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觀察蝸牛教學設計(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08:59:11
最新觀察蝸牛教學設計(模板21篇)
時間:2023-12-12 08:59:11     小編:XY字客

全球化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和適應的。學會運用豐富和準確的詞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總結范文,有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一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

品味詞語,了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變化。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墻錄象。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引發(fā)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聽:院子里,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只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后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導入:打開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么看法?

四、質疑:

你有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會轉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并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qū)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qū)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qū)分。

熟:與“熱”區(qū)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里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構,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纯丛鯓訉懢o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找關于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么作者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fā)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牛“膽小”?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偸遣卦趫A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

通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盡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xiàn)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fā)現(xiàn)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膽小。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作者態(tài)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么內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么關系?不寫可以嗎?

4、小結:正因為作者平時善于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于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二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

2.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的方法與能力。

3.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親身探究的體驗。

4.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教師課前捉幾只蝸牛,準備一些飼養(yǎng)蝸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紙、水彩筆、玻璃片。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1.教師出示蝸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分組、落實任務。

3.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師提供每組一個飼養(yǎng)盒)。

(2)估計什么地方能捉到蝸牛?(校園的花壇、草坪等處)。

(3)捉蝸牛時,要注意什么?(安全、愛護環(huán)境)。

4.分組到校園里捉蝸牛。

5.捉回蝸牛后匯報交流,匯報內容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時它是怎樣的?(有些躲在殼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認識蝸牛。

1.把捉到的蝸牛拿出來,放在玻璃片上,仔細觀察。觀察內容有:

(1)如果蝸牛躲在殼里怎么辦?(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會兒,再拿出來)。

(2)蝸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軟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蝸牛的頭上有什么?觸角有幾對?這兩對觸角一樣嗎?

(4)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用手摸一摸。

(5)讓蝸牛在玻璃上爬行,觀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蝸牛的外形。

3.讀兒歌:蝸牛身體軟綿綿,背上硬殼像螺旋,頭上觸角有兩對,他的腹足扁又寬。

4.學生畫蝸牛。

(三)研究蝸牛。

1.提問題:從你們捉蝸牛的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

(1)潮濕的還是干燥的?

(2)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

(3)喜歡陽光還是陰暗?

(4)喜歡單獨生活還是群居?

2.提問題: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們怎樣來喂養(yǎng)它?

3.活動:每個小組把一份食物放在蝸牛周圍,觀察蝸牛對各種食物的反應,各小組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4.活動:自由觀察蝸牛,但要注意保護?;顒雍髮⑽伵7呕卦?,看看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如果還有不懂的問題,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四)制作資料卡。

1.搜集蝸牛的資料。

學生回家通過查書、上網等方式收集有關資料。

2.制作資料卡。

自己提出問題并用恰當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把它們記錄在資料卡上。

3.交流資料,評選優(yōu)秀活動者。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三

《小蝸?!肥且黄ぐ蝗坏目破胀?。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里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故事配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呈現(xiàn),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自主閱讀。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和閱讀,在反復的觀察、朗讀、識記、想象等語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年級的孩子非常喜歡讀故事書,但是因為認識的字不多,這對他們的朗讀造成一定的困難,他們看到書大多都有插圖,這就為他們學習漢字提供了一個途徑——看圖猜字,本課恰好教給孩子通過觀察課文插圖,進行自主識字,自主閱讀的方法。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mv;生字詞卡片。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圈詞語。

一、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播放歌曲《蝸牛和黃鸝鳥》mv,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哪兩種小動物。你們見過蝸牛嗎?(出示課文插圖1)這就是蝸牛。(簡單介紹有關蝸牛的知識)大的這只是蝸牛媽媽,那小的這只就是……(出示詞語“蝸牛媽媽”“孩子”“小蝸牛”)。

二、學習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小蝸牛的故事。(板書:小蝸牛)。

2、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3、請同學們翻到書108頁,標出課文段號。(教師用課件訂正)。

4、這篇課文這么長,大家仔細觀察,它和我們之前學到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沒有拼音了,隔兩個段就會空一行……)。

5、因為這是一篇連環(huán)畫課文。(介紹連環(huán)畫)。

6、出示第一幅插圖,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圖片內容,出示詞語“小樹林”“旁邊”“發(fā)芽”“玩”(認識斜王旁,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字有這個偏旁?)讀詞語,師生一邊復述故事一邊板書。(板書“春天、小樹發(fā)芽、玩”)。

讓學生試著用這幾個詞語說一兩句話。

出示第一部分,指導朗讀。

7、利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引出第二部分。(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出句子“小蝸牛爬呀,爬呀……爬回來。”(指導朗讀,讀出蝸牛的努力、艱難和著急)我們看看,它都到小樹林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2)。

8、如果你就是這幅圖中的小蝸牛,你會怎么向媽媽介紹你在小樹林看到的景象?(指名回答,學習詞語“長滿”“葉子”“碧綠”“許多”“草莓”)。

9、出示第三段中小蝸牛說的話,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10、你們說說,小蝸??吹降倪€是媽媽說的春天的小樹林嗎?那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出示蝸牛媽媽的話,理解“已經”的意思。)。

11、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朗讀課文;師生復述故事,教師板書“夏天、長滿葉子、長著草莓、摘草莓”)。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詞語“沒有”“長著”“蘑菇”“全”“變黃”

14、指名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小樹林發(fā)生的變化。(教師板書“秋天、葉子全變黃、長著蘑菇、采蘑菇”)。

15、出示第三部分課文。學生扮演小蝸牛,教師扮演蝸牛媽媽,合作朗讀課文。

16、利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引出句子“小蝸牛爬呀,爬呀……爬回來?!保ㄖ该首x)。

18、指名回答,出示文中的詞語“蓋著雪”“全掉了”學習詞語,理解“蓋著”,“全”的意思。

19、出示插圖4,這就是小蝸牛看到的小樹林,和你們猜想的一模一樣,你看這是秋天嗎?這是什么季節(jié)了呀?(板書“冬天、樹葉全掉了、蓋著雪”)。

20、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蝸牛媽媽,你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什么?(快去打雪仗,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可能還不知道吧,小蝸牛和小青蛙一樣,都非常怕冷,所以蝸牛媽媽對小蝸牛這么說的“哦,已經是……過冬吧”,(板書“待在家里過冬”)指導學生朗讀第四部分。

21、想一想,為什么小蝸??床坏叫浒l(fā)芽,摘不到草莓,采不到蘑菇呢?(因為它爬得太慢了)。

22、讀了這個連環(huán)畫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動作都不能太慢,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不一樣……)。

23、這個故事讓我們有這么多收獲,趕快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吧?。R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

1.出示“媽、對”兩個字。

2.嘗試給生字組詞。

3.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書上描紅,體驗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7.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四、作業(yè)布置。

把這個故事朗讀給爸爸媽媽聽,給他們說一說四個季節(jié)各有什么不同。

春天小樹發(fā)芽?????玩。

夏天長滿葉子?長著草莓?摘草莓。

秋天?葉子全變黃長著蘑菇?采蘑菇。

冬天樹葉全掉了蓋著雪?待在家里過冬。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四

1、科學探究目標:學會合作探究;觀察蝸牛的運動,發(fā)現(xiàn)蝸牛運動中蘊藏著的奧秘,與同學分享。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體是怎樣前進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處等。

課前準備:

1、學生5或6人為一個小組(桌子抽屜里事先放好放大鏡、一塊玻璃片、一塊木板、小刀、鋼絲、滑板、樹皮)。

2、學生自帶鉛筆、直尺等各種文具。

3、用紙盒裝若干蝸牛,塑料杯若干只,用報紙蓋好。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快看屏幕,這些是什么?”老師邊展示幾組漂亮的蝸牛圖片邊問。

生:“蝸牛!”“蝸牛!”學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畫面中,脫口說道。

師:“仔細想想,你在哪里見到過或捉到過蝸牛?”

生:“夏天,下過雨后的墻上,墻角邊。”“路旁的草叢里。”“草地里?!薄皹湎??!薄按u縫里?!薄瓕W生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斷地相互補充著。

師:“這說明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生:“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睂W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結論。

師:“那我也想請大家說說就目前你對蝸牛的認識有哪些?”

生:“有殼!”“沒有骨頭,身體軟綿綿的,能縮進殼里去,也能從殼里伸出來!”“身上有粘液!”“頭上有四條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觸角,兩條長,兩條短!”“沒有腳,但它卻能爬行!”……看來學生已對蝸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師:“真不錯,今天啊,老師已經把蝸牛請進了我們的課堂,等一下我們再一起來觀察蝸牛,但為了使我們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蝸牛,我們還得使用一件工具,這是什么?”“放大鏡!”“以前用過嗎?”“用過的!”學生非常自信的回答著?!罢埓蠹矣梅糯箸R先觀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紙片上寫了什么字?”老師用2號字在每張紙片上印上了“觀察蝸牛的運動”四個字,大約過了10秒鐘左右,“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蝸牛的運動!”回答聲此起彼伏??磥韺W生對放大鏡地使用已經不成問題了。

二、觀察蝸牛的爬行。

“現(xiàn)在,每組可以把蝸牛從燒杯內輕輕地取出來然后輕輕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鏡從上到下仔細地觀察,它可是一條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蝸牛沒有腳,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縮前進的。

師:對,蝸牛的腹部肌肉很發(fā)達,它就是蝸牛的運動器官,叫腹足。(教師板書:腹足)。

生:蝸牛前進時是像波浪式的。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啊。請同學們看一個錄像。(蝸牛爬行的錄像)從錄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運動時腹足上有波浪的圖案,那是因為蝸牛是以波浪方式前進。請同學們把蝸牛放在手心上,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種吸起來的感覺。

師:是的,這種吸起來的感覺正是蝸牛以波浪式的前進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濕漉漉的痕跡。

師:“你們組觀察得也很仔細,這痕跡是什么???”

生:“是蝸牛分泌的粘液?!?/p>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三、觀察蝸牛的粘液。

溫馨提示:

1、每個小組組長專門記錄觀察記錄。

2、觀察蝸牛時,請先把觀察步驟讀一遍,然后再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3、小組成員要認真配合組長。

4、觀察時不要吵鬧、大聲喊叫,有問題時要舉手提問。

5、觀察完一個內容,并完成觀察記錄,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內容的觀察。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五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

品味詞語,了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變化。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墻錄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引發(fā)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聽:院子里,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只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后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導入:打開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么看法?

四、質疑:

你有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會轉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并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qū)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qū)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qū)分。

熟:與“熱”區(qū)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里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構,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纯丛鯓訉懢o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找關于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么作者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fā)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澳懶 ??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偸遣卦趫A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

通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盡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xiàn)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fā)現(xiàn)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膽小。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蝸牛。

出殼前總是藏不肯出來。

出殼探、東張西望、直到、

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膽小鬼。

回殼輕輕、立即。

第三課時。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作者態(tài)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么內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么關系?不寫可以嗎?

4.小結:正因為作者平時善于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于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五、布置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蝸牛。

蝸牛我。

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不耐煩。

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擔心摔壞。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原文網址:/yuwen/?articleid=8045。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六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3、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想教蝸牛學藝,結果怎樣?能仿照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

4、指導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主、并、泳、浪。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

教學難點: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一、謎語導入:先請小朋友猜個謎語。

說它是條牛,不能下田走,

講它力氣小,背著屋子走。

2、出示(蝸牛圖)借助拼音讀準“蝸?!眱蓚€字。蝸牛的本領可真大,能背著屋子走來走去,可是蝸牛卻覺得自己的本領還不夠大,于是,它走出家門,尋找?guī)煾祵W藝去了。

3、齊讀課題。學習生字:藝(拼讀生字)。理解“學藝”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說蝸牛要學藝,誰想教它學本領呢?請小朋友認真地聽一遍課文錄音,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樣的填空題:(誰來讀一讀這個填空題)。

2.交流問題,完成填空:

()、()、()主動教蝸牛學本領,但他們都不是()。

3、學習生字:主、師。

4、1――4節(jié)是寫兔子的,5――8節(jié)是寫蝴蝶的,9――12節(jié)是寫鴨子的。

三、分步學短文:

過渡:那么,兔子主動來教蝸牛學本領,會對蝸牛說些什么呢?

1、(出示課文1——4節(jié))自己試試把它讀通。然后完成填空題。

因為兔子只會(),不會(),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齊讀填空。

2、學習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讀(1---4節(jié)),師生分角色朗讀(1---4節(jié))。

1、生輕聲讀5---12節(jié),讀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為()只會(),不會();()只會(),不會(),都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再來學習里面的生字。

寫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組讀5---8節(jié),9---12節(jié);分角色讀5---8節(jié),9---12節(jié)。

小結:是呀,蝸牛認為蝴蝶不會跑,鴨子不會跳,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也沒有向他們學藝,蝸牛要找一個全才師傅,它又繼續(xù)出發(fā)了。

四、說話訓練:

還會有誰想教蝸牛本領呢?我們展開想像,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說一說。

1多媒體演示:貓捉老鼠、青蛙捉蟲(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2他們也不是全才師傅,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師傅才算全才師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蝸牛:出示最后一節(jié)。(齊讀)。

3、讀詞語。

拓展延伸:

后來于老師聽說這只蝸牛后來想通了,他也覺得會飛、會跑、會跳、會游泳的全才師傅是沒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項一項地學本領了。你們看。

蝸牛沒有找到全才師傅,心里難過極了,它后悔沒有跟兔子他們學本領。于是他決心虛心地向兔子他們學習本領。一天他爬到蘑菇村,來到兔子的家,蝸牛敲敲門,兔子打開門一看是蝸牛,連忙說:“你找錯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師傅?!闭f完,他就把門關了。蝸牛大聲地說:“兔子姐姐別生氣,我是來向您道歉的。教我學跑、跳好嗎?”兔子看了看蝸牛,覺得他挺有誠意的,才說:“好吧?!边^了幾天,他學會了跑、跳,告別兔子,快樂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見蝴蝶在天上飛,蝸牛說:“蝴蝶姑姑您教我飛好嗎?”蝴蝶見他主動要求答應了:“好吧,只要你愛學?!边^了幾天,蝸牛又學會了飛。他又告別了蝴蝶向前飛去。

后來他又向鴨子學會了游泳……成為世界上最有本領的蝸牛。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指名)。

師小結:所以我們學本領時要一項一項地學。像現(xiàn)在這樣,我們每天學一點兒,一點兒再加一點兒,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就會越多,本領就會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飛。

鴨子游泳。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七

1、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1、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2、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3、周圍環(huán)境中,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1、比較兩只蝗蟲的大小。

2、觀察描述一只較大的蝗蟲和一只較小的蝗蟲。

3、測量蝗蟲的身體長度。

4、測量蝗蟲的展翅長度。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據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八

1、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餓行為特征。

3、知道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等。

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重點:觀察、描述、畫蝸牛,蝸牛生活在什么樣的地方。知道蝸牛有不同種類。

難點:描述蝸牛的行為特征和生活習性。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蝸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鏡等。

(2)供蝸牛選擇的食物,如切成小塊的菜葉、面包、西紅柿、蘋果皮等。

第一課觀察蝸牛。

1、外形:有一個螺旋形的貝殼,殼內有柔軟的身體,頭部有兩對觸角,前面一對短,后面一對長,頂端有眼睛。

2、不同種類:不同的棲息地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習性的蝸牛。

3、生活環(huán)境:陰暗、潮濕。

1、同學們都應該很熟悉蝸牛這種動物,雖然蝸牛屬于夜間活動的動物,但有時在白天餓某個時候也很可能變的非?;钴S,你也可以通過提高棲息地濕潤度或在棲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蝸牛的出現(xiàn),有時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棲息地包起來,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如果采取了這些方法,蝸牛仍然不出來,可以試著改變它的生活周期。

學生活動: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具體方法。

2、蝸牛選擇什么樣的食物的設計:以蝸牛為圓心作圓后,在圓上等距離的地方放置菜葉、面包、雞蛋、蘋果皮等食物,觀察蝸牛會朝哪個方向爬行。至于用幾只蝸牛、幾種食物做這項實驗,各組可不相同,但請注意,對于小小的蝸牛來說,實際觀察活動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葉、一小塊蘋果、一小片肉類,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進行蝸牛吃食物的觀察,最好用餓了一段時間的蝸牛,喂飽了的蝸牛食物的反應會是消極的。同時,應及時記錄觀察、統(tǒng)計結果。

學生活動:設計統(tǒng)計表、記錄觀察、匯報結果。

3、下面我們來設計一下怎么樣給蝸牛安家:

(5)棲息地的放置不要讓陽光直射,遠離炎熱、震動和陽光;

(6)門天抽一定的時間,觀察蝸牛的外形和生活特點、運動形式,并及時記錄。

學生活動:筆記這些設計點。

觀察、描述、畫蝸牛。

按照以上步驟練習怎樣給蝸牛安家。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九

1、在課文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生字:藝、主、并、師、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3、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想教蝸牛學藝,結果怎樣?能仿照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

4、指導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主、并、泳、浪。

教學重點:

1、在課文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生字:藝、主、并、師、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

教學難點: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一、謎語導入:先請小朋友猜個謎語。

說它是條牛,不能下田走,

講它力氣小,背著屋子走。

2、出示(蝸牛圖)借助拼音讀準“蝸?!眱蓚€字。蝸牛的本領可真大,能背著屋子走來走去,可是蝸牛卻覺得自己的本領還不夠大,于是,它走出家門,尋找?guī)煾祵W藝去了。

3、齊讀課題。學習生字:藝(拼讀生字)。理解“學藝”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說蝸牛要學藝,誰想教它學本領呢?請小朋友認真地聽一遍課文錄音,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樣的填空題:(誰來讀一讀這個填空題)。

2.交流問題,完成填空:

()、()、()主動教蝸牛學本領,但他們都不是()。

3、學習生字:主、師。

4、1――4節(jié)是寫兔子的,5――8節(jié)是寫蝴蝶的,9――12節(jié)是寫鴨子的。

三、分步學短文:

過渡:那么,兔子主動來教蝸牛學本領,會對蝸牛說些什么呢?

1、(出示課文1——4節(jié))自己試試把它讀通。然后完成填空題。

因為兔子只會(),不會(),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齊讀填空。

2、學習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讀(1---4節(jié)),師生分角色朗讀(1---4節(jié))。

1、生輕聲讀5---12節(jié),讀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為()只會(),不會();()只會(),不會(),都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再來學習里面的生字。

寫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組讀5---8節(jié),9---12節(jié);分角色讀5---8節(jié),9---12節(jié)。

小結:是呀,蝸牛認為蝴蝶不會跑,鴨子不會跳,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也沒有向他們學藝,蝸牛要找一個全才師傅,它又繼續(xù)出發(fā)了。

四、說話訓練:

還會有誰想教蝸牛本領呢?我們展開想像,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說一說。

1多媒體演示:貓捉老鼠、青蛙捉蟲(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2他們也不是全才師傅,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師傅才算全才師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蝸牛:出示最后一節(jié)。(齊讀)。

3、讀詞語。

拓展延伸:

后來于老師聽說這只蝸牛后來想通了,他也覺得會飛、會跑、會跳、會游泳的全才師傅是沒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項一項地學本領了。你們看。

蝸牛沒有找到全才師傅,心里難過極了,它后悔沒有跟兔子他們學本領。于是他決心虛心地向兔子他們學習本領。一天他爬到蘑菇村,來到兔子的家,蝸牛敲敲門,兔子打開門一看是蝸牛,連忙說:“你找錯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師傅?!闭f完,他就把門關了。蝸牛大聲地說:“兔子姐姐別生氣,我是來向您道歉的。教我學跑、跳好嗎?”兔子看了看蝸牛,覺得他挺有誠意的,才說:“好吧?!边^了幾天,他學會了跑、跳,告別兔子,快樂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見蝴蝶在天上飛,蝸牛說:“蝴蝶姑姑您教我飛好嗎?”蝴蝶見他主動要求答應了:“好吧,只要你愛學。”過了幾天,蝸牛又學會了飛。他又告別了蝴蝶向前飛去。

后來他又向鴨子學會了游泳……成為世界上最有本領的蝸牛。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指名)。

師小結:所以我們學本領時要一項一項地學。像現(xiàn)在這樣,我們每天學一點兒,一點兒再加一點兒,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就會越多,本領就會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飛。

鴨子游泳。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

1、會認“住”“孩”“玩”等12個生字,會寫“對”“媽”“全”等4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能借助圖畫,講述故事主要情節(ji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能夠按筆順準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2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歌曲導入。

1、課件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欣賞歌曲。

2、師:同學們,為什么蝸牛最后說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時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長出嫩嫩的葉子嗎?(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動動小手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語。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出課文生字并標上拼音,多讀幾遍。

3、老師范讀課文,解決學生不會讀的字詞。

4、讀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文章寫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橫線畫下來。

三、動動腦筋,學習生字。

1、讓學生對照圖畫,讀一讀課文。

2、老師隨機出示課件書上不注音的生字,開火車讀一讀。

3、認讀這些生字,并給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識字形,妙趣橫生。

(1)師: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嗎?

(2)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巧識巧記。)。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記住的,匯報交流識記方法。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現(xiàn)在咱們來玩一個游戲:摘星星。

2、游戲(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寫上生字、生詞,摘到星星的同學把字詞讀準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學習課文。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2、讀第1自然段,回答:蝸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樹林的旁邊)。

3、讀第2~8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思考:

(1)蝸牛媽媽分別讓小蝸牛去看什么?小蝸??吹搅耸裁??

(2)為什么會這樣呢?

4、讓學生自己讀第2~8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師點撥,歸納總結。

三、拓展練習。

1、讓學生嘗試看著圖畫講一講這個故事。先自己講,然后同桌之間互講。

2、布置作業(yè):回家之后讓學生給父母講這個故事。

[教學板書]。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樹發(fā)芽長滿葉子樹葉黃了地上蓋著雪。

教學本課時,我采用學生十分熟悉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蝸牛最后說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時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長出嫩嫩的葉子嗎?”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為學習課文作鋪墊。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給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一

有一天,我在我家的花池里捉了一只蝸牛,然后,我開始觀察起來。

我發(fā)現(xiàn)那兩對像天線一樣的東西,其實是它的觸角,而且,它的眼睛就長在那里。我看它的觸角很可愛,就碰了一下,它一下把觸角縮進去了??磥?,蝸牛還真是膽小??!過了一會兒,它的觸角又重新伸了出來。

我還發(fā)現(xiàn),它的殼有螺旋形、圓錐形……。

的'。別看它嘴巴小,里面的牙齒卻有25600顆呢!

它的腹部就是它用來爬行的地方,而且,他一邊爬,還一邊分泌出一種黏液,那是幫助它爬行的和驅趕蚊蟲用的。

我不知道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這回,我不想查書了,我想做個實驗。我在一邊放白菜葉,一邊放腐爛的樹葉,過了幾十分鐘后,蝸牛爬到了白菜葉的旁邊,開始吃白菜葉。我現(xiàn)在知道了,蝸牛不是益蟲,而是害蟲。

通過了,我明白了以后要多觀察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二

1、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一、觀察蝗蟲。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二、比較蝸牛和蝗蟲的身體。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1、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2、周圍環(huán)境中,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3、周圍環(huán)境中,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四、觀察蝗蟲的大小。

1、比較兩只蝗蟲的大小。

2、觀察描述一只較大的蝗蟲和一只較小的蝗蟲。

3、測量蝗蟲的身體長度。

4、測量蝗蟲的展翅長度。

五、觀察蝸牛的大小。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據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六、動物大小的觀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學生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七、小結。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三

這個學期的科學課上,科學都是要我們,于是,老爸就給我買了兩只背著海螺殼的白玉蝸牛。

我的白玉蝸牛背著兩只棕色的海螺,殼的底部有一大片雪白的身體,為殼增加了一抹艷麗,它們的眼睛小小的長在那對細細的觸角上,不仔細觀察是看不到的。那身子大大的、軟軟的。

它們平時總是在睡,有一天早上,我去觀察它們的時候,有一只躲在白菜葉下面睡大覺,而另一只卻大大方方地躺上白菜葉搭成的“寶座”上睡大覺,在我放學回家的時候,它們也保持著這樣的姿勢。

有一次,我的.白玉蝸牛要把我給氣死了。

那次,我給白玉蝸牛換了個房子后,我想看我的白玉蝸牛怎么談戀愛的。所以,我有意把它們面對面放在一起,我本來推測它們一定會爬到一起的。結果,在我吃完飯后,我就立馬跑到它的“家門口”看到那一刻,我簡直要被氣死了,它們竟然……竟然競爭起速度來了,蝸牛不是動物世界中爬的最慢的。還比速度,這簡直是雨后送傘——多此一舉。

哎喲,我的蝸牛怎么又爬到盒壁上面來了,看我不把你們給抓下來。咦?蝸牛怎么這么難抓呢?于是,我?guī)е鴤€疑問的心理,跑去請教老爸。老爸說:“蝸牛的身體其實就像一個吸盤,你只要用一個刷子,去刷蝸牛的身體,就可以把蝸牛拿下來了?!蔽胰ピ嚵嗽?,?。∥伵9槐蛔ハ聛砹?。啊!?。∮辛诉@個方法,我就不愁蝸牛抓不下來了。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雖然,它的速度很慢,我卻依然喜歡它。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四

最近,我又開始喜歡了。要是同學們感興趣,我會接著往下寫的。

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下雨天是最佳不過的“蝸牛日”。這種天氣,在草叢里,蝸牛最多不過了,隨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抓來的蝸牛有的大,像球;有的小,像珍珠。但是,就算它們身材差別很大,它們還是一樣地喜歡吃青菜和水果。有一次清晨,我放了一節(jié)黃瓜在蝸牛的“家”里。下午放學回來,就只剩一個黃瓜皮了。蝸牛們見了我還把身子抬起來,好像在說:“主人主人,明天一定要再給我們一節(jié)黃瓜呀!”蝸牛的身上有幾個好玩兒的地方——眼睛、觸角、和身體。先說眼睛吧,蝸牛的眼睛只要碰一下就會慢慢縮進身體里,觸角也是一樣的。身體也會慢慢縮進殼里。蝸牛爬的時候身體后面總有一個透明的,滑滑的,黏黏的東西。那是蝸牛分泌出來的黏液,可讓它粘在墻上不掉下來,所以它會像蜘蛛俠一樣“飛檐走壁”。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五

1、讓幼兒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學習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語言,并能模仿遷移。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幼兒作畫用的紙和筆。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蝸牛的特點,增進幼兒對蝸牛動作慢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注意語調平緩,不宜太快。然后提問: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風格。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幼兒邊看書邊聽。

4、教師引導幼兒復述故事中描述各個不同季節(jié)景色的語言。

5、進一步遷移語言經驗。

我們這兒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樹林的景色一樣嗎?我們這兒的四季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討論發(fā)言,肯定那些語言運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準確的句子。

6、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將自己認為最美的景色畫下來,用美好的語言描述它。

事情發(fā)生在春天。

蝸牛媽媽對孩子說:“到小樹林里去玩玩,樹葉兒發(fā)芽了?!?/p>

小蝸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小樹林里的小樹長滿了葉,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著許多草莓呢?!?/p>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采幾只草莓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兒全變黃了。”

媽媽說:“哦!已經是秋天了,快去采幾只蘑菇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蘑菇沒有了,地上蓋著雪,樹葉兒全掉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過冬吧。

(原作:[前蘇聯(lián)]拉希麗.烏姆美莉)。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篇輕松幽默的小故事。讀這篇故事,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為故事中彌漫著一股平靜、悠閑的氣氛。而故事中對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為故事增添了美麗的色彩。這樣精致的小故事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欣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2·能和小蝸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蝸牛的一些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在種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動物(蝸牛)。

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動物(蝸牛),集體觀察的時候,小朋友很興奮的看著盆子中的蝸牛說:“是蝸牛,是蝸牛,好可愛的蝸牛”“你看,小蝸牛在爬?!痹u價:從討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對蝸牛充滿了好奇,強烈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主動去觀察蝸牛的活動,在觀察中了解蝸牛。

(2)引導幼兒分不同的時間去觀察蝸牛的活動。

教師引導:“盆子里有許多可愛的小蝸牛,我們可以看一看。”讓幼兒在各個時段去觀察,討論。在幼兒觀察的過程中,讓孩子自由觀察,幾個人一起觀察,或獨自一個人觀察。幼兒的想象力豐富,把觀察到的想象成許多不同的情況。

(3)討論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觀察后,教師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們看了小蝸牛,小蝸牛在干什么呀?”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幼兒甲:“小蝸牛變成了蝸牛爺爺,本來是小蝸牛,因為它的觸角變得長長的,它就成了蝸牛爺爺,蝸牛爺爺長胡子了。”

幼兒乙:“蝸牛有背殼。”

幼兒丙:“蝸牛喜歡爬來爬去的。”

幼兒?。骸坝械奈伵S斜硽?,有的蝸牛沒有背殼。”

“蝸牛的背殼很漂亮。”

“蝸牛的背殼可以當當雨傘,淋不到雨的?!?/p>

“沒有背殼的蝸牛是小蝸牛,有背殼的蝸牛是大蝸牛?!?/p>

“沒有背殼的蝸牛爬的快一點,因為不用背著重重的殼?!?/p>

“背殼可以當房子?!?/p>

“小蝸牛喜歡微笑?!?/p>

“......”

(4)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分時段進行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幼兒甲在觀察中,想到:“小蝸牛喜歡聽小朋友唱歌。”

幼兒乙還念了兩句兒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蝸牛慢慢爬?!?/p>

幼兒丙觀察到蝸牛鉆到泥土里,邊說:“小蝸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p>

幼兒丁說:“蝸牛也喜歡喝水,喝干靜的水?!?/p>

(5)討論、小結。

再次集中,教師提問:“小朋友觀察了小蝸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還有誰有更棒的,想一想?!?/p>

幼兒甲:“我喜歡蝸牛,蝸牛很可愛?!?/p>

幼兒乙:“我喜歡蝸牛,蝸牛會慢慢的爬。”

幼兒丙:“蝸牛有背殼,很有趣?!?/p>

幼兒?。骸拔伵ι掷锏男游镂⑿?。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觀察小蝸牛,和小蝸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關心小蝸牛,小蝸牛讓我們知道它的活動過程。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動物,小朋友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它們,我們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手工《蝸牛》。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七

星期三的科學課,老師叫我們觀察蝸牛,我拿出了我自己的蝸牛,我仔細的觀察,發(fā)現(xiàn)蝸牛身上有一條長長的黑黑的東西,我問老師這是什么來的?老師說:“這是大便”。我和張歆妍聽了,連忙那出了紙巾,把大便弄走,我在一個杯子里加了水和沙子,張歆妍問我,你為什么加水和沙呀?我說:因為我觀察到蝸牛喜歡有潮濕的地方,所以我就加了沙和水。張歆妍說:我的蝸牛在洞里面沒出來,我把水澆上去,蝸牛醒了,張歆妍說:謝謝!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八

蝸牛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軟體動物,草地上、花壇里,到處可以看見它的身影。這次的科學課上老師要求我們。

我在校園的花壇里捉了一只大蝸牛。她的頭上長著一對長觸角和一對短觸角。長觸角上兩顆“黑圓珠”就是蝸牛的小眼睛。蝸牛背著一個堅硬的貝殼,那貝殼上有著螺旋狀的花紋,說實在還真挺漂亮的,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只要蝸牛碰到什么東西,就會立刻縮進貝殼里,原來這貝殼就是起著保護身體的作用。蝸牛用什么爬行呢?哦,他是用腹足來爬行的,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種我從來沒見過的液體,人們把它叫做黏液。

我喜歡蝸牛這種小動物,它給我?guī)砹藲g樂,也給帶來知識。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十九

今天是我養(yǎng)蝸牛的第一天,我的任務是找出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我先收集了一些蔬菜和肉類。例如胡蘿卜,生菜,馬鈴薯,嫩葉,老葉和一小片肉。然后我輕輕地把蝸牛抓起來,把準備好的蔬菜和肉放入飼蟲箱,再把蝸牛放了回去,仔細觀察起來。只見蝸牛緩慢地伸出眼睛和觸角,緊接著蝸牛開始爬行,當它爬到肉上時開始轉彎爬行,當它爬到生菜時,只見它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就像在吃美酒佳肴一樣。接著它爬向了胡蘿卜,馬鈴薯和老葉,都繞開了當它來到嫩葉時就像餓虎撲食一樣,吃了起來,通過此次試驗,我知道了蝸牛喜歡生菜和嫩葉。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蝸牛對農作物有害,因為它愛吃植物。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二十

今天小雨過后,空氣十分清新,我在我家樓下的院子里的灌木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蝸牛,我就好奇的觀察了它。那只蝸牛趴在一片樹葉上,它的頭上長著兩條柔軟的、直直的觸角,觸角上鑲嵌著黑黑的小眼睛。它的背上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殼,就像是它的“房子”,上面還卷著圓圓的一圈一圈的花紋。記不清了是哪一本書上寫著,蝸牛原來是會飛來飛去的,但現(xiàn)在他只能靠著身體的蠕動緩慢地往前爬。

我仔細地觀察著它的一舉一動,一開始它爬在樹葉上一動不動,頭也縮在殼里,過了許久它才慢慢的伸出頭來,觸角也慢慢地伸展出來,左顧右盼好像在尋找什么東西。我對著它輕輕地吹了一口氣,它的觸角和頭很快又縮進了殼里,哈哈真好玩,我想他可能是以為自己遇到了危險吧。

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觀察蝸牛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昨天下了一場雨,我和妹妹起床后,我就去了,妹妹還不知道我去哪里了。

我走到了草坪,找啊找啊,我終于找到了一只小蝸牛,我想看看蝸牛的糞便是怎么樣的。我正想回家,但是妹妹來外面來找我,妹妹說:“哥哥,你在干什么啊?”我說:“我在找蝸牛?!泵妹脝枺骸澳悄愀陕锘丶野??”我回答道:“我回家拿放大鏡?!泵妹谜f:“我可以和你一起嗎?”我說:“當然可以?。 ?/p>

過了一會兒,我終于知道蝸牛的糞便是怎么樣的了,是條狀的。

從中,我找到了許多快樂,又知道蝸牛的糞便是怎么樣的,真快樂呀!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9241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