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優(yōu)質(zhì)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8:08:16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優(yōu)質(zhì)22篇)
時間:2023-12-13 18:08:16     小編:文軒

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有力工具,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教學效果。要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接下來是一份教案的詳細內(nèi)容,希望能對你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日歷,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在生活中的運用及作用。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多種不同的日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日歷,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么?(日歷)。

1、和幼兒一起說說日歷的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日歷。

師:日歷里面有什么?(數(shù)字、文字等)。

二、深入認知。

老師這里有一本日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認識年份。

師:這是哪一年的日歷?(20xx年)。

2、認識月份。

(1)一年的第一個月是幾月?最后一個月是幾月?12月過完后就表示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2)那一個月有多少天呢?這些小數(shù)字會告訴你。

一年有12個月,有的一個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學習查找日期

(1)今天是幾月幾日?誰能從日歷中找出來?(幼兒示范)。

(2)老師的生日是11月7日,誰能找出來。

(3)國慶節(jié)是幾月幾日?!來自老師教案。!誰能找出來?

(4)老師說節(jié)日,幼兒在日歷上找出來,并進行評價。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之間互相提問、指認日期。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shù)學活動的內(nèi)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日歷說起讓幼兒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歷,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shù)。對日歷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fā)展推理能力。

這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接著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日歷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兔年、龍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回答著。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歷最上面有數(shù)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歷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shù)小朋友知道,可是對于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shù)、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于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歷,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qū)分大月小月,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在尋找日歷秘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日歷上的.數(shù)字顏色?!薄盀槭裁床灰粯幽??”,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jié)日,你看!”還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事實給你證明在接下來的“找節(jié)日”環(huán)節(jié)中,當我說出節(jié)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著在年歷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煉了,于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歷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小百科:日歷,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記載著日期等相關信息。每一頁顯示一日信息的叫日歷,每一頁顯示一個月信息的叫月歷,每頁顯示全年信息的叫年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座臺歷、年歷卡等,如今又有電子日歷。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能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自然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等。

2、體驗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測量的意義,增強幼兒動手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測量的意義,測量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

活動準備。

直尺,長紙條,測量用的繩子,木棍,記錄紙。

活動過程。

2、啟發(fā)幼兒用自然工具來測量兩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測量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測量時將測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用手或手臂來量桌子,門,窗的長度,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并且記錄下來。

第二組用繩或者腳步來測量教室,黑板的長度,寬度,說說測量結果并記錄下來。

第三組用棍子或者直尺來測量桌子,椅子的長度或寬度或高度,說出測量結果并記錄下來。

4、對照匯報結果引導幼兒探索:用長方形紙條自制量尺,寫上0——10的數(shù)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結,鼓勵幼兒用書,鉛筆,小棍,直尺來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教學反思。

學前階段的幼兒,對與數(shù)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對于這一活動我進行了反思: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

2、難點:做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準備:

水果圖片,統(tǒng)計圖,展示板,多媒體課件,彩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探索新知。

1.創(chuàng)設情景。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四種水果,看看是那四種水果?

(視頻出示水果圖片:草莓、梨、西瓜、菠蘿等)師: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種水果有幾個嗎?

師:每組的操作盒里也有這些圖片,請給它們排排隊,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

(從下往上排隊,水果標識在下邊。)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討論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貼到黑板上。

師:你是怎樣擺的?哪種方法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個格子擺一個水果就能幫助我們比出多和少。

師: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幼:按從少到多排或從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紹統(tǒng)計圖。

師:你們在擺圖片時有沒有碰到困難?

幼:西瓜圖片太大,一個格子放不下。

師:誰有好辦法?

幼:也可涂顏色來表示。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展示涂顏色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

師::涂顏色的看起來非常清楚。這時就會出現(xiàn)四個柱子。我們只要比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統(tǒng)計圖展示板)想一想,圖中的四個柱子、數(shù)字、水果標識都告訴我們什么?。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底下的圖片可以告訴我們是什么水果。數(shù)字可以告訴我們哪種水果有幾個,像這樣的圖叫統(tǒng)計圖。

3.看圖提問題。

師:請你說說從統(tǒng)計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幼:統(tǒng)計圖告訴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統(tǒng)計圖還告訴我蘋果有5個,比草莓少1個。

二、應用知識。

1.創(chuàng)設情景。

2.小組討論結果展示。

師:請每組出一名小朋友,拿著統(tǒng)計圖說一說。

3.分析應用。

師:根據(jù)這些統(tǒng)計圖,我們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多買一點,哪些水果該少買一點?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數(shù)學練習冊》統(tǒng)計練習題。

活動反思: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jié)課中存在許多以上不足之處外,還有一個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細節(jié),如: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jù)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jié)課效果會更好。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親和力與學生溶為一體,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利用教師提供的豐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主構建、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并初步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四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電影找座位活動,理解電影票上的數(shù)字含義,學習用數(shù)交集的方法,對號入座。

2、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問題,豐富生活經(jīng)驗,感受數(shù)游戲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室布置電影院場景;電影票20張;抽號箱及座位號。

活動過程:

一、價值取向:了解看電影的生活常識。

1、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看電影常識:

(1)今天天氣真好,大頭兒子打電話約大耳朵圖圖一起去看電影。

(2)他倆來到電影院,已經(jīng)是幾點了?(9:30)。

(3)今天電影院播放哪幾部電影啊?觀察播映表。

他倆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離9:30最近的那部電影。

大家一起幫忙找找哪部電影離9:30最近。(10點播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4)他倆買了2張電影票。座位號寫在哪兒???誰知道?

(5)大頭兒子的座位號是:第3排6座。誰幫他去找到座位。

圖圖的座位是兩道算式題:第6—4排9—5座。

算對了答案才能知道幾排幾座,找對座位。請一幼兒算出答案,并找到座位。

二、價值取向:模擬游戲,提升看電影的生活經(jīng)驗。

今天免費看電影,你們想不想去看?。康沁@些票子上的座位號有點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題,有的是減法算式題,還有的就是單個的數(shù)字。只有坐對座位的小朋友才可以在下個抽獎活動中得到獎品。(幼兒自己伸手在箱子內(nèi)抽票、算出答案、入場、對號入座)。

(1)老師提示幼兒:對號入座。

(2)驗證游戲:

今天電影院舉行抽號中獎活動,被抽到座位號的觀眾可以得到一個獎品;如果你坐錯了座位,與抽到的座位號碼不一樣,那就請你重新對號入座。

(3)結束:

今天我們學會了去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的方法,這樣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下次你們一家人去電影院,你要走在爸爸媽媽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還要幫爸爸媽媽找到座位,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會兒,等會兒繼續(xù)再看。

活動反思:

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枯燥而又抽象的。而今天這節(jié)課,我將要教會孩子們理解并區(qū)別“1”和“許多”,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感知這種量的關系,我通過直觀的教具在營造氛圍的同時適當滲透認知,讓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使幼兒在游戲中建立初淺的數(shù)概念。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五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協(xié)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2、通過測量、比較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面積守恒。

3、能積極嘗試和比較主動地學習。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面積大小相同、形狀不同底塊場地。

物質(zhì)準備:塑膠板70塊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給每個幼兒人手5塊塑膠板,讓幼兒用塑膠板自主地拼圖。然后,請幼兒根據(jù)拼出的場地的形狀,想想它們分別像什么?再請幼兒比較這些場地的面積大小。

2、引導幼兒討論:你們拼出的場地的面積大嗎?讓幼兒通過鋪墊子去發(fā)現(xiàn)5塊場地是否一樣大。

二、操作活動:給5塊場地鋪墊子并記錄用了多少塊板。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2、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

3、通過給不同的場地鋪墊子,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5塊場地面積的大小。

三、活動評價:初步體驗面積守恒。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或別人的操作結果,并討論:你認為著5塊場地一樣大嗎?為什么?

小結:大家都用一樣大小的墊子去鋪場地,雖然場地的形狀不一樣,但每一塊場地都是用了12塊墊子,說明這5塊場地一樣大。

課后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教育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選擇了對大班幼兒比較難理解的面積守恒作為教學內(nèi)容,旨在幫助初步理解面積守恒概念,教師能將這一知識點轉化成一節(jié)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強的一節(jié)教學活動,同時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測量物體面積的大小可以轉化成數(shù)單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動棋子的面積與個數(shù)的方法。整個活動由淺入深,幼兒能積極參與,對活動充滿興趣。幼兒在解決問題時進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較好的完成了預期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六

二學會比較20以內(nèi)兩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

三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幼兒的比較能力,從實踐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詢問并比較弟弟妹妹年齡誰大?

復習十以內(nèi)的比較大小。

二、比較大小,層次一,兩個數(shù)的位數(shù)不同,如何比較?

先比較位數(shù)位數(shù)多的數(shù)大位數(shù)少的數(shù)小。

如兩位數(shù)大于一位數(shù)。

有一個數(shù)就是一位數(shù),有兩個數(shù)就是兩位數(shù)。

三、比較大小,層次二,兩個數(shù)十位相同,個位不同。

這里要讓幼兒首先認識個位與十位,從右數(shù)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強調(diào)兩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相比較的時候,十位相同個位大的數(shù)就比較大。

五、組織練習,并說出幼兒的想法。

六、比較大小層次三,位數(shù)相同,十位相同,個位相同怎么辦?

總結延伸。

今天我們通過生活中的比教學習了數(shù)學中的比較,明白了,數(shù)位不同,比較數(shù)位,數(shù)位多的數(shù)大,數(shù)位少的數(shù)小,數(shù)位相同,十位相同,個位不同時,比較個位,個位大的數(shù)比較大,數(shù)位相同,十位相同,個位也相同,要填等于號,現(xiàn)在我們一起開始做練習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七

1.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jīng)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fā)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2.幼兒在學習這一內(nèi)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lián)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jīng)驗,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4.該內(nèi)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shù)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圓柱卡片等。

1、以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引導幼兒說出金箍棒能變粗、變細。

2、探索活動:

(1)請全體幼兒幫助老師將一些圓柱體按粗細進行分類,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的感性經(jīng)驗。(分類)。

(2)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3)請幼兒從地上拿起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并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說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細”,從而知道粗細是相對的。(比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動:

(1)教師拿出筆、積木、可樂瓶,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2)教師出示圓柱卡片,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4、分組操作:

(1)將筐中的圓柱體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2)讓幼兒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2)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總結:

(1)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

(2)我們也學習了按從粗到細的順序進行排序。

6、延伸: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今天的計算活動是“比較粗細”,針對原本制定的活動方案我對今天的“比較粗細”這一活動進行了一番的反思:

1.從目標上說:

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不夠準確,應該改為“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初步學習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p>

2.從活動過程上說:

(1)在引入時,由于金箍棒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脫離,所以教師很難引導幼兒說出粗細二字,也在這一過程中浪費了一些時間。

(2)在探索過程中:這個探索過程是按照分類——指認——命名制定內(nèi)容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以個問題。

a老師比較急躁,幫助指導的`老師直接引導幼兒做好了分類,讓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兒沒有辦法通過改錯來認識自己的錯誤。

b在請幼兒幫助老師將圓柱體分類時,由于粗細兩種圓柱體沒有其他可以區(qū)分兩種圓柱體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兒完成分類工作后很難用語言將自己的分類工作表述清楚。這里可以調(diào)整為將粗細不同的圓柱體貼上不同的顏色,以便讓幼兒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認過程中,幼兒雖然已經(jīng)能夠指認出粗和細的物品,但他們對于粗細的概念依舊模糊,所用的詞匯依然是胖瘦、大小,這時教師沒有引導幼兒這里的胖瘦、大小應該表述為粗細,這給接下去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d在比較命名過程中,因為怕孩子亂所以讓幼兒拿完東西以后坐下跟旁邊的小朋友比較。這樣不僅浪費了起來、坐下的時間,也限制了幼兒比較的空間,他們只能和兩位小朋友進行比較。應該調(diào)整為,幼兒拿起一樣東西后直接站著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比較的空間較大,一名幼兒可以和好幾個幼兒進行比較,興致也會更高。而且老師要求表述的語言比較長,可以縮短為“××比××粗”或是“××比××細”。

(3)在集中活動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急躁,在這一過程中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讓幼兒進行粗細排序。如果活動的目標調(diào)整為初步學習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兒能夠初步地掌握這一種方法也就夠了。讓每一個幼兒都進行粗細排序的操作應該放在第二次活動中,并讓幼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進行排序。

(4)操作活動: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是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安排的,這樣的安排是比較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學習的,可以繼續(xù)堅持下去。

3.從總的活動過程上說:

(1)雖然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對于教材、幼兒都有進行一定的分析,但還是高估了幼兒,將目標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標無法達成。

(2)教師的語言不夠簡潔,對于粗細的概念解釋不夠清晰,隱性浪費時間較多。

(3)整個活動的內(nèi)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鐘內(nèi)很難完成??梢哉{(diào)整為“認識粗細”和“比較粗細”兩個活動來進行。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八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較遠近》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shù)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九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

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nèi)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

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協(xié)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2、通過測量、比較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面積守恒。

3、能積極嘗試和比較主動地學習。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面積大小相同、形狀不同底塊場地。

物質(zhì)準備:塑膠板70塊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給每個幼兒人手5塊塑膠板,讓幼兒用塑膠板自主地拼圖。然后,請幼兒根據(jù)拼出的場地的形狀,想想它們分別像什么?再請幼兒比較這些場地的面積大小。

2、引導幼兒討論:你們拼出的場地的面積大嗎?讓幼兒通過鋪墊子去發(fā)現(xiàn)5塊場地是否一樣大。

二、操作活動:給5塊場地鋪墊子并記錄用了多少塊板。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

3、通過給不同的場地鋪墊子,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5塊場地面積的大小。

三、活動評價:初步體驗面積守恒。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或別人的操作結果,并討論:你認為著5塊場地一樣大嗎?為什么?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一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fā)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1)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2)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二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y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4、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shù)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教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教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

誰離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教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

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教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教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

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

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教師:剛才的跳遠比賽每組都產(chǎn)生了一位冠軍,現(xiàn)在他們要代表我們班去體育館參加比賽。

這是一幅幼兒園到體育館的地圖,你們看得懂嗎?

教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教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三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qū)分2-5樣物體的厚薄,并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準備: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干,鞋盒,飲料,積木,籃子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xiàn)在穿的要怎么樣?。ê瘢┠乾F(xiàn)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師:我這里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

師:那我現(xiàn)在在拿出一塊,現(xiàn)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

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書

師:那請你們再來說說這兩本書誰厚誰薄

師:請你上來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

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么辦法啊

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1、教師出示圍巾

師:你們都覺得是這條厚嗎

師:那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呢

師:對了還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來比較

2、教師請幼兒上來摸,上來區(qū)分

師:那金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是哪條厚,哪條薄

小結:我們剛才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摸一摸,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

教師檢驗2-3樣物品

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四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

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y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五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六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七

1.學習觀察比較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2.能運用對應排列的方法判斷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動中學會等待和輪流。

1.課件:動物聯(lián)歡會。

2.不同顏色的積木若干。

一、游戲導入。

比比誰的反應快:出示兩組物體不一樣多的圖片,請幼兒快速判斷:如果一樣多,就把手舉過頭頂;如果不一樣多,就用手抱住膝蓋。

二、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

師:“動物王國要舉行聯(lián)歡會,這幾天長頸鹿和大象可忙壞了。大象力氣大負責吹氣球,瞧,它吹了好多氣球。”(出示紅氣球5個、綠氣球4個)。

提問:

1.紅氣球和綠氣球,誰多、誰少?”

2.你是怎么知道紅氣球多、綠氣球少的?”(看的、數(shù)的……)。

師:“到底誰多誰少呢?我們給它們排隊比一比?!?/p>

(兩種顏色的氣球一一對應擺放,再次引導幼兒觀察并點數(shù)驗證誰多誰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兩組物體數(shù)量相等。

師:“長頸鹿脖子長,它負責掛燈籠,它第一次掛上了5個紅燈籠,第二次掛上了4黃個燈籠”(兩排對應排列)。

1.兩次掛得是否一樣多?多(少)多少?

2.怎樣才能使兩次掛得數(shù)量一樣多?(啟發(fā)幼兒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們的數(shù)量相等。)。

3.5個紅燈籠去掉1個是幾個?4個紅燈籠和4個黃燈籠誰多誰少?(一樣多)。

四、操作活動。

老師:“為了招待客人,它們還準備了許多積木。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的(紅、綠、黃),這些不同顏色的積木也想來比多少,怎么辦?”(引導幼兒輪流操作擺放。)。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八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較遠近》中班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1、有自然測量的.經(jīng)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十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shù)。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p>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xiàn)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闭垈€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xù)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課后反思: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確有許多的知識、技能需要教師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兒無法憑借現(xiàn)有的條件通過探索獲得的經(jīng)驗,教師要直接給予一些替代性的經(jīng)驗,當出現(xiàn)一些新型復合材料的時候,需要給幼兒演示其基本的用法,當幼兒出現(xiàn)無法克服的客觀困難的時候,及時的予以解除。圖形變變是幼兒喜歡的數(shù)學活動,我沒有給任何提示,首先讓孩子們自己嘗試,中間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讓孩子們變,孩子們的探索有了別樣的成功體驗。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二十

幼兒午睡時都把鞋子擺放在床底下,一樣的鞋子尺碼不一樣,小朋友起床的時候卻分不清楚了,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1、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的大小,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比較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感知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

皮球兔子籃子雨傘等教學掛圖。

一、情境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做游戲。

二、活動過程。

1、比較皮球的大?。狐S色球最大,紅色球不大也不小,藍色球最小。

2、兔子找籃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樣的兔子和籃子貼在小黑板上,然后讓4個小朋友連線,最后老師移動籃子配給一樣大小的兔子。

3、展示掛圖:藍色云朵、綠草地、紅花、胡蘿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蘿卜摘下來。

小朋友把胡蘿卜和籃子連線,老師把胡蘿卜放進籃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進籃子。

三、拓展延伸。

雨傘和數(shù)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連線:4把大小不同的雨傘和數(shù)字1234連線。

2、教師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張圖畫,全體操作。

活動結束時還有部分幼兒不會連線,特別是第2、3把雨傘容易連錯,下次教學應該突破這個難點。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二十一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正確運用“輕”、“重”表述物體比較結果。

2.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按物體輕重進行正、逆排序。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備對輕重的初步認識。

1.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能正確運用“輕”、“重”詞匯表述比較的結果。通過師幼互動游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么?

(2)學習用“”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2.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

(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3.比較和討論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

師:(請出兩個小朋友)。

(2)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4.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師:請小朋友根據(jù)我們?nèi)齻€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5.提供材料(石頭、積塑、花片),介紹材料的名稱及操作方法。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回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6.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5種材料(核桃、積木、石頭、積塑、花片)投放到數(shù)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比較。

今天我執(zhí)教的內(nèi)容是省領域中下《比較輕重》。數(shù)學教學應當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為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活動中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的多種方法:(1)先出示兩個袋子,“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此時認知矛盾的設計,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單用眼睛看經(jīng)驗估計這樣的判斷方式已經(jīng)不夠準確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這時請孩子將帶著提進來,這時孩子發(fā)現(xiàn)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輕,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這時單用眼睛看估計輕重的判斷方式已經(jīng)不夠用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一個孩子左手拿蘋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時,其他的孩子開始了關注開始了模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推進源動力來自模仿與創(chuàng)新”我想我的孩子們已經(jīng)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盡管如此,可是問題還是出現(xiàn)了,一部分孩子的說蘋果比較重,一部分說梨比較重,矛盾再一次出現(xiàn)。“小朋友,你們除了用手掂一掂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天平——這個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計量工具被順理成章的引入了課堂,當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時,答案昭然若揭。此時的孩子已然體會到,當我們無法用雙手很準確的感受出輕重時,我們可以借助工具!從而完成預設目標中的通過實踐,讓孩子體驗具體比較輕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為幼兒提供了三組操作材料,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第二組:花片和積木,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并說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接下來比較和討論這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最后延伸活動進行5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在整個活動中我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shù)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zhì)疑,激發(fā)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我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游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征,并用相應的詞語描述。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不足是活動時間較長,下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應更緊湊。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比較遠近含反思篇二十二

1.學習3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shù)合起來是3,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并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數(shù)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shù)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3的組成。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教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個蘑菇,3條小魚……)。

教師:那怎樣把數(shù)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并用數(shù)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你是怎么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教師: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教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2419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