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記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18:29:06
登岳陽樓記范文(19篇)
時間:2023-12-12 18:29:06     小編:琴心月

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沉淀,也是對未來的展望。在總結(jié)中,我們可以適當?shù)丶尤胍恍┌咐驅(qū)嵗?,使總結(jié)更具說服力和可行性。以下是相關(guān)名人名言,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啟示和思考。

登岳陽樓記篇一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穿越時空。

考驗了一個個朝代。

仍是華夏子孫呼喚的正義旋律。

蒼茫大地。

飄散著苦難人民血汗?jié)补嗟姆曳肌?/p>

范公心中的蒼生。

是弓腰并肩扛著朝廷的百姓。

拭去滿身塵土。

范公壯懷烈。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中原大地呈現(xiàn)出文明昌盛百廢俱興之風。

灰發(fā)長髯的范公。

忘卻貶謫時的灰冷。

他的'心中裝著苦難的民眾。

還有一個大宋王朝。

我們的炎黃子孫。

心中應(yīng)有一個祖國。

還有海峽兩岸的弟兄。

登岳陽樓記篇二

唐代: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譯文。

岳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

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凄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

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

賞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寫洞庭湖的浩渺無邊。首句“漫漫”一詞將洞庭湖的浩渺寫得生動形象,三、四兩句對洞庭湖的廣闊作了進一步的描繪。詩人眺望夕陽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國都長安,這里暗用了晉明帝(司馬紹)“日遠長安近”的典故?!霸撑蕵淞⑻浜慰?,雁點湖飛渡亦難”一句,用“猿啼”、“雁渡”抒發(fā)詩人的.漂泊流離之感,與上文“近長安”相呼應(yīng)。詩的最后兩句說洞庭湖風景壯闊優(yōu)美,可以畫成圖畫,讓那些貴人們欣賞,這樣貴人們也許可以體會到猿啼雁飛、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羈旅漂泊之感和對貴人們的怨憤。

詩為登樓抒懷之作。描繪登樓所見之景,抒寫對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艱難的感慨。律詩中二聯(lián),常為一聯(lián)寫景,一聯(lián)抒情。此詩突破常格,兩聯(lián)皆融合情景,境界深遠?!按喊丁眱删洌诂F(xiàn)景與想象于一體,為人稱道。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情于景,在描繪優(yōu)美動人的景色的同時,也透過“獨”、“苦”、“難”、“唯堪”等字,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內(nèi)心獨白。

登岳陽樓記篇三

這還要從范仲淹的人生經(jīng)歷中尋找答案。

范仲淹出生蘇州,兩歲喪父,母親改嫁平江府推官朱文翰,范仲淹就做了朱的繼子,改名朱說。因家境貧寒,范仲淹的攻讀之路分外艱辛,這使他自幼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性格。20歲時到長白山醴泉寺借讀,每日“畫粥斷齏”,刻苦自律,飽受磨難,篤學不輟。27歲金榜題名,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從此開始了他37年的宦海生涯。但他的宦途并不順利,盡管文韜武略樣樣超群,戰(zhàn)功顯赫,仍然四起四落,數(shù)度遭貶,大部分時間都“處江湖之遠”,被弄去搞基本建設(shè)了。范仲淹一生中竟“被深入”到泰州、楚州、陳州等十數(shù)個基層“鍛煉”過,而且在每個崗位上都待不長,往往板凳還沒坐熱就得卷鋪蓋走人。這種跌跌撞撞、載沉載浮的為官經(jīng)歷,主要是由真宗、仁宗父子對他的不信任造成的。

當時社會“忠”是第一要務(wù),是臣子博取皇帝政治信任的本錢。“圣上”寵信不寵信你,寵信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你在他的“忠”字試卷上能得多少分。那可是加官之本、晉爵之基、富貴之源,當然也是臣子們報效朝廷的首要條件,沒有誰會掉以輕心。范仲淹在官場歷練了幾十年,從一個書生氣十足的愣頭青,成長為一名老練的政治家,這點道理當然拎得清??上У氖?忠君與恤民的范仲淹屢遭挫折和打擊,這說明在真宗、仁宗父子那里他沒能拿到多高的分。也就是說,他還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抓住任何一個可能抓住的機會,表忠心、掏忠心、獻忠心。而此時,范仲淹迎來了撰寫《岳陽樓記》的非常時機。

慶歷六年57歲的范仲淹被貶到鄧州任職。這是他人生的第四次被貶,好友滕子京派人送來新修的岳陽樓的畫圖,希望他“作文以記之”。作為一個落難的“問題官員”作記,下筆之前,范仲淹不能不慎之又慎,費些躊躇。他能“記”些什么呢?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他自己希望通過“作文”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或者說他打算給世人,尤其是給宋仁宗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雖然滕子京是他的官場好友,但畢竟是個有過經(jīng)濟前科的人,正因為如此才“謫守”的。重修工程是否負案,他顯然心中無底,萬一滕大人“舊病復發(fā)”,又鬧出一個“過度使用公款”的貪墨問題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冒冒失失去“記”一個明顯是政績工程的樓宇,那該是何等幼稚啊!范仲淹不能拿政治生命去冒險,他的“忠”字分已經(jīng)很少了,再也損失不起了。因此,滕子京的“畫外音”肯定是不能沾的,岳陽樓即使重修得再高大再雄偉再完美,他也別無選擇,只好道聲,對不起,恕不著墨了。

其次,規(guī)避政治風險容易給人造成一個對政治避而遠之的消極印象,加劇范仲淹的“問題”。他必須“上臺階”,抓住這個機會,竭力向朝廷表明忠心,這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作為才高八斗的文學巨匠,文章如何歸置,如何附麗,技巧上決難不倒他。可以說,他甚至比誰都清楚,摒棄對樓姿樓貌的正面描繪而另辟蹊徑,選取以樓說事的角度,寫景抒情,借題發(fā)揮,比記樓不知要事半功倍多少。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樓記”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他這種一憂再憂的心聲,樸實而深沉,似乎還夾帶著些許蒼老與悲涼,嗅不出唱高調(diào)的氣味,也看不見作秀的成分,沒有一丁點的阿諛之嫌,完全發(fā)自肺腑,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范仲淹不曾露出任何刻意所為的痕跡,十分藝術(shù)地完成了其表忠心的“自選動作”。字里行間看似感嘆唏噓,實則是不動聲色,將思想和藝術(shù)高度統(tǒng)一,完美結(jié)合,千百年來洞穿時空,不知傾倒過多少仁人志士!如此出新出彩的辭章,展示了范仲淹非凡的才華,而且極其巧妙地表達了他忠于朝廷的心曲,即使重修工程出了大案,也牽連不到他頭上。

再次,范仲淹也要趁此機會好好規(guī)勸一下滕子京。滕子京此前在涇州的經(jīng)濟問題被監(jiān)察御史揭露出來后,宋仁宗派人前往稽查,他卻以銷毀支付憑證的手段加以抵制;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他又“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shù)聲”。很顯然,滕子京沒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沒有達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一種境界,這讓作為老朋友的范仲淹不免失望和痛心。

“微斯人,吾誰與歸?”不需要復雜的鋪陳,更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說教,干凈利落,兩句自我申明的話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加以解讀,那就是除了表明他矢志不渝忠于朝廷的政治立場,起到人所稱道的“政治宣言書”作用外,范仲淹也在用自己交友的原則和做人的信條,委婉地對滕子京進行批評,當然也包含有給滕子京打氣,要他夾起尾巴做官為人。

讀罷《岳陽樓記》,掩卷沉思,不得不贊嘆范仲淹的憂樂境界?!胺吨傺徒鑼憽对狸枠怯洝窞樽约寒嬒?沒有著墨大書特書岳陽樓,不失為一種大智之舉。

友人。文章先由敘事人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愉悅。

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為例:雨是“淫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曜”“潛形”“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齊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對偶、排比、錯綜手法,使文章既有氣勢又富于錯綜變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對稱的。其次,在煉字上也很有特色,如“銜遠山,吞長江”的“銜”和“吞”把客觀事物寫活了,把視覺跟感覺結(jié)合起來了。又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觀”字用得準確,因為“觀”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視”,用“看”,都不合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是千古傳誦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細體會。

登岳陽樓記篇四

岳陽樓面對洞庭湖,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據(jù)說原是三國東吳大將魯肅操練水軍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開始擴建,才稱岳陽樓。樓高15米,主樓三層,由四根楠木支撐,全為純木結(jié)構(gòu)。樓頂如古代將軍的頭盔,上鋪黃色琉璃瓦,十分壯麗雄偉。岳陽樓因范仲俺一篇《岳陽樓記》而名揚海內(nèi)外。

走近岳陽樓公園,迎面“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副對聯(lián),兩個“天下”就足以使游人為之一震。一進岳陽樓,大廳內(nèi)的柱子上全是對聯(lián),最有名的莫過于道光年間進士竇垿(1804—1865)的一副長聯(lián):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

上聯(lián)寫史,杜、范、滕、呂四個人,分別是為詩、儒、吏、仙。下聯(lián)寫地理環(huán)境,南、北、西、東四方分別成潴、流、峙、鎮(zhèn)。作者采用暗接的筆法,使全聯(lián)實寫的人文地理內(nèi)容,件件有呼應(yīng),有聯(lián)系,的確寫出了特色。

清末曾任江西督軍的李秀峰,對岳陽樓情有獨鐘,寫了兩副頗為獨特的對聯(lián):

呂道士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去,飛過來,一個神仙誰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數(shù)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萬家憂樂獨關(guān)心。

蒼茫四顧,俯吳楚剩水殘山,今古戰(zhàn)爭場,只合吹鐵笛一聲,喚醒滄桑世界;。

憑吊千秋,問湖湘騷人詞客,后先憂樂事,果誰抱布衣獨任,擔當日夜乾坤。

第一副對聯(lián)作者在議論中發(fā)點牢騷,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只知道喝酒,太無聊了。而范夫子,一個秀才,卻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關(guān),多此一提,這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關(guān)心的事。

第二副顯示了武將儒雅的本色,緬懷往事,用詞造名濃麗多彩,與上聯(lián)的風格截然相反,可見一個人作者的文風是多樣化的。

樓的頂層有詩仙李太白的一副短聯(lián):“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僅八個字,寫盡了洞庭湖的風光,實在是高手。

站在岳陽樓上,可以遠眺洞庭湖中的君山,被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譽為:“白銀盤里一青螺”(劉《望洞庭》詩句)。山上有二妃墓,傳說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三國大將軍周瑜的妻子小喬的墓移到了岳陽樓內(nèi),筆者心血來潮,為小喬墓題了一聯(lián):

無緣被銅雀所拘,無香火所熏,古今仰公瑾;。

有幸同舜妃相望,有名樓相伴,日夜枕波濤。

登岳陽樓記篇五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原有的建筑規(guī)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現(xiàn)代人的詩詞歌賦鐫刻在岳陽樓上,(滕子京)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重建岳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一帶。(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水勢浩大,寬闊無際。一天中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景象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那么,(從這里)向北面到達巫峽,向南面到達瀟水、湘水,被貶謫流遷的官員和詩人,大多都聚集在這里,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的雨繁密的樣子,整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號著,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桿倒下,船槳斷折;迫近傍晚,天氣昏暗,耳邊傳來老虎的長嘯和猿猴的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離開京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別人)說壞話害怕(別人)譏諷(自己)的情感,滿眼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極了。

至于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波浪不起,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綠一望無際;沙灘上的水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水面游動;湖岸和沙洲上的小草蘭花,香氣濃郁,一片碧綠。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人唱著歌互相應(yīng)答,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登上這座樓,就產(chǎn)生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都忘了,端著酒杯迎著風,高興到了極點。

寫于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而名留史冊。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榜考中進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剝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wù)。由于范仲淹的舉薦,滕子京在西北邊境任職,率領(lǐng)軍民抗擊西夏入侵,因受誣告被貶到岳州任知州。范仲淹很想找機會勸他,恰好趕上第二年六月他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就借題發(fā)揮,寫出自己理想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勉勵滕子京學習古代有修養(yǎng)的人,不計較個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而于這年九月十五日創(chuàng)作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但是,縱觀全文感覺得到范仲淹并沒有真正的到過岳陽樓,而是想像著寫的。當時,他的處境同滕子京一樣,寫此文是勸友也是自勉。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jīng)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臨洞庭》的`詩里寫道:“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鄙鷦拥乇憩F(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云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guān)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jīng)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xiàn)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云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后小結(jié)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奔热磺叭嗣枋鲆呀?jīng)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zhuǎn)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shè)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xiāng)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蕩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采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后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xiàn)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后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于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登岳陽樓記篇六

1、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2、上聯(lián):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1)杜少陵五言絕唱:杜少陵即杜甫。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陽樓》五言律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p>

(2)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江蘇吳縣人。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其中《岳陽樓記》最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為世人所傳誦。兩字關(guān)情即指其中的“憂”“樂”兩字。

(3)滕子京百廢俱興:滕子京即滕宗諒,字子京。北宋河南人,與范仲淹同舉進士,歷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閣待制,因故被貶到岳陽,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p>

(4)呂純陽三過必醉:呂純陽即呂洞賓,名巖。唐代進士。傳說他后來入終南山修道成仙,為“八仙”之一。自號純陽子。據(jù)《岳陽風土記》載,呂洞賓好酒,曾三醉岳陽樓。樓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絕句》詩云:“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5)詩耶,儒耶,吏耶,仙耶:詩人嗎?儒家嗎?官吏嗎?神仙嗎?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佳句。

(7)南極瀟湘:這里當指南邊直到瀟水和湘水。

(8)揚子江北通巫峽:揚子江即長江。巫峽為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巫山縣接界。

(9)巴陵山西來爽氣:指巴陵山在岳陽西方。巴陵,岳陽古為巴陵郡。古代傳說夏后羿曾斬巴蛇于洞庭湖,積骨成丘陵而得名。爽氣即指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10)岳州城東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陽市),巖疆,指山巖之邊界。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韓愈《岳陽樓別竇可直》詩有“潴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句。

(12)峙者:直立、聳立著的。

(13)鎮(zhèn)者:一方的主山稱鎮(zhèn),描繪山勢雄鎮(zhèn)一方的.樣子。

(14)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改用陶淵明《飲酒》詩中佳句?!讹嬀啤吩娫疲骸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p>

(16)岳陽樓:是江南三大著名樓閣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它原為三國東吳魯肅練水軍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建樓。宋慶歷五年(1045),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陽樓,主樓兩側(cè)還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請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一文,盛傳海內(nèi),岳陽樓因此聲譽倍增。

登岳陽樓記篇七

《岳陽樓記》由景抒情,重點突出喜與悲這兩個字。喜則萬物俱明,悲則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了千古名句。

作為一名中學生更應(yīng)該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個情緒化的動物,能因為周圍的事,環(huán)境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而中學生也不例外,面對學習,我們承受的壓力十分大,這樣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快樂。但對此人們通常就認為,這樣先憂后樂的觀點只是國家領(lǐng)導的事,與人無尤,但事實并非如此,一個國家是由好多人們組成起來的,而國家領(lǐng)導只是引導我們前進的指明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責任與義務(wù)推開,那么一切將會變得混亂了。每個人都處于一種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狀況下,那最后只會損人不利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主人,就應(yīng)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許我們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們可以關(guān)心國家的事,萬事從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變整個國家。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刻不容緩,就才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承擔起這樣一份責任吧!

《岳陽樓記》讓我成長了,從中我明白到了人是應(yīng)以大局為重,時刻關(guān)心國家。我的確是受益良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登岳陽樓記篇八

10月30日,國務(wù)院任命陳雨露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49歲不到的他,曾是最年輕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如今成為最年輕的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也是著作頗豐的經(jīng)濟學者,出版、翻譯了不少經(jīng)濟學著作,他和人合著的《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國是部金融史》是非常暢銷的金融學通俗讀物。本文經(jīng)授權(quán)摘自《中國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財》。該系列圖書以時間為序,講述中國封建時代最為輝煌時期發(fā)生的眾多“天下大事”背后隱藏的金融財經(jīng)往事。

民間經(jīng)濟鼎盛、封建官僚“積貧積弱”的北宋是一個清平世界,第一個下大力氣改變這種情況的人叫做范仲淹。范仲淹,仁宗慶歷年間官拜參知政事,死謚文正,所著《岳陽樓記》更是以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名垂千古。

答:仁宗年間的“岳陽樓”其實是一家名滿江湖的青樓,《岳陽樓記》則是送給岳州知府兼這家青樓老板滕子京的馬屁文章。范仲淹大概也覺得在自己的文章里稱贊一家青樓不是太合適,于是就顧左右而言他。

我還要告訴大家,滕知府雖然因為發(fā)配岳州,重修岳陽樓確實既沒也沒挪用公款,而是用了一招金融魔術(shù)——“資產(chǎn)置換”,即,低價收購民間沉欠多年的不良貸款,然后再派兵連本帶利一塊要回來——看誰敢欠知府大人錢!

范仲淹居然稱岳州“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還要與這等開青樓的知州“微斯人,吾誰與歸”!

仁宗朝的事情,就讓我們從范仲淹說起。

慶歷三年(1043年)六月,范仲淹從西夏前線調(diào)入朝廷中樞,這位出將入相的人物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十條施政方針: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這就是慶歷新政的開端《答手詔條陳十事》。

有人高度評價這份《答手詔條陳十事》,畢竟這十條合理化建議看起來條條站得住腳。實際上,這份著名的奏折其實就說了兩件事:抓權(quán)和摟錢。

當然,要先抓權(quán)才能再摟錢。

先說第一條,抓權(quán)。

北宋疆域遠不若漢唐遼闊,卻是一個花團錦簇的盛世。王安石曾經(jīng)這樣評價仁宗慶歷新政之前的朝局(當然,這句話放到王安石的上下文里并非褒義):中原安逸,多年不曾大興勞役,不曾殺掉一名罪犯,朝廷寧可耗費錢財送給契丹、黨項,也不愿意妄動刀兵。

不大興工程、不妄動刀兵、不發(fā)號施令,封建官僚哪有權(quán)力、哪有威風、哪能撈錢?

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范仲淹引經(jīng)據(jù)典說明了朝廷大興工程的重要性:春秋五霸爭雄之時,諸侯國寧可向鄰國借貸也要大興水利工程;江南有圩田、浙西有河渠、蘇州也有營田軍專管河堤,現(xiàn)在,淮南歉收商人就把糧食販運到淮南,浙右歉收商人又把糧食販運到浙右,從中要盤剝多少利潤!

只要有一批干吏能臣,這個問題就由我范仲淹解決!

一是一定要給封建官僚以實權(quán),尤其是下級官吏任免權(quán)。至此,宋太祖趙匡胤有名無實的官僚制衡體系被徹底廢棄,官員此后要打起精神,以興弊除利為己任、置民于水火之中(興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

二是一定要讓當官的人先富起來,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給他們分配土地。除了朝廷俸祿,每任地方官都可以在任職之地獲得一批土地,數(shù)量按官職高低分配。除此之外,還要定時發(fā)補貼,婚嫁喪葬都要給錢。

三是范仲淹本人一定得是全國最有實權(quán)的官員。各路轉(zhuǎn)運使可任命知州,至于各路轉(zhuǎn)運使的任命,就由我范仲淹說了算。

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錄》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對話:范仲淹在挑選各路監(jiān)司的時候,經(jīng)常對著官員名冊看,看到不順眼的名字(所謂“不才者”,很多是不肯阿附范仲淹的人)就一筆勾掉。

看到這種情況,新政重要的支持者樞密副使富弼提醒他:您這一筆不知有多少人會為此哭泣。

范仲淹顯然對此不以為然:一家哭,總比一路哭好!

那么,范仲淹究竟用了什么人呢?

答:誰能摟錢,就任命誰當官。

王夫之對此曾有深刻的評價:一批急功近利的人借機向范仲淹兜售自己斂財之術(shù),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之時,便是蕩滌天下錢財殆盡之日。

再說第二條,抓了權(quán)就能摟錢。范仲淹為摟錢想出了很多辦法,條條都跟金融有關(guān)。

第一,貨幣貶值。結(jié)果,無效。鑄造大錢摟錢簡單易行,實在是謀財害命的不二法門。慶歷三年(1043年)起,北宋朝廷開始鑄造“慶歷重寶”,錢重7.5克,卻要當十枚市面上的銅錢。不過,當時是典型的自由經(jīng)濟,市場根本就不買賬,慶歷重寶自發(fā)行之日起就只能當二至三枚銅錢,與實際重量相仿。

第二,重農(nóng)抑商。結(jié)果,催生了北宋另一種紙幣——“錢引”。范仲淹給商人起了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綽號叫“游人”,只有讓“游人”都回家種地天下才會太平,否則,“游人”終日浪蕩在城市之間,惟一的作用就是敗壞倫常綱紀。

要想管住“游人”,最有效的法子就是設(shè)立鹽、鐵、茶等產(chǎn)業(yè)的管理機構(gòu)。在延州做知州的時候,范仲淹就在自己地盤上成立了官營鹽、鐵、酒、茶的專營機構(gòu),禁止民間私營這些產(chǎn)業(yè)。

現(xiàn)在,得入朝堂,范仲淹立刻把這條經(jīng)驗推廣到全國,他成立了“督鹽院”等一批機構(gòu),對商人發(fā)放“鹽鈔”、“鐵鈔”、“茶鈔”——統(tǒng)稱“錢引”,即配額。從今往后,你生產(chǎn)多少鹽、生產(chǎn)多少鐵,能賣多少茶葉,都要有相應(yīng)的“錢引”。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錢引直接催生了北宋真正通行全國的紙幣——“鹽鈔”。

與官交子相比,鹽鈔以足額食鹽作為準備,獲得鹽鈔的人可以在全國兌換食鹽。商人很快發(fā)現(xiàn),鹽鈔不僅可以兌換食鹽,還可以作為市場上的交換憑證;同時,官交子的流通范圍僅限于益州、西北諸路,鹽鈔卻可以在北宋王朝通行無阻。

此后,鹽鈔逐步取代了交子的地位,成為通行北宋王朝的'一種新紙幣。

盡管熙豐變法期間鹽鈔發(fā)行量曾一度突破三司產(chǎn)食鹽總量,但是,朝廷還要靠食鹽專營牟利,歷代帝王對鹽鈔發(fā)行限制頗多,皮公弼甚至蔡京都對鹽鈔發(fā)行進行多次整頓。整個宋代,鹽鈔的信用都好于官交子,一直到南宋滅亡。

第三,建立官營信貸機構(gòu),即“回易”。“回易”產(chǎn)生于隋代,通俗地說就是官府出面做買賣,不過僅限于與游牧民族“馬匹—糧食”交易。

范仲淹有很強的金融創(chuàng)新意識,他所謂的“回易”是以軍費對外放貸。在一封名為《奏乞許陜西四路經(jīng)略司回易錢帛》的奏折中,范仲淹明確提出了回易的目標:增息財利,使天下之財再無流通之虞!同時,范仲淹還洋洋得意地敘說了功績:我挪用軍費放貸,一年就賺了四十二萬貫錢。四十二萬貫,已經(jīng)是澶淵之盟歲幣的40%,這些錢全部來自陜西路一地!

宋太祖曾經(jīng)下詔“官吏不得經(jīng)商”,此為永制,范仲淹是在明目張膽地違反太祖遺命!還自鳴得意!

即使以最高尚的名義,封建官府一旦以合法的身份滲透進商業(yè),所有賺錢的行業(yè)必然壟斷在官府之手。慶歷新政之后,北宋禁軍開始全面滲入商業(yè)、銀錢拆借,那位重修岳陽樓的滕子京,被發(fā)配之前他手下的軍兵一半以上都被派去販賣茶葉,結(jié)果當然是“回易私茶,破壞茶法”。

面對亂世之源,朝堂之上甚至產(chǎn)生了恢復王莽“王田制”的奏議。有人這樣評論時政:只有天下大亂、兵鋒再起,讓大多數(shù)人死掉,才可平均土地(此必生亂,如乘大亂之后,土曠而人稀,可以一舉而就)。

北宋王朝當然需要一個強勢集權(quán)對抗外敵,但是,慶歷新政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就變成官僚新秀的一場盛宴,這恐怕是皇帝未能料及的。要逃脫亂世魔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停止新政。

慶歷四年六月,宋仁宗下了一個干脆的決定:范仲淹出任陜西、河東兩路宣撫使。范仲淹有生之年再也沒有回到朝堂之上。

最后,我要告訴大家,替范仲淹收拾爛攤子的人叫做包拯,即民間評話中的“包青天”。在京劇戲文中,包拯用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鍘了很多皇親國戚、貪官和地痞流氓。在正史中,包拯最大的功績是在全國丈量土地,設(shè)立了一道類似“開元限購令”的“仁宗限田令”:所有官員購買田地一律不得超過三十頃,多出來的土地必須充公。

關(guān)于“仁宗限田令”就不多講了,跟前朝的故事差不多。盛唐開元年間,宇文融為了限制土地兼并曾經(jīng)頒發(fā)過一道史上最嚴的土地政策:任何人不得購買土地,不承認帝國一切土地買賣。后來,楊國忠放開了“開元限購令”,十年之后,大唐帝國40%的人都變成了流民。

北宋年間也有一個人毫無顧忌地放開了“仁宗限田令”,這個人是包拯的一個手下,名字叫王安石。

登岳陽樓記篇九

青云中學方向主。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2)屬予作文以記之(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后陽樓之大觀也(5)前人之述備矣(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8)薄暮冥冥(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10)至若春和景明(11)而或長煙一空(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登岳陽樓記篇十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鑒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是否應(yīng)該學習“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tài)。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yīng)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局限。但是現(xiàn)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yīng)該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去看待國家,所以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yīng)心系天下,關(guān)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為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為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登岳陽樓記篇十一

《登岳陽樓》是高中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杜甫的一首詩,教學重點是學習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欣賞古典詩歌的意境。這首詩作于大歷三年冬。當時杜甫57歲,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時值深冬,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國家**,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詩人通過描繪洞庭湖雄偉壯闊的畫面和個人孤苦的境遇,表達了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意境壯闊。

本節(jié)課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教完后,我覺得本節(jié)課總體是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優(yōu)點:

一、從總體設(shè)計思路與教學過程看,本節(jié)課教學始終遵循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學訓練,老師引導。整節(jié)課至始至終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很足,多大10多分鐘。

二、從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練習,到拓展檢測,始終圍繞“詩歌意境賞析,語言品味,主旨探究”進行,緊扣教學重難點,突出高考詩歌考點,目標明確,針對性強。

三、本節(jié)課運用導學案教學,對學生的如何賞析詩歌做了方法指導,特別是語言表達技巧方面做了針對性指導,基本解決學生答題思路會亂,表達不清等問題。

四、本節(jié)課突出了朗讀教學,從開始到結(jié)束學生的朗讀背誦達十多次,有示范朗讀,自讀體驗,有齊聲朗讀,情感朗讀,朗讀較有層次,基本達到了當堂背誦的目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登岳陽樓記篇十二

2.通過背景的了解,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3.背誦詩歌,感受詩歌雄渾闊大的意境。

1.全詩前后兩聯(lián)所寫內(nèi)容有何不同?

2.全詩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2.詩的頸聯(lián)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3.結(jié)合詩句,說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中“坼”與“浮”的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時所作。

1.這首詩寫登岳陽樓,試簡要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請對詩歌頸聯(lián)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知識記憶與理解。

自主學習導引。

1.前兩聯(lián)側(cè)重寫景,后兩聯(lián)側(cè)重抒情。

2.景物:洞庭水、岳陽樓、吳楚天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關(guān)山、欄桿。這些景物壯闊而悲涼。

思維探究與創(chuàng)新。

3.此聯(lián)既是實寫,也寓想象。從樓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國東南之地分為兩半,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形象。

技能應(yīng)用與拓展。

登岳陽樓記篇十三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五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第25首。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guī)怼杜c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

(2)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下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痹狸?,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cè)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痹娙斯P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把阋钚娜ァ?,《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后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吧姐暫迷聛怼币痪?,想象新穎,有獨創(chuàng)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lián)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tài)。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睒歉唢L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diào)舒展流暢,態(tài)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登岳陽樓記篇十四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登岳陽樓》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小題1:概括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小題2:頷聯(lián)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自然景象?請概括。(2分)。

小題1:表達了詩人思念親友、傷世憂時之情。(意思對即可)。

小題1:描寫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雄渾壯闊的景象。

小題1:根據(jù)此詩的背景——詩人此時處在安史之亂后妻離子散四處漂泊的多病晚年,再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可得出答案。

小題2:根據(jù)詩歌三、四句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向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yīng)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向往實現(xiàn)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償?shù)那樗?。?lián)系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里就是無字處?!拔簟迸c“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人民的深重災(zāi)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并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yīng)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nèi)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diào)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lián)的“水”字,雖沒出現(xiàn)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佰濉弊钟玫暮芎?,有動態(tài)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扒と找垢 笔钦f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仿佛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仿佛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案 弊忠灿袆討B(tài)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jié)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夸張手法,這里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由于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仿佛大地四處都是水鄉(xiāng)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借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gòu)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象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jié)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chǎn)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皡浅|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坝H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肮轮邸笔侵冈娙巳覕D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yīng)與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lián)想到吳楚,聯(lián)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于是使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可以說這兩聯(lián)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后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lián)想為主。這兩聯(lián)在內(nèi)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lián)系,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后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yīng)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征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這里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后遺癥: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梁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仿佛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yōu)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梢哉f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于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涌上心頭。這兩聯(lián)中,上聯(lián)境界極大,下聯(lián)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lián)展現(xiàn)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lián)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蕩,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tǒng)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么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里是象征,這鮮明對照的諧調(diào)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安婚焺t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薄叭竹R”,就是戰(zhàn)馬、兵馬,指戰(zhàn)爭?!瓣P(guān)山”,泛指,并非專指那道關(guān),那座山?!瓣P(guān)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guān),一座座山,而戰(zhàn)火就在北面燃燒?!叭竹R關(guān)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zhàn)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皯{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guān)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zhàn)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xiàn)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zhàn)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gòu)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guān)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lián)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lián)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后,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shù)成就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nèi)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nèi)容方面說,開篇一聯(lián)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lián)中,詩人由上聯(lián)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lián),詩人又轉(zhuǎn)回自身的描寫,前后聯(lián)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lián),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lián)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fā)的過程。這就構(gòu)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luò)上說,首聯(lián)蘊含喜悅,頷聯(lián)帶有雄壯,頸聯(lián)轉(zhuǎn)為凄苦,尾聯(lián)變?yōu)楸瘋?。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shù)特點。

登岳陽樓記篇十五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釋:

岳陽樓:湖南岳西門城樓,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馳名。

首聯(lián):仇兆鰲《杜詩詳注》“‘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系我國第二淡水湖。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北納長江松滋、太平、藉池、調(diào)弦四口。昔日稱“八百里洞庭?!?/p>

頷聯(lián):吳楚,為春秋二國名,大致上吳國在湖東,楚國在湖西,洞庭像是把兩隔開。坼,裂開,隔開。乾坤,此處指日月。

頸聯(lián):有孤舟,在孤舟。有,在。當時,杜甫年五十有七,耳聾肩麻,多病纏身,闔家又在水漂泊,故曰“老病有孤舟?!?/p>

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是年吐番入侵。戰(zhàn)事猶示已。

賞析:

本詩描繪洞庭湖的氣勢,表現(xiàn)了詩人孤寂凄涼的身世,反映了他對親人的懷念,對國事的憂思。

登岳陽樓記篇十六

早就聽聞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還有湖北武漢的黃鶴樓被人們譽為不“江南三大名樓”,而今,我終于有了一覽岳陽樓美景的機會。

站在岳陽樓腳下,有種感覺難以言盡,它沒有黃鶴樓的檐崖高聳,雄偉壯麗,也沒有滕王閣的碧瓦丹柱,斗拱重檐。只有三層,但其內(nèi)涵卻很豐富。岳陽樓為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樓高21。35米,占地面積251平方米,樓頂懸掛著“岳陽樓”三字橫匾,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樓中的一根楠木支撐著全樓,再用12根“金柱”作為內(nèi)圍,支撐著二樓,外圍又繞著20根檐柱,彼此牽制成為整體。全樓沒有用一塊磚石,全都用木料構(gòu)成門縫對榫,結(jié)構(gòu)十分嚴整,工藝精巧,造型莊重。飛檐和樓頂都是用黃色的琉璃簡瓦蓋成。每一層檐面都有四條脊,第一層脊上裝飾著荷花,蓮蓬,翹首是鳳凰,有天時之意;第二層為昂首的龍頭;第二層飾以卷草,翹首為回紋形如意祥云,暗含人和之意。整個樓閣重檐突出,藻井鎖窗,雕梁畫棟,丹柱彩楹,金碧輝煌,莊嚴秀麗。三樓樓頂像古代將軍的頭盔,很是罕見。

進入岳陽樓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神馳已久的《岳陽樓記》雕屏,它是由幾塊紫檀木組成的。在一樓廳內(nèi)的四根楠木大柱自樓底直貫樓頂,支撐著整座樓。整座樓都是木頭做的,找不到一棵鐵釘。在樓的四壁,懸掛著許多木刻匾,都是古今名家在游玩時寫下的佳作。

來到二樓,二樓也掛著一幅《岳陽樓記》,這一幅才是真跡,一樓的一幅是距今多年的贗品,雖是假的,但也算是歷史文物。

再登上三樓,面積最小,樓堂掛著毛澤東主席手書的杜甫的《登陽樓》,當我站在三樓憑窗眺望時,看到了那水天相接,渾然一色的洞庭湖,正是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樓頂十分富有民族特色---如意斗拱層疊相襯。

觀賞到這里,岳陽樓算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奇麗,要俊秀,希望下次來時,能夠一覽岳陽市,一覽這里的人文風情!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登岳陽樓記篇十七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jīng)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庇H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lǐng)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lǐng)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zhèn)€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jié)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jié)句才寫出:“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guān)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zhuǎn)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zhuǎn),寫出“戎馬關(guān)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寫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就能夠很好地上下襯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chuàng)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chǎn)物,說意境的結(jié)構(gòu)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jié)而成的,至于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shù)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chǔ)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chuàng)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下一篇:杜甫《登岳陽樓》原文和譯文。

登岳陽樓記篇十八

飲洞庭天下水,望岳陽天下樓,賞《岳陽樓記》文。

——題記。

一個大好的晴天,我與同學歡暢游玩在千古名樓之中,妙哉!

一段時間的舟車勞累后,終于望見了岳陽樓的冰山一角,這讓在車上的我們越發(fā)按捺不住想去揭開神秘岳陽樓之面紗。于是,下了車,在導游一番囑咐下,我們踏上了游覽岳陽樓的路途。一進景區(qū),一道頗為刺眼的陽光迎面襲來,不經(jīng)意的一望去,哇!夕陽沐浴下的洞庭湖一碧萬頃,遠處山島隱約,看了不大一會兒,才發(fā)覺自己早已被甩在人群之后,便不再留意,徑直走去。一路上,岳陽樓各朝代的建筑結(jié)構(gòu)之縮影以及各朝各代的名人墨寶紛紛看過,觸摸著名家墨寶,一股岳陽樓古色古香的書韻詩韻氣息便卷入鼻中,才覺前方路似乎太遠,真想一步就登上那神秘的岳陽樓!

就這樣,我們的步伐又加快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頗負盛名的岳陽樓下。已走到岳陽樓下豈有不上樓之道理?登上二層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朝書法大師張照所書寫的《岳陽樓記》,其字融入了歐陽修筆法的勁峭嚴正,虞世南字形婉雅秀逸,還有褚遂良字體的疏瘦勁練,集大家之所長,堪稱書法一絕。許多不同口音的游客稱奇一番后,禁不住誦讀起來:“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岳陽樓之所以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看來和范仲淹的千古之名記《岳陽樓記》不無關(guān)系。誠如《岳陽樓記》開篇所述洞庭勝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此等壯景,才是名副其實的巴陵之絕?。≌驹谠狸枠侵?,憑欄極目,向西從南望,洞庭湖大橋煙波浩渺,遠嵌天際;向西從北望,洞庭湖大橋如長虹飲澗,坐落天邊;令人產(chǎn)生那長江氣吞山河萬里之勢;向西凝目,湖心君山孤島在萬頃碧波中蕩漾,勝似蓬萊仙境。不知有哪位大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江漢間多瓊臺杰閣,而岳陽為最。”欲比滕王閣一眺西山,黃鶴樓擬一漢陽之樹,而岳陽樓呢?湖天一色,一碧萬頃;山岳潛形,商旅駐足;萬千氣象,大觀天成。令人“心曠神怡,榮辱偕忘”,幾乎如臨世外。難怪唐人李白詩云:“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蔽覄t看來,還不如“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說起岳陽樓,李白是脫不了干系的。話說唐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轉(zhuǎn)途岳陽登此樓,興奮之情溢出言表,吟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因故得名“岳陽樓”。

岳陽樓名始李白,讓岳陽樓久負盛名的卻是北宋兩位重臣范仲淹和滕子京。家境貧如糟粕的范仲淹從小立下“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在參加政治時事時,抨擊時弊,抵御西夏,數(shù)次向朝廷舉薦德才兼?zhèn)涞拇蟪茧泳?,滕子京從統(tǒng)帥千軍萬馬的節(jié)度使貶知岳陽,又通過重修岳陽樓震驚了朝野,而滕子京又深知文以樓名,樓以文傳的道理。盡管李唐以來,以岳陽樓為題的詩賦極多,卻大都“平淡無奇”因此他以時任岳陽郡守之職,親作“求記”長書,懇請摯友范仲淹撰寫岳陽樓記。大概是效仿了洪州都督重陽盛宴引出王勃《騰王閣序》之千古名篇,就這樣,歷史上又一駭世宏文《岳陽樓記》問世,由此岳陽樓名聲大噪,千古不衰,屢毀屢修,心想著,倘若沒有文人出自內(nèi)心熱愛贊頌江山,景再怎么秀麗,也缺乏藝術(shù)底蘊,更別再談有什么旅游價值了。再說來,這樓中囊括詩圣遺篇,偉人筆墨,天下名樓,三者互給補足,融為一體,真可謂是相得益彰。從整體上看,有如錦上添花,妙哉妙哉!

登岳陽樓記篇十九

】《岳陽樓記》同步練習4???】《岳陽樓記》教案6。

】《岳陽樓記》(第三課時)教學實錄。

】《岳陽樓記》說課稿3???】《岳陽樓記》說課材料。

】《岳陽樓記》說課稿2???】《岳陽樓記》說課稿。

?

?

?

?

?

?

?

?

?

?

?

上一篇:《老殘游記》的文學技巧教案。

下一篇:《登岳陽樓》教案。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0601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