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一
知識目標: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 多樣性,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通過學習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總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形語言解釋和說明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比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并認識事物實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兩大類生殖方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生命現(xiàn)象;通過介紹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通過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對學生進行適應、進化等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及形成過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知識結構體系
重點分析
(1)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
這部分內容是理解生殖方式進化的知識基礎。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闡明二者對于物種生存發(fā)展的不同意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分別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密切相關,加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將鞏固有絲分裂的知識,引出減數分裂的知識,做到溫故知新。
在本課題教學中,應對無性生殖有關內容的教學給予充分重視。特別是1997年英國科學家克隆綿羊獲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使無性生殖技術即克隆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關心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加重這部分知識的份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減數分裂的過程
減數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點和進化地位的知識基礎。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維持了親、子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致,保證了物種的穩(wěn)定;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遺傳內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變異性的重要原因,決定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說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進化地位更高級。
減數分裂是三大遺傳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基因分離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隨機進入到不同的配子,這是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進行交叉互換,這是基因連鎖互換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
難點分析
(1)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
一方面,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保持親代的性狀,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性,這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分別與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關,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說明,加之還沒有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物質基礎等關鍵知識,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點的差異極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種在生活史的不同時期,分別具有無性或有性生殖方式,這在學生看來似乎有些矛盾和難以解釋。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難度,闡明這兩類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及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復雜,除了具有有絲分裂中出現(xiàn)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與染色質的周期性變化、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等行為外,還出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等特殊行為。這部分內容涉及染色體的概念、有絲分裂過程等知識,這些知識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正確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解難度大(如同源染色體)、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復習,分散難點,加強對比,突破難點。
(3)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學生較難理解關于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含義。這是由于學生對于從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個體的發(fā)育過程及其細胞學基礎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講到這一概念時,可以暫時不提這一點,僅強調“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在講受精作用后可以說明,受精過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狀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在學習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內容時,再強調體細胞是受精卵經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每個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情況與受精卵完全相同,體細胞中有成對的同源染色體。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不同生物生殖類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生物生殖的類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學習無性生殖技術。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過程的圖解,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在精子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第三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比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對比,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總結配子形成過程及特點。學習討論受精作用及在生殖過程中的意義,并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個體死亡,依靠生殖產生新個體來保證種族的延續(xù),通過個體發(fā)育而成成熟的生物體。
第五章? 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一? 生殖的類型
1.通過設問“生物通過什么方式來傳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問題,即生殖的種類。
2.復習高等動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請學生舉例說明桃的自然繁殖過程、人類生殖過程。注意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次參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相互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學生回答中如有遺漏、錯誤和模糊的問題,教師應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提供有關圖片如桃的生活史圖,人類生殖的示意圖等直觀教具。桃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非常復雜,復習時應突出生殖細胞及所在位置、受精過程及特點。還應注意復習子房和胚珠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這些內容是學習被子植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如果學生對“人的生殖過程”討論有困難,可由教師帶領復習。注意復習有關睪丸、卵巢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同時也為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作鋪墊。也可以復習青蛙的生殖過程,為學習蛙的個體發(fā)育內容做準備。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掛圖講解團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學生歸納:上述三種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過程是: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指出這類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師引導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發(fā)生減數分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補充下列內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這里不僅是指性別,而且還指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這種生殖方式產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學提出有關“雌雄同體”的問題,應指出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常常是異體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數開花植物等,只有極少數開花植物進行自花傳粉,而自體受精)在師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征,會產生豐富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2)兩性生殖細胞也稱為配子。根據雌雄配子形態(tài)大小的差異,可將有性生殖分為同配生殖和異配生殖。大多數生物產生的卵和精子,兩者大小、形狀相差懸殊,卵具有較多營養(yǎng)物質作為胚胎發(fā)育的基礎,精子小、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又稱為卵式生殖。
(3)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大多數情況下可稱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稱為受精卵。從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體外受精發(fā)展到體內受精。
上述內容的補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加深學生對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
(4)關于“生活史中某一階段要發(fā)生減數分裂”,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經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這種細胞分裂是否是有絲分裂?如果是,后代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將發(fā)生什么變化?由此推測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須經過減數分裂,才能維持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從而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性。事實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還與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的多種多樣的組合有關,這將在后面進一步學習。
6.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有性生殖的特點和意義。強調,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從遺傳性上來說結合了雙親的特性,后代將產生廣泛的性狀變異,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
7.提出問題“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沒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請舉例說明”,引入到無性生殖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多數學生對無性生殖了解較少,所舉實例有限,且常將蒲公英種子的傳播、蚯蚓的再生等,誤以為是無性生殖方式,教師應注意糾正。
8.利用直觀教具介紹各種無性生殖方式。
介紹分裂生殖時,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關于變形蟲的分裂生殖的圖,要求學生指出“這是哪種細胞分裂方式?這種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變形蟲與親代相比,大小、形狀如何?”。(有學生可能提出此子代變形蟲與親代形態(tài)中不完全相同,教師應說明這是因為變形蟲身體形狀在不斷變化的緣故。)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回答問題,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
介紹孢子生殖時,強調孢子也是一種生殖細胞,但這種生殖細胞不經結合就直接通過有絲分裂形成新個體。絕大多數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紹出芽生殖時,注意提醒學生與高等植物營養(yǎng)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區(qū)別。
9.在學生了解各種有無性生殖方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指出各種無性生殖方式的共同點,并對照有性生殖的概念,總結無性生殖的概念,強調無性生殖只有1個親體(母體);不產生兩性生殖細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一般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
10.由教師通過一系列設問,引導學生分析無性生殖的特點,并與有性生殖的特點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類生殖方式的進化地位,從中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設問如下:
(1)無性生殖一般都由母體經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后代從遺傳性上來說,具有什么特點?
(2)無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與親代遺傳性的一致,這對于該物種的生存發(fā)展是否有利?為什么?
(3)無性生殖不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那么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這類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如何?為什么?
上述問題中有難度的是第(2)、(3)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獨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這樣才能訓練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無性生殖為什么不利于物種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逐步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指出,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huán)境,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外界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與親代極為相似,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影響物種的延續(xù)。對于“為什么許多生物仍然保留無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學生比較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過程。無性生殖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增加種群的數量,占領生存空間,在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該物種的延續(xù)。因此,許多以有性生殖為主的生物保留無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營養(yǎng)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有性生殖,而在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中則進行無性生殖。最后教師總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有性生殖方式比無性生殖高等。
11.介紹無性生殖技術及其應用。無性生殖技術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如植物栽培中,人們很早就運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質;組織培養(yǎng)技術已經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業(yè)化生產中;釀造工業(yè)中使用的特定菌種也是以無性生殖來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狀,獲得遺傳性質一致的產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說明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高等脊椎動物(包括人)也可實現(xiàn)無性生殖??梢灶A測無性生殖技術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影響。適當擴充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不僅能開闊學生眼界,展現(xiàn)生物技術發(fā)展前景,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無性生殖特點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利用圖片簡單說明即可。關于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水平和課時)選擇有關內容,如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組培技術的發(fā)展史、組培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介紹完上述內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寺【褪侨斯ふT導的無性繁殖方式。學生對“克隆”的了解多來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關“克隆”圖解,請學生簡要介紹培育過程。(取a綿羊乳腺細胞在實驗室培養(yǎng),并取其細胞核備用;取出b綿羊成熟卵細胞,用電擊或其他方法破壞其細胞核及遺傳物質,把取自a綿羊的細胞核植入;把換了核的卵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宮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為克隆羊。)提問:(1)多莉長得像誰?為什么?(2)這種繁殖屬于哪一類生殖方式?為什么?(3)是否應對克隆動物技術的應用給予限制?受輿論媒體影響,學生的認識更多地傾向于克隆技術應用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于問題(3)的討論,要引導學生認識某些現(xiàn)代科技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人類如何去把握,如何去運用。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通過提問復習,引出本課內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類?
(2)有性生殖的核心過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過哪種分裂方式產生的?
在討論第(3)題時,出示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復習有絲分裂過程,強調“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若通過有絲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細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將增加一倍,這將無法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下面以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學習減數分裂。
2.出示高等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圖解,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哪一種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
(2)細胞中所示的結構(教師指向圖中的染色體)是什么?
(3)比較圖中1號染色體和2號有何區(qū)別?
(4)細胞分裂了幾次?
(5)分裂前后細胞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3.利用示意圖、活動模型、復合投影片等直觀手段,按照下列圖解的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教師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
(1)可先用一對染色體的細胞減數分裂過程為例,講解染色體復制、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分離等行為,重點明確“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是如何減少一半,減半發(fā)生什么時候?”,然后說明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發(fā)生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的現(xiàn)象及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方面復習前面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重點說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及其意義。
(2)關于精原細胞的知識要說明:精原細胞位于動物的睪丸內;動物進入發(fā)育的成熟階段時,精原細胞要通過有絲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細胞繼續(xù)保持有絲分裂狀態(tài),另一部分精原細胞要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細胞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
(3)第一次分裂結束后,要求學生數染色體的數目,明確減半發(fā)生在第一次分裂結束;減半的關鍵在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這是第一次分裂最為突出的特點。
(4)講解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計算具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多少種類型的精子。
(5)減數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絲分裂,但此時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而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4.練習:根據圖中細胞的染色體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細胞正在進行哪一種方式的細胞分裂,試說明理由?
(2)這個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幾條染色單體?
(3)這個細胞中有幾對同源染色體,它們是哪幾對?
(4)這個細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體?
(5)細胞中的哪些是姐妹染色單體?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單體?
(6)這個細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
5.同時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圖,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最后可列出比較表。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相同點
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先復制,在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第一次分裂結束后染色體數目減半;第二次分裂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不同點
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細胞,再經變形而成四個精子。
兩次細胞質分裂都為不均等分裂,結果一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一個卵級細胞,沒有變形。
6.通過下列問題啟發(fā)學生歸納減數分裂的概念。
(1)在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幾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幾次?
(2)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哪個階段?
(3)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關鍵在哪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減數分裂的概念,明確減數分裂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結果如何?
7.列表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qū)別: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找出減數分裂在哪些方面有別于一般的有絲分裂,并由此說明其特殊性,加深對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的理解??梢酝ㄟ^下列練習題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兩種分裂方式的區(qū)別。
8.用教材中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人)的彩圖,講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強調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受精作用實現(xiàn)了父方染色體和母方染色體的會合,在受精卵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
9.引導學生觀察圖解來認識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意義。
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穩(wěn)定,從而保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和物種的穩(wěn)定;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和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再加上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的隨機性,大大提高了后代的變異性。
10.引導學生觀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圖解,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第五章? 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一? 生殖的類型
(一)有性生殖
1、定義: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卵式生殖
——被子植物的生殖
(1)子房與胚珠
(2)花粉與精子
(3)雙受精
(4)雙受精后的發(fā)育趨勢
1、有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性狀
(2)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二)無性生殖
1、定義:不經過兩性生殖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
(1)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
(3)孢子生殖:孢子為無性生殖細胞。
(4)營養(yǎng)生殖:被子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一部分發(fā)育成一個新個體。
注意:出芽生殖與營養(yǎng)生殖的不同。
1、無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
(2)后代生活力減弱
(3)缺乏變異性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1)原理:細胞的全能性
(2)過程
(三)有性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對比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一)分裂過程
特殊在染色體復制一次后,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從而一個細胞分裂成四個,染色體數目減半。
1、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染色體復制
細胞體積增大
2、減數第一次分裂
(1)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配對
同源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形狀大小一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2)四分體: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的狀態(tài)。
注意區(qū)分:同源染色體
四分體
非同源染色體
姐妹染色單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
(3)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3、減數第二次分裂
(1)直接進入中期。
(2)著絲點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總的結果:染色體復制一次,連續(xù)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
(二)子細胞的特征
1、數量變化:1性原細胞——4性細胞
2、染色體變化:減半、異質
3、發(fā)展趨勢:與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有關。
(三)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過程(略)
2、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略)
3、配子的功能
(1)配子是母體的產物、子體的來源
(2)有性生殖世代,配子是上下兩代相連接的橋梁
(3)生物遺傳中,配子是遺傳物質傳遞的唯一媒介
三、配子的融合——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與卵細胞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受精卵的過程。
(二)動物的受精過程
體內受精與體外受精
1、精卵細胞相互識別
2、精子的入侵
3、受精膜的形成
4、核融合
雙胞胎:同卵雙生、異卵雙生
(三)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胚珠的結構
2、花粉粒的萌發(fā)
3、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探究活動
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比較
問題: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兩種生殖方式,從進化的角度看,哪一種生殖方式會占有更大的優(yōu)勢。請你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寫一篇小論文。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 多樣性,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通過學習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總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形語言解釋和說明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比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并認識事物實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兩大類生殖方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生命現(xiàn)象;通過介紹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通過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對學生進行適應、進化等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及形成過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知識結構體系
重點分析
(1)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
這部分內容是理解生殖方式進化的知識基礎。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闡明二者對于物種生存發(fā)展的不同意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分別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密切相關,加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將鞏固有絲分裂的知識,引出減數分裂的知識,做到溫故知新。
在本課題教學中,應對無性生殖有關內容的教學給予充分重視。特別是1997年英國科學家克隆綿羊獲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使無性生殖技術即克隆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關心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加重這部分知識的份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減數分裂的過程
減數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點和進化地位的知識基礎。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維持了親、子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致,保證了物種的穩(wěn)定;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遺傳內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變異性的重要原因,決定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說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進化地位更高級。
減數分裂是三大遺傳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基因分離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隨機進入到不同的配子,這是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進行交叉互換,這是基因連鎖互換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
難點分析
(1)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
一方面,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保持親代的性狀,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性,這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分別與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關,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說明,加之還沒有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物質基礎等關鍵知識,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點的差異極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種在生活史的不同時期,分別具有無性或有性生殖方式,這在學生看來似乎有些矛盾和難以解釋。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難度,闡明這兩類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及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復雜,除了具有有絲分裂中出現(xiàn)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與染色質的周期性變化、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等行為外,還出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等特殊行為。這部分內容涉及染色體的概念、有絲分裂過程等知識,這些知識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正確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解難度大(如同源染色體)、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復習,分散難點,加強對比,突破難點。
(3)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學生較難理解關于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含義。這是由于學生對于從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個體的發(fā)育過程及其細胞學基礎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講到這一概念時,可以暫時不提這一點,僅強調“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在講受精作用后可以說明,受精過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狀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在學習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內容時,再強調體細胞是受精卵經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每個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情況與受精卵完全相同,體細胞中有成對的同源染色體。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不同生物生殖類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生物生殖的類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學習無性生殖技術。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過程的圖解,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在精子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第三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比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對比,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總結配子形成過程及特點。學習討論受精作用及在生殖過程中的意義,并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個體死亡,依靠生殖產生新個體來保證種族的延續(xù),通過個體發(fā)育而成成熟的生物體。
第五章? 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一? 生殖的類型
1.通過設問“生物通過什么方式來傳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問題,即生殖的種類。
2.復習高等動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請學生舉例說明桃的自然繁殖過程、人類生殖過程。注意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次參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相互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學生回答中如有遺漏、錯誤和模糊的問題,教師應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提供有關圖片如桃的生活史圖,人類生殖的示意圖等直觀教具。桃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非常復雜,復習時應突出生殖細胞及所在位置、受精過程及特點。還應注意復習子房和胚珠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這些內容是學習被子植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如果學生對“人的生殖過程”討論有困難,可由教師帶領復習。注意復習有關睪丸、卵巢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同時也為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作鋪墊。也可以復習青蛙的生殖過程,為學習蛙的個體發(fā)育內容做準備。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掛圖講解團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學生歸納:上述三種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過程是: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指出這類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師引導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發(fā)生減數分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補充下列內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這里不僅是指性別,而且還指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這種生殖方式產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學提出有關“雌雄同體”的問題,應指出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常常是異體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數開花植物等,只有極少數開花植物進行自花傳粉,而自體受精)在師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征,會產生豐富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2)兩性生殖細胞也稱為配子。根據雌雄配子形態(tài)大小的差異,可將有性生殖分為同配生殖和異配生殖。大多數生物產生的卵和精子,兩者大小、形狀相差懸殊,卵具有較多營養(yǎng)物質作為胚胎發(fā)育的基礎,精子小、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又稱為卵式生殖。
(3)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大多數情況下可稱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稱為受精卵。從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體外受精發(fā)展到體內受精。
上述內容的補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加深學生對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
(4)關于“生活史中某一階段要發(fā)生減數分裂”,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經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這種細胞分裂是否是有絲分裂?如果是,后代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將發(fā)生什么變化?由此推測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須經過減數分裂,才能維持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從而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性。事實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還與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的多種多樣的組合有關,這將在后面進一步學習。
6.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有性生殖的特點和意義。強調,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從遺傳性上來說結合了雙親的特性,后代將產生廣泛的性狀變異,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
7.提出問題“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沒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請舉例說明”,引入到無性生殖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多數學生對無性生殖了解較少,所舉實例有限,且常將蒲公英種子的傳播、蚯蚓的再生等,誤以為是無性生殖方式,教師應注意糾正。
8.利用直觀教具介紹各種無性生殖方式。
介紹分裂生殖時,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關于變形蟲的分裂生殖的圖,要求學生指出“這是哪種細胞分裂方式?這種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變形蟲與親代相比,大小、形狀如何?”。(有學生可能提出此子代變形蟲與親代形態(tài)中不完全相同,教師應說明這是因為變形蟲身體形狀在不斷變化的緣故。)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回答問題,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
介紹孢子生殖時,強調孢子也是一種生殖細胞,但這種生殖細胞不經結合就直接通過有絲分裂形成新個體。絕大多數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紹出芽生殖時,注意提醒學生與高等植物營養(yǎng)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區(qū)別。
9.在學生了解各種有無性生殖方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指出各種無性生殖方式的共同點,并對照有性生殖的概念,總結無性生殖的概念,強調無性生殖只有1個親體(母體);不產生兩性生殖細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一般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
10.由教師通過一系列設問,引導學生分析無性生殖的特點,并與有性生殖的特點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類生殖方式的進化地位,從中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設問如下:
(1)無性生殖一般都由母體經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后代從遺傳性上來說,具有什么特點?
(2)無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與親代遺傳性的一致,這對于該物種的生存發(fā)展是否有利?為什么?
(3)無性生殖不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那么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這類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如何?為什么?
上述問題中有難度的是第(2)、(3)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獨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這樣才能訓練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無性生殖為什么不利于物種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逐步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指出,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huán)境,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外界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與親代極為相似,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影響物種的延續(xù)。對于“為什么許多生物仍然保留無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學生比較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過程。無性生殖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增加種群的數量,占領生存空間,在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該物種的延續(xù)。因此,許多以有性生殖為主的生物保留無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營養(yǎng)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有性生殖,而在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中則進行無性生殖。最后教師總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有性生殖方式比無性生殖高等。
11.介紹無性生殖技術及其應用。無性生殖技術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如植物栽培中,人們很早就運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質;組織培養(yǎng)技術已經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業(yè)化生產中;釀造工業(yè)中使用的特定菌種也是以無性生殖來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狀,獲得遺傳性質一致的產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說明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高等脊椎動物(包括人)也可實現(xiàn)無性生殖??梢灶A測無性生殖技術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影響。適當擴充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不僅能開闊學生眼界,展現(xiàn)生物技術發(fā)展前景,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無性生殖特點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利用圖片簡單說明即可。關于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水平和課時)選擇有關內容,如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組培技術的發(fā)展史、組培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介紹完上述內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寺【褪侨斯ふT導的無性繁殖方式。學生對“克隆”的了解多來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關“克隆”圖解,請學生簡要介紹培育過程。(取a綿羊乳腺細胞在實驗室培養(yǎng),并取其細胞核備用;取出b綿羊成熟卵細胞,用電擊或其他方法破壞其細胞核及遺傳物質,把取自a綿羊的細胞核植入;把換了核的卵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宮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為克隆羊。)提問:(1)多莉長得像誰?為什么?(2)這種繁殖屬于哪一類生殖方式?為什么?(3)是否應對克隆動物技術的應用給予限制?受輿論媒體影響,學生的認識更多地傾向于克隆技術應用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于問題(3)的討論,要引導學生認識某些現(xiàn)代科技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人類如何去把握,如何去運用。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通過提問復習,引出本課內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類?
(2)有性生殖的核心過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過哪種分裂方式產生的?
在討論第(3)題時,出示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復習有絲分裂過程,強調“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比敉ㄟ^有絲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細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將增加一倍,這將無法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下面以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學習減數分裂。
2.出示高等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圖解,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哪一種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
(2)細胞中所示的結構(教師指向圖中的染色體)是什么?
(3)比較圖中1號染色體和2號有何區(qū)別?
(4)細胞分裂了幾次?
(5)分裂前后細胞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3.利用示意圖、活動模型、復合投影片等直觀手段,按照下列圖解的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教師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
(1)可先用一對染色體的細胞減數分裂過程為例,講解染色體復制、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分離等行為,重點明確“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是如何減少一半,減半發(fā)生什么時候?”,然后說明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發(fā)生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的現(xiàn)象及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方面復習前面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重點說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及其意義。
(2)關于精原細胞的知識要說明:精原細胞位于動物的睪丸內;動物進入發(fā)育的成熟階段時,精原細胞要通過有絲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細胞繼續(xù)保持有絲分裂狀態(tài),另一部分精原細胞要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細胞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
(3)第一次分裂結束后,要求學生數染色體的數目,明確減半發(fā)生在第一次分裂結束;減半的關鍵在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這是第一次分裂最為突出的特點。
(4)講解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計算具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多少種類型的精子。
(5)減數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絲分裂,但此時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而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4.練習:根據圖中細胞的染色體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細胞正在進行哪一種方式的細胞分裂,試說明理由?
(2)這個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幾條染色單體?
(3)這個細胞中有幾對同源染色體,它們是哪幾對?
(4)這個細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體?
(5)細胞中的哪些是姐妹染色單體?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單體?
(6)這個細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
5.同時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圖,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最后可列出比較表。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相同點
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先復制,在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第一次分裂結束后染色體數目減半;第二次分裂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不同點
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細胞,再經變形而成四個精子。
兩次細胞質分裂都為不均等分裂,結果一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一個卵級細胞,沒有變形。
6.通過下列問題啟發(fā)學生歸納減數分裂的概念。
(1)在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幾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幾次?
(2)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哪個階段?
(3)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關鍵在哪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減數分裂的概念,明確減數分裂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結果如何?
7.列表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qū)別: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找出減數分裂在哪些方面有別于一般的有絲分裂,并由此說明其特殊性,加深對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的理解??梢酝ㄟ^下列練習題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兩種分裂方式的區(qū)別。
8.用教材中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人)的彩圖,講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強調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受精作用實現(xiàn)了父方染色體和母方染色體的會合,在受精卵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
9.引導學生觀察圖解來認識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意義。
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穩(wěn)定,從而保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和物種的穩(wěn)定;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和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再加上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的隨機性,大大提高了后代的變異性。
10.引導學生觀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圖解,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第五章? 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一? 生殖的類型
(一)有性生殖
1、定義: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卵式生殖
——被子植物的生殖
(1)子房與胚珠
(2)花粉與精子
(3)雙受精
(4)雙受精后的發(fā)育趨勢
1、有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性狀
(2)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二)無性生殖
1、定義:不經過兩性生殖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
(1)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
(3)孢子生殖:孢子為無性生殖細胞。
(4)營養(yǎng)生殖:被子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一部分發(fā)育成一個新個體。
注意:出芽生殖與營養(yǎng)生殖的不同。
1、無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
(2)后代生活力減弱
(3)缺乏變異性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1)原理:細胞的全能性
(2)過程
(三)有性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對比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一)分裂過程
特殊在染色體復制一次后,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從而一個細胞分裂成四個,染色體數目減半。
1、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染色體復制
細胞體積增大
2、減數第一次分裂
(1)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配對
同源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形狀大小一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2)四分體: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的狀態(tài)。
注意區(qū)分:同源染色體
四分體
非同源染色體
姐妹染色單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
(3)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3、減數第二次分裂
(1)直接進入中期。
(2)著絲點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總的結果:染色體復制一次,連續(xù)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
(二)子細胞的特征
1、數量變化:1性原細胞——4性細胞
2、染色體變化:減半、異質
3、發(fā)展趨勢:與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有關。
(三)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過程(略)
2、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略)
3、配子的功能
(1)配子是母體的產物、子體的來源
(2)有性生殖世代,配子是上下兩代相連接的橋梁
(3)生物遺傳中,配子是遺傳物質傳遞的唯一媒介
三、配子的融合——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與卵細胞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受精卵的過程。
(二)動物的受精過程
體內受精與體外受精
1、精卵細胞相互識別
2、精子的入侵
3、受精膜的形成
4、核融合
雙胞胎:同卵雙生、異卵雙生
(三)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胚珠的結構
2、花粉粒的萌發(fā)
3、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探究活動
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比較
問題: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兩種生殖方式,從進化的角度看,哪一種生殖方式會占有更大的優(yōu)勢。請你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寫一篇小論文。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 多樣性,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通過學習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總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形語言解釋和說明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比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并認識事物實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兩大類生殖方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生命現(xiàn)象;通過介紹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通過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對學生進行適應、進化等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及形成過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知識結構體系
重點分析
(1)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
這部分內容是理解生殖方式進化的知識基礎。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闡明二者對于物種生存發(fā)展的不同意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分別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密切相關,加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將鞏固有絲分裂的知識,引出減數分裂的知識,做到溫故知新。
在本課題教學中,應對無性生殖有關內容的教學給予充分重視。特別是1997年英國科學家克隆綿羊獲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使無性生殖技術即克隆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關心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加重這部分知識的份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減數分裂的過程
減數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點和進化地位的知識基礎。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維持了親、子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致,保證了物種的穩(wěn)定;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遺傳內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變異性的重要原因,決定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說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進化地位更高級。
減數分裂是三大遺傳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基因分離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隨機進入到不同的配子,這是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進行交叉互換,這是基因連鎖互換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
難點分析
(1)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
一方面,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保持親代的性狀,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性,這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分別與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關,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說明,加之還沒有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物質基礎等關鍵知識,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點的差異極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種在生活史的不同時期,分別具有無性或有性生殖方式,這在學生看來似乎有些矛盾和難以解釋。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難度,闡明這兩類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及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復雜,除了具有有絲分裂中出現(xiàn)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與染色質的周期性變化、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等行為外,還出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等特殊行為。這部分內容涉及染色體的概念、有絲分裂過程等知識,這些知識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正確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解難度大(如同源染色體)、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復習,分散難點,加強對比,突破難點。
(3)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學生較難理解關于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含義。這是由于學生對于從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個體的發(fā)育過程及其細胞學基礎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講到這一概念時,可以暫時不提這一點,僅強調“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在講受精作用后可以說明,受精過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狀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在學習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內容時,再強調體細胞是受精卵經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每個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情況與受精卵完全相同,體細胞中有成對的同源染色體。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不同生物生殖類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生物生殖的類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學習無性生殖技術。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過程的圖解,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在精子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第三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比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對比,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總結配子形成過程及特點。學習討論受精作用及在生殖過程中的意義,并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個體死亡,依靠生殖產生新個體來保證種族的延續(xù),通過個體發(fā)育而成成熟的生物體。
第五章? 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一? 生殖的類型
1.通過設問“生物通過什么方式來傳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問題,即生殖的種類。
2.復習高等動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請學生舉例說明桃的自然繁殖過程、人類生殖過程。注意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次參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相互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學生回答中如有遺漏、錯誤和模糊的問題,教師應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提供有關圖片如桃的生活史圖,人類生殖的示意圖等直觀教具。桃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非常復雜,復習時應突出生殖細胞及所在位置、受精過程及特點。還應注意復習子房和胚珠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這些內容是學習被子植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如果學生對“人的生殖過程”討論有困難,可由教師帶領復習。注意復習有關睪丸、卵巢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同時也為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作鋪墊。也可以復習青蛙的生殖過程,為學習蛙的個體發(fā)育內容做準備。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掛圖講解團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學生歸納:上述三種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過程是: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指出這類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師引導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發(fā)生減數分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補充下列內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這里不僅是指性別,而且還指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這種生殖方式產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學提出有關“雌雄同體”的問題,應指出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常常是異體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數開花植物等,只有極少數開花植物進行自花傳粉,而自體受精)在師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征,會產生豐富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2)兩性生殖細胞也稱為配子。根據雌雄配子形態(tài)大小的差異,可將有性生殖分為同配生殖和異配生殖。大多數生物產生的卵和精子,兩者大小、形狀相差懸殊,卵具有較多營養(yǎng)物質作為胚胎發(fā)育的基礎,精子小、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又稱為卵式生殖。
(3)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大多數情況下可稱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稱為受精卵。從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體外受精發(fā)展到體內受精。
上述內容的補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加深學生對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
(4)關于“生活史中某一階段要發(fā)生減數分裂”,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經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這種細胞分裂是否是有絲分裂?如果是,后代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將發(fā)生什么變化?由此推測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須經過減數分裂,才能維持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從而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性。事實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還與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的多種多樣的組合有關,這將在后面進一步學習。
6.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有性生殖的特點和意義。強調,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從遺傳性上來說結合了雙親的特性,后代將產生廣泛的性狀變異,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
7.提出問題“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沒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請舉例說明”,引入到無性生殖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多數學生對無性生殖了解較少,所舉實例有限,且常將蒲公英種子的傳播、蚯蚓的再生等,誤以為是無性生殖方式,教師應注意糾正。
8.利用直觀教具介紹各種無性生殖方式。
介紹分裂生殖時,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關于變形蟲的分裂生殖的圖,要求學生指出“這是哪種細胞分裂方式?這種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變形蟲與親代相比,大小、形狀如何?”。(有學生可能提出此子代變形蟲與親代形態(tài)中不完全相同,教師應說明這是因為變形蟲身體形狀在不斷變化的緣故。)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回答問題,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
介紹孢子生殖時,強調孢子也是一種生殖細胞,但這種生殖細胞不經結合就直接通過有絲分裂形成新個體。絕大多數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紹出芽生殖時,注意提醒學生與高等植物營養(yǎng)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區(qū)別。
9.在學生了解各種有無性生殖方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指出各種無性生殖方式的共同點,并對照有性生殖的概念,總結無性生殖的概念,強調無性生殖只有1個親體(母體);不產生兩性生殖細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一般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
10.由教師通過一系列設問,引導學生分析無性生殖的特點,并與有性生殖的特點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類生殖方式的進化地位,從中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設問如下:
(1)無性生殖一般都由母體經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后代從遺傳性上來說,具有什么特點?
(2)無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與親代遺傳性的一致,這對于該物種的生存發(fā)展是否有利?為什么?
(3)無性生殖不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那么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這類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如何?為什么?
上述問題中有難度的是第(2)、(3)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獨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這樣才能訓練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無性生殖為什么不利于物種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逐步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指出,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huán)境,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外界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與親代極為相似,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影響物種的延續(xù)。對于“為什么許多生物仍然保留無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學生比較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過程。無性生殖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增加種群的數量,占領生存空間,在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該物種的延續(xù)。因此,許多以有性生殖為主的生物保留無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營養(yǎng)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有性生殖,而在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中則進行無性生殖。最后教師總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有性生殖方式比無性生殖高等。
11.介紹無性生殖技術及其應用。無性生殖技術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如植物栽培中,人們很早就運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質;組織培養(yǎng)技術已經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業(yè)化生產中;釀造工業(yè)中使用的特定菌種也是以無性生殖來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狀,獲得遺傳性質一致的產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說明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高等脊椎動物(包括人)也可實現(xiàn)無性生殖??梢灶A測無性生殖技術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影響。適當擴充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不僅能開闊學生眼界,展現(xiàn)生物技術發(fā)展前景,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無性生殖特點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利用圖片簡單說明即可。關于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水平和課時)選擇有關內容,如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組培技術的發(fā)展史、組培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介紹完上述內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就是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學生對“克隆”的了解多來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關“克隆”圖解,請學生簡要介紹培育過程。(取a綿羊乳腺細胞在實驗室培養(yǎng),并取其細胞核備用;取出b綿羊成熟卵細胞,用電擊或其他方法破壞其細胞核及遺傳物質,把取自a綿羊的細胞核植入;把換了核的卵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宮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為克隆羊。)提問:(1)多莉長得像誰?為什么?(2)這種繁殖屬于哪一類生殖方式?為什么?(3)是否應對克隆動物技術的應用給予限制?受輿論媒體影響,學生的認識更多地傾向于克隆技術應用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于問題(3)的討論,要引導學生認識某些現(xiàn)代科技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人類如何去把握,如何去運用。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通過提問復習,引出本課內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類?
(2)有性生殖的核心過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過哪種分裂方式產生的?
在討論第(3)題時,出示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復習有絲分裂過程,強調“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若通過有絲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細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將增加一倍,這將無法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下面以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學習減數分裂。
2.出示高等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圖解,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哪一種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
(2)細胞中所示的結構(教師指向圖中的染色體)是什么?
(3)比較圖中1號染色體和2號有何區(qū)別?
(4)細胞分裂了幾次?
(5)分裂前后細胞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3.利用示意圖、活動模型、復合投影片等直觀手段,按照下列圖解的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教師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
(1)可先用一對染色體的細胞減數分裂過程為例,講解染色體復制、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分離等行為,重點明確“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是如何減少一半,減半發(fā)生什么時候?”,然后說明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發(fā)生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的現(xiàn)象及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方面復習前面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重點說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及其意義。
(2)關于精原細胞的知識要說明:精原細胞位于動物的睪丸內;動物進入發(fā)育的成熟階段時,精原細胞要通過有絲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細胞繼續(xù)保持有絲分裂狀態(tài),另一部分精原細胞要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細胞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
(3)第一次分裂結束后,要求學生數染色體的數目,明確減半發(fā)生在第一次分裂結束;減半的關鍵在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這是第一次分裂最為突出的特點。
(4)講解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計算具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多少種類型的精子。
(5)減數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絲分裂,但此時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而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
第 1 2 頁 ?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四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并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yǎng)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4. 無性生殖對植物的意義:使植物能適應不同環(huán)境而保證生命和物種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5. 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有一個芽眼,是因為芽可以發(fā)育成新個體,是繁殖成功的關鍵。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 變態(tài)發(fā)育: 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叫變態(tài)發(fā)育.
2. 完全變態(tài):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3.不完全變態(tài):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4. 蟬蛻皮是因為:它身體外部的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成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因而褪去了它。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變態(tài)發(fā)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fā)育
1.過程: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里面含有細胞核。
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yǎng)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yǎng)作用。
胚盤——胚胎發(fā)育的場所。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五
第三節(jié)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闡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 舉例說明無性生殖的類型和特點,比較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qū)別。
2、技能目標
⑴ 進行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實際操作。
⑵ 學會進行組織培養(yǎng)。
3、情感目標
⑴ 體會生物生殖的多樣性。
⑵ 體會無性繁殖在生產中的應用。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⑴ 準備培養(yǎng)基質和營養(yǎng)液
⑵ 酵母菌和根霉的培養(yǎng)
⑶ 相關的課件材料
學生準備: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有關無性生殖的資料
三、教學重點:
⑴ 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的概念
⑵ 營養(yǎng)繁殖的涵義
四、教學難點:
⑴ 植物營養(yǎng)繁植的涵義
⑵ 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方法
備注 ? 學生自學、講授、討論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復習提問:
通過對前幾節(jié)內容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了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是怎樣的呢?
課件展示?? 受精作用的過程
2、引入新課: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3、你能舉出自然界中還有那些生物進行有性生殖呢?
4、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植物又是如何進行生殖的呢?
(課件展示 植物的生殖方式)請同學們回憶綠色開花植物又是用什么來繁殖的呢?
5、種子形成經歷了哪幾個過程呢?
6、你能描述植物進行種子繁殖的過程嗎?
7、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屬于有性生殖呢?
8、種子繁殖方式也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人和這些動物都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較強。
課件展示種子 經歷了開花、傳粉、受精以及胚的發(fā)育。
(討論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產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ǚ坌纬傻幕ǚ酃苌烊肱咧楹筢尫啪?,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由胚長成一株幼苗,形成新個體。
備注
板書設計
第3 節(jié)??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利用種子繁殖)
無性生殖:(營養(yǎng)生殖)
特點:
種類:a、扦插b、嫁接c、壓條 ? ?備注第三節(jié)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闡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 舉例說明無性生殖的類型和特點,比較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qū)別。
2、技能目標
⑴ 進行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實際操作。
⑵ 學會進行組織培養(yǎng)。
3、情感目標
⑴ 體會生物生殖的多樣性。
⑵ 體會無性繁殖在生產中的應用。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⑴ 準備培養(yǎng)基質和營養(yǎng)液
⑵ 酵母菌和根霉的培養(yǎng)
⑶ 相關的課件材料
學生準備: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有關無性生殖的資料
三、教學重點:
⑴ 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的概念
⑵ 營養(yǎng)繁殖的涵義
四、教學難點:
⑴ 植物營養(yǎng)繁植的涵義
⑵ 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方法
備注 ? ? 學生自學、講授、討論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復習提問:
通過對前幾節(jié)內容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了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是怎樣的呢?
課件展示?? 受精作用的過程
2、引入新課: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3、你能舉出自然界中還有那些生物進行有性生殖呢?
4、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植物又是如何進行生殖的呢?
(課件展示 植物的生殖方式)請同學們回憶綠色開花植物又是用什么來繁殖的呢?
5、種子形成經歷了哪幾個過程呢?
6、你能描述植物進行種子繁殖的過程嗎?
7、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屬于有性生殖呢?
8、種子繁殖方式也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人和這些動物都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較強。
課件展示種子 經歷了開花、傳粉、受精以及胚的發(fā)育。
(討論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產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ǚ坌纬傻幕ǚ酃苌烊肱咧楹筢尫啪樱优c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由胚長成一株幼苗,形成新個體。
板書設計
第3 節(jié)??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利用種子繁殖)
無性生殖:(營養(yǎng)生殖)
特點:
種類:a、扦插b、嫁接c、壓條 ? ?
備注 ?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六
第五單元? 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與發(fā)育
第三節(jié)?? 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案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
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收集資料;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通過介紹祖國“繅絲養(yǎng)蠶”業(y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說出常見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2、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特點和不完全變態(tài)
難點:家蠶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
教材分析:讓學生通過對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的觀察、分析、思考、理解家蠶完全變態(tài)以育的真正含義;同時通過對蝗蟲生殖和以育過程的圖片觀察,讓學生了解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與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
教學準備
1、相關圖片、課件
2、收集有關家蠶、昆蟲、蝗蟲等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一起來看幾幅圖片(蝴蝶蜜峰蜻蜓)
生:看圖
師:這三種動物都屬于同一類——昆蟲
師:昆蟲綱簡述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而且與人類關系密切:蠶吐絲、蜂釀蜜、蝶傳粉、蝗蟲危害農作物、蚊蠅傳播疾病等。
師: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由許多小眼組成)和一個口器,有的可將許多小圖像拼成詳細圖像。有的聚光能力較強,得到圖像較明亮。
師: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家蠶的生殖與發(fā)育
師:就說我們剛剛提到的蝴蝶,你知道它小時候的模樣嗎?
是小蝴蝶、蛾子、還是毛毛蟲呢?
生:思考回答
師:原來美麗的蝴蝶是由毛毛蟲發(fā)育而來,生命世界真是奇妙!
問:大家來想想還有哪些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與蝴蝶相似呢?
生:家蠶、蜜蜂、蚊子、蒼蠅、蟑
師:家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動物,很多同學都養(yǎng)過蠶,我國也曾以“繅絲養(yǎng)蠶”著稱于世。
師: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我們就一起先來學習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生:結合教材討論交流
師:小結大家剛剛講的內容,受精卵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fā)育為家蠶的幼蟲,我們通常把它叫做蠶。
問:蠶吃什么?
生:桑葉
師:蠶吃桑葉逐漸長大,在它長大的過程當中要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
生:蛻皮
問:要蛻皮幾次?
生:四次
問:在蛻皮過程中,蠶有什么變化?
生:不吃也不動
問:這叫做什么?
生:叫做眠
師:蠶的幼蟲期要經歷四眠,剛剛孵化的幼蟲稱為一齡幼蟲,每蛻皮一次增加一齡,分別被稱為二齡幼蟲,三齡幼蟲,四齡幼蟲和五齡幼蟲。
師:當其經過了四眠之后,就要發(fā)生一個很多的變化,是什么呢?
生:吐絲結繭
師:在繭中化蛹,經過十多天,蠶蛹逐漸羽化,變?yōu)樾Q蛾。
蠶蛾是家蠶的成蟲,蠶蛾在形態(tài)上有什么特點呢?
生;頭部小胸部兩對翅早腹部肥大
問:蠶蛾吃食嗎?
生:不吃
師:蠶蛾均不取食,它們依靠幼年期在體內積累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生存。
師:接下來蠶蛾就要進行交尾,使蠶蛾的卵受精。
師:蠶蛾的卵受精。
師:蠶蛾在交配后死亡,而蠶蛾還有一個重要的使用——產卵,它用盡全身最后的能量,產卵后也很快死亡。
現(xiàn)在我們來觀看課件,了解一下昆蟲產卵的過程
師:在了解了家蠶生殖與發(fā)育的全過程后,我們一起來完成一張表格,比較家蠶的幼蟲、成蟲和蛹的形態(tài)特點及生活習性填表
變態(tài)發(fā)育: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三個時期家蠶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幼蟲期和成蟲期。
師:像家蠶這種幼蟲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的發(fā)育過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
師:而如果昆蟲如家蠶在發(fā)育過程中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的話,我們就將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tài)。
師:蚊子也是一種進行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
思考練習
蝗蟲的生殖與發(fā)育問:在自然界有些昆蟲,比如蝗蟲、蟋蟀、螻、蛄、螳螂,它們的以良過程和家蠶一樣嗎?
討論:現(xiàn)在就請大家以四人為一小組,對照課本上的圖14-11,閱讀16頁的文字讀者討論一下蝗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討論交流
(1)蝗蟲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
(2)幼蟲期經歷五次蛻皮
(3)這種發(fā)育方式屬于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比較述:請大家將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與蝗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加以比較,完成表格思考填表
(實際上就是區(qū)別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可先看動畫再做比較]
問: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所填的表格完成自我評價題!
課外拓展
蝗蟲:植食性、危害禾本科植物,我國歷史上嚴重成災的大害蟲
1、赤眼蜂
2、螳螂的生殖(幻燈片)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
一、家蠶的生殖與以育
受精卵——幼蟲(四次蛻皮)——結繭化蛹——成蟲
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二、蝗蟲的生殖與發(fā)育
受精卵——幼蟲(五次蛻皮)——成蟲
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教學后記
1、對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介紹要全面(發(fā)育的幾個階段;幼體、成體比較)
2、解釋蝗蟲的幼蟲為什么叫“跳蝻”(翅的差異)
3、何時為滅蝗最佳時機應幫助學生分析。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 多樣性,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通過學習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總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圖形語言解釋和說明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比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并認識事物實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兩大類生殖方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生命現(xiàn)象;通過介紹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通過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對學生進行適應、進化等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通過分析有性生殖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及形成過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教學建議
本節(jié)知識結構體系
重點分析
(1)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
這部分內容是理解生殖方式進化的知識基礎。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闡明二者對于物種生存發(fā)展的不同意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點分別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密切相關,加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將鞏固有絲分裂的知識,引出減數分裂的知識,做到溫故知新。
在本課題教學中,應對無性生殖有關內容的教學給予充分重視。特別是1997年英國科學家克隆綿羊獲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使無性生殖技術即克隆技術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從激發(fā)學生興趣、關心科學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學中加重這部分知識的份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減數分裂的過程
減數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點和進化地位的知識基礎。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維持了親、子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致,保證了物種的穩(wěn)定;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遺傳內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變異性的重要原因,決定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說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進化地位更高級。
減數分裂是三大遺傳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是基因分離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隨機進入到不同的配子,這是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進行交叉互換,這是基因連鎖互換規(guī)律的細胞學基礎。
難點分析
(1)分析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
一方面,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保持親代的性狀,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性,這兩類生殖方式的特點分別與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相關,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說明,加之還沒有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物質基礎等關鍵知識,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點的差異極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種在生活史的不同時期,分別具有無性或有性生殖方式,這在學生看來似乎有些矛盾和難以解釋。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難度,闡明這兩類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及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復雜,除了具有有絲分裂中出現(xiàn)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與染色質的周期性變化、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等行為外,還出現(xiàn)了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等特殊行為。這部分內容涉及染色體的概念、有絲分裂過程等知識,這些知識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正確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解難度大(如同源染色體)、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復習,分散難點,加強對比,突破難點。
(3)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學生較難理解關于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含義。這是由于學生對于從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個體的發(fā)育過程及其細胞學基礎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講到這一概念時,可以暫時不提這一點,僅強調“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在講受精作用后可以說明,受精過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狀大小相同的兩條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在學習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內容時,再強調體細胞是受精卵經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每個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情況與受精卵完全相同,體細胞中有成對的同源染色體。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不同生物生殖類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習生物生殖的類型;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學習無性生殖技術。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過程的圖解,和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精子的形成過程,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在精子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第三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比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的對比,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總結配子形成過程及特點。學習討論受精作用及在生殖過程中的意義,并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個體死亡,依靠生殖產生新個體來保證種族的延續(xù),通過個體發(fā)育而成成熟的生物體。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生殖
一? 生殖的類型
1.通過設問“生物通過什么方式來傳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問題,即生殖的種類。
2.復習高等動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請學生舉例說明桃的自然繁殖過程、人類生殖過程。注意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次參與,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相互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學生回答中如有遺漏、錯誤和模糊的問題,教師應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提供有關圖片如桃的生活史圖,人類生殖的示意圖等直觀教具。桃開花結實進行有性生殖,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非常復雜,復習時應突出生殖細胞及所在位置、受精過程及特點。還應注意復習子房和胚珠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這些內容是學習被子植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如果學生對“人的生殖過程”討論有困難,可由教師帶領復習。注意復習有關睪丸、卵巢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同時也為學習減數分裂的知識作鋪墊。也可以復習青蛙的生殖過程,為學習蛙的個體發(fā)育內容做準備。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掛圖講解團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學生歸納:上述三種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過程是:產生精子和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指出這類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師引導總結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產生兩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生活史的某一階段發(fā)生減數分裂。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補充下列內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這里不僅是指性別,而且還指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這種生殖方式產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學提出有關“雌雄同體”的問題,應指出雌雄同體的生物也常常是異體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數開花植物等,只有極少數開花植物進行自花傳粉,而自體受精)在師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征,會產生豐富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2)兩性生殖細胞也稱為配子。根據雌雄配子形態(tài)大小的差異,可將有性生殖分為同配生殖和異配生殖。大多數生物產生的卵和精子,兩者大小、形狀相差懸殊,卵具有較多營養(yǎng)物質作為胚胎發(fā)育的基礎,精子小、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發(fā)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又稱為卵式生殖。
(3)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大多數情況下可稱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稱為受精卵。從動植物的進化過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體外受精發(fā)展到體內受精。
上述內容的補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的,加深學生對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
(4)關于“生活史中某一階段要發(fā)生減數分裂”,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經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這種細胞分裂是否是有絲分裂?如果是,后代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將發(fā)生什么變化?由此推測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須經過減數分裂,才能維持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從而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性。事實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豐富的變異,還與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的多種多樣的組合有關,這將在后面進一步學習。
6.在師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有性生殖的特點和意義。強調,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繼承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從遺傳性上來說結合了雙親的特性,后代將產生廣泛的性狀變異,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
7.提出問題“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沒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請舉例說明”,引入到無性生殖內容的教學中。由于多數學生對無性生殖了解較少,所舉實例有限,且常將蒲公英種子的傳播、蚯蚓的再生等,誤以為是無性生殖方式,教師應注意糾正。
8.利用直觀教具介紹各種無性生殖方式。
介紹分裂生殖時,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關于變形蟲的分裂生殖的圖,要求學生指出“這是哪種細胞分裂方式?這種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變形蟲與親代相比,大小、形狀如何?”。(有學生可能提出此子代變形蟲與親代形態(tài)中不完全相同,教師應說明這是因為變形蟲身體形狀在不斷變化的緣故。)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回答問題,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
介紹孢子生殖時,強調孢子也是一種生殖細胞,但這種生殖細胞不經結合就直接通過有絲分裂形成新個體。絕大多數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紹出芽生殖時,注意提醒學生與高等植物營養(yǎng)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區(qū)別。
9.在學生了解各種有無性生殖方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指出各種無性生殖方式的共同點,并對照有性生殖的概念,總結無性生殖的概念,強調無性生殖只有1個親體(母體);不產生兩性生殖細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一般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
10.由教師通過一系列設問,引導學生分析無性生殖的特點,并與有性生殖的特點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類生殖方式的進化地位,從中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設問如下:
(1)無性生殖一般都由母體經過有絲分裂產生后代,后代從遺傳性上來說,具有什么特點?
(2)無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與親代遺傳性的一致,這對于該物種的生存發(fā)展是否有利?為什么?
(3)無性生殖不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發(fā)展,那么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這類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如何?為什么?
上述問題中有難度的是第(2)、(3)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獨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這樣才能訓練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無性生殖為什么不利于物種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逐步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指出,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huán)境,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外界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與親代極為相似,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影響物種的延續(xù)。對于“為什么許多生物仍然保留無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學生比較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過程。無性生殖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增加種群的數量,占領生存空間,在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該物種的延續(xù)。因此,許多以有性生殖為主的生物保留無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營養(yǎng)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有性生殖,而在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中則進行無性生殖。最后教師總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有性生殖方式比無性生殖高等。
11.介紹無性生殖技術及其應用。無性生殖技術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廣泛應用,如植物栽培中,人們很早就運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質;組織培養(yǎng)技術已經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業(yè)化生產中;釀造工業(yè)中使用的特定菌種也是以無性生殖來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狀,獲得遺傳性質一致的產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說明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高等脊椎動物(包括人)也可實現(xiàn)無性生殖。可以預測無性生殖技術將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影響。適當擴充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不僅能開闊學生眼界,展現(xiàn)生物技術發(fā)展前景,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無性生殖特點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利用圖片簡單說明即可。關于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水平和課時)選擇有關內容,如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組培技術的發(fā)展史、組培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介紹完上述內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寺【褪侨斯ふT導的無性繁殖方式。學生對“克隆”的了解多來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關“克隆”圖解,請學生簡要介紹培育過程。(取a綿羊乳腺細胞在實驗室培養(yǎng),并取其細胞核備用;取出b綿羊成熟卵細胞,用電擊或其他方法破壞其細胞核及遺傳物質,把取自a綿羊的細胞核植入;把換了核的卵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宮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為克隆羊。)提問:(1)多莉長得像誰?為什么?(2)這種繁殖屬于哪一類生殖方式?為什么?(3)是否應對克隆動物技術的應用給予限制?受輿論媒體影響,學生的認識更多地傾向于克隆技術應用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于問題(3)的討論,要引導學生認識某些現(xiàn)代科技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人類如何去把握,如何去運用。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通過提問復習,引出本課內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類?
(2)有性生殖的核心過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過哪種分裂方式產生的?
在討論第(3)題時,出示有絲分裂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復習有絲分裂過程,強調“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母細胞相同?!比敉ㄟ^有絲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細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將增加一倍,這將無法保證物種的穩(wěn)定。下面以高等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學習減數分裂。
2.出示高等動物精子的形成過程圖解,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這是哪一種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
(2)細胞中所示的結構(教師指向圖中的染色體)是什么?
(3)比較圖中1號染色體和2號有何區(qū)別?
(4)細胞分裂了幾次?
(5)分裂前后細胞染色體數目如何變化?
3.利用示意圖、活動模型、復合投影片等直觀手段,按照下列圖解的思路,引導學生觀察、描述,教師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
(1)可先用一對染色體的細胞減數分裂過程為例,講解染色體復制、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從著絲點分離等行為,重點明確“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是如何減少一半,減半發(fā)生什么時候?”,然后說明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發(fā)生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的現(xiàn)象及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方面復習前面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重點說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及其意義。
(2)關于精原細胞的知識要說明:精原細胞位于動物的睪丸內;動物進入發(fā)育的成熟階段時,精原細胞要通過有絲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細胞繼續(xù)保持有絲分裂狀態(tài),另一部分精原細胞要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細胞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
(3)第一次分裂結束后,要求學生數染色體的數目,明確減半發(fā)生在第一次分裂結束;減半的關鍵在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這是第一次分裂最為突出的特點。
(4)講解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計算具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能產生多少種類型的精子。
(5)減數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絲分裂,但此時細胞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而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4.練習:根據圖中細胞的染色體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這個細胞正在進行哪一種方式的細胞分裂,試說明理由?
(2)這個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幾條染色單體?
(3)這個細胞中有幾對同源染色體,它們是哪幾對?
(4)這個細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體?
(5)細胞中的哪些是姐妹染色單體?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單體?
(6)這個細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
5.同時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圖,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最后可列出比較表。
精子形成過程
卵細胞形成過程
相同點
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先復制,在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第一次分裂結束后染色體數目減半;第二次分裂時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不同點
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細胞,再經變形而成四個精子。
兩次細胞質分裂都為不均等分裂,結果一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一個卵級細胞,沒有變形。
6.通過下列問題啟發(fā)學生歸納減數分裂的概念。
(1)在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幾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幾次?
(2)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哪個階段?
(3)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關鍵在哪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減數分裂的概念,明確減數分裂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結果如何?
7.列表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qū)別: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找出減數分裂在哪些方面有別于一般的有絲分裂,并由此說明其特殊性,加深對減數分裂概念和過程的理解??梢酝ㄟ^下列練習題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兩種分裂方式的區(qū)別。
8.用教材中精子和卵細胞結合(人)的彩圖,講解受精作用的過程,強調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的細胞核結合。受精作用實現(xiàn)了父方染色體和母方染色體的會合,在受精卵中形狀、大小相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精子),一條來自母方(卵細胞)。
9.引導學生觀察圖解來認識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的意義。
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穩(wěn)定,從而保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和物種的穩(wěn)定;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和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再加上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的隨機性,大大提高了后代的變異性。
10.引導學生觀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圖解,認識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生殖: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
發(fā)育:生物體從一個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fā)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生殖
一? 生殖的類型
(一)有性生殖
1、定義: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卵式生殖
——被子植物的生殖
(1)子房與胚珠
(2)花粉與精子
(3)雙受精
(4)雙受精后的發(fā)育趨勢
1、有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性狀
(2)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二)無性生殖
1、定義:不經過兩性生殖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常見類型
(1)分裂生殖
(2)出芽生殖
(3)孢子生殖:孢子為無性生殖細胞。
(4)營養(yǎng)生殖:被子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一部分發(fā)育成一個新個體。
注意:出芽生殖與營養(yǎng)生殖的不同。
1、無性生殖后代的特點
(1)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
(2)后代生活力減弱
(3)缺乏變異性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1)原理:細胞的全能性
(2)過程
(三)有性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對比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一)分裂過程
特殊在染色體復制一次后,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從而一個細胞分裂成四個,染色體數目減半。
1、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染色體復制
細胞體積增大
2、減數第一次分裂
(1)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配對
同源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形狀大小一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2)四分體: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的狀態(tài)。
注意區(qū)分:同源染色體
四分體
非同源染色體
姐妹染色單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
(3)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3、減數第二次分裂
(1)直接進入中期。
(2)著絲點斷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總的結果:染色體復制一次,連續(xù)分裂兩次,染色體數目減半。
(二)子細胞的特征
1、數量變化:1性原細胞——4性細胞
2、染色體變化:減半、異質
3、發(fā)展趨勢:與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有關。
(三)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過程(略)
2、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略)
3、配子的功能
(1)配子是母體的產物、子體的來源
(2)有性生殖世代,配子是上下兩代相連接的橋梁
(3)生物遺傳中,配子是遺傳物質傳遞的唯一媒介
三、配子的融合——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與卵細胞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受精卵的過程。
(二)動物的受精過程
體內受精與體外受精
1、精卵細胞相互識別
2、精子的入侵
3、受精膜的形成
4、核融合
雙胞胎:同卵雙生、異卵雙生
(三)被子植物的雙受精
1、胚珠的結構
2、花粉粒的萌發(fā)
3、雙受精
1精子+1卵細胞——1受精卵
1精子+2極核——1受精極核
探究活動
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在進化上的比較
問題: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兩種生殖方式,從進化的角度看,哪一種生殖方式會占有更大的優(yōu)勢。請你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寫一篇小論文。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八
教學目標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說明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供應方式,說出出生后發(fā)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 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fā)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huán)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濕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5、 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么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么作用?
二、互動探究 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么?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發(fā)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xù),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yè)設計
《練習冊》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教案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思維導圖篇九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的類型課型:新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了解組織培養(yǎng)的概念和生產實踐上的應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兩種生殖方式的特點,使學生能夠辨正的認識生命現(xiàn)象;通過理解生殖方式的進化趨勢,對學生進行適應、進化等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能力目標:通過總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歸納能力;通過學習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教學重點:無性生殖的特點、有性生殖的特點及意義教學難點:有性生殖的意義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導學法、師生共同探究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備 注引言:我們都知道生物體的壽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生物的物種不會由于某些個體的死亡而滅絕?(是由于生物體具有生殖的特點。)這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延續(xù)和發(fā)展,不是靠生物個體的長生不死,而是通過生殖來實現(xiàn)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生物生殖的內容。我們知道生物的種類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幾種類型呢?按生物的進化趨勢,我們將生物的生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性生殖,另一類是有性生殖。我們先來學習無性生殖。首先我們來學習無性生殖的類型。在初中的時候,我們曾學習過無性生殖的幾種方式、下面大家觀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幾種生物的無性生殖的過程來回答問題。(【多媒體】草履蟲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黑根霉的孢子生殖、草霉的營養(yǎng)生殖過程。)問:誰能用較簡明的語言來說明一下以上4種生物的生殖過程?以及特點?
生殖方式
特點
舉例
分裂生殖
一個母體→兩個后代
單細胞生物
出芽生殖
母體→芽體→后代
水螅、酵母菌
孢子生殖
母體→孢子→后代
蘑菇、根霉
營養(yǎng)生殖
母體→營養(yǎng)器官→后代
秋海棠、草莓大家在觀看這幾種生物的生殖過程中,是否觀察到了生殖細胞的結合?(沒有)新個體與母體的關系是什么?(新個體是從母體直接產生出來的)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恰好是無性生殖的概念: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叫做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方式在植物體的生殖過程中應用很廣泛。民間有句諺語叫:“無心插柳柳成蔭”,那么誰能回答一下,人們是利用無性生殖的哪一種方式來繁殖柳樹?(扦插,營養(yǎng)生殖)在農業(yè)生產中,為了保持植物體的優(yōu)良性狀,人們常用扦插、嫁接、壓條等營養(yǎng)生殖的方法來繁殖花卉和果樹。我們明白了無性生殖的一個特點,即新個體基本上能夠保持植物體的優(yōu)良性狀。為什么新個體基本上能夠保持母本的性狀?(由于新個體是從母體直接產生出來的,新個體含有的遺傳物質與母體相同。)在農業(yè)、林業(yè)上就是利用無性生殖的這一特點來進行扦插、嫁接、壓條等營養(yǎng)生殖的方法,來繁殖花卉和果樹的。但是扦插和嫁接的過程中難免會將母體的病毒帶給新個體,并且人們希望能更快速地繁殖植物體,尤其對于生長期比較短的花卉、蔬菜等。那么,現(xiàn)在有沒有一種既快速又脫毒的方法來繁殖植物體呢?這就是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無性繁殖的新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那么,什么叫做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呢?簡單地說,是人們利用植物的組織或細胞將其培養(yǎng)成為一個完整植物體的過程。那么,這種技術有沒有理論依據呢?這就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什么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固有能力)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片段切下來,放在適當的人工培養(yǎng)基上進行離體培養(yǎng),這些器官或組織就會進行細胞分裂形成新的組織——愈傷組織。在適當的光照、溫度等條件下,愈傷組織便開始萌發(fā),產生出根、莖等器官,進而發(fā)育成一個新的植物體。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有的同學可能要問: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要求這么嚴格,那么它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對植物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有很多優(yōu)點,具有從植物體上取材少、培養(yǎng)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動化管理等優(yōu)點。那組織培養(yǎng)是否能應用到動物中去呢?這就是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克隆??寺〉脑馐恰半x體的小樹枝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現(xiàn)在,克隆就是無性繁殖的意思。高等植物的無性繁殖比較普遍,而高等動物的無性繁殖則比較困難。1996年7月5日一只名為“多莉”的小羊的誕生,并于1997年2月23日被介紹給公眾,以此為標志著——科隆時代的到來。多莉是羅斯林研究所與英國ppl醫(yī)療公司共同培育的,當時一共培育了277個胚胎,最后只有原記錄為6ll3的羊羔成功出生,他被命名為“多莉”。它的誕生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也是當年最引人注目的國際新聞之一。那么“多莉”是如何誕生的呢?【多媒體】既然綿羊的體細胞可以被成功地克隆成一個新的個體,是否意味著人類也可以克隆自己呢?是否應該允許進行科隆人的實驗?克隆可以被應用到那些領域呢?大家從正反兩方面展望了克隆的應用前景。任何一門技術的應用對人類來講都有其利和弊,如果利用得好,對人類社會大有益處;如果利用得不好,將會帶來大的災難。在“多莉”誕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美國、英國和中國等許多國家和政府都明確宣布不支持任何將克隆技術應用與人類的研究。xx年意大利和美國的3位科學家聯(lián)手推出科隆人計劃,并宣稱,如果遭到有關法律的禁止,他們將在公海上實施該項計劃。xx年8月7日,支持與反對克隆人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進行了科學界第一次人類克隆問題的直面交鋒。但是克隆哺乳動物也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多莉羊也于xx年的2月14日因為肺部感染而死亡,多莉的尸體將被制成標本,存放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道德觀,應該辨正的看待各種問題。剛才我們饒有興趣的學習了生物的無性生殖的知識,那無性生殖對生物的發(fā)展是否有利呢?從進化的角度上講,無性生殖不利于生物的進化。實際上大多數種類生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下面我們以被子植物為例,來學習有性生殖的知識。??? (【多媒體】被子植物花的結構、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的過程及種子的形成過程)??? 什么是雙受精?被子植物的這種生殖方式與前面學習的無性生殖有什么區(qū)別????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像被子植物的生殖,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也叫做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卵細胞和精子)的結合,成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發(fā)育成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討論:1.我們將鴨梨的種子種下去,幾年后是否能接出同樣甜脆的鴨梨來?2.如果生物的生殖只有無性生殖,沒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進化將會怎樣? ??? 通過討論,我們不難看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了雙親的遺傳特性,這樣會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這對于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偨Y: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物生殖的兩個類型,即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同學們應該理解兩者的區(qū)別。同時也應注意區(qū)分無性生殖的四種方式。特別要注意辨別出芽生殖與營養(yǎng)生殖。如水螅的出芽生殖與土豆的“出芽生殖”。對于無性生殖應用和有性生殖的意義也要有所了解,從而培養(yǎng)科學的價值觀及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作業(yè):利用營養(yǎng)生殖培養(yǎng)一株植物。結合flash動畫,引入新課展示四種生殖類型的動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總結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得出無性生殖概念設問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設問后討論,引出新內容。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辨正的看待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教后記: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3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