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導游詞(專業(yè)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17:45:17
寧夏導游詞(專業(yè)23篇)
時間:2023-12-12 17:45:17     小編:筆塵

總結是我們思考和提高的橋梁,為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更多的啟示和思路。怎樣在總結中準確把握重點,避免過多的廢話?此次總結范文的收集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和運用總結的技巧。

寧夏導游詞篇一

青龍大瀑布是位于武夷山大峽谷的生態(tài)園西側,真可謂是全國罕有,不少中外游客都是聞其名而想見其身,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只想一睹青龍大瀑布的真容。瀑布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壯美的景色,令無數(shù)愛好自然的人們?yōu)橹畠A心,那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勝景豈能是一般景色所能比擬的。由此可見青龍大瀑布的景色秀麗程度到底是多么的嘆為觀止了。古有李白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氣沖天,今天則有青龍大瀑布的絕世美景來震撼世界。當你站在青龍大瀑布的跟前時,你絕對會真切的感受到無法抗拒的大自然魅力。

你能看見隨風奔騰的通天河水,就像是一條青龍從此峽谷之間呼嘯而出,排風帶水。激浪翻騰,激起陣陣轟鳴雷動,真乃是世間奇景,絕不多見。當你進入通天河大峽谷的時候,你首先會經(jīng)過一座精致的小橋。此橋名叫一步橋,之所以叫做一步橋,一是指這座橋很短,可以一步就跨越,你通過一步就跨越進入美景絕世的青龍大峽谷,只是通過一步,這也說明人在塵世之間,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是一步?jīng)Q定你的處境,給人以深思。青岡是指長在石頭上的樹,人們給他卻名叫做青岡。石頭上長樹,這在武夷山上是一道有趣的風景。

坎布拉森林國家公園所在地坎布拉還是我國藏傳佛教后期的發(fā)祥地,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是位于我國黃南州扎縣的一個地質公園。這座森林公園與我國的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緊密相連,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膊祭瓏疑止珗@的風景十分優(yōu)美,尤其是以當?shù)責o與倫比的丹霞地貌而著稱于世。這種地貌不僅山峰十分挺拔,雄渾壯麗,而且這些山風之中充滿了陽剛之氣,自然風光美麗十分之強,在全國也能排得上名。

這里的藏傳佛教寺廟很多,其中尤以扎西寺,南宗寺尼姑寺最為出名。這座地質公園位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處。這個地質公園由紅色的沙礫巖構成,巖體的表面是朱紅色,十分漂亮,丹紅如霞,因此取名為丹霞地貌。這個地貌的主要景點不光是丹霞的顏色,還有奇峰,方山,洞穴和峭壁。這里的山體形態(tài)十分俊俏,如柱如塔,有棱有角,每個角度看上去都透露著一種陽剛之氣。而且這些山風之中還有的形似壁堡,有的則如鳥如獸,形態(tài)各異,每一種造型都是栩栩如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來這里參觀欣賞??膊祭刭|公園內氣候濕潤,這里還有一處著名的景點叫做仙女聚會,這個景點是由數(shù)十個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的。上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四周的地形隆起猶如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堡,十分壯麗。

中華黃河壇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吳忠青銅峽市。這座黃河壇是采用青銅建筑的,非常壯觀,這也代表了中華民族飲水思源,憧憬黃河母親的情感。中華黃河壇是在20xx年開始建造的,歷時一年才完成。這座黃河壇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禮敬黃河,祭拜黃河和感恩黃河的。

這座黃河壇在黃河和探底至上正好形成一個八卦圖。黃河壇背靠賀蘭山脈,隔閡屹立著牛首山,右邊就是青銅峽峽口,左邊則靠著萬里滾滾黃河的臂彎。在地理位置上是一個很重要的點睛位置。大家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因此黃河壇的建成則標志著我們中華民族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黃河壇里有著很講究的建筑格局。在規(guī)劃布局上有六條主線,分別是中國籍斯文畫一條線,黃河五千年文化一條線等等。在建筑布局上也有著和嚴格的劃分,有三區(qū),五牌樓,三大道,三大殿等等。中華黃河壇的牌樓十分壯觀,高有著接近十六米,寬度也有四十五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青銅牌樓,這彰顯了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進入北京青年旅行社查詢寧夏旅游報價。

貝琳達倒也是十分著名的景點,這里有著很多的碑刻,碑刻的內容主要就是一些關于黃河的古代詩文,十分風雅端莊。中華黃河壇真的很漂亮,快來看看吧。

寧夏導游詞篇二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xiàn)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xiàn)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

承天寺塔是寧夏惟一有文獻記載始建年代的古塔。據(jù)明代《弘治寧夏新志》記載:“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內,偽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級,有殘碑可考?!薄断膰侍笮陆ǔ刑焖炉幏痦敼巧崂份d:西夏建國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沒藏氏為了“幼登宸極”的小皇帝李諒祚,?!笆垡詿o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諒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數(shù)萬”,歷時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將西域僧人進獻的佛骨,以金棺銀槨貯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將宋朝所賜的《大藏經(jīng)》置于寺內。塔寺建成后,延請回鶻高僧登座講經(jīng),皇太后與皇帝經(jīng)常即席聆聽。寺內香火旺盛,僧人不絕,與當時涼州護國寺、甘州臥佛寺齊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時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時僅“一塔獨存”。后來,朱元璋第十六個兒子明慶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剎鐘聲”名噪塞上,成為明代寧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毀。現(xiàn)在看到的承天寺塔,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寧夏導游詞篇三

海寶塔寺,清末民國初稱“海寶禪院”,位于銀川城區(qū)西北1.5公里許。寺院四周楊柳繁茂,綠樹成蔭,環(huán)境十分幽靜。相傳,在很早以前,這里曾經(jīng)是一片湖泊,海寶塔就坐落在一塊湖島上,湖內蘆葦叢生,魚躍于淵。每逢陰歷四月初四,人們出銀川城,向北乘舟,過大湖,趕往寺院參加一年一度的廟會。自寺院開放后,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在此舉辦盂蘭盆會,四面八方的群眾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海寶塔寺坐西向東,正門是三間歇山殿堂式山門,門楣匾額上“海寶塔寺”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進入山門為寺院前院。這里是從事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海寶塔寺建筑都排列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層次分明,宏偉壯觀。海寶塔建筑風格獨特,方形的塔身,四面的券門,眾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頂,為中國古塔所罕見,被視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杰作。

寧夏導游詞篇四

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xiàn)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巖畫分布在賀蘭山全長250余公里、從北到南的十多個山口中。在賀蘭山樹林口、黑石峁、歸德溝、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門溝、雙龍山、黃羊山、苦井溝,發(fā)現(xiàn)巖畫群20多處,畫面總數(shù)約在萬幅以上。

這是自遠古以來活躍在這一地區(qū)的羌戎、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黨項等民族的杰作,時間大致從春秋戰(zhàn)國到西夏時期。賀蘭山巖畫在不同的地點有著不同的內容:石嘴山一帶以森林草原動物為主,如北山羊、巖羊、狼等形象;賀蘭山一帶多以形形色色的類人首為題材;青銅峽、中衛(wèi)、中寧一帶的巖畫則以放牧及草原動物北山羊為主。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fā)現(xiàn)了成片彩繪巖畫,內容以乘騎征戰(zhàn)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馬等動物形象為主。彩繪巖畫的發(fā)現(xiàn),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賀蘭口距銀川城50余公里,位于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xiāng)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余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tài)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xiàn)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fā)髻,風姿秀逸,再現(xiàn)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xiàn)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

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巖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2019年5篇寧夏賀蘭山的導游詞(四)。

在銀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偉峻峭的山脈,它峰巒起伏,裝入一批奔騰的駿馬,由東北向西南馳騁于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

“賀蘭”一詞來自于蒙古語,是駿馬的意思。賀蘭山又稱阿拉善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250余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最寬處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烏蘭布和沙漠,南連衛(wèi)寧北山,西傍騰格里沙漠,東臨銀川平原,儼然是銀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賀蘭山又大小山峰46個,較大的山口38個。賀蘭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就是贊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國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賀蘭山巔的最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個“敖包”,是他們祭神的地方。他是賀蘭山頂峰的標志。賀蘭山主峰也就以此為名。

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對銀川平原發(fā)展成為“塞北江南”有著顯赫功勞。它不但是我國河流外流域內流區(qū)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頗大。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qū),西部為純牧區(qū)。

寧夏導游詞篇五

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銀川西北,海拔 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向,綿延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的重要地理界線。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向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

賀蘭山山間有數(shù)個東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賀蘭口、蘇峪口、三關口、拜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帶西夏名勝古跡豐富多彩,有西夏陵園、滾鐘口、拜寺口雙塔等名勝古跡和獨特的沙湖風景區(qū)。賀蘭山東南端為青銅峽,峽谷在藍天和黃河映襯下呈現(xiàn)出青銅色。相傳大禹治水時,劈開賀蘭山,引黃河水北流?,F(xiàn)建有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賀蘭山西側有內蒙重鎮(zhèn)巴彥浩特,蒙古語為“富饒的城”

賀蘭山為石質山地,土地瘠薄,多巖石裸露,植被類型較簡單,植被覆蓋度低,為野生動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滿足野生動物種群數(shù)量的迅速增長。而馬鹿、巖羊喜食的灌木枝葉和草本植物在賀蘭山主要有小葉金露梅、繡線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動物的長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場的沙化。

賀蘭山與南部的牛首山褶斷帶、清水河—六盤山褶斷帶、羅山—云霧山隆起帶構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斷層。地貌上看,賀蘭山西側平緩,而東側陡峭險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斷層,東側與銀川平原垂直落差根據(jù)統(tǒng)計可達2000米。賀蘭山北部以花崗巖為主,由于接近烏蘭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所以物理風化強烈,賀蘭山主體在賀蘭山中部,山勢陡峭,山體龐大,海拔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間,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賀蘭山中部,海拔3555米,賀蘭山中部東西寬度可達50公里。賀蘭山南部山勢相對和緩。有汝其溝、大水溝、小水溝、賀蘭溝、插旗溝、蘇峪口溝、三關口溝等50多條溝谷,溝道成v型,下部較為寬闊,溝底礫石遍布,溝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積扇。

賀蘭山地層發(fā)育比較齊全,化石也比較豐富。自古生代至第四紀地層大都完備,僅缺失晚粵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積。前寒武紀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與麻巖片石英巖均有出露,見于柳條溝、大武口溝等處。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guī)r、砂巖、頁巖發(fā)育良好,分布普通。上古生界則以石炭與二迭系地層同等發(fā)育為特點,見于石炭井、蘇峪口、石嘴山等地,以頁巖、砂巖等為主,并含有煤層。中生界三迭系地層廣泛分布,侏羅系次之,前者以砂巖、礫巖、頁巖為主,為組成山體的主要地層;后者主要見于汝箕溝、古拉本等地,以各種砂巖為主,為本山區(qū)主要產煤地層之一。白堊系和第三系地層都不發(fā)育。在山前地帶和山間低地廣泛分布著第四系沖積洪積、風積物和山麓堆積物等。

依照地形上來看,可以約分為三段:北段為壯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嶺狹窄。三關以北屬之。三關至野貓子山為中段,地勢平坦,孤山遠布,為老年期之地形。野貓子山以南,在廣闊的平頂山中,常有狹深的山谷,顯為另一侵蝕循環(huán)的幼年期地形。賀蘭山的地層,大部為華北式的,就是各地質時代地層的巖石性質及所含化石,完全與華北所見地層相同。

北段東坡山體根據(jù)統(tǒng)計最寬處21公里,海拔不超過2000m,主要由花崗巖組成,邊際有少量沉積巖,物理風化強烈,形成球狀風化地貌,北部接近烏蘭布和沙漠。

中段是賀蘭山主體部分,海拔3000m左右,最高峰沙鍋洲即在此段中部偏南處。這里山體龐大,地勢陡峻,峰巒起伏,峭巖危聳,溝谷下切很深。海拔2000m上下有一段相對較平緩的山坡,出現(xiàn)小型山溝洼地或山間臺地,山坡風化物較厚,甚至出現(xiàn)小型山間積水洼地。中段東坡南狹北寬,統(tǒng)計時最寬處21公里,以蘇峪口為界,向南寬度不足14公里,山勢較為和緩;向北則山體較寬,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溝一帶可達20余公里。這是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層發(fā)育,有優(yōu)質煤炭資源。

賀蘭山東坡溝道極為發(fā)育,多數(shù)自西向東延伸,呈梳篦狀分布,自三關口至苦水溝之間有溝道21條,概屬黃河水系的外流區(qū),其中最大者為大武口溝,集水面積為574平方公里。溝道一般在中、上部下切較深,呈“v”字形,溝道下部則較為寬闊,礫石遍布谷底。

賀蘭山西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峭,山勢雄偉,高差較大,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從而削弱了西伯利亞高壓冷氣流,阻截了騰格里沙漠的東侵,也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使得賀蘭山東西兩側氣候、水源、植被有著顯著的差別,成為中國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的分水嶺,是溫帶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半農半牧區(qū)和牧區(qū)的分界線。

賀蘭山的地質歷史長達20億年。20億年的地質演變,不僅讓賀蘭山由一片挺拔為一座奇特的山脈,而且還留下了眾多的礦藏資源。

距今約15.5億年的中元古界,賀蘭山地區(qū)斷裂為大海,海底沉積了火山爆發(fā)時厚愈萬米的碎屑巖,形成了賀蘭山優(yōu)勢礦種——石灰?guī)r。這種巖石,質密堅硬,有著‘賀蘭山脊梁’的美譽。另外賀蘭石、硅石,還有寧夏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微體古孢子也是那段時期的產物。

7億年前的震旦紀,賀蘭山地區(qū)出現(xiàn)了寧夏最古老的動物,在蘇峪口至櫻桃溝一帶的山路上,撿到這樣的一塊蠕蟲動物化石其實并不困難。震旦紀之前,賀蘭山地區(qū)經(jīng)歷了第一次大冰期,這時的海底地形崎嶇,高差懸殊,氣候寒冷,所以在山麓海濱發(fā)育冰川,并且形成了一系列與冰川作用有成因關系的賀蘭山震旦系。

震旦紀大冰期結束后,氣候開始變暖,生物也開始繁盛起來,曾經(jīng)統(tǒng)治整個海洋的三葉蟲就生活在那個時期。海侵作用將一些海洋生物的尸體帶到了淺海區(qū),動物尸體里的一種重要的有機物——磷和其他物質相結合,形成了磷的化合物。那時候,蘇峪口地區(qū)是一片淺海,但海水動蕩不止,海洋生物的尸體在地層沉積不牢。蘇峪口地區(qū)形成的磷礦層很薄且儲量有限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寧夏導游詞篇六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jié)期間落成。

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qū)。主要區(qū)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芭d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芭d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qū)內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qū)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動休息。

近幾年,為了發(fā)掘被淹埋的文化藝術寶藏,自治區(qū)和中寧縣人民政府對石空寺石窟進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時,尚難明確論斷。據(jù)明代史料記載,稱其為“元故寺"。對于石窟的開鑿年代,歷來有唐、西夏、元三種傳說。今天從窟室的形制和風格看,以始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其他景點:寧夏概況導游詞 ·西夏王陵導游詞 ·沙湖導游詞

寧夏導游詞篇七

導游:方塔位于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qū)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檐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托日月。

交通:可從鎮(zhèn)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圣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興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tài)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后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桿、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yōu)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征。

寧夏導游詞篇八

新中國建立以來,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國家的扶持下,寧夏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工業(yè)有了一定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到“十五”初,初步建成了以特色綠色食品和生物工程產業(yè)、能源產業(yè)、新材料工業(yè)、生物制藥和保健品工業(yè)、機電一體化工業(yè)、天然氣石油化工工業(yè)為主體的部門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農業(yè)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寧夏引黃灌溉區(qū)已成為中國重要的12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西北地區(qū)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寧夏能源豐富,以煤炭、水利資源為主要優(yōu)勢。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達20億噸,國內罕見。全區(qū)近三分之一面積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九種。著名的.太西煤年出口量達上百萬噸。地跨寧夏的陜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00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級大氣田。

隨著寧夏經(jīng)濟社會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中央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寧夏的經(jīng)濟總量不斷上升,寧夏地理區(qū)位日漸重要。中國以沿海、長江、黃河為主軸線的地區(qū)開發(fā)布局和19個綜合開發(fā)重點地區(qū)及國土整治、環(huán)境保護的主要方面與區(qū)域中,寧夏既屬沿黃主軸線、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上游水電及有色金屬開發(fā)區(qū)的組成部分,又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防治及大江大河治理的主要區(qū)域;寶中鐵路的建成,又成為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獨得黃河之利,灌溉著30多萬公頃良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xiàn)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xiàn)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古樸簡潔。

寧夏導游詞篇九

各位游客: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jīng)傳遍九州。古老的黨項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為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qū)、新城區(qū)、郊區(qū)三個縣級區(qū)和永寧、賀蘭兩縣。據(jù)統(tǒng)計,2001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qū),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jīng)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賀蘭為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00—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為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布著數(shù)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qū)。

寧夏導游詞篇十

寧夏橫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南起中衛(wèi)沙坡頭,北至石嘴山的黃河兩岸為平原地區(qū),占全自治區(qū)面積的四分之一。黃河對這里的農業(yè)可是照顧到家了,自秦代就開始這里就開渠灌溉,現(xiàn)在更是河渠縱橫如織,故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兼以日照充分。雨熱同期,銀川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整個寧夏就數(shù)這里最富。西部的荷蘭山地的阻擋,大大減弱了蒙古高原寒風對寧夏的侵襲,并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東移。賀蘭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要是森林和草甸,是寧夏的林牧業(yè)產區(qū),也是旅游勝地。南部的固原地區(qū)為六盤山地,平均海拔約2000米。在一片黃色的海洋里,幸好還有一座林木還算茂盛的六盤山在旁邊,為這黃色帶來一絲綠意。西北部是高原地區(qū),緊靠騰格里大沙漠,大部分為戈壁沙丘。騰格里沙漠的流沙,在中衛(wèi)附近隨風向東移動,直逼黃河。中國的沙漠專家經(jīng)過多年的苦心研究探索,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有效的根治流沙技術,成功地阻擋了流沙對衛(wèi)寧平原的蠶食,并成功地在沙漠上修筑了鐵路。這一治沙成果享譽世界,中衛(wèi)的沙坡頭景區(qū)也因此被聯(lián)合國景區(qū)授予“全球環(huán)保500強”。

寧夏深居中國西北內陸,位于綿延數(shù)千里的“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貫通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黃河流經(jīng)寧夏397公里的土地,滋潤著千里沃野,古老的黃河文明使得寧夏這片土地絢麗多彩。

早在三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痕跡。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這里建立了西夏王朝,此后的千百年沉淀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作為回族自治區(qū),回族的祖先從西域而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居第三位,是我國人口分布最廣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回族人基本上是用漢語,但在民族內部還保留有一些阿拉伯、波斯詞匯。主要節(jié)日有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

寧夏雖小,卻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大凡來到寧夏的游客,都被寧夏的神秘色彩、獨特的旅游景觀所折服: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浩瀚無垠的沙漠,奔騰滾滾的黃河,煙波浩淼的湖泊……“塞上江南”寧夏既有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又集塞外大漠風光之雄渾,壯美的自然景觀、濃郁的回鄉(xiāng)風情,造就了如詩如畫的高原奇景,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回味不已。

寧夏導游詞篇十一

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xiàn)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巖畫分布在賀蘭山全長250余公里、從北到南的十多個山口中。在賀蘭山樹林口、黑石峁、歸德溝、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插旗口、西蕃口、口子門溝、雙龍山、黃羊山、苦井溝,發(fā)現(xiàn)巖畫群20多處,畫面總數(shù)約在萬幅以上。

這是自遠古以來活躍在這一地區(qū)的羌戎、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黨項等民族的杰作,時間大致從春秋戰(zhàn)國到西夏時期。賀蘭山巖畫在不同的地點有著不同的內容:石嘴山一帶以森林草原動物為主,如北山羊、巖羊、狼等形象;賀蘭山一帶多以形形色色的類人首為題材;青銅峽、中衛(wèi)、中寧一帶的巖畫則以放牧及草原動物北山羊為主。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fā)現(xiàn)了成片彩繪巖畫,內容以乘騎征戰(zhàn)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馬等動物形象為主。彩繪巖畫的發(fā)現(xiàn),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賀蘭口距銀川城50余公里,位于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xiāng)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余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tài)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xiàn)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fā)髻,風姿秀逸,再現(xiàn)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xiàn)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

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巖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2019年5篇寧夏賀蘭山的導游詞(四)

在銀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偉峻峭的山脈,它峰巒起伏,裝入一批奔騰的駿馬,由東北向西南馳騁于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

“賀蘭”一詞來自于蒙古語,是駿馬的意思。賀蘭山又稱阿拉善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250余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最寬處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烏蘭布和沙漠,南連衛(wèi)寧北山,西傍騰格里沙漠,東臨銀川平原,儼然是銀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賀蘭山又大小山峰46個,較大的山口38個。賀蘭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就是贊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國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賀蘭山巔的最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個“敖包”,是他們祭神的地方。他是賀蘭山頂峰的標志。賀蘭山主峰也就以此為名。

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對銀川平原發(fā)展成為“塞北江南”有著顯赫功勞。它不但是我國河流外流域內流區(qū)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頗大。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qū),西部為純牧區(qū)。

寧夏導游詞篇十二

滾鐘口,俗稱小口子”,西距銀川市區(qū)約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環(huán)山,山口面東敞開,形似大鐘。在景區(qū)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鐘內懸掛著的鐘錘,人稱鐘鈴山”,滾鐘口”由此得名。

滾鐘口山巒起伏,巖石峻峭,林木蔥蘢,巍峨秀麗。在西夏時,就是西夏古名勝地”。當時,李元昊曾于山溝北部建造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避暑宮苑?,F(xiàn)在在這片參差錯落的20多處建筑遺址上,散落的磚、瓦、器物殘片遺物,還俯拾即是。明清時,這里也大興土木,建造廟宇、樓閣,修建了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斗母宮、小洞天、關帝廟、興隆寺、晚翠閣、觀音廟等14處廟庵臺閣,這些建筑依山臨險,隨勢自然,錯落有致。山內的三座山峰之上,還建有三座造型優(yōu)美、小巧別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賀蘭廟,廟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為上中下三層臺院,三座殿宇連成一體。主殿泥塑彩像,兩側繪有滾鐘口全景圖和賀蘭廟全景圖,殿宇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據(jù)史料載:明清時期,每年六月,城鎮(zhèn)村堡的善男信女多進香山寺,輪騎絡繹不絕,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覽滌暑。景區(qū)南側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門的馬克倫丁·本·歐斯曼長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紀末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銀川等地傳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遠近穆斯林紛紛前來念經(jīng)朝拜,以示紀念。

小滾鐘口經(jīng)過歷代修葺建設,成為一處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春夏之際,小滾鐘口內滿谷高杉,一片蔥綠。來到景區(qū)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蒼勁蔥蘢的古槐和勃勃生機的長青松柏。進入景區(qū),漫步于山道上,只見滿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楊綠陰遮蓋溝坡,郁郁蔥蔥。溝間坡地的山果樹上掛滿了晶瑩欲滴的紅山果和紅酸棗。山澗里一縷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綠樹、紅花爭相輝映,絢麗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筆架,人們稱它為筆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為硯,因而又稱曰硯石筆架山”。若拾級而上,登臨山顛望海亭”,可憑高四覽,向西遠眺,但見峰巒起伏,勢若奔浪;極目東望,又見千里平疇,像風平浪靜的海洋,天地相間處,云煙浩渺渾然融為一體。在這里還可觀賞到日出筆架”、月光別鐘鈴”、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觀。如逢朝暉夕映時,又可觀賞到賀蘭佛光”之景,堪與峨眉寶光”爭妍。六月暑日,在景區(qū)西邊溝盡頭的青羊溜山巔上,藍天晴空,白雪蓋頂,這就是古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

在景區(qū)北部一條寬窄變異、蜿蜒曲折的深溝內,多有寺廟遺址,故稱大寺溝”。溝內樹木蒼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獅吼”、臥虎”、頑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澗”等奇石,神態(tài)各異,令人嘆為觀止。順溝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溝間,上刻西爽亭”三個大字,這里山勢開闊,泉水叮咚,綠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靜的休息之地。

寧夏水洞溝遺址旅游區(qū)位于寧夏靈武市臨河鎮(zhèn),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游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接寧蒙旅游的紐帶,占地面積7.8平方公里。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fā)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方塔位于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qū)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檐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托日月。

交通:可從鎮(zhèn)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圣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興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tài)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后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桿、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yōu)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征。

寧夏導游詞篇十三

各位團友: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我們龍行天下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是此次旅游的地方陪同導游,我叫陳瑛,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或者陳導。能為大家服務我感到十分榮幸,工作中難免有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團友給與指正,接下來的行程里如果各位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和幫助小陳也一定會盡力而為的。

下面呢我將要隆重介紹的就是我們此次旅途中最辛苦的司機師傅黃師傅了,我們的黃師傅對寧夏的交通狀況非常熟悉,人稱“寧夏活地圖”,相信有了黃師傅這一路的保駕護航,大家可以完全安心享受旅程,現(xiàn)在我提議大家把我們的雙手伸出來,把我們的掌聲獻給我們的黃師傅,好謝謝大家。

擇。白寶我們寧夏人俗稱二毛皮,最好的二毛皮是由剛滿30天的羊羔皮制成。用它制作的皮衣美觀大方、御寒極佳,是咱們愛美女士的首選呢。黑寶就是大家知道的發(fā)菜了,發(fā)菜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低等的藻類,生長在荒漠、半荒漠地區(qū),逢雨萌發(fā),深秋早春時節(jié)采收。發(fā)菜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降血壓、補血等功效,尤其術后的人食用發(fā)菜可加快傷口的愈合。而且發(fā)菜因其諧音是“發(fā)財”,也備受很多朋友的歡迎,成為了饋贈佳品。但是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菜現(xiàn)在也被禁令采挖和銷售,所以現(xiàn)在也是買不到了。當然寧夏還有很多有名的特色小吃,如手抓羊肉、清蒸鴿子魚、炸馓子等等,一會咱們車到了市里,如果有時間,給位團友可以去品嘗。好,各位團友,寧夏的概況我就簡單的介紹到這。(那還得從我們銀川河東機場說起了。那剛才各位下機的機場因位于黃河以東,因此稱之為河東機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始建于1995年,1997年9月6日正式通航,現(xiàn)已成為銀川市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河東機場的機場技術等級為4d級,屬國內干線機場,現(xiàn)開通至全國各大城市的航線,運營銀川至首爾、迪拜、曼谷等地的國際航線。)。

好,各位團友,我們的車現(xiàn)已駛上銀川黃河大橋,它全長1200米,寬23米,是全部黃河橋之冠。大家向橋的東西兩側來看,橋兩端有大型雕塑各一組。東組為駿馬騰飛,象征寧夏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西組用漢語拼音“yt”組成有穆斯林風格的鳳凰騰飛圖案,寓意“銀川騰飛”。相信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了我們現(xiàn)在行駛的這條道路既寬敞又舒適。好,我們的車行駛的正前方馬上就要到美麗的鳴翠湖了。鳴翠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銀川市興慶區(qū)東側,距市區(qū)9公里,總規(guī)劃面積6.67平方公里,是銀川市東部面積最大的自然濕地保護區(qū)。游人至此,蘆叢蕩舟,曲徑通幽,迷宮觀鳥,樂而忘返,一望無垠,如詩如畫。它有以世界最大的蘆葦迷宮為代表的十大景點景觀,分別是:

“車水排云”吐氤氳,“碧水浮蓮”戲虹鱒。

“千步廊橋”楊柳色,“百鳥鳴翠”啁啾聲。

“葦花追日”飛白絮,“青紗漏月”點碎金。

“迷宮尋鷺”千百度,“白沙落雁”三五蹤。

銀川市的概況。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首府,現(xiàn)轄三區(qū)兩縣一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因此如今銀川也被稱之為“鳳凰城”。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主要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布著數(shù)百個大小湖沼,因此銀川還具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那么相信大家下機后也感受到了銀川現(xiàn)在的溫度,銀川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有一主要特點是溫差較大,那么在這也溫馨提醒各位團友,旅游行程中注意增減衣物。此外,銀川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給銀川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如西夏王陵、滾鐘口、賀蘭山巖畫等歷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興衰,依舊是前來寧夏的旅游者必去的景點。銀川城區(qū)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qū)三部分,老城前身是清代的寧夏府城,自治區(qū)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里,又為商業(yè)區(qū)。新城位于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qū)7.5公里?,F(xiàn)在的銀川啊,可不像新中國剛成立時,有人描繪的“一條街、兩幢樓、一個警察看兩頭、公園拴著兩支猴”的景象。而是高樓林立、街道整潔、車流如織,被國家旅游局授予“第二批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稱號。銀川的商業(yè)購物、娛樂、餐飲、等大都集中在老城區(qū),大家如果有興趣,晚上可以去我們銀川最繁華的新華街去轉一轉、看一看,感受一下我們的“小南京”。

一些寧夏和銀川的概況,這會兒我們來說一下寧夏的文化。眾所周知寧夏有三大文化:古老的黃河文化、郁的回族文化和神秘的西夏文化濃。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千百年來,黃河滋潤了寧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魚米之鄉(xiāng)的塞上江南。黃河是寧夏不可離開的生命之河。寧夏回漢各族人民,依黃河而生存,因黃河而發(fā)展。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展示了寧夏各族人民團結、和諧、文明、奮進的新形象,讓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更加絢麗多彩,更加燦爛輝煌。此外,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xiāng),那各位團友,大家來我們寧夏,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回族文化,接下來小陳就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是回族的飲食習慣,好多人都認為回族與漢族的區(qū)別就在于回族不吃豬肉,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刈迦嗣癫坏怀载i肉,還不吃、不沾與豬肉有關的一切東西,而且他們也不吃性情兇殘或者自死的動物肉,因此在寧夏形成了獨特的回民清真菜肴。飲酒也是伊斯蘭教中嚴格禁止的,穆斯林不準抽煙喝酒,但卻講究飲茶,如果您去回族家中做客,好客的回族人一定會為您奉上一杯八寶茶。現(xiàn)在的八寶茶已經(jīng)是饋贈好友的禮品,極具地方特色。其次是回族的婚姻習俗,也很講究。在回族的婚禮上,必須請阿訇選讀一段《古蘭經(jīng)》,說一段證詞,并問新郎新娘對婚姻是否滿意,告誡新人要互敬互愛、白頭到老。接著阿訇從擺在面前的盤子里隨手抓起一把糖果一撒,在座的人分身搶奪,這是吉利的意思,也是婚禮的高潮。最后是回族的葬禮簡單樸素,有三大特點:一是土葬、而是速葬、三是薄葬。

好,說完了黃河文化和回族文化,小陳接下來呢要給各位團友們講講西夏文化了。正好咱們的車駛向的前方也快到了西夏王陵,那么小陳就帶大家一起走進神秘的西夏王國去一探究竟。西夏王陵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宋代西北游牧民族首領李元昊統(tǒng)一疆域,正式建立了西夏王國。今天,西夏留有大量的西夏建筑及文化遺跡,其中有9座帝陵和200多座陪葬陵,規(guī)模宏大,被海外游客稱為“中國的金字塔”。今天咱們能有幸在車上一眼目睹西夏王陵的氣勢,也算是完成了眾多旅游者來銀川最著迷的心愿。

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滾鐘口的歷史典故、傳說和大型建筑遺址之謎更讓滾鐘口添加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被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發(fā)展促進會等組織聯(lián)合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好,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左手邊的這個景點呢就是被譽為“中國最獨特的影視城”和“中國一絕”的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了。誰會想到這樣一座被遺棄于西部荒漠的明代古堡,雖沒有秦都唐宮,那樣氣派壯觀的廢墟遺址,卻會在數(shù)百年后的今天閃爍出那么耀眼的火花。在這里,朱時茂和叢珊脫穎而出,姜文穿著大襠褲伸手摘走“百花獎”的桂冠,鞏俐坐著“我奶奶”的轎子顛進了世界的行列,喜劇明星葛優(yōu)也首先從這里亮相,陳道明、劉曉慶、斯琴高娃、林青霞、王馥荔、周星馳、趙雅芝等眾多影視明星都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和足跡。在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華夏西部影視城,使得中國電影從中這里走向世界?,F(xiàn)已拍攝了包括《紅高粱》、《大話西游》、《新龍門客?!返?0多部影視劇,而且至今片約不斷,各位團友們如果有幸趕上拍片,還有機會圓您一次演員夢呢。

好,各位團友,現(xiàn)在車子駛向的前方就快到達賀蘭山巖化風景區(qū)了,大家請往我的左手邊來看。賀蘭山巖畫風景區(qū)又被稱之為藝術畫廊,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賀蘭山巖畫是春秋戰(zhàn)國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在巖石上刻下的反應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俗、宗教觀念的圖畫。尤其以戰(zhàn)爭、墾牧和狩獵活動的數(shù)萬幅圖畫為代表。賀蘭山巖畫鑿刻簡潔、線條粗狂、構圖樸實、形象生動,具有獨特的意境和藝術價值,為研究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觀念一級天文、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沙湖)好的,那講了這么多,各位團友也一定有點累了,大家這會兒可以在車上稍事休息一會,咱們到達的下一個景區(qū)呢就是被譽為“塞上明珠”的沙湖旅游區(qū),等快到了的時候,小陳會提醒大家的。

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旅游區(qū)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旅游區(qū)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的瑰麗交響樂――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旅游區(qū)沙坡頭旅游區(qū)位于寧夏中衛(wèi)縣西20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沙坡頭旅游區(qū)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是國家級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鐘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授予“全球環(huán)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被世人稱為“沙都”。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深得游客的喜愛,2004年又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十個最好玩的地方”??傊?,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在5至10年,將沙坡頭旅游區(qū)建成“中國沙漠旅游基地”、“國際滑沙中心”、“人地關系教育基地”、“中國長城古鄉(xiāng)”、“黃河漂流古鄉(xiāng)”,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目標,為中衛(wèi)“中等園林旅游城市”的創(chuàng)建做出應有的貢獻。

固原六盤山固原六盤山這里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jīng)之地,是歷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鎮(zhèn),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古代多民族在這里聚居。文化遺存具有“古”、“貴”、“多”的特點;自然資源薈萃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旅資源之精華,內容全、品位高;回族獨特風格的建筑、音樂、舞蹈和飲食文化與民間工藝具特色。南部被譽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綠色明珠的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西北地區(qū)重要水源涵養(yǎng)林基地和自治區(qū)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6.78萬公頃,橫跨涇源、固原、隆德三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區(qū)內有高等植物123科382屬788種,其中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資源植物150種;脊椎動物25目62科213種,其中有158種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等;昆蟲資源17目123科905種,其中有珍貴稀有的金蝠蛾、絲粉蝶、黑鳳蝶、波紋水蠟蛾等。

寧夏位于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qū),黃河中上游,全區(qū)土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現(xiàn)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區(qū),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qū),15各縣。全區(qū)人口536萬。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qū),回族人口約占全區(qū)總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蘭教,全自治區(qū)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之鄉(xiāng)”。

(歷史文化)。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fā)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1世紀初,黨項族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后,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于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wèi),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qū),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奧秘。

(地形和氣候)。

游客們,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占全區(qū)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qū),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qū)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jīng)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余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旅游景觀)。

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帶給了寧夏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中國旅游最后的處女地”,近幾年來,寧夏備受海內外游客的青睞。來寧夏旅游,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xiāng)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這里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類原始造型藝術“賀蘭山巖畫”,有沙海明珠“沙坡頭”,以及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的沙湖等。現(xiàn)已開發(fā)坐羊皮筏子常有黃河,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等特殊旅游項目。寧夏之旅,點多、面廣、線長,如歌、如詩、如畫,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回族風情)。

游客們,來到寧夏,特別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風情,因為寧夏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區(qū)(回族在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人數(shù)僅次于壯族,位居第二)。我們還是從回族的信仰、節(jié)目、習俗、緊急、服飾來談起吧。

乃獨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古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教禮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稱作“清真食品”,穆斯林開設的飯店和食品店習慣用“情真”二字作為標記。寧夏現(xiàn)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鄉(xiāng)。回族穆斯林按《古蘭經(jīng)》的要求要遵守五項功課,即念(祈禱)、禮(禮拜)、齋(齋戒)、課(捐贈)、朝(朝覲)五功。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和圣紀節(jié),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jié)日。開齋節(jié),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后的第一天。古爾邦節(jié)在開齋后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jié)。圣紀節(jié),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紀念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而舉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喪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刈宓男『⒊錾螅①昝?,謂之“經(jīng)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續(xù)后,由阿訇主持儀式,誦讀《古蘭經(jīng)》,為其證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門”?;刈鍐试釣橥猎?,主張素葬,不用棺木,遺體凈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親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禮拜前要進行沐浴,“小凈”用湯瓶洗頭、手、腳等處,“大凈”用吊罐洗浴全身?;刈逋ピ赫R干凈,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從井里提水用的桶掛在墻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刈逡粤曃浣∩頌槊赖?,故多高壽者。

在服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無沿小白帽或黑帽,稱為禮拜帽。女的一般戴無沿撮口白帽或蓋頭,將頭發(fā)遮掩起來。蓋頭,少女一般帶綠色,已婚婦女則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刈鍕D女喜歡佩戴耳環(huán)、戒指、手鐲和頭飾。(特產和風味)。

游客們,寧夏的特產和風味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吳寶耀花游人眼,長思長想不思歸?!?/p>

想為世人稱道的寧夏特產當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fā)菜,因其顏色分別為紅、黃、藍、白、黑而被稱為五寶。枸杞及時中藥精品,優(yōu)勢益腎健體的食品。甘草被贊為“中藥之王”。用賀蘭石制作的硯臺,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寧夏灘羊是我國優(yōu)良裘用綿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二毛皮”,其優(yōu)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海內外。發(fā)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用價值,但采挖發(fā)菜會嚴重破壞環(huán)境,導致土地沙化,因此發(fā)菜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銷售。

寧夏的地方風味因兼有中國傳統(tǒng)風味而獨樹一幟。其清真風味小吃不僅為廣大穆斯林所珍愛,各族人民也無不愿一嘗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還有最具特色的飲料蓋碗茶。清真廚師們還創(chuàng)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頭、煨牛筋、紅燒羊肉、鍋燒填鴨、鴿蛋蒸菜、糖醋黃河鯉魚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燴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則是回民喜慶宴請的主菜。寧夏小吃還有牛羊雜碎、團饃、釀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銀川市中心地段設有小吃一條街,游客們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嘗,一飽口福。

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jīng)傳遍九州。古老的黨項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為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qū)、新城區(qū)、郊區(qū)三個縣級區(qū)和永寧、賀蘭兩縣。據(jù)統(tǒng)計,2001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qū),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jīng)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百R蘭為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00—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為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布著數(shù)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qū)。

銀川位于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fā)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jù)統(tǒng)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為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易于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qū)高出15%—20%。據(jù)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記載,早在1500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為“果城”。這里盛產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艷。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yǎng)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qū)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jīng)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準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巖、輝綠巖、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fā)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里就是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著引黃灌區(qū)的開發(fā),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為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遷居于此,改為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后歷經(jīng)王朝更迭,又改稱為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qū)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賀蘭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xiāng)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們,銀川城區(qū)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qū)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qū)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里,又為商業(yè)區(qū)。新城位于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qū)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qū)。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現(xiàn)代化的建筑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xiàn)代韻味于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各位游客,寧夏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游罷寧夏,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后,您會發(fā)出和我同樣的感嘆:游遍千山萬水,還是寧夏最美!

寧夏導游詞篇十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寧夏平原。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西套平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xx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qū)。

寧夏平原是河套平原的西南部。南北長約280千米,東西寬10~50千米。面積7800平方千米。海拔1100~1200米左右。屬于內陸構造平原,是斷裂下陷后,又由黃河沖積而成。分南、北兩部分:以青銅峽為界,北面為銀(川)吳(忠)平原,南面為衛(wèi)寧(中衛(wèi)、中寧)平原。冬季相對較暖,土地肥沃,有耕地27萬公頃,草場25.5萬公頃。早在20xx年前就已發(fā)展灌溉農業(yè),有秦渠、漢渠、唐徠、惠農等渠?,F(xiàn)整理渠道,改良土壤,擴大灌溉面積。產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胡麻等,號稱“塞上江南”。名特產品有枸杞、灘羊毛等。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占全區(qū)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qū),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qū)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jīng)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銀川平原中國西北地區(qū)的重要商品糧基地。位于賀蘭山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地質構造上為斷陷盆地,經(jīng)黃河及平原湖沼長期淤積而成。自青銅峽至石嘴山之間,包括山前洪積平原,東西寬10~50公里,南北長165公里,面積7000余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緩緩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由于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銀川平原處于溫帶干旱地區(qū),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shù)300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160天。熱量資源較豐富,10℃以上活動積溫約3300℃。氣溫日較差大,平均達13℃,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營養(yǎng)物質積累。雖干旱少雨(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但黃河年均過境水量達300余億立方米,便于引灌,光、熱、水、土等農業(yè)自然資源配合較好,為發(fā)展農林牧業(yè)提供極有利條件。20xx多年前,中原大批移民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一起,利用黃河水開渠灌田,經(jīng)營農牧,成為中國大西北開發(fā)早的灌區(qū),素有“塞上江南”之譽。有著名的唐徠渠、漢延渠、惠農渠、秦渠、漢渠等古渠。20世紀50年代以后又新辟的西干渠、東干渠等9等干渠和20xx余條支斗渠。位于河西灌區(qū)的唐徠渠,興建于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經(jīng)唐代大規(guī)模擴建,20世紀50年代后又加修整;渠線流經(jīng)青銅峽、永寧、銀川、賀蘭、平羅等5縣市,長154公里,引水能力160立方米/秒,支斗渠800余條,可灌農田5.3萬余公頃,是寧夏的引黃自流干渠。

寧夏導游詞篇十五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偶絕的荒漠草本上,入進陵區(qū),九座西夏帝王陵園以及兩百多座王公貴休的伴葬墓一目了然。這片專大雄渾的陵園修建遺跡沒有僅被日原游客稱為“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仄坦,被山洪沖刷出的敘敘溝坎縱橫交錯。這些沒有太深也沒有很嚴的山洪溝里,進展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沒有大,但富薄油明的綠葉卻非常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穿插在方圓53仄方千米的陵區(qū)里,網(wǎng)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偶的是,紛歧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以及伴葬墓園中穿過。西夏修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收沒有計其數(shù)。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唯一西夏陵區(qū)這片土地不遭受山洪襲擊。本因安在?至古是“謎”。西夏陵園內亂爭最為高大醒目的修建,是一座馂余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細口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馂余瓦堆砌,多為五層。因而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口密檐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但塔式修建緣何立于陵園之內亂爭,其成效、做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分明。至于這座“陵塔”又為甚么修在陵園的西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zhí)一端,拒理爭論了十多年沒有見分曉。

風雨西夏,黨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汗青上曾經(jīng)造制過光輝的業(yè)績以及光耀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偶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偶葩中最為閃明奪目的亮珠西夏陵馂余碑是蒙今戎行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今朝發(fā)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馂余碑看,一處出土的馂余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馂余碑綴開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分外,其他馂余碑沒能湊開出一塊完整的碑文去。另有陵區(qū)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單乳歉腴做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床,至古不定論,依舊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可以或許說,游覽西夏王陵,宛如入進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寧夏導游詞篇十六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qū)唯一經(jīng)過正式發(fā)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jīng)過六次考古發(fā)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qū)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xiàn)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qū)域性石器技術傳統(tǒng)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fā)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qū)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御建筑大觀園。保護區(qū)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zhàn)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里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谷神韻,經(jīng)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里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云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fā)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寧夏導游詞篇十七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地處西北的黃土高原,黃河中上游。居東經(jīng)104°17’—107°39’,北緯35°14’—39°23’之間。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南接甘肅,東連陜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相鄰。面積6.64萬平方公里,首府銀川市,全區(qū)人口571.54萬。

寧夏雖然面積不大,但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勢地貌。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然后由南而北穿過銀川平原,流程397公里,給寧夏帶來了豐富的水源,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水勢平緩,銀川平原成為寧夏最富庶的地區(qū),風光秀美,稻香魚肥,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唐朝詩人韋蟾就有詩贊曰: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寧夏的中部,多為丘陵山地和山間盆地以及黃河一帶的河谷平原。南部則是舉世聞名的黃土高原的一部分,稱為“寧南黃土丘陵”;六盤山高踞黃土丘陵之上,海拔達20xx米以上,這里植被豐富,是寧夏最潮濕的地方,被專家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多樣的地貌,使寧夏展現(xiàn)出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連綿起伏的山地,有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有浩瀚無際的沙漠,有一望無際的平原,有波濤滾滾的大河,又有煙波浩渺的湖沼……。

新中國建立以來,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國家的扶持下,寧夏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工業(yè)有了一定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到“十五”初,初步建成了以特色綠色食品和生物工程產業(yè)、能源產業(yè)、新材料工業(yè)、生物制藥和保健品工業(yè)、機電一體化工業(yè)、天然氣石油化工工業(yè)為主體的部門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農業(yè)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寧夏引黃灌溉區(qū)已成為中國重要的12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西北地區(qū)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寧夏能源豐富,以煤炭、水利資源為主要優(yōu)勢。人均自然資源潛在價值為全國平均值的163.5%,居全國第五位。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氣等。石膏蘊藏量達20億噸,國內罕見。全區(qū)近三分之一面積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全國十大煤種,寧夏就有九種。著名的太西煤年出口量達上百萬噸。地跨寧夏的陜甘寧盆地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20xx多億立方米,是世界級大氣田。

隨著寧夏經(jīng)濟社會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黨中央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寧夏的經(jīng)濟總量不斷上升,寧夏地理區(qū)位日漸重要。中國以沿海、長江、黃河為主軸線的地區(qū)開發(fā)布局和19個綜合開發(fā)重點地區(qū)及國土整治、環(huán)境保護的主要方面與區(qū)域中,寧夏既屬沿黃主軸線、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基地、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上游水電及有色金屬開發(fā)區(qū)的組成部分,又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防治及大江大河治理的主要區(qū)域;寶中鐵路的建成,又成為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獨得黃河之利,灌溉著30多萬公頃良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

寧夏導游詞篇十八

寧夏導游詞怎么寫?小編能幫到你哦。歡迎閱讀瀏覽下列為大家準備的關于寧夏導游詞的文章,希望能你。

西夏省嵬城遺址位于惠農縣廟臺鄉(xiāng)省嵬村,為黨項族首領李德明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所筑。遺址為正方形,邊長600米,設東南兩城門,墻體為黃土夯實,殘墻最高米。1965年,寧夏博物館在此挖掘出唐、宋、西夏等朝錢幣、古陶瓷器及鐵器,已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于省嵬城的建筑,史料記載不多。《明一統(tǒng)志》載:省嵬城在河東,河東廢城也?!都尉笇幭男轮尽份d:“省嵬城,河東廢城也,未詳其始。”《寧夏府志》載:“嵬城遺址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銀川市)東北一百四十里,逾黃河。”吳廣成《西夏書事》載:“天圣(北宋)二年(公元1024年)春二月,德明做省嵬城于定州(西夏將銀川以北為定州)。”這些記載雖簡,但卻載明了省嵬城遺址的所在地點。

西夏王朝是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起的多民族國家政權,于1032年(宋天圣10年)建國,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滅,歷時近200年。李元昊的祖上拓跋思恭曾為唐朝鎮(zhèn)壓黃剿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立下戰(zhàn)功,被唐僖宗賜姓李,至他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都受到重用。李元昊這位軍事天才不贊成父親德明向宋稱臣。老辣的德明當時鑒于時機不成熟,對兒子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頂撞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祈便。英雄之生,當王耳,何錦綺為?”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元昊建國后,升興州首府為興慶府(今銀川市),之后的年代里組織創(chuàng)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形體方正,結構復雜,筆畫較多,約有6000字左右,字體有草、篆、隸、楷等。西夏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國教,規(guī)定每一季第一個月的朔日(初一)為“圣節(jié)”。讓官民屆時燒香拜佛,不惜用行政手段來推行佛教,并接受漢文化及吐藩、回鶻文化,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西夏文化體系。宋代歐陽修曾就元昊治國有方進行過評價:“威能畏其下,恩能死其人。”

1032年西夏王李德明卒,其子元昊嗣位,首先去掉唐、宋時期所賜給的李、趙姓氏,自號嵬名氏,自標吾祖“可汗”(即天子的意思)。李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黨項羌的姓名)給建起的省嵬城取名。其意可謂深謀遠慮,確有自稱一統(tǒng)的想法。嵬城遺址曾出土一具禿發(fā)瓷制人頭。元昊曾于明道二年(1033)下令禿發(fā)。這件文物彌足珍貴。

石空寺石窟又名大佛寺,位于中寧縣西北的石空山南麓,《甘肅新通志稿》載其造于唐代,“寺內造像皆唐制”。西夏、元代重修增制。這里原有上中下三寺,13個洞窟。

現(xiàn)存最大的洞窟是九間沒梁寺洞,面寬米,進深米,高約25米。洞窟內竟無一根梁柱,俗稱“九間沒梁寺”。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jié)期間落成。

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qū)。主要區(qū)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芭d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qū)內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qū)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動休息。

近幾年,為了發(fā)掘被淹埋的文化藝術寶藏,自治區(qū)和中寧縣人民政府對石空寺石窟進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時,尚難明確論斷。據(jù)明代史料記載,稱其為“元故寺"。對于石窟的開鑿年代,歷來有唐、西夏、元三種傳說。今天從窟室的形制和風格看,以始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方塔位于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qū)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檐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托日月。

交通:可從鎮(zhèn)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圣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歷史,興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米。形態(tài)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梁,外檐之羅漢枋、撩檐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后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檐、平座、欄桿、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檐、平座、欄桿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yōu)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征。

寧夏導游詞篇十九

常言道:"美味在民間,好菜在農家。"來到黃沙古渡旅游景區(qū)的古渡人家,可以體驗農家淳樸清新自然的生活,還可以品嘗到農家最自然的菜肴,這是在鋼筋水泥都市中的市民最受歡迎的選擇。在這里品嘗到古渡鄉(xiāng)村農家原汁原味的飯菜,如具有濃郁特色的月牙湖手抓羊肉、黃河鯰魚、黃河鯉魚、呱呱雞、特有的土雞、土鴨、野兔、柴雞蛋以及各種時令蔬菜外,還有當?shù)厣衬械母鞣N野菜如:苦苦菜、沙蔥、沙棘、沙芥等等。另外,像農家自制的蘿卜干、咸菜、泡菜、扁豆涼粉、涼面、野菜粥、薄煎餅、發(fā)糕、蒿蒿饃饃、土豆餅、油香馓子以及煮玉米、煮紅薯、煮土豆等之類的小吃和面點。經(jīng)過廚師精心研制,調配出各種口味的有利于人身健康的一系列雜糧面點,價廉而物美,許多在黃沙古渡農家樂吃飯的顧客經(jīng)常光顧這里,頻頻來坐。這里的民間飲食文化賦予了古渡人家更高的追求。高檔純木的餐桌椅,獨具一格的民俗特色貼畫遍布其中,幽雅而又自然淳樸,與世無爭,卻風景這邊獨好。

特色菜肴:

月牙湖手抓羊肉:黃沙古渡農家樂的特色月牙湖手抓羊肉以大羊肉為主,其原料均取自月牙湖農家,這里空氣無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極佳,也就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月牙湖羊肉,肥而不膩清爽可口,四季佳品。肉極軟爛,味酸、辣、鮮、香。手抓羊肉的鮮美其實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因為"用手抓",而是因為當?shù)氐难?、當?shù)氐乃€有當?shù)氐呐腼兎椒āJ肿パ蛉庖环N是大羊肉,一種為羊羔肉。把羊肉一起下鍋煮,煮熟后每人手持一份,蘸著調料,就著蒜片吃。寧夏有些地方吃手抓肉時,只用蒜片就著吃,不用其他調料。吃完羊肉后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

紅燒黃河鯰魚:肉滑鮮嫩,滋補養(yǎng)陰。

紅燒黃河鯉魚:吃紅燒黃河鯉魚小孩吃了聰明,男人吃了健壯,女人吃了養(yǎng)顏。色澤紅潤,鮮嫩味醇。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黃河漁家先得魚",您能夠在黃沙古渡旅游景區(qū)親眼目睹鮮活的黃河鯰魚、黃河鯉魚,餐廳使用時,即用即宰,新鮮味美,再經(jīng)過廚師獨到的烹飪技藝,變成一道道味美難擋的佳肴。

住在古渡人家:黃沙古渡農家樂的古渡人家最大亮點是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院中種滿了棗樹、梨樹、杏樹等果樹,農家里有純木自然的家具、現(xiàn)代化的冰箱、消毒柜等,里屋有卡拉ok,棋牌麻將等設施;清末時期的八仙桌,墻上有精美的手工剪紙,土炕上擺放著老式條案,坐在炕頭上,更會讓您覺得暖意融融,住上農家土炕,夏有空調,冬有暖氣,休閑度假,遠離城市的喧鬧,享受一份舒適和愜意,能夠體驗農家淳樸清新的生活。

客房共有11間,其中大房5間(2間可容納20人;3間分別可容納15人),小房6間,一間可容納5人,帶衛(wèi)生間收費500元,不帶衛(wèi)生間收費300元。

黃沙古渡旅游景區(qū)開展豐富、好玩的運動娛樂項目如六輪沙漠沖浪、沙漠越野沖浪自駕、沙地摩托、沙漠悍馬自駕、黃河快艇沖浪、羊皮筏子漂流、沙灘足球、沙灘排球、沙灘龍舟、滑沙、騎駱駝、騎馬、射箭等娛樂項目,在這里您可以忘掉煩惱,放飛心情,在浩瀚的沙漠中盡情撒野。黃河上有快艇沖浪、羊皮筏子漂流、漂流艇等極富有刺激的娛樂項目。還有歡樂谷,讓您身臨其境,勾起孩提時美好的回憶!

寧夏導游詞篇二十

古城中衛(wèi)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筑——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經(jīng)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tài)各異,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fā),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tài)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艷,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蕩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高廟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shù)雀鞣N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回環(huán)曲折,緊湊而富于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xiàn)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xiàn)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2/5。

三、

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微風吹過,丁當作響。塔身十一層以上挑出五層棱角牙磚,上建八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四、六、八、十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十一層設四明四暗圓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錐形風格,民族風情,古樸簡潔。

承天寺塔是寧夏惟一有文獻記載始建年代的古塔。據(jù)明代《弘治寧夏新志》記載:“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內,偽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級,有殘碑可考?!薄断膰侍笮陆ǔ刑焖炉幏痦敼巧崂份d:西夏建國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沒藏氏為了“幼登宸極”的小皇帝李諒祚,?!笆垡詿o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諒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數(shù)萬”,歷時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將西域僧人進獻的佛骨,以金棺銀槨貯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將宋朝所賜的《大藏經(jīng)》置于寺內。塔寺建成后,延請回鶻高僧登座講經(jīng),皇太后與皇帝經(jīng)常即席聆聽。寺內香火旺盛,僧人不絕,與當時涼州護國寺、甘州臥佛寺齊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3/5。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承天寺塔在元明時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時僅“一塔獨存”。后來,朱元璋第十六個兒子明慶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剎鐘聲”名噪塞上,成為明代寧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毀?,F(xiàn)在看到的承天寺塔,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xx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進入陵區(qū),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余。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筑遺跡不僅被日本游客稱為“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里,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qū)里,網(wǎng)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但塔式建筑緣何立于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至于這座“陵塔”又為什么建在陵園的西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zhí)一端,拒理爭辯了十多年不見分曉。風雨西夏,黨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業(yè)績和燦爛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奇葩中最為閃亮奪目的明珠西夏陵殘碑是蒙古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殘碑看,一處出土的殘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余殘碑沒能拼集出一塊完整的碑文來。還有陵區(qū)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雙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工作。

總結。

有人說是祭床至今沒有定論依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梢哉f游覽西夏王陵宛如進入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5/5。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寧夏導游詞篇二十一

寧夏沙湖是大自然的杰作,湖光沙色,候鳥成群,蘆叢如畫,風光旖旎。這里即有沙漠,又有萬畝平湖,是上蒼的賜予,更是勤勞智慧的塞北人民驚天動地的藝術創(chuàng)造。這里曾是一座農場,建國后,經(jīng)過無數(shù)建設者精心雕琢,才逐步變成集西北粗獷與江南秀美為一體的天然景點,其獨特的旅游資源與優(yōu)越的接待條件,成為國家旅游局確定的王牌景點和國家aaaaa級生態(tài)旅游區(qū)。

船兒犁開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翻滾的浪花似劃出的千頃良田,翠綠的蘆葦,恰到好處地散布在湖面上,風兒吹過,枝葉婆娑,颯颯做響,馬達聲驚飛了一只停立在梢頭的鳥兒,倏地不見了蹤影,隨著停息的馬達聲,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個新的天地:沙漠、駱駝,人群。

寧夏沙湖景區(qū)榮譽:“世界環(huán)境保護五百家單位之一”聯(lián)合國授予“全球環(huán)保500佳”榮譽稱號。

寧夏沙湖以江南水鄉(xiāng)與大漠風光為一體,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特秀麗景觀,成為集風景旅游、觀光娛樂、體育竟技、療養(yǎng)避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寧夏沙湖的美,美在沙水相融;寧夏沙湖的秀,秀在湖葦相映;寧夏沙湖的奇,奇在鳥飛魚躍。南沙北湖,沙抱翠湖,即突出了江南之靈秀,又突出了塞上之雄渾,是原始生態(tài)旅游的最佳結合點。

湖水、沙漠、蘆葦、荷花、侯鳥、湖魚把塞外與江南美妙地、珠聯(lián)璧合地融合了起來,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江山風光圖。寧夏沙湖是上天造物的奇跡,是人間的天堂。

寧夏導游詞篇二十二

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寧夏導游詞,歡迎借鑒參考。

各位貴賓、大家好、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我們美麗的塞上江南、不知道大家對我們寧夏真正的了解多少呢?不了解沒關系、這里就有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黃河中上游、簡稱‘寧’、東臨陜西、北接內蒙、南于甘肅相連、土地面積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qū)、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被稱為是‘穆斯林之鄉(xiāng)’、人口600多萬、回族人口占全區(qū)人口的1/3、多民族在這里團結友愛、安居樂業(yè)、這里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歷史、美麗的塞上明珠、雄渾的大漠風光、在西部大開發(fā)后慢慢的被世人所了解、走向世界、‘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jīng)寧夏397公里、黃河從甘肅黑山峽進入寧夏境內、水流平緩、水面寬廣、為寧夏創(chuàng)造了富饒的黃河河套灌區(qū)、寧夏引黃灌溉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歷代皇帝都比較關心水利工程、秦、漢就有秦渠、漢渠、唐徠渠、漢延渠等渠道、由于黃水中帶有大量的泥沙和微量元素、加上寧夏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寧夏的農副產品也是獨占鰲頭、更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我國的山脈基本都是東西走向的、而在我們寧夏就有兩座南北走向的山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位于寧夏和內蒙的交界處、東西長50250公里、南北長456公里、賀蘭在蒙語里是‘駿馬’的意思、寧夏的氣候早晚溫差大就要歸功于賀蘭山、因為賀蘭山阻擋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也阻擋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成為了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更是寧夏的大氧吧、賀蘭山內有綠色植被萬公頃、稀有動物和國家保護動物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就是產自賀蘭山上、在寧夏的南部的另一座名山就是紅軍長征最后翻越的一座山脈、六盤山、因盤山古道要經(jīng)六盤才能到達山頂、故名六盤山、偉大的領袖毛爺爺在這里還留下了千古的詞篇、《清平樂、六盤山》被稱為是南部的‘油盆’現(xiàn)為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qū)、六盤山現(xiàn)在正在開發(fā)建設當中、但其秀美的景色還是讓人著迷、這兩座寶山就像倆個英勇的戰(zhàn)士、為寧夏看守者南北的大門、‘穆斯林之鄉(xiāng)’寧夏、由于回族人口密集、居住習慣、‘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人口占寧夏全區(qū)人口的1/3、占全國人口的2/5、燦爛的回族文化和風俗人情就是最吸引人的招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出現(xiàn)在寧夏的每個角落、身穿回族服飾的穆斯林人情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金燦可口的油香捧到眼前、讓人為之心動、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定會讓你流連忘返、位于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卻又在訴說著曾經(jīng)的興衰榮辱、早在1038到1227年、黨項族的可汗李元昊就在現(xiàn)在的銀川建立了大夏政權、由于位于黃河以西、又在我國的西北、被稱為西夏、西夏在歷史的舞臺上存在了189年之久、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夏歷史、就算有的史書中有記載、也是幾筆帶過而已、《24史》中又唯獨缺少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又被史學家稱為‘絕學’、全世界認識西夏文字的人沒有幾個、這個曾經(jīng)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因為發(fā)生了什么變動、就這樣悄然退出了世人們的視線、就讓我們去到西夏王陵、共同解密、謎一樣的國家、由于寧夏地處西北、被三個沙漠所包圍、所以寧夏的風沙也是珍貴的旅游資源、位于石嘴山市的首批5a級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沙湖卻有別樣的塞上風光、沙湖、顧名思義、有沙有湖、金沙懷抱翠湖、翠湖圍繞金沙、倆種風格迥異的景色相互融合、加上江書記的題字、沙湖名聲大震、吸引著中外游客到此觀光游覽、并為寧夏創(chuàng)造可觀經(jīng)濟效益、沙山、翠湖、飛鳥、游魚、蘆葦、每個景色看去都是自成一景、卻又逃脫不了游人每每的贊嘆、而以治沙成果令世人折服的5a級全球五百家環(huán)保單位沙坡頭也在這片熱土上撒下她的妖嬈和柔情、沙坡頭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麥草方格沙障’阻擋了萬平方公里騰格里沙漠的腳步、使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這里穿過、隨著沙坡頭的開發(fā)建設、這里又被譽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去看那一望無際的沙海、騎著沙漠之舟、聽著駝鈴叮當、展望黃河那性感的曲線、此時的心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一片沙有湖相伴、一片沙與河相依、也許、這樣的塞上江南、就是夢中追尋過多次的地方!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到寧夏來觀光旅游。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寧夏概況。

寧夏位于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qū),黃河中上游,全區(qū)土地面積萬平方公里,現(xiàn)轄銀川、石嘴山兩個地級市,銀南、固原兩個地區(qū),吳忠、青銅峽、靈武3個縣級市和6各轄區(qū),15各縣。全區(qū)人口536萬。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qū),回族人口約占全區(qū)總人口的1/3?;孛裥叛鲆了固m教,全自治區(qū)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之鄉(xiāng)”。

(歷史文化)。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fā)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道,農牧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1世紀初,黨項族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后,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于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wèi),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qū),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奧秘。

(地形和氣候)。

游客們,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占全區(qū)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qū),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qū)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jīng)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余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旅游景觀)。

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帶給了寧夏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中國旅游最后的處女地”,近幾年來,寧夏備受海內外游客的青睞。來寧夏旅游,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xiāng)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這里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類原始造型藝術“賀蘭山巖畫”,有沙海明珠“沙坡頭”,以及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的沙湖等?,F(xiàn)已開發(fā)坐羊皮筏子常有黃河,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等特殊旅游項目。寧夏之旅,點多、面廣、線長,如歌、如詩、如畫,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回族風情)。

游客們,來到寧夏,特別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風情,因為寧夏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區(qū)(回族在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人數(shù)僅次于壯族,位居第二)。我們還是從回族的信仰、節(jié)目、習俗、緊急、服飾來談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因此,與伊斯蘭教的關系十分密切。明清時期,中國伊斯蘭。

教學。

者介紹伊斯蘭教義,會用“清凈污染”、“真乃獨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古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教禮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稱作“清真食品”,穆斯林開設的飯店和食品店習慣用“情真”二字作為標記。寧夏現(xiàn)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鄉(xiāng)?;刈迥滤沽职础豆舩經(jīng)》的要求要遵守五項功課,即念(祈禱)、禮(禮拜)、齋(齋戒)、課(捐贈)、朝(朝覲)五功。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和圣紀節(jié),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jié)日。開齋節(jié),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后的第一天。古爾邦節(jié)在開齋后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jié)。圣紀節(jié),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紀念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xx的誕生而舉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喪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刈宓男『⒊錾?,要阿訇命名,謂之“經(jīng)名”?;刈迩嗄甑幕橐觯诼男蟹ǘㄊ掷m(xù)后,由阿訇主持儀式,誦讀《古x經(jīng)》,為其證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門”?;刈鍐试釣橥猎?,主張素葬,不用棺木,遺體凈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親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刈逵辛己玫男l(wèi)生習慣,禮拜前要進行沐浴,“小凈”用湯瓶洗頭、手、腳等處,“大凈”用吊罐洗浴全身?;刈逋ピ赫R干凈,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從井里提水用的桶掛在墻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刈逡粤曃浣∩頌槊赖拢识喔邏壅?。

在服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無沿小白帽或黑帽,稱為禮拜帽。女的一般戴無沿撮口白帽或蓋頭,將頭發(fā)遮掩起來。蓋頭,少女一般帶綠色,已婚婦女則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刈鍕D女喜歡佩戴耳環(huán)、戒指、手鐲和頭飾。

(特產和風味)。

游客們,寧夏的特產和風味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吳寶耀花游人眼,長思長想不思歸?!?/p>

想為世人稱道的寧夏特產當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fā)菜,因其顏色分別為紅、黃、藍、白、黑而被稱為五寶。枸杞及時中藥精品,優(yōu)勢益腎健體的食品。甘草被贊為“中藥之王”。用賀蘭石制作的硯臺,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寧夏灘羊是我國優(yōu)良裘用綿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二毛皮”,其優(yōu)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海內外。發(fā)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用價值,但采挖發(fā)菜會嚴重破壞環(huán)境,導致土地沙化,因此發(fā)菜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銷售。

寧夏的地方風味因兼有中國傳統(tǒng)風味而獨樹一幟。其清真風味小吃不僅為廣大穆斯林所珍愛,各族人民也無不愿一嘗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還有最具特色的飲料蓋碗茶。清真廚師們還創(chuàng)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頭、煨牛筋、紅燒羊肉、鍋燒填鴨、鴿蛋蒸菜、糖醋黃河鯉魚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燴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則是回民喜慶宴請的主菜。寧夏小吃還有牛羊雜碎、團饃、釀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銀川市中心地段設有小吃一條街,游客們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嘗,一飽口福。

各位游客,寧夏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游罷寧夏,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后,您會發(fā)出和我同樣的感嘆:游遍千山萬水,還是寧夏最美!

寧夏導游詞篇二十三

寧夏沙湖位于寧夏引平羅縣西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寧夏沙湖。

導游詞。

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沙湖,金沙碧水,葦叢如畫,魚肥鳥集,風景宜人。它位于寧夏銀川市南56千米。沙湖的總面積為80.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為45平方千米,沙漠面積為22.52平方千米,是一處融江南水鄉(xiāng)與塞上大漠于一體的,中國絕無僅有的“塞上明珠”。

我國南方多水而少沙,北方多沙而少水。沙湖的神奇之處,就體現(xiàn)在那沙和水的完美結合上。但沙和水卻是從何方而來呢?這個問題至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不過迄今為止,最具有說服力的說法是:沙湖這里原本是一塊蝶形低洼地帶,它旁邊的賀蘭山在夏季經(jīng)常會爆發(fā)山洪,洶涌的山洪順著山腳下的六條自然形成的大溝流入了這片洼地,并在這里長期滯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湖泊,但到底是何時形成的,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沙湖的沙子就更加撲朔迷離了。因為它雖然被三個大沙漠圍著,卻距離他們都很遠,那么沙湖的沙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現(xiàn)在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沙湖地處一個季風的低洼地帶,強勁的季風帶著從賀蘭山北面,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刮來的沙塵落在了這里,天長日久便形成了沙山。

沙湖是集沙、水、葦、鳥、山為一體的美麗自然景觀。漫步在沙丘上,立刻,一種麻麻的、酥酥的感覺傳遍了全身上下,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享受。赤著腳登上一座沙丘,俯瞰沙湖,在中午的烈日照耀下,沙湖真如一塊從天而降的瑪瑙,碧的是湖,翠的是葦,上面偶爾有一、兩只不知是被什么嚇著的水鳥騰空飛起。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想下去和水鳥們暢游一番呢?如果不能,我們還可以去坐快艇。登上快艇,任由它加足馬力在蘆葦叢中穿梭,雪白的浪花不停地拍打著船舷,奏出了一曲歡迎游客的高歌,船行其中,時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擔心,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沙湖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國家5a級景區(qū)了。可以觀鳥、玩沙、沖浪、滑沙、跑馬、騎駱駝等等。暑假的時候我去沙湖玩,還目睹了一場“大埋活人”的“慘案”。哈哈,不用緊張,這只是一個玩沙的小游戲。把人埋到沙子里面,不但不會難受,反而能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真是神奇呀!

沙湖神秘、美麗又好玩,它又為我們祖國的西部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沙湖風景區(qū)位于寧夏,這座著名的景點距離銀川市僅僅不到六十公里,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這里采風玩耍,放松自己,享受自然。沒有見過沙湖的人可能會顧名思義的認為沙湖就是周圍全是沙子的一個干涸湖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沙湖的美不僅在于這個西域湖泊不僅包含著蒼野的壯麗,還蘊含著綠意的生機,如果你能見到沙湖,你肯定會為自然界能有如此之奇景感嘆不已!

如果你想要看到壯麗的風景,那么你就必須要來西域看看。如果你想在西域看到綠意的壯美風景,那么你一定要來沙湖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沙湖是我國的首批五a的風景區(qū)。是中國主要的王牌景點之一。被人們譽為中國十大休閑旅游湖泊之一。

在沙湖的周圍也有著很多的娛樂設施,這里有滑沙的,起碼的,有用的,垂釣的,滑翔的,還有沙灘排球等等娛樂地點。沙湖的美不僅僅是這些。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曾經(jīng)有一位美麗的蒙古女子叫做荷蘭,他愛上了黨項族的男子莫漢,后來他們逃避掉成吉思汗和西夏皇帝的強制征婚,私奔吞下先要后,賀蘭化為湖,莫漢化為沙,從此有了沙湖。沙湖很美麗,有你更美麗!

沙湖不僅僅是沙和水。在這個神奇的湖泊里,有著萬畝的水域和五千畝的沙丘,兩千多畝的蘆葦,千畝的荷花池。在沙湖中,生產著各種魚類,棲息著各種鳥類,是一個生態(tài)大觀園,珍貴的白鶴,黑鶴,天鵝等鳥類都在這里棲息。生機無限。每每到了春季,蘆葦?shù)撞慷加袩o數(shù)的鳥巢,五顏六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十分壯觀。

沙湖位于寧夏回族自地區(qū)平羅縣,深藏在一片大沙漠中。

三年前,我和爸爸媽媽游覽了沙湖。走進沙湖公園登上蓼撩望塔向東望去,湖水無邊無際,水天一色。向北望去是沙子的世界,一座座沙山聳立湖邊,好像是湖水忠實的守衛(wèi)者。這里一面是水,一面是沙,讓游人感到奇特,新穎,不可思議。

我們坐船從南岸到北岸,只見湖水碧綠,深不可測,一排排大浪沖撞湖岸發(fā)出轟響。湖中成片的蘆葦隨風搖曳,猶如水中森林。小船飛馳進蘆葦蕩,在蘆葦叢中穿梭,驚起成千上萬只水鳥,他們尖叫著飛起來,在空中盤旋,遮天蔽日。當船速減慢,你會看見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互相追逐嬉戲,好似一幅原始古樸的圖畫。這里遠離城市的高樓,遠離汽車和喧鬧,只有湖水,沙子,小鳥和魚兒,就像傳說中的世外桃園。

到了北岸,是座座沙山和茫茫沙海,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我向沙山爬去,一落腳,沙子就沒過腳脖子,走一步退半步,讓人感到在沙子中行走的艱難。氣呼呼的我終于爬上了山頂。

從沙山上往下滑,只聽沙子嗦嗦的響,細細的沙子覆蓋在腿上,暖暖的,隨我從高出落下。

沙灘的東西有專供游人騎的駱駝。我騎上一頭高大的駱駝,開始膽戰(zhàn)心驚,害怕駱駝把我甩下來。駱駝好象明白我此時的心情,在沙灘上哄小孩似的慢慢走著。漸漸的,聰明的駱駝在沙灘上撒野了,跑了一圈又一圈。真過癮啊!

騎夠了駱駝,我們坐在湖邊休息,聽爸爸講沙湖動人的傳說。距今八九百年前,西夏國王李元昊打了敗仗,帶著幾千名敗兵逃進沙漠,一連幾天都找不到水喝。正當面臨絕境的時候,眼前奇跡般出現(xiàn)了沙湖。西夏人認為這是"長生天"在保佑他們,從此把沙湖尊奉為"圣湖"。然而,多少年來,這里一直是一片荒涼。直到改革開放,當?shù)厝嗣窈驼虐焉澈_發(fā)成國家級風景區(qū),讓"圣湖"真正為人民造福。

一天的時光過得真快,在夕陽暗紅色光環(huán)的籠罩下,我們就要離開沙湖了。夕陽之下的碧湖,黃沙,駝隊,構成一幅壯麗的風景畫,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里。夢中的我不知多少次游過沙湖啊!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0505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