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內容和情感的體會和總結。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和感受,從個人角度出發(fā),展示對作品的獨特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和討論。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我想就自己和兒子相扶相進的這么多年的點滴長與短簡言,以共勉。平心而論,兒子沒有什么大的毛病,就是在一些細節(jié)上始終有惰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任老師,所以靜想,兒子的一些不足跟我們做父母的也有很大關系。
禮貌和愛心:為人沒有禮貌和愛心,就像一臺有故障的機器,始終帶病工作,最終會發(fā)生事故,作為小孩子也會扭曲成長,不會成為茁壯成長的好樹苗,這點從小我就灌輸于他。
開拓視野和心境:每年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盡量帶兒子出去旅游,一是開拓視野,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增長知識,二是見識多了,他自己的心境也比較淡定.不浮躁。
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由于自己工作的性質不經常在家,孩子媽媽往往總是百依百順,幫兒子的一切都安排好,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條件給他,使兒子有一切來之容易的優(yōu)越感,兒子小學即將畢業(yè)馬上要進入初中生活了,也慢慢長大懂事,現(xiàn)在也改觀了很多,雖然對責任感還沒有強烈的認識,但至少要讓他知道現(xiàn)在要做一個對班級.對學校.將來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記憶力強理解力差:背書兒子一點也不費力,我也從不擔心,但他的理解力差表現(xiàn)在語文的短文.作文和某些數(shù)學的應用題上,平時總是一股腦說你多讀書多看書,而忽視培養(yǎng)他的興趣,和兒子一起看書的時間也比較少,不能以身作則來感染他 ,給他創(chuàng)造學習的氣氛。
計劃有執(zhí)行力差:平時上學期間. 星期天. 寒暑假我都會讓兒子作詳細的學習和生活計劃,他也有今日事情今日畢的理念,但往往是幾天的熱情后照舊,這中間確實時常是自己忙于自己的事情,對兒子沒有耐心,缺乏對他的監(jiān)督,使他產生一種不按計劃執(zhí)行亦如此的心態(tài)。
尊重.理解.交流:實事求是在兒子學習生活上,不能夠平視和尊重他,沒有把他當成“客人”,不能深入理解他在想什么,明白他的心情,缺乏和老師的溝通交流,缺乏和兒子的促膝交談,即使交流了也談不上技巧,比較生硬。
。。。。。。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涂什么顏色他就是什么顏色,小孩子也猶如一臺全新的電腦,你給他裝什么程序他就會按你的程序走下去,我總是把自己深厚的希望.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兒子,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兒子總是帶著情緒. 不耐煩. 浮于表面. 沒有定性,所以今后要學會說,“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 你的心情很難受吧. 你很棒 ”,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注意交流的技巧,做到尊重和理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豐市實驗小學六(6)班朱卓立家長:朱國旺
2014 .2.2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楊君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已經全部閱讀完了,保持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以及處理孩子的緊張關系時使用技巧,可以改變孩子與老師的關系。是我閱讀完后對整本書內容的一個概述。書中提到:在出現(xiàn)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這就是老師真正實現(xiàn)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的方法。
老師怎樣與學生溝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徑;
老師們需要具體的技巧,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便有效處理一些突發(fā)事情——令人心煩的瑣事、沖突和偶然的危機。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觀念不同,那么老師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問題,從溝通中尋找技巧,從處理問題中總結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樣使用,對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告別未成年,是一個16歲北京女孩的美國交換生日記。作者是北京十中的呂晗子。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通過了國際教科文組織的交換生項目,開始了她“孤身一人”在美國“闖蕩江湖”的經歷。初到“舉目無親”的美國小鎮(zhèn),身為“英語聾啞少年”的她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她樂觀的性格讓她逐漸克服了學習、生活、心理上的一系列困難,走過了一段灑滿陽光和淚水的自我成長之路。因為住在當?shù)孛绹思彝?,小作者有機會以“家庭成員”的身份體驗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包括親情、衣食住行、節(jié)日、度假、工作、信仰等。小作者在和美國同齡人交往中感受到了一個與以往生活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世界。
聯(lián)想起來,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給我們一個啟示,美國家長使用的技巧是放開手腳讓孩子去經歷,孩子遇到挫折時,加強鼓勵及有效的溝通;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同樣的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善于使用技巧,加強溝通,讓孩子有良好的成長過程。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謝哲
最近正在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此書共分了12個章節(jié),從看第一個章節(jié)《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就深深地被文章震撼了!
從自己的親身體驗,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著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托付。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改赣H手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fā)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孩子把手給我,你們放心吧!”
說句實話,教師干的是一個良心活,孩子們小,不懂事,自理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弱,從父母溫暖的懷抱里來到學校這個集體大環(huán)境中,老師就應該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教育他,引領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都應當成為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有愛心、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yè),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么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楊君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學前組最近組織閱讀的一本書,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有關老師與孩子溝通方法的書籍。該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吉諾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他人生最后一部經典著作,其中吉諾特博士的一句話——“不要僅僅成為老師,而要成為一個身為老師的人”,已經烙印在我的心靈深處。這本書最能打動我的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這就是老師真正實現(xiàn)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的方法。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章,每章均用精煉的小短文闡述。通過仔細閱讀,將會獲得這些技巧。每一章節(jié)用的都是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小案例去引導老師,在日常用語上給老師支招,有了這些少許的變化,與孩子的溝通將會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是的,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孩子的不斷需求,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孩子更加需要新的學習方法以及教育方法。不管怎樣,有一件事情將永遠是老師的職責: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們學習的情感氛圍。為了變革,那就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當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時,就會增加與老師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在被肯定的情況下,孩子們在學習時就會更主動、更積極。
在生活中,教師怎樣和孩子生活?是尊重、平等、愛護。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很容易會出現(xiàn)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導致我們在溝通上出現(xiàn)問題,這些并不是老師的初衷,并不是老師憎恨學生,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對孩子的理解,缺乏孩子真正的生活心態(tài),所以溝通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溝通也同樣重要,通過溝通,利用適應于孩子的語言教學,在語言中要充滿了愛,時刻讓孩子感覺到不那么生分,而是那么熟悉,就像媽媽一樣。這樣,孩子們就會快樂的學習,我們也會開心的工作。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美國家長與老師人手一本的書籍,注重孩子素質的教育一直是西方國家的教育方向,我們也一直在致力于應試教育的改革當中,教會孩子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孩子學會怎樣生活。所以《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了我教育人生路上的一個方向,我將認真領會書中的知識,把它轉化為實用的教學技巧,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學理念。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當我無意中看到這本書名時,就被他的書名所吸引。雖經歷了十五年的教育生涯,雖已為人母十五年,而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影響,家長的要求的不斷提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總是感覺自己在教育的方法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欠缺,所以一直在不斷尋求有效的工作方法借鑒更有利于推動幼兒健康成長的經驗。在本月,我發(fā)現(xiàn)了“尋求已久的寶貝——《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本書是海姆。吉諾特博士的最后一部著作,被翻譯成31種語言在全球出版??上攵麜兄蔚鹊膬r值和效用……于是我開始了細致的拜讀。
愛心、責任心、奉獻精神固然重要,但是在付出與回報嚴重失衡的今天,面對眾多的壓力,面對教育的快速提升與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嚴重不足;
我們要想改變現(xiàn)狀,現(xiàn)在可以做的,就是要讓大家快速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以此來推動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成就感,實現(xiàn)教師無私奉獻、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這就需要有效地方法和技巧來支持??傊?,“方法、技巧——”是現(xiàn)在的教育者最好的工具。而這本書就以短文的形式來描述,提供了溝通原則的實際指導。讓我們即清晰的看到方法,又能體會到在每個情景之下,每個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透過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兒園,很害怕。幼兒園的來老師通過親切的言語回答,讓孩子放心將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師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難看的畫就大聲地詢問老師:“誰畫了這么難看的畫?”其實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兒園畫了難看的畫會怎么樣。但是老師的回答讓她很滿意,老師說:“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單的畫。”小女孩看到了壞掉的玩具她又開始發(fā)問:“誰弄壞了玩具?”其實她不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小朋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時老師的回答又讓幼兒感到很滿意。老師說:“玩具本來就是拿來玩的,玩的時間長了,它有時候就會壞?!边@一系列的回答,看是簡單,但她詮釋了老師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使老師從細微處在不以意間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世界,建立與外界的溝通和聯(lián)系,讓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兒園。
作為教育者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作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要看到的不是現(xiàn)實中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一些表象,而是在現(xiàn)實背景下的心理活動。通過很多這樣的小故事的學習和體會,我想只要我們做到細心觀察,多關注、多思考,大家都可以不斷提高自我,改變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氣氛,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在感觸的同時,也引起我心中的共鳴,我要像春風解凍一樣,走到哪里就溫暖到哪里。作為老師,作為一個正在從事著教育使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要一直如此執(zhí)著、沉靜、完善和不斷進取。
幼教名師工作室 王艷群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二
偶然看見這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便被樸實的書名吸引,隨意翻著看了看。發(fā)現(xiàn)書中寫的是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長、教師和孩子該怎么相處。想著不但有助于教學,也有助于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舉兩得。讀完發(fā)現(xiàn),與孩子相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常常是受保護的對象,有著高大身軀的成人們總是為孩子罩上一層保護網,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恐懼與不尊重。雖然孩子是弱勢群體,是受保護的對象,但孩子也是有著獨立思維的個體,與我們有著平等的地位,我們在保護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單純的靠呵斥,應該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在他們能理解的范圍了給與合理的解釋,這樣孩子容易接受,也容易認同老師的制止。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起孩子,他們的一個不樂意的表情,可能包含很多內容,杜絕“孩子沒什么想法”或是“孩子的主意只在一瞬間”的錯誤想法,要善于捕捉孩子的一舉一動中背后的東西。因為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孩子的思想是純潔的,最大的特點是好奇。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順著孩子的思維,給與他最大的理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進而才能解決問題。其實,老師授課就是與孩子的交流,只有與孩子深層次的溝通,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備課的時候,要讓課程的每個步驟都盡量切合孩子的思維,或者引導孩子的思維朝教學目標靠近。在管理孩子的時候,需要杜絕“專政”,要善于理解孩子的思維,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讓孩子們高興的服從管理。
一個孩子表現(xiàn)好,我們通常總會夸贊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評價性的贊揚。但在這本書中說到:在心理療法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學生,你真棒!這些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為什么呢?他們需要免受評價性贊揚的壓力,這樣孩子才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認可。夸獎最重要的一條規(guī)則就是:夸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獎他們的品性與人格。
讀到這里。讓我想起了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夸獎。教學中學生固然需要鼓勵,但是很多時候這種不準確的激勵,非但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增強探索的動力,反而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的誤區(qū)。所以,我覺得評價語言要準確客觀,因人因境而異、具有針對性地作出不同的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全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理念應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就是要通過巧妙地鋪墊、點撥、引導、開拓、深化,使學生發(fā)現(xiàn)求知、增智、冶情的道路上“別有洞天”。它有時需要歸納,畫龍點睛,一語中的;有時需要引申,縱橫發(fā)散,左右逢源;有時需要指正,由表及里,指點迷津;有時需要突破,走出定勢,另覓新途;有時需要針對個體,循循善誘,春風化雨;有時需要面向全體,以石擊浪,各抒已見。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不是一個人孤立地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要與人進行交流。所以當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中浸透著尊重和理解時,孩子才會茁壯成長。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要彼此尊重。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如果每一個孩子享有良好和諧的家庭教育,那我們的學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做為教師更是要注意引導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科學、健康的教育和培養(yǎng)。我們要承認努力、表達感激,但是我們不能評價孩子,不能給他們定性。所以,讓我們改變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三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書的封面的圖片很溫暖,孩子和媽媽很溫馨,帶著幸福和期待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有幾章的內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讓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學習!
交流密碼:看完這一章,覺得自己以前和兒子的溝通的障礙太多了,想想平時對兒子用的威逼、利誘、批評……真是覺得很愧疚!導致孩子現(xiàn)在和我的溝通越來越遙遠,孩子每次想和我談話的時候,本來很高興的一個話題,我總是能談到他學習上面去,最后的結局就是以吵架無疾而終!書中看見有個父親如何讓正在怒氣沖沖的兒子消氣的對話,我不僅想起7月十號的時候,我和兒子約定等他休息帶他去看電影的,他自己在醫(yī)院看完牙齒在電影院等著我,我告訴他很快會到,可早上我事太多、路上又堵車,當我到達的時候已經遲到電影開始十幾分鐘。當兒子看見我時特別生氣說,”不看了!“怒氣沖沖,我給解釋了,他還是生氣,我沒忍住也給他大聲嚷嚷,孩子含著眼淚一個人走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看了交流密碼,我真后悔自己怎么沒早看,其實只需要一個真心的道歉和談到孩子當時的感受,他就能接受!
語言力量:”稱贊對孩子有用嗎“?這句話在這兩年里我真感覺沒用了,不管是語言還是物質,我對孩子下了個定義:”現(xiàn)在孩子怎么都沒欲望了呢“?其實不是,是我平時的稱贊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滿意的不快樂的稱贊語!當孩子有一些問題時,都是我在對他說,甚至是希望他立馬就能給些我想要的反應!可看完這章才發(fā)現(xiàn)都是錯的,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應該給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教育!我平時和孩子交流時,從來沒有想我在說話時,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憤怒的情況下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語!當孩子生氣是我會把他當時的”事情“強調,而不是考慮他的心情,尊重他,關愛他!以后我一定會好好用心呵護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書中講到孩子的責任感、紀律、積極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為,我都很感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在很認真負責的養(yǎng)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養(yǎng)育的目標是什么?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學會跟孩子談話時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對他們造成傷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讓他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理解孩子的觀點,幫助他們專注于解決麻煩!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解決我之前的期待,給了我答案!做個快樂健康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兒子的相處能像書中的封面圖片的母女一樣溫馨和諧!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四
寒假前無意中從別的`老師那里發(fā)現(xiàn)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利用寒假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寫的是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掩卷沉思,書中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昂⒆?,把你的手給我。”聽起來是多么的溫馨?。《覀儾⒉怀S眠@樣的話語。
第一篇章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今天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xiàn)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薄拔耶斎缓苁??!薄澳阋呀洔蕚浜昧艘磺?,該死的卻下雨了?!薄笆茄?!”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從這我就想到我們面對帶有情緒,有怒氣的學生,通常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fā)火。我們也不仿?lián)Q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的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y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y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yī)生缺少專業(yè)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y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在批評孩子時,我們會攻擊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會針對孩子本人發(fā)表任何觀點。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八歲的瑪麗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時,她的媽媽平靜地說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們重拿一杯果汁來吧,還要拿一塊海綿。”她站起來,把果汁和海綿遞給女兒?,旣愄痤^來看著媽媽,既松了口氣,又有點懷疑。瑪麗低聲說:“哎呀,謝謝你,媽媽?!彼炎雷幽ǜ蓛?,媽媽還在一邊幫她。媽媽并沒有說什么嚴厲的、批評的話,也沒有說一些無用的忠告,她說:“我當時想說‘下次小心點’,但是當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時,我就什么都沒說了?!?/p>
是的,瑪麗的媽媽看到果汁撒了的時候,給與的是指導而不是批評。讓瑪麗知道媽媽已經原諒了她,并且教了她以后再遇到這種事該怎么做,所以瑪麗松了口氣,心里充滿了感激,輕松的氛圍更能讓她記得以后要小心了。反之,如果當時瑪麗的媽媽看到果汁撒了的時候,嚴厲地批評了瑪麗:“你怎么回事?怎么這么不小心?果汁打翻了,你就不要喝了!”那處于害怕狀態(tài)的瑪麗就會更緊張更害怕,以至于以后再拿果汁或者做其他事情就會誠惶誠恐,擔心一但做不好,媽媽除了罵她還會做些什么。可見,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后果,與其進行毫無意義的批評,不如給予指導性的幫助。對于學生,我們也應如此。當學生做錯數(shù)學題時,我們應該給與耐心的指導,指導他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粗暴的批評,“你怎么弄的?連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寫?”也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學生。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學生,當他們表現(xiàn)出行為不當時,切記,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指導性的幫助。
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應設身處地地去理解,這會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改正錯誤的機會。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五
粗略看了《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作為父親,我覺得羞愧難當,有一種不安的情緒在蔓延。記得自己非常喜歡魯迅的一段話: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F(xiàn)在“我該怎樣做父親”一個急迫的命題,擺在我的面前。恰逢《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現(xiàn)了教育孩子的不同視角,給我這樣一個毫無章法的父親,一次警醒、一劑清醒劑。
以前,我總認為,女兒快十歲了,現(xiàn)在對她的教育,只要提要求就可以了。于是,考試沒達到理想的成績,就責怪她不夠努力;在家里不做事情,就認為她沒有分擔意識;犯了錯誤,就責怪她不吸取教訓……我們之間的談話,變成了一個命令,另一個服從;一個是真理,那另一個只能是荒謬可笑的。
作家楊紅櫻說過,她寫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破解童心。而《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了我“破解童心”的角度——當孩子和我們談話時,我們更應該讀懂他們的暗示。
比如:孩子會跟我說:爸爸,這次考試我考砸了。其實,孩子是在向我暗示:爸爸這一次你就不要責怪我了,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好,請你相信我??墒峭ǔG闆r下,我們都會對孩子大發(fā)雷霆,不問青紅皂白地說落孩子一通。我想這樣的事情大概會時常發(fā)生,我們常常對孩子缺乏耐心,一次的考試失敗,仿佛就是世界末日的來臨。我們忽略了孩子奮發(fā)自醒的能力,看清了孩子自身的努力。
在書中,我還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都沒有養(yǎng)成向對方敞開心扉的習慣,甚至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借鑒的地方,它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應該怎樣”,把我們帶入教育的“應該狀態(tài)”。但我也深知,它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怎么做父親”更應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同成長,用我們的進步換取孩子長足的發(fā)展,給孩子更多的幸福時光。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六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不論是父母和孩子圍坐在餐桌上共進晚餐,還是老師和學生相聚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內促膝談心,這將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卷。然而,我們并不常這樣表達,我們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許久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溫馨了。掩卷深思,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我要學習的改變的還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分為十個章節(jié),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闡述了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希望每天會是平靜的一天,沒有叫嚷、爭辯、戰(zhàn)爭??墒潜M管如此,生活中還是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沖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教師亦或是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因為語言像刀能夠帶來痛苦,即使不是身體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會留下很多痛苦的傷痕。在溝通中發(fā)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與孩子溝通應該學會把孩子像客人一樣對待。
第一章分多個方面解釋了和孩子對話的這門有規(guī)則的獨特藝術。首先,孩子在交談時很少是無知的,他們的信息里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孩子們看似沒有完結的十萬個為什么并不是單純的想獲得大量的知識,他們想要得到的是這個問題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溝通應該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簡單問題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與孩子溝通應做到換位思考,因為只有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學時代老師通常對有情緒怒氣的學生的做法是:冷處理或者是立刻嚴厲的批評他。如果我作為老師不妨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我想這樣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
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y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y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yī)生缺少專業(yè)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y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這本書雖然是介紹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但我覺得它同樣適用與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因為或許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學生。所以,不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學生,當他們表現(xiàn)出行為不當時,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指導性的幫助。
總之,老師與家長的語言具有培養(yǎng)、激發(fā),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
感悟:。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教育學生中應該充分的運用教育的智慧,語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發(fā)孩子的潛能,注意語言的殺傷力,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七
今年寒假我主要看了一套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其中的第三冊。這本書寫的是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掩書而思,書中的: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在我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在我們看起來是多么的溫馨?。《覀儾⒉怀S眠@樣的話語。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感觸很深。讓我知道,從看完此書的這一刻起,我要改變對孩子——也就是我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其中有一篇談到:我們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后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么要沖我發(fā)火?”今天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xiàn)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對兒子說:“你看上去很失望?!薄拔耶斎缓苁!薄澳阋呀洔蕚浜昧艘磺?,該死的卻下雨了?!薄笆茄?!”當孩子處于強烈的情感中,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
其次讓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傊?,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永遠懷著一顆愛你的心,用可行的方法將這種愛恰當?shù)乇磉_出來。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八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說:我發(fā)現(xiàn)你的脾氣真糟糕!我嘴里不說,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認,我越來越容易上火,變得越來越嘮叨,還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孩子說:媽媽,你就會喊爸爸來幫忙。孩子爸爸說:你跟女兒在一起,動不動就吵架。我很苦惱,很無助,我曾經也試圖想改變現(xiàn)狀,但總是無疾而終。
前一陣登陸學校網站,看見網站推薦的圖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我留心了一下簡介,了解到作者海姆。g。吉諾特一生致力于兒童心理學研究,他所倡導的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新思想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我于是砰然心動,立刻在”當當網“上訂購了此書。
因為充滿了好奇心還有力求改變現(xiàn)實生活的渴望,短短幾天時間,我就把書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閱讀中間有很多的感想沒有及時的記錄,但掩卷沉思,我充滿了內疚,原來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女兒,原來我可以這樣和女兒溝通。
生活中的我對孩子充滿了嘮叨和批評,早上反復的催促”快點“,到校時反復地強調”乖點“,放了學又開始無止境的督促做作業(yè),到了晚上又扯著嗓子讓孩子快點睡覺,這樣的一天匆忙、煩躁,談不上生活的質量,談不上溫馨和睦,還只會讓你話越來越多,口干舌燥,脾氣越來越壞,最后成了孩子眼中的嘮叨老媽,先生眼中的壞脾氣老婆。讀了這本書,也許真的能讓我在這方面有所改觀,因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適的環(huán)境、合適的語言和孩子交流、溝通事情,處理問題。譬如早上,也許給孩子一個鬧鐘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許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安靜地做作業(yè)比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孩子房間檢查作業(yè)更能讓他感覺父母對他的尊重和放心。學會耐心,學會尊重,我想我應該要認真審視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中,磕磕碰碰很多,可能是和同學鬧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可能是在學校里中午飯沒吃好,這些都足以讓孩子惱心,試想當父母的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也會常常窩火,孩子其實和大人一樣,如果我們把他們看成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事去理解他、幫助他,會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時候,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為什么發(fā)生,但此書告訴我們,其實正在情緒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們,不管孩子做了錯事或者取得了成績,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為什么。譬如,當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后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應該表示感激而不是譏諷,父母還應該避免使用否定的詞語如”笨“、”懶惰“等等,因為這些詞語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錯事時,大多時候他們其實也已經意識到了行為的不準確,有些其實他們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懲罰,這時候的父母再去反反復復地批評他們已經多余,父母要做的也許只是一兩句安慰的話語、或者一起設法彌補過錯,孩子在這樣的幫助下會感覺溫暖和愛。
語言的力量如此強大,讀了此書后我才深有感受。該書告訴我們,語言具有培養(yǎng)、激發(fā),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都覺得行動比一切都重要,說再多的話也許都抵不上一個小小的行為,但是當和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時,也許一句話、一個留言就可以化險為夷。當然,關鍵是父母掌握了語言的技巧,學會了在合適的時候使用合適的語言。這也真是我從此書中學到的又一個溝通方法。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給我們列舉了大量的在生活中會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指出了解決的方案,告訴我們如何和孩子說話,如何鼓勵和指導孩子,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如何處理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等等。對照書上的案例,我不禁汗顏,因為我心里面總是以為孩子還小,而我因為生活經驗的累加一直認為我的觀點凌駕于他之上,我說的總是對的,我講的他總是要聽的,不經意間,這些隨口說出的話把孩子推得離我越來越遠,好好的氣氛被破壞了,孩子生氣了。所以,學校推薦的這本好書至少讓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至少讓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謝學校網站的推薦,更感謝《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好書,好書伴我成長,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善!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九
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給我,書的名字叫《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據說這本書介紹了如何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抽空細細研讀了這本書。書中的很多觀點與解決問題的方式都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有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之所以不順暢是因為父母沒有掌握交流的密碼。首先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能夠看到孩子問題背后所隱藏的信息。要接納、理解、聆聽孩子,與孩子共情,讓孩子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如同書中舉出的示例,在孩子滿心歡喜的準備參加班級的野餐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隨之孩子開始變得暴躁。這個時候不應該跟孩子說外面大雨了也沒有辦法,你也不能讓大雨立刻停下,你暴躁有什么用呢。雖然說出了事實,但是并不能緩解孩子的焦慮,不如順著孩子的思維,附和他的話,慢慢緩解他的情緒,等焦慮情緒稍微好些的時候可以給出其他解決方案,與孩子共同商量,讓孩子參與其中獲得滿足感。
書中介紹說與孩子的溝通所有的目的都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一個能承擔責任并關心他人的人。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應該把孩子當做“客人”對待,這是孩子教育的一個基本的基調和態(tài)度前提。我們需要給他一個基本的尊重,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他是一個獨立的人。同時,這也是為其將來在社會生活中獨當一面的前提準備。所以在與孩子溝通中要掌握技巧,第一是了解,了解的第一要素是聆聽。第二是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一些基本的態(tài)度。對于孩子的想法要學會接納。對于孩子應對事情的方式方法,父母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我們的贊許、批評也要有恰當?shù)姆椒?。要學會正確的稱贊方法,避免判斷和評價性的贊譽,夸獎孩子的努力與成就,不要針對品性和人格。給予指導而不是批評,避免批評與評定。因為否定或貶損會傷害孩子。第三是合作與拒絕。拒絕要明確,把傷害降到最小。合作要孩子有發(fā)言權和決定權,培養(yǎng)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第四是給孩子傳輸自我價值觀,孩子不是機器,與其要求孩子服從父母的意志,不如傳輸價值觀。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扛起自己的責任感,有自己的發(fā)言權和選擇。
總之,語言具有培養(yǎng)、激發(fā)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我們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之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孩子一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繼續(xù)懷著愛孩子的心,運用溝通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讓孩子放心的把手給我。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十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作者對孩子的摯愛,及他渴望回歸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主題的方法。
3、領會“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主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領會作者把“真”作為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第一課時。
課堂學習: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二、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三、心理換位,體驗童真(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課堂學習:
一、展示“我的`童趣”
二、聯(lián)系生活,體會失去童真之悲哀(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三、學會在質疑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誦讀課文、體會豐子愷語言風格。
課后學習: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十一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不論是父母和孩子圍坐在餐桌上共進晚餐,還是老師和學生相聚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內促膝談心,這將是一幅多么溫馨的畫卷。然而,我們并不常這樣表達,我們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我們許久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溫馨了。掩卷深思,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學習的改變的還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分為十個章節(jié),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闡述了如何實現(xiàn)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希望每天會是平靜的一天,沒有叫嚷、爭辯、戰(zhàn)爭。可是盡管如此,生活中還是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沖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教師亦或是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因為語言像刀能夠帶來痛苦,即使不是身體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會留下很多痛苦的傷痕。在溝通中發(fā)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與孩子溝通應該學會把孩子像客人一樣對待。
第一章分多個方面解釋了和孩子對話的這門有規(guī)則的獨特藝術。首先,孩子在交談時很少是無知的,他們的信息里經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孩子們看似沒有完結的十萬個為什么并不是單純的想獲得大量的知識,他們想要得到的是這個問題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溝通應該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簡單問題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與孩子溝通應做到換位思考,因為只有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學時代老師通常對有情緒怒氣的學生的做法是:冷處理或者是立刻嚴厲的批評他。如果作為老師不妨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理解他的話。我想這樣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系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地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說出他們的失望。說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并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
除此之外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確有效地與孩子溝通。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命題: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育兒常識也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yī)生,僅有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yī)學知識是不能拿起手術刀為患者做手術的,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yī)生缺少專業(yè)的技能訓練。父母就應該像一位受過技能訓練的外科醫(y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這本書雖然是介紹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但我覺得它同樣適用與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書中說到對于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們應該給與指導而不是批評。因為或許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到學生。所以,不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學生,當他們表現(xiàn)出行為不當時,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指導性的幫助。
總之,老師與家長的語言具有培養(yǎng)、激發(fā),或者威脅、毀壞的力量。當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時,我們就幫助了他們培養(yǎng)希望和信心。與此相反,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反抗,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影響他一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會在教育學生中充分的運用教育的智慧,語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把你手給我讀后感篇十二
荷蘭有一個貧窮困苦的家庭,生活著一家四口,父親腦部受傷變成傻子,兒子漢斯和妹妹格蕾都還小,母親肩負著全家的生活。
銀冰鞋是溜冰比賽的獎品,是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東西,漢斯和格蕾買不起冰鞋,善良的希拉克送給了漢斯一雙冰鞋的錢,漢斯不接受,而是用勞動換取了它,當他賺到買鞋的錢時,又把冰鞋送給了妹妹,通過勞動,他終于有了自己的冰鞋,可是為了治好父親病,他又賣掉這雙能參加比賽的冰鞋,在這期間他曾經撿到了一個裝滿金幣的皮夾子,他一分不差的還給了失主。溜冰比賽中,他把自己的鞋帶送給了彼得,把冠軍讓給了彼得。
他的精神感動了荷蘭最好的醫(yī)生,免費治好了漢斯父親的病,還從鎮(zhèn)上送來了父親復原需要的用物,接著彼得家送來了營養(yǎng)品,父親藏了十年的1000個金幣也找到了,格蕾還在比賽中榮獲了銀冰鞋。
同時醫(yī)生的奉獻也得到了報答,母親在父親生病曾答應保管好一只貴重的銀表。十年來,好幾次碰到了生活危機,在丈夫治病最需要錢的時候,母親都沒有買掉這只表。想不到這只表秘藏著醫(yī)生失去了十年獨生子的謎,是這只表和銀冰鞋的盒子讓醫(yī)生和兒子重逢。
讀完《銀冰鞋》后,我特別為漢斯的高尚精神所感動,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他總是想到別人。對照之下,我感到深深地內疚,我是那么的斤斤計較和自私,只要爺爺?shù)耐肜锒嗔艘粔K肉,我就會喊:“奶奶,爺爺比我多了一塊!”
漢斯本來有能力得到銀冰鞋,可是為了父親,為了妹妹,為了朋友,他失去了銀冰鞋。我做不到,我總是要跟堂妹瑤瑤爭第一,爭好吃,好玩的,我沒有盡到一個當哥哥的責任啊!
漢斯是那么的高尚,他雖然貧窮,但他拾金不昧,他從不低下那高昂的頭,向人乞求,他不會無故地接受別人的恩惠,他堅持用勞動去兌換金錢,想想我只要有人送我好吃好玩的,我伸手就用,有時連個謝謝也不說。
“好人有好運,好心有好報?!蔽蚁矚g《銀冰鞋》中的每一個故事,無論怎樣波折,最后總有一個好的結局,看完書后在睡夢也會笑嘻嘻。
“感人的故事,詩一樣語言?!蔽蚁矚g朗讀《銀冰鞋》中那些感人的情節(jié),我多么想擁有《銀冰鞋》這么一本好書!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4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