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9 16:16:43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七篇)
時間:2023-03-29 16:16:43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一

我準備上的課文是一篇傳統(tǒng)名篇――《游褒禪山記》。我向來不喜歡做課,所以也沒有強調(diào)預習,只是早讀的時候要求他們讀了課文,并且放了朗誦錄音;我想同學們經(jīng)過早晨的讀,應該對課文有一定的熟悉了,于是按照原來的思路滿懷信心地在第三節(jié)課走上了講臺。

先是按照慣常安排,徐益安同學講了一首詞,可是準備得不是很讓人滿意,既沒有抄寫到黑板上,也沒有用幻燈打出原詞,同時不能脫稿,同學們只是隱隱約約地聽到“為賦新詞強說愁”,大多都沒有聽清楚。我只有皺皺眉頭,怎么這樣呢,多少次強調(diào)要將詞句抄寫到黑板上,或者幻燈打出,可是他們怎么就是做不到呢?

開始講課了――

我的第一問題就是“請你談談你所知道的王安石?!苯淌乙黄o默,沒有預想的熱鬧,后來連問多次后,黃恒才拿了一本參考書把王安石的生平念白的一遍,差強人意地對付了過去,可是這依然不是我問題中的“你所了解的王安石”呀,依然是從別人的文本中得出的結(jié)論。這讓我很吃驚,對王安石的了解是這樣的蒼白么?可是更讓我吃驚的還在后面呢!

看到同學們的為難,我只好把自己準備的資料用幻燈打出來,并簡單地講解了其中的一些詞句的意思。沒想到的是,講到“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中的“天”字時候,我隨口問了問“天”的意思,竟然無一人知道,這可是我在這個班不止十次地提到過的呀,但是事實是又是一片靜默,多方提示都無濟以事,偶爾幾個人說出自己的理解,都是風馬牛不相及,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心中已經(jīng)感覺到這場課是失敗了,最后還是陸萍怯怯地小聲說對了是“自然”,但在這個小小的問題上我認為我已經(jīng)是失敗的了。時間浪費了,下面重要的內(nèi)容就要被擠兌壓縮了。

我問的第二個問題是,你能背誦王安石的一部作品么?全班又是一片寂然,讓人心骨寒冷的寂然。同學們往日靈動的思緒似乎全部被凍結(jié)了,難道是有老師在聽課,怕出錯么?看起來又不像。我退而求其次,希望同學們能記得王安石的一句也好呀,可是結(jié)果依然令我失望,有一個同學說了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遠近高低各不同”;張冠李戴了,前一句是對的,后一句則是蘇軾的《《題廬山西林壁》了。這讓人哭笑不得。

就這樣磕磕絆絆地講下來,進入我這堂課的第三個步驟,就是把課文讀通,我以為學生有昨天晚上的預習和有一個早讀的時間朗讀,對這樣一篇文字并不很艱深的文章的讀通,應該是沒有問題(事后了解,今天這個班有5節(jié)課有老師聽課,除語文外,其他老師都是強調(diào)又強調(diào)地做了詳盡的部署,同學們本來就重理輕文,所以就自然根本沒有看書預習了),哪知道讀得也是不能盡如人意。就幾個斷句有問題的句子和幾個讀錯的詞語稍微點撥之后,我就進入了這場課最重要的階段,“請同學們把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問題,提出來供大家共同探討”,我感覺這樣做才能體現(xiàn)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教學精神。但結(jié)果依然讓我非常失望,在我不斷的啟發(fā)誘導下,也只是寥寥幾個人提出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甚至有個別被點到了名字的同學站起來都不愿意,以至于吱唔以對,真的不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40分鐘快過去了,下課鈴聲就要響起來了,可是同學們依然沒有任何哪怕是毫無價值的問題提出來。沒有問題提出,這種生成性的教學就不能順利進行下去,如果是平時,我當然會叫他們再看書,再個人體味、品讀課文,力爭讀懂而發(fā)現(xiàn)疑難,提出問題。但是這時候有專家聽課,不能一節(jié)課什么都不解決,光看書吧,后面講得再精彩這堂課還是失敗的了。于是,我不能也不敢這么做了。就這樣在不斷的激勵學生提問的過程中下課鈴聲響了,我環(huán)視整個教室,能夠按要求寫出問題的寥寥無幾,因此我只能最后要求他們課后把問題收集起來交我,下節(jié)課再來辯難析疑了。

走出教室,我感覺極度失望。這堂本以為可以上得很好的生成式結(jié)構(gòu)的教學課是徹底失敗了。不用聽課的專家說,我心里已經(jīng)知道結(jié)果就是這樣的。聽了專家的點評,我對這堂課徹底失敗的原因更加明晰:

一是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本以為學生基礎差,但總會提問題吧,水平低的就提低水平的問題,淺顯的問題呀;哪里料想得到,這個生物班學生的基礎水平之差已經(jīng)超出了我所有的想象了,尤其是文學常識、古詩詞識記,今后需要惡補了。

二是同學們對這種自主式課堂教學方式還很不適應,師生始終有隔;加上前面已經(jīng)上了二堂有專家聽課的課,大家進入了思維疲勞階段,所以參與學習的熱情大減。

三是本人對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課程精神理解還不夠,尤其是在具體教學中的貫徹實施上還有不明了的地方;自主應該是在教師充分引導下的自主,還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解決了基本的文本閱讀問題后的自主?自主、探究、合作是有層次的,應該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采取適當?shù)牟襟E,確立難易高低程度不同的標準來安排教學步驟,達成教學目的。

四是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夠,這有待于以后的培養(yǎng)。學生對自主角色的認同感還待于實踐的磨礪才能明晰。

五是機械的理解新課程理論,尤其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缺乏實踐的磨練。理論的灰色情調(diào)再次露出了他荒謬的悖論色彩,相信學生是主體確實是不錯的,但是一個做慣了奴隸的人陡然讓他做一回主人,當然會無所適從,甚至會鬧出許多笑話來的。老師本領(lǐng)再高,面對一班只是知道抱著手臂、豎起耳朵聽的學生,要將新理念貫徹下去,真是神話呀。本應該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把這權(quán)力拋去了,就是不提問題;因為他們沒有這個習慣。從小學到現(xiàn)在,當奴隸已經(jīng)當成了習慣,要讓他們徹底改變這種習慣,多么艱難呀。

這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適應,還要迅速改變教學只是應付各類排名考試的現(xiàn)實狀況,才可能改變這種局面。把課堂交給學生,我是操之過急了!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二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這話我信?!队伟U山記》在高中學過;讀大學時,老師講過;現(xiàn)在自己再讀,和學生一起賞析,每次閱讀、學習都有收獲。

有人說,“唐以前詩是長出來的,唐詩是嚷出來的,宋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詩是仿出來的?!边@話我更信。宋詩是想出來的,產(chǎn)生了大量的哲理詩,宋文何嘗不是想出來的!宋文中的哲理,更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

《游褒禪山記》敘述作者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半途而止”的經(jīng)過,借此生發(fā)議論,通過記游言志。文章因事說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文筆簡潔,語言凝練,體現(xiàn)宋人游記善于議論的特點。

教學過程中主要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實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并讓學生做積累。在課文分析中讓學生了解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的嚴謹結(jié)構(gòu)。

這篇文章名為游記,實則說理,構(gòu)思奇特,別具一格。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敘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文章以記敘的內(nèi)容為喻,生發(fā)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了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的啟發(fā),使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具體說來本文在寫作上有三奇。

一奇。文章開頭就別開生面,有別于一般的游記。雖然一、二句也按游記常格先介紹褒禪山的概況,第三句以下卻愈變愈奇,至“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才知道這個開頭其實是考證,以考證山水得名、音讀確否作游記開頭,這是前所未見的,此一奇。讀到這里,讀者不僅要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寫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但要真正體會到這種“奇”,就必須讀完全文才能豁然。

二奇。接著文章記敘游洞過程。一般游記文章,都以敘述描寫為主,而這篇文章的記敘部分卻非常簡略。記敘游前洞,著眼點在地勢“平曠”而“記游者甚眾”;寫后洞,著眼點在“入之甚寒”而“入之愈深,其見愈奇”,“來而記之者”則愈少。對比寫來,其目的則是為后文議論作鋪墊,特別是段末處從乘興而來敗興而出作結(jié),更為思考作一層準備,這就是記敘用筆之奇,則為二奇。

三奇。全文若在此結(jié)束,仍不失為一篇游記佳作。因一般游記文章,進行敘述描寫之后,只是用極簡省的筆墨,或感嘆,或議論,畫龍點晴??杀疚淖髡叩酱私Y(jié)束總有缺憾之感。因此,作者用大段文字闡發(fā)悔思之得。文章首先從古人觀察事物而有得開始,探究的結(jié)果是“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接著探究此次游山不能“極夫游之樂”的原因,辯證地提出了“夷以近,而游者眾”,“險以遠,而至者少”和志、力、物三者在求思、行事上的哲理。這次游山所得有二:一是志、力、物三者的行事辯證法則;二是治學的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文章以考證起,實則講的是治學。治學也是行事的一部分,其態(tài)度和行事密不可分,二者結(jié)合,成功才有把握。這樣敘議結(jié)合,縫合緊密,實為三奇。

作者更是借游山,向我們說出了他對待成功和失敗的態(tài)度,其實運用了“歸因”方法。王安石把游山(準確說是游洞)的成功歸為四個條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缺一不可,四,當然還有難度:“險以遠,則至者少”。但是他最強調(diào)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吾志而無悔”。王安石這段議論,意義深刻,既說出了不怕艱難,勇往直前,領(lǐng)略險峰上的無限風光的人生態(tài)度。也說出了“盡吾志而無悔”改革決心。

總之,此文以游山探勝而未能盡興為出發(fā)點,因事見理,說明“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處,要想到達那里,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力量,還要輔以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此外,還從仆碑文字的讀音情況,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誡,這對今天我們的治學、處世、創(chuàng)業(yè),都有借鑒意義。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三

《古詩詞三首》中其中有兩首《獨坐敬亭山》和《憶江南》已經(jīng)在平時的古詩詞積累中學過,如何把學過的詩上出點新意來,備課前我深入的思考了一下,本著以誦讀為主,以調(diào)動學生經(jīng)驗背景、引進學習資源為輔,在感悟語言情感、體會詩詞意境中,把握詩文的審美韻味與內(nèi)涵。同時,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學生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培養(yǎng)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課上下來,感受頗深:

一、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古詩詞具有語言凝練、意象豐富的特點,而小學生因為生活積累不多,情感體驗有限,在閱讀中獲得的表象往往很籠統(tǒng)、模糊,此時就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品讀盡情展開想象,通過“猜猜詩人的心情”、“你就是詩人”、“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說話”等,讓學生與古詩詞進行靈性的對話,從古詩詞生動的語言中猜度詩人的心境,進而陶醉在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如在教學《獨坐敬亭山》時,學生從詩的題眼就看出詩人李白此時心情很是孤獨,還可以從前兩句感受到,尤其是“飛盡”和“獨去”等感受到的。然后我便追問:“那假如你就是詩人,你看到鳥兒們都離你遠去,就連天上的云也離你而去,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一生說:“鳥兒們,你們?yōu)槭裁炊甲吡耍粝?來陪我說說話吧!”還一生說:“云兒莫走,同我一起聊聊天?!边€有一生說:“我本來就很孤獨了,你們?yōu)槭裁催€要離我而去,真讓我傷心呀!”這樣,學生切身體會到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當學到后兩句的時候,有學生說:“老師,我覺得李白并不孤獨,因為有敬亭山在陪伴著他。我是從‘兩不厭’感受到的?!薄澳悄阌X得李白會把敬亭山當作什么?”“當作他的最知心的朋友?!薄拔矣X得李白把敬亭山當作自己的親人?!薄笆茄剑仁桥笥?,又是親人,所以怎么看也看不夠。那么李白可能會對敬亭山說些什么呢?”我追問道,“請拿起筆,你就是李白,你把敬亭山當作什么,你就對他說說話吧!”幾分鐘過后,有學生說道:“李白說:‘老朋友,謝謝你,在我最孤獨的時候能陪我說說話?!赐ど胶孟裨谡f:‘別灰心,我支持你!’”“多好的一對知心朋友呀!”我評價到。又有一生說:“我把敬亭山當作是自己的母親,母親好像在說:‘孩子,別怕,有娘在,要大膽的往前走?!边€有同學說:“我把敬亭山當作朋友,好像說:‘朋友,別泄氣,有我這個朋友在,與你同行?!蓖高^這一句句想象的話語,我們似乎又感受到李白此時并不孤獨,對詩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采用多種方法,便于理解詩的意境。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痹娗楹彤嬕馊跒橐惑w。如果把字、詞、句的意思嚼爛了喂給學生,這樣的詩歌教學意象全無,學生也必生煩膩之心。但如果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師少講或不講,又怕貽誤了某一個知識點。有沒有兩全齊美之策?我想到的是:把簡筆畫引入到古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詩意,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動動手,動動筆,用“畫”激趣,借“畫”入境,以“畫”悟情。

如在教學《望洞庭》和《憶江南》兩首詩時,我主要采用用簡筆畫的形式把你所理解的古詩所描繪的畫面畫出來,請一兩名同學到前邊畫,其余學生在本子上畫,然后再去評議。如在畫《憶江南》一詩時,有同學畫了一個圓形的江,有的學生就指出,“江”應該是長的,“湖”才是圓的。有的同學只畫出一條江,兩岸的樹木開滿了花,也有同學提出疑議說:“詩句中說得很清楚‘日出江花紅勝火’,江邊的花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比火還要紅,所以應該把太陽畫上?!鼻疲饶苷{(diào)動學生學詩的積極性,又能將詩句理解得更為深刻。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四

今天,我們聽了隨堂課《南海上的明珠》,我個人有以下看法: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錯過了字詞部分的教學,所以就從課文的講解說起吧!)

一、 存在的問題

1、課時的劃分不夠合理。

2、課文結(jié)構(gòu)把握不夠準確。

3、本文是批讀課文,旁批不僅為教者指出方向,同時也為學者指出方法,但老師在教學時卻忽略了旁邊批注的作用,也沒有引導學生試著寫寫批注。

4、指導朗讀不夠。

5、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最后作者對海南島的贊美之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沒能表現(xiàn)出來。

二、 反思對策

1、本文教學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掃清字詞障礙,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條理,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第二課時重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把所有的內(nèi)容都融匯在一起,造成教學目標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在以后類似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將教學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 自讀課文時可提出要求:結(jié)合旁邊的批注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自己在朗讀中的感受或體會等寫在旁邊(掃清障礙式的批注)。

3、 課文教學時,首先理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課文是從“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和“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等方面來描寫海南島的。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重點放在一個方面上,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積累。

4、 在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老師應相機指導學生把重點詞句的理解、自己的感受體會批注在旁邊,便于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剩下的部分。然后匯報交流。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第三、四自然段都在寫海南島的風景優(yōu)美,應該放在一起學習,而不是完全單獨地出現(xiàn)。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五

《一億有多大》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是從測量硬幣的高度開始的。一枚薄薄的、小小的硬幣捏在我手里,藏匿在我指縫間是那么的不起眼。讓孩子們將一億枚硬幣的高度跟國際大酒店一比高低,這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課剛開始,孩子們便熱情高漲。

學生對1億的猜想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多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 我并未扼制他們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空間,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本節(jié)課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一億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活動小組的結(jié)合,研究內(nèi)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切實給學生自主活動的平臺和空間。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在寬松的氛圍中,經(jīng)歷猜測、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shù)有多大,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1億有多大》一課是大數(shù)認識這一單元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內(nèi)容,在本課中我非常關(guān)注對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guān)注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思想、方法,關(guān)注學生在交流中運用數(shù)學去解決問題,關(guān)注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關(guān)注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數(shù)學思考……在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以下三點:

1、關(guān)注數(shù)學與生活的關(guān)系

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在課前的導入和1億有多大的感悟中向?qū)W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如硬幣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幫助學生建立了數(shù)學和生活的關(guān)系,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關(guān)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數(shù)學教學除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提高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和交流活動的空間。密切關(guān)注學生合作、交流、測量、概括等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的空間。

3、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在講完從一粒米到一億粒米的重量計算后,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他們驚嘆一億粒米夠一個人吃223年時,教育孩子們不能浪費糧食,感知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 用數(shù)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內(nèi)在動機。

當我們從1到一億逐層推想,當我們在計算器的幫助下,得出一串串驚人的數(shù)據(jù),孩子們驚訝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學都沉浸在數(shù)學研究的快樂中了。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六

本文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fā)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fā)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范圍。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qū)W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丑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guān)丑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丑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丑小鴨以后的命運會如何?后來大家喜歡丑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說“想知道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

有的說“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說“丑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說“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了解了丑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

當學生說到知道丑小鴨長得很丑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丑小鴨為什么這么丑哇?”學生說他的樣子丑,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

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yǎng)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說,他根本不是只鴨子,是只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丑小鴨顯然不是只鴨子,那天鵝蛋為什么會跑到鴨媽媽那里?”

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有的同學說,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里;有的同學說,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說,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向?qū)W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簡短 游褒禪山記教學后記篇七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這話我信?!队伟U山記》在高中學過;讀大學時,老師講過;現(xiàn)在自己再讀,和學生一起賞析,每次閱讀、學習都有收獲。

有人說,“唐以前詩是長出來的,唐詩是嚷出來的,宋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詩是仿出來的?!边@話我更信。宋詩是想出來的,產(chǎn)生了大量的哲理詩,宋文何嘗不是想出來的!宋文中的哲理,更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

《游褒禪山記》敘述作者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半途而止”的經(jīng)過,借此生發(fā)議論,通過記游言志。文章因事說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文筆簡潔,語言凝練,體現(xiàn)宋人游記善于議論的特點。

教學過程中主要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要實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并讓學生做積累。在課文分析中讓學生了解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的嚴謹結(jié)構(gòu)。

這篇文章名為游記,實則說理,構(gòu)思奇特,別具一格。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敘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文章以記敘的內(nèi)容為喻,生發(fā)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了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的啟發(fā),使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具體說來本文在寫作上有三奇。

一奇。文章開頭就別開生面,有別于一般的游記。雖然一、二句也按游記常格先介紹褒禪山的概況,第三句以下卻愈變愈奇,至“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才知道這個開頭其實是考證,以考證山水得名、音讀確否作游記開頭,這是前所未見的,此一奇。讀到這里,讀者不僅要問一個為什么?這樣寫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但要真正體會到這種“奇”,就必須讀完全文才能豁然。

二奇。接著文章記敘游洞過程。一般游記文章,都以敘述描寫為主,而這篇文章的記敘部分卻非常簡略。記敘游前洞,著眼點在地勢“平曠”而“記游者甚眾”;寫后洞,著眼點在“入之甚寒”而“入之愈深,其見愈奇”,“來而記之者”則愈少。對比寫來,其目的則是為后文議論作鋪墊,特別是段末處從乘興而來敗興而出作結(jié),更為思考作一層準備,這就是記敘用筆之奇,則為二奇。

三奇。全文若在此結(jié)束,仍不失為一篇游記佳作。因一般游記文章,進行敘述描寫之后,只是用極簡省的筆墨,或感嘆,或議論,畫龍點晴??杀疚淖髡叩酱私Y(jié)束總有缺憾之感。因此,作者用大段文字闡發(fā)悔思之得。文章首先從古人觀察事物而有得開始,探究的結(jié)果是“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接著探究此次游山不能“極夫游之樂”的原因,辯證地提出了“夷以近,而游者眾”,“險以遠,而至者少”和志、力、物三者在求思、行事上的哲理。這次游山所得有二:一是志、力、物三者的行事辯證法則;二是治學的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文章以考證起,實則講的是治學。治學也是行事的一部分,其態(tài)度和行事密不可分,二者結(jié)合,成功才有把握。這樣敘議結(jié)合,縫合緊密,實為三奇。

作者更是借游山,向我們說出了他對待成功和失敗的態(tài)度,其實運用了“歸因”方法。王安石把游山(準確說是游洞)的成功歸為四個條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缺一不可,四,當然還有難度:“險以遠,則至者少”。但是他最強調(diào)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吾志而無悔”。王安石這段議論,意義深刻,既說出了不怕艱難,勇往直前,領(lǐng)略險峰上的無限風光的人生態(tài)度。也說出了“盡吾志而無悔”改革決心。

總之,此文以游山探勝而未能盡興為出發(fā)點,因事見理,說明“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處,要想到達那里,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力量,還要輔以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此外,還從仆碑文字的讀音情況,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誡,這對今天我們的治學、處世、創(chuàng)業(yè),都有借鑒意義。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350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