了不起。我們繼續(xù)參觀“西府人生”部分的“人之初”、“婚嫁娶”、“福祿壽”三廳,參觀到了“婚嫁娶”,一進去就看到了一臺花轎和一個騎著馬的新郎,一幅吉祥喜慶的畫面浮現在我的腦海,這一幕真實的表現出我們西府人對美好生活的態(tài)度和向往。

接著又來到了“寶雞風尚”主題展廳,了解到了更多的寶雞人文歷史和“非遺”保護項目,皮影、馬勺、泥塑、鳳翔剪紙,這些都展示出了寶雞人在生產生活中祈福、求美、尋樂的心愿和很高的文化藝術底蘊,表現出了我們寶雞地域文化的源遠流長。最后陜西民間藝術大賽金獎得主、工藝美術大師張選武老師給我們現場講解了臉譜知識,手把手的教我們小記者畫馬勺臉譜,并進行了評比、表彰。

活動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小記者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也收獲到了很多關于寶雞的歷史文化傳承,今天的活動真有意義,讓我回味無窮。

民俗博物館篇九

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是一個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博物館,那里的歷史文物不計其數,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知識的寶庫。從藍田人、大荔人、先周(即夏朝、商朝)、西周起,到秦、漢,再到隋、唐、宋,最后到元、明,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

正好,今天外邊的天氣不太好,不適合在外邊活動。我和媽媽便“明智”地選擇了再去一次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

館中有幾件藏品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它們是:獨孤信的多面體煤一精一組印、白地黑彩玉壺春瓶、白釉“官”字款五瓣碟、獸首瑪瑙杯和舞馬銜杯紋銀壺。

“白地黑彩玉壺春瓶”,這個名兒可真長呀!白釉“官”字款五瓣碟,這個名字似乎更長。這兩件文物不有名,也沒有太多的歷史背景,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顏色素凈、形態(tài)優(yōu)美。我正是被這它們美麗的形狀和素雅的色彩所吸引。真的很好看!一個是白地瓶上描黑紋,一個是白瓷盤中刻梅花。我站在玻璃柜前,翻來覆去地看著它們,直到媽媽開始催我了,才肯離開。

那塊紅色的、十四面的“石頭”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又是啥?我走近一看,嚇得跳了起來!這就是“中國第一老丈人”獨孤信的多面體煤精組??!我在雜志《博物》上看到過它,記下了它的名字。這個獨孤信可真的不得了:他有七個女兒,大女兒是北周明帝的夫人、七女兒是楊堅的妻子,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爸爸!他一定肩上有各種各樣的官職,才會有這么多頭銜吧。

我們又到了大唐遺寶館,這個館的由來十分值得一提。1970年,西安的一個工地上,一群工人在打地基。突然,他們的.工具敲在了一個土中的大陶器上。工人們立刻挖出了它,打開后,看見里面全是文物,他們立刻打電話找來陜博的文物負責人,拿走了這些文物。后來,他們又挖出了兩個同樣的陶罐,它們中的文物,單獨放在大唐遺寶館。神奇的是,這三個陶罐就在市區(qū),埋在離地面八十厘米的地方,一千多年來,竟然無人發(fā)現。

大唐遺寶館里的獸首瑪瑙杯和舞馬銜杯紋銀壺,都是鎮(zhèn)館之寶。它們不可以被拿到外面展出。它們做工精細、原料上好,都是難得的好寶貝。獸首瑪瑙杯最早出現在胡人的畫上,這個杯,體現了唐代文化的包容。而舞馬銜杯紋銀壺,表現了唐玄宗時代的一種消失的禮儀,在宴會上,舞馬口銜酒杯,為皇帝倒酒。它們做工精湛,讓我驚嘆。

說陜博是個知識寶庫,不如說是一片海洋,它是我們偉大祖先的智慧結晶,它向我們展現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

民俗博物館篇十

聽說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是了解中國歷史的好去處,于是,我們就來到了著名的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參觀。

走進歷史博物館的大門,導游阿姨就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來:“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約70000㎡,建筑面積約為50000㎡。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過程。陜西關中民俗博物館于1991年6月建成開放,博物館建筑非常古樸典雅、別具特色。館內珍藏了陜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0㎡,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陜西歷史文物?!蔽乙贿吢犞鴮в伟⒁痰闹v解一邊慢慢步入了歷史博物館的第一展館。第一個展館展出的是陜西早期的出土文物,從最早定都西安的周王朝一直追溯到關中的史前時代。在第一個展館里,我看見了一個巨大的陜西省地圖,導游阿姨為了考考我們,就問我們:“這個陜西省地圖像什么?”我們端詳了好一會兒,也猜不出來,導游阿姨就告訴我們:“陜西省的`地圖就像一個人,雙手并攏,跪在地上,祈求平安?!蔽衣犃撕?,仔細一看,嘿!還真像!接著導游阿姨帶著我們開始參觀,在第一展廳,我知道了最早的人是藍田人,接下來是大荔人。接著我們開始看那些展出的物品,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可是保存的很好。在觀賞時,有一個尖底水壺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就是尖底瓶。疑問來了: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尖的呢?我?guī)е@個問題去問導游阿姨,導游阿姨告訴我:“這個問題,原因有兩個。第一,在河邊打水時,我們不需拿著瓶子打水,只需將瓶子放入水中,裝滿水后瓶子就會自動立起,而瓶口小了,水就不易灑出來,因為陜西氣候干燥,缺水,所以這樣做可以節(jié)約水源;第二,瓶底做成尖的,很容易插進河邊的沙土里,瓶子就不會倒。在瓶子的兩側有雙耳,系上繩子后可以提著也可以掛在樹上。一個瓶子可見古代人的智慧。”我聽了后,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梢蓡栍謥砹耍簽槭裁此繒谒辛⑵穑课?guī)е@個問題再次去問導游阿姨,她耐心地告訴我:“因為瓶口與瓶底都是尖的,保持了瓶身的平衡性,所以不會倒?!蔽衣犃撕?,覺得古代人真聰明。我們邊走邊看,還時不時的拍照,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第二展館。在第二展館前,導游阿姨繪聲繪色地對我們說:“這里是第二展館,主要是由西漢到北周的文化遺產,這些文物至今都完好地保留著?!睂в伟⒁桃徽f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沖了過去,投入文物的懷抱中。在參觀時,我十分仔細地觀察,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看不清楚的,我就踮起腳尖,使勁往里瞧,直到看到為止。有時實在觀察不到的,就用手機將它們完整地拍攝下來。由于我觀察地十分仔細,我在這些文物內部發(fā)現了許多甲骨文,這使我非常興奮,我便將手機拿出來,將它們一一拍攝,無一漏過,還激動地說要帶回家作紀念呢!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還參觀了秦代、漢代、唐代等朝代的文明,其中,秦朝的兵馬俑我印象最深。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參觀完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歷史博物館。

在參觀歷史博物館中,我了解了中國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陜西省關中民俗博物館真正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民俗博物館篇十一

今天,我們參觀了陜西關中民俗博物館。早耳聞藏物的珍貴和多樣,我很期待今天的活動。

隨著大巴的前進,博物館霧灰色的頂部在一排松柏的縫隙間不時地顯露,一會兒就到了大門口。黑底金字的長匾,白色的柱子,博物館的壯觀盡在眼前。

走進博物館,我首先關注到的是大廳內的墻紙。鮮紅的底色,有墨黑色的塔城綿延在之間,長著細長腿的仙鶴悠悠飛過,別具特色。整個廳內都顯出歷史的氣韻。

我們跟隨講解人員前往第一展廳,開始參觀。秦朝的箭矢讓人驚嘆,根據介紹,這些箭的剪頭都做成規(guī)整的等腰三角形,更不可思議的是,磨制的痕跡是平行的,說明這箭可能是用類似砂輪的工具打磨出的。我佩服不已,早在那時竟然就有了如此巧妙的制造手藝!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接著看見的是唐朝著名的工藝品——唐三彩,其名為“三彩載樂駱駝俑”。在偌大的方形玻璃罩中,一只昂首挺胸的棕毛駱駝邁著優(yōu)雅的腳步,在駱駝身上有吹笛子的,彈胡琴的,吹風管的……還有一個站著歌唱的女人。他們神情歡愉,演繹著美妙的'異域歌舞,迷人的音樂仿佛穿越千年歷史傳入我的耳朵。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身下鋪著的毯子,擁有著綠色、黃色、藍色等鮮艷的色彩,色澤光亮,變化無窮。

在這次參觀中,我更深地體會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浩渺。

漫步在歷史的殿堂,從前的古老記憶仿佛浮現在眼前,那面含微笑的胡人好像牽著汗血馬,慢慢地朝盛世走來。

民俗博物館篇十二

下了車,對面就是陜西關中民俗博物館,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建筑,頗具盛唐風采,井然有序,錯落有致,雄渾莊重,讓人不覺眼見一亮。

跟隨著隊伍走進了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巨大的石獅子仰天長嘯,好像一名魁梧的衛(wèi)士忠誠的守衛(wèi)著巍峨的博物館。

我們首先要參觀的是“大唐遺寶”專題展覽。據介紹,這一批珍貴文物是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發(fā)現的`。在這里,雖然我們只是欣賞到了出土的一小部分文物,但文物之精美;工藝之精湛,讓人驚嘆不已。

整個展覽分為兩部分。我們最先見到“玉潤華光”部分,這一部分集中展示玉器、寶石等精品,其中不少都是海內外罕見的珍品。其中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鎮(zhèn)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我在家中的書上頻頻發(fā)現它的蹤跡,晶瑩剔透的瑪瑙閃爍著神秘的風采。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見到它的實物。在這樣的一次偶然的機遇下,能夠見到它的“真身”,真讓我有些受寵若驚。

第二部分“金銀璀璨”表現了大唐工匠高超的技藝;更有數十枚銀餅、銀鋌,留有唐代人鏨刻銘文和墨書記錄,為后人研究唐代歷史留下了重要的資料。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帶有異域風情的工藝品,以及由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錢幣。體現了中華唐代時期民族的交流和發(fā)展,也體現了唐代開放的時代特征。

接著,我們參觀了主館。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館內的展廳設置也是如此,主要展現了周、秦、漢、唐代的精美文物。主要有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的彩陶,反映西周王都興起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讓人耳目一新。

陜西關中民俗博物館真正是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民俗博物館篇十三

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館屬于國家4a級景區(qū)、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龍泉街。從市區(qū)河灘快速路或主干道解放南路、新華南路可達。距新疆國際大巴扎和二道橋市場500米,是集旅游、觀光、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綜合型人文景觀,也是世人了解新疆、宣傳新疆的窗口。

目錄基本介紹組成部分展館介紹圖片賞析收縮展開基本介紹。

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館(簡稱,新疆民街),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全框架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分別由5幢樓及4條立體式街道連為一體。其建筑以伊斯蘭文化為主、巧妙地將中原文化、歐美文化和現代文化融為一體,呈現出特色鮮明的民族風格。新疆幅員遼闊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占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在這片廣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新疆民街作為讓世人了解新疆、認識新疆和宣傳新疆的窗口。新疆民街不僅擁有全疆規(guī)模最大的奇石、玉石交易市場和設施完善的古玩收藏品市場。而且還有3000平方米的民族餐飲宴會廳。主要有神秘新疆微縮景觀、新疆民俗博物館、民族茶藝吧、西域三十六國風情園、民族手工藝巴扎、方特科技園等人文景觀,集中將新疆的地理風貌、民俗文化及歷史概況進行提煉和濃縮??墒谷恕耙唤肿弑樾陆?,一日暢游古今”。

組成部分。

新疆民街的四大組成部分,民族餐飲街、民族風情街、歐亞商品街、珠寶名品街四條步行街展現了新疆文化的四大主題:餐飲文化――各民族的美味飄香,藝術文化――精彩的歌舞熱情奔放,商品文化――歐亞的商品令你不忍釋手,物產文化――新疆的名特產品琳瑯滿目。打造新疆人文風情旅游第一站為目標,新疆民街在不斷地創(chuàng)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已建成新疆大學民街民俗博物館、“神秘新疆”微縮景觀、民族茶藝吧、新疆風情畫廊等一系列的能夠充分體現和展示新疆風。作為濃縮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窗口,新疆民街享有“一街走遍新疆,一日暢游古今”的美譽,成為中外游客新疆旅游的首選景點。

展館介紹。

神秘新疆微縮景觀:展廳總面積平方米。按照新疆15個地、州、市的行政排序和自然分布,以1:50000的比例將全疆各地的地形地貌、名勝古跡、城市建設進行微縮,是到新疆旅游的第一站。新疆民俗博物館:展出了新疆13個主體少數民族各類文物4000余件,其中有各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古老的維吾爾族樂器、刀郎熱瓦甫、刀郎艾介克等。集中展示了新疆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西域三十六國風情園:以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的歷史為藍本,運用現代設計理念,通過象征表現等藝術手法,形象地展示漢唐時期西域絲綢之路的神奇、神秘與神圣以及多元文化交匯、積淀的文化奇跡。民族手工藝巴扎:是新疆非物質文化的動態(tài)博物館。逼真的農家院落,民間手工藝匠人對艾德萊絲綢、帕拉斯、和田地毯等傳統(tǒng)手工藝制做的現場演示。游客既能親自參與手工藝制做,感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勞聰慧,又可在動靜結合中親歷古絲綢之路的古樸遺風。方特科技園:在新疆民街負一層,營業(yè)面積8000平方米,采用全套美國方特設備,共有50余個高科技模擬仿真的參與性科普體驗項目。

圖片賞析

民俗博物館篇十四

通過參觀民俗博物館,我懂得了中國很多的民俗文化。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參觀民俗博物館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

為了近距離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了解南京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基本情況,觀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彩展演,我們七彩旋風雛鷹假日小隊冒著風雪參觀了南京民俗博物館。

南京民俗博物館在古代是清朝一名商人的故居,名叫甘熙。他在院子里蓋了九十九間半房間。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走進博物館,首先來到的是古代小朋友生活用品的展館,我們看到了虎頭帽、虎頭鞋、口水巾等日常生活用品,上面繡著精美的圖案,講解員介紹說:“這些用品都是父母做的,大家看口水巾有好幾邊,每一邊都可以用一次。還有嬰兒椅,下面放著炭盆,原來是給小朋友取暖用的?!苯又?,我們來到葫蘆和花燈的展館,畫葫蘆的張爺爺給我們展示了幾款不同圖案的葫蘆,上面有的畫著臉譜、有的畫著娃娃,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葫蘆上畫著南京的城墻,講解員問我們誰知道城墻是什么時候建的,結果沒有人回答正確,看來我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歷史很不了解。在花燈展示區(qū),講解員給我們講了兔子燈的故事:“兔子燈很特別,它不是平常的兔子,傳說是在天上搗藥的兔子,元宵節(jié)如果買個兔子燈放在家里,就可以保護小孩子平安,所以人們都稱它為‘兔爺’。大家對花燈的故事聽得了入了神,一個個都好認真。

后來我們還去參觀了其他民俗展區(qū),例如南京水八鮮、戲臺、媽祖祭祀活動、中國結等等。民俗博物館好大,我們參觀了一個半小時,還沒有完全看完博物館所有的展區(qū),下次再來了解南京的民俗及歷史故事。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表姐去民俗博物館參觀。一路上大家都非常興奮,畢竟嘛,這樣的機會并不多。我們去的時候正是中午,天氣熱極了,太陽火一般的炙烤著大地。我們一從家里出來便揮汗如雨了。(夸張,夸張了)到了目的地民俗博物館之后,走進一樓大廳我們都驚呆了,哇!里面有許多古代婦女穿的衣服和首飾都好看極了!我們一個一個仔仔細細的觀賞著:“你瞧,那一對玉鐲子真漂亮啊!”

“看,那身衣服多華麗,一定是妃子,公主們穿的!”尤其是我和姐姐,對服飾和首飾都情有獨鐘。接著我們上了樓梯到了二樓,那是專門展示現代農民生活的畫展??勺屛覀兇箝_了眼界,原來農民的生活是這么的豐富多采。就連在地里干活這樣無味的事情現在也變的這么有趣。在農村長大的表姐也說她去過地里,但那時她覺得干活好枯燥啊,可現在看了這畫展卻變了想法。然后我們去了三樓那兒盡是一些瓷器,硯臺。瓷器上的每一個花紋都非常精細,而硯臺的模樣千變萬化,有一個龍的硯臺和一個長硯臺是我最喜歡的....

博物館之旅便結束了,但我還想再看一眼,這次的參觀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也讓我留戀忘返。

上周接到樂學小記者團活動的通知,因為是第一次獨立參加活動,媽媽問我要不要參加,我說當然要參加了,我是一名小記者嘛。

星期六的下午,我來到了集合地點,看到了同班的芮林楠也在,我們等了不久,大巴車就到了。一位楊老師負責帶領我們,他親切的做了自己介紹,叫做“小肥羊老師”,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他。

大巴車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叫做民俗博物館,也叫甘家大院。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好隊伍參觀,先欣賞了戲劇表演,演員們穿著古代的衣服在唱戲;還看了剪紙表演,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一手拿紙,一手拿著剪刀,兩只手不停地動著,不一會兒就剪出好多動物的.形狀,大家看了都羨慕不已!

接下來,我們跟著導游一直走,有一幢小樓特別漂亮,據說樓上是新郎和新娘住的。一路上還看到了好多房間,導游說一共有九十九間半呢!地方真大,每個房間都不一樣,像個大迷宮!

參觀活動很快結束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卻看到了好多有趣的東西,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的活動很有意義!

今天,我們四(2)班的快樂出發(fā)小隊來到了南京的熙南里甘家大院。我們在里面看到了許多的中國民俗文化。

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個大大的花園,這個花園可美了,小草長出了嫩芽,黃色的蠟梅花都開了,一個個,一朵朵,一串串,風一吹過,淡淡的香氣隨風飄蕩,飄進了院落。再往里走,有一個水池,水池正中有一個假石山洞,我們在里面玩了好久呢!現在,我們要繼續(xù)前行了。

下面,映入眼簾的是具有中國民俗特征的民間藝術,有:抖翁,陀螺,布藝,剪紙和中國結等等。我們看到了屋里一位藝人爺爺正在玩抖翁,抖翁在他的手里做出了各種造型,有照鏡子,猴子爬樹,吃面條等等,藝人爺爺的精彩表演把我們深深地吸引了。

接著,我們看到了掛滿兩面墻壁的中國結,各式各樣的,非常好看,我們一行隊員不由得想向藝人奶奶討教中國結的編織方法。藝人奶奶非常和藹可親,她耐心地教授給我們一種最簡單的中國結——“雙錢結”,我們認真地聽著,手里跟著奶奶的口決編織著。好不容易編好了一個,下一個又忘記了。唉,一個簡單的“雙錢結”我也是三番五次地拆了編,編了拆,好不容易能熟練編成功了。想不到一個簡單的繩子,在藝人奶奶靈巧的手中竟能編織出成千上萬種花樣來。可想我們中國的文化藝術是多么的深奧啊!

通過這次活動,我從中認識到了,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南京的民間藝人更是藏龍臥虎。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一定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8738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