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夠幫助教師進行課堂管理和學生評價,促進教學的全面發(fā)展。教案中應該明確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有效性。通過閱讀教案范文,教師可以了解教學活動的設計原理和實施過程。
燈下漫筆教案篇一
“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
每當在臺燈下面看著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總是激起滿腔的情緒。失落的時候,讀《燈下漫筆》,總是給人振奮的精神,一種靈魂的救贖。九四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這本《燈下漫筆》已經(jīng)被翻得有些陳舊,不管什么時候,總舍不了魯迅先生的這本書。
魯迅先生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封建的破落家庭,青年時期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最終走上了文藝的道路,志在改變國民精神。這也是《燈下漫筆》時刻表達的內(nèi)涵,沖破桎梏,給予心靈的凈化。
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不是無病呻吟,是對那個動蕩的社會的一種反抗、一種吶喊。那個動蕩的那月,生與死僅限一線之間,生還是死只有一步,在這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茍活尚已不易,何況高喊民族大義之熱血之輩。
用鮮血和靈魂寫出的東西就是震撼人心,平日里生活中的瑣事都在他的筆下有著不可抗拒的諷刺味道,對于那些卑躬屈膝、無倫、無德、無義等充滿了不屑與驚醒,這也是他投身于文藝的主要原因吧,努力去改變國民精神,一種精神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強大與否。雖然說,先生“從諷刺到幽默”里面說到,“諷刺家,是危險的。”但是,我個人覺得他對有些事情的說法,其實也是帶有一種諷刺味道的,然而他可能只是把他歸咎于一種吶喊吧!
不管何時,他的文章都很有大刀闊斧砍荊棘的味道,因為有些根性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所以不管那時還是現(xiàn)在的社會,都有其可讀性質。
我不知道我的這本書的排版是不是有什么意思,因為開篇第一章映入眼簾的就是“希望”,當然這兩個字很給力,精神的寄托。但是“我的心分外地寂寞?!庇肿屓嘶貧w荒涼?!叭欢业男暮芷桨?;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睈墼鳑]有了,哀樂沒有了,顏色和聲音也沒有了,哪里有這樣的地方呢,只能說某些東西已經(jīng)死去,麻木了神經(jīng)。剩下的也許就只有希望了。他聽到的“希望”之歌,觸動了他的心。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p>
他愿用自己的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他不愿對這暗夜止步??吹角嗄陚兒芷桨玻X得暗夜并沒有暗下。
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都仍是需要魯迅的年代,精神的力量,思想的交鋒碰撞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燈下漫筆教案篇二
總有一些文章讓人振聾發(fā)聵,深入人心,就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我們的骨髓里,抵達靈魂深處,讓我們難受痛苦,也讓我們深思醒悟。讀魯迅《燈下漫筆》就有這種感覺,這一次魯迅先生將矛頭直指中國歷史的本質以及國民的奴性人格,思想深刻,入木三分。
魯迅從袁世凱復辟鈔票貶值一事作為契機,引發(fā)議論“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也由此對國民的奴性(包括自己的)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和嚴厲的批判。
在階級社會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百姓向來只是會勞動會說話的工具,沒有任何“人”的價值可言?!皩⑷瞬划斎恕?,本來是奴隸主、封建地主和資本家對待被剝削者的行為準則,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年月,甚至還產(chǎn)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這就說明人的價值更低于牛馬,不如豬狗了。換言之,如果人的價值等于牛馬,則應該心悅誠服,謳歌恭頌太平的盛世了。
但是,魯迅的一句“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確是數(shù)見不鮮的”,道破了中國人幾千年的生存狀態(tài),露出了中國人病態(tài)心理的本質,把一批中國人心安地作奴隸的嘴臉放大在人們的面前。究其源頭就在于國民的奴性人格,習慣了當牛做馬的日子,即便不是奴隸也得成為奴隸。
中國人的奴性從何而來?是來自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等級制”,是來自古代所謂的明君、圣賢、大儒之徒和現(xiàn)在的學者、教育家長期的思想侵犯,殘酷的“等級制”,長期的思想教化,使得中國的百姓安于現(xiàn)狀,愚昧麻木,逆來順受,奴性思想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早已生根。正是因為厭惡國民的那種麻木、不言反抗的奴性心理,所以魯迅選擇了筆伐,想要通過這種無奈而悲憤述說去喚醒渾渾噩噩的國人。但是魯迅也意識到這樣做還不夠,還需要青年“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以一個日本人的隨筆《北京的魅力》作為開頭,道明了中國固有文明的本質“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在這種生存環(huán)境下,中國人是爭取不到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地位的?!坝谑谴笮o數(shù)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xiàn)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孩子?!痹谶@“吃”與“被吃”的循環(huán)中,中國人不斷在自己制造的等級制度、禮教中被吞噬、被扼殺,現(xiàn)在還要被自己“盛宴”款待的西洋人掠奪、侵殺。
看著“這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魯迅先生最終吐露心聲,呼吁青年“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讓蒙昧無知的心靈獲得重生,在革命先行者的引導下,拋卻奴性,重拾尊嚴,這正是希望所在呀!
在文章第一、二部分的結尾,魯迅都對青年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中國青年人正視國情,拋除奴性,驅除韃虜,建立民主國家,建立一個把人當“人”的新世界。
燈下漫筆教案篇三
讀了魯迅的這篇《燈下漫筆》,感觸頗多。以前我寫讀后感,不過是將文章中精彩部分抄一遍,然后略加點評。實在是既不深刻也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很難起到什么效果。我想我從魯迅這樣偉大的文人的文章中吸取經(jīng)驗。
從淺顯平常的社會生活入手,引出深刻的論題。這是很難學習的。不僅需要像魯迅那樣堅定的政治立場,同時應該在平時多觀察,多思考,這樣才能從現(xiàn)象中見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重大的問題。文中僅從鈔票折價兌成現(xiàn)銀一事,聯(lián)想到“中國人極易變成奴隸,且變了以后,還萬分喜歡”,也許我們要達到魯迅那樣高的水平,很不易。還要多練筆,多想。
寫說理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體現(xiàn)在文中為第八自然段。作者將闡述具體化。舉出一系列歷史事件闡述中國百姓在不同時代連“想做奴隸都不可得”使文章極富說服力,能達到這點,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和雄厚的文化底蘊。這就要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就好像我們的大腦是一個水桶,如果只滿足于一知半解,就只是半桶水在桶里晃來晃去,很不穩(wěn)當。若你不停地汲取知識,從那源泉之處,水桶的水會滿而外溢。所以我們不該抱怨知道的很多,只是難以利用,那只能說明積累的還少,面不夠廣,才沒有融會貫通。
魯迅的憎分明依然給我很深的印象,他批判封建統(tǒng)治者不把百姓當人看,甚至牛馬不如語言有力,感情真摯,而他同時又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悲慘處境的同情,卻不全然是同情。他也對被封建專制和蒙昧主意的統(tǒng)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滿,對人民那種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來,也只是“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讓百姓“安穩(wěn)地做奴隸”抑或有作亂的人物,也不過是“‘為圣天驅除云爾?!睆闹形覀儜螋斞赶壬鷮W習坦誠地表達真實情感與見解,不應過于矜持、虛偽甚至麻木,而應正直、勇敢地直面紛繁的世界,坦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反封建專制,提倡民主共和的文章。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對人民的壓迫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奴役。讓我們看到封建社會的落后,同時感到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懂得應該珍惜如今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另外,就是關于應該讓人民做主才能使統(tǒng)治牢固,啟發(fā)了我。在做什么事時都讓主體充分發(fā)揮作用,才可事半功倍。在人際交往中,你與其他人交往,其他人是主體,應該多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就能相處融洽。在推銷員推銷商品時,顧客是主體,應站在他們的角度上,而不是急于買出商品,這樣才利于推銷。
就是這樣一篇好文章,才能不過時,才能引發(fā)這么多的啟示,不僅能給人以寫作上的啟發(fā),社會生活方面的思考,并能給人以無限的精神力量與快樂。《燈下漫筆》就是這樣一篇美文,值得反復品味。
燈下漫筆教案篇四
魯迅在文章的開頭舉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例子來引出自己的論點,在民國初年人們紛紛使用鈔票來代替沉重累贅的銀元,而這些鈔票多是本國的,可沒多久因為戰(zhàn)亂,這些鈔票便貶值嚴重,人們損失慘重。于是這些愛國者全都不講愛國,紛紛使用和兌換外國人的鈔票。后來作者打聽到本國的鈔票能以七折的價格兌換現(xiàn)銀,于是還很高興的把手中的鈔票全部換成了現(xiàn)銀。明明以七折的價錢換成現(xiàn)銀是吃了大虧,為什么作者還會感到非常的高興呢?就像作者所說:“倘在平時,錢鋪子如果少給我一個銅元,我是決不答應的。為什么在面對這**裸的掠奪后,心里會滿心歡喜的接受呢?許多人的答案是結果總之比手中的鈔票變成一堆廢紙,變得一文不值要好的多啊當然比起之前要開心咯!于是作者從這件事中得出很精辟的結論: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剝削者用暴力把鈔票變得一文不值,或從更大的方面來講不把人當成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當這些剝削者提升了一點待遇:如鈔票可以七折兌換現(xiàn)銀,或者把人當成牛馬。這些受壓迫的人就會變得非常高興,還會心悅誠服的歌頌這世道是太平盛世。即使現(xiàn)行的社會制度依然是**裸的剝削人的、吃人的社會??蛇@些人卻愚蠢的蒙蔽自己的雙眼,麻痹自己的思想告訴自己:你看我們的生活比原來好多了!能當奴隸就不錯了,生活很穩(wěn)定,不像戰(zhàn)亂時期,吃不飽,還要任意被人屠殺,這時人的價值還不及牛馬,總之在和平的年代有主子統(tǒng)治者,剝削者。這時的價值比牛馬高了,當然就愿意當奴隸了,因為在戰(zhàn)亂的時候你想當奴隸還當不到呢,因此久而久之受剝削的人就把能當上奴隸當成了太平盛世,心中還暗暗偷笑,萬分歡喜??吹竭@里大家會不會覺得把當奴隸=太平盛世很可笑,但現(xiàn)實就是有多人把這當成了理所當然,麻木不仁,愚昧不堪,只想坐穩(wěn)了奴隸。
《燈下漫筆》的最后一部分魯迅主要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結構的吃人本質,被標記著固有文明的社會結構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所以他們努力奮斗把自己變成吃人者,即使自己有可能也會被吃,只要能吃別人,心理也就平衡了,總之就是自己不吃虧嘛!那么那些無法吃別人的社會底層人以及社會弱勢群體就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魯迅在文中辛辣的指出歌頌人肉筵宴的此輩人會永遠被詛咒,而當下年青人的使命就是要: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
年青人是冉冉升起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與棟梁。在文章中魯迅對年青人寄予厚望,因為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進步發(fā)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燈下漫筆教案篇五
2、激發(fā)學生的民主意識。
3、訓練學生的探究思維。
二、教學設想。
三、重點和難點。
1.“人”的價格(即真正意義上的“人”)。
2.人的三個等級:
人
奴隸(牛馬)。
下于奴隸(不及牛馬)的東西。
四、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言:從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再到魯迅照片的賞析。
(二)質疑釋疑:
1.“第一、二樣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它們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質是什么?
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即亂世,兵荒馬亂,奴隸規(guī)則被毀得粉碎,強盜官兵任意屠殺百姓。)。
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規(guī)則,百姓納糧磕頭,意志卻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質:始終是奴隸(牛馬)。
2.文章舉出了哪些時代例子屬于“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你能否再作些課外補充?
課文中:
五胡十六國、黃巢時(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張獻忠時(明末)。
課文外:
春秋戰(zhàn)國、秦末、漢末、安史之亂、清末、民國。
3你理解“第三樣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第三樣時代”即:。
中國百姓有“人”的價格的時代,把“人”當“人”的時代,百姓活著真正體現(xiàn)了“人”的價值的時代。換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時代。
4.作者說,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價格的?“人”的價格:即“人”的價值,“人”之所以稱為“人”的本質,有“人”的尊嚴,“人”的權利,能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
5.文章論述了這樣一個深刻而重大的問題,是通過一件什么事引出來的?這兩者之間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鈔票打折換銀元吃了虧反而非常高興)引出來的?!扳n票打折換銀元吃了虧反而非常高興”與“人變成了奴隸賤了身反而萬分喜歡”有其內(nèi)在的相似處:自身受到了損害不痛苦反而快樂。這種心理,看似反常,實則合理。人們?yōu)楸苊庾畲蟮臑牡?,寧愿選擇較為次之的損害,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期望的滿足。
第二課時。
目標:雜文的寫法與練習。
步驟:。
1.雜文的寫法:。
通過典故、趣聞、寓言、傳說引申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說古道今,就實避虛,聯(lián)系現(xiàn)實,針砭時弊。
如何魯迅所提供的這個“鈔票換銀圓”的故事,提煉出自己的思想?
討論,提問)。
2.詞語解釋:
降格以求:降低標準來尋求辦法。
皇恩浩蕩:皇帝的恩德廣大無邊。
厘定:整理制定。
發(fā)祥:最初產(chǎn)生、發(fā)生。
先儒:先前的文人。
納糧:交賦稅。
3.關于魯迅思想核心的探討。
魯迅原名——樹人。
魯迅思想核心——立人。
“樹”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動用法,即“使人樹”、“使人立”?!叭恕奔础皣瘛?,在魯迅看來,中國國民從來就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無論是阿q、孔乙己,還是祥林嫂、閏土。魯迅一生追求目標,就是改造國民的“靈魂”,使之“立”起來。
3.練習。
課內(nèi):
a.完成課后練習三。
b.比較分析《記念劉和珍君》所蘊涵的感情。
課外:《3+x強化訓練》第一、三、四、五題。
附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人的需要層次。
自我實現(xiàn)需要:成就5。
尊重需要:尊嚴、自尊4。
社交需要:友誼、愛情、歸屬感3。
安全需要:安全、職業(yè)、醫(yī)療、養(yǎng)老2。
生存需要:吃、穿、住、行、性1。
附2:幾個相關概念。
人文主義: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
人本主義:主張以人作為一切社會活動的出發(fā)點,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義: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具體為:自由、平等、博愛。
燈下漫筆教案篇六
現(xiàn)在是過年,自然是與平時不同了,幾次坐在這里,展紙硯墨,想寫點什么,可是那心境與過年并不同步,不愿意在新年的一開始就留下低落的情緒,所以就擱筆了?,F(xiàn)在的夜又深了,窗外是隔著玻璃冰花的黑沉,偶爾傳來爆竹的頓響或煙花的一閃而過。煙花,生來就是點綴黑夜的,只有無盡的黑暗,才能最完美地展示她如花的光彩和張揚,她是那樣的華光溢彩、燦爛繽紛,卻只是瞬間的輝煌,卻只能在黑夜里詮釋生命的美麗。
實際上,我根本不是想說這些,只是感到這夜的沉,感到這無奈的疲憊,感到所有平淡的無味。只是想在這一個人安靜的時刻,與自己聊聊天,說說話。我內(nèi)心里把與自己走得近的同學,都稱作朋友,這些朋友,是活在世上必須有的社交圈,是心靈和精神上必須寄放的安慰,他們可能并不是那種相知相近的知己,但他們肯定是善良的人,是可以讓我感到生活在他們中間,是生活在人群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雖然如此,雖然有這些朋友,但我在內(nèi)心里,仍是孤獨的。
文字,其實是最具有欺騙性的,只有始作俑者最清楚它的真實性。因為文字,正象一面鏡子,你把自己虛偽的一面交給它,它會就在紙上顯示你虛假的模樣;你把自己真誠的'心靈交付給它,它就會照出一個真實的你,就是說,你欺騙它,它也會欺騙你,更同樣欺騙別人。寫給自己的文字,一種是釋放自己、詮釋自己、解剖自己的,這種心情獨語之類的文字,比如日記,是最真實的文字。另一種是自娛自樂似的,抒情議論等,多少是加了些修飾的,寫者力求有美感,有深度,有獨到的視角和見解等等,這是經(jīng)過美飾的文字。
寫了這么多廢話,權且當作無聊時的消遣吧。因為這時刻,雖然很乏,但卻不愿睡下,仍是傷感。
燈下漫筆教案篇七
一、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把握課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構思特點。
二、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對人對事件內(nèi)心反應的關注,對人精神世界的關注,從而領會課文思想的深刻性。
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梳理思路和結構來體會魯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實和國民靈魂的深入思考。
一、導入??。
二、解題。
投影:“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一點聲音也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保ㄊ捈t)。
投影:魯迅先生寫過《夜頌》,說自己是“愛夜的人”。據(jù)說愛夜的人,“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觀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筆)。
投影:“漫筆”——“漫”,既是內(nèi)容的“漫”無邊際,又是“漫漫”心緒,還是一種“漫延開來”的思維方式?!奥P”,是散“漫”無拘、筆隨心意、興之所至的一篇隨筆。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三)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2.鈔票貶值”和“極容易變成奴隸”兩者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四)明確。
1.集體誦讀課文,重點聽個別字讀音是否準確。
2.找三個學生讀課文。集體再次誦讀全文。
3.找三個學生分別闡述全文結構劃分及每部分的思路和層次。
(說明:此處見解與教參有異,僅供教師參考。如學生有自已的理解,應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部分(1~4):由鈔票貶值引出對“人”價格貶值的思考(極容易變成奴隸)。
(提示:抓住事件和事件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第5段:推而廣之,上升到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揭示了中國人易于滿足的奴化狀態(tài)(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以及造成這種心態(tài)的社會根源(一種暴力)。
第6段: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們安于奴隸的地位(歷來所鬧得就不過是這小玩藝——“將人不當人”)。
(當百姓連做牛馬、做奴隸的資格都被剝奪了的時候,百姓有什么乞求?請用課文第7~9段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
第8段:百姓就希望來另外的主子,較為顧及他們的奴隸規(guī)則的,無論仍舊,或者新頒,總之是有一種規(guī)則,使他們可以走上奴隸的軌道。
第9段:厘定規(guī)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guī)則是不像現(xiàn)在那樣朝三暮四的。于是便“萬姓臚歡”了。
7~9作者列舉了大量事實(做不成奴隸的力爭做奴隸,只要有奴隸可做,便心悅誠服,恭頌太平,“萬姓臚歡”),尖銳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
第二部分(5~11)考察中國社會的本質,得出“兩個時代”(一治一亂)的結論。
第三部分(12~14)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上從未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現(xiàn)在入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實是諷刺當時現(xiàn)實,還是循環(huán)在這兩個時代的陰影里,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實際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出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循環(huán)怪圈,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時代;一個全新的時代。
(板書順序和學生討論同步,引導學生明確,教師最后聯(lián)系解題寫“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四、布置作業(yè)?。
再讀課文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刻思想內(nèi)容。
思考課后習題第二、三。
第二課時。
一、抓文中凝煉形象而富有力度的語句仔細揣摩,把握感情基調(diào),領會文章情理交融的語言特色,更深入解文章主旨。
二、培養(yǎng)學生提煉語句,鑒賞語言的能力。
一、揣摩下面含義豐富的語句,特別是要注意畫線詞語的理解。
1.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提示:“極容易”說明中國“亂”是長期的,“治”是短暫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隸而不得”;他們把做奴隸當作是一種奢望,甚至是一種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統(tǒng)治者滿足了這一令人悲哀的要求,他們自然就“萬分高興”了。
2.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鑒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
提示:“這一個小玩藝”是指“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也指后文所說的強盜官兵反復爭奪天下,總陷入“一治一亂”的循環(huán)怪圈中,老百姓總是在“奴隸”和“下于奴隸”兩種命運之間反復掙扎。
3.假如有一種暴力,“將人不當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么東西;待到人們羨慕牛馬,發(fā)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的時候,然后給與他略等于牛馬的價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則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盛世。為什么呢?因為他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
提示:這段話通過打比方,憤怒地抨擊了封建暴政,暴露了國民的奴性人格,諷刺所謂的“太平盛世”,不過就是一個百姓“略等于牛馬”的時代,至多是一個“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提示:“‘人’的價格”內(nèi)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強盜官兵的愚弄,不再淪為牛馬,甚至不再是奴隸,而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充分享受做人的資格,獲得做人的尊嚴,實現(xiàn)當家作主的夢想。
5.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zhàn)時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面,但又屬于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提示:這段話揭示了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躪的悲慘命運,諷刺國民的麻木不仁和奴性性格,批判國民缺少反抗精神。
6.假使真有誰能夠替他們決定,定下什么奴隸規(guī)則來,自然就“皇恩浩蕩”了。
提示:“奴隸規(guī)則”是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總之,是“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了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納糧之外”,不受“意外的災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戰(zhàn)爭,稍富的遷進租界,婦孺則避入教堂去了,因為那些地方都比較“穩(wěn)”,暫不至于想做奴隸而不得。
提示:這段話揭示了當時的現(xiàn)實,仍是強盜官兵交互為禍的時代,老百姓仍處于“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悲慘境地。
二、總結。
本文情感基調(diào):對老百姓的深深同情;對封建的憤怒批判;對現(xiàn)實復古主義者的無情抨擊;對青年的熱切呼喚;對中國未來社會充滿必勝的信心。為了充分表現(xiàn)這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作者使用了個性化的語言,這主要表現(xiàn)在:1.形象性,用極為形象的語言進行高度哲理化的議論;2.概括性,把中國概括為兩個時代,高度濃縮;3.準確性,用詞準確形象,入木三分。再加上雙關、反語等修辭手法和幽默、諷刺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情理交融,富有力度。
教學設計示例二。
黃卓然。
教學目的。
1、領會文章的深刻思想。
2、激發(fā)學生的民主意識。
3、訓練學生的探究思維。
重點和難點。
1.“人”的價格(即真正意義上的“人”)。
2.人的三個等級:
人
奴隸(牛馬)。
下于奴隸(不及牛馬)的東西。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一)導言:從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再到魯迅照片的賞析。
(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二)質疑釋疑:
1.“第一、二樣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它們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質是什么?
明確:
第一樣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即亂世,兵荒馬亂,奴隸規(guī)則被毀得粉碎,強盜官兵任意屠殺百姓。)。
第二樣時代: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規(guī)則,百姓納糧磕頭,意志卻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質:始終是奴隸(牛馬)。
明確:
課文中:五胡十六國、黃巢時(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張獻忠時(明末)。
課文外:春秋戰(zhàn)國、秦末、漢末、安史之亂、清末、民國。
3.你理解“第三樣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明確:
“第三樣時代”即:中國百姓有“人”的價格的時代,把“人”當“人”的時代,百姓活著真正體現(xiàn)了“人”的價值的時代。換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時代。
明確:
“人”的價格:即“人”的價值,“人”之所以稱為“人”的本質,有“人”的尊嚴,“人”的權利,能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
明確:
通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鈔票打折換銀元吃了虧反而非常高興)引出來的。
“鈔票打折換銀元吃了虧反而非常高興”與“人變成了奴隸賤了身反而萬分喜歡”有其內(nèi)在的相似處:自身受到了損害不痛苦反而快樂。
這種心理,看似反常,實則合理。人們?yōu)楸苊庾畲蟮臑牡?,寧愿選擇較為次之的損害,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期望的滿足。
第二課時。
一、目標:雜文的寫法與練習。
二、步驟:。
(一)雜文的寫法:。
通過典故、趣聞、寓言、傳說引申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說古道今,就實避虛,聯(lián)系現(xiàn)實,針砭時弊。
如何通過魯迅所提供的這個“鈔票換銀元”的故事,提煉出自己的思想?
(討論,提問)。
(二)關于魯迅思想核心的探討。
魯迅原名——樹人。
魯迅思想核心——立人。
“樹”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動用法,即“使人樹”、“使人立”?!叭恕奔础皣瘛?,在魯迅看來,中國國民從來就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無論是阿q、孔乙己,還是祥林嫂、閏土。魯迅一生追求目標,就是改造國民的“靈魂”,使之“立”起來。
(三)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比較分析《記念劉和珍君》所蘊涵的感情。
附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附2:幾個相關概念。
人文主義: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
人本主義:主張以人作為一切社會活動的出發(fā)點,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義:提倡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中心。具體為:自由、平等、博愛。
這是一篇憂憤深廣的雜文。魯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幾千年中國的風云,凝結成一個痛苦的結論:中國人的不過是在“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怪圈中惡性循環(huán),中國人從來就沒有走出過這個怪圈,中國百姓從來就沒有做過一回真正意義上的“人”,頂多不過是奴隸(或叫“牛馬”)。文章最后,寄深切希望于青年改變這一悲哀的現(xiàn)實,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民主社會。這篇文章一定要讓學生領會這一精神實質。魯迅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魯迅的文字是如此含蓄,中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教師的適時點撥。
1.魯迅先生雖然把中國的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其實在上還有許多不屬于這兩個時代的人和事,請結合所學的知識或課外知識加以總結歸納。
探究:魯迅先生處于特殊的年代,他是為了特殊的需要而對中國的加以概括的。在中國的上還存在著許多為改變這兩個時代而創(chuàng)建新的“第三樣時代”(這可能不同于文中的“第三樣時代”)的實踐者和空頭理論者。我們姑且不論他們的初衷或最終目的,但他們的行動和言論確實給人以極大的鼓舞和希望。
參讀書目:
(1)汪暉《反抗絕望》,河北出版社。
(2)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
(3)吳中杰《魯迅雜文吳中杰評點》,復旦大學出版社。
(4)朱曉進《魯迅文學觀綜論》,陜西人民出版社。
(5)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河北出版社。
2.中國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與前景調(diào)查。
探究:
(1)深入廣大農(nóng)村作調(diào)查研究,特別重視對那些整天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環(huán)境下,沒有第二條收入渠道的農(nóng)民的情況調(diào)查。
(2)收集資料做縱向的比較。將改革開放幾十年來農(nóng)民的收入同干部、工人、知識分子以及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比例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令我們潸然淚下的故事和事實。
參讀書目:(同“1”)。
3.在這篇雜文中,作家不僅深入剖析了中國的特點,抨擊了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具有劣根性的國民,批判了他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傳統(tǒng)。這種視角可以說貫穿了魯迅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始終。結合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的其他形式,如散文、小說等來談談這一視角的體現(xiàn),并比較不同文體的表現(xiàn)角度和方法。
探究:選取課文中魯迅先生的小說,加以分析總結;有可能的話盡量多讀一些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或雜文。
參讀書目:同(“1”)。
燈下漫筆教案篇八
知道為什么在中國精神跟不上物質,而中國進步那么快嗎?讀完下面或許你會明白一些。
有一次,我看到我爸爸的朋友開著摩托車在十字路口紅燈亮了,周圍很多車,他左看看右看看,接著他直接無視紅燈就過去了。
還有一次,喝完喜酒之后,我坐著爸爸的摩托車和他一起回家,還是在十字路口,紅燈亮了,這次他帶著孩子準備回家,因為是晚上,周圍人不多,但是這次他停下了,轉過頭并且指著紅燈對小孩說:“過馬路之前要多看看有沒有車才過去,不要沖紅燈,我們等綠燈亮了才過去?!庇谑俏揖驮谂赃叺拖骂^接著嘆了口氣。
到了有一天,我和那小孩準備去買東西,剛到了十字路口,我不知道是不是和紅燈有仇,它又亮了。那小孩就對我說:“哥哥是不是紅燈亮了不能過去,要等到綠燈亮才能過去,我記得我爸爸說過的。”我抬起頭看著紅燈深吸了一口氣回答說:“是的!”
通過這三個場景,我明白了為什么說現(xiàn)在的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資文明,社會是會進步的這倆句話。有些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是錯的,他還是去做了,但他不愿意下一代學他。
現(xiàn)在這個時候我不想寫地震,因為有人用地震來賺錢,對于地震我深感同情,但捐錢我不知道能不能到達有需要的人手上,連一個想幫助人的.道路都難找。我更想寫的是身邊的小事,因為這樣才有我生活的痕跡。
這個時代的社會不夠光明,貪官屢屢出現(xiàn),但我相信貪官的后代不是貪官。我相信未來光明的,因為在這不夠光明的時代有人想下一代變得光明。社會就是這樣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燈下漫筆教案篇九
魯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斗士之一。他的叛逆行為也許存在著某些方面的偏頗,例如中學生所熟悉的他對中醫(yī)的態(tài)度和對進化論的理解,但他深刻的見解與透徹的剖析是許多人無可相較的。這集中表現(xiàn)在他對歷史、對國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上。在本文中,他用精辟的語言,把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形象而準確地概括為兩樣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這正是他獨到的發(fā)現(xiàn),雖然有它偏激的地方,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見解的深刻性、揭露的徹底性。
魯迅先生對歷史的理解來源于他骨髓深處的反傳統(tǒng)思想,而這種思想正是受到以反傳統(tǒng)為主的五四運動根深蒂固地影響而產(chǎn)生的。這一思想的核心正是“改造國民性”。初中所學的《藤野先生》對這一思想的形成作了藝術的介紹,他所寫的小說又具體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表現(xiàn)在雜文上,就是對歷史對現(xiàn)實作深入地剖析和無情地鞭撻,這種批判也就意味著人的解放的可能性。而魯迅先生思維過程中改造人與改造社會的密切關聯(lián),正說明了魯迅先生對民族與社會改造的內(nèi)在的樂觀——雖然他也時時表露著失望和憤激。在本文的最后,他這樣寫到:“而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也許在他的頭腦中這“第三樣時代”還是模糊的,但卻像是在黑暗的深夜給讀者帶來了些許的光亮,給人以精神上的振奮。
魯迅先生反傳統(tǒng)思想的深刻性還在于:他是站在傳統(tǒng)之中“反傳統(tǒng)”。因為他是在傳統(tǒng)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他對歷史敏銳的洞察力正來自于他所熟悉的環(huán)境和對歷史的透徹理解,這樣從歷史的內(nèi)部去挖掘歷史的致命點,這就是他對歷史和現(xiàn)實揭露的深刻、批判的徹底的原因之所在。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還提出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的歷史“循環(huán)”論,這種理論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認識上的唯心主義,因為這里面包含著作者強烈的憤慨之情。我們應該把“現(xiàn)實”當作一種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的“歷史”來體悟?!艾F(xiàn)在人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總而言之,復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了”。他是在變遷的歷史中發(fā)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的內(nèi)在的延續(xù)與重復,正是因為不滿于現(xiàn)實這種簡單的延續(xù)和重復,作者才振臂高呼要“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二、亮點探究。
1.文章由鈔票貶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扳n票貶值”和“容易變成奴隸”兩者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呢?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
探究學習:“鈔票貶值”是北洋政府時代生活中的一件大家都曾遇到過的小事,作者談得輕松,讀者看得輕松,感覺似乎是一位家庭主婦在為菜市又漲價發(fā)牢騷。鈔票的貶值使人們“忽而變了一個窮人”為“幾乎要絕食”而“恐慌”時,又能打“六折”“七折”于是“非常高興”,“一包現(xiàn)銀塞在懷中,沉墊墊地覺得安心”。魯迅從中看到了隱藏在百姓靈魂深處的奴性心態(tài):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自我滿足,自我陶醉。
2.“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是不是暫時的現(xiàn)象呢?請根據(jù)課文語句回答。
探究學習:不是。有史以來便是這樣。作者說“我們不必恭讀《欽定二十四史》”,“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鑒略》,——還嫌煩重,則看《歷代紀元編》,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這一個小玩藝”指的是將人不當人,甚至不及牛馬,當“給與他略等于牛馬的價格”,“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的盛世”。)“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卻是數(shù)見不鮮的?!?/p>
探究學習:(1)第一樣時代指“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第二樣時代指“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第三樣時代指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的歷史循環(huán)怪圈,從而邁向民主和自由的時代,是一個老百姓告別“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而成為社會主人的時代。總之,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2)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對中國社會的本質做一個深入的思考。由于學生的認識不同,可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因此,教師把握原則:什么時候真正爭取到“人”的價格了,也就迎來了“第三樣時代”。
探究學習:同樣是現(xiàn)銀,同樣的沉,但卻反映了“人”(老百姓和作者)在事件過程中心情的變化。當鈔票“蒸蒸日上”時,銀元裝在懷中,卻只覺得“沉重累墜”;當鈔票大打折扣,六折、七折后換成了銀元,可這時“沉墊墊地覺得安心,喜歡”。這里,作者關于人對外在事件內(nèi)心感受的關注,實際上是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作者正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洞悉到百姓的奴性心態(tài),現(xiàn)銀沉重,心情更沉重,這沉重的心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國歷史和國民性的重大問題。
5.這篇雜文包含了非常復雜的感情,可以說是憤怒、諷刺、批判、同情融為一體,試結合課文進行具體分析。
探究學習:魯迅的雜文,包含著強烈的愛憎感情,本文也不例外。文中雖多為冷靜的理性分析,但也不乏濃郁的抒情。作者深刻剖析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指出封建暴君的殘酷統(tǒng)治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落后和國民的愚昧麻木;對國民命運的高度概括,對未來時代的深切期盼,都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鬧“小玩藝”,“將奴隸規(guī)則毀得粉碎”,“收拾”“厘定規(guī)則”“措辭太繞灣子”等,憤怒抨擊了封建專制和封建暴君;“……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如此”“強盜來了,就屬于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等,深切同情老百姓的悲慘遭遇;“萬分歡喜”“心悅誠服”“恭頌”“中立”“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等諷刺批判不留情面。全文將憤怒、諷刺、批判、同情融為一爐,使情感和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滲透。
三、選題設計。
1.魯迅先生雖然把中國的歷《史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其實在歷史上還有許多不屬于這兩個時代的人和事,請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或課外知識加以總結歸納。
研究方法:
魯迅先生處于特殊的年代,他是為了特殊的需要而對中國的歷史加以概括的。在中國的歷史上還存在著許多為改變這兩個時代而創(chuàng)建新的“第三樣時代”(這可能不同于文中的“第三樣時代”)的實踐者和空頭理論者。我們姑且不論他們的初衷或最終目的,但他們的行動和言論確實給人以極大的鼓舞和希望。
參讀書目:
(1)汪暉《反抗絕望》,河北教育出版社。
(2)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
(3)吳中杰《魯迅雜文——吳中杰評點》,復旦大學出版社。
(4)朱曉進《魯迅文學觀綜論》,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河北教育出版社。
2.中國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與前景調(diào)查。
研究方法:
(1)深入廣大農(nóng)村作調(diào)查研究,特別是那些整天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環(huán)境下,沒有第二條收入渠道的廣大群眾。
(2)收集資料做縱向的比較。將改革開放幾十年來農(nóng)民的收入同干部、工人、知識分子以及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比例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令我們潸然淚下的故事和事實。
參讀書目:
(同“1”)。
3.在這篇雜文中,作家不僅深入剖析了中國歷史的特點,抨擊了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具有劣根性的國民,批判了他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傳統(tǒng)。這種視角可以說貫穿了魯迅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始終。結合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的其他形式,如散文、小說等來談談這一視角的體現(xiàn),并比較不同文體的表現(xiàn)角度和方法。
研究方法:
選取課文中魯迅先生的小說,加以分析總結;有可能的話盡量多讀一些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或雜文。
參讀書目:
同(“1”)。
摘自《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8月。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剝削者用暴力把鈔票變得一文不值,或從更大的方面來講不把人當成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當這些剝削者提升了一點待遇:如鈔票可以七折兌換現(xiàn)銀,或者把人當成牛馬。這些受壓迫的人就會變得非常高興,還會心悅誠服的歌頌這世道是太平盛世。即使現(xiàn)行的社會制度依然是**裸的剝削人的、吃人的社會??蛇@些人卻愚蠢的蒙蔽自己的雙眼,麻痹自己的思想告訴自己:你看我們的生活比原來好多了!能當奴隸就不錯了,生活很穩(wěn)定,不像戰(zhàn)亂時期,吃不飽,還要任意被人屠殺,這時人的價值還不及牛馬,總之在和平的年代有主子統(tǒng)治者,剝削者。這時的價值比牛馬高了,當然就愿意當奴隸了,因為在戰(zhàn)亂的時候你想當奴隸還當不到呢,因此久而久之受剝削的人就把能當上奴隸當成了太平盛世,心中還暗暗偷笑,萬分歡喜??吹竭@里大家會不會覺得把當奴隸=太平盛世很可笑,但現(xiàn)實就是有多人把這當成了理所當然,麻木不仁,愚昧不堪,只想坐穩(wěn)了奴隸。
《燈下漫筆》的最后一部分魯迅主要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結構的吃人本質,被標記著固有文明的社會結構有貴賤、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別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別人。一級一級的制馭著,不能動彈,也不想動彈了。所以他們努力奮斗把自己變成吃人者,即使自己有可能也會被吃,只要能吃別人,心理也就平衡了,總之就是自己不吃虧嘛!那么那些無法吃別人的社會底層人以及社會弱勢群體就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魯迅在文中辛辣的指出歌頌人肉筵宴的此輩人會永遠被詛咒,而當下年青人的使命就是要: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
年青人是冉冉升起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與棟梁。在文章中魯迅對年青人寄予厚望,因為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進步發(fā)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1.讀后感大全。
2.讀后感600字。
3.論語讀后感。
4.《活法》讀后感。
5.《活著》讀后感悟。
6.邊城讀后感【精選】。
7.米讀后感。
8.《憩園》讀后感。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一
設計示例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把握課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構思特點。
二、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對人對事件內(nèi)心反應的關注,對人精神世界的關注,從而領會課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學重點。
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梳理思路和結構來體會魯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歷史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實和國民靈魂的深入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解題。
投影:“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一點聲音也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保ㄊ捈t)。
投影:魯迅先生寫過《夜頌》,說自己是“愛夜的人”。據(jù)說愛夜的人,“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觀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筆)。
投影:“漫筆”――“漫”,既是內(nèi)容的“漫”無邊際,又是“漫漫”心緒,還是一種“漫延開來”的思維方式?!奥P”,是散“漫”無拘、筆隨心意、興之所至的一篇隨筆。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三)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1.作者從現(xiàn)實生活中什么樣的小事聯(lián)想到重大的社會歷史問題?
2.鈔票貶值”和“極容易變成奴隸”兩者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4.魯迅為什么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四)明確。
1.集體誦讀課文,重點聽個別字讀音是否準確。
2.找三個學生讀課文。集體再次誦讀全文。
3.找三個學生分別闡述全文結構劃分及每部分的思路和層次。
(說明:此處見解與教參有異,僅供教師參考。如學生有自已的理解,應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部分(1~4):由鈔票貶值引出對“人”價格貶值的思考(極容易變成奴隸)。
(提示:抓住事件和事件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第5段:推而廣之,上升到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揭示了中國人易于滿足的奴化狀態(tài)(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以及造成這種心態(tài)的社會根源(一種暴力)。
第6段: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們安于奴隸的地位(歷來所鬧得就不過是這小玩藝――“將人不當人”)。
(當百姓連做牛馬、做奴隸的資格都被剝奪了的時候,百姓有什么乞求?請用課文第7~9段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
第7段: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第8段:百姓就希望來另外的主子,較為顧及他們的奴隸規(guī)則的,無論仍舊,或者新頒,總之是有一種規(guī)則,使他們可以走上奴隸的`軌道。
第9段:厘定規(guī)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guī)則是不像現(xiàn)在那樣朝三暮四的。于是便“萬姓臚歡”了。
7~9作者列舉了大量事實(做不成奴隸的力爭做奴隸,只要有奴隸可做,便心悅誠服,恭頌太平,“萬姓臚歡”),尖銳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
第10~11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先儒”所說的歷史上“一治一亂”的時代,實際上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實質。
第二部分(5~11)考察中國社會歷史的本質,得出“兩個時代”(一治一亂)的結論。
第三部分(12~14)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現(xiàn)在入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睂嵤侵S刺當時現(xiàn)實,還是循環(huán)在這兩個時代的陰影里,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實際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出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歷史循環(huán)怪圈,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時代;一個全新的時代。
(板書順序和學生討論同步,引導學生明確,教師最后聯(lián)系解題寫“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四、布置作業(yè)。
再讀課文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刻思想內(nèi)容。
思考課后習題第二、三。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抓文中凝煉形象而富有力度的語句仔細揣摩,把握感情基調(diào),領會文章情理交融的語言特色,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
二、培養(yǎng)學生提煉語句,鑒賞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揣摩下面含義豐富的語句,特別是要注意畫線詞語的理解。
1.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
提示:“極容易”說明中國“亂”是長期的,“治”是短暫的,因此老百姓常?!跋胱雠`而不得”;他們把做奴隸當作是一種奢望,甚至是一種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統(tǒng)治者滿足了這一令人悲哀的要求,他們自然就“萬分高興”了。
2.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鑒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
提示:“這一個小玩藝”是指“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也指后文所說的強盜官兵反復爭奪天下,歷史總陷入“一治一亂”的循環(huán)怪圈中,老百姓總是在“奴隸”和“下于奴隸”兩種命運之間反復掙扎。
3.假如有一種暴力,“將人不當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么東西;待到人們羨慕牛馬,發(fā)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的時候,然后給與他略等于牛馬的價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則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盛世。為什么呢?因為他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
提示:這段話通過打比方,憤怒地抨擊了封建暴政,暴露了國民的奴性人格,諷刺所謂的“太平盛世”,不過就是一個百姓“略等于牛馬”的時代,至多是一個“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提示:“‘人’的價格”內(nèi)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強盜官兵的愚弄,不再淪為牛馬,甚至不再是奴隸,而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充分享受做人的資格,獲得做人的尊嚴,實現(xiàn)當家作主的夢想。
5.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zhàn)時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面,但又屬于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提示:這段話揭示了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躪的悲慘命運,諷刺國民的麻木不仁和奴性性格,批判國民缺少反抗精神。
6.假使真有誰能夠替他們決定,定下什么奴隸規(guī)則來,自然就“皇恩浩蕩”了。
提示:“奴隸規(guī)則”是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總之,是“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了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納糧之外”,不受“意外的災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戰(zhàn)爭,稍富的遷進租界,婦孺則避入教堂去了,因為那些地方都比較“穩(wěn)”,暫不至于想做奴隸而不得。
提示:這段話揭示了當時的現(xiàn)實,仍是強盜官兵交互為禍的時代,老百姓仍處于“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悲慘境地。
二、.
本文情感基調(diào):對老百姓的深深同情;對封建歷史的憤怒批判;對現(xiàn)實復古主義者的無情抨擊;對青年的熱切呼喚;對中國未來社會充滿必勝的信心。為了充分表現(xiàn)這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作者使用了個性化的語言,這主要表現(xiàn)在:1.形象性,用極為形象的語言進行高度哲理化的議論;2.概括性,把中國歷史概括為兩個時代,高度濃縮;3.準確性,用詞準確形象,入木三分。再加上雙關、反語等修辭手法和幽默、諷刺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情理交融,富有力度。
教學設計示例二。
黃卓然。
教學目的。
1、領會文章的深刻思想。
2、激發(fā)學生的民主意識。
3、訓練學生的探究思維。
重點和難點。
1.“人”的價格(即真正意義上的“人”)。
2.人的三個等級:
人
奴隸(牛馬)。
下于奴隸(不及牛馬)的東西。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二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吹缴⑽牡纳碛鞍??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燈下漫筆抒情散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該怎樣度過這一天才有意義呢?我唯一的選擇是讀書,而且在所有的讀書活動中,我尤其喜歡“夜讀”。
試想:在月光如瀉的春夜,朗朗夜空,月明星稀,取一卷小說,于靜默中領略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情感與心交融;或是在酷暑消退,微有涼意的秋夜,取一本抗日戰(zhàn)爭的小說,體驗“鐵的人物和血的戰(zhàn)斗”。不知不覺中,東方泛白;亦或是在風雪之夜,靠著爐火而坐,龍井一壺,哲學、經(jīng)濟、詩文、史籍……數(shù)十本狼藉橫陳于沙發(fā)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致。這一切都是多么舒心、多么愜意??!
夜,是寂寞的,但對于喜歡在夜里讀書的我而言,夜讀是一種意境,一種氛圍;一種特別的享受。夜讀實在是美妙得不可言喻??!記得當年在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時候,每當夜幕降臨,同伴們都進入夢鄉(xiāng),我獨自回到自己的單身宿舍,放下窗簾,封了爐火,在沉靜的燈光下,坐在小凳子上,翻閱著母親從遙遠的故鄉(xiāng)寄來的書籍,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收獲著沉甸甸的果實。
看,書中有紅樓大觀園風雨人生,書中有如火如荼的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場;書中還有有唐僧師徒和妖魔鬼怪游斗的場景;當然還有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愛情故事;也有基度山伯爵和鄧帝斯的角逐。我似乎忘記了我是誰,忘記了我疲憊不堪的一天的勞作,與亞瑟一起展開對舊世界的批判;與魯迅先生一起奮戰(zhàn)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線……書中的人物及其他們的命運使我感動萬分,書中那些優(yōu)美的散文和詩句使我樂不思蜀,書中的悲劇故事使我淚如雨下,書中的哲理和雞湯觸動到我的心靈,往往會爆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我欣然命筆,寫出一篇篇美文、小說和故事……那筆觸一看就是在模仿魯迅的辛辣和銳利。于是自己取筆名叫“太行飛劍”。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通過父親、母親和老師認識了書籍,喜歡上了挑燈夜讀,到如今已經(jīng)有半個世紀了。那時候夜深人靜了,弟弟妹妹停止了喧鬧,進入了夢鄉(xiāng)。我的讀書生活開始了。小說中的人物都會悄悄地與我對話,把他們對人生的理解對我傾訴。我從書籍的傾訴中學習到許多知識,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
夜讀最入迷的是在大學的校園里,無論是做學生,還是當教師,都感覺是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那些哲學、經(jīng)濟學、數(shù)學、文學和各種新學科知識,好像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一樣,百吃不厭。有時候狼吞虎咽,有時候細嚼慢咽,無論怎么吃都是津津有味的。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我想說:我是一匹馬,書籍就是草,我在深夜讀書,在別人睡覺的時候讀書,也是一種夜草吧,所以收獲格外大,吸收的格外好;我要是一個人,那書籍就是財富,夜里讀書比其他人多出來了許多讀書的時間,那就是意外的財富?;貞涀约旱囊簧?,得益于夜讀的妙處實在太多了。在我們同齡人的隊伍中,我一直堅持深夜讀書的習慣,漸漸地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在同齡人的隊伍中我始終站在前幾排。所以當中學有個同學微信問我:“你也是知識青年,為什么收入比我們高啊?”我說:“我得益于深夜讀書?!?/p>
讀書日,你好,我以夜讀與你共舞!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一、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把握課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構思特點。
二、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對人對事件內(nèi)心反應的關注,對人精神世界的關注,從而領會課文思想的深刻性。
教學重點。
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梳理思路和結構來體會魯迅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歷史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實和國民靈魂的深入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解題。
投影:“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一點聲音也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保ㄊ捈t)。
投影:魯迅先生寫過《夜頌》,說自己是“愛夜的人”。據(jù)說愛夜的人,“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中觀察,夜中思考,夜中漫筆)。
投影:“漫筆”――“漫”,既是內(nèi)容的“漫”無邊際,又是“漫漫”心緒,還是一種“漫延開來”的思維方式?!奥P”,是散“漫”無拘、筆隨心意、興之所至的一篇隨筆。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三)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1.作者從現(xiàn)實生活中什么樣的小事聯(lián)想到重大的社會歷史問題?
2.鈔票貶值”和“極容易變成奴隸”兩者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4.魯迅為什么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四)明確。
1.集體誦讀課文,重點聽個別字讀音是否準確。
2.找三個學生讀課文。集體再次誦讀全文。
3.找三個學生分別闡述全文結構劃分及每部分的思路和層次。
(說明:此處見解與教參有異,僅供教師參考。如學生有自已的理解,應給予充分肯定)。
第一部分(1~4):由鈔票貶值引出對“人”價格貶值的思考(極容易變成奴隸)。
(提示:抓住事件和事件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第5段:推而廣之,上升到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揭示了中國人易于滿足的奴化狀態(tài)(雖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馬了),以及造成這種心態(tài)的社會根源(一種暴力)。
第6段:指出中國精神文明的高超,正在于使人們安于奴隸的地位(歷來所鬧得就不過是這小玩藝――“將人不當人”)。
(當百姓連做牛馬、做奴隸的資格都被剝奪了的時候,百姓有什么乞求?請用課文第7~9段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
第7段: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nèi)プ霭傩?,――不敢,是拿他們?nèi)プ雠qR,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第8段:百姓就希望來另外的主子,較為顧及他們的奴隸規(guī)則的,無論仍舊,或者新頒,總之是有一種規(guī)則,使他們可以走上奴隸的軌道。
第9段:厘定規(guī)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guī)則是不像現(xiàn)在那樣朝三暮四的。于是便“萬姓臚歡”了。
7~9作者列舉了大量事實(做不成奴隸的力爭做奴隸,只要有奴隸可做,便心悅誠服,恭頌太平,“萬姓臚歡”),尖銳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
第10~11段,承接上文,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先儒”所說的歷史上“一治一亂”的時代,實際上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實質。
第二部分(5~11)考察中國社會歷史的本質,得出“兩個時代”(一治一亂)的結論。
第三部分(12~14)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現(xiàn)在入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睂嵤侵S刺當時現(xiàn)實,還是循環(huán)在這兩個時代的陰影里,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實際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號召青年創(chuàng)造出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歷史循環(huán)怪圈,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時代;一個全新的時代。
(板書順序和學生討論同步,引導學生明確,教師最后聯(lián)系解題寫“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四、布置作業(yè)。
再讀課文深入體會文章的深刻思想內(nèi)容。
思考課后習題第二、三。
[板書設計]。
第1234頁。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本文豐富的思想。
思想教育目標:理解文章的內(nèi)在情感。
能力培養(yǎng)目標:闡釋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進一步體會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學重點:散文的欣賞。
教學難點:作者獨特的表達;提高賞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風格特點。
教學方法:閱讀課。
教具使用:相關課件。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檢查背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筆試)。
二、課文淺析。
(1)主旨: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特點,指出封建暴君的殘酷統(tǒng)治是造成中。
國社會落后、國民愚昧麻木的根本原因。作者還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百姓,他在對其悲劇命運。
寄予深切同情的一刻,也尖銳諷刺批判了國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傳統(tǒng)。
(2)文章結構。
按照《教參》的看法,全文可分為三部分:一至五自然段為主體的領起部分。這樣說。
來,這五段似可看成“賦比興”的“興”了。這部分是全文的話由,由一件小事談起,從鈔。
票兌換現(xiàn)銀這件事聯(lián)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這才是全文。
的真正話題。六至十一段為主體部分,交代觀點。回溯中國歷史,精辟地概括出自己的見。
解,指出中國歷史只能概括為“想作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這。
個見解真正是振聾發(fā)聵的,一針見血地指出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
十二至十四段為結尾部分,是為諷刺現(xiàn)實。指出現(xiàn)實的中國,實際上仍是循環(huán)在這兩個時代。
的陰影里。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仍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全文由第一部分的引子引出第二部分的觀點,引出第三部分對現(xiàn)實的諷刺,對未來的展望。
并以此揭示本文的寫作目的,做為全文結束。
這樣一種分層方法是否是唯一的呢?不是。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以一種嶄新觀念。
分析、認識文章的`結構。
(3)情感基調(diào)。
在對中國歷史的深刻剖析中,對國民命運的高度概括中,對未來時代的深切期盼中充滿了魯。
迅先生一種沉痛而熾熱的情感,充滿了昂揚的戰(zhàn)斗激情。
(4)寓含事理。
文章中,作者在深刻冷靜剖析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的基礎上,得出一個充滿理性、前無古人。
的結論: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只有兩個時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一是老。
百姓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前一時代是天下大亂的時代,后一時代是天下暫時太平的時。
代;中國社會就在這“一治一亂”中循環(huán)反復,老百姓則在這兩種時代中掙扎沉浮。
三、鑒賞示例。
要我們借教參中的一段分析鑒賞文字,體會一下鑒賞的基礎。
(1)原文: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魯迅隨筆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議論的過程中,含著巨大的激情。他的議論是情感化。
的。在這篇隨筆中,他的情感和理性始終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這源于魯迅對于中國歷史的。
深沉思考和激烈否定,因為他對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憎恨之情,對中國國民的。
命運和奴性人格產(chǎn)生巨大的同情和諷刺批判之情,他才有認識和把握這一問題的興趣;反過。
來,隨著這一情感的增強,對中國歷史實質和國民性格的理性認識又不斷深化,而理性認識。
越深刻,對它的情感也越真切。這就使本文具有了這樣一種特點:理中生情,情中化理。魯。
迅把他對中國社會歷史和現(xiàn)實鞭辟入里的理性認識融化在感情之中。
(簡析:作者從背景出發(fā),在對魯迅先生的總體創(chuàng)作風格的某一方面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對。
這篇文章的特征所涉及的情、理因素進行辯證的分析,進而提出鑒賞點。)。
這篇文章的披情入理,情理交融的特點,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將議論與敘述、描寫、
抒情結合為一體。第一部分是敘述換現(xiàn)銀的經(jīng)過,描寫心理變化過程,敘述描寫交融一起,
第六段是敘述,第七段是議論帶抒情,第八、九段是敘述帶議論,四種表現(xiàn)方法中,議論與。
敘述、描寫、抒情似鹽溶于水,不知何者為鹽,何者為水了。特別是作者將中國人的歷史概。
括為兩個時代的時候,表面上似乎在作一個科學的論斷,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卻洶涌澎湃,他。
恨封建暴政,他怨國民麻木,他盼中國走出循環(huán)怪圈,各種感情熔鑄于這一結論之中。二是。
議論以作者的情感為內(nèi)在動力。正是在暗夜沉沉之時,作者心海翻滾,對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的。
強烈情感化的感受和認識,才促使作者在燈下奮筆疾書,發(fā)生如此深刻而偏激的議論。在閱。
讀這篇文章時,我們雖然看不到,但分明感覺到了作者情感的脈搏在激烈跳動。千方百計將。
鈔票換成現(xiàn)銀后,現(xiàn)銀沉重,心情更沉重。這沉重的感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國歷史和國民性。
的重大問題。作者通過對歷史的回顧,憤怒而悲哀地得出中國歷史的兩個時代的結論。文章。
結尾一個嘆號,更是寄托了作者一片深情,固然悲哀,卻不絕望。整篇文章,感情像一部馬。
達,轟轟開過,留下一片深痕,使人感奮,催人思索。
cccc《教參?鑒賞要點》。
(淺析:作者在深入理解作。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五
每當在臺燈下面看著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總是激起滿腔的情緒。失落的時候,讀《燈下漫筆》,總是給人振奮的精神,一種靈魂的救贖。九四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這本《燈下漫筆》已經(jīng)被翻得有些陳舊,不管什么時候,總舍不了魯迅先生的這本書。
魯迅先生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封建的破落家庭,青年時期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最終走上了文藝的道路,志在改變國民精神。這也是《燈下漫筆》時刻表達的內(nèi)涵,沖破桎梏,給予心靈的凈化。
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不是無病呻吟,是對那個動蕩的社會的一種反抗、一種吶喊。那個動蕩的那月,生與死僅限一線之間,生還是死只有一步,在這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茍活尚已不易,何況高喊民族大義之熱血之輩。
用鮮血和靈魂寫出的東西就是震撼人心,平日里生活中的瑣事都在他的筆下有著不可抗拒的諷刺味道,對于那些卑躬屈膝、無倫、無德、無義等充滿了不屑與驚醒,這也是他投身于文藝的主要原因吧,努力去改變國民精神,一種精神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強大與否。雖然說,先生“從諷刺到幽默”里面說到,“諷刺家,是危險的?!钡牵覀€人覺得他對有些事情的說法,其實也是帶有一種諷刺味道的,然而他可能只是把他歸咎于一種吶喊吧。
不管何時,他的文章都很有大刀闊斧砍荊棘的味道,因為有些根性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所以不管那時還是現(xiàn)在的社會,都有其可讀性質。
我不知道我的這本書的排版是不是有什么意思,因為開篇第一章映入眼簾的就是“希望”,當然這兩個字很給力,精神的寄托。
但是“我的心分外地寂寞?!庇肿屓嘶貧w荒涼?!叭欢业男暮芷桨?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睈墼鳑]有了,哀樂沒有了,顏色和聲音也沒有了,哪里有這樣的地方呢,只能說某些東西已經(jīng)死去,麻木了神經(jīng)。剩下的也許就只有希望了。他聽到的“希望”之歌,觸動了他的心。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p>
他愿用自己的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他不愿對這暗夜止步??吹角嗄陚兒芷桨?,他覺得暗夜并沒有暗下。
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都仍是需要魯迅的年代,精神的力量,思想的交鋒碰撞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燈下漫筆教案篇十六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燈下漫筆優(yōu)秀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該怎樣度過這一天才有意義呢?我唯一的選擇是讀書,而且在所有的讀書活動中,我尤其喜歡“夜讀”。
試想:在月光如瀉的春夜,朗朗夜空,月明星稀,取一卷小說,于靜默中領略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情感與心交融;或是在酷暑消退,微有涼意的秋夜,取一本抗日戰(zhàn)爭的小說,體驗“鐵的人物和血的戰(zhàn)斗”。不知不覺中,東方泛白;亦或是在風雪之夜,靠著爐火而坐,龍井一壺,哲學、經(jīng)濟、詩文、史籍……數(shù)十本狼藉橫陳于沙發(fā)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致。這一切都是多么舒心、多么愜意??!
夜,是寂寞的,但對于喜歡在夜里讀書的我而言,夜讀是一種意境,一種氛圍;一種特別的享受。夜讀實在是美妙得不可言喻??!記得當年在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時候,每當夜幕降臨,同伴們都進入夢鄉(xiāng),我獨自回到自己的`單身宿舍,放下窗簾,封了爐火,在沉靜的燈光下,坐在小凳子上,翻閱著母親從遙遠的故鄉(xiāng)寄來的書籍,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收獲著沉甸甸的果實。
看,書中有紅樓大觀園風雨人生,書中有如火如荼的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場;書中還有有唐僧師徒和妖魔鬼怪游斗的場景;當然還有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愛情故事;也有基度山伯爵和鄧帝斯的角逐。我似乎忘記了我是誰,忘記了我疲憊不堪的一天的勞作,與亞瑟一起展開對舊世界的批判;與魯迅先生一起奮戰(zhàn)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線……書中的人物及其他們的命運使我感動萬分,書中那些優(yōu)美的散文和詩句使我樂不思蜀,書中的悲劇故事使我淚如雨下,書中的哲理和雞湯觸動到我的心靈,往往會爆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我欣然命筆,寫出一篇篇美文、小說和故事……那筆觸一看就是在模仿魯迅的辛辣和銳利。于是自己取筆名叫“太行飛劍”。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通過父親、母親和老師認識了書籍,喜歡上了挑燈夜讀,到如今已經(jīng)有半個世紀了。那時候夜深人靜了,弟弟妹妹停止了喧鬧,進入了夢鄉(xiāng)。我的讀書生活開始了。小說中的人物都會悄悄地與我對話,把他們對人生的理解對我傾訴。我從書籍的傾訴中學習到許多知識,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
夜讀最入迷的是在大學的校園里,無論是做學生,還是當教師,都感覺是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那些哲學、經(jīng)濟學、數(shù)學、文學和各種新學科知識,好像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一樣,百吃不厭。有時候狼吞虎咽,有時候細嚼慢咽,無論怎么吃都是津津有味的。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蔽蚁胝f:我是一匹馬,書籍就是草,我在深夜讀書,在別人睡覺的時候讀書,也是一種夜草吧,所以收獲格外大,吸收的格外好;我要是一個人,那書籍就是財富,夜里讀書比其他人多出來了許多讀書的時間,那就是意外的財富?;貞涀约旱囊簧靡嬗谝棺x的妙處實在太多了。在我們同齡人的隊伍中,我一直堅持深夜讀書的習慣,漸漸地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在同齡人的隊伍中我始終站在前幾排。所以當中學有個同學微信問我:“你也是知識青年,為什么收入比我們高???”我說:“我得益于深夜讀書?!?/p>
讀書日,你好,我以夜讀與你共舞!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33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