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研究論文(專業(y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3:39:25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專業(yè)21篇)
時間:2023-12-13 13:39:25     小編:筆塵

總結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能夠讓我們對自身的成長變化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偨Y要言簡意賅,突出主題,避免冗長和啰嗦。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艘恍┯嘘P總結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思考和靈感。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一

2、每周一次的美術課都很積極,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

3、大部分學生愛好美術,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動起手來,參與其中。

1、教師要認真貫徹本教學大綱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yǎng)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2、要貫徹啟發(fā)式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

3、教師應加強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放映幻燈片、影片、錄像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

4、要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美術教學要盡量注意學科間的聯系。如在講到點、線、面等概念時,可聯系數學中的相關概念來解釋。

6、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態(tài)度習慣養(yǎng)成和知識能力發(fā)展并重,并鼓勵大膽創(chuàng)進和個性發(fā)揮,即著眼于實際成績,更注重未來發(fā)展。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二

地理學科教育的特點包括客觀性、多樣性和發(fā)展性等。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地理學科學生評價的范文,歡迎閱讀!

學有體會,教有所得,我認為教學不總結就不能升華為理論。寫好總結為的是把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高到與自己工作相適應的水平,使自己的能力提升一個更高的境界。一個學期過去了,我深深地感悟出一個道理:要讓同學們學好地理,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讀圖分析能力。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語言,是學好地理的工具,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學的一個側重點。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讀圖基礎,沒有較高的綜合辨別能力就無法學好地理。

一、看圖,以圖釋文,圖文并茂。

圖像系統的增加和文字系統的精減是人教版新教材相對老教材的一個重要變化,這種變化更符合中學地理學科體系。課本每幅圖像都是緊密配合課文而精心繪制的,但每幅圖像所反映的內容和方法往往不一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怕麻煩,不愿看圖,甚至放棄看圖,只是死記課文的文字。這樣學起來既辛苦,效果又不理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即是運用有關的地圖解釋課文內容。其次是引導學生根據各種圖像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反復看,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觀察和多幅地圖迭置閱讀,由點到面,由簡到繁,達到整體性看圖。最后讓學生不依課文獨立地運用地圖描述地理現象。例如:《聚落與居民》一章中有關世界人口分布狀況的內容,如果只讀課文,使學生有“空中樓閣”之感,不易理解,更難以掌握空間分布;運用課本中的“世界地形圖”、“世界降水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等圖像,分別從地形、降水、氣溫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勻的原因,更突出重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密切配合課文,指導學生一一閱讀這幾幅圖像分組討論,做到從多角度、多層次理解知識。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更直觀,收到化難為易的功效;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圖像;從而使學生能初步具有從圖上獨立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二、析圖,以圖提問,啟迪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觀察地圖,獲得圖上信息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進行析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采取縱向聯系,橫向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圖進行剖析,先是單要素、分部門、小地區(qū)的分析;再是把這些要素、部門聯系起來,進行多要素、多部門的綜合,把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吃透;然后我圍繞圖像向學生提出適量的問題。例如:講到“世界氣溫的分布時”要求學生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圖》,提出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極地逐漸降低的規(guī)律,接著設疑,等溫線為什么不跟緯線一致?為什么南半球的等溫線比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較多?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讀圖,分析海陸分布及地勢高低對氣溫的影響。南半球海洋寬廣,等溫線受緯度影響較大,受陸地和地勢高低影響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陸交錯分布的影響大,故曲折。以圖設疑,把形象、生動的圖與思考題緊密結合起來,變“索理于文”為“索理于圖”,把學生的思維水平推進更廣闊、更高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層次。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瞻前顧后,開闊思路,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等能力。

三、填圖,以圖訓練,鞏固知識。

填圖是地理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是看圖、析圖的歸宿,也是鞏固看圖和析圖知識的重要手段。由于課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識要求學生準確掌握,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利用地圖把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編成綜合練習,讓學生做。例如:學習《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地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如果有兩艘油輪由波斯灣出發(fā)到日本和西雅圖,它們應怎樣走?沿途經過哪些海洋和大洲?這樣,使學生在積極、興奮、愉快的填圖練習中獲得知識。既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又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讀圖的能力。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填充圖冊、讀圖練習將地理知識巧妙地融之圖中,使知識與插圖恰當結合,起到以圖記文,以文析圖,圖文并茂的作用,從而取得教與學,知與能的和諧統一。

經過一個學期對自然地理的學習之后,了解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為自然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為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別是做了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后,因為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后,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么?

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qū)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征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tài)的物質同時穩(wěn)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并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fā)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后,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huán)境。

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與轉化的動態(tài)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研究各個區(qū)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征,并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qū)域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huán)境的變化特點、發(fā)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fā)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fā)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學科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qū)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的綜合特征的學科。區(qū)域自然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qū)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結構、發(fā)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qū)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古地理學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歷史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征形成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為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yī)學地理學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某一成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tài)及分布等特征和規(guī)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變規(guī)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

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tài)特征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tài)地理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某一方面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征、發(fā)育及其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征、發(fā)育及其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瘜W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布、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醫(y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醫(y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y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還有環(huán)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F代自然地理學不斷加強定量分析、生態(tài)化和應用研究的同時,還注意吸收其他學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開始進行地理預測研究,并將更加重視全球環(huán)境問題。同時,自然地理學研究與人文地理學研究將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我認為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于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經過一個學期對自然地理的學習之后,了解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為自然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為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別是做了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后,因為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后,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么?

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qū)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征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tài)的物質同時穩(wěn)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并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fā)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后,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huán)境。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fā)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結構、成因、動態(tài)和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與轉化的動態(tài)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研究各個區(qū)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征,并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qū)域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huán)境的變化特點、發(fā)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

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fā)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fā)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學科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qū)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的綜合特征的學科。區(qū)域自然地理學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qū)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結構、發(fā)展變化的學科,也是區(qū)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古地理學是研究和重建地質時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現象的學科。歷史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近一萬年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及其規(guī)律的學科,也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學,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征形成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也有人認為它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部門性的分支學科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化學地理學和醫(yī)學地理學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的基礎上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某一成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組成、結構、動態(tài)及分布等特征和規(guī)律。它們的形成與某些自然科學有關,是自然地理學與相鄰的其他科學的邊緣學科。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的邊緣學科。氣候學是研究氣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變規(guī)律,以及氣候與其他自然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大氣科學的邊緣學科。

水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各類水體的性質、形態(tài)特征變化與時程分配,以及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水文學的邊緣學科。土壤地理學是研究土壤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土壤學的邊緣學科。植物地理學是研究植被空間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植物學的邊緣學科。動物地理學是研究動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態(tài)地理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動物學的邊緣學科。以獨特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某一方面為研究對象的分支學科有:冰川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冰體的形成、特征、發(fā)育及其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

凍土學是研究凍土的形成、特征、發(fā)育及其分布規(guī)律的學科?;瘜W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布、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與化學的邊緣學科。醫(yī)學地理學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布、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醫(y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它既是地理學與醫(yī)學的邊緣學科,也是應用地理學的分支學科。此外,還有環(huán)境地理學、海洋地理學、荒漠學、河流學、沼澤學等分支學科?,F代自然地理學不斷加強定量分析、生態(tài)化和應用研究的同時,還注意吸收其他學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開始進行地理預測研究,并將更加重視全球環(huán)境問題。同時,自然地理學研究與人文地理學研究將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于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三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秉承20世紀初歐美體系,又參考前蘇聯學制,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教育,也一直參考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并沒有形成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教育自身特色。教學體系的某些局部雖有不小的變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變。近年來雖在廣泛開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的討論,并進行有關課程改革,但整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仍未改變。

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專業(yè)開放式教育體系將針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據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教學特點,研究和借鑒發(fā)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的先進經驗。通過優(yōu)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有的教與學的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局面,來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的開放式教學體系。

一、開放式的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

實施開放式教學體系不僅是一種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變革。這種變革必然會引起教學實踐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如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學分制的實踐中,追求的目標是“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然而,要真正做到開放式的“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專業(yè)、方向的所有課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現在選課表上。開放式體現的教學規(guī)則,對課程建設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改革要求。它必須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在開放式管理的機制下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實驗。

課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放式的核心。課程確定以后,課程本身的標準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意圖的具體體現,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依據;另一方面,學生也是通過對不同課程的選擇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范圍。而且,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的絕大多數課程呈現在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之中,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多是非線性的,這也就是說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躍式的。過去,我們一般都是根據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來制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而現在所謂的'專業(yè)教學計劃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已經失去了意義,課程由學生自己來選,培養(yǎng)的計劃也就處于一種變化之中。開放式教學體系制定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就是比較量化,它包括課程名稱、代碼、學時數、學分數、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基本要求、教材與參考書目以及作業(yè)要求和考試方式等。通過一些數字來明確課程教學的要求,盡量避免過去一些藝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那種模糊性、隨意性和無效性;同時這個標準也成為有關部門對教學進行檢查和督促的依據。

二、開放式的課程選擇與專業(yè)的確定。

在專業(yè)課的平臺上,所有的課程都是由學生任選的。也許有人會擔心,雖然整個學習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學生究竟以什么專業(yè)畢業(yè),是不是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就不分專業(yè)了呢?其實不是。上文中我們提出的一個口號是“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那么就專業(yè)界定的問題,我們提出的第二個口號是“先選課程,后定專業(yè)”。也就是說在學生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提出畢業(yè)申請時,系部可根據學生在三年或更長的時間內所學的課程的性質或類別確定他的專業(yè)歸屬??赡艹霈F的情形無非是以下三種:一是所學課程集中在某一學科或專業(yè)的課程群中;二是所學的課程雖然廣泛,但仍表現出明顯的學科或專業(yè)傾向;三是所學課程繁雜,學科或專業(yè)特征不明確。從開放式教學體系來講,對于上述三種情況,只要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學校都應該準許畢業(yè)。但后一種情況究竟以什么專業(yè)畢業(yè)還值得商榷。

1.社會實踐與產、學、研相結合。

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結合院系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實行工作室制的產、學、研教育模式,由設計師、專業(yè)教師共同負責專業(yè)教學、生產和科研工作,將科研成果和學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學之中。另外,改變僅在畢業(yè)設計時,才讓學生到設計公司參加實際設計項目的做法,根據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際需要,結合設計公司的設計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項目設計。由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指導,面向社會的實際設計實踐,才能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縮短了學習與工作的距離,熟悉了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得到了綜合性的多方面訓練。

2.建立藝術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

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對學生學習起著導向性作用。根據藝術設計專業(yè)特點,公共課、理論課,提倡開卷考試,充分利用課題設計、計算機繪圖綜合訓練等多種形式來評定成績。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設計比賽、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考級考證,獲獎或取得證書的學生給予獎勵學分。實行完全學分制,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程,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和培養(yǎng)特長,這也符合藝術設計專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yè)開放式教學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完善的。以上幾方面是筆者在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中實行開放式教學的一些研究和實踐,有待于進一步充實提高。筆者將在專業(yè)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總結經驗,尋找更加適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特點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季翔.高職教育建筑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

[2]孔保華,刁新平.開放式教學與實踐教學[j].教書育人,2002,8.

[3]孫湘明.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裝飾,2002,6.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四

在現代漢語中,“開放”一詞的一個義項是“解除封鎖、禁令、限制”。小學作文開放式教學是針對傳統教學的封閉性弊端提出的。開放式的作文教學指的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科與學科間相融合,學校與家庭、社會、自然界相融合以及與學生實際需求相融合的廣大空間,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全方位開放的作文教學的空間里自由馳騁,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內涵核心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一、開放作文教學目標。

開放作文教學目標是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是習作本身的需要。

浙江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學院汪朝教授認為,開放的教學目標應該符合多元性、交際性、個體性和內隱性的特點。開放式的作文教學目標也應具有以上特點。

(1)多元性。筆者認為至少包括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多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人文情感的張揚三方面內容。

(2)交際性。開放式作文教學提倡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傾吐與理解、表現與欣賞等,這就賦予了作文另一層意義――交際性。書信化、日記化、表演化等就突出了它的交際性目標。

[1][2][3][4][5][6]。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五

1、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太正確。

1、初一級,以唱歌為主,輔以欣賞,分六個單元,其中復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

2、初二級,以欣賞為主,輔以歌唱,分六個單元,其中復習考試2課時,機動2課時。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特別是針對農村孩子對音樂知識點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使音樂在學生身上得到健康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6、初步接觸外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jié)課前先教15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范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后教師用鋼琴為學生談唱歌曲和簡譜,讓學生跟著自學,直到學生會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jié)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并交唱直到會為此。

5.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6.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7.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8.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的能力。

(二)、發(fā)聲訓練部分: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

初一:

第一單元歌唱祖國3課時。

第二單元繽紛舞曲3課時。

第三單元草原牧歌3課時。

第四單元歐洲風情3課時。

第五單元勞動的歌3課時。

第六單元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注:機動與考試共2課時。

初二:

第一單元七子之歌3課時。

第二單元多彩音樂劇3課時。

第三單元雪域天音3課時。

第四單元音詩音畫3課時。

第五單元國樂飄香3課時。

注:機動與考試共2課時。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六

環(huán)境教育課程能夠在開放式教學實踐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與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相聯系的全球持續(xù)變暖、干旱化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人類面臨的嚴重環(huán)境問題使人類不得不思考生存環(huán)境的未來變化,不得不警覺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環(huán)境災難,而有序人類活動可以避免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實現人地協調發(fā)展[1]。否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將僅停留在一個空洞的概念上,難以落實、無法操作,所以有序人類活動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有效手段或措施,并成為環(huán)境教育的重要命題。通過地理學科課程的開放和多學科課程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實現師范院校各專業(yè)課程資源的整合,使學科綜合研究的特長和優(yōu)勢得到彰顯,也使地理學科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3.2加強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常用操作方法是對學生工具使用能力的要求,也是現代文明人類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計算機課程既要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現代科學意識。

針對地理教育專業(yè)使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特殊需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學生加強高等數學中的線性代數和計算機數據庫等內容的學習,掌握具有地理專業(yè)特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開放式的教學實踐活動要求該課程建立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推動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國際互聯網被定義為商務、政府和個人計算機在世界范圍的電子通訊網絡。計算機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全方位的滲透以及國際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知識獲取、轉化、技術推廣、成果交流、教學手段乃至整個教育領域的面貌煥然一新。

3.3.1互聯網信息資源改變了傳統學習的模式。

互聯網是開放性的,具有微觀有序、宏觀無序的特點。網絡形成了龐大的多學科、多文種而又分散、無序的數字化信息。學生先要學會使用互聯網信息搜索引擎工具,然后才能快速查閱和檢索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學生在互聯網上不僅可以了解到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而且能夠對不同的文化進行比較。他們利用互聯網賦予的“力量”,對于他們應該學習什么以及怎樣學習、怎樣尊重權威的傳統智慧有了個人的認識和見解。不盲從、不迷信。他們在探究自己感興趣問題時,遇到困惑會到互聯網上去尋求答案。他們也向老師請教,但如果老師給出的答案無法令人信服,就會引經據典地指出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結論或解釋,還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喚醒內心潛藏的創(chuàng)造激情,引燃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探究性、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和不迷信權威、不盲從的開放性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質疑和創(chuàng)新能力。

3.3.2互聯網能夠增進師生互動和提高。

網絡信息資源還具有交互性。網絡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在讀者之間、讀者和信息資源之間實現互動,使計算機網絡工具成為實現開放式的地理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手段。除了在課堂使用網絡資源開展教學之外,課后教師使用電子郵件布置和批改作業(yè);使用電子郵件公告閱讀參考書目、課程復習思考題、學習內容要點和問題討論提綱;使用電子郵件傳送、修改畢業(yè)。師生之間通過在線提問、觀點質疑、公布討論結果。利用網絡,學生能夠多角度觀察不同地理空間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差異或者同一個地理空間的要素特征、分布和演化過程。在信息化時代,地理教學和學習模式改革的大潮已經勢不可擋。教師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學生有條件通過各種媒體獲得有關信息來檢驗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和“灌輸”的結論。網絡討論突破了時空障礙,加強了師生的溝通和交流,增進了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實現了師生在思想上互相啟迪、借鑒,教學相長、互相促進,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3.3.3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學習資源。

但是,在網絡資源利用上也是有利有弊的。例如在互聯網信息材料的搜集、處理和利用上,無節(jié)制、不加甄別地使用互聯網信息的傾向會使人們漸漸地放縱、懶惰和“白癡化”。因為通過google,困難問題能夠找到容易的答案,但是學生卻無法分辨這些答案究竟是來自嚴謹治學,還是僅僅來自淺薄的觀察和粗淺的概念[3]。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對互聯網上“魚龍混雜”的信息資源進行必要的分類和甄別,對各種各樣的研究結論進行審慎的分析和縝密的思考,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利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只是讓我們做事情更有效率,但是決不能取代我們的思考。

3.3.4推廣網絡球面坐標工具的應用。

googleearth是一種個人電腦桌面應用程序,能夠以web方式瀏覽虛擬數字地球系統,從而實現全球地理數據共享與三維仿真。它能夠實現城市和旅游區(qū)地形和重要建筑物的三維仿真、顯示三維影象地圖,廣泛應用于區(qū)域規(guī)劃、農業(yè)區(qū)劃和旅游區(qū)規(guī)劃等實際工作中。8月,googleearth還增加了switchtosky功能,提供在線瀏覽宇宙深空天體和天體系統的光影圖像、太陽系天體的周年運動及它們的天文數據檢索功能。對中學地理教師來說,googleearth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球面坐標搜索工具和天文觀測、天體坐標定位以及天體、天體系統信息檢索的工具??墒顷P于它的應用有很多中學地理老師還不知道。開放式的地理教學可以讓學生從了解它到對它產生興趣,到熟練掌握和運用它的天球坐標功能及地圖搜索功能。使用googleearth使整個地理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3.4加強實踐課程的教學。

開放式的教育需要開放的課堂,需要加強實驗和實習教學工作。使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觀測、觀察、操作和實驗活動,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加深對地理科學基本概念的理解,達到具有初步進行綜合實驗的能力水平。把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到實驗中去,通過實驗手段的改進和教學內容的深化,形成多學科融合,互相借鑒、綜合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同時,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4結語。

地理學科開放式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借助于地理學科文理兼容的綜合研究優(yōu)勢,以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內容作為開放性課堂教學和研究的主題,以信息化的科研環(huán)境作為重要的研究條件,通過對多個學科和專業(yè)一些相關課程資源的利用和整合,發(fā)揮地理學科資源在整個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3]王亮亮.網絡搜索影響學生思考[n].環(huán)球時報..1.15.(4).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七

本學期地理科教學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成績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現作如下總結:

開學初,本人總結了上個學期的期考情況,分析了學生成績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同時向學生提出本學期的學習要求以及宣布課改計劃,從正面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確了目標,又使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由于本人不是地理專業(yè)畢業(yè),對地理知識精通不夠,因此,課前除了投入大量的時間對教材進行鉆研外,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向其他老師請教,做到了課前掃清教材及其涉及問題的所有障礙,每一節(jié)課均感到了得心應手的輕松。然而,本人認為,如果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法,必定會導致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及教法感到厭倦,學生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為了尋求較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學法,本人實施了討論法和設置對手法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地自讀教材,做好筆記,在小組中討論,然后隨機分配,把學生分成兩個對手組,進行激烈的辯論,最后教師總結。這樣既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主動發(fā)現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覺到了自己就是課堂中的主人,這兩個班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我校地理教具緊缺,地理掛圖不配套,只靠老師的口頭描述或者課本中的文字敘述,有的地理知識是十分抽象、難以理解的。為此,這個學期,本人制作了一些教具,用到教學中,使抽象的教學直觀化,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

本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把課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利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通過實踐經驗證實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辯論中增進了友誼,增加了知識,增強了能力。

這學期本人所上的地理課,成績較上學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月考中取得較好成績,然而,好的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普通班由于基礎差,學習時間少,成績還較差。六、努力方向與措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加大課改范圍和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綜合各科情況,培養(yǎng)尖子生,提高優(yōu)秀率。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八

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是當代科學研究的重要特征,學科交叉孕育出新的學科生長點并大大促進了科學研究重大發(fā)現和重大突破。自然科學領域各個學科的交叉研究已相當普遍,更進一步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研究是跨學科交叉研究中邁出的一大步,正在興起[1]。

地理學是古老的學科,但已不再是夕陽學科。由于衛(wèi)星遙感技術、地球定位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信息研究平臺的建立,使之具有強大的工具性和實用性特征,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社會應用等各個領域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地理學科開放式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

1綜合知識體系對地理教育的要求。

現代科學研究的巨大挑戰(zhàn)是科學研究問題的空前復雜化,其對象已經不是簡單的孤立系統,而是涵蓋更大的范圍,因而跨學科研究成為必然趨勢。由于空間技術的發(fā)展,使人類有能力對地球環(huán)境進行整體觀測,特別是衛(wèi)星遙感技術,提供了對地球整體環(huán)境進行長期、立體監(jiān)測的手段;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為收集、處理、分析有關地球環(huán)境的海量信息,開展復雜的數學分析與數值模擬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改革開放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人才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在基礎教育領域,更加關注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如浙江省、武漢市等一些地區(qū)已經將物理、化學、生物和自然地理等理科課程綜合設置為《科學》課程,將政治、歷史、人文地理等文科課程綜合設置為《歷史與社會》課程。但是,高等教育師范專業(yè)的各個學科還是獨立發(fā)展,仍然缺乏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及學科和專業(yè)之間知識的滲透、融合與開放。

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包括自然、經濟、人文三大環(huán)境的復合系統。要了解各個地理圈層間信息傳遞的產生機理、表達方式,圈層間信息流的形成、傳遞、整合、集成和存儲并且利用信息流調控物質流和能量流。必須應用系統論的觀點,把一個地區(qū)的人類活動與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看作是一個內在聯系的系統,研究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協調人地關系,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地關系的研究為各種地理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的原因與機制探討、影響評價和對策提出,提供一個基本思路。通過研究、評價人地關系及其緊張程度,進而提出對策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2]。地理學科研究內容不僅構成公民生活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全面素質教育還可以利用地理學科所提供的素材、工具和研究方法。

地理學科因其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對象要素眾多、研究領域廣泛和極強的綜合性特點,使其具有獨特的學科研究優(yōu)勢。新地理學不僅繼承了因果原則、綜合原則、比較原則和范圍原則等傳統地理學的研究原則,而且廣泛使用了現代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虛擬數字地球系統等新興應用技術,從而改變了地理學研究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遙感方法視野廣闊、信息更新速度快、精確度高,提供了廣闊空間的同質資料,使定量研究有了很好的信息平臺并且使地理學的預測方法成為可能。為地理學科開放式教學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目前,人類活動正以多種方式強烈地影響地表自然環(huán)境的發(fā)展和演化,人類活動誘發(fā)的變化大大超過了自然變率,其范圍和影響可與許多大的自然因素和自然過程相提并論。人類活動驅動著多重相互作用,并以復雜的方式通過地球系統產生級聯效應。全球變化不能理解為簡單的因果關系,人類活動的級聯效應之間相互影響,而且局地和區(qū)域尺度的變化以多維方式相互作用[2]。危險而復雜的人地關系現狀、演化趨勢及其綜合性的研究特點也要求地理學科必須構建開放式的教學體系。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九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秉承20世紀初歐美體系,又參考前蘇聯學制,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教育,也一直參考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并沒有形成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教育自身特色。教學體系的某些局部雖有不小的變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變。近年來雖在廣泛開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的討論,并進行有關課程改革,但整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仍未改變。

高等職業(yè)藝術設計專業(yè)開放式教育體系將針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據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教學特點,研究和借鑒發(fā)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的先進經驗。通過優(yōu)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有的教與學的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局面,來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的開放式教學體系。

一、開放式的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

實施開放式教學體系不僅是一種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變革。這種變革必然會引起教學實踐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如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學分制的實踐中,追求的目標是“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然而,要真正做到開放式的“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專業(yè)、方向的所有課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現在選課表上。開放式體現的教學規(guī)則,對課程建設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改革要求。它必須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在開放式管理的機制下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實驗。

課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放式的核心。課程確定以后,課程本身的標準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意圖的具體體現,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依據;另一方面,學生也是通過對不同課程的選擇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范圍。而且,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的絕大多數課程呈現在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之中,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多是非線性的,這也就是說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躍式的。過去,我們一般都是根據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來制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而現在所謂的'專業(yè)教學計劃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已經失去了意義,課程由學生自己來選,培養(yǎng)的計劃也就處于一種變化之中。開放式教學體系制定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就是比較量化,它包括課程名稱、代碼、學時數、學分數、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基本要求、教材與參考書目以及作業(yè)要求和考試方式等。通過一些數字來明確課程教學的要求,盡量避免過去一些藝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那種模糊性、隨意性和無效性;同時這個標準也成為有關部門對教學進行檢查和督促的依據。

二、開放式的課程選擇與專業(yè)的確定。

在專業(yè)課的平臺上,所有的課程都是由學生任選的。也許有人會擔心,雖然整個學習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學生究竟以什么專業(yè)畢業(yè),是不是在開放式教學體系下就不分專業(yè)了呢?其實不是。上文中我們提出的一個口號是“淡化專業(yè),突出課程”,那么就專業(yè)界定的問題,我們提出的第二個口號是“先選課程,后定專業(yè)”。也就是說在學生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提出畢業(yè)申請時,系部可根據學生在三年或更長的時間內所學的課程的性質或類別確定他的專業(yè)歸屬??赡艹霈F的情形無非是以下三種:一是所學課程集中在某一學科或專業(yè)的課程群中;二是所學的課程雖然廣泛,但仍表現出明顯的學科或專業(yè)傾向;三是所學課程繁雜,學科或專業(yè)特征不明確。從開放式教學體系來講,對于上述三種情況,只要修滿規(guī)定的學分,學校都應該準許畢業(yè)。但后一種情況究竟以什么專業(yè)畢業(yè)還值得商榷。

1.社會實踐與產、學、研相結合。

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結合院系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實行工作室制的產、學、研教育模式,由設計師、專業(yè)教師共同負責專業(yè)教學、生產和科研工作,將科研成果和學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學之中。另外,改變僅在畢業(yè)設計時,才讓學生到設計公司參加實際設計項目的做法,根據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際需要,結合設計公司的設計項目,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項目設計。由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指導,面向社會的實際設計實踐,才能使學生提前進入角色,縮短了學習與工作的距離,熟悉了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得到了綜合性的多方面訓練。

2.建立藝術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

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對學生學習起著導向性作用。根據藝術設計專業(yè)特點,公共課、理論課,提倡開卷考試,充分利用課題設計、計算機繪圖綜合訓練等多種形式來評定成績。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設計比賽、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考級考證,獲獎或取得證書的學生給予獎勵學分。實行完全學分制,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程,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和培養(yǎng)特長,這也符合藝術設計專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yè)開放式教學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是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完善的。以上幾方面是筆者在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中實行開放式教學的一些研究和實踐,有待于進一步充實提高。筆者將在專業(yè)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總結經驗,尋找更加適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特點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季翔.高職教育建筑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2.

[2]孔保華,刁新平.開放式教學與實踐教學[j].教書育人,2002,8.

[3]孫湘明.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裝飾,2002,6.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

在我們辦公室每逢周一便可看到這樣一幅景象:老師們津津有味地批改著周記,有的時而面帶微笑,時而滿臉嚴肅,有的情不自禁地將精彩片段念了出來與大家共賞……周記中,學生無拘無束,聊天侃地,無所不談,內容是那么鮮活,那是命題作文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與命題作文相比,日記的優(yōu)越性起碼有以下四點:(1)時間的開放性。日記可以選擇適當的時刻――輕松的課余,悠閑的午后,清醒的早晨,靜謐的夜晚……當靈感來的時候,握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筆,刷刷地“噴涌”出融入自我情感的文字,那是一種愜意的享受。(2)內容的開放性。日記松開了學生的手腳,為其插上翅膀,把他們引進了一個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學生可以盡情的抒寫自己的耳聞目見、喜怒哀樂,小至花草寵物、風云雨雪、家庭瑣事、校園新聞、學習心得、人際交往,大至社會新貌、天下大事……(3)情感的真實性。真實生動的寫作,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是一種物我同化的心理過程,得有一個放松清純的心態(tài),才能漸入佳境。日記正是如此,它的價值不在形式而在內容――蘊含于文字中的、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是“我”的心路歷程,“人融入了文,文高揚著人,達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4)作文的習慣性。日記不拘形式,不限文體,不計篇幅,貼近生活,心有所悟,筆觸所至,讓學生回歸到寫作的主人位置上來,覓得一份自由舒展筆觸的感悟。“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練寫,有利于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因而筆者就將作文日記化,讓學生每兩周選擇日記中的一個素材,修改擴充成四百字左右的文章,以取代兩周一次的命題作文。這種自由度較高的主動寫作形式,把學生逐步引向“情動而辭發(fā)”的寫作之路。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一

所謂活動作文就是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各項活動,獲得一定的生活體驗,使作文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傾吐情感的過程。由于活動包括游戲性活動、探究性活動、表演性活動、智力活動、競賽性活動等,因而活動作文的內容是較寬泛的。如游戲作文《踩影子》、《釣瓶子》,比賽作文《左手夾豆比賽》、《腳力夾球比賽》、《碰蛋比賽》以及表演類作文《看表演猜成語》、《我演……》等都讓學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把,然后下筆成文,學生的興奮之情躍然紙上。

語文課本中有不少科學小品文語言精煉、說理透徹,而更吸引學生的則是文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科學知識在小學生心目中是高尚而神秘的,能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親自破解科學之謎,對他們來說是件很興奮的事。選擇實驗作為作文的題材,放手讓每個學生去動手,去觀察、體驗,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條理就較清楚,描寫也較具體。據此,我們老師還可將這種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多探究、多實驗。如我班有位學生看到書上介紹螞蟻的判斷力很強,就用螞蟻、棉線、糖等東西做實驗,寫成了探究性作文《螞蟻的智商有多高》,很有意思。其實探究并不局限于科學知識,我們還可以把范圍擴大,如“你知道校名的由來嗎,寫一篇調查記好嗎?”、“學校是市級文明單位,校園里該處處盛開文明之花,你認為我們學校當之無愧嗎?”“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知道小港有哪些動物資源?”等,都是很好的探究性作文主題。此外,還有童話作文、想像作文等,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五、開放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了評價,才能使教學成為一個有結構的、系統的、循環(huán)往復的、不斷提高的可控過程。教學評價的開放是指單一到多元。開放式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是在評價主體和評價形式上的開放。

1.自我評價。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修改作文的權利首先應屬于本人。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并在文后寫下“我最欣賞自己_____,我還待改進之處_____。”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兒童的立場,用商量和欣賞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和孩子們共同修改文章。在這個共同的修改過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能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種事物。這里必須指出的是,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元的,它應包括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長此以往,學生作文興趣將越來越濃厚,作文自信心將不斷增強,作文水平將有質的飛躍。

2.互相評價。

學生有了自評自改的基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互評互改。我們常常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評改,按相同內容或按相同表達形式為小組互相評改,或者把學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讓學生自由選擇評改等方式,要求學生在評改時寫下修改意見,在虛心地汲取被評改作文的優(yōu)點的同時,又認真負責地指出不足之處,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認識的問題,小到一個詞、一個符號。學生在批改作文方面所展露的想像力,語言創(chuàng)造力,有的讓老師也自愧不如呢!如:(1)丟字現象嚴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遺失傘?(2)句子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仿佛炎熱夏天喝了一瓶冰鎮(zhèn)汽水,舒服極了!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角色不斷轉換,使他們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學會合作,學會評改。

3.合作評價。

這里的合作評價,就是指開展靈活而有趣的改文活動,如設立“作文病院”,讓學生做“大夫”,相互合作“診斷治療”;建立“啄木鳥興趣小組”,把修改的典型文章寄給《寧波晚報》、《未來作家》專欄;組織“編輯室”,讓學生修改、編發(fā)稿件等。

4.家長評價。

家長評價也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家長對評價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很有興趣。如果家長能夠慢慢地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文,有助于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每一篇習作有同學、家長、老師多人的評語及簽名。若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本保存下來,那將是一筆很好的精神財富。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二

結束,我們的教學工作也進入了尾聲。回顧這一學期,有喜有憂,但是我感覺收獲還是頗多,現將這學期的教學做個總結,既是對本期工作的總結和反思,也是對未來的提醒。本學期我擔任了六個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其中有三個班為創(chuàng)新班,兩個班級為普通班,一個為國際預科班,由于下學期馬上就要會考,所以本期教學任務比較重,教學進度比較緊,,由于各個班級基礎不一樣,所以本學期節(jié)多事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后總算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復習工作順利進行,不負學校期望?,F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大家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組織練習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安排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有目的,定時定量的活動讓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得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協調統一順利地開展下去,同時也使我獲益不少,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泉州師院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新教師培訓,通過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相關方面老師介紹了有關教師法律法規(guī)知識,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茖W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三

20xx年9月開始,我擔任了高二1、2、3班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面臨理科班會考。任務艱巨,在與諸位地理教師的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

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積極參與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二、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fā)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學生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4、配套習題有的難度較大,與學生的會考目標比較不符。

每屆學生的特點都不同,為此我們組內經常交流借鑒經驗,經常進行組內教師的互相聽課活動。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我上網查資料,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找課件,制作課件,準備、制作教具。復習階段,我把每一單元的知識框架、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為的就是讓學生有個清晰的復習印象。

對于上課過程,考慮教法,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怎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學科知識。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并且把這種好的學習習慣延伸到課外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這是我經常在備課中思考的問題。因為我很清楚,學生僅憑幾堂課和幾本課本是學不好地理的,地理是縱橫萬里的一門學科,尤其有一些地理知識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只有跟隨時代變化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這種習慣。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盡量把課本的知識結合最近發(fā)生的時事或者是新的科學發(fā)現的內容,提起學生的興趣,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另外,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會考,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還注重教授給學生解題的技巧,針對地理的一些同類的題目歸納解題思路,而且還專門對于一些熱點的專題進行細致的講解復習。然后再進行小測和單元自測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也加深學生的印象。

對于學生初高中地理銜接的問題和矛盾,我們盡量做到在講課前或過程中能把初中的知識聯系綜合到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幫學生做好銜接。又或者在課前布置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上課時再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入,使學生能有所鞏固。

在復習迎考的最后階段,我們備課組加強了集體備課和交流,統一做到前面復習以及關注重點。在幫學生建立知識框架的基礎上,對于一些學生理解有困難的知識和熱點問題再做加深鞏固處理。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答題的思路以及規(guī)范上,讓學生能盡量抓住得分點。對于學困生,我們就以會考綱要為目標,抓緊學生對會考綱要的掌握,使學生盡量能把得分的知識點熟練應用。

在同備課組以及年段教師集體的幫助下,今年會考的復習工作能順利展開,也算是圓滿結束,不管結果怎么樣,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當然我做的不算最好,也存在許多不足,希望在新的學期能審時度勢,彌補缺點盡量做好。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四

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及市教育局的有關要求,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入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精神,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fā)展”,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進一步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1、探索學科教學規(guī)律,積極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化,并通過扎實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落到實處。

2、七年級、八年級地理教學與研討工作。

繼續(xù)開展多渠道的教師培訓工作,指導教師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

3、積極推進高中課程改革。

指導教師領會高中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探索高中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4、高三復習工作的研討。

對高三復習工作加強策略指導,為總結推廣先進復習經驗,提高高三復習整體質量,本學期將在固鎮(zhèn)二中舉行20xx年地理學科高三復習教學研討會。(通知另發(fā))。

年級。

世界地理復習(含地球運動、大氣等自然地理基礎)。

注:如組織質量監(jiān)測,將按照此進度進行。

教研活動安排一覽表。

周次。

——七年級單元備課鄉(xiāng)土地理教學。

初中教師。

1.課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觀摩。

2.全國初中地理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介紹。

市35歲以下。

1.八年級教學單元備課。

2.學業(yè)考試復習專題。

初中教師。

: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請各位教師準時參加。認真準備,積極研討,共同提高。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五

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解決和研究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需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活動的實效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培養(yǎng)發(fā)展。把地理教學和教科研緊密結合起來。

1.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為根本任務,啟發(fā)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方法和能力,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加強教學研究,全面提高課堂的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2.加強學科組的`團結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組成員都有進步。通過一系列活動將地理教師凝結為一個整體,強化整體意識,發(fā)揮整體作用,實現智慧互滲。在一種比較和諧的氛圍中成長工作。全組所有成員努力將工作做到最優(yōu),能成為學校放心的教學骨干。

3.進一步規(guī)范教研組活動制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每次活動“四定一公示”,一定時間地點,二定主持人,三定活動主題,四定研究形式。

4.加強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和檢查力度。進一步完善學科備課要求及備課檢查細則和作業(yè)布置要求及批改要求及作業(yè)檢查細則。規(guī)范老師們的備課、作業(yè),對備課和作業(yè)實行周查月考核制度。

5.教研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課程改革中的探索性問題,研究教學常規(guī)中普遍性的問題,重點是要研究課堂。圍繞本學期教研室提出的“先學后教,當堂達標”教學意見,全體地理教師通過集體研討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方式,集體構建出本學科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學期也要加強與縣立項課題《將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融入地理教學策略研究》相關的主題研究。

6.在提高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方面,在教研活動時組織老師們進行業(yè)務理論學習,交流讀書心得,互相推薦優(yōu)秀書目。教研時也會自覺關心當前國際國內重大社會、政治、經濟問題,及時與教材進行有機的結合,使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并及時總結經驗,力爭到學期結束寫1篇有份量的教研論文。

7.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教學,利用好學校所建地理教室的優(yōu)越條件,研究怎樣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來增大課堂容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變抽象為具體,來突破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這學期還要加強課件資源的共享,進一步增強濃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氛圍。

1.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

2.實行在教師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制度。個人備課實行超周備課,教師應有教案上課。集體備課主要在組內進行,集體備課的內容可為一個學期或一個階段中較難把握的內容。活動前組長確定備課內容和人員,活動時重在分析課標要求,教學重難點,針對重難點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典型習題設計。形成相對成熟的備課資料。

3.教師教學活動中遇到的重難點等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依托學科組,加強研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討論解決的策略,多人實踐體驗,深入研究。注意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案例反思等,積累教研成果。

4.開展示范課、優(yōu)質課、研究課等教學觀摩活動,讓有經驗的老師,充分發(fā)揮其輻射帶動作用。

5.加強校際交流學習:到外校聽課、學習考察的老師,要把外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引進來。

6.參加各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或研修。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六

在現代的教學中,我覺得現在我體驗最深的一條是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嘗試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論,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主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

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欲的嫩芽。切不可因學生提出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發(fā)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七

1、能理解課堂教學的意圖,根據教學方法做出作品。

2、每周一次的美術課都很積極,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

3、大部分學生愛好美術,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動起手來,參與其中。

1、教師要認真貫徹本教學大綱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yǎng)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2、要貫徹啟發(fā)式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

3、教師應加強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放映幻燈片、影片、錄像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

4、要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美術教學要盡量注意學科間的聯系。如在講到點、線、面等概念時,可聯系數學中的相關概念來解釋。

6、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態(tài)度習慣養(yǎng)成和知識能力發(fā)展并重,并鼓勵大膽創(chuàng)進和個性發(fā)揮,即著眼于實際成績,更注重未來發(fā)展。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八

學有體會,教有所得,我認為教學不總結就不能升華為理論。寫好總結為的是把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提高到與自己工作相適應的水平,使自己的能力提升一個更高的境界。一個學期過去了,我深深地感悟出一個道理:要讓同學們學好地理,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讀圖分析能力。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語言,是學好地理的工具,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學的一個側重點。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讀圖基礎,沒有較高的綜合辨別能力就無法學好地理。

圖像系統的增加和文字系統的精減是人教版新教材相對老教材的一個重要變化,這種變化更符合中學地理學科體系。課本每幅圖像都是緊密配合課文而精心繪制的,但每幅圖像所反映的內容和方法往往不一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怕麻煩,不愿看圖,甚至放棄看圖,只是死記課文的文字。這樣學起來既辛苦,效果又不理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即是運用有關的地圖解釋課文內容。其次是引導學生根據各種圖像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反復看,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觀察和多幅地圖迭置閱讀,由點到面,由簡到繁,達到整體性看圖。最后讓學生不依課文獨立地運用地圖描述地理現象。例如:《聚落與居民》一章中有關世界人口分布狀況的內容,如果只讀課文,使學生有“空中樓閣”之感,不易理解,更難以掌握空間分布;運用課本中的“世界地形圖”、“世界降水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等圖像,分別從地形、降水、氣溫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勻的原因,更突出重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密切配合課文,指導學生一一閱讀這幾幅圖像分組討論,做到從多角度、多層次理解知識。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更直觀,收到化難為易的功效;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圖像;從而使學生能初步具有從圖上獨立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教會學生觀察地圖,獲得圖上信息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進行析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采取縱向聯系,橫向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圖進行剖析,先是單要素、分部門、小地區(qū)的分析;再是把這些要素、部門聯系起來,進行多要素、多部門的綜合,把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吃透;然后我圍繞圖像向學生提出適量的問題。例如:講到“世界氣溫的分布時”要求學生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圖》,提出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極地逐漸降低的規(guī)律,接著設疑,等溫線為什么不跟緯線一致?為什么南半球的等溫線比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較多?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讀圖,分析海陸分布及地勢高低對氣溫的影響。南半球海洋寬廣,等溫線受緯度影響較大,受陸地和地勢高低影響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陸交錯分布的影響大,故曲折。以圖設疑,把形象、生動的圖與思考題緊密結合起來,變“索理于文”為“索理于圖”,把學生的思維水平推進更廣闊、更高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層次。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瞻前顧后,開闊思路,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等能力。

填圖是地理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是看圖、析圖的歸宿,也是鞏固看圖和析圖知識的重要手段。由于課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識要求學生準確掌握,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利用地圖把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編成綜合練習,讓學生做。例如:學習《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地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如果有兩艘油輪由波斯灣出發(fā)到日本和西雅圖,它們應怎樣走?沿途經過哪些海洋和大洲?這樣,使學生在積極、興奮、愉快的填圖練習中獲得知識。既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又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讀圖的能力。

實踐證明: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填充圖冊、讀圖練習將地理知識巧妙地融之圖中,使知識與插圖恰當結合,起到以圖記文,以文析圖,圖文并茂的作用,從而取得教與學,知與能的和諧統一。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十九

本次聯考地理學科整體考得不好,本一、梯隊、本二三檔均沒有完成指標(22/43/64),班級之間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時,發(fā)現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1.教師考前教育和指導不到位導致學生審題不認真,抓不住關鍵詞、應變能力差等錯誤發(fā)生。

2.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概念不清。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在學生,是由于普通班大部分學生平時不思考、不理解、不質疑、不問題導致。其實,即使老師把問題掰開揉碎講透,也不如學生自己去反思總結有用。這也是進行課改的原因之一。雖說學習要目標明確,提高效率,但知識的沉淀吸收需要花費時間、耗費腦力,學習也很辛苦,所以會導致有些學生每天學習疲于應付。

3.學生考試態(tài)度問題不夠嚴謹,有些同學沒有認真對待考試,沒有用心去做題,從卷面就能體現出來,字跡了草,答題隨心所欲,答非所問,甚至亂七八糟。

每次考試都是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其意義在于查漏補缺和總結進取。發(fā)現成績與目標的差距,教師除了要進行各方面反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對下一階段期中考試,制定迎考措施:

1.結合往年期中試卷練習,找出中間學生做錯的題,耗時較多的題、搖擺不定的題、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分析錯誤原因,整理學生的薄弱知識點。

2.進行選擇題限時訓練,提高學生選擇題準確率;主觀題強化學生的解題思路;

3.本一生多關注,梯隊生多鼓勵,減弱學生的焦慮情緒,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科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避免學生出現疲倦狀況。

4.讀書時間安排?

總之,地理組教師會一如既往,同心盡力,與文科班學生齊努力,最終贏得期中考試最佳成績!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二十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4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遵循教導處的工作安排,學科的教學計劃及學科的特點,精心,認真的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并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的總結:

汕頭市采用的地理教材是湘教版,并不加入中考成績,只在第二學期參加生地會考。在學生心中這是副科,所以他們對地理這門課程不夠重視。正是這樣的特點,上課前的備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只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他們才會認真的聽講。地理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在備課的過程中,總是把知識滲透到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事物中去。備課的過程中,我認真的貫徹義務地理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地理思維和學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其實地理就在身邊。讓他們學會運用學會的地理知識才解釋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有關地理的現象。如在講述中國區(qū)域的時候多講述各個地區(qū)不同的人文地理知識,讓他們感受有趣的異地風俗。從而提高他們上地理課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地理。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課外作業(yè),減輕學生的負擔。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盡量準確無誤的把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

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知識的準確傳授外,課后的輔導、檢測也至關重要。在每一節(jié)新課過后我都會以書面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題,起到對新授課內容的復習效果。在課后輔導工作中,我尤其重視階段復習,在每一章結束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力度。

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我認真的學習政治思想理論,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師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規(guī)。做到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地理教學方面,不斷的加強地里知識學習,練好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我積極的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并經常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其他老師的優(yōu)點,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改進工作,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總之,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并多做總結,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地理學科研究論文篇二十一

開展細化解讀課程目標工作是我們的中心教研工作。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這項工作我們已開展了近兩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需要我們更科學的持久的進行下去,要“解讀課標,上明白課,落實課標,上有效課”。

這項工作不少協作區(qū)做的都很不錯,在這項活動中很多老師都是受益者。本學期教研室指出,要按照《鄭州市教育局關于全面推進細化解讀課程標準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結合各學科、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扎實開展這項工作,每個縣、區(qū)、協作區(qū)、學校也都要拿出細化解讀課標實施方案,以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地理學科也制訂了地理學科細化解讀課標的指導意見,在今天會議的第二項內容里我們還要一起學習。

上期的第一個會議上,我們提出要求,每位老師要解讀課時目標,要把解讀課標作為備課的一部分,解讀課標應伴隨備課、上課同時進行,真正達到督促我們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為了科學規(guī)范的`開展這項工作,我們組織骨干教師一起學習,對于細化解讀課標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對這項工作也有了新的舉措,從理念層面到技術層面,對地理課程標準以及課程標準分解技術都有了更高的認識,制訂了地理學科細化解讀課程標準指導意見,同時對于分解課程標準的技術進行了分解,這項成果將發(fā)布在上供大家參考。為了檢驗這項工作的推進結果,今年的暑期高中新課程培訓,我們以分解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為題,專門對高中老師進行了測試,作為一項中心工作,在以后的檢查評比中,這項工作所占的比重還將擴大,一定要引起老師們的高度重視。今天的會議對這項工作的落實將專門布置。

深入學校,深入課堂,采用科學的觀測手段,運用課堂觀察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觀察活動,是我們上期的又一項大的教研工作。

早在09年下半年,我們就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我們選擇了“教師講解的有效性、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學生活動的有效性”三個觀察點,開發(fā)量表,以七中和九中為試點學校,以王一軍和趙云倩老師為觀察老師,組織中心組成員和骨干教師參與課堂觀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學期,我們的課堂觀察活動規(guī)模更大,組織也更規(guī)范。我們把這項活動和細化解讀課標活動結合起來,開展了全市性的協作區(qū)主題教研活動,開發(fā)課堂觀察量表,初中第二協作區(qū)率先組織,到實驗中學進行課堂觀察,使老師認可這項活動,并積極參與進來,大家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教研活動,第一次課堂觀察活動結束后,實驗中學的王喜峰老師加入到修訂量表的行列,對課堂觀察量表幾經修訂,使量表的診斷性更強,也更具操作性。接著我們先后在到51中、61中開展這項活動,為了了解量表的可行性,王喜峰老師幾乎每次活動不論多遠都要參加,根據老師們反饋對量表進行修訂,每次活動,我們高初中各協作區(qū)的負責人都會自發(fā)參加,加入到量表修訂和課堂觀察活動中來。在整個活動中,各協作區(qū)負責人和王喜峰老師為地理教研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此衷心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參與到我們的教研工作中。上學期最后一次課堂觀察活動是在高中第二協作區(qū),在實驗中學高中部進行。整個活動我們按照課堂觀察的程序組織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一次次實驗,最終比較成功地開發(fā)出了一套“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課堂觀察系列量表。

表一: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

表二:學生獲得答案的途徑。

表三:學生侯答時間和回答問題形式。

表四:教師理答。

表五:問題設計與學習目標達成的關聯度。

這個量表也已掛在我們上,供大家進行課堂教學診斷參考。

附:外國語學校分校張紅琴老師的課堂觀察報告:

在聽孫青老師的講授的《澳大利亞》一課的過程中,我針對“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方面進行了專題觀察,觀察結果如下:。

1、問題的指向性。

教師一連拋出幾個不同角度的問題,學生有些無所適從。這部分知識本來就是難點,況且,中間換了三個名詞“自流井”、“自噴井”“地下井”,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

2、問題的層次性。

本次觀察的20個問題中,識記層次的7個,占35℅.比如,“閱讀各種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區(qū),主要氣候類型,主要礦產資源”等問題,都屬于識記層次的。理解層次的6個,占30℅,比如“讀圖總結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氣候分布規(guī)律”,“自流井的形成原因”,“澳大利亞人口為什么分布在東南沿海?”等問題屬于理解層次的。應用層次的6個,占30℅.比如“應用大陸漂移學說解釋澳大利亞為什么有那么多古老的動物?”“把讀圖找到的澳大利亞的重要地形區(qū),瀕臨的大洋,穿過的緯線,重要城市填到自己繪制的澳大利亞空白圖中”,這些都是對已有知識的應用。另外,屬于其他層次的有1個問題,占5℅。即要求學生繪制澳大利亞輪廓圖,應該屬于繪圖能力的訓練。

總的說來,孫老師對課堂問題的設計是多樣化的。識記的問題最多,在此基礎上理解,應用的問題也不少,另外還注意到了繪圖能力的訓練。

通過此次課堂觀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認為以后要注意兩點。

1、課堂問題的設計要指向明確清晰,表述準確無爭議。

只有指向清晰的問題,才能引發(fā)學生有效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一步步的到達成功的彼岸。也只有這樣提問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教師提的問題才能成為學生真正希望探討的話題。而指向不明的問題就會把學生引入一個十字路口,學生會迷茫懵懂,無所適從,不知該走向何處。這自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課堂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層次多樣。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全盤考慮,識記、理解、應用各層次的問題都要有所涉及。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而且能促進學生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另外,我認為提問問題的層次性還應該指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難易適度,注意提問的梯度,對于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輔助性提問,即設計課堂提問要考慮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由此可見,“評課是基于證據的推論,而聽課是依靠科學手段搜集證據的過程?!边@是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的最大區(qū)別。這種聽評課已不再停留在對于一節(jié)課都評判上,更多的是對這節(jié)課的研討。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聽評課活動和教研活動。各協作區(qū)活動照片及總結都已發(fā)至上,請大家瀏覽。

上期我們進入課堂教學達標評優(yōu)活動的第二階段,教學技能和說課。我們總結上一輪的經驗,精心組織本次活動。力圖通過這項活動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業(yè)務素質。

3月27、28日兩天,我們同時在鄭州二中、三中、七中、十一中、十六中、三十一中、外語中學等學校分別組織了課堂教學達標評優(yōu)活動的教學技能和說課活動,各協作區(qū)負責人精心組織,聘請評委,保證了達標活動的順利進行。和第一輪達標活動不同的是,我們增加了板書環(huán)節(jié),并計入總分,來降低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的總分,但還是感覺不盡完善,根據外地經驗,在下一輪達標活動中我們設想板書設計分數計入說課環(huán)節(jié),將增加一個項目,地理現象形成過程示意圖,總之,不論是刪除還是增加,我們都將朝著更能反應地理教師素質和更合理的方向發(fā)展,也希望大家建言獻策,共同把我們的課堂達標工作做得更好。達標活動兩年一輪。

事實證明,通過這一達標活動,對于促進中青年地理教師的成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對于剛上崗的年輕教師也是一種方向的指導。本次達標活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從考核結果可以看出,選手間層次差異比較大,部分老師教學基本功不過硬;還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課標意識不強,二是說課的模式不統一。這些都是我們今后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四、按計劃推進高中新課程實施。

1.5月份開展高二地理新課程選修課培訓。

去年是高中地理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年,高二地理首次開設選修教材。上學期高二要開設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6環(huán)境保護兩個模塊,這兩個模塊要在兩個月內完成,對高二老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兩年來,老師們一直在不斷學習著、實踐者、探索者,收獲與困惑并存。新教材使用以來,省、市教育部門利用暑假對高一高二地理老師進行了全員培訓,使老師從理念上和行動上都接受了新教材,但這種培訓理論多實踐少,必修多選修少,導致老師們對必修關注的多,對選修關注的少。所以當教研室提出要進行選修課培訓時,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這確實是我們地理學科老師最需要培訓的地方。正因為是老師的需求,所以我就想既然培訓就一定要有效,就一定不流于形式,一定要把培訓工作做好。

回顧以往的高級別培訓,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往的大型培訓多由人教社的教材編寫專家培訓或者大學教授培訓,他們的報告確實很精彩,理論水平很高,但是缺乏老師們想要的操作層面上的內容。因為我們的培訓對象是老師,所以要想使培訓有效,必須先了解老師的心聲和需求。為此,我們廣泛征求高中地理中心組和廣大老師的意見,最終把培訓專家人選定位到“要請一位課改區(qū)的一線老師”,“要有課、有教學建議、有互動交流”。為此,我們多次和省教研室聯系,提出我們的設想和要求,委托他們和課改區(qū)教研室聯系,終于,由河南省教研省、安徽省教研室推薦,經趙主任協助,在人教社的幫助下,我們聘請了安徽馬鞍山六中的林章和老師作為我們的培訓老師。培訓老師確定以后,我們多次和林老師取得聯系,談我們河南省及鄭州市高中地理的課改情況,包括課程的設置情況、選修課的開設情況、對培訓的想法、老師們的要求等等。最后把培訓的主題定為三個:上一節(jié)選修課的現場課、做一場關于選修5、6的教學建議的報告、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

整個活動方濟民老師、薄夫寶老師、沈永民老師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培訓按照我們的計劃和議程兩個半小時結束,效果良好。專家報告理念和操作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上的實在,報告做的實在,老師們收獲很大。

2.暑期新課程培訓。

首先,我們選派骨干教師到河南大學參加省級骨干教師新課程培訓。接著是全市高中教師的全員培訓,按照上級要求,參加省級骨干教師的老師全部參加市級培訓的組織工作,從作業(yè)題到培訓考試題,他們從老師們的需要出發(fā),精心布置,我們的作業(yè)和試題質量都很高。同時還在教研論壇上發(fā)布培訓信息和培訓資料,很多省級培訓老師深入各個學校,及時了解老師們培訓中出現的問題,使培訓和結業(yè)考試高質量的進行。在這項工作中,薄夫寶、萬亞男、楊濤、王貴銀、趙偉杰、王義軍、張偉利、謝玉強等老師犧牲了大量休息時間,為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五、做好高三畢業(yè)年級教學指導工作。

上學期已進入二輪、三輪專題復習,我們要求老師要研究考綱,研究試題,上好講評課,認真進行每次考后質量分析。

按照高三三段復習備考計劃,元月份、3月份、5月份分別舉行了高中畢業(yè)班的第一、二、三次質量預測考試和評卷工作,上學期主要進行的是第二、三次質量預測考試和評卷工作。

1.精心命題:我們組織相關老師查閱了前三年高考和鄭州市高三地理質檢命題的大量數據,依照20xx年考試大綱的精神,考查學生的四種能力。突出主干知識。突出地理特色。重視對學生圖表能力的考查。與緊密結合。模擬高考。力求和高考保持一致。

2.4月17日,進行考試質量分析和復習備考研討會。二檢結束,我們及時進行質量分析,并召開高三地理復習備考研討會,從試卷分析、專題復習到學習答題方法指導等方面進行研討,積極備戰(zhàn)高考。在質量分析和高三復習備考研討會上,外語學校的張偉利老師為我們做了復習課示范,沈永民老師對二檢進行了試題分析,張思梅老師為我們做了最后階段復習備考指導報告,整個會議進行了三個小時,內容翔實,會場秩序井然。會議資料也已在上發(fā)布。

今后我們要逐漸形成制度,每次會議的組織、程序、資料和會議總結,還有大家的體會都在和教研論壇上發(fā)布,大家有什么想法、建議、疑問也都到教研論壇上發(fā)帖,提問。我的想法是要把教研室和建成我們地理老師的家。

期末開展了七、八年級和高一高二的抽測評卷工作,這次七八年級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一是依據課標、教材,二是為學生高中繼續(xù)學習地理服務,試卷突出主干,直擊重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這也為我們今后初中教學和命題的指明了方向。這個指導思想我們將堅持不變。

年級平均分優(yōu)秀分優(yōu)秀率良好分良好率及格分及格率。

七年級70.478526.81%7547.83%6073.16%。

八年級73.558925.52%7849.32%6571.26%。

高中命題的指導思想:一是依據課標、教材,二是瞄準高考,為高考打基礎。關于命題,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議請告訴我,我們一同改進,旨在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科目平均分一本一本率二本二本率三本三本率???。

高一61.288310.80%7622.61%6741.65%58。

高二(文)53.52835.47%7316.53%6529.68%54。

從各項數據指標來看,我們的考試應該是很成功的。

高三年級已經專門開過了會議進行分析,當時的分析發(fā)言稿,已發(fā)到中學地理網頁。不再多說。

關于《同步訓練》,內容可能不盡完善,在使用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希望大家提出批評與指導,我們已組織骨干教師進行了糾錯和修訂,相信一定會使大家滿意。如果大家需要購買,請直接與以下單位聯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1812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