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11:50:05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模板19篇)
時間:2023-12-09 11:50:05     小編:翰墨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要素。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學習這些教案范例,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能力。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一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上課前兩天,我給孩子下發(fā)了調查表,當時我還在想,應該不會找到很多與數學有關的知識的。今天早上,孩子們帶來了他們的調查表,調查表中呈現的內容讓我刮目相看,他們竟然找到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紅綠燈要用到數學(數字),買東西要用到數學(錢幣),看時間要用到數學(時間),玩撲克牌要用到數學(順數、倒數)等等。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學習簡單的數學學習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边@些都強調了“學”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用”數學。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把數學內容設計成生動、真實、可親身體驗的生活事件讓幼兒“用”數學。今天的活動,我和孩子就在自己身邊“用”數學。我和孩子一起測量桌子,我給孩子提供了一些自然測量材料:小本子、回形針、吸管、繩子、鉛筆等,通過不同的材料測量桌子的長度和寬度,讓孩子了解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的'結果也是不同的。同時重點解決了測量的方法,如起點、終點、首尾相接、記錄的要點等。在孩子嘗試用不同工具進行測量之后,我和孩子們一起都用尺子來測量相同長度的本子,得出的結果也是一樣的。使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了大家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尺子,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生活中才有了共識。

在幼兒操作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操作平臺,不只在教室中,我們還走到了操場上,如量量滑滑梯、花兒、大樹等,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且做好記錄,滿足了孩子的測量需求。他們在操作中對比、討論,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幼兒與同伴足夠的交流和解決問題的體會,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學會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是今后我們應該努力嘗試的方向。

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去長數字,發(fā)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二

本課的教學首先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學要以幼兒生活為基礎,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創(chuàng)設了多個活動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們也都能積極的參與,體驗生活經驗,學習知識。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同時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學生物品買賣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的不夠好,人員分配上有點問題,另外還應該養(yǎng)成學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習慣。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三

教學目的: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了解負數的意義,能較熟練的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了解正負數在生活中表示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出示第1題。

先比一比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再讓學生獨立做一做。然后同桌互相撿查。

出示第2、3、題,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有那些數據可以用負數標示,同桌互相說一說,寫一寫。

出示第4題,比賽的勝負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借助這一情景,讓學生說一說用正負數表示勝負的方法,再寫一寫,算一算。

首先結合實際討論贏利和虧本得意思,了解每月盈利和虧本是通過和每月成本進行比較得到的,在議一議,算一算每月營業(yè)情況后填表。

分小組調查,對學好數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出數學公式和概念,這句話的態(tài)度,作好記錄,填入表中。讓學生由此體會數用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四

1、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2、運用數字進行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1、課件-樂趣練習:在圖畫里找數字

2、課件-樂趣練習:找數字

3、課件-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一、演示課件激發(fā)幼兒找數字的興趣。

1、樂趣圖片-在圖畫里找數字

小朋友,這幾張圖片非常有趣,仔細看看,在圖畫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樹林里能找到數字1。

*小鴨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圖畫里能找到數字2,

*海鷗在大海上飛翔的圖畫中能找到數字3.

2、樂趣練習-找數字

(1)你能看出來,這張圖片上每個格子里有幾雙鞋嗎?

幼兒觀察后說出

1雙,2雙,3雙,4雙。

(2)請你在這張圖片上找出數字1,2,3,4。

二、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

1、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

(1)在我們的生活中,周圍到處都有數字,你們想不想把他們找出來?

(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2)你在什么東西上面發(fā)現了數字,告訴小朋友吧。

(3)誰愿意大膽地到前面來,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2、啟發(fā)幼兒擴散思維,尋找更多的數字

(2)幼兒講述身邊發(fā)現的數字。

三、最喜歡的數字

(請幾位幼兒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最喜歡的數字。)

2、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請小朋友看一個很有趣的動畫片,看看動畫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幾個氣球呀,一定要仔細看呀!

(看完后,幼兒相互交流)

四、結束

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讓我們到外面再去找數字寶寶好嗎?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五

新知識點:1、數、認、讀、寫10以內的數。

2、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重點:正確數、寫10以內的數。

難點:1、數數時手口一致,與實物對應。

2、書寫要整齊、勻稱。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0到10各數。

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與位置,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3、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課時安排:6課時。

第一課時。

可愛的校園。

課本第2、3頁。

1.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

2.讓學生數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對10以內的數建立初步的感知。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初步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指導學生數數時手口一致,熟練數數。

2.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掛圖,10根小棒。

(一)學前準備。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學習,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多有意思呀!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動物們看見小朋友們都背著新書包上學了,他們也想上學,于是,大象校長開辦了動物學校,許多小動物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熊寶寶搖著鈴鐺,高興地叫著:開學了。

2.出示掛圖,看圖數數。

(1)動物學校建在了大森林里,小動物們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小朋友,請你們看圖說一說有哪些小動物,數一數各有多少只。

看掛圖先自己數一數,再跟同桌或前后桌同學說一說。(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6只小熊)。

(2)圖上還有哪些小動物(9只小鳥,10只蝴蝶)。

(3)大象校長把校園打扮得非常漂亮,小朋友仔細觀察,說一說動物學校里還有什么,并數一數。(1個大花墻門上有5個大字,3個大蘑菇教室,8棵大松樹,7朵小花)。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六

1、通過在參觀數字展覽區(qū)的情景中,幼兒獲得按照數字內容歸類的經驗。

2、體驗到生活中各種數字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參觀數字展覽區(qū)

1、回憶

1)在哪里看到這些數字寶寶?

2)它們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歸類

1)我們在生活中找到這么多數字,它們哪些是一樣的?哪些是不一樣的?

2)這么多的數字貼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辦?

幼兒教師討論

總結:按照電話號碼,門牌號碼這樣的一樣的內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

3)幼兒操作:把相同內容的資料粘貼在一起。

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都會被打亂或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本次《生活中的數字》就以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為內容,讓孩子們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用途,并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對數字的,也培養(yǎng)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七

1、觀察感知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激發(fā)對數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

生活中各種帶有數字的物品、課件、音樂磁帶、畫冊。

一、律動:數字歌

二、利用幼兒熟悉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出示110、120,提問:這兩組數字又表示什么?

三、觀察、交流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1、師:我們的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2、師:你在什么東西上發(fā)現了數字,他表示什么意思?

四、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1、師: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也有數字,我就發(fā)現了很多,我還拍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組織幼兒看課件,并講解這些數字有什么用。

五、數字游戲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添數字、猜數字。 2、組織幼兒操作畫冊。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八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2)學習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活動。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系,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數的感性經驗。

活動難點: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進行展覽。

(2)教具:0“9數字卡以及物體卡片若干套。

(3)錄象資料:如汽車牌照、居民住宅樓、紅綠燈------。

活動過程;

(一).參觀數字展覽區(qū)。

1、通過參觀展覽,讓小朋友發(fā)現物品上的'數字。

2、相互交流:你發(fā)現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數字?(組織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

3、請你們猜猜:如果這些物品沒有了數字會怎么樣?

(二).了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呢?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用處呢?(請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觀看錄象,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數字。

(三)數字游戲(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數字多1的座位號坐下。

(四)延伸活動:

你能用這些數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編碼嗎?(比如:1、1、0、組合成110)。

(五)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而且,數字對我們又是那么重要。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去長數字,發(fā)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九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用于教學中的引入、新授、練習的各階段。如:在這堂課中,創(chuàng)設小朋友整理珠子的情境和闖關游戲。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由此引出數學問題,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2、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探究數學規(guī)律。

很多數學規(guī)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我們要善于捕捉,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主動探究數學規(guī)律。如:這節(jié)課中的猜珠子顏色,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用各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然后通過交流得到最佳答案。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來源,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我們可以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應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如:今天的闖關游戲及最后的挑戰(zhàn)題。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學的優(yōu)越性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

要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教師能夠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實踐情境,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地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

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感知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師生共同搜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

教師準備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分類陳列。

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明物體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到過數字,并猜想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見過數字,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假如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么樣?

幼兒園小班教案 我們一起玩紙圈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一

1、通過開展數字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數字的樂趣。

2、通過生活實際中找數字,讓同學們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感受數學的奇妙,提高數學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每人帶一個有數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們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數字。

2、電話、表、數字卡片、人民幣。

活動過程。

1、讓同學拿出從家?guī)淼膸в袛底值耐婢?,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p>

2、讓同學們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上有數字。

3、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

2、出示電話號碼,讓同學們說說它的作用,并用數字卡片擺擺自己家和自己親人的電話號碼。

3、用數字表示數量,說說你有幾枝鉛筆,你幾歲了,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等等。

1、猜數字:找個同學在紙上寫一個數字,讓同學們,通過大了,小的了方式,讓同學們猜,從而讓同學們知道數字的比較大小。

2、老師拿出錢,讓同學們玩物品買賣游戲。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去長數字,發(fā)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本課的教學首先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學要以幼兒生活為基礎,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創(chuàng)設了多個活動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們也都能積極的參與,體驗生活經驗,學習知識。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同時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學生物品買賣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的不夠好,人員分配上有點問題,另外還應該養(yǎng)成學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習慣。

小百科:數字分好幾種,阿拉伯數字是最普遍的一種。阿拉伯數字并不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而是印度人發(fā)明的,實際應該列為印度語言,只是先傳播到阿拉伯,然后傳向世界的,所以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二

1.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點、線、面等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掌握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重點是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難點是對“面動成體”的理解。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和討論了生活中的一些幾何體,今天再一起來尋找構成圖形更基本的元素面、線、點。

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實物等)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線、曲線、點等。

2.你能舉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線、曲線、點等圖形的例子嗎?

二、新授。

1.由觀察總結出:面與面相交得到線,線與線相交得到點。

2.投影展示正方體和圓柱體。

議一議:

1)正方體是由幾個面圍成的?圓柱體是由幾個面圍成的?它們都是平的嗎?

2)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相交成幾條線?它們是直的還是曲的?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經過每個頂點有幾條邊?和學生共同總結得到:體由面組成,面由線組成,線由點組成。

3.投影展示課本p6想一想圖形(動態(tài))與學生共同填寫:點動成,線動成,動成體。

4.你能舉出更多反映“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例子嗎?

教師用投影動態(tài)演示旋轉情況,加深學生印象,從而化解難度。

三、小結。

1.生活中圖形豐富多彩,點、線、面都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2.掌握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四、作業(yè)p7習題1.2.

五、課外作業(yè)。

自己動手用一張白紙經過裁剪圍一個三棱柱(不必粘貼),再圍一個四棱柱及一個五棱柱。(注意:可先找一些實物研究)。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三

一提到復習課,別說學生,就連老師都撓頭。學過的舊知識被老師一股腦地搬出來,然后就是機械地要求學生記定義、記概念、記公式,接踵而來的就是大量的練習。對這樣的復習,學生的興趣不高,教師也被搞的疲憊不堪。如何才能把復習課上的生動有趣呢?本節(jié)課我又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利用火柴盒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把數學與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又進行了一次的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再認為復習課枯燥無味,而是節(jié)節(jié)有新的收獲?;鸩窈性俏覀兩钪斜夭豢缮俚囊粯訓|西,但近年來被其它一些東西所取代,很多學生對它缺乏了解。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資源。于是我把它引進課堂,并人手一個。學生在計算火柴盒的實際用料面積時方法多樣,做到了一題多解;在討論火柴盒的包裝問題時,學生的包裝方法不盡相同,大多數同學從省紙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怎樣消失的面最大就怎樣包,也有個別的同學是從美觀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自己的包裝方案,更有一個平時學習較差的同學說出了他自己的包裝方法,說不一定要節(jié)省包裝料,兩個小面重合大面露在外面可以畫出美麗的圖案便于銷售,體現了現代學生的個性特點。整節(jié)課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生生之間的互動。最精彩的還是學生最后的發(fā)言:“我覺得,我們真的該保護環(huán)境了,因為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已經消失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已一步一步失去了綠色,我感到很心痛……我呼吁大家不再用一次性木筷,把綠色還給地球吧!”

可我在本節(jié)中也有感到困惑的地方:當講到火柴盒的用料面積時,我讓學生試做,每人一種方法,做起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方法,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都在量有關的數據,做出結果,但由于學生量數據的誤差做出的結果不一定相等,在小組檢查時是否只流于了形式,在這里我讓學生交流的是方法,是不是沒必要讓學生計算?計算的時間也浪費了,也沒起到什么作用?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第二個就是在探究火柴盒的包裝時,學生說兩盒包裝在一起只要把大面重復在一起就節(jié)省包裝紙,小面重復在一起就會浪費包裝紙,是不是在這里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做一做,把計算的時間用在這里,那樣就不是走形式了,真正在這里讓學生去感悟一下同學說的是否正確,這樣印象會更深?還有一點就是自己對多媒體的使用不是很熟練,導致在操作時不能夠得心應手。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四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一年級第一學期p:20【設計意圖】:

《比較》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解決生活中比較物體多少的問題。其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

首先通過情景導入引出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20以內數數的基礎比較物體多少,比較過程中引發(fā)出新的解決方法——一一對應,從而揭示課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通過動手操作感知一一對應的思想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鞏固方法,運用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呈現生活中的特殊問題,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窘虒W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2.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窘虒W難點】: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板書:比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問題,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

時直接點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明確本課?!?。

二、動手實踐,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交流:

三、鞏固練習,方法運用:

1、p20題2(左圖)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生:進行比較,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師:請你自己比一比。生:交流。

四、聯系實際,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五

學情分析。

學習目標。

1.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fā)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1、說說數據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1、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題目。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加深認識,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據有什么作用?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據進行分析。

學生討論數據。

說說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

學生練一練。

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好。

教學心得體會:應重視學生的實際分析數據的能力。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六

2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調查表我發(fā)現的數字。

2、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的幻燈課件。

3、白紙、筆。

一、觀察生活中運用數字的實物幻燈,初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它們上面都有些什么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呢?(電話機上的數字是撥電話號碼用的,電視遙控器上的數字是按頻道用的,鐘上的數字是用來表示時間的`等等)。

二、交流我發(fā)現的數字調查表,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提問:我們上次一起尋找生活中的數字,現在來說說看,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數字,它們有什么用?(如:門上的數字是門牌號碼,日歷上的數字是表示月份與日期等)

三、尋找身邊的數字,切身感受數字與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們身上有數字嗎?教室里有數字嗎?它們有什么用呢?

四、嘗試用數字來設計一份物品的說明書。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七

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師生共同搜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

教師準備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分類陳列。

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明物體上的數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到過數字,并猜想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表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看見過數字,它們各有什么用處?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們一起玩紙圈。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八

活動目標:

通過在參觀數字展覽區(qū)的情景中,幼兒獲得按照數字內容歸類的經驗.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參觀數字展覽區(qū)。

1,回憶。

1)在哪里看到這些數字寶寶?

2)它們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歸類。

1)我們在生活中找到這么多數字,它們哪些是一樣的?哪些是不一樣的?

2)這么多的數字貼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辦?

幼兒教師討論。

總結:按照電話號碼,門牌號碼這樣的一樣的內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

3)幼兒操作:

把相同內容的資料粘貼在一起。

生活中的數學教案反思篇十九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本節(jié)課上我力圖做到以下幾點:

1、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情境。

老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了“了解校園”這一主題情境,讓豐富有趣的信息資源,給學生探究發(fā)現新知,提供廣闊的天地。

2、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p>

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生活實例,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設計一系列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地進午觀察、猜測、動手操作、推理與交流。如通過“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體會一千頁書的厚度、猜學校人數、觀看天安門國慶場景感受大數、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數”等情景串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實際含義,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體驗了認識大數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培養(yǎng)與提高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學科整合,課后拓展。

在教學活動的最后,我設計了讓孩子通過了解中國的人口數量、領土面積、淡水資源等這些讓我們值得驕傲的大數后,馬上讓孩子繼續(xù)了解生活中白色垃圾等這些驚人的大數,適時進行國情和環(huán)保的思想教育,進行課后拓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2600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