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思維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問題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避免總結過于主觀和片面,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和角度。下文是一些通用的總結寫作示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一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萌發(fā)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2.了解臉譜夸張、對稱、色彩鮮明等基本特征。
3.初步體驗京劇臉譜各種色彩所賦予的象征意義。
活動準備:
1.京劇表演音像片段。
2.教學掛圖:《京劇臉譜》、沒有顏色的京劇臉譜一副、水粉顏料、畫筆。
活動過程:
1.播放京劇片段,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教師播放京劇片段,引導幼兒觀察。
(2)幼兒相互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這是中國特有的京劇表演,這些演員的臉上都是畫著各種各樣的臉譜。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臉譜對稱的特點。
(1)教師:你知道這三張臉譜分別是誰嗎?臉譜的圖案是什么樣子的?
(2)觀察臉譜的對稱:左邊和右邊臉的圖案是一樣的,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兩側對稱的。教師拿一張紙豎在圖案的鼻子中間,請幼兒觀察。
3.引導幼兒討論京劇臉譜的象征意義。
(1)請幼兒觀察京劇臉譜,教師引導幼兒猜測并介紹臉譜顏色代表的含義。
提問:表演京劇的時候為什么要在演員臉上畫臉譜?你看到紅色(黑色、白色)臉譜時有什么感覺?你認為紅(黑、白)臉的角色是什么樣的人?(紅色的,它表示個性忠誠的;黑色的表示個性剛直的;它們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個性多計謀的,還有黃色的,表示壞人。藍色的、綠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銀色的表示神話里的人)。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京劇臉譜的夸張手法。
教師:臉譜的眉毛、眼睛、鼻子這么粗、這么大,這樣畫是為了讓看戲的人一看就知道臺上有誰,演的是什么角色。
4.教師出示未涂色的京劇臉譜,幼兒合作進行臉譜涂色。
(1)教師出示未涂色的京劇臉譜,鼓勵幼兒思考在自己設計的臉譜上涂什么顏色。
(2)請幼兒上臺涂色,教師強調注意顏色的布局和對稱。
(3)作品欣賞,師幼小結。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設置有關京劇的圖片和道具,給幼兒更多深層次接觸京劇文化的機會。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背誦歌詞。
2、查找資料,了解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以及臉譜特點。
3、讀歌詞,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fā)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教學中重難點:
讀歌詞,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一引(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大家喜歡歌曲嗎?大家想聽戲嗎?老師為大家現場演唱一段好不好?師唱第二段——。
2、老師唱得好不好?大家覺得老師唱的是歌曲,還是戲曲?
(引導學生明白:這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稱為戲歌)ppt1。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1.女生讀第一小節(jié)。2.你們讀書的水平真是頂呱呱,我們就從頂呱呱說起。(板書頂呱呱,指導書寫“呱”)這是外國人對京劇臉譜的贊嘆,外國人看到了什么,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小節(jié),尋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當外國人看到將那五色的油彩往臉上畫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5.正是帶著這種驚訝,“四擊頭”一亮相,他們不禁贊嘆道(讀最后一行)。老師聽到同學們將“簡直”讀得特別響亮,你們實在是太會讀書了,這樣一讀就將外國人的贊嘆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其實啊,這個“愣”和“簡直”都是北京的方言,這樣以來啊,就讓課文充滿了濃郁的京味。
6.我們的京劇臉譜讓外國人這么驚訝,這么贊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7.再齊讀第一小節(jié)。
(一)學習第。
二、三小節(jié)。
二、三小節(jié),說說在京劇臉譜中用什么顏色代表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2.播放ppt12,同桌交流。
(三)學習第四小節(jié)。
1.課文只是向我們列舉了一些代表性人物的臉譜,實際上在那些前輩大師們的勾畫下,還有許許多多色彩鮮艷豐富多彩的京劇臉譜,今后我們多注意學習。2.齊讀第四小節(jié)。
3.這一小節(jié)有什么特點?(概括總結)。
4.再讀讀第四小節(jié),看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臉譜的什么特點?(指名回答,板書“美佳佳”)。
5.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第四小節(jié)。
四、播放歌曲,聽唱法學習歌曲。
重點是最后一句一字多音的拖腔,師教唱唱出京腔味。五,總結ppt13六,拓展練習ppt14結束語:從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也深刻體會到了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知識。希望在當今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大家不要忘了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民族音樂,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的人。
謝謝!板書設計。
唱臉譜頂呱呱美佳佳。
樂曲《梁?!焚p析。
《梁?!沸√崆賲f(xié)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fā)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鐘,首先五分鐘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后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臺回家抗婚不成,樓臺會,最后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分鐘。最后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云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仿佛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并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xù)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臺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游。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后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fā)展部里面有三小段: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xù)幾個小節(jié)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后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臺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祝英臺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臺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三
設計思路: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他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內涵非常豐富。然后幼兒對京劇接觸的較少,所以在這次活動中特以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以臉譜的精致、絢麗、獨特、豐富的內涵來吸引孩子。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京劇臉譜、制作臉譜小掛件。
2、了解京劇臉譜的基本特征和簡單含義。
3、知道京劇臉譜是我國的民族的瑰寶,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說唱臉譜》,邊欣賞邊出示課件。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不喜歡看動畫片,請幼兒回答。
師:動畫片可不是白看的哦,請小朋友看完告訴我,短片里放了什么,為幼兒觀看視頻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電視里放的是什么。
師:剛才有小朋友說看到的大花臉,那小朋友知道你們看到的大花臉叫什么名字嗎?
幼兒:臉譜。
請幼兒在集體或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收集的京劇臉譜角色。
三、介紹京劇臉譜的特點:
待幼兒充分介紹后,引導幼兒討論,發(fā)現京劇臉譜的是主要特點,臉譜的顏色代表人物性格,如:關羽的臉譜是紅色,面色如紅棗,性格耿直忠義,是典型的赤膽忠心。
竇爾敦的臉譜是藍色的,他是一個勇猛、剛強的`武將。
典韋的臉譜是黃色的,代表兇悍和殘暴。
曹操的臉譜是白色的,代表他狡猾奸詐。
張飛的臉譜是黑色的,代表他面色丑陋且性格猛直。
此外臉譜中的金銀色、紫色、灰色等、代表一些面色奇異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
同時,引導幼兒欣賞京劇臉譜的獨特之處,如:除了不同顏色表現不同的人物個性外,臉上的花紋和顏色具有對稱性等。發(fā)現京劇臉譜所蘊含的對稱美。
四、提供《快樂家園》的相關畫頁,小紙盒,制作臉譜掛飾。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四
浙江教師資格證考試浙江教師招聘考試。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學習戲歌《唱臉譜》的過程中,了解京劇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提高對京劇的興趣和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聽、唱、演繹臉譜的體驗過程中,愿意探索京劇藝術相關的文化知識并參與實踐與創(chuàng)造。
【知識與技能】。
了解戲歌、臉譜、四擊頭、拖腔及京劇表演形式等知識;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樂記號在戲曲音樂中的韻味。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唱休止符和拖腔。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圖片、鼓、響板。
2015浙江教師資格暑期夏令營課程。
http:///zg/2015jz_sqb/?_id=bk11904。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老師用京劇的念腔向學生問好,創(chuàng)設情境,圖片導入老師設置問題:同學們猜一猜這幾個臉譜分別代表哪些人物?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京劇里的臉譜五彩繽紛,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tǒng)一。
(二)學唱歌曲、感受體驗1.欣賞歌曲。
老師設置問題:歌曲分幾個部分?分別是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第一部分運用通俗歌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借一個女子的語氣,闡述了外國友人對我國國劇——京劇的美好印象。
第二部分采用了京劇中西皮的唱腔,是一位男士對我國戲曲臉譜的侃侃而談,惟妙惟肖的勾畫出一張張“美佳佳”的臉譜。
2.介紹歌曲相關知識。
老師講解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臉上畫??”等樂句中出現的拖腔、裝飾音和休止符在增添京劇韻味中作用。
(1)學生先在教師的電子琴伴奏中視唱旋律。
(2)學生跟隨視頻音樂哼唱旋律(老師引導學生一邊哼唱,一邊用手拍擊節(jié)奏)。(3)難點突破,前半拍休止,以及歌曲最后的拖腔(長長的拖腔正是京劇唱腔中的獨特風格所在)。
老師設置問題:你們認為哪個地方比太好唱?學生討論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大家認為歌曲中前半拍休止和最后長句“叫喳喳、、、、、、”兩個地方最難唱,我們一起來學唱這兩個地方。
(4)學生學唱前半拍休止和拖腔。
(5)播放音樂視頻,學生體會旋律汲取了京劇音樂的素材,采用通俗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
(6)老師將難點范唱,學生模唱。
介紹拖腔定義,介紹“板”和“眼”,并由學生主動參與,使用鼓和響板演奏“板”“眼”的四種類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無眼、散板。
(7)學生隨視頻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三)拓展延伸表演臉譜。
(1)選出適合的角色按照京劇臉譜中的主要人物分發(fā)臉譜。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2010年,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已經走出國門逐步被全世界所接受。那么,作為新一代青少年,我們如何將這門藝術繼續(xù)傳承、發(fā)揚,是我們應該深思的。請學生說說自己對京劇藝術的了解,鼓勵同學們將我國的國粹京劇藝術發(fā)揚光大。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中公資深講師陳珊珊解析。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五
在我園課題《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材料運用》的課題引領下,我班開展了《小班幼兒運用油畫棒繪畫》的子課題。繪畫工具是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中介和橋梁,而油畫棒()是幼兒平時最常見的繪畫工具,結合小班幼兒繪畫能力及動手能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小豬洗澡》。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鍛煉繪畫技能,提高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及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本次活動中幼兒可以在輕柔的音樂中大膽繪畫,拓展思維,對作品進行加工,形成富有動態(tài)的畫面,體驗繪畫的樂趣。
1、嘗試用直線、螺旋線、圓圈大膽地表現小豬洗澡的情景。
2、體驗洗澡的`快樂,愿意清潔的寶寶。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嘗試用直線、螺旋線、圓圈大膽地表現小豬洗澡的情景。
1、白板課件。
2、小豬畫紙人手一張,油畫棒。
一、情境導入,引出給小豬洗澡。
師:小豬們在草地上玩游戲,他們玩的可開心了,可是不一會兒身上就臟兮兮的,豬媽媽把它們都叫回了家,準備幫它們洗個澡。
(分析:通過情境導入活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后面的繪畫活動打下基礎。)。
二、教師用情境性的語言引導幼兒作畫,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大膽表現小豬洗澡的情景。
1、洗澡的時候先要干什么呢?
師:打開水龍頭,把自己的身上弄濕,開始洗澡。
2、沖完水接下來要做什么了呀?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線嗎?
小結:這種一圈一圈的,由里往外畫的線叫螺旋線也叫蝸牛線。
3、肥皂擦在濕濕的身上會出來什么呀?泡泡出來了,真多真好看呀!小豬洗的真開心啊!
4、師:可是還有許多小豬沒洗到澡,你們愿意幫助剩下的小豬洗澡嗎?
5、引導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分析: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示范、幼兒自己操作,來幫助幼兒在情境中練習繪畫直線、螺旋線和圓圈。幼兒在情境中進行自由繪畫,鍛煉了幼兒的繪畫技能。)。
三、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共同欣賞。
1、快把你們洗好澡的小豬拿上來,讓我們看看,哪只小豬洗的最干凈呢?教師把幼兒的作品都貼在展示板上,引導幼兒一起觀賞分享。
2、誰來說一說,你幫哪只小豬洗的澡?你是怎樣幫它洗澡的?
3、小豬們都洗的非常干凈,他們真開心啊,還跳起了歡樂的舞呢!我們也一起跳起來吧!
(播放《我愛洗澡》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在空地上跳起律動來,感受洗澡帶來的樂趣。)。
4、小結:天氣越來越熱了,我們小朋友要勤洗澡哦,做個愛干凈的小寶寶。
(分析:通過引導幼兒欣賞作品,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繪畫技能,同時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了美。最后的律動,使幼兒體驗了洗澡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做個愛干凈的寶寶。)。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活動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術活動要重在引導。以前繪畫的形式都是比較枯燥,孩子們的學習也相對呆板。其實,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學會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懂得創(chuàng)造美。本次活動,我通過小豬洗澡的情景來引導幼兒繪畫直線、螺旋線和圓圈,接著在個別操作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活動中,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當然,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在示范時要注意是否所有的幼兒都能夠觀察到,畫面有沒有被擋住。教師在示范畫線條和泡泡時,可以讓幼兒也到白板上進行繪畫。我想在下次活動的時候還應考慮的再充分、具體一些。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六
“江南一枝花,錫劇頂呱呱”,錫劇是江南文化傳承中的一朵藝苑奇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以婉轉清麗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蕓蕓眾生。
月城,古稱臥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淵源流長,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戲曲文化更是獨領風騷。在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沃土上,戲曲為廣大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田間小憩,小曲隨口唱;夏夜納涼,胡琴聲悠悠;有朋遠至,絲竹情深。街頭巷尾,不時傳來悠揚婉轉、高亢嘹亮的曲調,名劇名家家喻戶曉。群眾的熱情參與,領導的熱情支持,使月城擁有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全國小戲之鎮(zhèn)”等一系列的榮譽。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地方特色,我園抓住契機,充分挖掘人文資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將戲曲教學作為我園的特色活動,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抓起。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戲曲不僅是成人的藝術活動,同時也是孩子鐘愛的東西。在兒童那里,我們常??梢钥吹阶钤嫉?、最沖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戲曲活動的雛形――孩子喜愛扮演各種角色,表現各種動作,他們不僅喜愛戲曲,而且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戲曲天性。
今天借此比賽的機會,為了讓更多的幼教同行了解我園的特色教育,經過醞釀與構思,我設計了大班音樂活動:錫劇說唱《捏泥人》。
1、選材:本次比賽主題為《小問號》,眾所周知,每個領域都包含著許多知識和疑問,首先我考慮到澄江中心幼兒園在陶藝、泥塑方面有它獨到的研究,其次泥塑包含著許多學問,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學性,因此我結合我園的園本課程以及孩子們所表現出對泥人的喜愛和困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捏面人創(chuàng)編了錫劇說唱《捏泥人》。
2、歌詞:西游記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愛,通過歌曲不僅提升了幼兒已有經驗而且可以領略到地方戲曲的風味,同時還激發(fā)了幼兒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識。
3、音樂:錫劇音樂抒情優(yōu)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格,同時唱詞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兒接受。
二、活動目標。
1、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學習運用“紫竹調”說唱《捏泥人》。
2、根據泥人形象創(chuàng)編歌詞。
3、增進求知欲與好奇心,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捏泥人學問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泥人、泥人圖片。
四、活動過程。
1、我們班有個小朋友他特別愛動腦筋,喜歡問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問號,最近他買了幾個泥人,所以他對泥人特別感興趣,他問我泥人為什么這么有趣、這么漂亮,是怎樣做出來的,我一時答不上來,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藝的專家,所以他拜托我請教你們,請你們告訴我怎樣做的。(幼兒回答)。
師:我懂了,我回去轉告他,他還請我把他的泥人也帶來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們就把小問號的泥人和他要問的問題唱到歌里去。
(1)、瞧瞧,豬八戒最會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齊學八戒怎么吃西瓜)邊出示圖片。
(2)、八戒扛著釘耙走了,唐僧有來了,唐僧是怎樣類的?“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3)、西天取經中,有一個人最辛苦,誰呀?(沙和尚)“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4)、大師兄來了,他有著什么本領?引出“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集體練習)。
3、師與幼兒完整練習。
4、師:你們編的真棒,捏泥人的學問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來唱一唱,你們聽老師還把小問號的問題也唱進去了。
5、提問:這里的調子你聽過嗎?是什么調?(紫竹調)對了,紫竹調是我們錫劇里的,那你聽到歌里唱的和說的有什么不同?(說的地方用普通話,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師:剛才老師唱了些什么?(幼兒回答)。
(1)、輕輕地跟老師練習。
(2)、真棒,老師發(fā)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會了,我們大聲地來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別說和唱。
7、師:小問號要把泥人送給我們,但他有個條件,誰能邊唱邊做動作,他就送給誰(要求用戲曲動作)。
(1)、全體幼兒邊唱邊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說。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
9、揭示題目《捏泥人》。
10、我們知道了泥人的簡單制作過程,這個制作泥人還有許多的技巧和學問,怎樣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還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走,我們到你們的陶吧里去試一試吧。
捏泥人。
為啥泥人這么有趣?
為啥泥人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來捏一捏,
捏泥人的學問真不少。
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
捏一個唐僧騎大馬,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再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七
京劇是我國特有的劇種,京劇臉譜、服飾、唱腔都非常有特點,其鮮艷的色彩,夸張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動作,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此活動旨在從京劇臉譜入手,讓幼兒欣賞京劇的特點,培養(yǎng)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劇的特點,知道京劇是我國特有的劇種;激發(fā)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京劇臉譜照片和有鮮明個性的臉譜圖畫若干。
2、京劇音樂磁帶、電視錄像帶。
過程建議。
1、聽京劇片斷,說說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欣賞京劇臉譜的色彩。
了解臉譜色彩與人物個性之間的關系:黑色臉譜代表個性剛直(如包公),紅色臉譜代表忠勇(如關羽),白色臉譜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臉譜代表神話人物(如:財神、金錢豹、二郎神)。
3、感受臉譜對稱和夸張的圖案。
臉譜上所畫的五官都是對稱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長長的。眼睛又大又圓,嘴巴又紅又大,這就是夸張,目的是讓看戲的人一看就知道臺上有誰。
4、欣賞有趣的圖案。
包公的額頭上畫有月牙印,財神臉上畫有銅錢和便服,二郎神的腦門上睜著第三支眼,孫悟空的臉畫得象猴子等。
5、聽京劇,表演動作。
延伸提示。
2、學唱京?。骸抖加幸活w紅亮的心》。
3、舉行京劇臉譜化妝會。
4、認識京劇服飾特點。
5、認識京劇演出時用的樂器:鑼、鼓、鈸、京胡、板鼓等。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八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讓幼兒了解京劇中各臉譜所表現的不同人物形象。
2.感受京劇人物塑造的美,增進對京劇的喜愛之情。
3.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感受表現京劇藝術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京劇名家的名段視頻、課件。
2.幼兒學具:花臉臉譜。
活動過程:
1.聽京韻音樂隨老師進入活動室。
2.待幼兒入座后,教師放京劇音樂《貴妃醉酒》后提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音樂和我們平時的音樂有什么不同?(這是京劇的音樂)今天李老師就帶領小朋友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京劇世界,這里有五顏六色的臉譜,非常優(yōu)美的舞蹈,還有好玩的游戲。別著急,慢慢隨李老師走進這個世界。
3,放各種臉譜的課件,教師講解各種臉譜的不同含義:
紅臉代表忠勇俠義;黑臉代表直爽、勇猛、智慧;黃臉代表勇猛、暴躁;藍。
臉代表剛強、剛直;白臉代表奸詐多疑。
4.教師放視頻請幼兒欣賞京劇優(yōu)美的唱腔和表演。
教師:聽了這段音樂,看了這段視頻后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京劇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只有我們中國才有這么美的音樂、臉譜、服裝、舞蹈,外國人都很羨慕我們得京劇,我們?yōu)樯谶@樣一個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而自豪。
5.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做游戲:
(1)當一名幼兒作出一個京劇亮相后,全體幼兒隨音樂共同模仿。
(2)幼兒分組跟著音樂做動作,當音樂結束后要做個亮相的動作,而且要像木頭人一樣保持姿勢不動。
(3)幼兒分組帶臉譜跟著音樂做相應的動作,音樂結束時要保持亮相的動作不動。
6.教師總結游戲活動的成果,結束課程。
教師:今天在京劇的世界里看得出小朋友玩的非常開心,現在我們要休息一下,請大家跟隨x老師隨音樂走出教室。(放京劇音樂,幼兒隨教師做個亮相走出教室。)。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以學唱《說唱臉譜》為基點,加入創(chuàng)新,將更加的京劇知識,如京劇歷史、京劇行當、京劇臉譜、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等融入其中。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學唱,讓學生借助課件與錄像了解一些京劇曲調的基本特點,基本唱會《說唱臉譜》的一些片段。
2.將更多的京劇知識,如京劇歷史、京劇臉譜、京劇行當、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等融入其中。
3.感受流行歌曲與傳統(tǒng)京劇完美結合的獨特的魅力,積極參加課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能有韻味地邊表演邊唱《說唱臉譜》片段教學難點:畫一畫臉譜并表演唱。
教學準備:臉譜、課件、視頻文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什么音樂呀?
生:流行音樂、兒童歌曲、曲藝、動畫片插曲等。
(如生回答不出來,提醒引導其進行歸類)。
師:接下來,請認真聆聽兩段音樂,分別是什么音樂風格?
(播放《飛得更高》、《蘇三起解》)。
生:……(師補充生的答案,總結提升)。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喜歡什么音樂嗎?我來唱,你們來猜?。ń處煬F場演唱《紅燈記》、《紅娘》、《賣水》)。
生:京劇。
師:對啦!它就是京劇,看來同學們挺喜歡京劇的,那你們對京劇了解多少呢?說說吧?。ㄈ缟卮鸩怀鰜?,師提問的方式解決,如行當表演方式,起源,出示圖片)。
二、新課學習。
1.聽。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我們的戲曲文化,非常棒!下面我們一起來仔細聆聽一首歌曲。
(播放《說唱臉譜》)。
第一遍:聽后回答問題,師生交流。
(1)你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
(2)它是不是正宗的京劇唱段?
(3)它運用了表演方式的哪幾種?
第二遍:仔細聆聽第一段歌詞里唱了什么?(師介紹臉譜的.重要性及作用,出示臉譜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不同顏色代表的人物性格。)。
2.唱。
(1)師范唱第一段,生整體感受情緒和內容并找出自己認為最難的一句。
生:叫喳喳(師介紹托腔定義:托腔,是中國戲曲典型的聲腔特色,獨具韻味,它能體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情緒,豐富舞臺效果,有很強的戲劇性效果。)。
(2)學習新歌第一段。
a.師教唱。
b.師生接唱。
c.生生合作(女生唱流行部分,男唱京劇部分)。
d.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3)念。
師:剛才同學們唱的不錯,接下來請你們仔細聽聽念的部分。
a.師范唱。
b.生學唱。
c.師生接唱,生生合作。
d.完整表現。
(4)做。
組織學生結合音樂設計適當的表演形式,分成幾小組,組與組之間互評,以鼓勵為主。(師提煉動作,隨音樂一起動一動)。
(5)畫。
師:同學們的表演功夫,唱念都不錯,接下來請你們給臉譜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注意左右對稱美哦!
(6)演。
師:請同學們帶上自己的臉譜,一起來表演吧!
三師總結。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
上星期我們開展了一個藝術活動《京劇臉譜》。京劇對于幼兒來說非常陌生,臉譜的含義對他們來說更難理解。
所以這個活動的導入我首先唱一段京劇《紅燈記》選段給幼兒聽,,這樣即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又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孩子們感知了京劇與其他歌曲的不同。然后我戴上臉譜,讓孩子們觀看老師的表情,使知道臉譜是畫在臉上還是模具上的,再讓幼兒說說臉譜有什么特征(對稱),而后我出示了畫好的臉譜,讓幼兒從中感受到京劇臉譜的圖案是對稱的,顏色是非常鮮艷的,并以鼻子為中心進行裝飾的。接下來我讓幼兒進行臉譜創(chuàng)作活動,并提醒幼兒合理的使用材料。我在巡回時發(fā)現涂色臉譜倒還不錯,能突出顏色的對稱和鮮艷,但在自畫臉譜時確不那么如意,很多孩子畫得太小,以至于無法進行裝飾。
我在展示幼兒作品時重點談到了這個問題。孩子也能看出問題所在,就是在創(chuàng)作時把握不好。我對于美術活動一直是個困擾,因為自己什么都畫不好,何況去傳授孩子呢。因此怎樣來提高自己的美術技能是我該好好思考的問題了。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一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展現學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發(fā)和實施的。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和實施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再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臉譜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藝術,既通俗又具有藝術性,極易引起學生的不斷探究性學習興趣,再加上它涵納了學生最愛的繪畫藝術,又可以動手制作,實踐性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經過一個一周左右的研究性學習,經歷了提出課題、制定學習方案、搜集資料、資料交流、不斷探究、成果展示、活動總結這幾項環(huán)節(jié),所有的孩子通過這次活動了解到臉譜的基本常識,大部分孩子都能制做精美的臉譜工藝品,一部分孩子能夠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并把自己的學習成果以演示文稿和網頁的形式發(fā)布。通過研究性學習,即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有親身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綜合學科的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通過戲曲臉譜的繪制,了解中華國粹――京劇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特點。
2、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程了解和欣賞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藝術,增強學生的藝術底蘊。
3、讓學生在這一課程中學會收集相關資料,并能運用于自己的臉譜繪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
1.能根據學習材料,提出學習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地開展研究性的學習,發(fā)掘學生最大的潛力。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搜集、探究、交流、展示,學會合作。
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目標:
學生學會上網查找資料,使用powerpoint來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使用frontpage來制作專題網站,運用e-mail來發(fā)送信息和接受信息。提高學生運用多種媒體學習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較強,對“時、空”觀念也比較明確,理解記憶、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優(yōu)勢,并且能長久保持,興趣穩(wěn)定。模仿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京劇臉譜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識,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表現欲望。
在本課教學中使用了cai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含有電影、聲音、動畫、演示過程等內容。cai課件的使用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也使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中國臉譜藝術富有圖案美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培養(yǎng)學生對京劇臉譜藝術的欣賞能力。
2、實踐目標:學習按步驟臨摹京劇臉譜。根據譜式、顏色所代表的含義分組合作設計一套京劇臉譜。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京劇臉譜知識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設計: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藝術的認識和熱愛。(通過多媒體、范畫、解決)。
第一文庫網京劇臉譜圖案的設計制作,線條要流暢、和諧;色彩要均勻、清爽。
教學方法設計:觀察理解法、分析比較法、指導制作法、多媒體演示法。
課業(yè)類別:工藝制作課。
工具準備:
學生:臉譜資料、水粉色、調色盤、毛筆、無圖案的文化衫或完整的雞蛋殼。
教師:京劇臉譜資料、圖片、錄像、cai課件、有臉譜的文化衫等。
資料收集:教師、學生:戲劇的種類,臉譜的譜式及特點,臉譜圖片、臉譜工藝品。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京劇唱腔片斷。
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音樂?
學生回答(戲劇或京?。?/p>
有誰能唱一曲或學著剛才的京劇哼一曲。
學生表演,其他學生掌聲鼓勵。
2、播放京劇表演片段(點擊課件片段欣賞)。
學生欣賞并思考:京劇中的人物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小結: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在京劇中有些人物的臉上有一些圖案和顏色,是京劇特有的舞臺化妝藝術。這種用來化妝用的圖案和顏色在京劇中叫臉譜。
1、起源:
講解:京劇臉譜的起源與面具關系密切,人類早期的戰(zhàn)爭面具、儺舞面具、漢代百戲假面具都是戲劇臉譜的遠祖。京劇興起后,臉譜造型日臻完善,在構圖上奠定了基本譜式,各類角色的臉譜進一步精致化、多樣化,但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臉譜的基本特點。
2、臉譜在京劇中的運用:
問:京劇中哪些角色運用臉譜化妝?
學生回答:京劇中的臉譜通常用于“凈角”和“丑角”兩大類人物形象的化妝上。生、旦角很少用。
3、京劇臉譜的譜式:(課件出示各種譜式)。
學生談各種譜式的特點。
講解:京劇臉譜在應用和發(fā)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譜式,約十余種,這是其中的五種。
(1)整臉:在整個面部涂一種主色,不勾花紋,而是在主色上畫出眉、眼、口、鼻的紋理,這種譜式稱之為“整臉”。
(2)在整臉的基礎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出來,而是使前額、左右面頰呈現出三塊明顯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塊瓦,稱之為“三塊瓦臉”或“三塊瓦窩”。
(3)從腦門頂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顏色的立柱紋與眼窩大體呈“十字”形,額頭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種譜式稱之為“十字門臉”。
(4)與整臉相反,臉譜色彩、構圖最復雜的稱之為“碎花臉”。
(5)色彩、構圖不對稱,表現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臉譜譜式,稱之為“歪臉”。
4、臉譜色彩知識。
(1)提問:那位同學知道京劇臉譜上的顏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講解:在京劇臉譜上有許多的顏色,這些顏色都有一定的含義,不可以隨便亂用。
京劇臉譜的顏色是以一種顏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這種顏色稱為“主色”,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的直覺表現手段。藝術家用紅、藍、白、黑、金、紫、銀等顏色,以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突出劇中復雜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個方面,表現人物的忠、奸、善、惡,寓意褒貶,愛憎分明。
(2)你能說出各種顏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嗎?
總結:京劇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主色一般象征某個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
紅色――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
藍色――表現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
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黃色――代表梟勇、兇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現剛正、穩(wěn)練、沉著的人物。
金、銀色――表現各種神怪形象。
(教師講解同時課件演示-臉譜資料)。
5、意義:
問:京劇中為什么要用臉譜化妝?
總結:臉譜是京劇中特有的化妝藝術。是用寫實和象征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把人物的形象進行夸張,以突出、強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個性,而采用的一種手段,用來造成舞臺的效果。
三、欣賞:(課件顯示各種臉譜、有臉譜圖案的服裝、工藝品。)。
學生談一談京劇臉譜的美感、京劇臉譜的藝術價值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各臉譜譜式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選幾個學生穿上文化衫(上有臉譜圖案)進行時裝表演。激發(fā)形式的創(chuàng)作熱情。
口頭小結:臉譜既是一種舞臺化妝,同時又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同時臉譜藝術還被廣泛地運用到時裝、工藝設計和其他的藝術之中。
四、示范(點擊課件:示范畫法)。
1、播放演員在舞臺上化妝的情形。
2、設計臉譜演示(課件示范)。
畫頭形、定五官。
1、在畫好的臉譜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軸線。
2、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確定人物類型。
用線畫紋樣。
用鉛筆勾畫臉譜紋樣,勾畫譜式時注意左右對稱(歪臉除外)。
涂畫色彩。
1、先從白色入手,將所有白色涂滿。
2、再涂顏色,要從淺入深地順序涂。
3、最后著墨色。
五、運用臉譜知識進行設計活動。
1、出示已制作好的文化衫或。
2、展示臉譜讓學生參考(課件顯示并京劇伴奏)。
六、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學生完成。
1、每個臉譜至少有三種顏色。
2、著色時先勾邊線再涂染。
3、用水不能過多。
七、作品展評:
1、交換作品,分組模仿時裝模特進行表演(播放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
2、學生觀看、評價,選出最佳表演獎和最佳設計獎。
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畫臉譜,大家不僅知道了京劇臉譜的審美價值所在,還自己繪制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譜式應用到了服裝設計之中,創(chuàng)造了美。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體會欣賞臉譜藝術,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弘揚祖國傳統(tǒng)藝術。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二
《唱臉譜》本是一首歌曲,今年卻把這首歌詞編入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成為“韻味”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
翻閱教參,我認識到,這節(jié)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應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查找資料,了解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以及臉譜特點。
3、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fā)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是: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
于是,我大體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播放視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京劇”。接著,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課文中的韻味。再讓學生了解臉譜顏色與課文中提到的人物的關系,了解京劇在外國有人心目中的好印象以及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等,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欣賞歌曲《唱臉譜》,在讀說聽唱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了解臉譜,品讀課文,感受韻味。
上完課,感覺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學生表現還算不錯,時間把握較為恰當。但也存在不少失誤之處,如課件與教學內容沒有完全相配,課件播放順序不夠科學完美,沒有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教學語言不夠嚴密,有不少說錯或不夠流暢現象,聲音不夠洪亮,“家鄉(xiāng)戲”說法不夠嚴密或缺乏引導而產生歧義等等,這是我的感覺。評課時,同行教師也對我的教學中的優(yōu)點予以肯定,我真誠的謝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同時,他們對我的這節(jié)課,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我更得感謝他們,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我的業(yè)務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我也才能成長得更快。
總之,我今后應多向別人學習,多向別人請教;根據學情,設計合理簡約而又可行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扎扎實實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力爭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三
活動前評析:
在前一階段的色彩活動中,我們主要是以動物、花卉、風景等幼兒較熟悉的景或物為主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發(fā)現孩子們對這些描繪對象漸漸不感興趣了,如果繼續(xù)照著進度畫下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幼兒的厭煩情緒。偶有一次,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個孫悟空的面具玩具,全班幼兒都對這個面具非常感興趣,我總能在自由活動時,見到好多孩子圍著這個面具說這說那的,還輪流戴面具玩。碰到這種情形,我突然得到一個靈感,既然孩子們的興趣點在臉譜上,何不就讓他們用水粉來表現一下各種各樣的臉譜呢?由于臉譜的造型夸張,色彩鮮艷又豐富,深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臉譜不拘泥于一種表現形式,更加適合孩子表現。
于是,在此活動前的準備中,我先收集了一些臉譜的圖片資料,給孩子們一個視覺上的認識,然后又收集了一些關于中國的國粹戲劇——京劇的相關資料,介紹劇目中的人物為什么要化裝成花臉表演,而臉上的每一種顏色又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慢慢地,孩子們對臉譜有了些了解,尤其是對京劇臉譜更感興趣,而我們的活動也將開始了。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激發(fā)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2.學習用語言表達對京劇臉譜的感受。
3.通過對京劇中人物的動作,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實錄:
1、請幼兒欣賞京劇音樂。
師:小朋友們聽一聽,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
幼:很吵的聲音,有人在敲鑼,有人在打鼓。
幼:有人在唱戲,是京劇。
2、教師簡單介紹京劇。
師:京劇藝術是我們中國特有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之一,京劇表演藝術家們都要在臉上涂上濃重是油彩,穿上特制的戲服,才能塑造出劇目中的人物形象。
3、看電視,引起幼兒興趣。
幼:我看到的演員穿了一件白衣服,頭上戴了一個象皇冠一樣的東西,他還有長胡子,臉上畫著紅顏色。
幼:我看到的演員是一個黑臉,也有長胡子,頭上還有一個月亮形狀的東西。
幼:我看到了一個演員的臉的當中有一塊白色的,他總是蹲著走路。
幼:我看到一個漂亮的公主,她穿著漂亮的裙子,臉上化妝很美,頭上也戴著皇冠還有兩根長長的毛。
師:電視里的人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幼兒回答。
4、引導幼兒觀察臉譜的特征。
(教師出示臉譜圖片)。
幼:每一個臉譜都有眼睛、鼻子、嘴巴。
幼:還有頭發(fā)和耳朵。
師:是的,臉譜和我們的臉一樣,都有五官。再看看還有哪些特點?
幼:臉譜上有許多顏色,我們的臉上沒有。
幼:臉譜上的花紋很漂亮,是對稱的。
師:對,臉譜最重要的特點是這些花紋,左邊有的花紋,右邊也有,每一個臉譜上的花紋都是對稱的。
5、引導幼兒想象心中的臉譜。
師:你喜歡這些臉譜嗎?最喜歡怎樣的臉譜?你希望怎樣變化?
幼:我喜歡畫一個蘭色的臉譜,然后畫上象蝴蝶一樣的花紋。
幼:我想畫一個老虎臉譜。
幼:我想把那個白色的臉譜加上胡子,再在白色上畫些花。
師: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把你心中想的漂亮臉譜畫出來好嗎?
6.欣賞額頭上有特殊圖案的臉譜。
師:小朋友瞧,老師這里還有幾張臉譜,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
一一出示臉譜。
師:他是誰?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潔,辦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
6、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造或改變臉譜。
教師提出作畫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四
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優(yōu)化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條件,留給自由的空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激發(fā)情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并在自己的體驗中嘗試創(chuàng)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的學,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持教之功貴在得法”。我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運用了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我自己上網搜集了許多關于臉譜的知識,用課件的形式顯現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去想,產生一種直接感受,這就是體驗,它是個體在接觸實物時對其原貌的親身感受。情感是音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實現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在欣賞和學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揮來引導學生賞析、演唱,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傳統(tǒng)的教學生認識音符、掌握時值要快的多。
《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F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可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感受,是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基礎。因此,我將常用教學方法與自己的“情感體驗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鑒賞能力,讓他們認識臉譜,了解京劇,并區(qū)分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也在教學目的及教學過程中分別提出了“豐富情感體驗”和“注重情感體驗”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體驗之重要。體驗是個體在接觸實物或實踐活動中對其原貌的一種真切感受,它往往是點燃靈感火花、導入深層認識、實現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實現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
臉譜是學習花臉行當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勾臉也是一功,要用畫筆蘸色,對鏡勾勒,首先勾畫眉,次勾畫眼窩、鼻窩、嘴角臉膛全部,然后勾畫臉紋。在臉譜中還有一種化妝方法,叫揉臉,將選擇的油彩放在手中,揉搓均勻,在臉上拍均勻后,再用筆在管理權限部位,進行勾畫,像《四杰村》的余千、《野豬林》的賣刀人、包公戲中的趙虎……都是這樣畫法。臉譜中,又分多種譜式畫法,象三塊瓦、元寶臉、整臉、碎臉、老臉、破臉、油白臉、粉白臉、六分臉、歪臉、象形臉、妖魔鬼怪臉等等。
(二)臉譜的化妝技巧。
臉譜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勾臉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書法和繪畫一樣,用筆要準確有力,渲染需濃淡有致,勾勒則惜墨如金,這樣才能畫得生動有神,惹人喜愛。
勾臉不能按譜照搬,要根據自己的臉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劇目,把臉譜勾活,才能生動地體現出劇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著名京劇花臉表演藝術家郝壽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出色表演,他創(chuàng)造的曹操臉譜也起了很大作用。據解剖學家的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臉譜腦門部位的線條紋理,恰好與面部神經相應,因而表演時極大地有助于演員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使臉譜與表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豐富經驗的藝術家,能夠利用勾臉來彌補臉型的不足,以改變臉型與面部解剖的關系。臉型窄小,個子不高,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對臉譜進行加工與再創(chuàng)造,花臉演員們常說的“勾臉能變形”就是這個意思。
勾畫臉譜要經過以下程序:
1、凈臉墊底;
2、定位和揉眼、鼻窩;
3、勾白x底;
4、填膛畫黑眼窩、勾黑線;
5、勾紅色通天柱;
6、臉譜勾成。
臉譜是花臉表演的重要部分。臉譜是人物內心的外化,是人物內心的表達,臉譜不是死的面具,他是人物外部特征和內心情感最具代表的表現形式。可見臉譜在京劇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五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美術欣賞,是為了引導幼兒學會體驗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內涵非常豐富。然而幼兒對京劇接觸很少,充滿了神秘感。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特以中國傳統(tǒng)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工藝藝術。以臉譜精致、絢麗、獨特的裝飾風格來吸引孩子。
活動目標:
1.在欣賞課件、談話、創(chuàng)作、欣賞作品中感受京劇臉譜色彩的鮮艷、圖案的對稱和造型的夸張.
2.欣賞京劇臉譜,了解色彩、造型與人物性格之間的獨特寓意。萌發(fā)對我國傳統(tǒng)工藝的'好奇心和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看過京劇,初步了解京劇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物質準備):音樂《戲說臉譜》、臉譜ppt、無顏色臉譜若干、顏料。
活動過程:
(一)、唱歌導入,引出臉譜。
1、師:小朋友會唱《戲說臉譜》這首歌嗎?讓我們一起來唱唱。
2、幼兒唱歌結束以后,教師提問:
你們知道剛剛唱的是什么嗎?(京劇)3、教師小結:對啦!就是京劇。京劇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了,很多人都喜歡京劇,不僅僅是因為好聽還因為可以欣賞到美麗獨特的臉譜。
4、剛剛小朋友唱的歌詞中就有說到藍臉、紅臉、花臉、黑臉,這些臉譜究竟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幼兒初步欣賞臉譜的特點。
出示京劇臉譜與人臉圖片,幼兒交流討論,感知臉譜在色彩、五官造型、圖案上的特點。
教師提問:臉譜與普通人臉對比,顏色有什么不同?(顏色更豐富)除了臉譜的顏色更多以外,五官有什么變化嗎?(五官夸張)臉譜比人臉還多了什么?(花紋圖案)。
為什么臉譜有豐富多彩的顏色和夸張的造型呢?小朋友猜猜為什么?(好看、顯眼)小朋友說的都挺有道理的,其實答案都藏在圖片里,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
1、觀察臉譜豐富顏色教師小結:紅色代表個性忠誠;黑色代表勇猛有智慧;金色銀色代表神魔妖怪;藍色代表勇士;白色代表壞人。所以臉譜豐富多彩的顏色是為了反映角色的性格。
2、觀察臉譜夸張造型教師小結:臉譜的眉毛眼睛鼻子這么粗大,這樣畫是為了讓我們看清楚臺上的是誰。
3、觀察臉譜圖案對稱教師小結:左邊和右邊的圖案是一樣的,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對稱。
(四)、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臉譜。
1、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適合自己的臉譜吧。(你覺得你是什么性格的,設計一張符合自己性格的臉譜!)。
2、小朋友在設計時要注意像我們欣賞的臉譜那樣顏色要豐富,五官要夸張,左右圖案要對稱。
五、欣賞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作品。(聽創(chuàng)作者說出自己制作的臉譜用色和造型特點,以及作品的含義。)。
六、戴面具表演幼兒戴面具邊表演《戲說臉譜》邊有秩序的離開活動室。
唱臉譜教學設計篇十六
我們班的這一塊內容開展得較其他班晚一些,切入是從學校展示櫥窗里其他班級孩子的“京劇臉譜”作品開始。從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入手,孩子們慢慢開始談論、關心起京劇這一話題(由個別孩子,逐步影響更多的孩子),這樣就能比較巧的順著孩子的關注點進行,不顯生硬與突然。
事實上,京劇并非是我們南方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從教育角度來說,又是比較有意義與必要的,能夠通過這方面內容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從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起孩子喜愛京劇、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我們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邀請了朱家角老年京劇團來幼兒園,開展了“重陽節(jié)——我們和爺爺奶奶同樂”活動。那些爺爺、奶奶的京劇表演、京劇演出用的鑼鼓樂器,把我們班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也由此,全班孩子的興趣點都到了京戲上,希望去了解更多有關京劇的事情。于是“中國京劇”主題熱火地開展起來,孩子們搜集信息、了解知識、看戲劇頻道的京戲、學上一句京腔、擺上一個京劇架勢,不亦樂乎。
過程中,教師及時組織孩子交流,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中,互享信息、知識,也互相感染著對京劇藝術的喜愛之情;我們還一起看京劇的折子戲,講京劇故事,講京劇臉譜人物的故事、傳說,活動化、故事化使孩子們的興趣更高,也對京劇藝術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外,主題的開展,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同時還需兼顧領域與學科性的知識、技能,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因此,本次活動在知識、技能方面的重點就放在感受京劇臉譜的藝術美,落腳在嘗試用對稱、夸張的圖案;鮮艷的色彩上,讓幼兒有所涉及,從而提高這方面的欣賞能力與表現能力。
1、認知目標:引導幼兒欣賞京劇臉譜的色彩美與圖案美,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京劇臉譜藝術的欣賞與表現能力。
2、實踐目標:鼓勵幼兒嘗試用對稱的方法設計臉譜圖案,并能細致、耐心地進行描繪與涂色。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與表現,激發(fā)幼兒關心、喜愛京劇臉譜的情感,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京劇臉譜欣賞、示范畫(共4張);范例步驟圖4張;幼兒臉譜設計用紙人手一份。
孩子們最近我們一直在講關于京劇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寶貝,表演京劇的演員不僅會唱、有真功夫,還有一個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化妝、設計各種各樣的臉譜,就是在臉上畫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紋、圖案,很漂亮的!觀眾老遠一看,就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我們中國的京劇真的很了不得,連聽不懂中國話的老外看了也直翹大拇指。
(主要引導幼兒觀察、了解京劇臉譜的主要特點:色彩鮮艷、對稱;圖案花紋對稱、夸張。)。
1、欣賞藝術化臉譜。
引導語:(出示三張欣賞畫)這些都是京劇中的大花臉角色(美的視覺享受與情感表達,要投入真情實感與幼兒的情緒一致,是和幼兒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對幼兒的情感表現有反映)。京劇臉譜真漂亮,你最喜歡哪一張,你覺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別?(根據孩子的情況教師把握以下基本點,給予積極回應)。
色彩方面:
(1)找一找,有哪些鮮艷漂亮的顏色?幼兒自由說,教師手指點相應的顏色。
(2)色彩與人物的關系,以及左右色塊的對稱。
小結:京劇臉譜上的顏色一般有紅、黃、藍、綠、黑、白;顏色濃濃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劇有那么多人喜愛看。
圖案花紋方面:
(1)找一找,哪個是后裔?(關注圖案花紋的對稱與簡單蘊意)。
(2)臉譜上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圖案,你看出來象什么?
小結:京劇臉譜上的圖案花紋真多,眉毛、胡子也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快速簡單指點剛才幼兒說到的),真夸張,很有趣的。
2、欣賞范畫臉譜。
眉毛變成了兩朵大大的浪花,額頭也是一朵卷卷的浪花,下巴是——兩朵云。
示范步驟:眼部周圍——眉毛——胡子——額頭和下巴。
1、幫助幼兒簡單回顧設計步驟(出示臉譜步驟圖)。
2、鼓勵幼兒設計臉譜(大膽、細心)。
1、幼兒作品的賞析。
2、組織幼兒開展京劇臉譜展示秀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95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