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熱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09:45:09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熱門16篇)
時間:2023-12-12 09:45:09     小編:LZ文人

教案中的教學活動要具有啟發(fā)性和互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寫教案時,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步驟,確保教學流程的清晰和連貫。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一

1、熟讀、背誦古詩,感知大意。

2、認識13個二類生字,會寫7個一類生字。

3、處理課后練習,積累詞語。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識記一類生字,正確書寫一類生字。

:生字卡片、實物投影。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感悟詩中大意,學習文中二類生字。

一、導入。

在宋代有一個人叫范成大,與尤、楊萬里、陸游合稱“四大家”。他很有才氣,多次做官,他常常寫一些描寫農村風俗的詩。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帶農忙的時候,他來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黃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麥也到了揚花授粉的階段,油菜花多數(shù)都已經謝了,可是卻不見人影,原來人們在大忙的季節(jié)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飛過??吹搅舜饲榇司?,詩人范成大寫下了《夏日》這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新授。

(一)讀詩、賞詩,感悟詩意。

1、老師配樂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2、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3、學生感悟古詩大意。

小組合作學習,說一說詩中的意思。匯報。

(二)處理文中的二類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類生字,請同學們在詩中找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進行出聲認讀。

2、通過組詞的方式學會應用這些二類字,重點講肥、稀、惟、蛺、籬。

3、鞏固復習二類字。

猜字游戲完成。

三、朗讀、背誦古詩。

四、作業(yè):熟背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一類生字的認讀及其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復習二類生字(卡片)。

二、學習一類生字。

梅:形聲字,可用拆字法識記。木﹢每=梅。

1、梅,落葉喬木,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味酸。2、梅花。3、梅的果實,本課取此意。

杏:會意字,指一種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種果樹,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藥,所以木下加個“口”。

肥:會意字。從肉,從巴。肉作偏旁變寫為月。本義指胖,左“月”是肉的變寫,右“巴”像一低頭坐睡的人形??伸`活識記為:懶人整天吃了就低頭坐著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為土地富饒、肥沃。

字謎:月兒長尾巴,胖得像豬娃;莊稼一枝花,全靠他當家。

麥:字謎“春夏交替”?!跋旅嬲畚哪_,上面王出頭;此物獲豐收,餐餐吃饅頭”

采:爪字頭兒。

菜:字謎:采草而非草,每餐離不了。

一種植物(草字頭)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這當然是“菜”了。比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來用腳踩,加上草頭就是菜。

無:字謎“天腳下拐彎”

三、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所學生字、古詩,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古詩。

2、復習一、二類生字。

二、處理課后練習。

1、連一連。

2、讀一讀。先讀一讀,再寫一寫。

3、寫一寫。先讀后寫。

4、說一說,你還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針對學生反義詞的訓練。

5、背一背作為知識的積累,初曉詩中大意,背誦全詩。

三、作業(yè)。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二

1、用學過的多種識字方法識記11個生字,規(guī)范、正確、工整地書寫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悟文章內容。

識字、寫字。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大?!返恼n件??戳似?,你想說什么?

2、激趣導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海邊玩玩?

3、出示課題。

二、嘗試學習識字讀文。

1、自由讀課文,用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組詞。

3、檢查學習效果。

4、課件出示生字,學生搶認生字。

5、組織學生開火車認字。

6、自由朗讀課文,隨文識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組內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思考:課文寫了些什么?用鉛筆做上記號。

2、教師板書:大海、沙灘、浪花、海螺、貝殼、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白、的、又、和,學生認讀生字并組詞。

2、請學生分析字形結構及筆順。師范寫。

五、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識字,朗讀課文。

1、復習認字。

2、做游戲,識字。

3、比賽組詞。

4、齊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課文,課文描寫的大海的情景分別是什么樣子?

2、再讀課文,說一說:大海的項鏈是什么?

3、朗讀指導:課文的語句非常優(yōu)美,讀出輕松、活潑、愉快的語氣來。

4、小組展示讀。

5、邊聽邊欣賞。

三、再讀課文,加強訓練。

1、組織女生賽讀第一段。

2、自由練習:大海、藍藍的,沙灘、黃黃的……。

3、自由練讀第二段。

4、誰來品評最后一段。

5、評讀。

四、積累短語,拓展練習。

1、出示課后,“說一說”,請學生先自己說,再全班交流。

2、拓展練習:填一填。

()的大海。

()的沙灘。

小小的()。

彩色的()。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

2、布置作業(yè)。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三

>三、反饋矯正

第96頁試一試:

第97頁練一練的第2題。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97頁練一練的第3題,第4題。

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選兩題進行板演。

學生看懂圖意,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進行解答。

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

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新知。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四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背誦課文。

一、復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天氣一片片樹葉葉子飛來一會兒一個。

2、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二、指導書寫。

1、學習撇、捺的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畫的書寫,教師示范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后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后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后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范,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guī)則: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畫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

(2)學生練習。

3、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的區(qū)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的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范,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

(4)師生評議,培養(yǎng)學生寫字興趣。

4、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畫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三、詞語游戲。

1、摘果實游戲。

課件出示蘋果樹豐收的圖片。

師:同學們,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還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讓我們到豐收的蘋果園里看一看吧!

引導學生做摘蘋果生字卡片的游戲。

2、找部首游戲。

(課件出示:秋樹葉會)。

學生找到新學的部首后,部首相應地變紅。

四、指導背誦。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象課文中描繪的畫面。

2、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過渡:這篇課文把秋天描寫得非常美,對于這樣優(yōu)美的語言我們要想辦法背誦下來。背誦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這樣才會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變化,提煉出關鍵詞語:天氣涼,樹葉黃。

(2)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背誦。

(3)小結:我們抓住關鍵詞語,想象美麗的'畫面就會很快把課文背誦下來了。

3、指導背誦第2自然段。

(1)抓住關鍵詞語說一說:第2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飛)。

(2)課件出示句式:一會兒……一會兒……。

有時,我們還要記住特殊的句式,它會幫助我們更快地積累好詞佳句。

同學們將關鍵詞語加入到這樣的句子中,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很快背誦下來的。

(3)練習背誦。

(4)同桌互相檢查背誦,指名背誦,男生女生競賽背誦。

4、齊聲背誦第3自然段。

5、小結方法:背誦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關鍵詞語、想象畫面,都是不錯的背誦方法。

6、出示課文畫面,齊聲背誦課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

想一想你見過的秋天景色,用幾句話描繪出來,也可以用手中的畫筆畫一畫,給畫起個名字。

2、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畫一畫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寫上一句話。

3、小組內交流。

4、全班內展示。

5、說話練習。

秋天美嗎?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六、總結全課。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五

板書設計。

執(zhí)教時間:年月日。

執(zhí)教時間:年月日。

執(zhí)教時間:年月日。

一、日積月累。

1.導學:“你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你不會的一定要記得問老師!”小朋友們,這樣的話你聽過嗎?你知道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多學,多問。這些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說過了,不過說的稍有不同。

2.比賽游戲形式學習“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讀一讀,借助拼音讀正確。

(2)二比:和同桌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三比:指名領讀。

(4)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5)他們說的和我說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達言簡意賅。)。

(6)嘗試背誦。

3.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讀。

1.引出主題,激起興趣。

教師:你們喜歡聽孫悟空的故事嗎?你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嗎?下面,我們一起聽一首兒歌《孫悟空打妖怪》。

2.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初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1)你們仔細看看圖文畫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再跟老師念一念,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在跟念時,教師加重末尾一字的發(fā)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咚、空”等字押韻的規(guī)律。

3.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從中體驗活動中的快樂情緒。

教師通過打擊樂節(jié)奏來逐步提高念兒歌的速度,增加兒歌的趣味性和難度。學生一邊有節(jié)奏地敲擊樂器,一邊流利愉快地念兒歌。

4.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現(xiàn)其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這首兒歌里你喜歡哪些人,不喜歡哪些人?說說你的理由。

(2)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設計恰當?shù)谋砬楹蛣幼?,看誰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師打節(jié)奏,同學們一邊讀詩一邊用自己喜歡的表情和動作表演。

三、課后延伸,親子讀詩。

把這首兒歌推薦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和你一起用快樂的形式朗讀兒歌。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六

1.描寫兒童的詩:《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楊萬里)。

2.描寫黃河的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這渙《登鸛雀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3.有關團結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家鄉(xiāng)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豆角開花藤牽藤,朋友相處心連心。

4.宋慶齡的名言: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七、填空。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繪了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表現(xiàn)了小孩的天真無邪、淳樸可愛。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孩子的喜愛之情。前兩句寫事,后兩句寫景。詩的內容是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2.《小兒垂釣》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繪了一個鄉(xiāng)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前兩句重在寫形,后兩句重在寫神。詩的內容是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兩首詩的共同之處是:都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4.課文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表達了對兩棵樟樹的贊美和對宋慶齡的懷念之情。本文在寫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樹喻人的特點。

5.《黃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國著名散文家袁鷹的一篇敘事性散文,原題是《筏子》,作者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母親河——黃河那不可阻擋的磅礴氣勢,及羊皮筏子在奔騰咆哮的黃河上鼓浪前進的壯觀場景,進而贊頌了黃河艄公機智勇敢,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偉大精神。

6.文中“黃河的主人”是指憑著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駕駛著羊皮筏子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因為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為“黃河的主人”。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七

課文是一篇童話,主要寫了小動物們往小河里倒垃圾,弄臟了小河;后來在小鳥的啟發(fā)下,不再往小河里倒垃圾,結果小河又變清了。小河的變化和小動物們的行為緊緊相連,由此告訴人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人人從自己做起,我們才會有整潔、美好的家園。文章以一些小動物前后行為的變化,導致小溪水的變化作為線索,前后形成強烈的對比。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文章,學生剛開學就接受了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環(huán)保意識教強。文章通過小溪水與小動物們前后不同的表現(xiàn),讓學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環(huán)保的教育。

教學目標:

1、學習“病、清、扔、丟、變、黑、自、己”等8個生字。學習筆畫“橫折折折鉤”,認識“疒”,能描寫“扔、病、自、己”四個漢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頓讀”。讀準帶有輕聲的詞語“清清的、綠綠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積累這些詞語;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

3、知道不隨便扔垃圾是一種好習慣,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識記10個生字并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部首“疒”。能用規(guī)范、連貫的話說說小溪病好了會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生字:“生、病”,學習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們生過病嗎?怎么會生病的?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童話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課題后,指名讀、齊讀)。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媒體出示配有小溪動畫的課文錄音。思考:你喜歡這條小溪嗎?為什么?(清澈見底,清凌凌,清清的,綠綠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指名開火車讀,齊讀。

學習生字“清”。

過渡:過了些日子,小溪變成什么樣了呢?

3、出示句子:“過了些日子,小溪變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p>

學習生字“變、黑”。

過渡:最后,小溪又變成什么樣了?

4、出示句子:“又過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它邊跑邊笑,笑出了串串酒窩窩……”指名讀,分組讀。

5、溪水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讀讀課文第2、4、5節(jié),邊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1)學習生字:“扔、丟”。

(2)認識新筆畫“橫折折折鉤”,邊讀邊書空。指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4)“你們自己就是醫(yī)生?!笔鞘裁匆馑迹恐该卮鸷螅x讀這3節(jié)。

6、齊讀全文。分角色讀,描寫小溪生病前后變化的句子。

三、啟發(fā)想象,練習說話。

小溪的病好了,它會對小動物說些什么呢?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評一評:誰說得清楚、連貫。

四、游戲鞏固,知道寫字。

1、游戲鞏固認讀生字:聽音取卡片。

2、讀詞語:“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變黑”。

3、寫字。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八

一、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4、能用一些優(yōu)美詞語來描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二、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抓住文中抒情這條線索,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九

一、復習檢測:

1.讀詞卡。

2.找朋友游戲——連字成詞。

二、提出問題,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文。

2.小組內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問題?

三、讀中感悟喝不著水的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烏鴉為什么一開始喝不著水?

2.朗讀指導。著重指導“到處”、“水不多”、“口又小”,讀出烏鴉喝不著水著急的語氣。

3.學生自我評價朗讀。

四、合作探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語: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善坷锼欢?,瓶口又小,怎么辦呢?現(xiàn)在你們就是這只烏鴉,你們來想想辦法。

2.學生自讀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烏鴉是怎么喝上水的?邊研究邊做實驗。

4.交流合作結果。

5.理解“漸漸”一詞的含義,能用它說話。

6.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我評價。

7.發(fā)散思維: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你們該怎么辦呢?同桌討論、匯報。

五、拓展訓練:

1.你們喜歡這只烏鴉嗎?寫一句話夸夸他。

2.學習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

本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專題編排的。《識字七》對仗工整、語言優(yōu)美的對聯(lián),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缎“淄煤托』彝谩肥且粋€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描述了兩只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現(xiàn)?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獲?!秲芍恍—{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通過兩只小獅子一勤一懶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的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學會了本領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賴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缎』锇椤氛n文以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春游活動為題材,寫了春游時瑪莎丟失背包后,幾個小伙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tài)度。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比較、感悟,懂得: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緊扣本單元好孩子、好品質的專題,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的方法來選繼承人,但花籽卻是煮過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誠實的品質贏得了王位,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墩Z文園地七》“我的發(fā)現(xiàn)”是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叭辗e月累”是讓學生通過通讀句子,積累句子并鞏固生字。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1、在教學本組教材之前,要引導學生讀讀導讀,并瀏覽本組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孩子們走進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學生通過讀故事,感悟故事內容,從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個好孩子。

3、對課文的重點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或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理解。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一

一、導入:

出示烏鴉頭飾,問:這是誰?有誰認識它,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吧!

板題:烏鴉喝水。

問:看著課題,你知道課文會講一件什么事嗎?

二、檢查預習:

(一)檢查認字:

1.出示帶拼音要認的字,指名讀。

2.同桌介紹自己的記字方法。

3.匯報記字方法,強調形近字的區(qū)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開火車讀。

5.齊讀。

6.認讀生詞。

(二)檢查讀文。

1.問: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同桌檢查自然段序號標記是否正確。

2.指名段讀,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三、指導寫字:

1.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要寫的字?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2.分類指導。

3.書寫展示。

四、總結。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二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游戲”。教材利用主題圖小朋友熟悉的貼鼻子游戲引發(fā)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參與游戲,讓他們觀察游戲的過程,感受到游戲多么有趣,激發(fā)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習做游戲的興趣。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三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在做游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2.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游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四

一、導入新課:

2.讀題質疑:齊讀課題后問:圍繞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將圈好的生字再多讀幾遍。

3.認讀生字:

(1)出示要認的字。

(2)指名讀字。

(3)同桌交流自己認識的字。

(4)說一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5)開火車認讀生字。

4.同桌合作讀書,當個小老師,糾正讀錯或不準確字音。

三、朗讀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朗讀)。

2.圖文結合,小組討論:小貓會收獲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3.出示句式,品讀:

農民把()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4.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誰能告訴小貓,他錯在哪里?

5.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語言訓練:

(出示掛圖)看圖講故事。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五

一、復習:

出示生詞,開火車讀。

二、理解學文:

1.按自然段指名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匯報:(課題拓展法)。

3.展示臺:知道了故事的內容,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幫事讀得生動,讓大家都喜歡聽吧!

生先獨立練習再展示。

每名同學可以選三名同學給出指導建議。

4.分角色表演讀。

5.理解感悟。

(1)出示討論題: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

(2)各小組展開討論。

(3)匯報:

(鼓勵學生大膽的表明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可能有三種答案:一種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種是花生開花后沒有結果;一種是花生結果了,沒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4)體會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會怎么辦呢?

同學們先想象,再動筆寫一寫。

三、拓展學習: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里?對于植物的果實,你還想說些什么?

四、總結。

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這一道理。淺顯易懂,學生通過讀書就能自己明白這一道理。越是這樣淺顯易懂的課文,學生越感覺沒有興趣,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對于文中小松鼠與鼴鼠的對話我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同桌兩個一個扮演“小松鼠”、一個扮演“鼴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這是什么花呀?”找到答案之后心里很高興,這種心情的變化要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對于小松鼠沒找到花生時的失落心情,則通過課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弊寣W生體會一下,在花生生長的漫長過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怎樣才能將這種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邊讀書邊體會,邊體會邊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沒關系,回到課文中多讀幾遍就明白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比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問題都是自己通過讀書解決的,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原來我這么厲害!這種朗讀指導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通過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會掌握這種方法,慢慢會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雖然要實現(xiàn)這一步會很艱難,但我會一直嘗試這樣引導學生的。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復習課教案篇十六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9309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