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07:33:16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模板14篇)
時間:2023-12-12 07:33:16     小編:紫衣夢

教案是教學過程中規(guī)范教學行為的工具,有助于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教案的編寫需要與同事進行交流和分享經(jīng)驗。下面是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一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采用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二.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么如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課題:。

(1)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說明.

(2)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

2.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估,以確定出實驗的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lián)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三。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按電流圖連接實物圖,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并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更換電阻值,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四.歐姆定律。

我們可以把上述兩個探究課題所得出的結論綜合到一起: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的歐姆定律.

用公式表達為:i=u/r。

注意:歐姆定律中的電流(i),電壓(u),電阻(r)應該指的是同一段導體在同一時刻的值。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二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nèi)能時的區(qū)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看視頻。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后經(jīng)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后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并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沖程,其中屬于做功沖程的是()。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沖程是()。

a.吸氣沖程b.排氣沖程c.做功沖程d.壓縮沖程。

3、汽油機在壓縮沖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a.壓強增大,溫度降低b.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c.壓強減少,溫度降低d.壓強減少,溫度升高。

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機械能和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1)。

一、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另一種方式。

克服摩擦做功外界對物體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壓縮體積做功。

二、演示點火爆炸試驗:物體對外界做功,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

三、熱機: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三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又開始了,本人繼續(xù)在市局“平衡發(fā)展,重視全體”,“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的指導思想領導下,在認真總結自己上學期工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學工作計劃。

二.工作目標: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情況分析。

本人所教的九年級6、7、8三個班中,6班、7班的基礎比較差,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比較弱,8班的基礎整體很好,已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并能靈活的應用。

四.教學內(nèi)容。

主要是以復習為主,系統(tǒng)地復習初二、初三的物理知識。

五.工作措施:

1.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過去的要求,因為新教材其靈活性加強了,難度降底了,實踐性變得更為明確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對于每一項要求要落到實處,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難度。

2.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不僅在傳授文化知識,更注重于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實驗,做到一個一個學生過好訓練關,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練為止。每一個實驗都要寫好實驗報告,寫好實驗體會。

3.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不能默守陳規(guī),應該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本期我要繼續(xù)實踐好興趣教學法,雙向交流法,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讓科學進入物理課堂,讓新的理念武裝學生頭腦。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學習的觀念更新,學習的內(nèi)容科學,學習的方法優(yōu)秀。

4.嚴格要求學生,練好學生扎實功底。學生雖逐步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也會學習,愛學習,但終究學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嚴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管理。做到課前有預習,課后有復習,課堂勤學習;每課必有一練,杜絕學生不做作業(yè)、少做作業(yè),嚴禁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教育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學習成為自已終身的樂趣。

5.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狠抓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

6.加強教師自身的業(yè)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余,要認真學習大學有關的物理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范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全期力爭聽課達15節(jié)以上。

六、教學進度:略。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四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于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于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fā)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1、串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后,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lián)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響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并聯(lián)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干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1)進戶線:火線、零線。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nèi)與戶外的通與斷。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jīng)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五

18.2.1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講授新課。

知識點一:

如下圖所示,節(jié)能燈上的“24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別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電吹風機,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鋁盤轉動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即電流做功快慢不一樣,我們把電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電時間,用p表示用電器的,則:

【典型例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b.c.d.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a.0.4wb.0.8wc.2wd.4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節(jié)干電池電壓為1.5v,3節(jié)總計4.5v,所以。

所以選c。

知識點二: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所以。

如果p和t的單位分別用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

1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典型例題】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鐘內(nèi),消耗電能0.3千瓦時,這個用電器可能是 (? )。

a.空調(diào)器b.電冰箱c.電視機d.白熾燈。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已知用電器正常工作在15min內(nèi)消耗電能,根據(jù)求出,由家電的功率知識可判斷為哪種用電器。用電器正常工作的為: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調(diào)機。故選a.

【針對訓練】在下列單位中,哪一個不是的單位()。

a.j/s·h/sc.v·ad.w·s。

【答案】d。

【解析】。

c、v是電壓的單位,a是電流的單位,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所以v?a就是的單位;

d、w是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乘積是電功,所以w?s是電功的單位。

選d.2.5v0.3a”的燈泡接在電路中,用滑動變阻器調(diào)節(jié)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它的亮度。

現(xiàn)象:在電壓為2.5v時,燈泡正常發(fā)光;在低于2.5v時,燈泡發(fā)光暗淡;在高于2.5v時,燈泡強烈發(fā)光。

結論:說明用電器消耗的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

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3.實際電壓、實際功率。

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4.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則p實p額;可能燒毀用電器。

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將兩只燈泡“pz22040”和“pz220100”先后并聯(lián)和串聯(lián)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現(xiàn)象:并聯(lián)時,100w的亮,串聯(lián)時,40w的亮。

結論:燈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典型例題】下圖為一只6v1.5w”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若把這樣的三只燈泡串聯(lián)起來,接在12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每只燈泡的電阻及實際功率為()。

a.24ω0.67wb.20ω0.8w。

c.24ω0.96wd.20ω0.67w。

【答案】b。

【解析】。

所以每只燈泡的實際電阻:

每只燈泡的實際功率:p=ui=4v×0.2a=0.8w.故選b.

a、110v60wb、36v25wc、220v40wd、110v40w。

【答案】a。

【解析】。

四盞燈泡正常發(fā)光時,功率的燈泡亮,所以選a。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六

一、指導思想:

20--年--,我將本著以課標為依據(jù),以考綱為標準,以教材、指導叢書為具體內(nèi)容的指導思想,帶領學生進行全面、深入地總復習。

二、復習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要求師生互動;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強復習的針對性;

4、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課堂上提出明確的復習任務;

5、組內(nèi)教師團結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

三、學生現(xiàn)狀:

初中物理教學分兩年,初二教學主要是力學、熱學、光學等部分,這些內(nèi)容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學生在初二時學習物理還沒有入門,初二時每個教師所教班級比較多,分層輔導不能落實,學生現(xiàn)在感覺初二物理的知識幾乎都忘了;到了初三的電學,學生一方面是感覺理解起來很吃力,另一方面電學用到了很多數(shù)學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熟悉初中物理的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新課改需要的各種技能,復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的具體情況如下:八班為普通班,有尖子生,也有學習困難極大的學困生,知識掌握的好壞的差距極大。六班為藝術班,學生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比較浮躁,有的學生已經(jīng)擠進年級三十名,有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物理知識都不知道。

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深入細致的總復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時間安排:

1、第一輪復習從2月16日至4月13日,約7周28課時。

2、第二輪復習從4月15日至5月11日,約4周16課時。

3、第三輪復習從5月14日至6月15日,約5周20課時。

五、復習內(nèi)容、要求:

從2月16日至6月15日這總共四個多月,16周的時間,如何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注重效率,以期取得的復習效果。

我擬將整個復習按“雙基過關”、“能力提升”、“綜合創(chuàng)新”三個層次,將平時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根據(jù)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分專題進行有序組合,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雙基過關涵蓋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查漏補缺,力爭“雙基一分也不丟”。能力提升重視知識的把握與整合,突出綜合能力訓練,提高應試水平。綜合創(chuàng)新關注新題,活用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一)第一輪復習以課本為主,夯實基礎。復習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則上每個章節(jié)配兩份練習題,習題全部由備課組教師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為主,緊扣課本和課標,不拓展不加深,習題量以45分鐘為限,可作為隨堂復習筆記,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另一份,主要檢測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運用,習題量以45鐘為標準,可作為本章檢測試題,命題主要由組內(nèi)教師輪流完成,題目主要從備課組的幾本資料和習題庫中選取,提前兩天交文印室印刷,重點章節(jié)適當再加一份檢測試題。

第一輪復習按照電學、熱學、光學、力學四個板塊進行知識梳理。

具體安排如下:

1、第一周至第三周:電學部分。

知識點有:電荷量、導體和絕緣體、電路、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律、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電能和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磁體和磁極、磁場和磁感線、電流的磁場、電磁鐵、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電動機、電磁感應、發(fā)電機、家庭電路、安全用電,共計21個;分項細目有51個,其中14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個:1、會用電流表測電流;2、會用電壓表測電壓;3、會讀電能表示數(shù);4、會畫簡單的串并聯(lián)電路圖;5、會連接簡單的串并聯(lián)電路;6、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7、會讀電阻箱示數(shù);8、會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磁極和電流方向。

主要措施:以電學綜合題的訓練帶動復習各個知識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電和磁(1課時)。

2、電流和電路(2課時)。

3、電流的定律(6課時)。

4、生活用電(1課時)。

5、綜合測試(2課時)。

2、第四周:熱學部分。

知識點有:溫度、熔化和凝固、氣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分子動理論、內(nèi)能、熱量、比熱容、熱機、能的轉化和守恒,共計10個;分項細目有33個,其中2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個:1、會用液體溫度計測溫度;2、會查熔點表和比熱容表。

主要措施:以探究題、實驗題、圖像題為訓練形式帶動復習各個知識點。

1、熱現(xiàn)象(1.5課時)。

2、內(nèi)能和熱量(1.5課時)。

3、綜合測試(1課時)。

3、第五周:光學部分。

知識點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成像及應用,共計6個;分項細目有11個,其中1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個:1、會用光的反射定律畫光路圖。

主要措施:參照近5年中考試題,以作圖題、聯(lián)系實際題來訓練對各個知識點的復習。

1、光的直線傳播(0.5課時)。

2、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1課時)。

3、光的折射(0.5課時)。

4、透鏡及成像(1課時)。

5、綜合測試(1課時)。

4、第六周至第八周:力學部分。

知識點有:質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長度的測量、機械運動、速度和平均速度、慣性及慣性定律、摩擦、壓力、壓強、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大氣壓強、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浮力、阿基米德、物體的浮沉條件、杠桿、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聲音的發(fā)生及傳播、樂音及噪聲,共計27個;分項細目有77個,其中28個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個: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2、會用鐘表測量時間;3、會調(diào)節(jié)托盤天平,會使用游碼,會用托盤天平稱質量;4、會用量筒(量杯)測體積;5、會用彈簧測力計測力;6、會作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7、會查密度表;8、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9、會畫力臂。

主要措施:采取分塊復習的方法,以典型例題的講解突破難點、提升能力。

1、測量(1課時)。

2、質量和密度(1課時)。

3、力(3課時)。

4、運動和力(1課時)。

5、簡單機械、功和能(3課時)。

6、聲現(xiàn)象(1課時)。

7、綜合測試(2課時)。

(二)第二輪復習,主要進行以專題為引導的能力提升。這一輪復習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課堂練習題以近幾年中考試題為主,同時備課組每位老師出一份綜合測試題,內(nèi)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具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實驗專題”、“比例、方程等計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專題,如:“電路分析和故障判斷”、“綜合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開放題”、“信息題”、“實驗設計題”、“綜合類型題”、“應用題”、“科學方法題”等。本輪復習重在方法指導和能力提高。

(三)第三輪復習,以縣內(nèi)模擬考試和城區(qū)中考練兵題為主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以上做法,既讓學生得以考前練兵,熟悉中考的試題類型,也可讓教師在考前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復習效率。同時,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練習試題根據(jù)實際情況另定。

(四)做好四月下旬的畢業(yè)考試的輔導準備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順利畢業(y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從容面對中考。

當然,根據(jù)兩個班級的各自的特點,在總復習中,復習計劃還將有隨時的微調(diào),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爭取使學生通過總復習,每個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

(2)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及物理意義,會進行相關的計算;(3)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過舉例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機械效率;通過討論,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導入新課】使用機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節(jié)省距離,那么我們能不能使用機械而節(jié)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關注生產(chǎn)、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

【指導自學】。

自學指導一:

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本116---117頁(時間3分鐘).

【檢測交流】。

檢測一:利用一個動滑輪把重為400n的貨物勻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總功、有用功、額外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小結及作業(yè)】。

堂清和本節(jié)導與練。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八

1.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階段,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豐富發(fā)展。

2.正確認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重要意義。

3.正確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義和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義和重要意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提問、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

四、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宗旨分別是什么?

2.中國共產(chǎn)黨80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充分證明什么?

導入:。

中國共產(chǎn)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新授:

第一目高舉偉大旗幟。

(一)____。

總結:____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突出貢獻是開辟了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黨把____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猒。

以_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探索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創(chuàng)立了____。____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

(二)鄧小平理論。

1.感悟歌曲《走進新時代》的歌詞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2.探討:鄧小平理論的重大意義。

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系統(tǒng)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zhàn)略步驟、領導力量,以及祖國統(tǒng)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理論系統(tǒng)回答了在我們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2)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3)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是____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fā)展。

(4)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高舉的偉大旗幟。

(三)“中國特色”

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從中國國情出發(fā),開辟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社會規(guī)律的發(fā)展道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目“三個代表”在身邊。

1.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flash。

2.交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義: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努力體現(xiàn)生產(chǎn)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就是要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生產(chǎn)力,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通過發(fā)展生產(chǎn)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xiàn)和根本要求。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努力體現(xiàn)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就是要大力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利益。

實現(xiàn)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實現(xiàn)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變化發(fā)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充分發(fā)揮廣大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所以能夠經(jīng)受住國內(nèi)外各種風險和考驗,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3.基本要求:逐一舉例分析。

(1)先進生產(chǎn)力。

(2)先進文化。

(3)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意義、地位。

提示關鍵詞:“強大思想武器”“根本指針”“寫入了憲法”

5.讀名言,悟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歸納總結: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九

實驗目的:

1.知道太陽能的利用之一是光電轉化,把光能轉化為電能。

2.通過實驗了解太陽能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廢氣、廢液等污染物,是一種綠色能源。

3.知道電動機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動機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實驗步驟:

1.用美工刀削出三塊邊長約1cm的小正方體橡皮,把兩個三角板平行放置,中間夾入橡皮,在橡皮上涂少量502膠水。

2.把兩三角板的斜邊固定在兩把長塑料尺上,做成一個電風扇支架。

3.把三塊太陽能電池串聯(lián),用鉻鐵焊好,如圖。

4.把兩根線焊接到玩具電動機的兩接線柱,再按照下面電路圖連接實物。

5.把小扇葉安裝到電動機的轉動軸上,可以涂點502膠固定扇葉。把小電動機固定到風扇支架上。

6.閉合開關,觀察電風扇是否轉動;把此裝置移到太陽下,觀察當太陽直射時、斜射時電風扇的轉動情況。

操作提示:

1.實驗中使用到502膠水,注意不要把膠水弄到手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防止受到傷害。

2.在使用美工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劃到手;不要被電鉻鐵燙傷。

3.太陽能電池可以串聯(lián)也可以并聯(lián),電池板串聯(lián),要選擇輸出電流相同的;電池板并聯(lián)時,要選擇輸出電壓相同的電池板。無論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其輸出功率等于各塊電池板輸出功率之和。

4.太陽能電池板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時,要注意其正負極;使用中不要彎折,不能使電池板短路。

5.此電風扇只有在太陽照射下才能有較快的轉速,光照強度改變時,電風扇的轉速也會改變。

6.小電風扇如果放在有風的地方,還可以把電動機當作發(fā)電機,把太陽能電池板換成發(fā)光二極管,二極管會發(fā)光。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十

(1)了解內(nèi)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nèi)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3)知道熱傳遞過程中,所傳遞內(nèi)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nèi)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觀察、實驗找到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演示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nèi)能的變化關系。

(3)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nèi)能變化的關系。

(3)通過分析、類比、學會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十一

a.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體里含有的分子數(shù)非常多.

b.能識別并會解釋擴散現(xiàn)象,知道擴散現(xiàn)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有關,知道一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實例.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jié)首先介紹了有關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對分子大小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對分子體積小、數(shù)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紹了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運動論是從本質上認識各種熱現(xiàn)象的理論。按照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一切熱現(xiàn)象都是由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引起的,溫度就是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利用分子運動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大量的熱現(xiàn)象。

分析三: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nèi)容: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分子體積極小,直徑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約含有1.6×1021個水分子,分子之間有空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液體次之,固體分子間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運動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高的物體內(nèi)部分子運動劇烈,所以人們把分子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例證;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由于分子間的引力,使固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由于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間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體和液體較難壓縮。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法建議。

建議一:可以從機械能向內(nèi)能的轉化的實驗引入課題,例如關掉動力的汽車慢慢停下來,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終停在地面,它們的機械能到哪兒去了?從而將學生注意力從宏觀分析轉移到微觀分析上來。

建議二:分子運動論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熱現(xiàn)象,即從物體內(nèi)部微小粒子的運動情況分析問題,可以從本質上解釋有關的熱現(xiàn)象。進行解釋時,要認真分析題意,明確與題目相關的物理知識,然后在用分子運動論的相應觀點,特別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這兩個觀點進行解釋。

建議三:根據(jù)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這一點可以借用化學里的一些知識加以說明。另外,構成物質的分子直徑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為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宏觀物體間的尺寸比來說明。

建議四: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也是我們?nèi)庋蹮o法觀測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例如打開香水瓶瓶蓋后,滿教室都能聞到香味;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課件來模擬氣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擴散現(xiàn)象,使這種看不見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可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快慢,如觀察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

建議五:分子間作用力較難、較復雜,尤其是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教學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知道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且知道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引力,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兩個鉛塊間的分子引力實驗。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十二

(1)理解圓與圓的位置的種類;。

(2)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求兩圓的連心線長;。

(3)會用連心線長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

2、過程與方法。

設兩圓的連心線長為,則判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依據(jù)有以下幾點:

(1)當時,圓與圓相離;。

(2)當時,圓與圓外切;。

(3)當時,圓與圓相交;。

(4)當時,圓與圓內(nèi)切;。

(5)當時,圓與圓內(nèi)含;。

3、情態(tài)與價值觀。

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理解并掌握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與難點:用坐標法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問題設計意圖師生活動。

1.初中學過的平面幾何中,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幾類?結合學生已有知識以驗,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舉例,并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學生回顧知識點時,可互相交流.

2.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明確兩圓的位置關系,并發(fā)現(xiàn)判斷和解決兩圓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中的相關內(nèi)容,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并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解題的方法.

問題設計意圖師生活動。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十三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4、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

5、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

1、力的概念、圖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學習難點】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自主學習】。

一、力和力的圖示。

1、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力的定義力的單位是。

力的三要素有要想測量力的大小,我們可以用。

2、如圖所示,繩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大小為150n,用力的圖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畫力的示意圖?

二、重力。

1、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進行測量,可以根據(jù)公式g=mg計算,(其中的g是我們以前所學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它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

3、重力的方向總是。

4、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物體的重心位置和因素有關。

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

【合作探究】。

一、力的認識拓展。

1、辨析下列關于力的說法。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時出現(xiàn)形變和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b、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c、物體相互作用時,總是先施力后受力。

d、由相距一定距離的磁鐵間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關于力的認識總結:

二、重力的認識拓展。

2、下列關于重力的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物體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個大球體,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無法確定的。

3、關于物體的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b.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重力的部分。

c.物體的重心位置跟物體的質量分布情況和物體的形狀有關。

d.用線懸掛的靜止物體,細線方向不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

4、關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在地球各處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運動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運動的同一物體所受重力。

d.對某一物體而言,其重力的大小總是一個恒量,不因物體從赤道移到南極而變化。

【當堂檢測】。

三、四種相互作用的本質了解。

5、關于四種相互作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使原子核內(nèi)質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電磁相互作用。

中華b.在天然放射現(xiàn)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萬有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是遠程力,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繞太陽旋轉而不離去是由于萬有引力作用。

四、區(qū)分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6、如圖所示,畫出均勻矩形木塊在不同情況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7、畫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質量為3.o×106kg的木箱受重力的圖示。(g取10n/kg)。

【趣味思考】。

1、。如果地面上一切物體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則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不考慮地球自轉)。

a.江河的水不會流動b.雞毛和鐵球都可懸浮在空中。

c.天不會下雨d.一切物體的質量都變?yōu)榱恪?/p>

新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課教案篇十四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于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于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fā)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1、串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后,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lián)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響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并聯(lián)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干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1)進戶線:火線、零線。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nèi)與戶外的通與斷。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jīng)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8995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