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熱門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1 10:44:07
最新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熱門20篇)
時間:2023-12-11 10:44:07     小編:溫柔雨

總結(jié)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飛躍點,也是未來規(guī)劃的引導(dǎo)??偨Y(jié)的語言要簡潔明了、準(zhǔn)確精練,避免出現(xiàn)冗長和啰嗦的表達方式。探究別人的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寫出自己的總結(jié)。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一

如果青春是一個美夢,那夢醒之后又是何等惘然。

七月上的午后還沒有很熱,也可能是樹蔭的微涼。故事的開場總是很暖,沈世鈞因同事許叔惠而認(rèn)識了顧曼楨。三人結(jié)伴上下班,日子很清苦,可他們不覺?;蛟S是冒著大雪去找手套的世鈞過于體貼,或許是一天打三份工的曼楨過于堅強,總之,他們相愛了。

而另一邊,許叔惠和石翠芝在互看不順眼中相遇。

有時候,命運弄人是真的。就像相戀兩年的沈顧二人,因為一場陰謀,兩場誤會而分別;就像許石二人,那未表明的心意,隨波逐流。

再相見是十四年后,一切已無法改變。如果說一個新鮮的誤會的解釋是催化劑,一段新鮮的表白能打動人心,那么,他們再一次的相遇加速了清清楚楚的訣別。

其實讀到一半時,看了主角們的誤會和離合,就覺得會是一個悲劇。但讀完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悲劇不是遠(yuǎn)隔天涯,永遠(yuǎn)不見,而是對往事的無力回天。

所以,愛到底是什么呢。真的說不明白,是轟轟烈烈的開場,不顧結(jié)局的去賭一把?還是那已經(jīng)失望的心,在歲月流逝里最終遇到適合的人。

適合有很多種含義,是自己喜歡的,是條件合適的。無論如何,歲月就這樣過去??扇韵蛲业揭欢瓮昝赖膼矍?,哪有什么完美的愛情,只不過,是想在若干年后感慨起,不會覺得半生虛度。

也曾宵想蕩氣回腸,也曾宵想細(xì)水長流,可在沒有下定決心愛自己還是愛別人更多些時,就不要觸碰愛情。

可能這周工作太緊張了,從上班到下班都必須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所以天天晚上睡很少的覺,竟然也不覺得犯困。終于昨天晚上看到12點多,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以前沒怎么看過張愛玲的書——雖然她是個名家,也有很多人追捧她的文字??墒俏乙恢庇X得她的文字有點消沉陰暗,所以一直也沒看過。大概是兩年前借過她寫的書,但是那時侯還是和同事住一個宿舍,是一邊跟同事聊天,一邊看電視,一邊看了幾篇。基本上沒有印象,只是覺得她的文字很晦澀。就沒再看過。前幾天,我弟過來,帶了本《張愛玲文集》放在了我這,因為這幾天沒好電視看,又是一個人閑著,就看起來。沒想到這一次心態(tài)竟然是完全的不同,看起來也是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所以常常是晚上看到半夜。或許她的書就該一個人靜下心來仔細(xì)的讀。也可能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比較成熟些了,能看懂她的內(nèi)心了。

《半生緣》雖然書沒讀過,卻也看過電視劇。所以對于故事情節(jié)也大體知道一些??墒窃僮x書,確是一點不感到厭煩,相反看了后才發(fā)現(xiàn)電視劇真是太膚淺了。張愛玲那細(xì)膩的描寫電視劇又怎么能夠詮釋的了呢!不得不說張愛玲的文字真的是太細(xì)膩了。表面上看似很平靜,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大的矛盾,可是在這平靜下面卻早已是驚濤駭浪,緊緊的抓住你的心。我一直認(rèn)為真正的大作家不是靠華麗的文字來征服讀者的,當(dāng)然文字和故事性是一方面,這一點張愛玲也做到了。還有一點重要的是他們能在故事里講述一些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社會……的哲理——或者說軌跡更確切些,這才能顯示出作家的智慧。張愛玲就是有著這樣智慧的才女。她的思想是獨特的,看問題也那么深刻,又能用一種很準(zhǔn)確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我真遺憾現(xiàn)在才讀她的書,但是不管怎樣總還是看了。

讓我們還留著盡幸存真性情的愛。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yīng)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如果你認(rèn)識從前的我,那么你就會原諒現(xiàn)在的我。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說好永遠(yuǎn)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dāng)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么脆弱的。經(jīng)得起風(fēng)雨,卻經(jīng)不起平凡......

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不要讓我聽你的。

初讀她的書便被她所描繪的語言、情節(jié)、文章的脈絡(luò)深深吸引,看著她寫的書就好像在聽她講述自己悲涼的一生,這有著一世才華一世悲涼的才女,精妙的語言技巧讓我猜不到結(jié)局只能跟著她向前走…向前走…于朦朧之中揭開神秘的面紗,于情節(jié)之中觸感傷懷。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她筆下的愛情故事的開頭就是這樣可以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與萌動,就這樣用文字寥寥數(shù)筆撥動你的心弦,聽她娓娓道來,跟著她去品味這愛恨情仇、這傷別離、無限心酸悲涼匯聚交織的一生。

最喜歡她筆下的那個叫家茵的女孩兒也喜歡她筆下每個人物的姓名,驚嘆于她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并展現(xiàn)出來的赤裸裸的人性。莫楨和世均、翠竹和叔惠、莫璐和豫瑾…明明情投意合琴瑟和鳴的兩個人卻因為姐姐姐夫設(shè)計的圈套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抱憾終生,知道了結(jié)局又怎么樣呢?終究還是回不去了,翠竹和叔惠也是彼此愛慕互為知己的兩個人,但因為世俗的觀念陰差陽錯也沒能在一起,莫璐的冷漠與人性的喪失、豫瑾的善良無疑被她刻畫的淋漓盡致,每個人物的出現(xiàn)都在為后文作鋪墊,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里人物的相遇大都以美好開始又以悲劇收尾,命運里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也和她們每個人都開了一場玩笑,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都與那個時代擺脫不了干系,封建舊社會的腐朽與壓制、不平等的社會觀念、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都是造成悲劇的源頭。

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這滿紙都是蕭索,滿篇俱是悲涼,該是怎樣的人生?能讓人寂寞到如此的地步,只能遁進回憶中尋找已逝的溫情在文字中訴說這滿世荒涼。她的文字讓我驚嘆于她的傾世才情,又感嘆她的悲涼人生。生活在如今歲月,現(xiàn)世安穩(wěn),沒有舊思想的束縛,每個人都渴望早日得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感覺部分現(xiàn)代人對于感情的觀念過于激進化,總是腦袋里天天想著盼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但那畢竟可遇不可求,不如好好生活用心生活,好好感受自己未知的生命,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期待,說不定在感知美好的瞬間就能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沒有早一步?jīng)]有晚一步,就恰好地問一句:“咦,你也在這里?!睆那奥簧粣垡粋€人,所以慢慢來,我們又不趕時間。帶著愛去生活并學(xué)會去感知愛,因為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終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花了昨天晚上的大部分和今天早上的一點點時間,終于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看完后最深的感覺是,真是環(huán)境能造就與之相應(yīng)的人,也可以將之中人的生活與人生改變、偏離其預(yù)期。真是時代作弄人啊。書中的主人翁曼楨與世鈞之間的愛情就是個例證。他們之間的愛情被環(huán)境中的人所破壞、阻斷、淡化。面對這一切他們不能沖破環(huán)境的世俗,他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環(huán)境,但他們有不愿就這樣依附于周圍的環(huán)境。曼楨被她姐姐關(guān)在她家,然后逃離她家,然后回來照看她自己的兒子,然后與以結(jié)婚的世均見面,已經(jīng)時隔十八年了。他們以前是怎樣的年輕,怎樣的相互依戀啊!但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都是中年人,都有了小孩,都有了家庭的責(zé)任感。他們的理智已經(jīng)不允許他們再來一次了。我想,他們見面的那一刻一定有恍然過世的感覺,仿佛以前美好的時光就在昨天。

小說的結(jié)尾很含蓄,但反映了主人翁那豁然大度、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去改變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積極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

張愛玲的小說的細(xì)節(jié)寫的特好,給人很深的真實感。以后要多多的拜讀她的作品。呵呵。

其實真的讀完了這本書,也就這樣了。

被之前的情節(jié)牽絆,心境也跟著起伏跌宕,好在最后結(jié)局也算完滿,先前的遺憾在時間流逝中隨著煙消云散了。

我一定要夸一夸張愛玲的文筆!無論是比喻還是細(xì)節(jié),仿佛不能再找到一個更好的描述了。她的立足點總是新穎脫俗又十分貼切,實在讓人佩服。

只是一想到她對曼楨遭遇的勾勒,就不免惋惜。愛玲人似乎是淡淡的,心也有些冷冷的。(之前喜歡她,就去看了傳記,這里了解一點,那里補看一些,對愛玲也不是一無所知。)在她作品中的體現(xiàn)應(yīng)該就是曼楨與世鈞,叔惠與翠芝的錯過了。(其實每一個人物都很立體)。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豫瑾,他有擔(dān)當(dāng)、有勇氣,對于曼璐,他付出過真心,惋惜她的遭遇。對于曼楨,他總是給予關(guān)心,也是比起前者,曼楨應(yīng)該才是他心里的一抹白月光。對于妻子,或許缺少愛情,但他們“看起來很幸?!保o了妻子一個家和一個家該有的丈夫。這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他去重慶了。我很慶幸他沒有被寫死,我相信這樣的人總該有一個美好的后半生。

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想著,我一定有很多話要來總結(jié)??墒橇懔闼樗榈那楦性跁杲Y(jié)時也不想再撿起來拼湊了。

也是看完了這本書,才大致明白所謂半生緣,大概就是:今生有幸遇到你,陪你走過“半生”,在分叉口告別,很多年后回頭,你依然在那,只是我不能回去找你了。

前些天,我讀了張愛玲的一部小說——《半生緣》。其實之前電視里也有熱播過,但是由于對張愛玲的敬仰和對這部小說的喜愛,我還是把原著讀了一遍。有時我還真覺得文字比電視更有吸引力,小說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氣息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栋肷墶肥且砸环N最樸實平凡的語言講述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用“殘缺的完美”去形容《半生緣》是再貼切不過了。《半生緣》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并被人們所贊稱,或許并不僅因為張愛玲這個作者和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還因為它能以悲劇的形式打動人心。筆者很喜歡女主角曼楨,而她是當(dāng)時受社會迫害的典范;被姐姐出賣;母親卻袒護姐姐,認(rèn)為姐姐求子心切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被姐姐從中阻礙,使她與她當(dāng)時的未婚夫相隔十四年后再相見??山Y(jié)局已定,哪怕兩人再相愛,卻再也不能回到那一段已失去的歲月。

紅塵中浮沉著太多個夢,又到底多少個夢能生死與共?《半生緣》這段愛情故事也有其“可喜”的二面,至少曼楨這輩子能如此轟轟烈烈地愛過一回,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半生匆匆,半生如夢。對于上了年紀(jì)的人來說,七、八年如同過往云煙,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F(xiàn)在的我,只想好好珍惜我的這一生,不要讓我這短短的一生留下長長的遺憾。

這是一句調(diào)侃。按《半生緣》的描述,曼楨和世均的故事應(yīng)該是從1931年左右開始的,一直到1946年左右才收尾。這十四年的歷史里有很多事件,可真正被張愛玲提及的只有抗戰(zhàn)——在淪陷后的上海,曼楨匆匆地看見了世均來去的影。

從另一個側(cè)面這可以說明,抗戰(zhàn)對中國的影響是全面的?;氐焦适卤旧恚@樣的一個情節(jié)匆匆閃過或許意味著: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故事也是這么演繹的。??匆娪腥嗽u論:最喜歡看前半部分曼楨和世均慢慢好起來的情節(jié),而對于后半部分的疏離則跳過為好。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似乎故事里面的情節(jié)正在現(xiàn)實里栩栩如生地上演著:到了一定年紀(jì)的男女都被長輩催著結(jié)婚;同樣的,許許多多的人并沒能堅持自己的愛與理想,而與現(xiàn)實選擇了妥協(xié)。有時候,我們只是以為一小步的妥協(xié),卻是往現(xiàn)實邁進了一大步。

這并不是說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真的就是什么壞事。只是到頭來才真心發(fā)現(xiàn)了曼楨一句“我們回不去了”這么一般的感慨。從某種意義上說,現(xiàn)實往往是國人最大的信仰。這倒可以再一次聯(lián)系起抗戰(zhàn)的話題:戰(zhàn)爭的硝煙從中國蔓延向世界,而上海和重慶依然能夠車水馬龍、歌舞升平。

所以,我覺得后半部分的情節(jié)更有回味的價值。曼璐也不是壞人,至少她還是曼楨的姐姐,最終還能體諒這血緣里面的情感;世均也非無情,只是在現(xiàn)實壓下來的時候無力抗拒;至于曼楨本人,倒更是太多的感慨。她本是一個極為出色的女子,卻在滾滾紅塵中被風(fēng)吹得飄蕩,最后只留下一句“回不去了”的感慨。與之類似的還有叔惠?,F(xiàn)實里的時間匆匆流過,沒有公主王子一般的童話。

應(yīng)該說,目前為止,在我讀過的中國小說中,沒有一本能像這本小說給予我如此的震撼。自以為可以與時事隔離的人們,以為自己可以在自己有限的世界中尋求完滿,卻不知道現(xiàn)實與世界無聲無息地壓過來,到頭來,空留下一句感慨——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二

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的才女,她的作品以精致的文字、細(xì)膩的情感以及獨特的見解而著名。作為讀者的我,最近讀了一些張愛玲的作品,這讓我受益良多。在讀書過程中,我通過深入思考和閱讀其他評論家的觀點,對張愛玲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驗。本文將探討我對張愛玲作品的讀后感,以及我從閱讀中獲得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張愛玲的作品給我?guī)砹松羁痰乃伎肌K淖髌分刑N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哲學(xué)。通過她對人性和愛情的獨到見解,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在她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她巧妙地運用兩個女主角來揭示人們對于權(quán)力和財富的追逐,進而讓我思考人性的扭曲和破敗。通過閱讀張愛玲的作品,我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物質(zhì)的追求,還有情感的真實和靈魂的自由。

其次,張愛玲的作品給我?guī)砹饲楦猩系墓缠Q。她以細(xì)膩的筆觸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刻畫出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交織。在她的小說《秧歌》中,她通過描寫女主角的內(nèi)心矛盾和掙扎,表達了一個女性在家庭和事業(yè)之間的糾結(jié)。這引發(fā)了我對于職業(yè)女性的思考和對于自己未來選擇的思考。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其中,對于愛情和事業(yè)的追求和取舍的糾結(jié),這讓我感到非常的真實和共鳴。我深深地被張愛玲的描寫所觸動,也為她對于情感的敏感和洞察力而折服。

同時,我也從張愛玲的作品中學(xué)到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哲學(xué)。她從她的文字中透露出對于人生的獨特見解。她的小說《傾城之戀》中,她通過描寫一個男人對于完美女人的執(zhí)著和追求來探討了人類對于美的追求和人性的弱點。通過閱讀她的作品,我意識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和追求完美背后的坎坷和痛苦。張愛玲以她深入的洞察力和思維的敏感度,讓我深思自己對于完美的追求和現(xiàn)實的接納。這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和反思,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結(jié)起來,我對于張愛玲的作品的閱讀體驗是一次思考、共鳴和啟示的過程。她的作品不僅僅是文學(xué)作品,更是一本關(guān)于生活和人性的啟示錄。通過閱讀她的作品,我對于人生的追求和選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我意識到人生的真實和情感的珍貴,也深刻地理解到了對于美的追求和現(xiàn)實的沖突。張愛玲的作品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方法和對于生活的智慧,我將繼續(xù)閱讀她的作品,并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三

張愛玲的小說常常帶給讀者一種深沉的感覺,她運用獨特的敘述手法和精細(xì)入微的情感描寫,刻畫了人性與愛情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通過閱讀她的作品,我深感到她獨到的觀察力和極富藝術(shù)性的寫作風(fēng)格。以下是我對張愛玲小說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張愛玲的小說以細(xì)膩的情感描寫著稱。她深刻地洞察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并以獨特的筆觸將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她以細(xì)膩入微的方式描繪了主人公鐘書林對兩個女人的愛與欲望,將他們錯綜復(fù)雜的感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情感描寫不僅引起讀者的共鳴,也啟發(fā)了人們對人性的思考。

其次,張愛玲的小說具有獨特的敘述風(fēng)格。她傾向于運用古文的修辭技巧,給人以古樸而沉靜的感覺。她的語言簡練而富有詩意,使用隱喻和比喻等修辭手法,使其作品充滿了奇特的美感。例如,在《傾城之戀》中,她運用了大量的人物對白和內(nèi)心獨白,將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給人以震撼的沖擊力。

此外,張愛玲的小說常常以女性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女性的成長和愛情的種種變幻。她對女性內(nèi)心世界的剖析細(xì)致入微,能夠?qū)⑴孕睦淼膹?fù)雜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阿Q正傳》中,她以小說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卑微但又頑強不屈的女性形象,展現(xiàn)了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這些形象和情節(jié)不僅讓人感到親切,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對性別平等和女性地位的思考。

此外,張愛玲的小說多以歷史背景為藍(lán)本,對中國社會和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她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了精準(zhǔn)的描寫和分析,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性和愛情的影響。例如,在《色戒》中,她通過再現(xiàn)抗戰(zhàn)時期的上海社會,揭示了人性的扭曲與誘惑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這種對歷史的關(guān)注和對人性的思考使其小說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

最后,張愛玲的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過對情感和人性的描寫,讓我對生活產(chǎn)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她的作品中所展現(xiàn)的愛情和人性的復(fù)雜性,給我?guī)砹藢ι畹纳疃人伎?。同時,她的敘述技巧和對歷史的關(guān)注也使我對中國文化和社會有了更多的認(rèn)識。讀完她的小說,我更加明白了作家的獨特見解和對人性的關(guān)注,也更加熱愛文學(xué)這門藝術(shù)。

總之,張愛玲的小說以其細(xì)膩的情感描寫、獨特的敘事風(fēng)格、對女性和歷史的關(guān)注等方面而聞名于世。她的作品不僅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和思考,也向我們展示了她對人性和愛情的深刻洞察,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批判與思考。閱讀張愛玲的小說是一段愉悅而思考的旅程,也是對人性和生活的一次深入探索。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四

其實早就聽說這本書了,其實我也早就看過了,但是似乎是第一次看它的時候年紀(jì)太小,無法讀懂他們這種沖破了世俗的曠世之戀。

最近閑來無聊,翻出來又看一遍,看完之后,總覺得心里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讓我覺得,原來愛情竟是這樣美好?;蛟S他們原本都已不再相信愛情,他們也都沒有精力再去承受愛情的失敗,所以他們起初無法用婚姻去安定。但是為了和相愛的人在一起,白流蘇沖破了世俗,甘做范柳原的情人。

我想白流蘇應(yīng)該就是張愛玲自己的寫照吧,張愛玲一生孤寂,沒能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她給了白流蘇這樣的歸宿,也是自己心中對愛和完美的婚姻的向往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被人誦爛了的句子,但是在范柳原向白流蘇誦出來時,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么一個優(yōu)雅地穿著旗袍的美麗上海女子,和這么一個風(fēng)度翩翩而又似乎倦怠了人世滄桑的男子,他們在炮火和死亡的威脅中,終于明白,愛并不需要退卻和害怕,愛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五

不期而至的暴雨,凍了人們往日滿臉的笑容,督促人們加快了歸家的腳步。滿街只見縮著脖頸,匆匆往來的身影,一晃,便消失在目所能及的雨中。心境兒都著了涼!禁不住三兩步溜回家,想要找到一絲兒的暖。

于是,再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我不是愛玲作品的崇拜者。她的作品若我喜歡的其他作品一樣,僅僅是喜歡。這種喜歡,不光是對語言、文字、構(gòu)架。更多的是思想,是文章中散發(fā)出來的,幽幽的,略帶荒涼的氣息。

這個上海灘洋場上出沒的美麗、時尚、華貴的女人,總用她犀利的目光、縝密的心思、細(xì)膩的描繪、精巧的設(shè)計,展示給人一個又一個浪漫而現(xiàn)實的愛情故事。期間不乏歡喜、甜蜜、溫馨、奢華的場景,卻多以悲涼、滄桑、落沒收尾,致使通篇都流淌著白如緞帶、藍(lán)若深海的凄美。這仿佛讓我看到了滿腦子尖酸刻薄、小氣、惡毒的另一個張愛玲。

我是世俗的,本不該如此品評這樣一位絕色的睿智女子。然,每讀她筆下字句,便恍若看見那張精心修飾過的粉白、嬌美的臉上,鼓鼓翹起的艷麗的唇角微微露出諷刺的冷笑;高高揚起的頭顱,使那雙深邃、明澈的大眼睛里透射出迎面而來的嘲弄;就連那罩在得體旗袍中姣好的身軀,都扭動著輕藐!

不是嗎?《傾城之戀》,她用飄逸的文筆,幽幽淡淡,看似隨心實則精細(xì)的',述說了戰(zhàn)亂前后白流蘇與范柳原羅曼蒂克的浪漫愛情。她細(xì)膩的筆觸,刻畫出白流蘇小家碧綠,如玉般溫潤的性格,卻更是毫不吝惜、濃墨重彩了她那滿心滿懷的自私、狹隘。她所勾勒的夢一般的環(huán)境氛圍,真若是千般繁華下的滿目蒼懿,溫柔富貴中的凄清哀婉。每字每句,看似漫不經(jīng)心,卻若描龍繡鳳般,刻在人心上。那悲悲切切的故事情節(jié),被她娓娓道來,卻不能任由多愁善感的人靜心品味。因為,越品,越傷心;越品,越傷神!

這,便是她冷笑的理由吧!如若這時還看不出眉目,她大概又在冷笑了吧。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六

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一大瑰寶,她的小說作品以其獨特的風(fēng)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描繪而備受贊譽。讀完張愛玲的小說,我深深體會到了她作品的獨特魅力。她善于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將復(fù)雜的情感和思考表達出來。她無需冗長的篇幅,只憑幾篇短小的小說,便能深入人心,讓讀者記憶猶新。張愛玲的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她的作品充滿了期待。

第二段:情感的細(xì)膩描繪。

張愛玲的小說給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她對情感的細(xì)膩描繪。她善于通過文字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感,悄然地將讀者帶入故事中。在她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她通過對兩個女主角的生活和愛情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場深情巨變的故事中。她將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鋪陳得恰到好處,讓人感受到了情感的真實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張愛玲的小說教會了我,用心去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懂得去感受他們的情感。

第三段:深入生活的思考。

張愛玲的小說并不僅僅是情感的表達,更深入地思考了人生和社會的種種問題。她通過對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和思考的描繪,展現(xiàn)了她對生活和社會的獨特觀察。在《紅樓,黃梁》這篇小說中,她通過虛構(gòu)的故事展現(xiàn)了一個被戰(zhàn)爭洗禮過的年代的混亂和人性的扭曲。她對于戰(zhàn)爭與愛情的交織和人性的脆弱做出了深入的思考,讓讀者對社會和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張愛玲的小說似乎始終在提示我們,對生活的思考才是作品最大的魅力。

第四段:反映女性生活的獨特視角。

張愛玲的小說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她以女性的視角來描繪生活中的點滴,展現(xiàn)了女性獨特而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她通過女性角色的生活和感受,揭示了女性在傳統(tǒng)價值觀下的生活困境和內(nèi)心斗爭。她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女主角的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觀念對女性的束縛和影響。張愛玲的作品在當(dāng)時的中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共鳴,她的作品幫助了很多女性認(rèn)識到自己的權(quán)益和價值。

讀完張愛玲的小說,我深受啟發(fā)。她以她獨特的視角揭示了生活中隱藏的真相,讓我學(xué)會了去觀察和思考。她的小說教會了我如何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復(fù)雜的情感。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對生活的思索和對社會問題的關(guān)切,讓我明白了深入生活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而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她通過她的作品展現(xiàn)了女性獨特的眼光和思考方式,讓我明白了女性的力量和價值。

在我的心中,張愛玲的小說作品是一座珍貴的文學(xué)寶庫。她的作品引發(fā)了我的思考,讓我更加熱愛閱讀和思考人生的意義。她的獨特視角和深入描繪的情感讓我深受感動,對她的作品抱有無限的敬意和期待。我相信,她的小說將會繼續(xù)影響和感動更多的讀者,成為不朽的文學(xué)經(jīng)典。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七

《流言》是作家張愛玲的一本散文集。張愛玲在我的心中是海派文學(xué)的集大成者。海派、京派從上個世界初就產(chǎn)生了顯著的差別。而張愛玲是從骨子里愛著上海這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張愛玲或者說成是她的仆人口中的愛玲小姐,是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即使張愛玲在兩歲的時候曾經(jīng)隨父母到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張愛玲愛著的仍然是上海,這里的上海并不包括她的父親和后母。

這段時間認(rèn)識了幾位來自于上海的朋友。從那幾位上海朋友身上,我看到的上海人是非常勤奮、時尚、有毅力且具有生活的小情調(diào)的。

《流言》中的“我”全是張愛玲。張愛玲在散文里寫到自己喜歡一個人沒事坐在巴士二層采摘樹葉,或者是聽市聲,或者是穿過人行道上小火爐扇出的滾滾白煙。張愛玲也自嘲自己雖然是個天生寫小說的人,但是卻不會幽默、不會削蘋果、不會補襪子,路癡,怕上理發(fā)店,怕見客。怕見客這一點倒是跟我的一個好朋友有點類似,他說自己怯生。

在這本書收錄的散文《童言無忌》里面張愛玲講述了自己從童年到成年的故事。張愛玲雖然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官宦子弟人家,但是張愛玲的童年并不是美好的。張愛玲直到10歲才在她母親向她父親的強烈要求下第一次走進了當(dāng)時只屬于男孩子的學(xué)校。張愛玲青年時期多在外住校。有一次張愛玲返家看見親弟弟在看連環(huán)畫,這與自己當(dāng)年看的穆時英的《南北極》與巴金的《滅亡》完全不是一個品位。張愛玲為弟弟著急,但是張愛玲也自身難保。那時后母已然在家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張愛玲即使看到親弟弟被父親無端扇耳光,也只有默默端起手中盛飯的碗擋住自己眼睛里晶瑩的淚水。就是這時,張愛玲也會遭到后母的嘲諷。張愛玲愛著自己的親弟弟,她也對弟弟的習(xí)以為常而感到抱歉。

張愛玲與父親、后母的決裂是從父親把她軟禁以后。張愛玲從那時起,身邊除了母親、朋友,仿佛能有的朋友不多,即使說出來恐怕也就只有一個朋友。張愛玲用了beverlynichols的一句關(guān)于狂人的半明半昧的“在你的心中睡著月光”來描寫自己那時的心境。這時的張愛玲既充滿了憤怒和仇恨,又充滿了對生活的溫柔。

當(dāng)然在散文《愛》中,張愛玲那段關(guān)于愛情的描寫也讓我如癡如醉?!坝谇f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草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講的是一個悲劇。

這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是這樣的。早年有一個姑娘和一個男孩相識,就那一面和男孩問候的那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多年之后,女孩被賣作妾后又幾經(jīng)轉(zhuǎn)賣。當(dāng)女孩老成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時,滄桑的臉上現(xiàn)出青澀的笑靨,那是因為她正在回味那一句多年前的“噢,你也在這里嗎?”。愛情已然錯過,回味卻有著可愛的甘甜。這或許就是愛的另外一種力量。

張愛玲的天才和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賦予了她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視角。過人的才氣、與常人不同的生活不能、喜歡上海的小資情調(diào)、不做作卻又世故可愛,這些讓我特別喜歡這位來自上海的作家張愛玲。我喜歡她的勇敢,我喜歡她的直率,我喜歡她的勤奮,我喜歡她的可愛,我也喜歡她的小資。

張愛玲就是愛玲小姐,永遠(yuǎn)不同的愛玲小姐。

“在你的心中睡著月光”,可是你卻很溫柔。

被它的包裝所吸引,一抹綠色就足以生機盎然,帶給人的感覺是清新的。柔順的紙張如作者的心思般細(xì)膩,滿書的名言警句,許多話語仍長久的留在我說我腦海里,讓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共鳴,發(fā)出感嘆。它就是張愛玲的《流言》。

因為是散文,每一篇都很簡短,但記錄的事情卻是詳盡的,張愛玲用她那雙靈巧的雙手寫下了一串串震撼人心的文字,不矯飾,不做作,大膽的真情流露,字里行間都透著那個是時代的氣息,于是,一翻開書就走進了她的世界。

張愛玲是個寫作天才,但她自己又有著自知之明,我發(fā)現(xiàn)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很欣賞她的自我解剖,卻又對她感到同情。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墒俏乙惶觳荒芸朔@種咬噬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或許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她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燼余錄》,寫的是她在香港的戰(zhàn)亂生活,卻出人意料的不寫戰(zhàn)火硝煙,不寫槍林雨彈,寫的是在香港避難的不正常生活。起初我是疑惑的,為何在這么令人緊張的情況下,她們不考慮生存卻在為沒有適當(dāng)?shù)囊路┒鴳n愁,選了醫(yī)科的人竟好笑地問被解剖的尸體穿不穿衣服。

但細(xì)讀下來也就明白了,至于我們大多數(shù)的學(xué)生,我們對于戰(zhàn)爭所報的態(tài)度,可以打個譬喻,是像一個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雖然不舒服,而且沒接沒完的抱怨著,到底還是睡著了。他們是無法改變戰(zhàn)爭的,于是在戰(zhàn)亂中制造些小趣味,卻也是暖人心的吧。

文中有寫到我們怎樣滿街的找尋冰淇淋和嘴唇膏,充滿俏皮的話語,卻也有些戲謔,在戰(zhàn)亂中能做到如此,定有著濃濃的無奈和悲涼。受不了無牽無掛的虛空與絕望的,急于攀住一點踏實的東西的男女結(jié)婚了,的確是帶來了一點歡樂。但也有為了無聊而結(jié)婚的年輕男女,缺乏工作與消遣的他們自動的限制了自己的活動范圍。因為疼痛終日叫著:姑娘啊,姑娘啊。的人死了,人們會因為他的死亡而歡喜鼓舞。

沒有看過張愛玲紅極一時的`小說,最開始接觸她只是因為一篇《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后來再看她的散文集《流言》。也看過一點點她的《傾城之戀》。

“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為一種警告,設(shè)法除去一般知書識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積習(xí),從柴米油鹽、肥皂、水與太陽之中去找尋實際的人生?!彼敛谎陲椀纳踔劣行┑靡獾臉?biāo)榜自己對現(xiàn)實世界和生活的熱愛,沒有清高孤傲之感。

“新綠的豌豆,熟艷的辣椒,金黃的面筋,像太陽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過了,倒在油鍋里,每每有一兩片碎葉子粘在蔑簍底上,抖也抖不下來;迎著亮,翠生生的枝葉在竹片編成的方格子上招展著,使人聯(lián)想到籬上的扁豆花?!?《公寓生活記趣》)鮮亮的色彩正體現(xiàn)著她對生活的喜愛。文中還描寫的風(fēng)味獨特的紅米飯,工作不給力的熱水器。給人很強的趣味感和生活的感覺,完全沒有騷人墨客的滿目愁緒,或者深刻無情的對社會的揭露。

《燼余集》中走二十里的路去吃冰激凌;《童言無忌》中“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團,吃一切難于消化的東西?!钡暮姥詨颜Z。在這本書里讓我們看到了張愛玲不一樣的一面,真實的有些讓人吃驚卻也世俗的讓人喜愛。就好像卸去崇高的偽裝,普通事物在她筆下有了美感和愉悅之情。

《公寓生活記趣》中再熱也要在背心上加一件小褂的電梯先生,《到底是上海人》中趨炎附勢渾水摸魚的上海人,甚至《道路以目》中用車載老母親的郵差,炒白果的孩子。作者用幽默又略帶戲謔,洋溢著贊美之情的筆寫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從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的臉上感受生活的安慰和滿足。

“總之,生命是殘酷的??吹轿覀兛s小又縮小的,怯核的愿望,我總覺得無限的慘傷?!薄皶r代的車轟轟地向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jīng)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覀冎豢匆娮约荷n白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看蘇青》):“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薄吧n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薄氨瘔咽且环N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自己的文章》)這些文字讀來讓人驚心,她所求的不過是那種歲月靜好的生活,但現(xiàn)實中“惘惘的威脅”使她的愿望落空。繁華和喧囂背后,作者流露出荒涼的悲哀,好像預(yù)想到自己悲劇的人生和結(jié)尾。

最讓人難忘的是《愛》中:“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后世人稱用“流言體”命名她的文學(xué)風(fēng)格。的確,這本書用一種很絮叨的方式,甚至有些白描的展現(xiàn)她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生活的氣息濃濃的溢出來,像是剛盛出來的米飯的熱氣,不像小說那么的蒼涼。張愛玲,在這本書中只是個聰明,有些可愛情調(diào)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小女人,甚至有時還非常的幽默。是的,這本書中,有著張愛玲的可愛,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熱熱鬧鬧。

前幾天,看完了一本張愛玲的散文集《流言》。就想著寫點什么以便將來證明我確是讀過這樣一本書。想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等到將來回頭來看的時候,或許會有點好學(xué)之類的感覺,這樣記錄我的一些什么東西吧。

政府的冷藏室里,冷氣管失修,堆積如山的牛肉,寧可眼看著它腐爛,也不肯拿出來。到底是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我雖沒有經(jīng)歷過,但通過坐著的描寫,竟已趕到脊背發(fā)涼了。人性或許也被逐漸泯滅了。站在攤頭上吃滾油煎的蘿卜餅,尺來遠(yuǎn)腳底下就躺著窮人的青紫的尸首。

最喜歡《愛》里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想必那是的她也正沉浸在自己編織的愛的搖籃里,但歲月蹉跎,她與胡蘭成的愛是幸福也是劫數(shù)。

她付出所有,換來的只是愛情的報復(fù),對女人看的如此透徹的她,在愛情的世界里甘愿卑微渺小。但她畢竟是一個女子,每一個女人都有一個憧憬,對愛情的幻想總是美好的,何況她又是這樣一個不阿的人。一旦決定轉(zhuǎn)身,她便毫不猶豫,毅然的決絕離開,這才是張愛玲,一封絕交信彰顯了她的性格你不要來尋我,即或是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她有對社會對人的獨到見解,《到底是上海人》中:上海人是傳統(tǒng)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chǎn)物的交流,結(jié)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里有一種奇異的智慧。說的頗中肯?!墩勁恕犯槐卣f了,她對女人本就有著透徹客觀的認(rèn)識?!陡掠洝防镉袑σ路臀幕淖匪?,別有風(fēng)味?!锻隉o忌》讀了讓人歡笑不已,記錄著新鮮的事,對童年也更是懷念。張愛玲以一顆細(xì)膩的而又寬容的心去洞察世俗人生,同時,她又從尋常生活中獲取點滴樂趣,從而在此種會心之中獲得孤獨的靈魂的慰藉。張愛玲以她的《流年》,奏出了四十年代中國散文的一闋華美的樂章。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八

初讀張愛玲,很難不為她的才華所震動,接踵而至的全是來不及的驚奇,唯有感嘆。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荒涼景致。似乎經(jīng)由她隨手拾掇的事物就能煥發(fā)出令人驚詫的美來。可是這天才一旦碰到她鐵冰的理智,便被那種冷酷和哀戚滲透了,開始呈現(xiàn)出一抹青慘的色調(diào)。她越是想拋開一切痛飲生命的苦樂悲喜,越是要猛烈地撞上這面冰冷的墻。我覺得,正是這種碰撞產(chǎn)生了《金鎖記》這樣一部杰作。

姜老太太想給兒子置一房姨太太,可有身份的人家不肯嫁,所以降格以求,萬般無耐下接受了七巧,為了能使七巧死心塌地服侍二少爺,索性就讓七巧做了正房奶奶。名為“少奶奶”,實為“高級丫頭”。七巧人生的悲劇序幕就從此拉開了。

自從嫁到了姜公館,七巧就像關(guān)進了囚籠,守著一個殘廢的男人朝夕相處。這個大家庭給了她巨大的壓力。表面上是書香門第,內(nèi)里卻矛盾四伏。人與人之間沒有同情,沒有溫暖,沒有和睦,各自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互相利用,勾心斗角。七巧卑微的出身使她在姜家處于極其尷尬的地位,到處受到歧視和排擠。她原來也有著正常人的人性,她也渴望被人認(rèn)可、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七巧自己也知道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和新來的人分外親熱些,倚在蘭仙的椅背上問長問短,攜著蘭仙的手左看右手,夸贊了一回她的指甲。蘭仙早看穿了七巧的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盡管微笑著,也不大答理她。七巧自覺無趣,轉(zhuǎn)身到陽臺上來,拎起云澤的辮梢來抖了一抖,云澤啪的一聲打掉她的手,恨道:“你今兒個真的發(fā)了瘋了!平日還不夠討人嫌的?”曹七巧身份的改變并沒有得到周圍人的承認(rèn),在他們的眼里她依然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依然微不足道,沒有人瞧得起她,甚至連伺候她的丫頭小雙也看不起她。她忍受著人們的鄙夷,處處防范算計,用一種潑辣、放肆的嘲罵來維護自身“二少奶奶”的地位。慢慢地,她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了。置身于這樣的大家庭,她感到孤獨、無望,她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給予她精神上的安撫。但是她守在身邊的這個男人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不能給予她一絲一毫的撫慰,用她自己的話說“連我也不知道這孩子是怎么生出來的!越想越不明白!”丈夫的無能更讓她產(chǎn)生一種徹底的絕望和難以言傳的痛苦。生命的錯位,使她承擔(dān)起了自己無法承受的重負(fù),姜公館成了七巧青春的葬身之地,她的命運就如“玻璃匣子里蝴蝶。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九

張愛玲無疑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所以,她的.作品也毫不忌諱的呈現(xiàn)出社會萬千現(xiàn)象。在小說《心經(jīng)》里,她向我們娓娓道來的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故事,關(guān)于戀父情結(jié)。從心理學(xué)角度上講,這種事也無可厚非,而張愛玲運用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恰如其分地將這種隱匿的情感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無疑,戀父開始,注定是一場宛如飛蛾撲火的情殤。

小說開頭,張愛玲雖未直截了當(dāng)?shù)靥裘髟S小寒和她父親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但從小說細(xì)節(jié)之中也能略窺一二。

許小寒對父親的過分依賴和對朋友的炫耀,張愛玲寫得細(xì)致入微。許小寒和父親一起到國泰看電影,被人誤認(rèn)為是男女朋友時,她心中甚是得意的。而從她和父親的合照及他父親的化裝照中,我們也不難想象出她對父親撒嬌的情態(tài)。許小寒一直拒絕長大,也正是因為她感覺到了長大后的微妙變化,她寧愿沒長大,一直與父親保持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

許小寒愛慕著自己的父親,必然于無形中傷害了自己的母親。當(dāng)一個女人過了三十,青春不在,她的心靈必定是敏感而又脆弱的。試想某一天,當(dāng)她滿心歡喜地穿了一件漂亮的衣裳,可她的女兒卻不以為然的笑了,接著自己的丈夫也跟著笑,她的心情會是怎樣。記得某一個人講過,笑是最有魅力的,同時也是最有殺傷力的。而此時此刻,這種笑無疑成了最尖銳的武器,讓她遍體鱗傷??墒牵裏o法去責(zé)怪她的女兒,因為,女兒依舊是那般的天真可愛。她只能默默地說服自己不必去在意。而當(dāng)她最后明白,女兒那時是故意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已平靜如水。對于許小寒,她終究無法去恨。她只能幻化成一縷數(shù)不盡凄涼的輕煙,無奈地看丈夫離自己越來越遠(yuǎn)。

仿佛在一夜之間,這個曾經(jīng)令人羨慕的美滿家庭突然變得搖搖欲墜。隱匿在其間的戀父情殤,不外乎是一顆定時炸彈。許小寒的母親,心里是痛苦和絕望的,她最后也只能說自己會堅強地活下去,心中卻是無限凄涼。

初讀此書略有感悟,書名為洗心,但經(jīng)過閱讀,發(fā)現(xiàn)只是市井生活,淺顯的看了開頭并未讓我感受到洗心從哪處體現(xiàn),又翻回去帶著這個疑問開始細(xì)細(xì)品讀,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看似沒有絲毫的聯(lián)系,但卻有相同的地方,每個故事的開始美的讓人心醉,那種感情的抒發(fā),情景的描繪,很容易被帶入到作者搭建的世界中去,但結(jié)局坍塌得著實讓人心碎,為什么會坍塌,也許是我們在為人物唏噓的同時,在閱讀完需要去認(rèn)真思考的問題。為何要將那份美好轉(zhuǎn)瞬即逝,讀到最后總是讓我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絕望而不甘,但轉(zhuǎn)念一想這很像是現(xiàn)實生活的狀態(tài),對生活的無奈,像是被生活中一雙無形的手肆意的擺弄,一些事情的發(fā)生讓你猝不及防,人生遇到許多的選擇決定了軌跡,未知而又陌生。

文中出場人物眾多,作者在搭建書中世界時將人物性格也刻畫的生動形象,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靈魂。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洗心經(jīng)》中的少年錦文,“蒼白俊秀,溫情憂郁,敏感多思”雖如此描述,但他溫情而暴烈,本是一個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卻內(nèi)心深處不斷在沉淀著那份黑暗,黑暗的種子在一件件的刺激下發(fā)芽,壯大。文靜,優(yōu)雅,冷漠的矜持,多熱鬧的場合一律靜默,像是遺世而獨立。而錦文的另類和女孩子的喜歡卻招來了男孩的嫉恨,市井間的“小青皮”因自己嫉妒到喪心病狂,對錦文進行了毒打,正是因為此事錦文也為他的厄運埋下了伏筆,從而徹底改變了命運的軌跡。少年書生愛上了將他救出來的暗娼,產(chǎn)生的情愫不僅熾熱而暗暗,如地心在地心運行,又如火星兒在棉花里燃燒,外表看不出,卻終有一刻會爆燃,癡情的文弱少年的內(nèi)心裂變導(dǎo)致了自己走向了悲劇。雖寥寥幾句描述了錦文的內(nèi)心變化和結(jié)局,他的悲慘以及其他人物的人生悲劇都在作者的筆下充滿了坍塌世界中由最初不同的美好中慢慢的化為烏有,小說世界的崩塌,人物內(nèi)心的變化,由希望淪為絕望的過程,刻畫的細(xì)致豐富。

整書看完心情雖是沉重的,每一個故事的描述無不體現(xiàn)著那種幸福的短暫,人世間的悲歡,時而喜悅,時而傷心,悲劇收尾,絕望充斥著。雖然文中人物都也存在著溫情,但是也暴露著本身的缺點,人無完人,克制還是放縱,都是一念之間。但是我覺得整部書絕不是想展現(xiàn)給讀者一種人生充滿絕望,世界框架崩塌的負(fù)能量,而是在濃墨重筆的刻畫溫馨畫面時想要讓讀者懂得珍惜幸福,人生將要發(fā)生的事或許不曾預(yù)見,但是之前的選擇卻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一切都在繼續(xù)。

張愛玲是一個傳奇般的女子,她的筆調(diào),總是觸及人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世界。她很多次地寫到上海,在她筆下,老上海猶如一卷時代久遠(yuǎn)的筆墨畫,隔著厚重的時光,發(fā)出氤氳的氣息。隔著遙遠(yuǎn)的時光,我們看到了老上海的舊閣樓,老上海細(xì)細(xì)碎碎的雨,老上海韻味的情調(diào),更重要的,看到了生活在那里人細(xì)碎真實的心事。比如小寒。

小寒是深愛著她父親的,這在作品開頭時,稍微心細(xì)的讀者就可以發(fā)現(xiàn)。愛戀自己的父親,這或許不符合道德,但是,這歸根結(jié)底,也是特殊時代形成的。

二十歲少女的愛戀的心事,就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張愛玲的筆觸,把這荷花的花瓣一片片展開了來,使我們看到了細(xì)碎的花蕊。

“綾卿,我爸爸沒有見過你,可是他背得出你的電話號碼?!薄拔野职帜昙o(jì)可不大,還不到四十呢。

文章一開頭,就是小寒在說她父親,像所有心懷愛情的少女一樣,她在心里崇拜著自己所喜歡的人,崇拜她父親的能力和地位。跟別人說起自己的父親時,臉上都是滿含笑意。

在說起自己的父親時,小寒兩只手撐在背后,人向后仰著??粗炜?。她的臉,是神話里的小孩的臉,圓鼓鼓的腮幫子,尖尖下巴。極長極長的黑眼睛,眼角向上剔著。短而直的鼻子。薄薄的紅嘴唇,微微下垂,有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這是作品里對小寒的外貌描寫,她是美麗的,但是卻是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麗。

小寒對父親的感情,既崇拜又依戀。作品之初并沒有直接寫小寒對父親的愛情,但是,讀者都可以從那些細(xì)節(jié)的動作,話語看出這個少女的心事。在她的生日聚會上,她父親遲到了,她父親一回來,她就上前挽著父親的胳膊,嗔怪父親來晚了。她向同學(xué)介紹:“這是我爸爸。我要你們把他認(rèn)清楚了,免得……”她格吱一笑接下去道:“免得下次你們看見他跟我在一起,又要發(fā)生誤會,以為是我男朋友。”按常理,這種誤會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當(dāng)她父親對她說“我說,你對我用不著時時刻刻裝出孩子氣的模樣,怪累的?!睍r,小寒突然撲簌簌落下兩行眼淚,將臉埋在他肩膀上。峰儀低聲道:“你怕你長大了,我們就要生疏了,是不是?”小寒不答,只伸過一條手臂去兜住他的頸子。掉眼淚,用手臂挽脖子,這些動作,嗔怪,心疼,這些心理,都是屬于一個擁有愛情的少女的。后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寒還耍心計,逼龔海立表明心跡。暗地里耍弄了波蘭,使其感情破裂。小寒內(nèi)里是想與家世同等的波蘭較量,顯示出自己的高人一等。同時,告訴父親龔海立深深地喜歡她,想試探父親的反應(yīng),想讓父親吃醋。在得知父親和自己朋友在一起以后,她又欺騙父親自己要訂婚,想看看父親的反應(yīng),讓父親吃醋,讓父親有挫敗感。這些心理,試探,嗔怪,占有欲,都是女人戀愛時特有的心理特征。張愛玲對心理細(xì)節(jié)的描寫,入木三分。

張愛玲用了七個場景組成了這個故事:生日派對,樓梯,畢業(yè)典禮,家電話,電梯,汽車上,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用蒙太奇的手法成功地刻畫了小寒和她父親的心理。生日派對上,初步介紹了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小寒的戀父情結(jié),也初顯端倪。接著,派對完了,送綾卿到樓梯。兩人的對話揭露了對方的心理。綾卿追求名利,只要條件合適,她是“人盡可夫”的。而小寒,對其他男人,只是玩弄一下,她想一輩子都不長大,呆在家里,也就是說,可以一直呆在父親身邊。第三個場景,畢業(yè)典禮,小寒耍心計。第四個場景,在家里,小寒與父親的對話表現(xiàn)了許峰儀跟龔家的特性。許峰儀,他的富貴名望是靠趨炎附勢而來的。記性不好卻對電話號碼過目不忘,代表他很重視也很習(xí)慣的去跟別人暗里打交道。迷信風(fēng)水,顯示出他心虛,不自信,也證明了一切富貴不是憑實干而來的。第四個場景,電話里,波蘭雖然與小寒感情破裂,可因為從小在上層家庭耳濡目染的虛偽,跟小寒通起電話。小寒也虛偽得寒喧著。兩人扯了好遠(yuǎn)好多,才講到了重點,第五個場景,在家里,小寒唆使母親阻止父親與綾卿在一起,可許母不聞不問。小寒一再相激都沒用,使得小寒脾氣暴燥。這里表現(xiàn)出許母的特征,是典型的封建婦女形象。對于丈夫的婚外情,無能為力也習(xí)以為常。依舊保持著冷靜的姿態(tài)。只想維持家庭生活。最后一個場景,是在汽車上,寒徹底瘋狂了,想去段家。讓段老太阻止綾卿,中途被母親騙回到車上。

至此,故事告一段落。而小寒母親對小寒的感情,通過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一是借用小寒的父親的話,看命的說小寒克母親,準(zhǔn)備把她過繼出去,但是母親不同意。還有就是結(jié)尾處,母親不同意小寒嫁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害怕她得不到幸福。在最后女兒離開的時候,遲鈍地說著:“你放心。等你回來的時候,我一定還在這兒……”小寒父母的感情,因小寒長期的挑唆而破滅,文章到結(jié)尾處,小寒與母親的關(guān)系恢復(fù)了。她母親固然是軟弱的,然而,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充滿寬容和母愛。

而小寒的父親,他開始沉迷了,本來在女兒面前承認(rèn)自己老了,可后面因為女兒的夸獎感覺自己還年輕。而且因為真的沉迷了父女戀,但是又不可以和自己女兒在一起,所以找了跟女兒同年又長相很像的凌卿婚外戀。對女兒小寒,他也產(chǎn)生了曖昧的超出父愛的感情,甚至于身體上,也對女兒有了反應(yīng)。

此文絕對揭露了40年代上海社會對地位名望的崇拜,社會完全畸形發(fā)展。對小寒的心理刻畫入木三分。龔海立那樣的才氣少年比不上中年的有地位的許峰儀。也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人們對未來沒有希望,只在乎當(dāng)下。從許峰儀的成功看出社會上丑陋現(xiàn)實。這文更重要的是從小寒,許母,綾卿三人上,完全表露了40年代的女權(quán)低下的現(xiàn)象。

《心經(jīng)》,區(qū)區(qū)二百六十個字,卻道理深深,其精神在于人們所有苦惱都是因為我們執(zhí)著所帶來的。執(zhí)著自我主義,執(zhí)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執(zhí)著自己所認(rèn)識的一切,讀《心經(jīng)》就是要破除執(zhí)著,在自己得到覺悟的同時,幫助他人醒來,解放自己。

世間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們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著,都是相互依賴,相互聯(lián)系,并按照自身不同的方式而存在著。

為什么說苦惱都因為執(zhí)著而來,因為我們對某一件事過于執(zhí)著,就會使我們對某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判斷總是停留在已有的認(rèn)識和固有價值之下,束縛了我們的思維,甚至把自己原本就是錯誤的認(rèn)識作為正確的認(rèn)識左右自己的思維,有時還會讓自己走入迷洞,將自己錯誤的價值觀作為判斷事物的標(biāo)準(zhǔn),許多時候在說的執(zhí)迷不悟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往往因為太執(zhí)著于一個目標(biāo),一種觀念,一套方法,失去對自我的開放性,不知道因為時光的流逝和環(huán)境的變化,去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思想,這種思想一旦形成是極其可怕和危險的。

佛教所說“不執(zhí)著”,并不是無所謂而放任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這里所說的不執(zhí)著是指不為過往的認(rèn)識所局限,而要適時地因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狀態(tài)調(diào)整自己,“不執(zhí)著”,是提醒我們要用變化發(fā)展的觀念去觀察事物,分析加工后得出正確的判斷。人生不可能明白很多道理,但有一條是非明白不可的,那就是要知道,我們生活的社會每時每刻在變化,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每時每刻在變化,就是說,人的思想也是每時每刻在變化。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外界的變是相對的,內(nèi)心的變是絕對的。一陣風(fēng)吹動了柳枝,柳枝溫柔地?fù)u動起來,因而人們都喜歡看楊柳的美和柔。但事實上,風(fēng)不動,柳不動,是我們心在動。無論自己曾經(jīng)的觀念多么正確,也要舍得放棄舊思想,去吸收新的符合形勢的新思想,那怕是自己一時還不太接受的。人不可執(zhí)著地固守著某一種觀念和對某個人的認(rèn)識,“不執(zhí)著”永遠(yuǎn)是對的,“執(zhí)著”卻肯定是錯的。

我們?nèi)魏螘r候都不要從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作出取舍和判斷,眼見不一定是真的,而是要認(rèn)識現(xiàn)象背后的因果條件。就像是一對夫妻,不能因為一時的吵鬧去否定多年來的感情,既不可把夫妻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從一而終,也不可太執(zhí)著夫妻間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話,要永遠(yuǎn)記住,夫妻首先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這個道理。

舊事物不滅,根本談不上新事物的產(chǎn)生,舊思想的不去,也不會有新思想的形成,沒有新思想的形成,也就永遠(yuǎn)不會進步,甚至很快被社會淘汰,所以在生活中,一直被人們贊美的“執(zhí)著”兩個字,實在是需要我們重新去認(rèn)識。有滅才有生,我們都是在生滅過程中,學(xué)到知識,得到精神。

讀《心經(jīng)》就是讀一部易懂的哲學(xué)著作,里面許多道理正是我們生活中需要懂得的,讀《心經(jīng)》,用心去感悟。

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說:當(dāng)我修行大智慧到彼岸心經(jīng)成就時,觀照到內(nèi)心處于極其平衡、清凈的狀態(tài),以前一直都活躍著的五蘊都消失了,過去所承受的苦難,厄運也有如夢幻泡影般消失殆盡,而且以后也不會再出現(xiàn)了。舍利子,我跟你說,我們所見的物質(zhì)形態(tài)看似有形,其實和無形的空沒有差別,甚至還可以這么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

為什么我這樣說呢?舍利子我告訴你,所有生命的本質(zhì),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其本原是極清凈、極平衡的,它們一直存在著,不生也不死,沒有生和死的概念,沒有垢和凈的差別,也不存在增加或減少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清凈中沒有有形物質(zhì)的存在,沒有感受、思想、意念和見解。到了這樣的境界,已經(jīng)沒有六根了,也感覺不到六塵了,也沒有六識的分別了,徹底擺脫了六道輪回的折磨,所以也就無須知道“苦、集、滅、道”這樣的圣諦了,談不上什么智商,也談不上什么擁有,一切都了不可得。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成就了菩薩的功果。

我跟你說,依智慧到彼岸來修行,能做到心無掛礙,因為知道了所有的現(xiàn)象都是暫時的、短暫的,不是根本;如果做到了心無掛礙的境地,哪里還會有恐怖,哪里還會有顛倒的妄想,最終自自然然地就到達了彼岸,到達了清凈的極樂世界。所有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佛都是依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來修行,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我們知道智慧到彼岸是最神奇的心法,是最明了的心法,是最上乘的心法,是不可思議的心法,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以也可以叫做智慧到彼岸心法?,F(xiàn)說心法如下:修行、修行,不斷地超越自我當(dāng)?shù)竭_清凈的彼岸時,自然成就大智慧了。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

感染讀者的作品很多,為什么我唯獨對這篇文章感觸頗深呢?原因自己或許是清楚的吧。對于曹七巧這個性格復(fù)雜的人物,現(xiàn)實生活中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吧。對于她自己的悲慘命運和她兒女悲慘命運的延續(xù),是該抱著憎恨還是同情的心態(tài)呢。曹七巧的悲劇也是時代和社會造成的,她本身也是個十足的受害者。原本的她也單純可愛,沒心沒肺,大大咧咧的,可人生的晚年確實那么的不可理喻,讓人無法忍受,直至敬而遠(yuǎn)之。

本以為悲劇可以完結(jié),但誰都知道,因果是循環(huán)的。因為曹七巧悲劇的原因最終也就導(dǎo)致了長安長白的不幸。長白我就不去做什么評論嘍。至于長安,我真的好同情她。同情她的癥結(jié)所在呢?除了她這個人物本身值得同情以外,還摻雜著別的情愫吧。。。

如果換做是我,我或許同她的選擇一樣吧,或許她還比我堅強,即使在那樣黑暗的時代背景之下。她的無奈,她的淚水,她的妥協(xié),她的任命。。??傆X得自己能夠感同身受,只因為自己痛徹心扉的經(jīng)歷過?呵呵,或許是自己太過于小提大作,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太過于懦弱。但情形和感情或許可以稱得上是雷同的吧。

為什么每個時代每個國度每個地點都會上演這么多讓人心寒而又無奈的故事!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一

《金鎖記》寫于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欲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于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chuàng)作的年代并無任何前衛(wèi)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fù)曾經(jīng)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tài)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xiàn)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xì)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tài)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chǎn)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督疰i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jīng)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xiàn)她所要表現(xiàn)的華洋雜處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論張愛鈴的小說》中也指出:“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曹七巧做了情欲的俘虜,代情欲做了劊子手”。曹七巧自己沒有得到幸福,就變態(tài)地去毀兒女的幸福。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啟示,可啟示對這個家有什么用呢?家本來是心靈的港灣,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里,沒有一絲的溫暖的氣息,不僅是給不了最親近的人心靈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恐怖的大黑網(wǎng),使在這個家里的人窒息,每一個家人都是她宣泄這么多年來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對象。

轉(zhuǎn)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沒的又何止是一個曹七巧,雖已成過去,可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曹七巧的影子,也許只是我們不再是以被黃金鎖住,用金鎖劈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罷了。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二

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說:當(dāng)我修行大智慧到彼岸心經(jīng)成就時,觀照到內(nèi)心處于極其平衡、清凈的狀態(tài),以前一直都活躍著的五蘊都消失了,過去所承受的苦難,厄運也有如夢幻泡影般消失殆盡,而且以后也不會再出現(xiàn)了。舍利子,我跟你說,我們所見的物質(zhì)形態(tài)看似有形,其實和無形的空沒有差別,甚至還可以這么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

為什么我這樣說呢?舍利子我告訴你,所有生命的本質(zhì),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其本原是極清凈、極平衡的,它們一直存在著,不生也不死,沒有生和死的概念,沒有垢和凈的差別,也不存在增加或減少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清凈中沒有有形物質(zhì)的存在,沒有感受、思想、意念和見解。到了這樣的境界,已經(jīng)沒有六根了,也感覺不到六塵了,也沒有六識的分別了,徹底擺脫了六道輪回的折磨,所以也就無須知道“苦、集、滅、道”這樣的圣諦了,談不上什么智商,也談不上什么擁有,一切都了不可得。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成就了菩薩的功果。

我跟你說,依智慧到彼岸來修行,能做到心無掛礙,因為知道了所有的現(xiàn)象都是暫時的、短暫的,不是根本;如果做到了心無掛礙的境地,哪里還會有恐怖,哪里還會有顛倒的妄想,最終自自然然地就到達了彼岸,到達了清凈的極樂世界。所有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佛都是依照智慧到彼岸的方法來修行,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我們知道智慧到彼岸是最神奇的心法,是最明了的心法,是最上乘的心法,是不可思議的心法,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以也可以叫做智慧到彼岸心法?,F(xiàn)說心法如下:修行、修行,不斷地超越自我當(dāng)?shù)竭_清凈的彼岸時,自然成就大智慧了。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三

《心經(jīng)》是張愛玲繼《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后發(fā)表的第三篇小說。

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她的短篇小說《心經(jīng)》更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或者說從心態(tài)上無法接受。甚至有部分人說根本不明白張愛玲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小說,一點兒都看不懂。其實,作品與讀者之間是有互相選擇的特性的,《心經(jīng)》尤其體現(xiàn)了這一點。讀《心經(jīng)》,先要明白張愛玲那種不落俗套、天馬行空、甚至帶點兒偏執(zhí)狂的女性的思維方式和心態(tài)。這一點上如果能通達了,那《心經(jīng)》也就不難讀了。就像題目暗示的,在這場畸形的愛戀中,每個人物心里都有一本經(jīng),人人有異,本本不同。很明顯,許小寒是一個非常聰明、早熟的女性。在文中可以看出來,小寒的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男孩子喜歡她,她非常有魅力。典型的代表就是龔海立。龔海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學(xué)習(xí)、前途,樣樣都好,也有女生喜歡他。但是,在許小寒和龔海立二者的關(guān)系中,很明顯,龔海立根本不是小寒的對手。張愛玲曾經(jīng)說過:“我一向?qū)τ谀昙o(jì)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于和自己差不多歲數(shù)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于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yuǎn)之?!边@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聰慧、有自我意識的年輕女性身上都不為過。因為一般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女性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比男性發(fā)育的要早,也更加敏感,所以,一個20歲的男性的心理成熟度有可能只是是跟一個15、16歲左右的女性差不多。像小寒這樣聰慧的女性不喜歡自己身邊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許小寒那么清靈、敏感、驕傲,而龔海立在相比之下那么遲鈍、俗氣、笨重。

而她周圍的環(huán)境又為她的“畸戀”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就是時代的轉(zhuǎn)變。在中國古代,一般的家庭里是不會發(fā)生這種事情的。而在張愛玲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這篇小說是1943年寫的,當(dāng)時,中國知識分子已經(jīng)接觸到了新型的家庭模式,許峰儀無疑也是。父親不再是僅僅代表“嚴(yán)厲、父權(quán)、家長、尊敬”的符號。他可以以相對平等的姿態(tài)與女兒一起生活、玩樂。許小寒從小接觸到的父親是疼愛她的,親近的,平等的,而不是像以前的父親一樣:嚴(yán)厲的,高高在上的、需要去敬重的。這其實就是瓦解了中國傳統(tǒng)的“父”的形象。對傳統(tǒng)父權(quán)的反叛在作者張愛玲身上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張愛玲其實扮演了一個反叛者的形象,父親在她心里沒有任何權(quán)威可言。既然父親不再是“不可觸及的權(quán)威”,那“愛”也就有了可能。試想一下,如果張愛玲的父親是傳統(tǒng)型的`父親,擁有不可動搖的“父權(quán)”,那張愛玲有可能寫出這樣的文本嗎?如果許小寒的父親也是傳統(tǒng)“父權(quán)”的代表,那小寒還有可能愛上他嗎?其實,許峰儀在這篇文章中的地位已經(jīng)下降了,不是一個“父親”,而只是一位“男性”,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父性”。跟一個沒有“父性”的、很優(yōu)秀(文中說許峰儀有錢有權(quán),且從字里行間可以推斷出他應(yīng)該很優(yōu)秀)的男性一起生活那么久,有感情是符合情理的。

作為“父親”,許峰儀無疑是不合格的。他明明知道女兒對他的感情,但還一直配合、縱容,這是許小寒不能自拔的直接原因。另外,作為一個純粹的“男性”,他也是不合格的。從他對待三位女性的方式就可以看出。

第二個便是許小寒。毫無疑問,許峰儀是愛過許小寒的。小寒真的很優(yōu)秀。在這種關(guān)系毫無威脅的時候,他可以安然的享受。但是,許小寒是要長大的。一方面,他不能再欺騙自己了,許小寒在漸漸的脫離“孩子”這個概念,走向一個成熟的女性。文中有提到許峰儀意識到了:“小寒——那可愛的大孩子,有著豐澤的,象牙黃的肉體的大孩子……”、“峰儀猛力掣回他的手,仿佛給火燙了一下,臉色都變了,掉過身去,不看她”。許峰儀還沒有開放到可以與自己的女兒有什么結(jié)果的地步,許小寒也到了該去尋找自己的幸福的年紀(jì),所以,他必須得放棄,為了她,更為了自己。小寒的愛那么狂烈,如果在這樣下去,指不定會造成什么后果。他也想要健康、正常的生活。這種愛如此自私,必須要停留在不傷害他的利益的范圍內(nèi)。沒有許小寒他照樣可以過的很好。所以,放棄小寒的時候他沒什么太大的痛苦。因為他找到了替身。

就是第三個:段綾卿。他對這個女性的傷害不言而喻。他自己也知道,綾卿是放棄了更合適的龔海立、出于對自己的愛而跟著他的。他對綾卿的需要就是對小寒的補充。綾卿與小寒長的很像,但,她不是許峰儀的女兒。所以,許峰儀想要怎樣都可以。而補償,就是金錢、物質(zhì)。

這就是許小寒愛的人。那么不值。符合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路子,世俗。其實就像許峰儀在文中說小寒的一句話:“天下的天真的女孩子,大約都跟你差不多罷!”這是一句反諷的話,但很好的概括了許小寒的特色:天真又卑鄙。天真體現(xiàn)在她愛的純粹以及對愛的堅持。她的愛是不摻雜任何別的成分的。比起許峰儀的自私、段綾卿的世故,她的愛無疑是最真誠的。她堅信許峰儀只會從許太太和許小寒中做選擇,她以為她控制了許峰儀,但她真的是太天真了,不是許峰儀的對手。所以,當(dāng)她得知許峰儀和段綾卿的關(guān)系時才會反應(yīng)那么劇烈。從這一點來看,許小寒雖然比白流蘇就更天真一些。但同時,她是那么自私、卑鄙。為了保住許峰儀的愛,她把自己的媽媽當(dāng)做情敵,傷害了自己的朋友波蘭(當(dāng)然,波蘭又報復(fù)回來了,這就是張愛玲的真實與世故),利用了龔海立,不惜撒謊、撒潑……這是張愛玲筆下又一個略帶畸形的女性形象,與同年發(fā)表的《沉香屑》、《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樣,可憐又可恨。

但在我看來許小寒的某些特質(zhì)是受到作者的肯定的,從文章開頭就可以看出來。許小寒出場時的氣質(zhì)其實跟張愛玲本人的氣質(zhì)很像,文中說她:“有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她的價值在于她愛,她追求,她反抗。她有積極地?zé)崃业氖浪椎纳罘绞剑瑖虖埌响?,就像張愛玲本人?!俺雒迷绨?,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p>

相比之下,許太太就像是一個反面。她以前不阻止許小寒與許峰儀之間的感情,因為她不敢相信;后來,段綾卿出現(xiàn)了,她也不去反抗,因為在她看來,愛就那么幾年,愛過去了就沒了。她和許峰儀也是因為愛而結(jié)婚的,最后還不是淪落到這樣一種地步。她所要求的只是一個能過得下去的生活,一個表面上還完整的家。就像許峰儀走之前她說的關(guān)于藥的那番話,她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等待著許峰儀愛完了之后回到她的平凡的生活中來。這也是一個悲劇女性的形象。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四

都說流言有一千分貝,我想張愛玲的《流言》確實有一千分貝的力量啊。讀《流言》更多的是看多了她寫的凄慘不純粹的愛情,想讀一讀生活中的張愛玲,想看一看張愛玲對其他事情的思考,不曾想最后還是被其中的一篇《愛》給觸動到了。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這樣的一段話中藏著遇見的喜悅,也藏著對愛情的克制,還藏著相遇不能相守的無奈,譬如張愛玲和胡蘭成,大概于她而言胡蘭成就是哪一個千萬人之中遇見的,躲過了時間,繞過了人流,甚至心里已經(jīng)說了幾萬遍的原來你也在這里,可是我們都知道張愛玲的愛情和她所寫的愛情一樣,凄慘無果,總是在愛的時候拼盡了一切,然后遍體鱗傷,在茫茫紅塵中懷念?!稅邸?,讀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張愛玲在開篇第一句就寫下了一句話:“這是真的。”我想她想表達的是這個故事是真的,這次相遇是真的,這場悲劇也是真的。故事中的女孩子,漂亮,媒人都踏破了門檻,卻遲遲不遇真命天子,或許是要遵從紅顏多薄命的定律吧,女孩子被親眷拐賣到外鄉(xiāng)做妾,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驚險與**,但到老,女孩兒都記得那春天的晚上,那后門的桃樹下,那個走過的年輕人。

張愛玲寫愛情的犀利和無情,從《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中總是看得些出來的,范柳原與白流蘇互相試探、追逐、利用的愛情,顧曼楨與沈世鈞平凡、脆弱的愛情,男人們的朝秦暮楚。但在《愛》里,我讀到了她的同情,她的遺憾,她的惋惜,她的不甘心,但是又有著故事大概要這樣結(jié)局的釋然和開懷,那個后門樹下的年輕人,張愛玲沒有多描寫他,我想也無法描寫吧,但被那樣美麗的女子看上的多半也不會平凡到哪里去吧。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五

一直覺得,張愛玲筆下的文字是活的,人物、景象都是動的,一句話便是一段光影,一個故事便是一部影片。

讀《金鎖記》,腦海中不斷展現(xiàn)的,也是一幕幕文字生成的影像,或鬧或靜,或怒或歡,活動著的人,變化著的物,讓人恨意中帶了莫名的無奈,莫名的悲涼。

故事開始于舊上海一個平凡的月光下。這回憶中的月亮是感性的,再好也不免帶點凄涼。

作者用筆尖將月光穿過眼前,透過夜空的云霧,引向三十年前的姜公館,引向三十年前的那群人,那些物。于是畫面活動了。

隨著作者插著翅膀的筆,一場悲喜劇便悄然開演了。

深夜,公館丫鬟小雙,鳳簫道出了公館里是是非非的大概。這時的姜家正是鼎盛時期,家里有幾個兄妹,三位媳婦兒,還有一位老太太。

這天一大早,媳婦兒婆子便在老太太那里熱鬧開了,癱瘓在床的二少爺?shù)姆蛉耍棠滩芷咔沙鰣隽?,她與各人七嘴八舌,你來我往,她的話句句可氣又可笑,心態(tài)扭曲、貪婪粗魯?shù)男愿駹顟B(tài)盡顯。她諂媚長輩,擠兌兄嫂,排擠娘家人,處處計較,待人刻薄??蓱z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過來也一樣,她也是個可悲的人物,讓人同情可憐。

短短幾幕,七巧表現(xiàn)出了她各種變態(tài)心理:首先在老太太面前給云澤胡亂說媒,得罪云澤,引得眾人討厭,自討沒趣兒。后來又與小叔調(diào)情,調(diào)情未果又百般訴苦,最終引誘不成。最后,面對自己的哥哥嫂嫂,盡情地發(fā)泄著自己的幽憤,那股潑辣,對金錢的貪欲勁兒更是展露無遺。

就這樣,忍受著丈夫“死去”肉體的氣味,曹七巧緊皺著眉,一天天過著日子。

畫面模糊恍惚。再次明晰時,已經(jīng)呈現(xiàn)另一番景象了。

窗外的翠竹簾子退色了,屋內(nèi)鏡子里的人已老了十年,還多了一副遺像,覽遍屋內(nèi)各處,便知世事變遷。鏡頭放大屋內(nèi)的人,便知曉物是人非。

如今的曹七巧成了寡婦,身邊只剩一對兒女。

不久后,所有人都到齊,等待著九老太爺來給他們分家。呼嘯的風(fēng)聲,肅靜的堂屋,為了金銀,一場鬧劇上演了,當(dāng)然主角還是曹七巧。

分家后,經(jīng)過曹七巧與小叔季澤的情愛糾結(jié)的對話,接著又是一場雙方為了金錢撕破臉的較量,此處語言、動作、情緒從文字里抽出,勾勒,浮現(xiàn),便成了絲絲入扣的畫面,有了活動明快的影像。

七巧的倆孩子長白和長安已長大成人,然而在這位母親的毒害下,倆人的命運都是悲哀的。

最后一幕:昏暗的燈光下,“七巧似睡非睡的橫在煙鋪上”,彌留之際,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畫面轉(zhuǎn)換,一個年輕姑娘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lán)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了。七巧這樣回憶著,幻想著······這時,鏡頭定格在她蒼老的臉上,一邊臉頰流下的眼淚漸漸干了。

于是,三十年前的月亮隨著幕布緩緩落下了。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六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襯衫搭在肩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高中時,在同學(xué)的摘抄本上看到這段話,以為是張愛玲在描寫她自己的愛情,場景迅速在腦海里構(gòu)建:她那時是一個正值芳華的女子,住在上海的一座老房子里,站在陽臺上目送心愛的人,心里亦有小小的期盼,他,是否會有些留戀,是否會有一剎那的停步回望。我想象中的季澤,是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男人,有些才情,有瀟灑的姿態(tài)。

然而,那只不過是有些花癡的幻想?,F(xiàn)實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的打碎它。事實上,“她”指的是七巧,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所以能嫁到姜公館,是因為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嫁入姜家后,受到各種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得尊重。在這樣得環(huán)境下,她的心理畸形,愈加口無遮攔,瘋瘋癲癲,招人討厭。就連尋花問柳的小叔子季澤,也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七巧,卻覺得自己是愛季澤的。至少她恍惚的認(rèn)為——“當(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p>

如果換一種場景,也許會是一個浪漫的想法。

在我看來,季澤并無甚過人之處,游手好閑,沾花惹草。小說中的他,“是個結(jié)實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腦后拖一根三脫油松大辮,生的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有濕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yuǎn)透著三分不耐煩。"這樣一個俗人,為什么七巧會喜歡他?話說回來,七巧又何嘗不是一個俗人,這俗世中的事,誰又能說清楚呢。

七巧是制度的受害者,從未得到一個女人應(yīng)得得幸福。而同時,她也用利刃,傷害了很多人,比如,長安。

長安。

“有時在公園里遇著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lán)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p>

幸福都是相似的,它們的背景溫馨浪漫。而長安這個名字,總會讓我想到漢代的長街,長長的,平和中有些神秘。

長安的記憶里,永遠(yuǎn)保留著與世舫相遇的這一頁罷。她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愛。

謠言說長安后來和一個男子在街上一同走,我卻希望不是謠言,我希望那個男子是世舫,或者是,可以給她家的溫暖的人。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批評家的贊譽,傅雷先生譽之為“文壇最美的收獲”,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年少曾讀,體會不深,近日重讀,拍案叫絕,再三回味,越愛不釋手。我以為,和張愛玲其他的小說篇章比起來,這篇《金鎖記》可以說是張愛玲頂峰之作,無論從技巧上還是思想上,都能體現(xiàn)張愛玲的天賦所在,尋常人是無法企及的。

張愛玲善于刻畫女人,尤喜描寫各色“壞女人”,《金鎖記》也不例外,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著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著一個廢人,這個矛盾注定這是一個悲劇故事。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后來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后,姜家分了家產(chǎn),七巧終于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著兒女搬到外頭住。在七巧的下半生,雖然沒有了壓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經(jīng)濟基礎(chǔ),可是她的后半生過得并不如意。舊時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爺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猶豫揭穿了他的騙財?shù)陌褢?,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點的愛情葬送了;兒女長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兒媳過不去,終于氣死了兒媳;女兒三十歲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七巧偏從中破壞……最后,這么一個不幸的女人終于在郁郁中死去,結(jié)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張愛玲的小說受到傳統(tǒng)小說影響很大,這篇《金鎖記》尤其明顯,單從技巧上來說,許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紅樓夢》的影子來。比如人物描寫方面。寫七巧,小說一開端并不直接就寫,而是通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閑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guān)系和大致的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在兩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閑語,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語,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鋪墊之后,七巧終于出場,一開始就寫她因為替二小姐云澤作媒,氣得二小姐哭,三言兩語之下,完全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七巧的獨立個性,還把姜府的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交代得相當(dāng)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側(cè)面描寫,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關(guān)系、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圓滿清楚,張愛玲生花妙筆,讓我贊嘆。其實這種側(cè)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說中應(yīng)用得很廣。最妙一筆是在后面,當(dāng)寫到七巧約準(zhǔn)女婿童世舫見面,要拆散他們,在童的眼中,只見“門口背著光立著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子”,而小說在寫七巧老年的時候,一處都沒有正面去刻畫七巧的形象,而到最后才借旁人的眼睛點出,妙筆如斯,再次嘆服。

其外,小說跨度三十年,寫人物和事情的變遷,《金鎖記》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說最后,七巧把手上的鐲子往手臂上推,那鐲子在年輕圓潤的時候是絲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盡燈枯,鐲子能一直推上腋窩,這金鐲子好比一把枷鎖,三十年的壓抑和蒼涼無奈,就在這一推之間,纖毫畢現(xiàn),實在是點睛之筆!

張愛玲在小說不斷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蒼涼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內(nèi)心變遷的見證,如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象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yù)示著一個沒落的時代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象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兒媳眼里的太陽。月圓月缺,正是人物命運的象征。

七巧的悲劇命運是通過一系列矛盾展開的,小說正是通過一系列的戲劇沖突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一開始,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運的開始。然后再通過七巧和妯娌間的矛盾、七巧和三爺季澤的矛盾、七巧和兒女們的矛盾,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開展來。

七巧表面潑辣強悍,對人性極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還是向往著幸福,她在寂寞的時候時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罵俏的豬肉販,甚至,她大膽追求著三爺季澤。但是,想象終究是想象,而三爺也因著她的狼籍名聲而不敢沾染。在幸福喪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獨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斷的和自己兒女斗爭,其實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氣死兒媳,因為在他們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們的性生活,因此近似變態(tài)地加以報復(fù),這正是因為她沒有得過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兒的婚事,因為她對男人已經(jīng)是一律敵視的態(tài)度,因為她就是被自己所愛的男人欺騙,這幾近心理變態(tài)了……整篇小說,從表入里,從正到側(cè),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張愛玲筆下,已然不是紙上人物了,而是寫得活了,這樣的功力,無論是當(dāng)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寫了一個大的封建家族中一個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生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之因此能夠嫁到姜公館這樣的公侯之家,是正因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很多錢。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環(huán)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心里鐘愛小叔子姜季澤,但季澤卻是只限于和她開開玩笑。于是本來要強、潑辣的她就愈發(fā)口無遮攔,瘋瘋顛顛,別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讓著她,是正因向她要東西。十年后成了寡婦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館,有了家產(chǎn),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已帶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鎖。為了錢,她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病態(tài)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制造矛盾?!叭陙硭髦S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p>

病態(tài)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兒子長白成了她性命中唯一的男生,她讓已結(jié)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后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與丈夫結(jié)合只是使她獲得了家產(chǎn),季澤只給了她愛的煎熬,長白則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tài)心理的犧性品。她性命中的三個男生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生,她的生命是可悲的生命。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已愿意戴的,是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這本書聽說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從來就沒有認(rèn)真讀過。這次一拜讀,倒是對張愛玲油然而生許多喜愛和敬仰。說起來真是好笑,初看文題,竟誤以為是寫一把金鎖的奇遇記??赐瓴琶靼?,這題目卻有深意呢:七巧帶著黃金的枷鎖,他用那沉重的枷鎖套自己,砸別人。

看完后,我也終于體會到為什么傅雷先生盛贊他為“文壇最美的收獲”。為什么“三十年前的月亮……”現(xiàn)在還如此熠熠生輝。

小說家的是一個“壞女人”的故事。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出身于低階層的女子,可是她家人為了自家的利益,把它嫁給沒落大族姜家的二少爺——一個自小臥床不起的廢人。七巧本是一個鮮活潑辣的姑娘,在姜家他處處遭到心照不宣的排擠和冷眼,因此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里它惡名昭著。后來丈夫和老太太相繼去世,姜家分家后她得以帶著一雙兒女到外面住。然而此時她已性情變態(tài),人格扭曲。他自己幻滅了愛情夢,還親手毀掉了兒女的婚姻。最后這個不幸的女人在別人的厭惡中郁郁死去。

我想許多人更我讀完是一個想法:像曹七巧這種人活在世上就是一種悲哀。但后來細(xì)細(xì)想想,又從對她的厭惡轉(zhuǎn)為同情。這樣一個復(fù)雜的人我就從她的哭說起。

第二次是分家時做秀哭的,為了不讓自己這孤兒寡母受欺負(fù),她厚著臉皮,寸步不讓的爭取著。因為她明白現(xiàn)在是她嫁到姜家來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點,以往受的欺負(fù)今天也應(yīng)該有點補償了。但是,哭,還是沒有保護到她,孤兒寡母還是受欺負(fù)了。

從這時開始,她已告別了“帶著黃金的枷鎖,可連金子的邊都啃不到”,但她也同樣獲得了扭曲的人性,丑陋的人格。

第三次哭是她最純粹的一次哭,她看著季澤遠(yuǎn)去,她的愛,她的夢一切的一切都一煙消霧散了。

最后一次,死之前,對自己的人生作一個總結(jié)——怨。自己的美麗人生在別人的控制下,摧殘下變成了這個模樣。凄凄慘慘戚戚,七巧又會獲得什么呢?她的一輩子好像只虧不賺了。

金錢就是這樣,如果被它鎖住了,你的人格,人性,愛情,生活都會被毀了,你會被銅臭不由自主地熏得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懷疑任何人,乖戾怪誕。我想:要是能給七巧選擇的機會,看她時要金子裹著的骨瘦如柴的胳膊還是要粗衣下滾圓的胳膊,她是會選后者的,因為她已經(jīng)為此痛苦了大半輩子。但七巧是沒有選擇的機會的,所以說她是迂腐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扇缃?,許多人還是要往金子里面鉆,七巧逃不出來,有人卻偏偏以為金子是生命中唯一的珍寶。這真像是圍城,不過是金錢的圍城。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卻想方設(shè)法鉆進來。

七巧,一個活生生的金錢的犧牲品就擺在我們面前,在這個彌漫銅臭的社會,多少也知道了何去何從。

三十年前的月亮是銅錢大的,今天的月亮是干凈的,皎潔的白……。

《金鎖記》這個名字本身就頗值得玩味。金鎖,黃金做的鎖,外表光鮮,鎖住的卻是自由與靈魂。

曹七巧的一生被多把“金鎖”重重鎖住。

第一把是地位鎖。在曹公館中,她的出身是最低的,是“麻油店的活招牌”,不如大奶奶和三奶奶出身公侯小姐,因此她處處受到排擠和歧視,這從她房子的地理位置就可見一斑。各房的主子處處壓擠她:老太太從沒把她當(dāng)回事;大奶奶對她動不動就冷嘲熱諷;姜家小姐說她“平日還不夠討人嫌的”;新進來的三奶奶一來就看出她在姜家的地位,不愿搭理她;她的哥哥來走親戚沒人招呼;就連丫環(huán)也冷笑著說她不配做自己的主子。七巧嫁到曹家一開始就不是像其他兩位奶奶一樣是作為一個妻子嫁給二爺?shù)模亲鳛橐粋€沖喜伺候人的姨太太,她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一個遭人欺凌的位置。她最初嫁入曹家,有借助曹家的地位改變自己身份的考慮,希望借助曹家使自己受人尊重。但事實上,她并未因嫁入曹家而改變出身受人歧視的現(xiàn)狀,始終在出身上受人詬病,這把身份鎖一直纏著她。后來她把女兒送入新式學(xué)堂,并不是為了讓她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不愿落后于大房三房,這其實也是當(dāng)年的“身份鎖”給她留下的陰影。她因自己與其他兩房太太起點不一樣而受歧視,所以在后代上她不愿再落后,一定要拼一口氣做到和大房三房一樣,絕不落于人后。

第二把是金錢鎖。從她與她她哥哥的對話可知,當(dāng)初嫁入曹家并非是其實或多或少是為了曹家的錢,所以她才會嫁給一個病夫。她在曹家三房太太中的經(jīng)濟實力是最弱的'。

貧寒的出身使她對金錢有一種迥樣的追求。丈夫給不了自己愛情,想從小叔處得到安慰又遭到拒絕,曹家各人處處歧視她,就連丫鬟也看不起她。這種缺乏溫暖,缺乏關(guān)懷的環(huán)境更加增加了她追求金錢的愿望。因為她覺得只有金錢才是最真實的,其它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金錢才能給她帶來滿足感。同時三房的待遇差別使她認(rèn)為只有有錢時,才能不被人欺,而且還能主宰別人命運。在這把黃金鎖下,她的心靈開始扭曲,只有在金錢和權(quán)力經(jīng)成的鎖中,她才能得到稍許,短暫的滿足感,才能填補她心中的空白。她的人生追求最后只剩下權(quán)和錢,忘了曾經(jīng)憧憬的愛情,忘了自己兒女的人生。她前半生的人生受人掌控,致使她在掌權(quán)后有一種控制所有人的人生的強烈欲望。所以她要給自己的兒子安排一個她中意的姨太太,所以當(dāng)她女兒開始要離開她的掌控去追求幸福時,她不準(zhǔn)。自己沒有幸福使她容不得別人有幸福,哪怕這人是她的女兒。她的心中有一種報復(fù)欲: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這種女性后來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也出現(xiàn)過,就是那個陷害喬峰的馬夫人康敏。當(dāng)七巧對自己女兒的追求者若無其事地說自己女兒在樓上吸鴉片時,我感到一陣心寒和悲哀。張愛玲以其女性特有的細(xì)膩筆觸寫出了中國幾千年心驚面:被人吃的人,后來反過來吃人。這一主題在魯迅先生的諸多小說如《狂人日記》、《藥》中都有體現(xiàn)。

七巧的一生,前半生她被人鎖,后半生她去鎖人。我們可以預(yù)見,七巧得女兒最后很有可能變成另一個七巧,繼續(xù)“被鎖,鎖人”的循環(huán)。

小說最后七巧的心理描寫是反省也好懺悔也罷,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金鎖造成的傷害已無法挽回。

《金鎖記》用了倒敘手法,由現(xiàn)在的月亮聯(lián)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寫到三十年前的事。文章先從風(fēng)蕭和小雙大談?wù)撝?,她們談?wù)撓氯说囊轮旧蠏项^人穿剩下的衣服,就如小雙說得“奶奶小姐們尚且做不得主,何況丫頭?給什么,穿什么——一個個打扮得莊稼人似的!”她們還談及蘭仙的婚禮,排場很凄慘,有錢人家的小姐的婚禮竟比不上開麻油店家的女兒的婚禮。這可以看出姜家表面是一個大戶人家,但也顯露出姜家走向衰敗的痕跡。文章下面還多處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

很多人都評價張愛玲是一個古井,我倒認(rèn)為《金瑣記》里的七巧更是一個古井,一個幽深而衰敗的古井,就似她的人生。當(dāng)看到文章開頭前兩段我還以為蘭仙是文章的主人公,那時我是期待著情節(jié)朝蘭仙的方向發(fā)展。再看到下一段才知道主人公是七巧。七巧是個開麻油店的女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造就了七巧的談吐一點都不忌諱。就如:七巧跟玳珍、蘭仙聊天時說:“真的,連我都不知道這孩子怎么生出來的!越想越不明白!”還有文章后面七巧趁芝壽、親家母在場,在麻將桌上一五一十將兒子招供的她媳婦的秘密宣布出來,還略加渲染,逼得親家母臉皮紫漲,放下牌就走了。因為出身低在姜家的人瞧不起她,就連下人也在背后指指點點。哥哥大年把妹妹嫁給癱瘓的二少爺是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而七巧是為了季澤進入姜家的。

現(xiàn)在談?wù)勂咔膳c季澤的感情問題。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出七巧是愛季澤的,文章多處表達七巧的心聲?!爱?dāng)初嫁到姜家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澤相愛。但是季澤是個游手好閑、到處沾花拈草的紈绔子弟。他說在家一刻也呆不住是為了躲七巧,不能平白的坑害了她……開始看到時,就有點疑惑——季澤到底有沒有喜歡七巧?但看到后面就知道了。一個沾花拈草的人怎么會對七巧一直存有愛意呢?他只是為了哄騙七巧賣田,間接得到她的錢。文章說他對七巧的盤問回答得有條不紊,顯然他是籌之已熟。

七巧是一個健康的正常女性。她嫁給一個只有軀體沒有生命的殘疾人。在得不到情欲的滿足,一方面,她把精神寄托到了金錢上。她熬到分家那一刻,分得一大筆遺產(chǎn)。她認(rèn)為她周圍的人都想霸占她的家產(chǎn),季澤、童世舫、親哥哥等等。最可笑的一幕是:長安、長白和侄子春熹在一起玩,長安踩了椅子爬上柜頂拿糖蓮子。長安猛地后仰,春熹扶住并將她抱下來。七巧見了就洶洶奔過來,將長安向自己身后一推。她罵春熹道:“我把你這狼心狗肺的東西……你別以為你教壞了我女兒,我就不能不捏著鼻子把她許配給你,你好霸占我們家的家產(chǎn)!我看……”還數(shù)落長安:“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樣混賬,你自己x要曉的當(dāng)心,誰不想你的錢?”另一方面,七巧鎖住愛欲,愛欲折磨了她一生,也影響了長安長白,折磨了一家人。媳婦芝壽、娟姑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長白索性就斷了結(jié)婚的念頭。長安雖然和童世舫有過一小段的幸福,但也失敗了。七巧百般阻撓他們,在大伙兒面前把長安說得不成人,在童的面前說長安吸鴉片。這是天下少有的母親!

七巧是一個尖酸刻薄的人,用張愛玲的話形容是“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钡€是值得同情的人。她畢竟也是當(dāng)時制度的受害者!

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女人的悲劇。她很可憐,因為她是受害者,她也很可恨,因為她同樣也是害人者。在她的頭上有兩把金鎖壓制著她,對她來說既是財富又是桎梏,一是金錢,二是權(quán)勢。

她本該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在那樣的年代中,想要把握自己的命運談何容易?一條命不過多少錢財便可換去,人與人之間充滿的只是銅臭味的交易!

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只是這身份便可料到她的悲慘結(jié)局了,因為她被迫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的丈夫是個從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是“沒一點人氣”的,造成這一切的就是她那個只知道攀附權(quán)貴的哥哥,七巧本出身平民,但突然地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這注定就是一個悲劇!

嫁入姜家后,她處處遭到排擠和冷眼,在這個家族中,她的地位是很低劣的,大家都瞧不起她,都對她冷言閑語。其實七巧自己也知道很多人瞧不起她,因此和新來的人分外親熱些,“倚在蘭仙的椅背上問長問短,攜著她的手左看右看,夸贊了一會兒她的指甲”,最后也只鬧得自覺無趣。

哪怕這樣,在七巧的骨子里還是向往幸福的,因為她曾經(jīng)是那樣大膽地追求著她的小叔子季澤,但也因此弄得聲名狼藉,而季澤也因她這樣的不好的名聲而不敢沾染,她所期盼的幸福最終還是喪失了,徹底地喪失了。她現(xiàn)在唯一所求的便是獨立,真正的獨立!

后來老爺和丈夫相繼死后,她終于脫離了這個封建家族,沒有往日那樣的壓抑,也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然而她的后半生依舊是不如意的,當(dāng)時那個她曾托以愛情夢想的小叔子來找她,但她知道他只是為了她的錢,并不是她的愛情。表面上她是如此耀眼,可是誰又懂得她內(nèi)心的蒼涼?她實在是氣不過,于是便將心中的苦悶都發(fā)泄在了她的兒女的身上,因為此時的她已經(jīng)不對愛情抱有任何幻想,有的只是妒忌,只是怨恨,于是便近似變態(tài)地加以報復(fù)以祭奠她已消逝的夢想。最終她逼死了自己的兒媳,拆散了自己的女兒與準(zhǔn)女婿,她讓她的子女們都成為了她病態(tài)心理的犧牲品。

《金鎖記》寫的是一個關(guān)注人性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人性受到壓抑甚至因此而扭曲的故事,這個故事沒有痛斥,沒有反抗,只是按照順序這樣寫了下來,卻滿滿地溢著蒼涼與悲哀。

對于七巧,我是又愛又恨,因為她曾經(jīng)也是一個敢愛敢恨,充滿夢想的女子,但是她也是一個乍富,虛榮,鞭笞情欲的魔婦,她不是別的,只是一個放在封建禮教和拜金主義供臺上血淋淋的祭品!她的悲劇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那種潛在的蒼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然而這種蒼涼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那樣的曹七巧,那樣的命運,回味無窮,讓人難以釋懷。

多數(shù)人活著,其實也都無外乎追求某種自我的滿足,而普遍的一種認(rèn)知更多集中體現(xiàn)在對于欲望的一種滿足,物欲和情欲就首當(dāng)其沖。

但是,就因為人在不斷追求著這種欲望的滿足,某種程度上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畸形人生。事實上,人的內(nèi)心都是不健全的,盡管我們也沒有那種比較統(tǒng)一并且被廣泛認(rèn)可的標(biāo)準(zhǔn)來判定。

不過,按照我們的種群個性,不合群的家伙,多半都是不健全的。由此,在《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其實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正因為曹七巧具備著這種不健全的性格,在文章開始的時候小丫頭才敢議論自己的這位二奶奶,并且還是用一種極其輕蔑并夾雜著不屑的口吻,殊不知,她們也都從屬于女性這個大的陣營之中。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其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來表現(xiàn)的,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即分家前后的地位變化。

造成這種人性扭曲悲劇的原因無外乎也就是三種。

首先是物欲。曹七巧嫁到姜家來,在他哥哥的心中和自己的心中,其實都是一種物化的女性交易。

也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物化的交易,使得姜家的人和娘家的人對于這位看似不合規(guī)矩的角色存在著一種比較大距離感,曹七巧在自己的夫家和娘家其實都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溫暖,物欲其實就是一種很強大的隔欄。

姜家對于曹七巧這種女性物欲,以及曹家哥哥對于自己的妹妹換取的金錢物欲,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曹七巧的第一重人物悲劇。

除去曹七巧個人命運這一點,再有的就是在姜長安和姜長白身上停留著的一種物欲束縛,這樣直接間接地導(dǎo)致了兩個人的新的悲劇。

其次是情欲。如果是按照時間的敘述過程,曹七巧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得到過很多的人的愛,按照文中的話來說的話,曹七巧的手腕也曾潔白。

但是,伴隨著黃金枷鎖的出現(xiàn),曹七巧的這種未曾被開發(fā)的情欲轉(zhuǎn)變成為了一種畸形的戀愛觀念,更加確切地說,是一種畸形的情欲觀念。

這種欲望體現(xiàn)在對于姜季澤的撩撥之中,張愛玲對于這其中的分寸把控是很好的,曹七巧撩撥姜季澤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動作,每一個動作也都是一句話。她抖動著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一種對于情欲的渴望。

其實,還有的就是對于自己兒子的那種情欲。在姜長白結(jié)婚之后,曹七巧對于自己兒子的夫妻生活也是有一種窺探的,這不僅僅是一種把控欲,其實也還是一種畸形的情欲觀。

這種畸形的情欲觀念,也間接造成了長安的戀愛悲劇。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的女權(quán)意識。中國的女權(quán)意識其實是在壓抑了數(shù)千年之后的一種蘇醒之后的強烈反彈,這個反彈的節(jié)點就集中表現(xiàn)在兩個時代之間的跌宕交替時期。

曹七巧面對的更多的是一種十分殘酷的封建壓迫,同時在這其中蘊含著的那種反抗也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失去了原有的那種光澤。

曹七巧受到的這種黃金枷鎖束縛也被她原原本本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按照張愛玲的結(jié)尾處所說,三十年之前之如三十年之后,這樣的故事也一直是在上演。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七

張愛玲,她的本名叫張瑛,她是一代充滿傳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性格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敏感、深刻、獨到的認(rèn)識,她的作品卻給人一種蒼涼之感,但卻充滿了人性的主題。她這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例如《半生緣》《赤地之戀》《小團圓》等等。但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卻對《金鎖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而《金鎖記》這部作品就是以李鴻章次子李經(jīng)述的家庭為背景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在封建大家族中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對于這個女人我真的是又愛又恨,她的變態(tài)思想讓我覺得可怕,但在讀到最后的時候,我卻對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產(chǎn)生了一絲憐惜。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兒,那個時候的她十分純真,有很多的追求者,但她卻選擇嫁到了姜公館,是因為姜家出了很多錢,她的丈夫卻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以及丫環(huán)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度日如年的生活下她卻對姜公館的另外一位少爺,也就是她的小叔子姜季澤產(chǎn)生了情愫,但姜季澤只是和她開開玩笑而已。所以到了后來分到家產(chǎn)成為寡婦的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為自己帶上了一套沉重的枷鎖。后來她卻為了錢,甚至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由于自己愛情的失敗,她病態(tài)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制造矛盾。最初讀到這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七巧讓我生厭。

張愛玲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chuàng)作年代并無任何前衛(wèi)的思想,然而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的面紗。作者筆下的七巧三十年來戴著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鎖也給許多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狠毒、絕情、病態(tài)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huán)境逼迫、扭曲的結(jié)果,所以此時此刻的我對七巧也表示同情。像七巧這樣的女人在當(dāng)時社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lián)系的。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任何權(quán)利,她們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所以也注定了七巧的命運最終會是一個悲劇。曹七巧為了報復(fù)曾經(jīng)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tài)的方式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此時的七巧已經(jīng)徹底的被當(dāng)時的社會所害。我想作為一個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zhì)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夫妻之愛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甚至連她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的,她也因此而分到了姜家的財產(chǎn)。姜季澤卻是她心中的最愛,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姜季澤也有自己的底線,他不可以也不能對自己的嫂嫂動情,我想這不僅是在封建社會不能,就是在當(dāng)今社會也是不可以的。后來,七巧的丈夫去世后,分到家產(chǎn)的季澤終于來找七巧,但現(xiàn)在的七巧卻認(rèn)為他是來騙錢的,對自己不是真情,所以把姜季澤攆走了??梢钥闯鲎髡吖P下的主人公不僅僅是想擁有愛情,最重要的是她想擁有真愛,但因為七巧過多的猜疑,她放棄了這種得到真愛的機會。在此后,她也拋棄了許多,而所獲得的財產(chǎn),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托。她在丈夫、季澤那里得不到愛,忍受著情欲的煎熬,以至于后來產(chǎn)生了瘋狂般報復(fù)的病態(tài)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了自己的親身兒子長白、女兒長安的愛情。七巧的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jié)婚的長白整夜陪著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生活,最后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

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因為與丈夫的結(jié)合使她獲得了家產(chǎn),也因為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季澤而備受愛情的煎熬。她的兒子長白也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tài)心理的犧性品。在七巧的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但這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為女人,我覺得她的一生是可悲的。我為這個在封建社會有很多不可以的女人感到痛心。所以我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己愿意戴的,是封建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我覺得這部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留下一種蒼涼的感覺。張愛玲將現(xiàn)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xì)微地鏤刻著人物的心理,以及毒辣話語的述說,但卻產(chǎn)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小說的語言簡練、凝重,比喻新奇,注重制造典型場景和人物心理刻畫,但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某些地方主觀性太強,比如主人公曹七巧主觀上為什么那么看重錢,交待得不夠透徹,沒有一個很深刻的過度,令讀者推斷起來就有些牽強。在刻畫人物時也有這種缺憾,做不到不露痕跡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和性格。我想,這也許就是現(xiàn)代小說的特點吧。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八

快樂和悲傷都是那么簡單的事情,簡單到我可以不著一字就能盡得風(fēng)流。而這其中的奧秘是我用了那么長的時間才領(lǐng)悟到的,夢里還是現(xiàn)實,我已分不太清。就像愛情,愛著的時間太長,回憶起來足夠一輩子品味。

緣分可遇不可求,遇到的太早或者太晚,愛情都不會有生根發(fā)芽的機會?!?0__》里那個一言不發(fā)的機器人,她不是反應(yīng)遲鈍了,而是她的心已經(jīng)有了歸屬,你再努力,她能給你的也只有她的沉默和眼淚。那個想用十塊錢得到愛情的女子,青春嘩啦啦地流淌,一如她洗不盡的悲傷。

也許一開始的相愛是有原因的,可是隨著感情水漲船高般加深,你會忽視甚至淡忘原因,直至完全忘記。有一天忽然記起這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相愛,釋然而笑,原來根本沒有原因,只是我們相愛了,我們是彼此的世界。

在愛人溫柔的臂彎里,一個親吻,一個擁抱,嚴(yán)寒的冬季里也嗅得到甜美的花香。而微笑讓人如沐春風(fēng),剎那間的永恒。十指交叉的雙手勾勒出心底美好的漣漪,漣漪泛起臉上的紅暈,紅暈停留在臉頰遲遲不肯褪去。

愛的清泉里,你儂我儂的流水,抵擋不住現(xiàn)實赤裸裸的阻擋分割。美好的一切總是太美太短暫,曇花一現(xiàn),香消玉殞。若還不夠,風(fēng)霜緊逼的現(xiàn)實,把你的一切幻想打消,哭喊,尖叫都沒有用,懦弱不是得到的只能是憐憫,而堅強才能擁有獨立和自由。

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差距,有時讓人難以置信,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猶如故事一般,可那真真實實地發(fā)生過,曲折坎坷,不正是人生的真實面貌。如今容貌不再姣好,站在小橋上獨自看著天邊,那緩緩而落的夕陽。

我們再一次相遇,相擁而泣,嘆息錯過的緣分,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我在你眼里看到了,你在我這里也得到了,我們不說但是都懂得的答案。我們揮手告別,不會再相見。在我轉(zhuǎn)身回望時你也同樣凝視著我,除了微笑,我們能給彼此的還是微笑。

原來我們相愛的.時間只有三五年,可是卻感覺有三十年,五十年,一輩子。只是因為那些日子里有你,這些回憶,足夠我剩下的時間來回憶。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九

在讀張愛玲所寫的《半生緣》之前,曾讀過張愛玲的《傳奇》《小團圓》,個人覺得張愛玲的小說多是女性悲劇。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范柳原最終能夠在一起,作者認(rèn)為是戰(zhàn)爭的原因。戰(zhàn)爭成全了白流蘇,使她得到了范太太的身份?!秲A城之戀》被看作是張愛玲悲劇小說中難得的喜劇,除了結(jié)局,反觀全文,真的是一個喜劇嗎?白流蘇寄居在自己娘家里,是一位離婚女子,面對七妹的相親她又是何滋味呢?新的家庭對于白流蘇而言不僅是愛情,更是一種救贖,一種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希望。在我看來,白流蘇需要的只是一個依靠,需要的只是一紙婚契,她深知愛情不能天長地久,婚姻能為她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對于范柳原來說,童年時的陰影以及少年時與人的爾虞我詐,他已經(jīng)是傷痕累累,城之將傾,國將不國,在飽經(jīng)滄桑之后,在面對動蕩局勢之時,范柳原想要的或許是一個安寧的家,在遇見白流蘇之前,范柳原閱歷猶如滄海,早已看透人世間的蒼涼。范柳原早已疲憊,這時,白流蘇恰好出現(xiàn)。香港一戰(zhàn),動蕩讓范柳原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懷疑,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與白流蘇的結(jié)合。當(dāng)讀者喜悅于他們的相許時,故事最后的那些話不由讓人心生悲涼:柳原現(xiàn)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亂世中他們的相遇是令人感動的,他們有所依賴,或物質(zhì)上或精神上。但又因為是在亂世,存在著那么多的外界因素,他們之間的愛情就顯得沒有那么單純。

正如張愛玲所寫:《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從腐舊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zhàn)的洗禮并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zhàn)影響范柳原,使他轉(zhuǎn)向平實的生活,終于結(jié)婚了,但結(jié)婚并不使他變?yōu)槭ト?完全故棄往日的生活習(xí)慣與作風(fēng)。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jié)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又只能如此。

再次翻閱《半生緣》,腦海里卻浮現(xiàn)出《傾城之戀》,兩者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可聯(lián)系之處,但我越思索越感到其中的奇妙?!秲A城之戀》的男女主人公或許沒有那么純真的愛情,結(jié)局卻很美滿,對于《半生緣》,似乎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那么鮮活,那么溫馨,結(jié)局卻帶著一些悲涼。

《半生緣》中的主人公是世鈞與曼楨,上一次的感悟雖然未將我對他們兩人的體會寫盡,但也是寫得七零八落,再次回想,卻是對文中的其他人物有興趣。且說說翠芝與叔惠,我始終感覺翠芝與叔惠之間是存在情感的,那種情感只深深埋藏在他們兩個人的心里,卻表現(xiàn)在他們不經(jīng)意的行動中?;ド酶惺菒矍榈淖畛?,叔惠與翠芝的情感萌芽或許就是在世鈞回翠芝家?guī)推淠眯_始,叔惠與翠芝兩人單獨看電影,必少不了一番交流,后又發(fā)生了兩人共同游玩的事情。叔惠本對翠芝無隔閡,翠芝對叔惠的幽默風(fēng)趣又彼有好感。待叔惠回去后,翠芝寫過幾封信給叔惠,叔惠自然是明白的。他沒有回過一封信,一是覺得自己配不上翠芝這樣的富家女,二是連一點點希望也不愿給翠芝。叔惠是個聰明人,不愿將自己得不到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后來翠芝與自己的表哥一鵬訂婚,曼楨與叔惠受邀來南京玩,寺廟一游翠芝與叔惠相處甚久,待曼楨與叔惠回去上海后,翠芝立即反悔與一鵬的婚約。其中的隱情,可知一二。我始終認(rèn)為翠芝是一個可敬可愛的女子,她是那樣的真率,當(dāng)自己所愛之人給她一點希望時她便有不顧一切的勇氣,當(dāng)發(fā)現(xiàn)所有的做法顯得那么幼稚時,她又可以想明白,成長成熟。做了世鈞的太太,她便承擔(dān)了自己的責(zé)任,持家有道。十余年后叔惠外出游學(xué)歸來,她卻仍記得叔惠怕狗這回事,命令傭人將拘牽走,還親自去買花、備食材。她沒有忘記那份最初的美好,她只是站在現(xiàn)有的立場上去懷念。

讓我覺得十分惋惜的還有豫瑾,他是如此癡情的人,當(dāng)曼璐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去做交際花時,他選擇理解,在鄉(xiāng)下的一家醫(yī)院里當(dāng)上了院長,可謂事業(yè)有成。他找到了自己的愛人,有一個溫馨的家,但他仍舊有著一絲舊情。在曼楨生活困窘時,他施于援手,當(dāng)曼楨的孩子生病時他千里赴醫(yī),時時惦念。豫謹(jǐn)又是那么愛恨分明,聽了曼楨的遭遇后,他回鄉(xiāng)也只看過顧太太一次,那是他剛烈的性子阻止他去做違心的事。不幸的是,好人的結(jié)局卻是如此令人心痛。透過此我們也可見日本侵華戰(zhàn)爭給當(dāng)時中國人帶來了多么大的傷害。

最后不想多提及的是曼璐,曼璐為了家庭去當(dāng)交際花,后嫁鴻才受委屈,固然讓人覺得可憐。但她為了挽留自己的丈夫竟想出兩姐妹共侍一夫的方法,不僅僅沒有挽救一個家庭也致了另外一個家庭。世鈞與曼楨的愛情很大程度上毀于此,曼璐終最的結(jié)局也是不好。

可謂: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張愛玲小說讀書心得篇二十

愛玲的天賦所在,尋常人是無法企及的。

張愛玲善于刻畫女人,尤喜描述各色“壞女人”,《金鎖記》也不例外,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quán)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床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著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并且嫁著一個廢人,這個矛盾注定這是一個杯具故事。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所以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之后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后,姜家分了家產(chǎn),七巧最終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著兒女搬到外頭住。在七巧的下半生,雖然沒有了壓抑的生活,并且有了經(jīng)濟基礎(chǔ),可是她的后半生過得并不如意。舊時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爺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猶豫揭穿了他的騙財?shù)陌褢?,把自我生命中唯一一點的感情葬送了;兒女長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兒媳過不去,最終氣死了兒媳;女兒三十歲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七巧偏從中破壞……最終,這么一個不幸的女人最終在郁郁中死去,結(jié)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張愛玲的小說受到傳統(tǒng)小說影響很大,這篇《金鎖記》尤其明顯,單從技巧上來說,許多地方能夠看得出《紅樓夢》的影子來。比如人物描述方面。寫七巧,小說一開端并不直接就寫,而是經(jīng)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閑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guān)系和大致的情景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在兩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閑語,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為她是平民出身,并且直言直語,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鋪墊之后,七巧最終出場,一開始就寫她因為替二小姐云澤作媒,氣得二小姐哭,三言兩語之下,完全經(jīng)過語言和動作來表現(xiàn)七巧的獨立個性,還把姜府的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交代得相當(dāng)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側(cè)面描述,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關(guān)系、人物形象交代得十分圓滿清楚,張愛玲生花妙筆,讓我贊嘆。

其實這種側(cè)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說中應(yīng)用得很廣。最妙一筆是在后面,當(dāng)寫到七巧約準(zhǔn)女婿童世舫見面,要拆散他們,在童的眼中,只見“門口背著光立著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子”,而小說在寫七巧老年的時候,一處都沒有正面去刻畫七巧的形象,而到最終才借旁人的眼睛點出,妙筆如斯,再次嘆服。

其外,小說跨度三十年,寫人物和事情的變遷,《金鎖記》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說最終,七巧把手上的鐲子往手臂上推,那鐲子在年輕圓潤的時候是絲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盡燈枯,鐲子能一向推上腋窩,這金鐲子好比一把枷鎖,三十年的壓抑和蒼涼無奈,就在這一推之間,纖毫畢現(xiàn),實在是點睛之筆!

張愛玲在小說不斷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蒼涼的寂寞的象征,而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時期去看月亮,皆有不一樣感受,月亮是人物內(nèi)心變遷的見證,如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象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yù)示著一個沒落的時代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象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七巧眼中的月亮;“今日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兒媳眼里的太陽。月圓月缺,正是人物命運的象征。

七巧的杯具命運是經(jīng)過一系列矛盾展開的,小說正是經(jīng)過一系列的戲劇沖突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一開始,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運的開始。然后再經(jīng)過七巧和妯娌間的矛盾、七巧和三爺季澤的矛盾、七巧和兒女們的矛盾,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開展來。

七巧表面潑辣強悍,對人性極端不信任,可是,骨子里還是向往著幸福,她在寂寞的時候時常想起昔日和自我打情罵俏的豬肉販,甚至,她大膽追求著三爺季澤??墒?,想象終究是想象,而三爺也因著她的狼籍名聲而不敢沾染。在幸福喪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獨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斷的和自我兒女斗爭,其實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氣死兒媳,因為在他們身上找到她自我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們的性生活,所以近似變態(tài)地加以報復(fù),這正是因為她沒有得過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兒的婚事,因為她對男人已經(jīng)是一律敵視的態(tài)度,因為她就是被自我所愛的男人欺騙,這幾近心理變態(tài)了……整篇小說,從表入里,從正到側(cè),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張愛玲筆下,已然不是紙上人物了,而是寫得活了,這樣的功力,無論是當(dāng)時還是此刻,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年輕的時候她也會和街上的走販眉來眼去享受著生活的歡樂;同時她也是一個十分善良的女子你看她盡管大哥把她帶到火坑了她之后再見大哥哭鬧過后一樣塞了許多貴重禮物送給大哥帶回這時她仍然有溫情的;她的情人季澤被她罵走后她不也會躲在窗戶背后看著愛人倉皇而去的背影嗎那時她心中還有感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間也仍然懷念年輕時候的溫柔。這樣這個人物也活了我們也對她絲毫沒有世故的眼光她是可愛的也是不幸的。

張愛玲,確實是個奇女子。不可是她的經(jīng)歷,還奇在她的文章。愿一讀再讀,細(xì)細(xì)把玩,趣味無窮。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67755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