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實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09:41:21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實用16篇)
時間:2023-12-08 09:41:21     小編:BW筆俠

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學設計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教案中的評價手段應多樣化,既注重對學生掌握程度的測評,也注重對學生能力的綜合評價。接下來是一些教案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一

我說課的題目是《觀滄?!贰O旅嫖覍慕滩慕馕?、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觀滄?!肥侨私贪嫫吣昙壵Z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15課中的一首古詩。該單元是圍繞“親近自然”這一話題來編排的。

這首詩是東漢末期文學家曹操在一個秋天登臨碣石山后,觀看了雄偉壯觀的大海有感而寫的,表現(xiàn)了他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文章氣勢恢弘,風格豪邁,情感昂揚。很能夠激發(fā)中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初中語文課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佳作。

這首詩,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寫景上,抓住大海的浩瀚壯觀;抒情上,激情豪邁;手法上,用了情景交融、想象、夸張等主要手法。抓住這些特點,解析了文本特征,就容易確定教學目標。

一節(jié)課的目標,除了準確解析文本之外,還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單元要求以及學生情況來設定。

本單元的要求是“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這也是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還指出“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思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質疑?!甭?lián)系《觀滄?!愤@首詩的特點(如上所述),這些要求都可以作為目標設定的范圍。

目標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而定的,初一的學生由于自身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進入文本的深度有限,對詩歌的賞析能力不足。這首詩相比他們在小學所學的篇幅長些,意境更豐美,所以品讀是詩歌教學應該加強的地方。

鑒于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定位為朗讀(感知)、品味(認知)、情感(升華)三個層面。具體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體會文章情感。

2、初步學習運用詩歌鑒賞技巧,品析詩歌語言。(因為初一學生對品析方法掌握不多,只能是“初步”,品析能力有高有低,全在于老師的誘導與培養(yǎng)。)。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在朗讀中,獲得語感情感體驗。

2、在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豪邁壯志,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是:

1、朗讀體會,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賞析語句,品讀探究。

難點是:通過賞析主旨句,體會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

有了具體明確的目標,還要有相應的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這節(jié)課,我主要使用:

1、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用于古詩教學,最恰當不過。)。

2、品析探究法。有道是,一切學問都是從疑問中得來的。朗讀之后,只是提高了語感,達到初入文本,整體感知的層面。為了讓學生深入文本,憑借積蓄知識,依據(jù)自身經(jīng)歷,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體會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還要品析探究。這是主要的教學方法,為了達成目標,我還將使用講授法(如詩歌賞析的角度)、對話法(如引入部分)、練習鞏固法等輔助教法完成教學。

(二)說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老師的角色就是誘導,學生角色就是探究,正如達爾文所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我主要是引導學生:

1、借助工具書預習。

2、加強對文本的朗讀(課前課后都要讀)。

3、要學會批注和筆記。

4、學會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這節(jié)課,我打算用一課時,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一)情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導入重在激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上課蓄勢。先由網(wǎng)絡消息導入(最近網(wǎng)絡消息“曹操相貌復原,姿貌短小,男性雄風十足”“曹操相貌逼真復原,相貌英俊,驚嘆英雄真容”),然后讓學生談談“心目中的曹操”,老師順勢引入課文。

(二)告知寫作背景。特定的人,特定的經(jīng)歷,寫出特定的作品。介紹背景,有利于學生找到感悟文章的切入點,在欣賞中與作者對話,形成共鳴。

(三)進入文本,整體把握。

1、朗讀。老師范讀,集體讀,個性朗讀,師生評價(告知評價角度)。

2、學生質疑,交流解決。這個過程要花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交流探討討論有價值的信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涉及重難點的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在總結學生質疑研討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這首詩主要寫了了什么內(nèi)容?(整體把握)表達什么情感?

(四)深入文本,品析課文,突破重點。

再次朗讀之后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同桌、鄰桌之間)。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抓關鍵詞,一點突破。)。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抓思路,順藤摸瓜)。

3.詩中寫了哪些意象?寫出了什么特點?用筆畫出來,讀一讀,說說你的體驗。(抓內(nèi)容,體情感,層層滲透)。

4.詩中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抓手法,為突破難點鋪路)。

(五)由景入情,情感升華,突破難點。

對話引入:作者用恢弘的筆調(diào),昂揚的激情,描繪了浩瀚壯闊的大海,催人奮進。劉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聯(lián)系作者的身份和寫作背景,分析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解決步驟:

1、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2、賞析主旨句(“日月之行”句)(引導學生從手法,內(nèi)容,情感等多角度賞析,且做好筆記)。

以上幾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若時間允許,讓學生當堂背下這首詩。

(六)學以致用。通過練習中考題——《觀滄海》賞析題,讓學生輕松完成,體會成功的喜悅。題目(略)。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涵蓋內(nèi)容、情感、手法等方面,對理解課文起到支架性作用。

說課完畢,謝謝!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二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贰?/p>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chuàng)有《蒿里行》、《觀滄?!返仍娖?。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贰?。

(二)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返念}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泛讀完之后,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解析:“觀滄?!币砸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xiàn)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nèi)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xiàn)的。

明確: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lián)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nèi)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xiàn)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愤@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jié)課所學的《觀滄海》,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三)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后作業(yè),并背誦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水山島(壯麗氣勢)。

樹木百草(向榮姿態(tài))實景(借景抒情)觀滄海秋風洪波(氣象闊大)。

(樂府詩)日月:運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虛景(詩言志)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三

一、教學設想:

1、考慮到七年級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于成誦:讀的速度太快,節(jié)奏感不強,這就不利于感悟與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須從讀詩的節(jié)奏訓練人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教師應范讀或領讀一兩遍,或挑選個別學生為全班領讀。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2、至于串講或啟發(fā)提問,重點可放在景物描寫,因為借景抒情是這首詩的特點。背景也要講一點,切忌展開。

3、要遵照“詩無達詁”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啟發(fā)、誘導、排疑解惑,要講得精煉,講到點子上,使學生能說出自己的體會,使學生學得有興味,愿意多讀一些古代詩歌。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xiàn)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通過對詩歌的具體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了解并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等方面的),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在反復朗讀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啟發(fā)學生像作者一樣,心存遠大志向,將來為促進社會的進步而建功立業(yè)。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進行誦讀訓練。

2、理解詩歌意思,解說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重點難點突破方法:本人運用適當?shù)囊魳泛彤嬅鎭韯?chuàng)設情境,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品味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教師要在必要處進行引導、點撥和講解,使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

四、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jīng)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于《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chuàng)作傾向,導致作者并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jù)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chuàng)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yè)的巔峰時期。那時,他即將統(tǒng)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jīng)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二)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文學成就很高,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并稱“三曹”,他寫的詩慷慨、雄渾、悲壯、有氣魄,多反映他欲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觀滄?!肪褪欠从尺@一思想。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字詞積累和基本技能訓練。

1、首先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仔細地聽,將生字標記出來,不懂意思的詞加上點,仔細聽這些字詞的發(fā)音。

2、掌握生字詞的讀音,認讀兩遍,對生字的結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識記。

3、學生一讀課文,齊讀,讀準字音。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4、朗讀詩歌要注意正確處理詩歌的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古詩的節(jié)奏一般按音節(jié)劃分。四言的節(jié)奏型是:xx/xx如“東臨/碣石,以觀/滄?!?四言句)(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峙”“起”“里”“志”等字,押的是“i”韻。)賞景詩一般語速較慢,詩人往往是邊賞景邊歌從心來。此詩的語調(diào)比較激昂、雄渾有力。學生二讀課文,要讀好詩歌的節(jié)奏、語速及語調(diào)??雌聊毁p讀,一邊欣賞壯闊的畫面,一邊想象詩人當時的感受。

5、理解詩歌內(nèi)容,先要明白字詞的意思。學生三讀:自讀,看注釋或資料,補充注釋一些字,然后釋譯全詩。譯一句就齊說一句。

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譯文:(揮師)向東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碣石山上樹木聚集在一起生長,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四)、賞析與理解:

學生四讀:快速默讀,然后說一說:作者觀海觀(看)到什么樣的景?(明確“寫了什么”)在文中標記一下,首先是哪些事物,請舉手回答。

明確:描寫了曹操登碣石山所見滄海之景:海水、山島、草木、洪波、日、月、星辰。

討論1:所寫之景有什么特點?

海水蕩漾動景山島聳立靜景實景。

草木豐茂靜景洪波涌起動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想象之景虛景。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四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一)教師教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法、點撥法。

(二)學生學法

借助詞典及書上注釋自讀感悟。

(一)重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它與“小扣柴扉久不開”的關系。

(四)解決辦法

1.多讀品味。

2.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提供插圖投影片,適當點撥。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指導學生自學古詩,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提供媒體展示,隨機評價,布置作業(yè)。

(二)學生活動設計

課前預習,課堂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朗讀與背誦,為古詩配畫。

(一)導入新課

1.啟發(fā)談話。

古詩是同學愛讀愛背的文學體裁。背誦理解古詩對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三位大詩人的作品。

板書:12 古詩三首

2.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學習第一首《游園不值》。

(二)自學、探究《游園不值》

1.讀通全詩。

2.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定一個小組的代表到臺上來,給大家講這首詩。(教師用電腦呈現(xiàn)寫有這首詩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其他人可以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質疑;這名“小老師”如答不上來或答不對,可由其他學生代答,學生都不會可由老師點撥。

2.在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后,師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暢的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l)關于題目。

游園不值:意思是游覽花園,沒能進去,因而沒游成。不值:沒有遇到。

(2)“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與下句的關系。

師引導:這句詩除了要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要想弄清含義還要調(diào)整詞序,還要弄清各個部分的主語。

應:大概,表示推測。

憐:在詩中是愛惜的意思。

展齒:古時的木底鞋下的`橫梁。這里指鞋底。

蒼苔:生長在地上的青苔。

“憐”什么?是屐齒還是蒼苔?學生比較后,覺得“蒼苔”柔弱纖細,應該“憐”蒼苔。

是誰“憐蒼苔”呢?當然是園子的主人。

這句怎樣調(diào)整才通順?“應憐蒼苔屐齒印”。

通順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園的主人)太愛惜蒼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壞。

第一句意思明確了,學生自然明白因為園子主人“憐蒼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因一果。

(3)關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的理解。

a.表面意思:園子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jīng)探出墻頭來。(看圖印證)

b.這兩句詩反映了春天朝氣蓬勃、生動活潑,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強大及不可阻擋。

(前兩句感到掃興、遺憾;后兩句則有對蓬勃春意的贊美,心中充滿驚喜、快慰。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春的贊頌,對旺盛生命力的贊頌。)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下來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游園不值》。

2.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探究《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讀通全詩。

2.朗讀、感悟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名到臺上當小老師,指著字幕片上的詩句,逐詞逐句講解需要點撥的地方:

(1)題目。

“飲湖上初晴后雨”,詞序調(diào)整“初晴后雨”應該是“雨后初晴”,“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應調(diào)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適,適宜。

(4)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后兩句則是作者大膽的想像,用西施之美來比喻西湖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愛之深。

(5)前兩句中的詞語之間對仗工整,如“水光”對“山色”,讓學生找出其他相對應的詞語,體會作者構思、用詞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風姿。

讓學生看繪有插圖的投影片(晴、雨兩張)。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聽范讀。

2.學生練習。

3.組內(nèi)交流讀。

4.班上展示。

(五)背誦這首詩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前兩首詩。

2.說說這兩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3.本節(jié)課任務: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讀通詩句,詩準字音。

2.自讀、感悟,讀懂詩句,體會情感。

3.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學習收獲

1.請一名學生上臺講詩意,其他人隨時質疑,“小老師”若解答不出,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的質疑處可能是:

(1)“凈慈寺”與“西湖”有何聯(lián)系?

題目中的“凈慈寺”是一個佛寺,在杭洲西湖邊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題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看到的景色。)

(4)“無窮”,在詩中指范圍廣,無邊無際?!盁o窮碧”,指無邊的綠伸向遠方。

(5)“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特別可愛。

引導:同樣是寫西湖,這首詩與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詩中作者用奇麗的想像把西湖擬人化了,表現(xiàn)了西湖之美;這一首詩作者集中描繪了湖面蓮葉、荷花,紅綠相映,荷日生輝,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

2.看圖,(用投影)直觀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五).總結、擴展

1.指名朗讀三首詩。

2.說說每首詩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相同之處。

3.談談自己的收獲。

4.課下閱讀相關內(nèi)容的古詩并背誦一首。

(六)布置作業(yè)

1.正確書寫5個生字。

2.將三首詩摘抄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

3.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配畫。

4.把《游園不值》改編成一個故事,并講給別人聽。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jié)奏、語調(diào)、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合作性學習】。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tǒng)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贝司渲饕淮裁?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比菍懱摼?,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六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目標1、目標2。

一課時。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jié)奏、語調(diào)、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漢獻帝到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后,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他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其詩內(nèi)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龜雖壽》、《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求賢若渴之心,或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蒼勁悲涼。

2、樂府詩:今天我們學習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樂府,是原來是漢武帝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后來演化為詩體名稱,是可以入樂歌唱的詩歌,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3、《觀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課文。

三、朗讀訓練。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教師帶度,

3、學生全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注意知道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

四、研讀詩歌。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p>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1、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tǒng)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2、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3、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

4、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tài)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涌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fā)詩人。

登山觀海(全景)靜態(tài)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tǒng)一中國強統(tǒng)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愿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其中。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七

設計理念:

本課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后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fā)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

學習目標:

1、認識枯等7個字,會寫未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趣。

3、培養(yǎng)背誦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認讀、識記生字。

學習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前準備:

1、挑選古詩的配樂曲子。如古箏或其他輕快、

優(yōu)美的樂曲。

2、彩筆和畫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勵引入。

1、老師聽說,有的小朋友可聰明了,會背許多古詩呢!哪些小朋友會呀?大聲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學生背誦)。

2、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學了那么多古詩,今天老師又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古詩。(板書出示課題:草)。

二、范讀激趣。

1、老師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指名匯報讀。

三、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人情感。

同學們都會讀了,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

得最有味道。誰讀得好,我就給他配上音樂。

1、學生自己吟誦體會。

2、指名生誦讀,配樂朗讀。

3、大家都想配樂讀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吧。

四、啟發(fā)想象,感悟詩歌大意。

1、老師簡單描述詩歌意境。

2、引導學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哪些景象?(學生自讀體會)。

3、給三句詩配上圖畫:離離原上草。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4、分組各自討論完成其中的一幅畫,并推選代表上臺完成這幅畫。

5、評議圖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配樂誦讀全詩。

1、先自己邊讀邊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誦這首詩。

2、試著背誦古詩。

3、配樂朗讀、背誦。

六、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枯榮。

小朋友認識這兩個字嗎?一起大聲地說一說,它。

6、引導學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哪些景象?(學生自讀體會)。

7、給三句詩配上圖畫:離離原上草。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8、分組各自討論完成其中的一幅畫,并推選代表上臺完成這幅畫。

9、評議圖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七、配樂誦讀全詩。

4、先自己邊讀邊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誦這首詩。

5、試著背誦古詩。

6、配樂朗讀、背誦。

八、學習生字。

2、出示生字:枯榮。

小朋友認識這兩個字嗎?一起大聲地說一說,它們叫什么名字呀?

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5、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賞圖引入。

2、古時候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楊萬里,他也覺得這個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寫下了一首詩。(出示全詩)。

教學批注:

3、老師朗讀全詩。

二、初讀全詩,識記生字。

1、大聲朗讀全詩,不認識的字看拼音,遇到繩子,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發(fā)現(xiàn)讀得不正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聽老師范讀,體會朗誦古詩的節(jié)奏,學生模仿范讀,練習朗讀古詩,要讀出感情,讀出節(jié)奏。

三、詩畫結合,感悟詩意。

1、學生吟誦古詩。

2、學生看圖,老師講解。

3、引導把詩畫中的情景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四、有感情地讀全詩,纖細背誦。

1、自由練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個伙伴合作朗讀。

2、讀給小朋友聽,互相評議。

3、練習背誦,先自己背,再同捉交換背誦。

4、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集體吟誦。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籬、疏、未。

2、你們都記住這些字了嗎?交流識字方法。

3、同桌互讀互查生字。]。

4、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未、追、宿、菜。

5、學生書寫。

六、復習背誦。

指名、分組、集體背誦兩首古詩。

教后記: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八

1、了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2、品位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熟練背誦。

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朗讀,并熟練背誦。

教學難點:

品位語言,體會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tǒng)一了連年**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疏通字詞。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詠志。

三、朗讀。

1教師范讀(明確字音,感情飽滿)。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感情到位)。

四、創(chuàng)設情境。

明確:想對著大海狂喊,發(fā)泄自己的悲傷情緒。

明確:想對著大海高興地狂歡,和大海一起歡樂。

[教師小結]。

這兩種情境有一個共同點,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對象,或喜或悲,大海永遠會做你的傾聽者。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教師小結]。

我們一起走進《觀滄海》感受曹操的內(nèi)心世界。

五、研討分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

2、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明確:兩層。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詩中交代觀海地點的句子?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通過海水和山島描寫出海的遼闊和尊嚴的句子?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詩中的實景描寫的句子?

明確: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教師總結。

本詩的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代表作。全詩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闊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表現(xiàn)。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同意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九

生于廣西柳州市。祖籍浙江(為金庸之老鄉(xiāng)),卻從未涉足此地。四歲上,隨父進京,進入地科院幼兒園。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淚縮于墻角,漸將愛動愛鬧之習改掉,膽小慎微,直至現(xiàn)今。記得當時住于一小院,母親教之讀幼兒書報,增長見聞,并習鋼琴,后受益匪淺。

六歲半入小學,低年級時甚歡樂。班主任姓粱,極慈祥,伙伴親密如一家??上Ш镁安婚L,三年級插班時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學待人冷漠,妒性強,不以誠心相對;搬家后住處離小學甚遠,與同學不能互通有無,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幾欲轉學而不得,只得整日學習,以慰無聊。常受老師表揚,實不知乃出于無奈。

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環(huán)境優(yōu)美,令人心怡。同學大都多才,且全班關系和諧。老師深得學生之心。平日同學高談闊論(吾班謂之“扯”),我時?;煊谄渲校錁啡谌?。吾不愛體育,便去打電腦看小說。生活充實學業(yè)得志,不亦樂乎!現(xiàn)升入初二,今后之事,還未得知。

吾從小到大愛好甚多,卻無一成為特長。琴棋書畫,只略知其一。小學時得過些獎:在市英語科技競賽中,一、二、三等獎各獲過一次,在新加坡數(shù)學競賽中獲過三等獎,鋼琴過了九級。中學后便無一所獲。目前無大志,只把心胸豁達作為最高追求,喜愛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及李白、辛棄疾之詩詞。愿今后不負自己及家長之望,小事開心、大事順利、少出差錯,足矣。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

《沁園春春》。

裴吉安。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2.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3.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學習重點】。

1.體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2.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學情分析】。

【設計意圖】。

《沁園春雪》是一首寫景抒懷的豪邁之歌。詞中展現(xiàn)了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了歷史上的風流人物,表現(xiàn)了后來居上的英雄氣概,感情奔放,胸襟豪邁。

學習本文應在熟讀和背誦的過程中,讓學生細致地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詞中的意境,深切地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堂學習研討方法提示或答案。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自由朗讀課文,完成文章結構圖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2.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詞的上闕中作者用“望”字領起了哪幾句?

(2)上闕中運用比喻、對偶化靜為動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歸納總結。請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談出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比較閱讀,鑒賞提升。

讀柳宗元的《江雪》,比較本文和課文在內(nèi)容表達上的異同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可讓學生介紹毛澤東導入。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提示:北國的冬天,大雪覆蓋了一切。長城內(nèi)外,到處是冰封雪飄;而后,紅日當空,白雪輝映,一片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前三句開篇點題,總寫北國的雪景?!扒Ю铩薄叭f里”描寫了祖國幅員的遼闊,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開闊。

從“望長城內(nèi)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主旨句是“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相同點:兩篇文章都寫了雪景,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

不同點:本文寫的是寒江雪釣圖,抒發(fā)了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課文寫的是壯麗的北國雪景圖,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tǒng)一了連年**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疏通字詞。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詠志。

三、創(chuàng)設情境。

明確:想對著大??窈?,發(fā)泄自己的悲傷情緒。

明確:想對著大海高興地狂歡,和大海一起歡樂。

[教師小結]。

這兩種情境有一個共同點,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對象,或喜或悲,大海永遠會做你的傾聽者。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教師小結]。

我們一起走進《觀滄海》感受曹操的內(nèi)心世界。

四、研討分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

2、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明確:兩層。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詩中交代觀海地點的句子?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通過海水和山島描寫出海的遼闊和尊嚴的句子?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詩中的實景描寫的句子?

明確: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教師總結。

嵩系騰之養(yǎng)子,官至太尉。曹操雖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后,在時人眼中仍為“寒族”。這種社會地位激勵著曹操積極進取。青少年時期他酷愛讀書,經(jīng)史典籍廣泛涉獵,尤愛讀軍事著作,且在詩歌、書法、音樂方面天賦獨具,幾可與名家媲美,武藝也十分高強。曹操20歲時舉為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征拜議郎、濟南國相、東郡太守,后再由典軍校尉、司空至丞相,進魏公,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生于東漢末年,這是一個社會劇烈動蕩、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難時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除殘去穢”,整飭吏治,觸犯了地方豪強和宦官集團的利益,于是托疾回鄉(xiāng),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待時而動。曹操的軍事生涯是從討伐董卓和鎮(zhèn)壓黃巾起義開始的。曹操變賣家產(chǎn),招募義軍5000人以討董。在鎮(zhèn)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他收降黃巾軍,選其精銳30萬人組成“青州軍”,為日后統(tǒng)一中國北方準備了軍事力量。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語句和深邃內(nèi)涵。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闊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學習古人昂揚奮發(fā)的精神。

3、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重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豐富、奇特的想象;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引入《觀滄海》。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市)人。善詩歌,其詩大都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解題。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海”就顯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备蜗蟆⒏鷦?,所以不能換。

四、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音頻朗讀,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意;(出示補充注釋)。

臨,來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海,渤海。竦,同“聳”,高。觀,看,統(tǒng)領全篇。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行,運行。若,如同。星漢,銀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畫面,感受形象。

4、理解詩歌大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五、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1、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xiàn)詩人開闊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理想。

六、賞析詩歌及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敚痈吲R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一:這四句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賞析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fā)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xiàn)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fā)了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七、寫作特點分析: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

曹操這首《觀滄?!窚蚀_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xiàn)了大海,也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xiàn)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肥墙杈笆闱?,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队^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yún)s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fā)性,更能激發(fā)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八、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借景抒情:實景: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

虛景: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開闊胸襟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理想。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三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nóng)“。

在初讀的基礎上,進行細讀朗讀,通過讀讀、議議從而達到理解詩義的目的,一些重點詞語讓學生比劃得來,能表示出情感,說明他們對詩內(nèi)容理解。通過啟發(fā)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xiàn)其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展開聯(lián)想,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nóng)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lián)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nóng)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nóng)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nóng)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9、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wěn)。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看圖說話。

朗讀體會。

聯(lián)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說一說。

朗讀。

質疑。

背誦。

描紅、臨寫。

教學流程圖。

看:鋤禾憫農(nóng)(二)。

想:辛苦春種一粒粟,

來之不易愛惜糧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這篇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比較簡單,特別是第一首,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很多學生早已倒被如流了。所以學生基本上都能比較熟練的朗讀和背誦,但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卻是個難點,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在教學中我多采用的是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猜意思,進行理解。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里大量的說話機會。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四

《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的一組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從《古詩十九首》開始,中國的詩歌就脫離了《詩經(jīng)》的四言體式,脫離了《楚辭》的騷體和楚歌體,開沿襲兩千年之久的五七言體式。在中國的舊詩里,人們寫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直到今天,寫舊詩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為主。而《古詩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謀篇、遣詞、表情、達意等各方面,都對我國舊詩產(chǎn)生了極深遠的影響。

《古詩十九首》不是樂府詩。嚴格地說,它是受五言樂府詩的影響而形成的我國最早的五言古詩?!墩衙魑倪x》最早把這十九首詩編輯在一起,并為它們加了一個總的題目——“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烦鲎詽h代文人之手,但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豆旁娛攀住纷鳛橐粋€整體收錄在《文選》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古詩十九首》不是一時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豆旁娛攀住返暮脦灼髌吩谝饩澈陀谜Z上與秦嘉的《贈婦詩》多有相似之處,二者產(chǎn)生的年代不會相去太遠,《古詩十九首》的出現(xiàn)最遲不晚于桓帝時期。

《古詩十九首》描寫的是人類情感的共相和基調(diào),表現(xiàn)出質樸的特色,達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走了就是走了,無論指送行者,還是遠行者,總而言之是兩個人的分離?!靶行兄匦行小?,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遠。那遠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邊的道路無窮無盡,而留下的那個人和他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近了。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言其極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于是,復沓的聲調(diào),遲緩的節(jié)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

如果說,“行行重行行”寫出了兩個人分離的一個基本的現(xiàn)象,那么“與君生別離”就是寫由這種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痛苦。人世痛苦分離有生離也有死別,二者哪一個更令人悲哀?死別往往是一慟而絕,而生離則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遠懸念悲哀?!吧鷦e離”還有一種解釋,就是硬生生的被分開。外力的作用使他分開,對親密無間戀人來說就是極大的痛苦。這兩種解釋提供了兩種解讀的可能性。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表現(xiàn)出《古詩十九首》的纏綿,在敘述離別之后進行了反思。相距萬里,道路阻長,只要有決心走下去,還有一線希望。但是道路不僅遙遠,而且充滿艱險。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他說現(xiàn)在我們之間的距離已經(jīng)萬里之遙,我在天的這一頭,而你在天的那一頭,那么今后還有再見面的可能性嗎?反思所得出的判斷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道路如此艱險而且遙遠,要想再見面是很難的,假如僅僅是道路遙遠,那么只要你有決心走下去,也還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現(xiàn)在存在了雙重的困難,不但道路如此遙遠,而且充滿了艱難險阻——所謂“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自然界的險阻,也可能是戰(zhàn)亂流離的人世間的險阻。人的能力,多么有限,怎能敵得過這些無窮無盡的險阻呢!說到這里,可以說已經(jīng)不存在什么見面的希望了,然而詩人卻不肯放下,他忽然從直接敘事之中跳了出來,用兩個形象的比喻來表現(xiàn)他的無法決絕。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是“比興”的方法,“胡馬”、“越鳥”兩個形象用得極有姿態(tài)。在古詩和漢魏樂府中,運用這樣的方法:在絕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開筆墨,插入兩句從表現(xiàn)上看上去與下文都不甚連貫的比喻。例如《飲馬長城窟行》,在一路敘寫離別相思之苦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兩句,似乎與上下文全不銜接,也未作任何指實的說明??墒?,這兩句能夠使讀者產(chǎn)生多方面的聯(lián)想,作多方面的解釋,因此,就使前邊所寫的現(xiàn)實的情事驀然之間都有了一種回旋起舞的空靈之態(tài)。這種高明的藝術手法是古詩和漢魏樂府的一個特色。而且,在古詩和樂府中,這類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現(xiàn)象?!翱萆V祜L,海水知天寒”,“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都是自然界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是向來如此、難以改變的事情,用這些形象來做比喻,且不論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覺上就已經(jīng)給讀者一種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樣的無可奈何之感了。所以,古詩和漢樂府中的這一類比喻,往往既自然質樸,又深刻豐美。

對“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古人有不同的講法。李善的《文選注》引《韓詩外傳》說:“詩云‘胡馬依北風,飛鳥棲故巢’,皆不忘本之謂也?!钡@“不忘本”又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從遠行者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從正面寫他的思鄉(xiāng)念舊之情;從留居者的角度來看,則是說胡馬尚且依戀故鄉(xiāng)的北風,越鳥尚且選擇遙望故鄉(xiāng)的南枝,你作為一個游子,怎么能忘記了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親人呢?這是從反面來作比喻的。第二種說法認為,它來源于《吳越春秋》的“胡馬依北風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這是取同類相求的意思。就是說,“云從龍,風從虎”,所有的東西都有它相依相戀不忍離去之處;而我和你本來也是相親相愛的一對,怎么竟然會分離這么久而不能再結含到一起呢?第三種說法,隋樹森引紀昀所說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遠”。這種說法是把出處和取意都拋開不論,只從字面是得走。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安活櫋薄皇遣辉富貋?,而是不能回頭時顧不上回來。當然,這里的“游子不顧反”其實很可能就不愿反所以才不回來。但思念的這一方不埋怨“不愿反”,為他著想,說他是“不顧反”,這就是《古詩十九首》在感情上溫柔敦厚之處了。

那么“浮云蔽白日”所比喻的是什么呢?有的人把這首作思婦之辭,比如張玉谷《古詩十九首賞析》就說,“浮云承喻有所惑,游不顧反,點出負心”。那么,“白日”就指的是游子,“浮云”則指的是游子在外邊所遇到的誘惑。《西廂記》里的鶯送張生時說,“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像此處棲遲”,就個意思。西方的符號學理論認為,當一個符號在它的傳統(tǒng)文化中使用了很久的時就形成了一個語碼,使你一看到它就會產(chǎn)生某些固定聯(lián)想?!案≡票伟兹铡本褪沁@樣一個語碼。從《易經(jīng)》里“日”這個符號就是國君的象征。所以饒學斌的說:“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謂公正之不容迫曲之害正也,讒毀之蔽明也?!边@是以“白日”比喻國君;以云”比喻讒間的小人??墒沁€有一種說法認為“白日”是比放逐的賢臣,如李善《文選注》引陸賈《新語》說:“邪臣之泯猶浮云之彰日月。”然而實際上,游子、國君、逐臣三者本來以相通的。因為在中國的倫理關系中,君臣關系與夫妻關系相似。如果那個行者是游子,則可能是說他在外另有遇合,想念家中的思婦了;如果那個行者是逐臣,則可能是說國君讒言放逐了他,引導他再也不能回到朝廷中了。杜甫的詩說:依北斗望京華”,“此生哪老蜀,不死會歸秦”,那種對和君主的思念,實在并不亞于思婦對遠行游子的思念。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平常而且樸實的語言,然而卻帶有震動人心的力量!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這首詩還沒有就此打住,“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令人看了更是傷心。這兩句也有多種可能的解釋,我們先看“棄捐”這個詞。“棄捐勿復道”的意思是說:你拋棄了我,使我如此傷心,從此我再也不提這件事了。可是,如果我們不從棄婦的角度來看,則還有另外一個可能的解釋,即“棄捐”的本身就是“勿復道”。把這種不愉快的話題扔到一邊,再也不要提它了。這樣解釋也是可以的。但為什么要“棄捐勿復道”呢?因為,說了不但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增加自己的悲傷,而且,對于那種無可挽回的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埋怨都是多余的。這里,也是表現(xiàn)了古詩感情之溫柔敦厚的地方。

《古詩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婦之詞,抒發(fā)游子的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是它的基本內(nèi)容。二者相互補充,圍繞著同一個主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所表現(xiàn)的游子思婦各種復雜的思想情感,在中國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義,千百年來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缎行兄匦行小肥恰豆旁娛攀住分械牡谝皇?。這首詩是一首思夫詩。抒發(fā)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真,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行行重行行》展示了思婦的復雜心態(tài),它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同時,這些作品還透徹地揭示出許多人生哲理,詩的作者對人生真諦的領悟使這些詩篇具有深邃的意蘊,詩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行行重行行》和以往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是把人生的短暫寫得特別充分,特別突出,給人以轉瞬即逝之感?!缎行兄匦行小窞榕~,其中“思君令人老”之語,產(chǎn)生遲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不僅隨著歲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華早逝,這就更令人悲哀?!八季钊死稀笔峭纯嗟娜松w驗,在它背后隱藏著許多潛臺詞。

《行行重行行》是古代抒情詩的典范,它長于抒情,卻不徑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轉,反復低徊?!缎行兄匦行小芬云淝榫敖蝗?、物我互化的筆法,構成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抒情主人公在詩中直接出現(xiàn),詩中很少言及自身苦衷,但又無一語不滲透作者的離情別緒?!缎行兄匦行小返恼Z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鐘嶸《詩品》卷上稱《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不作艱深之語,無冷僻之詞,而是用最明白曉暢的語言道出真情至理。淺淺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盡而造語新警,從而形成深衷淺貌的語言風格。語言是濃縮的、積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

真正了解《古詩十九首》,真正得到詩中那種溫厚纏綿的感受,進一步的全面關照,十九首詩在風格和內(nèi)容上雖然有一致性,實際上又各有各的特點。吟誦古詩是中國舊詩傳統(tǒng)中的一個特色,能夠培養(yǎng)出在感發(fā)和聯(lián)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涵泳其間”,被它的情調(diào)氣氛包圍起來,就會產(chǎn)生更深切的理解和體會。

參考書目:

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曹旭《古詩十九首與樂府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賀揚靈《古詩十九首研究》,大光書局,1935年版。

趙之謙《古詩十九首論析》,臺北,學海出版社,20xx年版。

一慟而絕的情感:《紅樓夢》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

《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歡樂常在河之彼岸。

“棄婦”形象

班婕妤《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

皎潔如霜雪。

裁成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fā)。

??智锕?jié)至,

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教學難點:

《行行重行行》中溫柔敦厚的情懷。

教學重點:《行行重行行》的主題。

用“聯(lián)想”的鑰匙,打開詩歌之門--《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教案2

用“聯(lián)想”的鑰匙,打開詩歌之門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五

本篇四年級是由論文先生網(wǎng)整理,謝謝瀏覽!

我站在河北西南部的碣石山上,向下望去,那一望無際的滄海呈現(xiàn)在眼前。

海水在動蕩,浪花是海上的奇景,波浪滔天??伤褚粋€舞蹈家,她能讓人解除煩惱和憂傷,盡情地舞蹈,海浪沖擊著巖石,不時得發(fā)出一陣“嘩嘩”的響聲。那滄海的顏色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太深??v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繪,幾座小山聳立在海中央,和一座水上城市一樣,有花、有樹、爭奇斗艷、應有盡有。一陣秋風輕輕的吹來,平靜的海面碧波蕩漾,層層波紋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伴著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戲。

每天月亮升起,太陽就好像被大海吞沒了,太陽和月亮,像親姐妹一樣,形影不離,真是情真意切啊!晚上的星星像銀河里灑下的光輝,滿天星斗,繁星閃爍,把海面襯托得更加美麗、更加迷人。此時,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東臨碣石,已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觀滄海教案設計篇十六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不同于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再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品味。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1、初步感知,讀一讀。

揭示課題后,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著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后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并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借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感悟詩境,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范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復朗讀后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并根據(jù)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仿佛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學生會背誦之后,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fā)讀、誦樂趣。最后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學得有興趣有收獲,我這個指導者自然也樂不可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0862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