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兒陶藝教案(優(yōu)秀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13:21:13
2023年幼兒陶藝教案(優(yōu)秀20篇)
時間:2023-12-10 13:21:13     小編:QJ墨客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案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合作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教案中可以設計相關的合作活動。

幼兒陶藝教案篇一

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幼兒陶藝教案篇二

1.通過美術館參觀活動,使幼兒初步感受陶藝的藝術美。

2.通過參觀進行現代陶藝與傳統(tǒng)陶藝的比較。

3.為幼兒進行陶藝活動做準備。

教育資源。

1.孩子已對中國陶藝有一定認識。

2.廣東美術館進行中國現代陶藝狀態(tài)展、錄像機、車。

活動過程。

1.觀察陶藝作品:孩子對現代陶藝。

1.通過美術館參觀活動,使幼兒初步感受陶藝的藝術美。

2.通過參觀進行現代陶藝與傳統(tǒng)陶藝的比較。

3.為幼兒進行陶藝活動做準備。

教育資源。

1.孩子已對中國陶藝有一定認識。

2.廣東美術館進行中國現代陶藝狀態(tài)展、錄像機、車。

活動過程。

1.觀察陶藝作品。

孩子對現代陶藝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東西有什么用?”“這些東西好像不是用泥做的?”“好像是用石頭做的?!薄斑@好像是……”孩子們以往認識的陶瓷是傳統(tǒng)實用型的.作品?!艾F代陶藝”是一種藝術追求上具有明確指向性和相對獨立性,以陶瓷材料為媒體進行實驗性探索的藝術形態(tài),孩子們對這些隨意性強極富想象空間的藝術品很感興趣,但又有一些疑惑。帶著問題我們邀請工作人員給孩子們進行了講解。

2.現代陶藝對孩子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在工作人員的解釋下,孩子們似乎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然后孩子們再次欣賞“現代陶藝”。孩子們在“現代陶藝”前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激烈的討論。

活動延伸與反思:

第二天孩子們通過錄像重溫了參觀現場,再一次感受“現代陶藝”的創(chuàng)造性、隨意性,隨后孩子們進行了陶藝創(chuàng)作,大部分孩子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作品生動有趣,極富個性。

幼兒陶藝教案篇三

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

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陶泥、操作工具等。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海底世界嗎?里面的魚成什么樣子的呀?(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魚的外部特征及它們在水中的動態(tài)特征)。

1.你們也想來制作一條小魚嗎?

2.教師示范制作可愛的魚。

師:用手捏魚的身體,然后翹翹的尾巴和張開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貼在魚身上,最后貼上眼睛。

3.你準備做一條什么魚呢?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小魚。

教師指導個別操作困難的幼兒。

幼兒陶藝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繪畫經驗,表現爸爸的形象特征與動作特征。

2.通過和爸爸的交流,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知道爸爸的本領并嘗試表現。

3.增進對爸爸的了解,進一步萌發(fā)愛爸爸的情感。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1.勾線筆、蠟筆。

2.對爸爸進行有意識的觀察,有條件的.話在家里給爸爸寫生。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幼兒用書:《爸爸的本領》。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自己的爸爸,今天我們請大家來說說自己的爸爸。

2.先請個別幼兒交流,然后再相互交流。教師重點提煉爸爸們的外形特征,為后期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二)引導幼兒學一學自己的爸爸。

1.教師:每個小朋友的爸爸都很能干,他們都會做什么呢?誰愿意來學一學,讓我們大家來猜一猜。

2.教師重點分析幼兒擺出造型的特征,為幼兒的后期創(chuàng)作進一步打下基礎。

(三)教師提供幼兒用書并播放音樂,幼兒創(chuàng)作。

2.教師:畫完以后,想一想可以對爸爸說些什么,老師會幫你記下來。

(四)集體欣賞作品。

教師:喜歡自己畫的爸爸嗎?你最滿意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爸爸特長、愛好,喜歡做的事情,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穿的衣服等,增進情感和對爸爸的關注。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xié)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幼兒陶藝教案篇五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干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紐扣、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餅干,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制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干的肌理、花紋上,為幼兒后期的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范,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后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將幼兒制作的各種各樣的餅干放進“餅干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游戲。

發(fā)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更多的不同肌理的廢舊材料。

幼兒陶藝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欣賞大師的作品,對陶藝活動感興趣。

2.嘗試運用陶藝綜合技能,模仿大師的作品,學制茶壺。

3.初步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活動準備:

1.收集大師的作品(各種各樣的茶壺)并制作成課件。

2.普通茶壺一個。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普通茶壺,導人活動。

(l)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2)教師:你們知道古時候的人喝茶用什么茶具嗎?(教師簡要介紹我國茶文化)。

2.欣賞課件中的茶壺,集體交流、討論。

(1)教師:這些茶壺造型怎么樣?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

(2)鼓勵幼兒自由講述,并適時進行小結。

3.幼兒模仿大師制作茶壺。

教師:請你們用以前學過的.技能,模仿大師的作品制作一把茶壺,好嗎?

通過討論、交流和模仿設計,幼兒受到啟發(fā),其動手能力和模仿造型能力得到發(fā)展。

4.展示、評價、反思。

(1)展示幼兒作品,師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2)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模仿的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幼兒陶藝教案篇七

1、進一步鞏固搓圓、壓扁、連接等技能。

2、組合表現花朵造型,并運用添畫的方法豐富作品。

3、能大膽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同里結構清晰的花朵。

2、花朵圖片多幅,白紙、水彩筆。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花朵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l)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朵的形狀。(幼兒講述)。

(2)教師畫出花朵的輪廓,讓幼兒了解花瓣的形狀及組合。

2、集體探索,學習制作花朵。

(1)教師:我們可以用陶泥做出一朵漂亮的花。想想,我們可以怎么做?(幼兒講述)。

(2)教師對幼兒的想法給予肯定,同時介紹花朵的制作方法:用搓圓、壓扁的方法組合成一朵花。

幼兒已經有了搓圓、壓扁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仔細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鼓勵他們勇于思考、大膽想象。

(3)教師示范、講解,提醒幼兒注意圓泥片之間的連接并進行添畫。

3、幼兒制作。

(1)引導幼兒用泥球、泥片在白紙上制作花朵,注意花瓣之間的連接。

(2)用水彩筆添畫出花朵的莖、葉子、小草等,注意畫面的布局。

幼兒陶藝教案篇八

孩子們對玩陶泥非常感興趣,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能鍛煉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亦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奥榛ā笔且环N食物,是幼兒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物體形象,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由于我班幼兒已掌握了制作“長長的`面條”,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陶泥表現的特點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目的是通過“麻花”這一陶泥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掌握用搓泥、分泥的技能來擰麻花。

1、學習用搓泥、分泥的技能來擰麻花。

2、鍛煉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泥活動做麻花的興趣。

學習用搓泥、分泥的技能來擰麻花。

能獨立制作“麻花”。

活動前已進行過搓長條練習、陶泥、水、抹布、麻花圖片。

一、教師出示麻花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麻花的形狀。

1、麻花的形狀。

師: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食物你們認識嗎?(麻花)它是什么形狀的呀?你們吃過嗎?

2、麻花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師:誰來說說你吃到過的麻花它是怎么樣制作出來的?

教師小結:在我們平時吃的麻花是用面粉制作出來的,把它進行發(fā)酵然后進行搓條編成一個長條在表面撒點麻子最后經過油炸。

二、引導幼兒討論擰麻花的方法。

1、出示陶泥作品“麻花”

師:那老師手上的“麻花”是怎么做出來的呀?

三、“麻花”制作介紹。

我們先把陶泥分成兩塊,然后兩塊都搓成長條形狀,再把兩個長條擰在一起,用手分別捏住兩頭,兩只手向兩個不同的方向轉動,就擰成了麻花。

四、幼兒學擰麻花,教師進行指導。

1、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學習和鞏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引導幼兒比較擰麻花少擰幾圈與多擰幾圈做出的麻花有什么不同。

2、提醒幼兒陶泥不要弄在衣服上,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衛(wèi)生。

幼兒“麻花”展示。比一比誰的麻花擰的像、擰的好。

今天的活動,在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時,我像往常一樣對孩子們提出了制作要求,并強調了自己做自己的,不許七嘴八舌。但是在活動中,我似乎聽到有孩子在說話,正當我要開口批評的時候,我聽到他在說:“你看,我做的麻花還帶芝麻的呢?!蓖M的孩子聽到他說的話也都急著要這樣操作。反思自己剛剛的行為,是不是對幼兒的課堂常規(guī)教育太過于嚴厲,差點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幼兒陶藝教案篇九

1、了解制陶的一些基本術語,掌握新的捏陶的技法。

2、能運用多種形式制作杯子,充分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3、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觀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1、課件―陶藝。

2、陶泥、制作工具等。

教師:小朋友,待會兒我要請你們去玩泥巴,你們高興嗎?

1、出示泥團。

引導幼兒想象:這是什么?

我們再來搓一搓大湯圓--我搓我搓我搓搓搓。

2、教師:小泥巴說我又要變身了,今天我要跟手指做游戲。

(1)教師演示:看!這是什么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我捏我捏我捏捏捏,往上捏往下捏兩邊捏。

(2)教師:它變成什么了?(杯子)。

教師:它變好了,呀!是什么?

泥巴變身真好玩,給他們拍拍手。

1、教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杯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2、欣賞課件。

引導幼兒觀看杯子的造型與裝飾方法。

提問:如果讓你買杯子,你準備買哪一個?為什么?

3、教師小結:杯子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水果形狀、小動物形狀、小人形狀的。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更有趣的杯子,你們想不想自己試著做一個,看看誰做得與眾不同,做得更有趣。

4、幼兒討論、交流如何制作杯子。

教師:你準備做一只什么樣的杯子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

1、提醒幼兒認真制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制作。

2、教師巡回指導,及時捕捉幼兒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與制作,并用照相機拍下來。

1、欣賞同伴作品,進行評價。

2、教師從中選出幾件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從造型上分析作品的優(yōu)點。

1.對比一下,談談各自的制作手法。

2.請點評一下作品的優(yōu)缺點。

3.探討改進的方法.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

1、通過身體表現,激起幼兒徒手制作去表現樹干的形態(tài)。

2、鞏固泥塑中的搓條、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嘗試用落葉來裝飾樹干。

2、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力,體驗陶藝制作的樂趣。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課前幼兒去戶外觀察過樹,并拾好大量的葉片小的落葉。

(一)帶領幼兒賞樹,并進行游戲“變變變”,引導幼兒用身體將樹干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出來?!靶∨笥眩瑯涫乔ё税賾B(tài)的,樹上的樹枝也是向各個方向伸展的。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樹的游戲“變變變”,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現樹的形態(tài)。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來做一棵樹,看看哪棵樹最漂亮。”幼兒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的用身體表現各種樹的各種形態(tài),并及時給予肯定及表揚。

(二)幼兒大膽的動手嘗試制作樹干,教師巡回查看。

(三)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制作樹干。(搓條成樹干的;雙手捏泥做成樹干的)。

教師在請個別幼兒示范時,教師在旁給予適當的解釋說明,告訴其他幼兒這種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問題。(如個別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直接請該幼兒邊示范邊說明。)。

(四)幼兒再次制作樹干,并加樹枝及樹葉。

1、要求幼兒大膽的去取泥塑造樹干的外型形態(tài),表現出樹干的千姿。

2、鼓勵幼兒用泥來做樹枝并與樹干連接,提醒幼兒注意樹枝與樹干的關系。

3、幼兒用在戶外地上拾來的樹葉插到樹枝上。

(五)、將幼兒展示出來,大家互相欣賞,講評。

(六)、以開一個樹的展覽宣傳會將幼兒帶出活動室。

“小朋友做的樹都很好看,那你們知道樹對我們人類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言,“哦,原來樹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可得好好宣傳宣傳。走,我們用我們做的樹去開個樹的展覽宣傳會?!?/p>

大班陶藝活動:有趣的泥巴。

設計意圖:

陶藝在我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馬俑”讓世人驚嘆。而現代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創(chuàng)作不再是陶藝家的專利?!巴婺唷笔呛⒆拥奶煨裕亲钭匀徊贿^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準備: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活動室。

二、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并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啊!

三、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四、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裝飾陶藝作品(加背景音樂)。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自評:

優(yōu)點:

1、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幼兒們在本活動中能盡情地想象、猜測、描述、表達。

2、本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很清晰,層層遞進,讓幼兒們從欣賞圖片到欣賞事物到欣賞大師作品再到動手操作。陶藝的魅力不斷影響著幼兒,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對陶文的熱愛。

3、課堂氣氛較好,幼兒、教師、陶文很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處:

1、由于準備不是很充分,將欣賞大師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漏掉了,所以只能將它移到最后一環(huán)節(jié)。

2、大師作品的圖片不夠豐富與美觀。

3、裝飾材料不夠豐富。

建議: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非常興奮。因為我要去參加寒假小隊活動——做陶瓷。

我和同學李宇浩結伴乘汽車去。25分鐘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

我們走進一扇小門,我心想:這就是陶瓷館啊!房間的架子上滿是各式各樣的花瓶、碗、杯子、茶壺。教我們的是位帥帥男老師,他的頭發(fā)卷卷的。開始做陶瓷了,老師先讓我們系上圍裙,再把衣袖管挽到手臂,一人一臺拉胚機面前坐好。我看到老師從箱子里一下子拿出了四袋泥巴,我們一人一袋。老師告訴我們先把泥巴打平,把它放在轉盤上,弄成四邊形。然后讓我們用強壯的大拇指在你上鉆個洞,把食指擺出一個“九”字型,隨著拉胚機的運轉,我掐著泥巴的上面。泥巴慢慢縮小,不一會兒,我就捏出來一個小花瓶。我心里很是開心。

這個我第一次嘗試做陶瓷,真是說上去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只有認真刻苦去做,才能做好。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二

大家都做過陶泥,玩過泥巴吧!今天我給大家露一手,它可是我的強項呢。

走進陶藝教室,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轉盤。等到所有人到齊后,期盼已久的陶藝課開始了,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什么?我的作品會是怎樣的?它怎么做?一切疑問即將解開。

開始動手嘍!我拿出拳頭大小的一塊泥,把泥放在轉盤上。兩手交叉成翅膀形,一前一后壓泥,壓到一半再換一個面壓,一個標準的“大餅”做成了。緊接著用棒子切一個圖形,當盒子的底部,我刻了一個胖胖的愛心,里面還畫上了一對翅膀作裝飾。底部做好了,老師又教我們搓“油條”,左右上下均勻地搓,我學著老師的樣子,搓了根veryveryvery長的“油條”,一圈一圈地纏在底坐上,盒子做完了,我去洗了手,驕傲地給老師看,這真是一個驚喜:我得了a星,可以放在那里燒制。

馬上要離開教室了,我摸摸我的作品,對它說:“再見嘍,乖乖,下次見!”這真是個快樂的早晨!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泥工的多種技能,表現海洋中的動物與植物,并學會用小棒雕刻的方法來表現細小的部分。

2、發(fā)展觀察力,初步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透明的金魚缸或造型各異的瓶子,泥塊,小棒,海底世界的錄像。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海底世界的錄像,導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在電視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教師再放錄像一次,觀察海底的動物是什么樣子的:《重點觀察各種畫類、烏龜、蝦的外形特征。

2、教師講解制作要求,重點講解雕刻方法。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請小朋友將你想做的動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魚缸表面,做完后為了讓小動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還可以利用這些小棒在動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應的花紋。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首先確定主要內容。制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利用小棒,簡單雕刻。

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jié)的性的畫面。通過制作,水紋波及草等畫面更加完整。

4、評價。[:]。

美術活動:設計郵票(大班)。

活動目標: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2.增進幼兒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經驗。

活動準備:1.剪好花邊的鉛畫紙2.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3.集郵冊3本。

活動重點:幼兒學會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活動流程:欣賞郵票--師生討論--幼兒作畫--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1.引起興趣2.前兩天老師去郵局寄一封信,可是郵局的叔叔說這封信少了一樣東西不能寄,請你們幫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3.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郵票)4.你們知道郵票有什么用途嗎?(寄信)5.有的人喜歡把一些用過的和沒用過的郵票收集起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郵票很美可以欣賞)6.老師今天也帶來一些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7.師生討論8.你看到郵票是怎樣的?(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9.剛才有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美麗的圖案,和表示郵票價錢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有白色花邊。10.這是郵票設計師們設計。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11.郵票的旁邊有一條白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留下一條白邊,然后在郵票上寫上中國郵政4個字,這樣就像郵票了。12.誰愿意將你心里想的郵票圖案畫給小朋友看呢?13.幼兒示范14.幼兒作畫15.你們想不想也設計一張郵票?16.請你們先想想你想設計一張怎樣的郵票,然后再畫到紙上。17.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要在設計好的圖案旁留下一條白邊。18.活動評價19.誰愿意將你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20.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活動后感。

本周進行了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當我向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紛紛議論“大嘴怪”怎么吃東西?;顒娱_始我引導孩子們對牙齒模型進行認真地觀察、并互相討論,讓孩子們知道前面的牙齒是門牙,門牙旁邊的是犬牙,犬牙旁邊的是磨牙,并說出它們各自的分工及合作過程。接下來我先請大家討論怎樣制作牙齒切碎機,在親手制作“大嘴怪”時,孩子們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他們根據牙齒的各部分關系用鉛筆在紙上畫好一排牙齒,然后根據畫好的牙齒剪下來,再把它們粘貼到剪開的紙盒里。

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事先設計好就動手剪,結果牙齒的構造沒剪對,被旁邊的小朋友一說,他們只好重新剪過,耽誤了些時間。粘牙齒是本活動的難點,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為小手指不夠靈活粘起來很費勁。不久大家都把牙齒粘好了,接下來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齒切碎機:給它畫上眼睛,頭發(fā),耳朵等。這一過程都難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齒切碎機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請幼兒給牙齒切碎機喂食,大家用一些廢舊的報紙等給牙齒切碎機做食物,“嗷,咕咚”,牙齒切碎機一口一口吃東西了,哦,大家玩得真開心?。∥野延變鹤龊玫淖髌贩旁趨^(qū)角中,讓孩子可以隨時玩一玩。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設計,制作,體驗中進一步對自己牙齒更加了解,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小食品繪畫寫生課(幼兒繪畫教案)。

第四周專題作業(yè)活動課試行第4課小食品繪畫寫生課。

活動主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具體的分析欣賞各種小食品包裝的實物,具體的理解食品包裝的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形式與對象(兒童年齡特點)的統(tǒng)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藝術特點。

教學目的:通過畫各種小食品,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形狀和色彩等繪畫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教學重點:小食品的特點和裝飾特點的理解與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小食品的不同形狀特點與不同裝飾風格的表現。

教學準備:1.學生自帶一樣小食品。要求沒有教師的允許下不許打開,違反者禁止參加本課的活動。

作業(yè)要求:寫生或想象畫幾個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點和圖案與色彩的設計效果。

活動過程。

一、小食品觀賞活動。解決以下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審美)關于對小食品()的調查年班所研專題名稱:經研究我知道調查內容包裝上面有什么:4種以上通過包裝我知道里面是:外形:色彩:以色為主,還有顏色。色彩搭配的作用:適合的年齡段。1.哪些顏色再一起對比比較強烈2.包裝和內容是否統(tǒng)一?是不是3.畫幾種你發(fā)現的線條。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二、教師小結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的色彩運用的規(guī)律。

三、把你觀察的小食品畫出來。適當講授構圖技巧??梢赃M行隨意的組合(審美能力的理解。a美術知識的介紹)。

四、調查反饋。

1.讀自己的研究報告,張貼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誰的小食品畫的又象又好。(d通過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的對照、比較、鑒別)。

五、布置作業(yè),通過研究,我們學習了對事物的細致的觀察。回家每人選一樣物體進行調查,自己寫一份調查報告。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更多的交流。

大班美術教案:洞洞變變變。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四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只小烏龜與兩條小金魚。最近我在喂小金魚的時候,總會有一群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嘴里還竊竊私語,“這么小?!薄拔蚁矚g這條?!薄澳憧矗淖彀驮诔詵|西。”還有的小朋友紛紛要求自己來喂小金魚。小班孩子比較喜歡動感的事物,現在他們每天都會在魚缸前,與小金魚說說話或喂點食物的??吹剿麄儗π〗痿~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節(jié)課,通過直觀的欣賞魚,讓孩子們能夠了解魚的特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

活動目標:

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難點:

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準備:

陶泥、操作工具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海底世界中的魚。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海底世界嗎?里面的魚成什么樣子的呀?(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魚的外部特征及它們在水中的動態(tài)特征)。

二、制作可愛的魚。

1.你們也想來制作一條小魚嗎?

2.教師示范制作可愛的魚。

師:用手捏魚的身體,然后翹翹的尾巴和張開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貼在魚身上,最后貼上眼睛。

3.你準備做一條什么魚呢?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小魚。

教師指導個別操作困難的幼兒。

三、參觀“海底世界”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回憶海底世界的魚讓孩子說一說魚的外部特征,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激發(fā)了孩子制作的興趣。在制作過程中胳個別孩子動作較慢,是否可以引導部分孩子合作完成小魚的制作。

《小班陶藝“可愛的魚”教案與反思》摘要: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活動目標: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活動重點: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魚的動態(tài)特征...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五

到了陶藝工坊,老師先叫我踩了一個踏板,問我有什么感覺?我發(fā)現,踩得越重,上面的轉盤就轉得越快。

在我選定了做一個杯子后,老師便發(fā)給我一團濕濕的陶土,先用抹布拭干多余的水份,再把它放到轉臺上。然后老師教我把手臂架在臉盆沿上,手掌相對,成握球狀捧住陶土團,使手臂、手掌與臉盆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樣可以使之后的動作更加穩(wěn)固。

接著,老師教我如何把陶土的位置弄正,讓陶土盡量“站”起來。隨后老師在陶土頂端用大拇指鉆了一個洞,又教我把杯壁拉長、變薄。待杯子“長”高后,老師幫我的杯口切了一個造型,然后我繼續(xù)修正杯子的形狀??墒俏易鲋鲋涌趨s要塌了下來。幸好有老師的幫忙,老師給我分析了談下來的原因:杯壁太薄、拉得太高。最后,終于在老師的幫助下,我親手完成了杯子的制作。

這次小隊活動,雖然難度很大,但是看到完成的作品,我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六

1、參觀“筆筒天地”,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見到的筆筒。

教師:你們看見了什么樣的筆筒?它有什么用途?

2、集體討論筆筒制作方法。

(1)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把泥條盤起來呢?(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嘗試各種方法并講述。

(3)教師小結:先把泥搓成條,然后把泥條依次盤起來。先盤一個蝸牛形的底,然后再往上盤,注意邊盤邊將泥條的內側相互抹平。還可以運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筆筒。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筆筒。教師對有創(chuàng)意的筆筒進行點評。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七

1.幼兒聽《多啦a夢》主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是哪部動畫片里的?

2.展示動畫人物:多啦a夢,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多啦a夢來到我們班做客,瞧,你喜歡它嗎?喜歡它什么地方?

小結:多啦a夢很可愛,有一個又圓又大的腦袋,兩只圓圓的眼睛,一張大大的嘴巴,還有三根胡須,最最特別的是身體上還有個神奇的半圓形口袋呢!

3.欣賞圖片,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1)師:除了在動畫片里,你還在哪里見過多啦a夢?

過渡: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人們都很喜歡多啦a夢,利用它還做了很多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欣賞多啦a夢衍生的生活用品。

師:瞧,多啦a夢變成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這是多啦a夢的?

過渡:設計師真有創(chuàng)意,利用多來a夢做出拖鞋,做出了……,你們喜歡嗎?想不想自己也來當設計師,做出更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的作品。

師:誰來說說你想設計一件怎樣的作品呢?準備怎么做?請你和好朋友們一起商量一下。

4.交代制作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1)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有的小朋友想做……有的想做……,但是我們的作品一定要把多啦a夢的外形特征表現出來,現在就請小設計師們試一試吧。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5.評價活動(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師對裝飾新穎的作品予以表揚。

6.延伸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做了多啦a夢的不同生活用品,下課后可以和好朋友討論一下,利用多啦a夢還可以做哪些東西,等下次陶藝課的時候再請你來試一試。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的活動,通過壓印的活動尋找并收集生活中的制造機理的物品。

2、培養(yǎng)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及創(chuàng)造能力。

活動準備:

1、毛線、壓印模坯、鈕扣、木棍、網袋、石頭、筆套等材料。

2、人手一分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1、看一看、說一說各種綜合材料。

(1)幼兒觀察、欣賞。

師: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了許多的東西,看看它們是什么呢?它們有什么特點?

(2)幼兒自由交談。

師:這些東西和我們玩泥巴有什么關系呢?

2、幼兒嘗試用綜合材料進行壓印,教師善于捕捉閃光點,為下階段作準備。

3、教師針對幼兒嘗試情況下介紹壓印的方法。

4、幼兒進行壓印游戲。

5、評價活動。

幼兒互評。請說說你用什么材料壓出了什么樣的花紋。

幼兒陶藝教案篇十九

今天,我們一起去上陶藝課,老師講完話以后,到我們進入了教師,陶藝課就開始了。

首先,老師問我們什么是陶藝,有人說是做一些平常沒有的東西。還有人說是用黃河泥做的東西。老師都說:“你們說的都很對,但是要別人問你什么是陶藝,他說是捏泥巴玩,人家就會給你一巴掌。陶藝不是捏泥巴,它是一門藝術。同學們懂了沒?”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懂了!”。然后老師給男生女生分好后就開始了。我們一開始有的在玩黃河泥,但漸漸都不玩了,開始認真的坐了起來,做了一半,下課了,我們出去玩了一會,上課鈴又再次打響,我們又開始做開我們的作品,搞笑的是,楊元翰和王若晨不會做,所以他們在玩黃河泥,下課了,我們組我做的最不好,我們組優(yōu)秀的有:楊海龍、張邵凱、安鵬程。下課之后,我們就回宿舍了。

雖然我做的最不好,但我從中學到了,每件事想做成都不是那么簡單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幼兒陶藝教案篇二十

2月3日下午我參加了小組里組織的陶藝活動,與我結伴而行還有黃圣君。我倆一路上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可興奮了呢!

到了陶藝館映入我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花瓶、盤子、杯子、茶壺,我一眼就看中了花瓶,所以就決定做個花瓶。說干就干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先系上圍裙,再挽起袖管,一人一臺機器面前坐好。指導老師拿出一袋泥巴倒在在機器上對我們說:“大家先把手沾點水,把泥巴搓圓。”我按照指導老師說的方法在盆里沾了點水,用手很小心地捧著泥巴,再就是用腳開始踩機器好讓它轉動起來。只見那泥巴在手里不停的轉來轉去,一會變方形、一會變條狀,心里頓時開始著急起來,這泥巴怎么不受我控制呢?再看看旁邊的黃同學他也是這樣,大概我太著急竟然做壞掉了。只有等第二波再做,這時老師跑過來輕聲對我說:“你不要急要保持手型,也不要隨意跟著泥巴轉動,就這樣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幫助下,原本不受我控制的泥巴現在竟被我牢牢的控制住了。我操作的很得心應手,不一會兒,一個有模有樣的花瓶誕生了,看著自己親手做的花瓶,我心里美滋滋的。

真不容易啊!看上去簡單做起來挺難的,這次的活動真是收獲很多。

李宇浩。

【學做陶藝】。

寒假的一個星期六下午,我們第五小組在陶藝吧組織了一個做陶藝的活動。我很開心,這是我第一次做陶藝。

我們一走進了陶藝吧,就被各式各樣的陶藝展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有形狀各異的茶壺、茶杯和花瓶,有漂亮的輪船,有精致的小汽車……這些就是我們要做的模型。我迫不急待地穿上圍裙,坐到工作臺前,開始了!陶藝老師先讓我們用腳踩上開關,把工作臺轉動起來。我用手握著陶泥,慢慢地,它居然立了起來。我又把泥的頭上壓一壓,它就變成了梯形。哈哈,真有趣!按照老師的指導,我用食指在中間挖了一個小洞。這樣,它又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小口杯。我心里又緊張又高興。緊張的是怕它垮掉,前功盡棄,高興的是我的作品就快完成了。接著我用拇指輕輕地摸著這個轉動的杯子內部,過了一會兒,覺得它的厚度很薄了,口的大小也均勻起來。這時,陶藝老師走了過來,幫我們做了最后的一步:把它頭上多余的部分給去掉。哇,一個大大的完整的杯子出現在我面前,我心里非常高興,手上沾滿了泥也覺得沒關系。

在最后的大家的作品評比上,有同學投了我的杯子一票!我得了第二名。哈哈哈!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做陶藝很有趣,一點也不簡單!

蔡杼宏。

【記一次小隊活動】。

到了陶藝工坊,老師先叫我踩了一個踏板,問我有什么感覺?我發(fā)現,踩得越重,上面的轉盤就轉得越快。

在我選定了做一個杯子后,老師便發(fā)給我一團濕濕的陶土,先用抹布拭干多余的水份,再把它放到轉臺上。然后老師教我把手臂架在臉盆沿上,手掌相對,成握球狀捧住陶土團,使手臂、手掌與臉盆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樣可以使之后的動作更加穩(wěn)固。

接著,老師教我如何把陶土的位置弄正,讓陶土盡量“站”起來。隨后老師在陶土頂端用大拇指鉆了一個洞,又教我把杯壁拉長、變薄。待杯子“長”高后,老師幫我的杯口切了一個造型,然后我繼續(xù)修正杯子的形狀??墒俏易鲋鲋?,杯子口卻要塌了下來。幸好有老師的幫忙,老師給我分析了談下來的原因:杯壁太薄、拉得太高。最后,終于在老師的幫助下,我親手完成了杯子的制作。

這次小隊活動,雖然難度很大,但是看到完成的作品,我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黃昊霆。

【寒假小隊活動——做陶瓷】。

今天我非常興奮。因為我要去參加寒假小隊活動——做陶瓷。

我和同學李宇浩結伴乘汽車去。25分鐘的路程,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

我們走進一扇小門,我心想:這就是陶瓷館??!房間的架子上滿是各式各樣的花瓶、碗、杯子、茶壺。教我們的是位帥帥男老師,他的頭發(fā)卷卷的。開始做陶瓷了,老師先讓我們系上圍裙,再把衣袖管挽到手臂,一人一臺拉胚機面前坐好。我看到老師從箱子里一下子拿出了四袋泥巴,我們一人一袋。老師告訴我們先把泥巴打平,把它放在轉盤上,弄成四邊形。然后讓我們用強壯的大拇指在你上鉆個洞,把食指擺出一個“九”字型,隨著拉胚機的運轉,我掐著泥巴的上面。泥巴慢慢縮小,不一會兒,我就捏出來一個小花瓶。我心里很是開心。

這個我第一次嘗試做陶瓷,真是說上去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只有認真刻苦去做,才能做好。

黃圣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4495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