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4 12:18:02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七篇)
時間:2023-03-24 12:18:02     小編:zx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一

1. 能夠準確、流暢生動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文章大意,體會詩中感情。

3. 寫作訓練,片斷練習。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感情

教學媒體:錄音機

教與學的方法:誦讀品味,點撥指導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觀刈麥》,“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麥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書課題,作者)

簡介作者:白居易——字樂天…… (見板書)

明確目標。(見課前教學目標?)

二、學生自學,初步感知。

1. 請二至三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正音。

刈 荷簞 童稚 餉田 灼 秉 穗 吏祿

2. 出示思考題,學生讀書。

? 作者怎樣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這幾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們“不知熱”?并且還“惜”夏日長?

? 拾麥者為什么去拾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請用一個字概括。

? 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是怎樣想的?體現(xiàn)了什么情感

三、學什探究,教師講解。

1. 教師明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勞動和農(nóng)民卻不知熱,他們珍惜這勞動的時光。作者真實的寫出了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變態(tài)心理。

2. 教師明確:一個“稅”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教師明確:作者在深深的自責,暗自慚愧。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適生活。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四、學生再讀課文,當堂訓練。

以“你看: ”描述割麥者或拾麥者勞動的場景。(一百字以內(nèi))

五、總結(jié)擴展。

這首詩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農(nóng)民的生活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做了對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謂用心良苦。想想我們伸張在新中國,紅旗下,黨中央國務(wù)院,在三減輕農(nóng)們的負擔,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反復呤誦,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讀說結(jié)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媒體

幻燈

教?學?過?程?設(shè)?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情境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guān)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并試著概括詩歌內(nèi)容。

生:了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diào)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農(nóng)桑?曾?荷?晏

生:齊讀、概括內(nèi)容

師:整理、歸納

農(nóng)忙季節(jié)-------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nèi)容

情境二:

學詩歌要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領(lǐng)悟感情。請同學們在熟悉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賞讀,賞讀字句,體會其妙處,用“---------寫出了--------”的句式說一說

生:自由誦讀

師:例:?幻燈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

師:小結(jié)

品析詩歌?,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生:發(fā)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

苦--------?-?------?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同情--------?關(guān)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提供詞語?幻燈2

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此起彼伏?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忍氣吞聲?衣衫襤褸?面無菜色?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仰天長嘆?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總結(jié)課文

師:總結(jié)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chuàng)意境,現(xiàn)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guān)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八暮o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二、“中國26省市免征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特告別皇糧國稅”--------2005年2月27日〈〈人民日報〉〉。

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討者”。為了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強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我讓學生反復讀,在讀后抓字詞自由賞析,在賞析的基礎(chǔ)上想象自己進入了情境。由于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特別活躍,積極性也補調(diào)動了,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會將這一教學中永遠的真理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堂中的。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三

1.朗讀《觀刈麥》。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

3.解題。

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諷喻詩。詩歌描寫了農(nóng)民冒著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困苦。并對自己的“不事農(nóng)?!倍袄舻撊偈鄙罡袘M愧,表達了他對農(nóng)民的同情。

4.賞析。

(1)開頭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季節(jié)。接著寫婦女領(lǐng)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是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這里,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

(2)接下來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穗。為什么要來拾麥穗呢?因為她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拾麥穗充饑。

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guān)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

(3)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小結(jié)

《觀刈麥》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生活的艱難,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四

1、詩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2、敘事與抒情緊密結(jié)合。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敘事與抒情相結(jié)合的方法

教學設(shè)想:

1、教時安排:兩課時

2、教具準備:投影、插圖

3、教學方法:自讀、點撥、質(zhì)疑

第一課時

一、導入板題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詩句“田家少閑日,五月人倍忙”這句詩出自何處?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白居易的《觀刈麥》,板題。

二、揭示目標

1、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注意句讀

3、疏通文意

(一)注音

刈?荷?簞?攜?餉

灼?秉?祿?石?晏?邽

(二)填空

本文選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號_____,_____代詩人。

四、釋題

1、刈:割。

2、體裁:敘事詩、諷喻詩。

3、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與“元稹”齊名,世稱“元白”。

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寫諷喻詩的目的:嘔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五、朗讀

1、教者范讀,注意句讀

結(jié)合書后練習第二題

2、學生自讀

3、集體齊讀

六、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翻譯大意

2、質(zhì)疑互答,教者點撥

3、學生翻譯詩全文,教者點撥

七、質(zhì)疑

八、小結(jié)

九、作業(yè)布置: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敘事內(nèi)容,掌握描寫方法。

2、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背誦與翻譯

二、揭示目標

三、新授

1、思考:(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場景?各有各的側(cè)重——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

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黃

場面描寫:足蒸……光

語言描寫:家田……腸

心理描寫:力盡……長

(3)從文中找出敘事與抒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討論書后練習一

(5)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慚愧、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集體背誦,了解古詩押韻的一般常識

押“ang”韻

四、質(zhì)疑

五、總結(jié)全文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寫了農(nóng)民在夏日割麥的艱辛和貧婦在田中拾穗的可憐與悲苦,揭示了賦稅的繁重,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六、課堂作業(yè)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所有練習

2、繼續(xù)痛誦課文

3、預習下文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五

作者:白居易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前行后攆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p>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如今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nóng)耕蠶桑。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余糧。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

2002/11/10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六

】《觀刈麥》教案5??? 】《觀刈麥》教學設(shè)計4

】《觀刈麥》教案3??? 】《觀刈麥》教案2

】《觀刈麥》教案1

觀刈麥時為盩厔縣尉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 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 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 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 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 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 聞?wù)邽楸瘋?/p>

家田輸稅盡, 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 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 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jié)構(gòu)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nóng)忙季節(jié)。接著寫婦女領(lǐng)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guān)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shù)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tài)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顿u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队^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nóng)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lián)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nóng)?!保墒菂s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fā)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上一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歌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觀刈麥》賞析

觀刈麥古詩譯文 觀刈麥翻譯及注釋篇七

教學目標

整體理解詩歌思想含義,感知詩歌中的藝術(shù)形象。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lǐng)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wù)。強調(diào)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wù),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nóng)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jié)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guān)聯(lián):前者揭示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nèi)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主題

詩歌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寫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shù)工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之事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涵著感情。本詩充滿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憐憫。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9725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