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步驟,它能夠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教學。編寫教案前,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請大家認真閱讀以下教案范文,對照自身教學實踐反思和優(yōu)化教學方案。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一
(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
用物理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
感受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
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講解了熱機的效率并指出了蒸氣機的效率很低,內燃機的效率較高。又具體分析了內燃機的能流圖,并說明了其中損失的能量是哪些,而有用的機械能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火電站教材也利用能流圖具體的介紹了各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而轉化為電能的部分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指出了造成能量損失的一些原因。
在此基礎上,教材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人們利用損失的能量開闊思路用于其他的用途,達到了又節(jié)省能源又廢物利用改善了環(huán)境。
本節(jié)內容建議用學生實驗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方法,利用能流圖分析問題還是首次接觸,可以結合圖解幫助學生想像,提高學生觀察能能力,分析能力。本節(jié)的一個較大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考察了能量在具體過程中的`損耗,要注重讓學生細致的分析問題,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形式。注重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學生要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中要結合技術和社會的關系,了解熱電站相比一般的火電站的優(yōu)點,并結合所生活的社區(qū),思考關于節(jié)能和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重難點熱機的效率及影響熱機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方法1、說明熱機不能把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利用,其中有一部分散失了,從而得出熱機的效率,可以畫餅圖分析出熱機效率的定義。教師提供資料,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例如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的實際效率。
教材中有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學生觀察內燃機能流圖,思考哪些是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散失的能量,對于火電站也可以思考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方法2、教師在介紹完熱機的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來畫出餅圖,從餅圖中分析出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學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并從中分析出內燃機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師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并善于控制課堂。
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分析和探究的參考問題有:如何提高熱機的效率;熱電站是怎樣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
探究活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汽油機的效率,并就其不合理的地方盡量提供建議。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二
(1)知道。
(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感受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講解了并指出了蒸氣機的效率很低,內燃機的效率較高.又詳細分析了內燃機的能流圖,并說明了其中損失的能量是哪些,而有用的機械能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火電站教材也利用能流圖詳細的介紹了各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而轉化為電能的部分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指出了造成能量損失的一些原因.
在此基礎上,教材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人們利用損失的能量開闊思路用于其他的用途,達到了又節(jié)省能源又廢物利用改善了環(huán)境.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容建議用學生實驗探究和自主的方法,利用能流圖分析問題還是首次接觸,可以結合圖解幫助學生想像,提高學生觀察能能力,分析能力.本節(jié)的一個較大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考察了能量在具體過程中的損耗,要注意讓學生細致的分析問題,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形式.注意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學生要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中要結合技術和社會的關系,了解熱電站相比一般的火電站的優(yōu)點,并結合所生活的社區(qū),思考關于節(jié)能和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重難點】及影響熱機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設計】。
一.
方法1、說明熱機不能把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利用,其中有一部分散失了,從而得出,可以畫餅圖分析出熱機效率的定義。教師提供資料,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例如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的實際效率。
教材中有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學生觀察內燃機能流圖,思考哪些是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散失的能量,對于火電站也可以思考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方法2、教師在介紹完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來畫出餅圖,從餅圖中分析出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學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并從中分析出內燃機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師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并善于控制課堂。
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學生分析和探究的參考問題有:如何提高;熱電站是怎樣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
探究活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汽油機的效率,并就其不合理的地方盡量提供建議.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三
蘇科版教材《九上》第十一章第五節(jié)為《機械效率》,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省示范初三實驗班學生??紤]到教學內容及授課對象的特征,筆者設計并實施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現將其展示如下:
1.引入。
生a:0.8。
生b:80%。
師:用小數表示效率不符合人們用法習慣,將學習時間除以總時間再乘以100%就可以計算出學習效率。既然學習上有效率,那么使用機械時也應該有效率,我們將其稱為機械效率。下面一起學習11-5節(jié)內容。
2.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概念的建立。
生:克服大米重力做功。
師:米裝入盒中,又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盒子的重力做功。
生:有用功為100j、額外功為10j。
師:小明克服大米和盒子的總重力做功為多少焦耳?
生:110j。
師:110j即為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我們將其稱為總功,用表示。
(板書:一、有用功—人們使用機械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需要做得功;額外功—達到目的的過程中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
師:下面我們再看幾副圖片,圖2(a)中展示了從井中打水的情況,請問拉力對水做的。
功是什么功?拉力對桶做的功又是什么功?
生a:拉力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
生b:拉力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師:如果老師用手拉著動滑輪兩端的繩子將鉤碼提升高度h,動滑輪被提升高度為多少?
(教師演示用兩只手同時拉著繩頭提升動滑輪和重物。)。
生:動滑輪和物體一起上升高度h。
師:在上升過程中,克服什么力做功是有用功,什么又是額外功?
生:克服鉤碼重力做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為額外功。
生:克服摩擦力做功。
師:只有克服摩擦力么?如果這根繩子是粗麻繩,什么力會明顯顯現出來?
生:重力。
師:也就是說還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繩重做功。
生:不是,是額外功。
師:看來動滑輪提升物體的額外功有兩項,一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二是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我們不妨簡記為和。假如動滑輪重力為0.2n、兩個鉤碼總重力為1.0n、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為1m以及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為0.3j,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以及總功分別是多少?請三位同學分別回答。
生a:有用功是1j。
生b: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是0.2j。
生c:總功為1.5j。
(教師板演計算過程。)。
(板書二、公式:,=8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80%)。
生:用1j除以1.5j,計算結果為67%。
生:用1j除以1.2,計算結果為83.3%。
師:看來在有用功一定時,額外功越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越高。額外功由原先的兩項變?yōu)橐豁棧覀円膊环猎囍茖Ш雎岳K重和摩擦情況下動滑輪機械效率公式:
(板書三、忽略繩重和摩擦:)。
生:可以測出拉力f及繩頭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師:f和s的乘積是哪一個力做的功?
生:拉力做的功。
師:實驗中拉力f、鉤碼重力g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上升的高度h及繩頭移動距離s用刻度尺測量,大家聽好了么?各小組一起動手做實驗,完成后將數據填入表格中,比比看,fs是否大于gh+g動h。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點釋疑,實驗完畢后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實驗數據)。
鉤碼的重力g/n1.5。
鉤碼上升的高度h/m0.1。
有用功/j。
0.15。
動滑輪重力/n。
0.3。
動滑輪上升高度h/m0.1。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h/j。
0.03。
拉力f/n1.0。
繩頭自由端移動距離s/m0.2。
+h/j。
0.18。
()fs/j0.2。
師:根據數據,fs是否大于+h?
生:大于。
師:多出了多少?
生:多出了0.02j。
師:這0.02j是克服什么力做的功?
生: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
生:總功。
師:太棒了,請將名稱寫在表格中括號里。fs即為使用動滑輪時的總功,如果在動滑輪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定滑輪就變成了一定一動的滑輪組,定滑輪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作用,fs仍然是此滑輪組的總功,對于其他的滑輪組我們也可用fs計算總功?,F在我們將機械效率公式完善一下:
(板書四:考慮繩重和摩擦、)。
4.課堂當堂反饋。
這個公式不僅適用于有繩重和摩擦情況同時也適用于無繩重和摩擦情況,下面我們通過習題一起來鞏固一下:(學案展示,學生上黑板操練,教師給予相應點評)。
解:s=2h=2×2m=4m。
=fs=100n×4m=400j=h=184n×2m=368j。
答:動滑輪的重力為6n,總功為368j,機械效率為92%。
如圖5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g=120n,若繩子自由端勻速拉動的距離s=4m,物體被提高的距離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總功(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s=2h=2×2m=4m。
=gh=120n×2m=240j=fs=80n×4m=320j。
答:有用功為總功為240j,總功為320j,機械效率為75%。
5.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機械效率,機械效率本是一個抽象難懂的概念,慶幸地是我們從實驗中探尋突破口,逐層深入揭開了它迷人的面紗。由于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不可能為100%,所以人們需不斷改良機械以提高機械的機械效率,我相信各位長大后也能積極投身于機械的生產、制造中去,創(chuàng)造出更多機械效率更高的機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服務!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四
(1)知道。
(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
能力目標。
用物理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
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講解了并指出了蒸氣機的效率很低,內燃機的效率較高.又詳細分析了內燃機的能流圖,并說明了其中損失的能量是哪些,而有用的機械能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火電站教材也利用能流圖詳細的介紹了各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而轉化為電能的部分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指出了造成能量損失的一些原因.
在此基礎上,教材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人們利用損失的能量開闊思路用于其他的用途,達到了又節(jié)省能源又廢物利用改善了環(huán)境.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容建議用學生實驗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方法,利用能流圖分析問題還是首次接觸,可以結合圖解幫助學生想像,提高學生觀察能能力,分析能力.本節(jié)的一個較大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考察了能量在具體過程中的損耗,要注意讓學生細致的分析問題,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形式.注意聯(lián)系實際的,學生要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簡單的問題.中要結合技術和社會的關系,了解熱電站相比一般的火電站的優(yōu)點,并結合所生活的社區(qū),思考關于節(jié)能和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設計方案。
【課題】。
【重難點】及影響熱機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過程設計】。
一.
方法1、說明熱機不能把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利用,其中有一部分散失了,從而得出,可以畫餅圖分析出熱機效率的定義。提供資料,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例如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的實際效率。
教材中有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學生觀察內燃機能流圖,思考哪些是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散失的能量,對于火電站也可以思考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方法2、在介紹完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來畫出餅圖,從餅圖中分析出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學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并從中分析出內燃機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適用于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并善于控制課堂。
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分析和探究的參考問題有:如何提高;熱電站是怎樣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
探究活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汽油機的效率,并就其不合理的地方盡量提供建議.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五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說明與建議。
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后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想想議議。
這里意在使學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杠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后,應強調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盡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臺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臺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干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動手動腦學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guī)程進行保養(yǎng)、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六
(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感受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講解了熱機的效率并指出了蒸氣機的效率很低,內燃機的效率較高.又詳細分析了內燃機的能流圖,并說明了其中損失的能量是哪些,而有用的機械能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火電站教材也利用能流圖詳細的介紹了各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而轉化為電能的部分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指出了造成能量損失的一些原因.
在此基礎上,教材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人們利用損失的能量開闊思路用于其他的用途,達到了又節(jié)省能源又廢物利用改善了環(huán)境.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容建議用學生實驗探究和自主的方法,利用能流圖分析問題還是首次接觸,可以結合圖解幫助學生想像,提高學生觀察能能力,分析能力.本節(jié)的一個較大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考察了能量在具體過程中的損耗,要注意讓學生細致的分析問題,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形式.注意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學生要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中要結合技術和社會的關系,了解熱電站相比一般的火電站的優(yōu)點,并結合所生活的社區(qū),思考關于節(jié)能和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熱機的效率及影響熱機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設計】。
方法1、說明熱機不能把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利用,其中有一部分散失了,從而得出熱機的效率,可以畫餅圖分析出熱機效率的定義。教師提供資料,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例如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的實際效率。
教材中有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學生觀察內燃機能流圖,思考哪些是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散失的能量,對于火電站也可以思考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方法2、教師在介紹完熱機的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內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來畫出餅圖,從餅圖中分析出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學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并從中分析出內燃機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師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并善于控制課堂。
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學生分析和探究的參考問題有:如何提高熱機的效率;熱電站是怎樣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
探究活動。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汽油機的效率,并就其不合理的地方盡量提供建議.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新問題.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七
一、背景。
蘇科版教材《九上》第十一章第五節(jié)為《機械效率》,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省示范初三實驗班學生??紤]到教學內容及授課對象的特征,筆者設計并實施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現將其展示如下:
二、教學過程。
1.引入。
生a:0.8。
生b:80%。
師:用小數表示效率不符合人們用法習慣,將學習時間除以總時間再乘以100%就可以計算出學習效率。既然學習上有效率,那么使用機械時也應該有效率,我們將其稱為機械效率。下面一起學習11-5節(jié)內容。
2.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概念的建立。
生:克服大米重力做功。
師:米裝入盒中,又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盒子的重力做功。
生:有用功為100j、額外功為10j。
師:小明克服大米和盒子的總重力做功為多少焦耳?
生:110j。
師:110j即為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我們將其稱為總功,用表示。
(板書:一、有用功―人們使用機械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需要做得功;額外功―達到目的的過程中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
師:下面我們再看幾副圖片,圖2(a)中展示了從井中打水的情況,請問拉力對水做的。
功是什么功?拉力對桶做的功又是什么功?
生a:拉力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
生b:拉力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師:如果老師用手拉著動滑輪兩端的繩子將鉤碼提升高度h,動滑輪被提升高度為多少?
(教師演示用兩只手同時拉著繩頭提升動滑輪和重物。)。
生:動滑輪和物體一起上升高度h。
師:在上升過程中,克服什么力做功是有用功,什么又是額外功?
生:克服鉤碼重力做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為額外功。
生:克服摩擦力做功。
師:只有克服摩擦力么?如果這根繩子是粗麻繩,什么力會明顯顯現出來?
生:重力。
師:也就是說還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繩重做功。
生:不是,是額外功。
師:看來動滑輪提升物體的額外功有兩項,一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二是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我們不妨簡記為和。假如動滑輪重力為0.2n、兩個鉤碼總重力為1.0n、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為1m以及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為0.3j,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以及總功分別是多少?請三位同學分別回答。
生a:有用功是1j。
生b: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是0.2j。
生c:總功為1.5j。
(教師板演計算過程。)。
(板書二、公式:,=8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80%)。
生:用1j除以1.5j,計算結果為67%。
生:用1j除以1.2,計算結果為83.3%。
師:看來在有用功一定時,額外功越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越高。額外功由原先的兩項變?yōu)橐豁?,我們也不妨試著推導忽略繩重和摩擦情況下動滑輪機械效率公式:
(板書三、忽略繩重和摩擦:)。
生:可以測出拉力f及繩頭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師:f和s的乘積是哪一個力做的功?
生:拉力做的功。
師:實驗中拉力f、鉤碼重力g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上升的高度h及繩頭移動距離s用刻度尺測量,大家聽好了么?各小組一起動手做實驗,完成后將數據填入表格中,比比看,fs是否大于gh+g動h。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點釋疑,實驗完畢后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實驗數據)。
鉤碼的重力g/n1.5。
鉤碼上升的高度h/m0.1。
有用功/j。
0.15。
動滑輪重力/n。
0.3。
動滑輪上升高度h/m0.1。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h/j。
0.03。
拉力f/n1.0。
繩頭自由端移動距離s/m0.2。
+h/j。
0.18。
()fs/j0.2。
師:根據數據,fs是否大于+h?
生:大于。
師:多出了多少?
生:多出了0.02j。
師:這0.02j是克服什么力做的功?
生: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
生:總功。
師:太棒了,請將名稱寫在表格中括號里。fs即為使用動滑輪時的總功,如果在動滑輪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定滑輪就變成了一定一動的滑輪組,定滑輪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作用,fs仍然是此滑輪組的總功,對于其他的滑輪組我們也可用fs計算總功?,F在我們將機械效率公式完善一下:
(板書四:考慮繩重和摩擦、)。
4.課堂當堂反饋。
這個公式不僅適用于有繩重和摩擦情況同時也適用于無繩重和摩擦情況,下面我們通過習題一起來鞏固一下:(學案展示,學生上黑板操練,教師給予相應點評)。
解:s=2h=2×2m=4m。
=fs=100n×4m=400j=h=184n×2m=368j。
答:動滑輪的重力為6n,總功為368j,機械效率為92%。
如圖5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g=120n,若繩子自由端勻速拉動的距離s=4m,物體被提高的距離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總功(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s=2h=2×2m=4m。
=gh=120n×2m=240j=fs=80n×4m=320j。
答:有用功為總功為240j,總功為320j,機械效率為75%。
5.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機械效率,機械效率本是一個抽象難懂的概念,慶幸地是我們從實驗中探尋突破口,逐層深入揭開了它迷人的面紗。由于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不可能為100%,所以人們需不斷改良機械以提高機械的機械效率,我相信各位長大后也能積極投身于機械的生產、制造中去,創(chuàng)造出更多機械效率更高的機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服務!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八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理解機構效率。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根據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五)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六)作業(yè)。
2、動手動腦學物理。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九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五)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六)作業(yè)。
2、動手動腦學物理。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
熱機的效率是熱機問世以來科學家、發(fā)明家和工程師們一直研究的重要問題。內燃機和噴氣機跟最初的蒸汽機相比,效率雖然提高了很多,但從節(jié)約能源的要求來看,熱機的效率還遠遠不能滿意。
最好的空氣噴氣發(fā)動機,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其效率也只有60%。用的最廣的內燃機,其效率最多只達到40%。大部分能量被浪費掉了。
1、保證活塞滑動靈活,并且密封性好。
2、保證噴頭無損,噴霧均勻。
3、連桿轉軸等處摩擦小。
4、使用合適的燃料。
5、對于不可避免的熱能損失,可以用來加熱水等其他用途。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一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理解,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總功的概念 的概念
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持久性差,比較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復習舊知識:(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叫功?怎樣計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功的原理內容是怎樣的?
二、引入新課
通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引導學生學習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物理概念
1、板書課題讓學生朗讀課文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并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后,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通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2、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討論如下四個問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并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通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 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兇手哪些內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二)講解的物理意義和它的公式
1、讓學生讀課文,結合前面的結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的物理意義。要求學生回答 下面的幾個問題:
(1)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2)單位是什么?
(3)為什么總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的關鍵和方法是什么?
(5)按的定義式,具體計算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初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四、引導學生通讀課文自己作出本課小結。老師適當指導討論如下問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五、課堂練習: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容略
六、布置作業(yè):
1、認真復習課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 1 ,2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二
1.能結合實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能說出機械效率的含義,知道機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通過實驗了解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重力大小有關。
2.教學重點/難點。
機械效率是重點;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是難點。
3.教學用具。
多媒體、板書。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2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同時教師板書課題。
過渡語:了解了學習目標,請根據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時間約7分鐘。
二、先學環(huán)節(jié)(15分鐘)。
(一)出示自學指導。
5.閱讀p實驗,實驗之前需要測量哪幾個量,怎樣計算有用功,怎樣計算總87功?
6.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機械效率?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完成檢測題。準備展示。
(二)學生自學教材:師巡視。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5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讓4個小組的的同學到黑板前展示,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guī)范,下面同學交換學案,小組長組織成員用紅筆將錯誤畫出,準備更正。
功,用_______表示。
2.使用機械工作時,人們不可避免要做額外功的主要原因:一是機械_______;二是機械相對運動的零件之間的_______。
3._______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計算公式是_______由于_______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_______1。
4.起重機的機械效率一般為_______,抽水機的機械效率一般為_______。
三、后教環(huán)節(jié)(15分鐘)。
(一)合作探究1--交換學案用紅筆更正。1.你掌握了嗎?通過自學你還有哪些疑惑?提出來和大家交流。學生提出疑惑,其他小組幫助解決。
2.用水桶從井中提水,對哪個物體做的功是有用功?對哪個物體做的功是額外功?
(二)合作探究2--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
(三)合作探究3—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要求:按課本步驟完成探究實驗,填寫實驗表格,分析實驗數據,準備展示,比比哪個組又快又好:
回扣導入新課時的問題,學生作出解釋。
四、訓練環(huán)節(jié)(13分鐘)。
過渡語:請同學們完成學案上當堂檢測題。10分鐘完成。
(一)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800n的物體在10s內勻速上升了1m.已知拉繩子的力f為500n,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
a.做的有用功是800jb.拉力f的功率是80wc.繩子自由端被拉下3m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0%2.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把重為200n的貨物提到9m高的樓上,所用拉力為80n;則總功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是()。
a.1800j83.3%b.2160j83.3%c.1400j80%d.1800j80%3.如圖的剪刀剪紙機械效率為80%,這表示()。
(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由圖中可知拉力大小為____n,將彈簧測力計向上移動375cm,則鉤碼上升的高度為____cm,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
(2)取下2個鉤碼,再做實驗,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5.在斜面上拉一個重4.5n的物體到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1.8n,斜面長1.2m、高0.3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為有用功,求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
(二)學生展示,反饋矯正。學生結合學習目標進行小結。
板書。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三
1.物理學習中已經學習過機械效率、爐子效率等效率問題,所謂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總體中的比值。熱機是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做功的裝置,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
2.由于燃氣的內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廢氣帶走,一部分由于機器散熱而損失,還有一部分用來克服摩擦等機械損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總體中的比例不可能達到io0%,一般情況下:蒸汽機效率6%~15%,汽油機的效率20~30%,柴油機的效率30%~45%.
3.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人們在技術上不斷改進,減小各種損耗,提高效率。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在總體中所占比例最大,對這部分余熱的利用是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熱電站就是利用發(fā)電廠廢氣余熱來供熱,既供電,又供熱,使燃料的各種利用率大大提高。
熱機效率比較低,說明熱機中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中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較少,即熱機工作過程中損失的能量比較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燒,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損失掉,例如從汽車排出的氣體中我們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這說明汽油機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燒;第二,熱機工作的排氣沖程要將廢氣排出,而排出的氣體中還具有內能,另外氣缸壁等也會傳走一部分內能;第三,由于熱機的各部分零件之間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軸獲得的機械能也未完全用來對外做功,而有一部分傳給飛輪以維持其繼續(xù)轉動,這部分雖然是機械能,但不能稱之為有用功。據上所述,熱機中能量損失的原因這么多,所以熱機效率一般都比較低。
根據前面所歸納的損失能量的幾個原因,我們只要有針對性地將各種損失的部分盡可能減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燒環(huán)境,調節(jié)油、氣比例等使燃料盡可能完全燃燒;
(2)減小各部分之間的摩擦以減小磨擦生熱的損耗;
(3)充分利用廢氣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熱電站廢氣來供熱。這種既供電又供熱的熱電站,比起一般火電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1.安裝家庭電路應注意的問題
(1)開關應接在火線上,這樣可以使開關斷開后,燈泡不再與火線相連,不管是更換燈泡,還是檢修電路,安全系數都會高一些。
(2)接螺絲口燈座時,應將燈口的螺旋套接在零線上。
(3)接插座時,兩孔插座的左邊孔接零線,右邊孔接火線;如果是三孔插座,除了兩個孔分別接火線和零線外,另一個孔要接地;另外,在準備接大功率用電器的插座前還要裝一保險絲,且保險絲要接在火線上。
2.怎樣防止家庭電路觸電事故的發(fā)生?
家庭電路的觸電事故,都是由于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為防止觸電事故的發(fā)生,應注意遵守安全用電的原則:第一是不接觸沒有絕緣皮的火線以及與火線連通的導體;第二是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值得一提的是,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伏,動力電路的電壓是380伏,它們在電工技術中雖然都叫低壓電路,但都大大超過人體的安全電壓值,所以不要把低壓線路的電壓與安全電壓混為一談。
1.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是由于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2.高壓觸電分高壓電弧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兩種。
3.安全電壓:不高于36伏的電壓叫安全電壓。
4.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分析:不要認為人只要接觸裸露的導線就會發(fā)生觸電事故。要記住36伏這個數據。以36伏作為判斷的依據,不高于36伏的電壓對人體是安全的。
解:通常家庭電路的火線對地的電壓為220伏,如果導線接頭處不用絕緣膠布裹好,人不慎碰到火線,就會造成觸電事故。
實驗室蓄電池電壓較低,三節(jié)串聯(lián)只有6伏,遠低于對人體安全的電壓36伏,人碰到裸露的接頭當然不會造成觸電事故。
例2是不是只要接觸到火線就一定會觸電,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接觸火線?
解析所謂觸電是有電流從人體通過,若有電流從人體通過必然要形成一個通路,接觸了火線,但若不能形成通路,電流就不會發(fā)生也就無所謂觸電,一個人站在一個絕緣體上(例如干燥的木桌)并用一只手去接觸火線,此時由于木桌絕緣,構不成通路,無法形成電流,所以不會出現“觸電”情況,但在一般情況下,要盡量減少接觸火線的機會。
分析與解答這樣做是為了安全,如果火線和零線都安裝保險絲,當零線上保險絲先熔斷后,電路雖切斷了,但插座與火線相通,而使插座帶電,一旦接觸就會發(fā)生觸電事故。如果僅在火線上裝保險絲,一旦保險絲熔斷,插座與火線立即斷開,不會有觸電危險。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四
1.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在此基礎上理解機械效率,并通過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機械效率的認識。
2。通過對機械效率的學習,讓學生對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有個初步的概念,使學生把物理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過程與方法1.根據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習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教學重點1.理解機構效率。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
教具和媒體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棉、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生:小組討論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裝入桶中,用動滑輪把沙子拉到樓上;在地面與樓面之間搭上木板,將沙子裝入袋子沿著木板推到樓上……)。
師: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生:對沙子做的功。
師:(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
師:(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師:(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體顯示),有用功、總功、額外功各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媒體顯示),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生: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最好,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生:
師:根據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觀察計算結果,對“機械效率”,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討論回答。(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師: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時,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長、高一定時,斜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大。)。
師:請同學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桌面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生: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師: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小組回答。
師:回想實驗的過程,影響實驗的誤差是什么?
生:討論回答。
三、小結。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四、動動腦。
生:討論回答。
設計實驗,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提出問題。
猜想。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五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理解機械效率,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 機械效率
:總功的概念 機械效率的概念
: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 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持久性差,比較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教案-機械效率。
1什么叫功?怎樣計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功的原理內容是怎樣的?
通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機械效率”,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一)引導學生學習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物理概念
1板書課題讓學生朗讀課文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并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后,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通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2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討論如下四個問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并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通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 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兇手哪些內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二)講解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和它的公式
1讓學生讀課文,結合前面的結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機械效率》。要求學生回答 下面的幾個問題:
(1)機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2)機械效率單位是什么?
(3)為什么機械效率總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關鍵和方法是什么?
(5)按機械效率的定義式,具體計算機械效率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初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機械效率?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容略
1認真復習課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 1 ,2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六
一、知識回顧:
理解:1.w有:與工作目的相關的功。
2.w總:動力所做的功。
注意:1、做功:w=fs正確理解物理學中“功”的意義(做功的必要條件,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械都普遍適用的原理。(理想情況: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實際用機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
(1)機械效率是反映機械性能優(yōu)劣的主要標志之一,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機械對總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機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計算機械效率時,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稱所表示的意義。
(3)因為有用功只占總功的一部分,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p=w/t=fv)。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時間兩個因素有關,并由它們的比值決定。
5.注意機械效率跟功率的區(qū)別。
機械效率和功率是從不同的方面反映機械性能的物理量,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功率大的機器不一定效率高。
物理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理學習技巧。
重視物理概念。
初中將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而這些概念、規(guī)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會表述:能熟記并正確地敘述概念、規(guī)律的內容。
能表達:明確概念、規(guī)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科學意義。
會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精確變形,并理解變形后的含義。
能應用:能應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七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1、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后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2、想想議議
這里意在使學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杠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
3、機械效率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后,應強調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盡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臺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臺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干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4、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guī)程進行保養(yǎng)、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熱機的效率教案篇十八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理解機械效率,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教學用具: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教學方法: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持久性差,比較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什么叫功?怎樣計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功的原理內容是怎樣的?
通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機械效率”,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并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后,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通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并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通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兇手哪些內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1讓學生讀課文,結合前面的結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
(1)機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為什么機械效率總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關鍵和方法是什么?
(5)按機械效率的定義式,具體計算機械效率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初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機械效率?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容略。
1認真復習課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1,2。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13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