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擾??偨Y應當注重邏輯性和層次感,避免信息的雜亂無章。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風格和不同內容的作品,有助于我們拓寬視野,豐富寫作素材。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一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學能力。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p>
(二)視頻欣賞。(配樂朗讀課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畫面。)。
(三)層層探究。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漓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漓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讀情況,了解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漓江水這三個特點的。
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漓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四)學生自學。
教師在領學第二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五)學生談感受,并在此基礎上齊讀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六)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了解本文的結構,及相關知識點。
(七)布置作業(yè)。
1、把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二
1.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
3.談感受,總結全文。
一、練習背誦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二、談收獲。
l.結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的特點。
2.學生以導游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構。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注意字形。
“漓”:右邊是“離”最后兩筆是“”和“丶”。
“瀾”:右邊“門”里是“柬”。
(2)組詞練習,區(qū)分形近字。
瑕()巒()槳()瀾()。
暇()戀()漿()斕()。
漓()綿()筏()。
璃()棉()伐()。
離()錦()閥()。
(3)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生字的體會和注意的問題。
三、總結、擴展。
1.總結。
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3.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寫一段話介紹當地的一處風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四
本文描繪了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表現了作者珍惜現在,創(chuàng)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知識與能力
1.品味文章詩意美。
2.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
3.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4.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1.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欣賞祖國山河的優(yōu)美、懂得珍惜現代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 品味文章詩意美。
2,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鑒文章的詩意美。
1.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第1課時)
3.講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板書課題,并引起學生注意。
4.講解: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指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5.等學生回答完后,出示板書:褒貶,攢聚,玲瓏剔透,恍惚,圩子,裊裊,黑黝黝。點名讓兩三位學生注音或解釋。
1.提示: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2.巡視課堂,等學生瀆完課文后,提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贊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4.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5.巡視課堂,不時給以指導。并提示:游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勵學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歸納出: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7.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讓學生一齊回答,并指出這篇課文結構的嚴密。
8.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結合課后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yōu)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l一2段。
2.讀完后作比較評價。然后小結: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致。優(yōu)美的語言讓文章產生詩一般的意境。
3.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2課時)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感情。
3.同學們做得很好,大家讀書的時候都非常用心。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3.講解: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于構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5.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2.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散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_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五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學能力。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p>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漓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漓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讀情況,了解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漓江水這三個特點的。
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漓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教師在領學第二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并在此基礎上齊讀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了解本文的結構,及相關知識點。
1.把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六
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yōu)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yōu)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一、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屏顯畫面,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游,來介紹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1、范讀課文。(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第二節(jié),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3、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顯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原句整齊,讀上去有節(jié)奏,瑯瑯上口)。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屏顯動畫,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播。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屏顯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jié)。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jié)。
2、出示要求,屏顯文字。
讀讀:讀第三節(jié)。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3、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4、朗讀欣賞。
比賽優(yōu)勝者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險的桂林山。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jié)。
1、范讀。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話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屏顯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來鳳也有很多名勝。屏顯: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3、寫一寫(略)。
七、選擇性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七
《桂林山水》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那種對祖國山河熱愛的情感。下文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模板,一起來看看吧!
1、學會生字詞,能正確讀寫詞語“漓江、無暇、翡翠、峰巒、屏障、竹筏”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或聽說過哪些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總體感受桂林山水的特點。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總體感受,具體感受漓江水的`特點。
(1)觀察圖畫,用多媒體課件,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具體感受桂林山的特點。
(1)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概括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學生讀文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2、教師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當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3、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 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一、回憶引文,暢談感受
師: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了桂林的山水。你想說什么?
二、自由選擇,感悟課文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
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多媒體出示: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話,并寫出來。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3、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師:文中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讓學生回憶課文內容,為背誦做準備。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背誦方法,全班背誦課文。
四、運用語言,相互評價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一、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中優(yōu)美詞句的內在美。
教學方法: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1、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
2、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課外搜集寫祖國名勝、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課時。
一、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擬題閱讀作業(yè)。
例:
1、找近反義詞;
2、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這樣的水”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對于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
資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九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凹滋煜隆本褪翘煜碌谝?,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4、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5、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6、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
1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秀麗,不少文人墨客游覽過這些風景名勝后都會留下一些贊美的詩句。其中,這個地方有詩人留下了這樣的詩句,猜猜這是哪個地方?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2、板書并讀題:2 桂林山水
1、自由朗讀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讀了課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小結: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幾?那這句話的意思是 。
4、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
(一)水之美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風景吸引了你,可以做個記號。
2、把你發(fā)現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讀讀自己劃出的地方。
3、看來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鎂,下面我們先來領略漓江之水。漓江的水美在哪兒?指名讀(板書:靜 清 綠)
4、誰能用關聯(lián)詞把這三個特點連成一句話說一說?
是啊,這一句話舊能把漓江水三個特點都說出來了。
5、老師再換一個說法,聽,漓江的水靜靜的。
(指著清、綠)這句該怎么說?
7、那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么描寫的。(課件出示排比句)
指導感情朗讀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還可以看見什么?)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7、翡翠是什么呢?無瑕的翡翠又是什么呢?多美的翡翠啊!
8、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生看課件,師打手勢輔助朗讀)
9、讀得真美啊,捧起書,再把這句讀一次。
10、小結導背
大海的美雄偉壯麗,西湖的美寧靜柔和,而漓江的水美得獨特。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餓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以至于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二)山之美
1、教師范讀
2、同學們,這段有好幾個詞不好讀,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一讀,讀通順,讀流利。
3、讀完這段,老師想聽聽你們有沒有把這些詞語讀準確。指名讀(課件出示六個詞語)
4、讀了這些詞,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山?
隨機:
a、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想像說話: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
是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的?當年陳毅爺爺也看到了這樣的山,他寫下了這首詩,大家讀一讀。
小結:這就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ò鍟浩妫?/p>
b、色彩明麗、倒影水中
剛才我們看到了不同形態(tài)的山,在看看這些詞,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呢?(翠綠的山、山間還開滿了花等)
小結:哦,色彩秀麗(板書:秀)
c、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我們已經通過這些詞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著詞語再仔細想像,你還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么樣?(板書:險)
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這個詞為什么讓你感到險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峻峭的石頭重重疊疊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練讀 剛才我們通過詞語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險,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同學們捧起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自己練讀練讀。
9、指名讀 哪位同學來讀讀?(教師起,桂林的山真奇啊?。?/p>
10、相機指導險一句
看到如此險的山,你的心情會怎樣?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11、小結,齊讀
是啊,同樣的山,泰山峰巒雄偉,香山紅葉似火,桂林的山卻奇、秀、險,讓我們一起讀出桂林山的特點。(教師起,我攀登過、、、)
1、從課文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靜、清、綠聞名于世。(板書: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險聞名遐邇。(板書: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吧?。ㄐ蕾p視頻)
2、同學們,拿起書齊讀最后一段。
3、板書:舟行碧波畫中游,
4、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觀賞了奇麗的桂林山水,讓我們也留下一首小詩送給美麗的桂林吧!齊讀:
板書:
2 桂林山水
水靜水清水又綠 ,
山奇山秀山亦險 。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一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會仿寫片段。
今天,老師邀請同學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領略它獨特的美。請伸出手和我一起板書:11、桂林山水。齊讀課題。
1.課前老師布置了朗讀課文,現在檢查預習情況。找四名同學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它同學正音。
2.課文第一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對,就是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秀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總領全文。
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描寫桂林的山水呢?(第二三自然段)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感受,所以這篇文章的結構就是總-分-總。
1.我們先來看第二自然段,借助學習提示品讀漓江的水:
圈出漓江水的特點,找找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的,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先自學,再群學。
2.學生匯報。漓江的水靜、清、綠。運用了比喻、排比修辭手法(用筆標記)。
3.指導朗讀。a:我們來看這組排比句,把漓江水的特點展現在我們眼前。
誰先來讀一讀第一句。“漓江的水真靜啊”
看到這么靜的水,作者沒說很靜啊,沒說好靜啊,而是“真靜啊”,讓作者感到十分贊嘆!你能試著讀一讀嗎?(指兩名學生讀前半句)。
靜得怎么樣?它沒有流動嗎?只是流動得緩慢,所以我們讀的時候就要徐緩的柔和的。(指名讀)我們整體來讀這一句。(自讀)你也乘木船蕩漾在漓江這么靜的水上,感覺舒服嗎?帶著這種感覺再讀一遍(自讀)(指名讀)。
b:不但靜,還清,誰來讀這句話。
清到什么程度呢?(指名讀)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連沙石都能看得見,,你不驚訝嗎?帶著這種感覺再讀一讀。(生再讀,指名讀)。
水這么清,說明什么?干凈、無雜質、沒有污染,在驚訝同時又令人感到欣喜,請你再讀表達出這么驚喜。(生再讀,指名讀))
c: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誰再來讀讀表現漓江水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無瑕的翡翠,晶瑩剔透,說明漓江的水又純又綠,讓作者感到非常贊嘆。請你再讀一讀。
5.讀到這里,漓江的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美、迷人。剛才我們根據特點進行朗讀,現在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自讀這個排比句)
每句讀時的感受都不同,寫水靜時感覺欣慰;水清是驚喜;水綠時贊嘆。找一名同學配音樂讀,讓我們感受一下,誰來試試?好美?。∠氩幌攵紒碓囋??增加難度了,背誦讀,背不下來的同學可以看書。(配樂背誦讀)
各種景物都有它獨特的美。運用這種對比寫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同學們在旁邊標記,對比)
7.我們一起回顧剛才品漓江水美的方法:先概括特點,找修辭手法,讀出感情。
8.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寫法和第二自然段相同,我們學以致用來品桂林的山。
圈出漓江水的特點,找找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的,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9.學生匯報: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修辭手法:對比、排比、比喻。
指導朗讀:(哪句讀得不好讀哪句)
9.這樣美的山,這樣美的水,山水相依,缺一不可,所以……(指名讀)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山與水交相輝映,作者借景抒情,處處充滿了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讀到這里,我們也會發(fā)出一聲贊嘆:“桂林山水甲天下”。課文前后都引用詩句,使文章渾然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同學們在旁邊標記:引用。
1.在寫景文章中,這篇課文堪稱典范,我們回顧一下,它的寫作結構是:總分總,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的情感。
我們也可以仿照這種方法學寫身邊的美景。我們金恒基的校園環(huán)境就很獨特,說說我們的校園有哪些特點呢?(寬敞、美麗、干凈)圍繞校園特點寫一段話,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表達你對校園的喜愛之情。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二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秀麗,不少文人墨客游覽過這些風景名勝后都會留下一些贊美的詩句。其中,這個地方有詩人留下了這樣的詩句,猜猜這是哪個地方?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1、自由朗讀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讀了課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小結: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幾?那這句話的意思是。
4、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
(一)水之美。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風景吸引了你,可以做個記號。
2、把你發(fā)現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讀讀自己劃出的地方。
3、看來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鎂,下面我們先來領略漓江之水。漓江的水美在哪兒?指名讀(板書:靜清綠)。
4、誰能用關聯(lián)詞把這三個特點連成一句話說一說?
是啊,這一句話舊能把漓江水三個特點都說出來了。
5、老師再換一個說法,聽,漓江的水靜靜的。
(指著清、綠)這句該怎么說?
7、那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么描寫的。(課件出示排比句)。
指導感情朗讀。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還可以看見什么?)。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7、翡翠是什么呢?無瑕的翡翠又是什么呢?多美的翡翠??!
8、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生看課件,師打手勢輔助朗讀)。
9、讀得真美啊,捧起書,再把這句讀一次。
10、小結導背。
大海的美雄偉壯麗,西湖的美寧靜柔和,而漓江的水美得獨特。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餓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以至于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二)山之美。
1、教師范讀。
2、同學們,這段有好幾個詞不好讀,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一讀,讀通順,讀流利。
3、讀完這段,老師想聽聽你們有沒有把這些詞語讀準確。指名讀(課件出示六個詞語)。
4、讀了這些詞,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山?
隨機:
a、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想像說話: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
是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的?當年陳毅爺爺也看到了這樣的山,他寫下了這首詩,大家讀一讀。
小結:這就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ò鍟浩妫?/p>
b、色彩明麗、倒影水中。
剛才我們看到了不同形態(tài)的山,在看看這些詞,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呢?(翠綠的山、山間還開滿了花等)。
小結:哦,色彩秀麗(板書:秀)。
c、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我們已經通過這些詞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著詞語再仔細想像,你還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么樣?(板書:險)。
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這個詞為什么讓你感到險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峻峭的石頭重重疊疊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練讀剛才我們通過詞語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險,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同學們捧起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自己練讀練讀。
9、指名讀哪位同學來讀讀?(教師起,桂林的山真奇?。。?。
10、相機指導險一句。
看到如此險的山,你的心情會怎樣?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11、小結,齊讀。
是啊,同樣的山,泰山峰巒雄偉,香山紅葉似火,桂林的山卻奇、秀、險,讓我們一起讀出桂林山的特點。(教師起,我攀登過、、、)。
1、從課文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靜、清、綠聞名于世。(板書: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險聞名遐邇。(板書: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吧?。ㄐ蕾p視頻)。
2、同學們,拿起書齊讀最后一段。
3、板書:舟行碧波畫中游,
4、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觀賞了奇麗的桂林山水,讓我們也留下一首小詩送給美麗的桂林吧!齊讀: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內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
水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綠:仿佛......
甲天下奇: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山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四
1.品味文章詩意美。
2.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
3.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4.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1.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欣賞祖國山河的優(yōu)美、懂得珍惜現代的美好生活。
重點
1. 品味文章詩意美。
2.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鑒文章的詩意美。
難點
1.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第1課時)
3.講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板書課題,并引起學生注意。
4.講解: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指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5.等學生回答完后,出示板書:褒貶,攢聚,玲瓏剔透,恍惚,圩子,裊裊,黑黝黝。點名讓兩三位學生注音或解釋。
1.提示: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2.巡視課堂,等學生瀆完課文后,提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贊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4.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5.巡視課堂,不時給以指導。并提示:游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勵學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歸納出: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7.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讓學生一齊回答,并指出這篇課文結構的嚴密。
8.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結合課后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yōu)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1一2段。
2.讀完后作比較評價。然后小結: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致。優(yōu)美的語言讓文章產生詩一般的意境。
3.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2課時)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感情。
3.同學們做得很好,大家讀書的時候都非常用心。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3.講解: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于構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5.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2.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散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_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五
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
(2)基于閱讀。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較強。并且學生思維活躍,能夠非常熟練地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用網絡留言板進行寫作,閱讀的興趣和表達的愿望比較強烈;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非常感興趣朗讀能力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于不斷提高,所交流的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1、借助拼音,會認讀“瀾、暇”等8個生字,會寫“瀾、暇”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玩賞、無暇”等16個詞語。
2、通過默讀,能理出課文的敘述順序并能簡要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評價任務。
評價一:通過讀準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能正確認識“瀾、瑕、攀”等生字。
評價二:通過聽教師范讀、默讀、個別讀等形式,練習課文朗讀,能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帶著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評價三:通過運用語言,文本感悟,相關資料的滲透等多種策略,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
環(huán)節(jié)學習過程評價要點。
環(huán)節(jié)一。
(完成目標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評價任務三)。
環(huán)節(jié)二。
檢查預習、質疑問難活動2。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完成目標一)讀準生字,指名讀文。
(評價任務一)。
環(huán)節(jié)三。
交流課前預習生字詞情況活動3。
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及檢查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1)同桌相互讀所學生字詞情況,要求讀音準確。
(2)讀生字,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完成目標一)自由讀、齊讀、互讀,指名讀,小組內聽寫、訂正。
環(huán)節(jié)四。
再讀課文,初知大意活動4。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3)另外幾節(jié)主要寫什么?
2.(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完成目標三)自由讀文,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匯報,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環(huán)節(jié)五。
感知課文層次活動5。
討論分段,自由朗讀。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完成目標二)自由朗讀,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匯報。
(評價任務二)。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設計理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二、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課件展示)。
3.?(課件展示)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游,來介紹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1.范讀課文。(課件動畫,音樂伴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 第二節(jié),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3.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課件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課件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原句整齊,讀上去有節(jié)奏,瑯瑯上口)。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動畫,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qing點播。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動畫,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jié)。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jié)。
2.出示要求,課件出示文字。
讀讀:讀第三節(jié)。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3.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4.朗讀欣賞。
比賽優(yōu)勝者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險的桂林山。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jié)。
1.范讀。動畫,音樂伴奏。
2.激qing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話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來鳳也有很多名勝。課件:龍洞巖、水碼灘景色。
3.寫一寫(略)。
板書設計。
靜
漓江水?????清??。
綠
奇:形態(tài)萬千????。
桂林山?????秀:色彩明麗。
險:危峰兀立。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七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首先對這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為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接著在學生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結合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還有“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边@個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點寫得形象具體,這樣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訓練,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有所幫助。
在學生了解了桂林水的特點后,我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因為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和第二自然段一樣。所以,在學習時,我引導學生按老師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讀書,小組互議,把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寫寫體會。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既輕松也很愉快,他們很快就能夠說出寫山的時候,作者寫出了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進行對比來寫的。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語感,使作者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融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品讀、男女生分讀、配樂讀等,將自已的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表達出來。在學生品讀時,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情感,用感悟促進朗讀;學生通過朗讀已經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提問:“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達出來的呢?”隨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方法。又通過仿寫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反思這節(jié)課的教學,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足,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課件的運用與課堂教學沒有完全的統(tǒng)一,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當中,課件的出示有些快,而教師的語速有些慢。在第一課時的結尾處,教師點課件的時機不夠好,課件出示稍微有些早。在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時,如果教師課件出示背誦提綱,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效果會更好。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力爭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育工作者。
桂林山水授導型教學設計篇十八
生:長白山。
生:桂林。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太美了。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去游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范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這樣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勾起他們探尋的興趣。)。
生:(齊答)喜歡。
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1、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2、能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生自學課文)(這樣設計便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師: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容?
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這樣抓住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蓄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场?/p>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現在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像的意思。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這樣設計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用排比的方式增強文意,襯托桂林山水之美的用意)。
板書設計。
山(????)。
和
水靜清綠。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98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