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12:37:09
2023年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模板13篇)
時間:2023-12-08 12:37:09     小編:文軒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品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燒杯、滴管、托盤、打火機、鑷子、顯微鏡或放大鏡;活動記錄表。

演示材料:實物投影儀、活動方案表、土布、傘、絲巾、風箏、毛巾、拖把圖。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與上一課同為常見材料的次級研究主題。與前一課一樣,都是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物品,從學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導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古人穿什么,然后交流現(xiàn)代人穿什么,結合文字介紹,講述紡織材料的發(fā)展史。由于教學中需要大量的紡織材料來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各種紡織材料和關于紡織材料的信息,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紡織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大家共同觀察、交流。在探究活動中,教師主要還是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實驗了了解一些紡織材料的特點和用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前面我們了解了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紙。但許多地方用紙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生活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由它們織成的。它就是:紡織材料。(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各種各樣的`紡織材料。

(1)、講述:人類最早用獸皮和樹葉裹體,后來逐漸掌握了紡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的技術。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纖維技術的發(fā)展,又給紡織材料增添了許多新的成員。

(3)、講述:這些布料都是由常見的紡織材料織成的。不同的材料織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龍傘、絲綢襯衫和領帶等。

(5)、學生分組進行,通過紡織材料的標志來識別不同的紡織材料。

(6)、教師總結:棉、尼龍、羊毛、滌綸、聚脂……,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2、研究比較棉布和尼龍的不同。

a、講述:尼龍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兩種紡織材料的不同。

b、比較結實程度實驗。

(1)實驗過程:從布料中抽出纖維;用放大鏡觀察;再拉一拉。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c、比較氣味實驗。

(1)、將棉布和尼龍分別燒一燒,然后用手扇著聞一聞。

(2)、提問:兩者的氣味有什么不同?

(3)、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總結。

d、比較吸水性實驗。

(1)裁剪同樣大小、質(zhì)量近似的尼龍、棉布各一塊;

(2)把它們同時沉入水中;

(3)一段時間后(3分鐘),比較一下看哪種布料吸的水多?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想一想:你還有其他檢驗尼龍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嗎?

e、教師做最后的總結。

(三)、拓展應用:

2、學生分組討論。

3、匯報本組的討論方案。

4、教師總結:同學的設計都很不錯,希望你們的設計在未來的生活中能發(fā)揮作用。

5、課后搜集有關新型紡織材料的知識。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二

1.識到影子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認識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模式。

2.道太陽的(視)運動與影子變化的關系。

1.識太陽的視運動規(guī)律。

2.續(xù)一天的觀測和記錄。

手電筒、鉛筆

2課時

1.說謎語:

人人有個好朋友,

烏黑身子烏黑頭,

太陽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處就分手。(謎底:影子)

2.生猜謎。

3.論:你怎么知道謎底是影子的?關于影子你還知道哪些?

4.生交流對影子的了解。

評析: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學生從下課到上課有個思維轉換的過程,謎語可使學生迅速集中思維,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中來。同時,這個謎語中還暗含了許多科學知識,如影子是什么顏色,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線等)

談話:你們畫過影子嗎?有人畫過自己的影子嗎?

討論:你們打算怎樣畫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樣的

帶學生到操場上畫自己的影子。

這么多的學生一齊來到操場上畫影子,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場面。學生在討論中就已經(jīng)盼望著畫出自己的影子來看個究竟。影子雖然是極為普通的,但他們就是對這些極為普通的影子沒有太多的關注,更談不上關注自己的影子了。

這一活動中,學生在畫影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1.子與太陽分別在人(物體)的兩側。

2.子的底端是與人(物體)相連的。

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著彩色的衣服也一樣)。

4.子比人長(注:早上9點鐘)

在獲得這些發(fā)現(xiàn)的同時,他們學會了合作,懂得:有時候,一個人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畫出自己的影子。

過程:

1.發(fā)之前,告訴學生將干什么。

2.給學生每人一支粉筆,和學生一起到操場上畫影子。

3.影子的同時把腳印也要畫出來,并且把名字寫在影子里。

4.住自己站的姿勢。

5.學生觀察此時太陽在哪邊,影子和太陽的方向?,F(xiàn)場的觀察更具有說服力,也為下面的研討打下基礎。

6.好之后,領取新任務。

評析:還有什么比畫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們呢。畫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讓學生留下影子的痕跡,為再一次觀察影子埋下伏筆,便于比較。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有了感受,經(jīng)歷了一次趣味性地動手做的活動,有所發(fā)現(xiàn)。注意:這是他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此時,學生還沉浸在畫影子的樂趣之中,再讓學生畫其它物體的影子,讓他們找一找,操場上還有哪些物體有影子,把他們的影子畫出來。如有難畫的,只要求畫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緣的一條線也行。

學生在畫其它物體影子的同時,他們會:

1.找:哪些物體有影子?認識到,并不是有了物體就有影子,在沒有光線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體影子里的物體就沒有影子。

2.察:這些影子是什么樣的,和物體本身的形狀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

3.較:這些影子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

哪個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個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畫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發(fā)現(xiàn)?哪些比較有意思或是比較特殊?

教師講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紙的中間畫一個“”或“”記號,把橡皮泥捏成底盤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紙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教師示范畫影子的方法:按東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儀平放好,準確的方位要用指南針測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記號,同時記下測定影子的時間。

過程:

1.發(fā)學生材料。

2.生制作簡易日影儀。

3.作記錄桿影。

(說明: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詳盡地說明操作的方法,因為這是教會學生科學地學習方法,要求擺放日影儀時,一定要用指南針測準方位,確保科學性)

組織學生圍坐一圈,老師參與其中。

猜想:過一段時間,影子還會是原來的樣子嗎?

學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會動。然而僅僅到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接著讓學生猜想影子會怎么動?朝哪個方向動?為什么要朝那個方向動?除了方向變化,還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請他們說說為什么這樣猜測――意在向學生滲透:猜測也應是有根據(jù)的。以此培養(yǎng)學生根本已有經(jīng)驗對未來事物做出較準確預測的能力。

評析:猜測是由問題到實踐的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種猜測,對于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學”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著科學探究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而去收集事實,分析整理事實,去驗證它,修正它。學生作出猜想后,無需教師布置任務,相信他們肯定會再次觀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1.師提問:影子真的會像你們所說的那樣變化嗎?

2.生再次觀察影子。

他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站在自己的腳印上,影子和原先畫的不一樣了,特別是那些固定的物體的影子,變化很明顯。

3.流討論:

(1)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明什么?

(2)這些發(fā)現(xiàn)和你剛才猜想的一樣嗎?

(3)再過一段時間,這些影子又會有什么變化?

1.想:到了下午,這些影子又會怎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變化的?

2.論:怎樣證明你的猜想是對的呢?

3.測記錄:

在觀察記錄之前,讓學生討論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儀要嚴格按著方位放。

畫圖或記錄時,一定要記下時間。

看太陽時,要隔著一層東西看,防止灼傷眼睛。

(1)記錄一天中整點時刻的日影儀上的影子。

(2)觀察記錄一天中整點時刻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選參照物觀察畫圖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張大紙上剪上一排排的圓,然后側立在面前看太陽,把太陽所在的圓記錄下來,最后拓印在紙上,就是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圖)

教師指導學生要選好觀察的參照物體。

1.理日影儀上的數(shù)據(jù)

(1)量出桿影的長度

(2)交流發(fā)現(xiàn)

比較桿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什么時候最長?什么時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樣?)

2.析交流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模式

(1)選擇學生的記錄圖展示,觀察太陽的運動模式。

(2)討論:太陽在天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方向、高度)

3.論:太陽高度和影長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課前學生從家里帶來手電)

教師提問:你能用實驗模擬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以及影子的變化嗎?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可以用手電模擬太陽,控制太陽的運動,觀察手電下物體的影子)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要求學生回答,老師做適當?shù)狞c評。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三

1.使學生知道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和自己平時所經(jīng)歷的科學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知道科學就是研究事物的'規(guī)律的。

2.推理歸納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的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實驗材料。按課文要求準備。

2.掛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1.讓學生懂得要進入科學領域必須從自己開始。

2.讓學生對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學會使用測量工具和記錄數(shù)字。

教學過程

1.通過插圖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圖片與插圖相結合;口頭與教材相結合。

2.通過演示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簡單易做的小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提問題,不解釋為什么。

3.參考實驗:掛物體吸盤、空氣占據(jù)空間。

4.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

5.關于電視提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

注意:讓學生提問題,首先讓學生有問題,其次能夠提出問題,要給出時間、機會。本活動的重點是提出問題的訓練,而不是問題的訓練。

1.提現(xiàn)成問題“向兩片紙中間吹氣,猜一猜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讓學生自己填寫“我認為”。

3.兩人一組體驗,交換角色體驗。

4.填寫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填寫我的解釋。

6.交流我的解釋。

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科學上要解釋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今后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科學這一門學科將會學得更好,同學們一定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性。

注意:重點是喚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要糾纏學生答案的對與錯。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四

1.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等形式中的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了解一種植物的生產(chǎn)、加工、以及成為我們食物的過程;能用排序、分類的方法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并將整理的信息記在記錄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述本小組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2.積極與小組同學合作;樂于傾聽其他組的研究情況,并進行評議;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了解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并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植物的例子。

內(nèi)容設計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用到植物,特別是在“食”上。本課設計的活動主要是植物與我們飲食的關系,最后討論一下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的關系。本課設計了三個活動。

(1)了解能吃的植物有哪些。第二單元中的種植物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此時,生長周期短的植物,如蠶豆、豌豆等,已經(jīng)可以收獲能制定計劃,采用走訪、生產(chǎn)基地調(diào)查、市場調(diào)查、收集圖書、網(wǎng)上查找,本課從收獲春天的植物的果實入手,引出“能吃植物有哪些?”的問題上。這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前測,了解學生對于生活中的食物來源途徑知道多少。

(2)調(diào)查一種植物怎樣到我們餐桌上的。學生先選擇一種感興趣的植物,然后興趣相同的同學組合成小組,共同調(diào)查這種植物是怎樣生產(chǎn)、加工,最后成為我們的食物的。在調(diào)查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植物的生產(chǎn)是一個社會化的復雜過程。調(diào)查過程中,小組同學合作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和匯報。

(3)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植物。植物除了可以做我們的食物,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為人類服務,如美化環(huán)境。讓學生討論植物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植物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要位。

教學準備

活動(1):了解當?shù)爻R姷氖秤弥参锓N類:糧食、蔬菜、水果、干果各有哪此,收集它們被生產(chǎn)、運輸、銷售、加工過程的資料。

活動(2):搜集植物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其他資料,如:美化環(huán)境(觀賞植物)、衣(棉花、桑葉)、?。ńㄖ?、家具)行(草鞋、行道樹、花壇)等方面以及茶葉、中草藥等特殊用途的植物。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各種各樣的果實

看到這些果實,你有什么問題提出?

生:可以吃嗎?

生:是從哪里來的?它的植物是什么樣的?它怎樣吃?

師:好的,同學們,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解答。

一、選擇一種植物,了解它的一生。

1.出示一份研究計劃

日期:20xx年6月9日

溫度:18——29℃

小組成員:柯奇、王麗、劉云輝、金煊

研究計劃: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1.訪問別人

2.查書

3.上網(wǎng)查資料

4.分小組,制定自己的研究計劃。

3.教師提供各種提供信息的資料計算機書集等

5.各小組交流。

二、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1.討論:植物和我們有哪些聯(lián)系?

2.匯報:生活——食物、穿衣——居住——走路、藥用——制成藥

板書:種子—植物—開花—結果實——產(chǎn)品

作業(yè):查閱有關種植技術的發(fā)展。

小結:小組交流時氣氛熱烈,小組交流的方式非常適合這樣的課,因為孩子們這方面知識很豐富,如果采用舉手發(fā)言的方式,但想必會讓許多孩子喪失許多表達的機會。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有充足的舉手發(fā)言的機會與時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五

1、蝸牛的特點體現(xiàn)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nèi)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1、經(jīng)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流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yǎng)蝸牛,做好記錄。

發(fā)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經(jīng)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學生觀察流程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完成)

1、教師介紹飼養(yǎng)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yǎng)、觀察蝸牛并記錄發(fā)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yǎng)流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流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六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會描述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特點,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能用游戲等方式來表現(xiàn)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美麗的天氣。

知道我國古代就有了天氣現(xiàn)象的各種記錄。

科學知識

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體驗到天氣對人類工作、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圖像資料;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課件);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卡片與之相適應的人們生活、生產(chǎn)活動的卡片。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古代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

2.提問:我們知道有哪些天氣現(xiàn)象?

二.活動欣賞天氣現(xiàn)象

1.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并描述其特點。

(1、)課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圖。

要求: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

(2.)提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的特點。

(3.)組內(nèi)同學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師總結概括不同天氣的特點。

2.收集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與成語。

(1.)課件出示教師搜集的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

(2.)學生欣賞,教師針對資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此環(huán)節(jié)能實現(xiàn)科學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資料并編成小報進行傳閱與展示。

三.活動我們與天氣

1.布置任務:設計用游戲來表現(xiàn)天氣與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關系。

2.指導學生看教材的兩幅圖,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交待游戲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

4.學生游戲。

四.小結

1.總結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及其特點。

2.評價在每一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七

(一)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xiàn)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nèi)以躲避危險等。

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二)流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流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yǎng)蝸牛,做好記錄。

發(fā)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經(jīng)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學生觀察流程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

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流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流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完成)

(四)飼養(yǎng)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yǎng)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yǎng)、觀察蝸牛并記錄發(fā)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新問題。

3、關注:飼養(yǎng)流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流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八

(2)學生分組實驗。

(5)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和固體在水里的沉浮一樣,有的液體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和固體在水里的溶解一樣,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

3、小結:我們用()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鋁片、土豆這些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到水面上來。。

b、探究小船能裝載的重量與什么有關

1、講述:我們讓這些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造船的過程,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就是我們自己制作的小船,剛才每個同學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師。

2、提問:船有什么作用?

3、開展用小船裝載螺帽的比賽。

(1)明確實驗要求

a、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選一艘小船參賽

b、可以對船再進行改進

(2)、學生比賽,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裝螺帽。

(3)、匯報比賽結果。

4、討論:小船裝的東西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5、小結:小船裝的東西的多少與小船的材料、形狀等許多方面都有密切的關系。

三、課后延伸:

1、提出課后活動目標: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制作一艘船。

2、活動注意點:(1)安全(2)利用自己身邊的材料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九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學念兒歌《什么鳥》。

了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了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么???(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只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么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只鳥,這只鳥的身體看上去怎么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為什么?(因為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只什么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么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么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師:誰來告訴我什么鳥最小?什么鳥最大?什么鳥會唱歌?

1、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老師把剛才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么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兒歌《什么鳥》

什么鳥???

什么鳥大?

什么鳥兒會說話?

蜂鳥小,

鴕鳥大,

鸚鵡會說話。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十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認識液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和溶解現(xiàn)象,能用文字、圖畫、圖表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哪些液體可以沉浮,哪些可以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合液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制作果汁飲料的樂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身邊的事物。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食用油、蜂蜜、果汁、洗滌劑、燒杯、攪拌棒、天平、涼開水。

2、學生準備:桃子或桔子,榨汁機、干凈的礦泉水瓶、少量白糖或蜂蜜。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1)液體有哪些不同性質(zhì)?

(2)液體有哪些相同性質(zhì)?

(二)學生自主學習。

1、研究把水倒進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1)提出問題。

b.學生假設。

(2)設計實驗。

a.根據(jù)我們剛才的假設,我們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呢?

b.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法、實驗中應該要注意的一些現(xiàn)象。

c.請學生匯報設計的情況。

(3)進行實驗。

(4)分析實驗結果。

a.你們預測與實驗結果相同嗎?你能找這其中的原因嗎?

b.在實驗過程中邊研究邊填寫p51的表格。

(5)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和固體在水里的沉浮一樣,有的液體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

2、研究把液體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1)把液體倒入水中是否也會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請同學用剛才的研究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請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2)學生分組研究。

(3)師生共同小結:和固體在水里的溶解一樣,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的情況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水。課后我們可以繼續(xù)研究。

(三)課后作業(yè)。

1、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液體混合與分離的例子。例如:榨取果汁、用洗滌劑洗碗等,你還知道哪些例子呢?課后榨取一份果汁,將你的果汁調(diào)制的美味一些。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十一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nèi)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nèi)。(對總結的內(nèi)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nèi)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的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

結的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十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金魚》。本課屬于認識生命體特征的觀察課型。通過試教,我發(fā)現(xiàn)要讓三年級學生真正地進行一次深入細致的金魚的科學觀察活動,一課時是無法完成教材p36——38的教學任務。而三年級科學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方法和能力。因此,我決定把本課劃分為二個課時,本課《觀察金魚》是《金魚》的第一課時,以整體感知金魚具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形體結構和具有動物生命體的基本特征及學習科學的觀察方法為主要內(nèi)容。

教學中共有以下幾個活動:

1、初步觀察金魚;

2、深入觀察金魚;

3、交流共享觀察記錄(金魚簡圖)。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金魚的形體結構,并能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記錄、表達金魚的形態(tài)結構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和客觀表達與描述的科學態(tài)度。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金魚的外形結構、身上長有什么、是怎樣運動的.。

(2)能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記錄、表達金魚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觀察、記錄和表達金魚具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和客觀表達與描述的科學態(tài)度。

深入細致地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記錄、表達金魚具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1、教師準備:課件、金魚、金魚缸、記錄表、水彩筆、記錄表封面、夾子

2、學生準備:鉛筆、橡皮擦

我們還可以在以后的觀察中進行修改和完善。雖然觀察的是同一條魚,但畫出來的魚卻不一樣,這與每個同學觀察的角度、觀察的方法、觀察的細心程度和繪畫的技巧有著緊密的關系。

(四)整理與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匯報交流,對科學觀察方法及金魚的身體結構做回顧,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我觀察的金魚

2.深入細致的科學觀察活動。基于在試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

(1)課前畫平日觀察金魚后的圖畫

(2)有目的地近距離觀察一條真實的金魚

(3)有目的地、講方法地、深入細致地觀察金魚并做記錄。

(4)一個小組每一個同學的觀察記錄進行交流、分享和再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小組成員的觀察記錄的相同與不同,提出問題:“同一小組的同學畫的是同一條魚,為什么卻畫得不一樣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從不同角度觀察可能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的科學觀察方法。

(5)對比課前畫的金魚和課后畫的金魚,凸顯科學觀察與自由觀察的不同。尊重客觀事實,引導學生較長時間地完成科學觀察、記錄與表達的觀察活動。

二、教學效果及反思《金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動物》單元中的第六課。由于這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多,且難度較大,所以在上課時我將教材分成了兩個課時,這樣降低了難度,使教學內(nèi)容在40鐘內(nèi)有效地進行。 《觀察金魚》則是拆分后的第一個課時。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動物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對金魚的進一步觀察研究,引導學生探究金魚的外形特征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關系。整堂課呈現(xiàn)了兩方面的內(nèi)容:

1、觀察并描述魚的身體結構,討論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

2、在觀察的基礎上,圍繞想研究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從而解決問題。

孩子們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觀察和探究實驗當中,但還有一些細節(jié)的地方值得好好的反思和總結。本節(jié)課學生使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課上學生基本科學方法學生已學會,但科學的觀察還沒有成為他們自覺的觀察行為。雖然我有強調(diào)要比一比哪個組觀察的順序最合理,但是注意到這個問題的人比較少,而在最后小結時我也只是一帶而過。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加強這一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設計了三個實驗。觀察金魚身體結構和觀察金魚捕食這兩個實驗相對比較簡單。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就是第三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了解金魚呼吸的過程,再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來驗證金魚魚嘴不段的吞咽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但是設計的時候是想作為一個演示實驗的。但實際操作之后,如果只是先將實驗要求說明白,然后學生動手做實驗,最后播放課件。這樣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因為先放了視頻會給部分孩子造成思維定勢。在驗證金魚呼吸的實驗過程中通過反復的試驗,為了達到跟好的觀察效果,我已經(jīng)將教材上所說的紅色的食用色素改成了黑墨水,實驗效果是明顯了,但是實驗的操作難度也相應增加,尤其是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因為一不小心水槽里的水就會變得漆黑。所以膠頭滴管里黑墨水的量和擠墨水時的動作就需要進一步的改進?!缎抡n標》指出:科學的本質(zhì)是探究,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作為一名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自主發(fā)現(xiàn),在細微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三年級科學教案教科版版篇十三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了解一些動植物夾套保溫泵的.季節(jié)性變化。

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lc型羅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征。

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

5、小組匯報。

6、師生小結。

7、在不同季cb系列齒輪油泵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8、小組討論后匯報。

9、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yè)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1272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