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500字篇一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實習是港航專業(yè)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xiàn)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任務:
1、 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xiàn)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chǎn)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加深對其認識
3、 運用自己所觀察到的具體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加深對地質學習的系統(tǒng)理解。
4、 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積極主動的優(yōu)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實習時間:
兩天(周六、周日)
實習地點:
周六:小鐵路青龍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皺等)、大石碑公園(湯山公園)(斷層等)
周日:南京地質博物館(各類礦物、巖石等)
實習完成情況:
由于實習期間小雨淅瀝,第一天去青龍群人工剖面和湯山公園的時候,行途艱難,但實習任務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氣情況原定于去方山后臨時改去南京地質博物館,實習任務完成良好。
二、 習地區(qū)地質概況
1、地層巖性(部分)
青龍群(t1+2q)
厚度約500m,與大隆組整合接觸。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稱為下青龍組(t1x),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guī)r,產(chǎn)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為灰色薄層微晶灰?guī)r與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chǎn)佛來明菊石等。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薄層微晶灰?guī)r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guī)r、鈣質頁巖及薄層瘤狀微晶灰?guī)r、
微晶礫屑灰?guī)r。
頂部為厚層微晶灰?guī)r,被覆蓋,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均很發(fā)育。
青龍群上部稱為上青龍組(t2s),厚度約300m。剖面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為
三部分:
下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泥質微晶灰?guī)r夾紫紅色泥質微晶灰?guī)r及瘤狀灰?guī)r數(shù)層(4~7層),產(chǎn)多瑙菊石、荷蘭菊石等化石。
中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蠕蟲構造及其發(fā)育。
上部為灰黃色中層泥質微晶灰?guī)r夾厚層及薄層微晶灰?guī)r。
頂部為紋層狀白云質灰?guī)r。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極其發(fā)育。
2、地質構造
湯山位于青龍山——湯山——侖山復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軸在這一帶昂起,構成一個短軸穹隆狀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背斜北翼陡,南翼緩,西端向西傾伏,東端向東傾伏。湯山背斜北翼發(fā)育有次一級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構成中列山主體,向斜南翼陡,地層傾角常達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北翼傾角25°~35°,向斜軸面向南傾斜。陡山頂為向斜核部,現(xiàn)采場平臺仍可見部分向斜核部地層(棲霞組)出露。背斜緊靠向斜北側,嚴格與向斜平行展布,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層傾角緩,北翼地層傾角陡,通常為80°~90°,背斜軸面南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沖溝西側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五通組。從地貌發(fā)展階段看,該區(qū)域剝蝕作用進行得相當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實習區(qū)域斷裂構造出露也較清楚。橫向平移斷層、正斷層以及縱向的逆斷層相當發(fā)育,陡南逆沖斷層、陡西平移正斷層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壘構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線,可以觀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順層侵入的閃長玢巖出露,為燕山早期的產(chǎn)物。
3、其他地質現(xiàn)象
實習路線沿途還可見滑坡、重力折曲、風化分帶、巖溶等地質現(xiàn)象,可拍攝照片或繪制信手剖面圖。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4、地殼運動與地質發(fā)展簡史(部分)
寧鎮(zhèn)地區(qū)是下?lián)P子斷裂拗陷帶的東段。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末,這里地殼比較穩(wěn)定,運動緩和,只有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環(huán)境是淺海,堆積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guī)r、白云巖、頁巖、砂巖地層,化石豐富。有時有硅質物供應,在震旦、寒武、奧陶及志留系等地層均或多或少出現(xiàn)過薄層的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后者在碳酸鹽地層中)。志留紀末期,華南發(fā)生了強烈的加里東運動,本區(qū)受到深刻的影響,海水退卻,成為陸地,接受剝蝕。早中泥盆世的沉積物很不發(fā)育。到晚泥盆世初在準平原化的條件下,開始堆積了平原型河流沉積,隨著出現(xiàn)了大型的湖泊沉積。這就是上泥盆統(tǒng)的石英砂巖和頁巖地層。局部地區(qū)堆積了薄薄的赤鐵礦層。早石炭世,本區(qū)處于海陸交互地帶,海水時進時退,堆積了具有濱岸沉積特征的下石炭統(tǒng)的灰?guī)r、頁巖、砂巖。從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區(qū)地殼穩(wěn)定而緩慢的持續(xù)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積物補償?shù)臈l件下,堆積了淺海的碳酸鹽沉積,這時氣候溫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豐富。從遠處周期性地運來的硅質物質,它成為薄層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形式堆積下來。在早二迭世末期還堆積了含錳磷的沉積物,這就是下二迭統(tǒng)孤峰組,在局部地方有開采價值。
? ? ? ? 早晚二迭世之交,地殼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過程,稱為東吳運動,使本區(qū)海水退卻,成為濱海沼澤環(huán)境,從而堆積了上二迭統(tǒng)的含煤地層,這就是龍?zhí)睹合档貙印|吳運動畢竟還是短暫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復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為止,本區(qū)又堆積了淺海特征的上二迭統(tǒng)大隆組,下、中三迭統(tǒng)青龍群。青龍群沉積過程中,整個下?lián)P子拗陷已經(jīng)有明顯的收縮,海水逐漸變淺,青龍群的頂部出現(xiàn)了在海灣、瀉湖環(huán)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積。青龍群沉積完畢以后,本區(qū)發(fā)生了印支運動的第一幕,這是地殼運動性質的一次突變,有古生代以來長期的升降運動性質轉化為褶皺的性質,青龍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層全部參加到褶皺中,形成了寧鎮(zhèn)山脈的雛形。整個下?lián)P子的山脈—淮陽山脈也是因為這一運動而奠定輪廓,地質上稱這一運動為淮陽運動,在寧鎮(zhèn)地區(qū)稱為金子運動。由于金子運動結束了下?lián)P子地帶長期海侵的歷史,使之成為陸地。
? ? ? ? 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中、上三迭統(tǒng)的黃馬青群沉積,它與青龍群在許多地方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積有數(shù)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鹽質角礫巖。黃馬青群堆積的晚期,氣候由干熱轉為濕熱,地勢變?yōu)楸容^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積,這就是黃馬青群上部局部出現(xiàn)的范家場組含煤地層。此后,地殼運動再次劇烈進行,使包括上三迭統(tǒng)在內的所有地層褶皺。這次地殼運動是金子運動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屬于印支運動的第二幕,稱為南象運動。在南象運動的作用下,寧鎮(zhèn)山脈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脈和山間盆地相交織。在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下、中侏羅統(tǒng)的象山群砂巖、頁巖沉積,其底部是河流沉積,中上部過渡為湖泊沉積,局部地點有煤的形成。象山群與下伏地層在許多地方都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如棲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蓋在下二迭統(tǒng)棲霞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崗附近它不整合地蓋在中、上三迭統(tǒng)黃馬青群之上。
象山沉積以后直至白堊紀末期,這里地殼運動頻繁,主要形式是差異性質的斷塊運動。斷裂極其發(fā)育,沿斷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斷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積了很厚的上侏羅統(tǒng)到白堊系的洪積與河湖沉積,形成很厚的礫巖、砂巖和頁巖。同時,由于斷裂切割相當深,地殼深處的巖漿沿斷裂帶上升、侵入和噴出,因而陸相地層中同時產(chǎn)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巖、凝灰?guī)r。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巖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層中。侏羅紀、白堊紀是本區(qū)巖漿活動高潮時期,形成了內生金屬礦床,如棲霞山大型鉛鋅礦,湯山附近的銅礦等。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地殼運動統(tǒng)稱為燕山運動。相應的地層之間出現(xiàn)了不整合接觸關系,但地層的褶皺比較緩和而開闊。
第三紀以來,地殼仍有大幅度的差異升降,在內陸盆地中堆積了厚度很大的陸相礫巖、砂巖、頁巖地層。第三系的一些層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層和找油對象。由于地殼運動和緩、微弱,第三系地層產(chǎn)狀極其平緩。但第三紀末期第四紀初期,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斷裂,它切割到地殼深部,有的甚至與某些深達上地幔的斷裂相溝通,使深部的玄武質巖漿上升、噴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噴發(fā)及玄武巖層的堆積,例江寧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較好的火山地形。
一、 實習內容成果
(一)、 時間:12月12號,星期六,小到中雨
地點:小鐵路青龍群人工剖面、大石碑公園
內容:觀察背斜、向斜、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現(xiàn)象。
今天早上8:15我們從俊園門口齊裝出發(fā),小雨淅瀝,但不減我們的興致。半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路途泥濘,我們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皺。通過現(xiàn)場觀察回歸課本,對地質構造現(xiàn)象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到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兩側巖層相背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老,兩側依次變新并對稱分布,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兩側巖層相向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新,兩側依次變老并對稱分布。背斜,向斜是褶皺的兩個基本類型,褶皺就是多個連續(xù)的背斜,向斜。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為了識別褶皺,我們一般可沿垂直于巖層的走向進行觀察,首先根據(jù)巖層是否對稱重復,判斷褶皺是否存在,然后對比褶皺核部和兩翼的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褶皺是向斜還是背斜,最后根據(jù)兩翼巖層的產(chǎn)狀,判斷褶皺是直立的、傾斜的,還是倒轉的。通過觀察和聆聽老師講解,我們對地質構造現(xiàn)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看完背向斜、褶皺,我們又去了湯山公園,看到了著名的陽山碑材和一線天。陽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位于南京江寧區(qū)湯山鎮(zhèn)孔山(又名“陽山”)西南麓,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奪得他侄兒的帝位,為籠絡人心,穩(wěn)定政局,就決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彰朱元璋的功德,并顯示自己是朱元璋的嫡系。于是,他征集了全國萬余工匠依陽山南麓開鑿碑材三塊。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寬16米,長30.35米,重達1.6萬噸;碑身石材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重3.1萬噸,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陽山碑材現(xiàn)存的碑座、碑額、碑身更像3座獨立的山石。碑座石材底部已鑿空。碑額呈橢圓形,石面上有龍頭、爪、身的雕刻痕跡,碑額石材的底部也已鑿空,用3行石柱支撐。位于碑額石材后方的碑身橫臥在地上,底部同樣鑿空,也有3行石柱支撐。自六朝以來,陽山碑材就被用做陵墓柱礎石刻的建材,現(xiàn)尚存古采石場遺跡約3萬平方米。
為取此石材,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與血汗,數(shù)千民工,石匠累死皇家采石場,今碑石附近墳頭村即是當時民工的合葬地。這三塊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額已與山體分開,碑身、碑座也僅有一端相連。
我們還看到了斷層,了解到斷層是巖石受力發(fā)生斷裂,斷裂面兩側巖石存在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guī)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許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于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組成。斷層面是巖石沿之發(fā)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簡稱斷面﹐可以是一個單一的面﹐也可以是一個有一定寬度的帶。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于斷層面之上的一盤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一盤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其相對于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
斷層是地殼上部構造層次脆性剪切變形的典型產(chǎn)物。有的大斷層向深處其傾角逐漸變緩﹐使斷層面成凹面向上的彎曲﹐其剖面似鏟形或犁形﹐稱鏟狀斷層或犁式斷層。在地殼深處的韌性變形域﹐相當于斷層的兩盤作相對剪切位移的變形帶稱為韌性剪切帶。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識別斷層﹐確定斷層面的產(chǎn)狀﹐判斷斷層的運動性質﹐測定其兩盤相對位移的距離﹐分析斷層形成的時代及活動歷史。常見的識別斷層及其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標志有﹕地質體的不連續(xù)。地層﹑巖脈和礦脈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表明斷層的存在﹐并可求其斷距。地層的重復或缺失。走向斷層常見的一種效應。結合地層與斷層兩者產(chǎn)狀的關系﹐可以判斷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一般正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缺失﹐逆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重復。擦痕是斷層面上兩盤巖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斷層面有時被磨光﹐并附有鐵質或硅質的薄膜﹐光滑如鏡﹐稱為摩擦鏡面。其上的平行細紋指示了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面上生長的石英或方解石纖維狀晶體﹐貌似擦痕﹐稱為擦抹晶體。它們是在斷層運動過程中平行運動方向生長的晶體﹐纖維方向代表了斷盤相對位移的方向。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塊受到拖曳造成的巖層局部彎曲﹐或巖層由塑性變形進一步發(fā)展而破裂成斷層時留下的弧形彎曲?;⌒瓮钩龅姆较虼篌w指示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斷層巖。斷層帶中因斷層動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巖石。有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及斷層泥等﹐是脆性變形的產(chǎn)物﹐常見于一般斷層中。糜棱巖是另一種常見于大斷層帶中的巖石﹐它是深處韌性剪切變形的產(chǎn)物(見韌性剪切帶)。此外﹐地貌現(xiàn)象(斷層崖﹑錯斷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于識別斷層﹐尤其是活動斷層。
實習收獲和體會
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于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xiàn)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初步能夠在野外認識識別礦物和巖石,加深了對巖石的層理,結構構造的理解,學會了對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過回歸課本加深理解,對以后更好地將地質學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大的幫助。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2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500字篇二
一、實習內容: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qū)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二、實習目的: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巖層產(chǎn)狀的方法,并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xiàn)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巖石,觀察其特征;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為今后地質、巖土方面的專業(yè)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lián)系實際,為今后的專業(yè)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習過程: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fā),到達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松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棱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于走向線。由于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既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shù)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shù)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并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于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shù)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后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后,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巖石進行辨認,并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1、自然經(jīng)濟地理
研究區(qū)位于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qū)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xù)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處為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巖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為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qū)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qū)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巖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巖石破碎、斷裂發(fā)育,巖溶發(fā)育處,巖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qū)內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2、地層
研究區(qū)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qū),第四紀堆積物分布最廣,占總面積80%以上,基巖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為志留系粉砂巖、泥盆系石英砂巖、石炭系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二疊系硅質巖等。志留系頁巖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巖層。
研究區(qū)由于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眾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s2f)上泥盆統(tǒng)五通組,(d3w)下二疊統(tǒng)孤峰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地層巖性組簡述如下:
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s2f):上部為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圖1);中部為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巖夾粉砂質頁巖,局部含磷結核;下部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巖、頁巖、泥質粉砂巖。上泥盆統(tǒng)五通組(d3w):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巖,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為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巖、含礫石英砂巖,礫石為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tǒng)孤峰組(p1g):上部為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硅質巖(圖2);下部為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與下伏地層接觸關系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tǒng)為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qū)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構造運動,發(fā)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qū)占主導地位,并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fā)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qū)內現(xiàn)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地區(qū)。
(1)褶皺
本區(qū)褶皺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qū)發(fā)育較為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tǒng)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實例。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泥質頁巖、粉砂巖、砂巖組成。巖層相向傾斜,北翼產(chǎn)狀為17030~40,南翼產(chǎn)狀為10~2030~50。近核部巖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qū)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于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砂頁巖組成,北翼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tǒng)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tǒng)孤峰組組成,地層發(fā)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qū)域上長40公里,區(qū)內寬2公里,由于覆蓋區(qū)影響,褶皺形態(tài)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jù)核部寬度和兩翼產(chǎn)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為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于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為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tǒng)五通組、下二疊統(tǒng)孤峰組、中志留統(tǒng)墳頭組,產(chǎn)狀為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xiàn)為箱狀向斜。
(2)斷層
本區(qū)斷層主要是基于褶皺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煞譃榻鼥|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guī)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guī)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志為地層缺失、產(chǎn)狀突變、巖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fā)育等,并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志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4、構造剝蝕地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qū)至磨山一帶為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別為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間為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qū)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巖、砂巖、頁巖、灰?guī)r及硅質巖。由于受到中晚三疊世后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chǎn)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fā)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并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jù)對武漢地區(qū)地貌發(fā)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梁,為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qū)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云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云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巖、砂巖構成山包或山丘;灰?guī)r、頁巖侵蝕成溝谷或地洼地帶?;鶐r面上的疏松沉積物多為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wǎng)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洼處為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里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巖層進行測量。最后,我們還來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并觀看了斷層。
四、實習心得: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jīng)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測量,知道了巖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為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yè)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500字篇三
一、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周,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專業(yè)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導師簡單講解實習 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xiàn)場根據(jù)具體情況姚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并加以 鞏固和深化。
本次實習的內容是:第一天實習動員會,第二天福清宏路、東張路線,第三天閩江—洪塘—洪山路線,第四天長樂江田—北山—下沙路線,第五天鼓山路線
二、實習內容:
1.羅盤的認識——祖宗的驕傲
羅盤是利用一個磁性物體(即磁針)具有指明磁子午線的一定方向的特性制造而成,是我國四大發(fā)明指南針的另一種應用,因此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應引以為自豪。了解和掌握羅盤的結構構造特征、功能及使用方法是本次實習的一大內容。
羅盤分為上、下兩個刻度盤,上刻度盤從0到360度,下刻度盤從0到90度,羅盤有兩個水準器——短柱狀水準器和圓水準器,調節(jié)圓水準器,根據(jù)上刻度盤可以測量走向、傾向和方向;調節(jié)短柱狀水準器,根據(jù)下刻度盤可以測量傾角。
本次實習我們利用羅盤在多處測量了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在這些過程中,我對羅盤功能的認識和操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還熟練了產(chǎn)狀三要素的各種表達方法——方向法、象限法和圖示法。
2.巖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
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巖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巖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 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巖石和邊坡打交道,姚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下面按時間順序介紹實習各地的巖石及其邊坡:
在青盛酒樓旁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性能很復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shù)拇?。由于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里只采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
在福清324國道旁我們看到巖漿巖中的酸性噴出巖——流紋巖,我們知道由于巖漿噴出地表后,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巖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并且排列有序, 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并且風化程度低,屬于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但由于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 向相同,且傾角小于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里我們測量了一組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
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于強風化,穩(wěn)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采取就地取材,用片 石做成坡角擋墻,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
在農(nóng)大我們看到由巖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于該坡的地質構造產(chǎn)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于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 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wěn)問題,因此其采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墻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
在江田北山火葬場我們看到了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xiàn)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巖,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巖石類別為沉積巖的觀察點, 該巖為碎屑巖中的細砂巖、混砂巖,有明顯的褶皺現(xiàn)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xiàn)象,由此我感到相當?shù)臉s幸。在這,我 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下沙度假村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海岬,其獨特性給度假村增加了不少的觀賞性。該海岬主要由酸性侵入巖即花崗巖和基性侵入巖脈構成,花崗巖石為其主體,中間穿有多條暗黑色呈脈狀的基性侵入巖,即輝綠巖。
該海岬受到的侵蝕作用較強,其下方水的深度較深。在這,我們測了兩組巖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73°,341°,34°;334°,240°,34°
在鼓山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巖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fā)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在鼓山的半山停車場采石開挖的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巖石的風化程度自上往下逐漸減弱,并且強風化層中夾有新鮮巖石,使得巖體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不均勻性。鼓山受到的物理風化作用較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較多的孤石和石鼓,這也是鼓山的一大特點。
3.閩江水的地質作用
我們知道水的地質作用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質作用,閩江水的地質作用屬于地表水地質作用的經(jīng)常性流水的地質作用,其地質作用包括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這導致閩江沉積有大量的沙石,是較好的建筑材料,目前有較多的采沙場位于閩江上。
閩江南港河谷較為寬闊,水流緩慢,主要以堆積作用為主;閩江北港河谷較窄,水流較急,主要以剝蝕作用為主。
洪塘橋于90年建成,首修于99年,其位于閩江的南港處。在洪塘橋南端由于近幾年閩江上采沙場的建立,閩江的含沙量減少,導致的樁基礎露出嚴重,基礎受到 的摩擦阻力減小,產(chǎn)生了側向位移;在洪塘橋北段,存在軟土構成的斜坡,極不穩(wěn)定,以致其出現(xiàn)了邊坡滑移和破壞。洪塘橋橋面面垂向位移最大達到6cm,垂直 位移最大達到8cm。因此,洪塘橋進行了整修,南北兩端的橋臺都進行了加固,其橋墩以增樁為主的加固方式,此目的是為了提高被動滑動力。
洪山橋于1985年12月竣工,其位于侵蝕作用強、堆積作用弱的閩江北港處。閩江南北港的水流分流量不平均,北港的來水量大。閩江中游修建有水口電站,于 97年開始投入使用,這使得北港的來水量變大,河流的含沙量減少,夾砂能力增強,沖刷和侵蝕能力增強。洪山橋分有新舊橋,舊橋的橋面已被拆除,只剩下橋 墩。常年以來北港流水已形成了流量平衡,拆除橋墩會使河流流量增大,侵蝕作用增強,故舊橋的橋墩還保留著。由于北港以侵蝕作用為主,故在其河床兩岸都進行 了加固、加高防護。
4、大壩工程地質
觀看的錄像中我們了解到了大壩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修建一個好的大壩需要一個好的地質條件,因此大壩的選址成為關鍵。選壩址,必須了解該巖土的工程性質,分析地質結構、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情況,當然還應包括了解其自然地質現(xiàn)象和天然的建筑材料。
福清東張水庫歷史悠久,修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中后期,即1958年,屬于大型水庫,庫容量為1.9億立方米,最大高度為38m,屬于重力式鋼筋混凝土壩,其要求地基的地質條件較高,荷載大且集中,其具有飲水、灌溉和發(fā)電等作用。
東張水庫的選址較為好,其位于龍江上,并且為峽谷地貌,上游為永泰、仙游和莆田。大壩的地基為花崗巖,并且是整體塊狀致密結構的基巖,其強度高,穩(wěn)定性 好。地基的風化程度較低,屬于微風化。大壩存在平行結構面,傾向大壩的上游,穩(wěn)定性好,其高傾角,對大壩的安全有利。在壩底,我測了一組巖石的傾向、走向 和傾角:5°,95°,88°。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周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yǎng)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 對地質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于實踐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導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鼓山時,在導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于人類!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 工程地質實訓心得500字篇四
一、 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實習是港航專業(yè)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xiàn)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任務:
1、 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xiàn)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chǎn)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加深對其認識
3、 運用自己所觀察到的具體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加深對地質學習的系統(tǒng)理解。
4、 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積極主動的優(yōu)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實習時間:
兩天(周六、周日)
實習地點:
周六:小鐵路青龍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皺等)、大石碑公園(湯山公園)(斷層等)
周日:南京地質博物館(各類礦物、巖石等)
實習完成情況:
由于實習期間小雨淅瀝,第一天去青龍群人工剖面和湯山公園的時候,行途艱難,但實習任務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氣情況原定于去方山后臨時改去南京地質博物館,實習任務完成良好。
二、 習地區(qū)地質概況
1、地層巖性(部分)
青龍群(t1+2q)
厚度約500m,與大隆組整合接觸。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稱為下青龍組(t1x),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guī)r,產(chǎn)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為灰色薄層微晶灰?guī)r與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chǎn)佛來明菊石等。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薄層微晶灰?guī)r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guī)r、鈣質頁巖及薄層瘤狀微晶灰?guī)r、
微晶礫屑灰?guī)r。
頂部為厚層微晶灰?guī)r,被覆蓋,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均很發(fā)育。
青龍群上部稱為上青龍組(t2s),厚度約300m。剖面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為
三部分:
下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泥質微晶灰?guī)r夾紫紅色泥質微晶灰?guī)r及瘤狀灰?guī)r數(shù)層(4~7層),產(chǎn)多瑙菊石、荷蘭菊石等化石。
中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guī)r,蠕蟲構造及其發(fā)育。
上部為灰黃色中層泥質微晶灰?guī)r夾厚層及薄層微晶灰?guī)r。
頂部為紋層狀白云質灰?guī)r。
在各層灰?guī)r中縫合線構造極其發(fā)育。
2、地質構造
湯山位于青龍山——湯山——侖山復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軸在這一帶昂起,構成一個短軸穹隆狀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背斜北翼陡,南翼緩,西端向西傾伏,東端向東傾伏。湯山背斜北翼發(fā)育有次一級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構成中列山主體,向斜南翼陡,地層傾角常達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北翼傾角25°~35°,向斜軸面向南傾斜。陡山頂為向斜核部,現(xiàn)采場平臺仍可見部分向斜核部地層(棲霞組)出露。背斜緊靠向斜北側,嚴格與向斜平行展布,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層傾角緩,北翼地層傾角陡,通常為80°~90°,背斜軸面南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沖溝西側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五通組。從地貌發(fā)展階段看,該區(qū)域剝蝕作用進行得相當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實習區(qū)域斷裂構造出露也較清楚。橫向平移斷層、正斷層以及縱向的逆斷層相當發(fā)育,陡南逆沖斷層、陡西平移正斷層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壘構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線,可以觀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順層侵入的閃長玢巖出露,為燕山早期的產(chǎn)物。
3、其他地質現(xiàn)象
實習路線沿途還可見滑坡、重力折曲、風化分帶、巖溶等地質現(xiàn)象,可拍攝照片或繪制信手剖面圖。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4、地殼運動與地質發(fā)展簡史(部分)
寧鎮(zhèn)地區(qū)是下?lián)P子斷裂拗陷帶的東段。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末,這里地殼比較穩(wěn)定,運動緩和,只有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環(huán)境是淺海,堆積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guī)r、白云巖、頁巖、砂巖地層,化石豐富。有時有硅質物供應,在震旦、寒武、奧陶及志留系等地層均或多或少出現(xiàn)過薄層的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后者在碳酸鹽地層中)。志留紀末期,華南發(fā)生了強烈的加里東運動,本區(qū)受到深刻的影響,海水退卻,成為陸地,接受剝蝕。早中泥盆世的沉積物很不發(fā)育。到晚泥盆世初在準平原化的條件下,開始堆積了平原型河流沉積,隨著出現(xiàn)了大型的湖泊沉積。這就是上泥盆統(tǒng)的石英砂巖和頁巖地層。局部地區(qū)堆積了薄薄的赤鐵礦層。早石炭世,本區(qū)處于海陸交互地帶,海水時進時退,堆積了具有濱岸沉積特征的下石炭統(tǒng)的灰?guī)r、頁巖、砂巖。從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區(qū)地殼穩(wěn)定而緩慢的持續(xù)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積物補償?shù)臈l件下,堆積了淺海的碳酸鹽沉積,這時氣候溫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豐富。從遠處周期性地運來的硅質物質,它成為薄層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形式堆積下來。在早二迭世末期還堆積了含錳磷的沉積物,這就是下二迭統(tǒng)孤峰組,在局部地方有開采價值。
? ? ? ? 早晚二迭世之交,地殼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過程,稱為東吳運動,使本區(qū)海水退卻,成為濱海沼澤環(huán)境,從而堆積了上二迭統(tǒng)的含煤地層,這就是龍?zhí)睹合档貙?。東吳運動畢竟還是短暫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復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為止,本區(qū)又堆積了淺海特征的上二迭統(tǒng)大隆組,下、中三迭統(tǒng)青龍群。青龍群沉積過程中,整個下?lián)P子拗陷已經(jīng)有明顯的收縮,海水逐漸變淺,青龍群的頂部出現(xiàn)了在海灣、瀉湖環(huán)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積。青龍群沉積完畢以后,本區(qū)發(fā)生了印支運動的第一幕,這是地殼運動性質的一次突變,有古生代以來長期的升降運動性質轉化為褶皺的性質,青龍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層全部參加到褶皺中,形成了寧鎮(zhèn)山脈的雛形。整個下?lián)P子的山脈—淮陽山脈也是因為這一運動而奠定輪廓,地質上稱這一運動為淮陽運動,在寧鎮(zhèn)地區(qū)稱為金子運動。由于金子運動結束了下?lián)P子地帶長期海侵的歷史,使之成為陸地。
? ? ? ? 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中、上三迭統(tǒng)的黃馬青群沉積,它與青龍群在許多地方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積有數(shù)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鹽質角礫巖。黃馬青群堆積的晚期,氣候由干熱轉為濕熱,地勢變?yōu)楸容^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積,這就是黃馬青群上部局部出現(xiàn)的范家場組含煤地層。此后,地殼運動再次劇烈進行,使包括上三迭統(tǒng)在內的所有地層褶皺。這次地殼運動是金子運動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屬于印支運動的第二幕,稱為南象運動。在南象運動的作用下,寧鎮(zhèn)山脈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脈和山間盆地相交織。在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下、中侏羅統(tǒng)的象山群砂巖、頁巖沉積,其底部是河流沉積,中上部過渡為湖泊沉積,局部地點有煤的形成。象山群與下伏地層在許多地方都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如棲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蓋在下二迭統(tǒng)棲霞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崗附近它不整合地蓋在中、上三迭統(tǒng)黃馬青群之上。
象山沉積以后直至白堊紀末期,這里地殼運動頻繁,主要形式是差異性質的斷塊運動。斷裂極其發(fā)育,沿斷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斷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積了很厚的上侏羅統(tǒng)到白堊系的洪積與河湖沉積,形成很厚的礫巖、砂巖和頁巖。同時,由于斷裂切割相當深,地殼深處的巖漿沿斷裂帶上升、侵入和噴出,因而陸相地層中同時產(chǎn)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巖、凝灰?guī)r。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巖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層中。侏羅紀、白堊紀是本區(qū)巖漿活動高潮時期,形成了內生金屬礦床,如棲霞山大型鉛鋅礦,湯山附近的銅礦等。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地殼運動統(tǒng)稱為燕山運動。相應的地層之間出現(xiàn)了不整合接觸關系,但地層的褶皺比較緩和而開闊。
第三紀以來,地殼仍有大幅度的差異升降,在內陸盆地中堆積了厚度很大的陸相礫巖、砂巖、頁巖地層。第三系的一些層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層和找油對象。由于地殼運動和緩、微弱,第三系地層產(chǎn)狀極其平緩。但第三紀末期第四紀初期,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斷裂,它切割到地殼深部,有的甚至與某些深達上地幔的斷裂相溝通,使深部的玄武質巖漿上升、噴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噴發(fā)及玄武巖層的堆積,例江寧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較好的火山地形。
一、 實習內容成果
(一)、 時間:12月12號,星期六,小到中雨
地點:小鐵路青龍群人工剖面、大石碑公園
內容:觀察背斜、向斜、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現(xiàn)象。
今天早上8:15我們從俊園門口齊裝出發(fā),小雨淅瀝,但不減我們的興致。半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路途泥濘,我們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皺。通過現(xiàn)場觀察回歸課本,對地質構造現(xiàn)象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到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兩側巖層相背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老,兩側依次變新并對稱分布,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兩側巖層相向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新,兩側依次變老并對稱分布。背斜,向斜是褶皺的兩個基本類型,褶皺就是多個連續(xù)的背斜,向斜。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為了識別褶皺,我們一般可沿垂直于巖層的走向進行觀察,首先根據(jù)巖層是否對稱重復,判斷褶皺是否存在,然后對比褶皺核部和兩翼的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褶皺是向斜還是背斜,最后根據(jù)兩翼巖層的產(chǎn)狀,判斷褶皺是直立的、傾斜的,還是倒轉的。通過觀察和聆聽老師講解,我們對地質構造現(xiàn)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看完背向斜、褶皺,我們又去了湯山公園,看到了著名的陽山碑材和一線天。陽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位于南京江寧區(qū)湯山鎮(zhèn)孔山(又名“陽山”)西南麓,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奪得他侄兒的帝位,為籠絡人心,穩(wěn)定政局,就決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彰朱元璋的功德,并顯示自己是朱元璋的嫡系。于是,他征集了全國萬余工匠依陽山南麓開鑿碑材三塊。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寬16米,長30.35米,重達1.6萬噸;碑身石材長49.40米,寬4.4米,高10.7米,重約8700噸左右;碑額石材高10米,長20.3米,寬8.40米,重約6千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重3.1萬噸,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碑。陽山碑材現(xiàn)存的碑座、碑額、碑身更像3座獨立的山石。碑座石材底部已鑿空。碑額呈橢圓形,石面上有龍頭、爪、身的雕刻痕跡,碑額石材的底部也已鑿空,用3行石柱支撐。位于碑額石材后方的碑身橫臥在地上,底部同樣鑿空,也有3行石柱支撐。自六朝以來,陽山碑材就被用做陵墓柱礎石刻的建材,現(xiàn)尚存古采石場遺跡約3萬平方米。
為取此石材,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艱辛與血汗,數(shù)千民工,石匠累死皇家采石場,今碑石附近墳頭村即是當時民工的合葬地。這三塊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額已與山體分開,碑身、碑座也僅有一端相連。
我們還看到了斷層,了解到斷層是巖石受力發(fā)生斷裂,斷裂面兩側巖石存在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guī)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許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于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組成。斷層面是巖石沿之發(fā)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簡稱斷面﹐可以是一個單一的面﹐也可以是一個有一定寬度的帶。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于斷層面之上的一盤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一盤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其相對于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
斷層是地殼上部構造層次脆性剪切變形的典型產(chǎn)物。有的大斷層向深處其傾角逐漸變緩﹐使斷層面成凹面向上的彎曲﹐其剖面似鏟形或犁形﹐稱鏟狀斷層或犁式斷層。在地殼深處的韌性變形域﹐相當于斷層的兩盤作相對剪切位移的變形帶稱為韌性剪切帶。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識別斷層﹐確定斷層面的產(chǎn)狀﹐判斷斷層的運動性質﹐測定其兩盤相對位移的距離﹐分析斷層形成的時代及活動歷史。常見的識別斷層及其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標志有﹕地質體的不連續(xù)。地層﹑巖脈和礦脈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表明斷層的存在﹐并可求其斷距。地層的重復或缺失。走向斷層常見的一種效應。結合地層與斷層兩者產(chǎn)狀的關系﹐可以判斷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一般正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缺失﹐逆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重復。擦痕是斷層面上兩盤巖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斷層面有時被磨光﹐并附有鐵質或硅質的薄膜﹐光滑如鏡﹐稱為摩擦鏡面。其上的平行細紋指示了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面上生長的石英或方解石纖維狀晶體﹐貌似擦痕﹐稱為擦抹晶體。它們是在斷層運動過程中平行運動方向生長的晶體﹐纖維方向代表了斷盤相對位移的方向。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塊受到拖曳造成的巖層局部彎曲﹐或巖層由塑性變形進一步發(fā)展而破裂成斷層時留下的弧形彎曲?;⌒瓮钩龅姆较虼篌w指示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斷層巖。斷層帶中因斷層動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巖石。有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及斷層泥等﹐是脆性變形的產(chǎn)物﹐常見于一般斷層中。糜棱巖是另一種常見于大斷層帶中的巖石﹐它是深處韌性剪切變形的產(chǎn)物(見韌性剪切帶)。此外﹐地貌現(xiàn)象(斷層崖﹑錯斷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于識別斷層﹐尤其是活動斷層。
實習收獲和體會
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于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xiàn)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初步能夠在野外認識識別礦物和巖石,加深了對巖石的層理,結構構造的理解,學會了對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過回歸課本加深理解,對以后更好地將地質學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1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