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5:51:16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模板20篇)
時間:2023-12-07 15:51:16     小編:BW筆俠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節(jié)奏。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的評估和調整,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1和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統(tǒng)計知識,學會從統(tǒng)計圖中準確提取統(tǒng)計信息,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

2、理解統(tǒng)計圖中各個數(shù)據(jù)的具體含義,培養(yǎng)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視是什么品牌嗎?

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吧!(出示教科書第68頁例1的扇形統(tǒng)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guī)律。

1、小組研討、交流。

根據(jù)這幅統(tǒng)計圖,你們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

根據(jù)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可能會發(fā)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局部會認為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局部則認為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從而引起認知抵觸。

2、引導釋疑。

可讓同學分別說說“其他”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品牌。

3、小結。

這幅統(tǒng)計圖提供的數(shù)據(jù)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tǒng)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這樣的結論。

引導同學認識到:在利用統(tǒng)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tǒng)計圖提供的數(shù)據(jù)信息動身,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二

運用比解決問題。(教材第54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發(fā)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難點:根據(jù)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比的意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顆,平均分給甲、乙兩人,甲、乙兩人各得多少顆糖果?他們所得糖果數(shù)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

點名學生回答,回顧平均分的特點。

3、引出新課。

師:這是一道平均分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問題運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時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shù)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54頁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三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感。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

一、新課。

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

1、拿出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狀?

畫一畫,分別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

師:這個立體圖形是個長方體,從正面看和從上面看或從側面看都沒有被遮擋小立方體,所以就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狀。

2、把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1)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

(2)畫一畫,學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3)展示畫出的.圖形。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

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

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從正面、右面看較難,因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輔導學困生)。

3、練一練。

p78練一練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借助學具實際擺一擺,看一看。

4、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用5個小正方體任意擺出一個圖形,然后畫出從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狀。獨立完成后上臺交流。

交流:請學生把自己擺的圖形放在講臺上,讓大家來判斷他是否畫對,并說一說判斷的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擺圖形與所畫形狀是否一致的方法。

二、小結。

我們今天觀察的圖形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觀察的經驗?

三、作業(yè)。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四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2、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3、通過有趣的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所觀察點而改變。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麥當勞的廣告。

師:剛在看廣告的時候,很多人都笑了,你們?yōu)槭裁葱?

生:坐在搖椅上搖,一會兒能看到麥當勞的標志,一會兒又看不到。

師:那他什么時候能看到,什么時候又看不到呢

生:當搖椅搖在高處的時候,他看得到,當搖椅搖在低處的時候,他就看不到,因為他的視線被墻壁擋住了。

師:恩,這位同學講得真好。是的,在剛才廣告中,搖椅搖在低處時,寶寶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阻擋,所以他就看不見麥當勞的標志,而當搖椅搖到高處的時候,視線沒有受到阻擋,寶寶就能看見麥當勞的標志了。看來我們觀察的范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一天,住在一樓的淘氣來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車場,他能看到嗎?

生:不能。他的視線被墻擋住了。

師:那墻就是一個障礙物,對吧?

師:可是淘氣真的很想看見外面的停車場,他應該怎么辦?

生:爬樓

師:聰明的淘氣也想到了,他趕緊爬上去,他總算能看見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見墻外的哪些地方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

(鼓勵學生到圖上指一指)

師指墻角邊的那輛車:這個位置三樓的淘氣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他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遮擋。

師:那他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呢?我們在圖上該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練習紙上試一試,同桌之間也可以交流一下。

這其實就是淘氣的一條視線,眼睛就是觀察點,圍墻上的一點就是障礙點,是虛線。

學生充分發(fā)言后(邊說便在圖上標注出來并指出可觀察的范圍)

師: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淘氣的觀察范圍的?

生:

師:我們把淘氣的眼睛作為觀察點,圍墻的右上端作為障礙點,把兩點用虛線連接起來并延長,這條視線的右邊就是淘氣的觀察范圍。

師:可是淘氣還想看到剩下的這幾輛車,他應該怎么辦?請同學們自己畫一畫,找找四樓五樓淘氣的觀察范圍。

指名畫,并說出畫法(發(fā)現(xiàn)三條視線的觀察點不同,障礙點不變),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圍。

師:觀察三條淘氣的視線及淘氣的觀察范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淘氣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車子越多,他的觀察范圍越大。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淘氣的觀察范圍和什么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誰能試著總結一下。

生: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范圍越小。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原來觀察的范圍會隨著觀察點的高低變化而變化,也難怪唐代詩人王之渙留下了這樣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解決了淘氣的難題之后,我們一起到科技館看看。

科技館就在左邊的大樓上,你們看見了嗎?

我們坐車來到來到一這個地方,能看見科技館。

生:能。

師:大家都說能,怎么證明呢?

生:畫淘氣的視線。

師:好,請一位同學說,老師來畫。

我們的車緩緩向科技館駛進,來到位置二的地方,我們還能看見科技館嗎?誰能來說一說。

師:好,誰能來描述一下,車從一開到二,我們看到的科技館大樓是如何變化的?

師:那你能看出來,在這道題中,我們的觀察范圍又和什么有關呢?有怎樣的關系?

生: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的遠近有關,觀察點越近,觀察的范圍越小,觀察點越遠,觀察的范圍越大。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生:

師:是不是一下長一下短的呢?

師: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呢,研究了下面這道題,你就會明白了。

獨立完成

師:指名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燈泡是觀察點,……

師: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師:為什么影子在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應該是光線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區(qū)。

師:恩,真棒。

師:

那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的距離與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關系,你們得到結論沒有,把結論讀出來。

生: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師;反之,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能解決路燈下影子變化的現(xiàn)象,還能解決發(fā)生在太空的現(xiàn)象,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很有名的日蝕現(xiàn)象。

(課件演示)大家都知道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墻的后面,有只貓在墻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個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試著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動區(qū)域是哪些范圍呢?你們能幫助老鼠畫出它的安全活動范圍嗎?動手畫在答題紙上。

展示匯報。

那小貓稍微移動了自己的位置,這范圍還是安全的嗎?看來貓鼠大戰(zhàn)又將掀開精彩的一頁了。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本節(jié)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大,看在太空中我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現(xiàn)象呢。(課件出示月食日食現(xiàn)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xù)研究,里面的奧秘會讓你喜歡上的。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五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感。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

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

1、拿出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狀?

畫一畫,分別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

師:這個立體圖形是個長方體,從正面看和從上面看或從側面看都沒有被遮擋小立方體,所以就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狀。

2、把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1)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

(2)畫一畫,學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3)展示畫出的圖形。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

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

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從正面、右面看較難,因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輔導學困生)。

3、練一練。

p78練一練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借助學具實際擺一擺,看一看。

4、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用5個小正方體任意擺出一個圖形,然后畫出從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狀。獨立完成后上臺交流。

交流:請學生把自己擺的圖形放在講臺上,讓大家來判斷他是否畫對,并說一說判斷的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擺圖形與所畫形狀是否一致的方法。

我們今天觀察的圖形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觀察的經驗?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六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shù)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七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條形統(tǒng)計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統(tǒng)計圖來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我校~人數(shù)統(tǒng)計圖。

(2)觀察這張條形統(tǒng)計圖你認為在制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統(tǒng)計圖要標明統(tǒng)計圖的名稱、制作時間、統(tǒng)計項目等。統(tǒng)計圖的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每一小段長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級人數(shù)統(tǒng)計圖。

三、鞏固練習。

將課前調查的全班同學體重的情況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四、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已經知道了關于條形統(tǒng)計圖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五、課內作業(yè)。

1、練習題。

2、創(chuàng)意、作業(yè)。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八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能根據(jù)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jù)指令搭立體圖形)。

1.通過多媒體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游戲的方法,老師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和要求。

2.師生游戲。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指令有:“橫著擺2個”,“左側正方體上方豎著擺3個”,“在最右側的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等等。

3.學生同桌間游戲??梢宰屢晃粚W生發(fā)出指令,另一位搭立體圖形,然后交換。

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

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要求學生通過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提問:你搭的立體圖形用了幾個正方體?從正面看是幾個正方形?

回答:用了3個正方體,從正面看是3個正方形。

提問:從側面看是幾個?

回答:2個。

提問:上面的方塊在左邊還是右邊?

回答:右邊。

是這個圖形。

三、操作活動三。

教師講解三視圖,讓小組學生根據(jù)三視圖信息完成立體圖形的搭建。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升華。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九

1.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3.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面積公式及各種圖形的內在聯(lián)系。

(一)基本概念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因為s長=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長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邊形可以割補成長方形,它的底相當于,高相當于,所以s平=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三=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梯=____________;圓可以割補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所以s圓=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圓=___________。

4.填表。

(二)動手操作

請在下面的方格圖中再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面積是已知三角形面積的2倍。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小。

(2)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底邊也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大于長方形的面積。

2.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

(1)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積________cm2。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2m2,上底與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a.2

b.4

c.8

(3)小學階段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積公式來表示。

a.長方形

b.平行四邊形

c.三角形

d.梯形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shù)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一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只小螞蟻作為優(yōu)勝者做最后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著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周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么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周就是樹葉的周長,那么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著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xié)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么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么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于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二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tǒng)計圖“。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課件。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xiàn)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xiàn)統(tǒng)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是扇形統(tǒng)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tǒng)計圖,讀一湊統(tǒng)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fā)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jù)教師引導說出發(fā)現(xiàn)。

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tǒng)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xiàn)扇形統(tǒng)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shù)量的多少。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shù)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tǒng)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扇形統(tǒng)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三

1.做整理和復習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加以回答,教師補充完整。

提問:同學們準備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及時表揚那些準備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學生,適時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2.做整理和復習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義是什么?

利息是怎樣計算的?

3.做整理和復習第4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分別對兩個問題加以回答。

4.做練習三的第3、4題。

把全體學生分或兩組.一組做第3題,另一組做第4題,答案直接寫在課堂練習。

本上: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中間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1.做整理和復習第3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些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在題中找出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

計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一邊巡視,一邊及時糾正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的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教師無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讓學生計算利息。教師行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小結: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貧困地區(qū)的兒童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許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樣把零用錢節(jié)省下來存入銀行,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可以把利息捐獻給希望工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平時勤儉節(jié)約,不亂花錢,為貧困地區(qū)的兒童獻一份愛心。

3.做練習三的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教師說明:購買建設債券是支援國家建設的另一種方式,和儲蓄在實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債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儲蓄。

抽取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等全體學生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的是到期時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記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復習第5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一成五是多少?

這道題里單位1是誰?

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哪種方法更簡便?(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

分別請兩名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分別用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進行解答,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5.做練習三的第5題。

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

2、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女生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3、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男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4、全班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5、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女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6、全班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

(二)口答應用題。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五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運用扇形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shù)學元素,既擴寬了學生收集數(shù)據(jù)的渠道,又凸顯了統(tǒng)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的實用價值。教材才通過條形統(tǒng)計圖與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數(shù)量同總量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自然形成知識的生成點。

2、在前面的統(tǒng)計知識中,學生已經有了運用統(tǒng)計圖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的經驗,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懂統(tǒng)計圖,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統(tǒng)計知識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shù)量與總量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tǒng)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難點:運用扇形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shù)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shù)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shù)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shù)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分數(shù)乘法新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二班做的朵數(shù)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shù)。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七

課本61——62頁。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2、根據(jù)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3、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tǒng)計意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認識中位數(shù)、眾數(shù),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

課件。

一、設疑激趣。

2、揭題。

二、探索新知。

1、與學生一起欣賞。

淘氣所在班級學生的升高情況。

2、根據(jù)淘氣所在班級學生身高統(tǒng)計表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圖。

結合上面的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1)哪個身高段的人數(shù)最多?哪個身高段的人數(shù)最少?

(2)說說淘氣身高在班級的位置。

(3)你可以對淘氣所在的班級定制運動服提出建議。

3、數(shù)學書61----62頁。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銷售情況統(tǒng)計表。

月份123456789101112。

(1)制作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2)根據(jù)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啟示。

(3)兩種電視全年中銷售的月份占。

全年銷售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

(4)液晶電視全年銷售數(shù)目比等離子電。

視銷售數(shù)目高了百分之幾?

(5)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出示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導學生通過求平均數(shù)驗證。

改編例題后,出示。

與學生一起欣賞。

引導學生觀察。

出示小練習。

引導對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又有那些認識。

三、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的“練一練”。

完成后,讓學生討論用哪一個數(shù)表示這組同學跳繩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華星小學五年級男女人數(shù)統(tǒng)計情況。

班級5、15、25、35、4。

男/人24302819。

女/人23222228。

(1)制作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五年級女生占總人數(shù)的百分之幾?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幾?

(4)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身高的情況。

收集數(shù)據(jù)。

分段整理不重復。

制成統(tǒng)計圖不遺漏。

分析數(shù)據(jù)。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的:

1、鞏固已掌握的小數(shù)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

2、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的購物,使學生學會購物,從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想出多種不同的付錢方法或多種找錢方法,尋求多種解法,發(fā)散和拓展學生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活動重點: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解決問題。

活動用具: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出示超市購物情景圖。

提問:你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購物。

提問:你去超市購過物嗎?說說你的購物經歷。

教具:超市購物情景圖。

形式:指名、同座互說。

二、提出思考。

師:羅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兒童玩具的單價。

投影出示問題:

1、任選三樣物品,算一算應付多少元?

2、給你20元人民幣。開學前買文化用品,你想買哪幾樣,

共用多少錢?

3、你最喜歡的玩具是幾種?買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購方便面8包、餅于1包、錦菜5瓶、鉛筆10枝,帶50元夠不夠?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具:物品的單價。

形式:小組學習、集體討論。

三、實踐活動:

1、談話導入:如果你到商店買東西。如果你是售貨員,應該怎樣付錢、找錢呢?

2、模擬:兩人在講臺前演示付錢和找錢情況的。

3、說明:假設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錢。

4、記錄:將交易情況模擬超市小票簡單記錄。如:物品名稱、價格、支付多少錢、找多少錢。

教具:學生準備實物。

形式:小組內學生互相模擬付錢和找錢。

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我們學習超市購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亂購物,要根據(jù)生活需要節(jié)約用錢。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十九

1、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稅收問題。

2、通過學習,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計算納稅額.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們打過出租車嗎?付錢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經主動向的士司機要發(fā)票了嗎?

有人人打車要發(fā)票,有的人不要,誰能說說要發(fā)票有什么好處?

剛才有同學提到了納稅,你們想了解有關稅收的知識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2、各行各業(yè)都收,國家收的稅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二、營業(yè)稅的理解與應用。

1、現(xiàn)在老師就來和大家一起算一筆帳。

出示:“一輛出租車每天的營業(yè)額大約是600元,按國家規(guī)定要繳納5%的營業(yè)稅”。

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5%是誰的5%?(板書營業(yè)額)國家按一定的百分率來收稅,這個百分率稱作稅率。

題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稅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出示教師調查的數(shù)據(jù)和推算的結果。(720萬元)。

720÷20=36(所)。

看到這些數(shù)據(jù)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師到麥當勞寧海路店進行了調查,請看屏幕。

“麥當勞寧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營業(yè)稅9.2萬元,該店十一月份的營業(yè)額是多少萬元?”

三、個人所得稅的理解與應用。

剛才講的都是營業(yè)稅,其實稅的種類是很多的。

“起征點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這1600元是?

王老師交完稅以后實際只能拿到多少錢呢?

2、“王老師的先生月工資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個人所得稅,他三月份實際拿了多少元的工資?”

四、鞏固練習。

對前面學習的內容還有什么疑問嗎?沒有問題的話老師就要來考考大家了。

五、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教師:依法納稅人人有責,依法納稅從我做起,

六、提高練習。

(較復雜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略)。

七、課外延伸。

計算父母上個月的個人所得稅。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搭一搭教案篇二十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

本單元通過對圓的研究,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教材注重實踐和探究,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圓的曲線特征,認識圓的基本特征及對稱性,介紹圓周率的歷史,應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利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圓的面積,并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直觀認識了圓,學習了直線圖形及其面積的計算和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知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知識,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圓的認識(一)(2課時)。

畫圓;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會用圓規(guī)畫圓。

圓的認識(二)(1課時)。

探究并發(fā)現(xiàn)圓是軸對稱圖形;體會圓的對稱性。

欣賞與設計(1課時)。

欣賞由圓組成的美麗圖案;用圓規(guī)設計簡單的圖案。

圓周率的歷史(1課時)。

閱讀、了解圓周率的發(fā)展史。

圓的周長(2課時)。

圓的面積(一)(1課時)。

圓的面積的意義;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圓的面積(二)(1課時)。

體會圓的半徑、周長、面積之間的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借助周圍的圓形物體畫圓和用圓規(guī)畫圓。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及公式的應用。能正確地計算圓及圓形物體的周長與面積。

4.能利用圓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采用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

2.經歷用字母表示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思想方法,體現(xiàn)了符號化思想。

3.在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采用割補、拼組等方法,體現(xiàn)了轉化和極限思想。

4.經歷探究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明確運用轉化的方法可以將新知轉化為以前學過的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利用圓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經歷對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過程,體會圓周率的發(fā)展歷史。

3.體會數(shù)學文化的價值,形成熱愛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

1.理解圓的特征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理解圓的周長及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用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9333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