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文本,可以為學生提供清晰、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編寫教案時需要注意語言的簡練和準確性。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一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韻譯】。
戰(zhàn)車叮鈴響不停,戰(zhàn)馬聲聲嘶嘯;。
遠征的壯丁,個個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兒呵,都匆匆跑來相送,車馬揚起的塵埃,遮蔽了咸陽橋。
拖的拖抱的抱,攔路頓腳放聲哭,悲慘的哭聲,一陣陣沖上九重霄。
有一個行人,同情地問一個壯丁,壯丁只輕輕說:頻繁地點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歲,就征去駐守黃河,到了四十歲,還編入屯田的軍營。
當年出發(fā),還是村長替他扎頭巾,歸來頭白了,還要再去衛(wèi)戍邊境。
邊境上的戰(zhàn)士,鮮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邊的雄心,仍然沒有休止。
你沒聽說嗎?
漢朝的華山以東,有二百多個州,千村萬落,處處長滿野草和荊棘。
雖有健壯的婦女,把握鋤犁種地,但是莊稼雜蕪,阡陌也難辨東西。
再說關(guān)東士兵,素以苦戰(zhàn)稱第一,如今被人驅(qū)趕,與狗雞并無差異。
要不是你這個老人家來問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說象今年已經(jīng)是冬天了,關(guān)西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
縣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稅,無人種地租稅從哪去籌集?
早知生男孩招來許多麻煩,倒不如生女孩還來得適宜。
生女孩可以嫁給隔壁鄰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戰(zhàn)場草地。
你沒看見嗎?就在青海頭的那邊,自古來白骨堆成山,沒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煩惱,舊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陰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賞析】。
天寶以后,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越來越頻繁。這連年不斷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不僅給邊疆少數(shù)民族帶來沉重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qū)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
據(jù)《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拼竽純删┘昂幽媳北該裟显t。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谑切姓叱钤?,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這段歷史記載,可當作這首詩的說明來讀。而這首詩則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這一社會現(xiàn)實。
“行”是樂府歌曲的一種體裁。杜甫的《兵車行》沒有沿用古題,而是緣事而發(fā),即事名篇,自創(chuàng)新題,運用樂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
詩歌從驀然而起的客觀描述開始,以重墨鋪染的雄渾筆法,如風至潮來,在讀者眼前突兀展現(xiàn)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別圖:兵車隆隆,戰(zhàn)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窮苦百姓,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開往前線。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橫跨渭水的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蕩?!耙锲拮幼呦嗨汀保粋€家庭支柱、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剩下來的盡是些老弱婦幼,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啻是一個塌天大禍,怎么不扶老攜幼,奔走相送呢?一個普通“走”字,寄寓了詩人多么濃厚的感情色彩!親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屬們追奔呼號,去作那一剎那的生死離別,是何等倉促,何等悲憤!“牽衣頓足攔道哭”,一句之中連續(xù)四個動作,又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得細膩入微。詩人筆下,灰塵彌漫,車馬人流,令人目眩;哭聲遍野,直沖云天,震耳欲聾!這樣的描寫,給讀者以聽覺視覺上的強烈感受,集中展現(xiàn)了成千上萬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
接著,從“道旁過者問行人”開始,詩人通過設問的方法,讓當事者,即被征發(fā)的士卒作了直接傾訴。
“道旁過者”即過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慘場面,是詩人親眼所見;下面的悲切言辭,又是詩人親耳所聞。這就增強了詩的真實感?!包c行頻”,意思是頻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詩眼”。它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萬民無辜犧牲,全國田畝荒蕪的根源。接著以一個十五歲出征,四十歲還在戍邊的“行人”作例,具體陳述“點行頻”,以示情況的真實可靠?!斑呁チ餮珊K浠书_邊意未已?!薄拔浠省?,是以漢喻唐,實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膽地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最高統(tǒng)治者,這是從心底迸發(fā)出來的激烈抗議,充分表達了詩人怒不可遏的悲憤之情。
詩人寫到這里,筆鋒陡轉(zhuǎn),開拓出另一個驚心動魄的境界。詩人用“君不聞”三字領起,以談話的口氣提醒讀者,把視線從流血成海的邊庭轉(zhuǎn)移到廣闊的內(nèi)地。詩中的“漢家”,也是影射唐朝。華山以東的原田沃野千村萬落,變得人煙蕭條,田園荒廢,荊棘橫生,滿目凋殘。詩人馳騁想象,從眼前的聞見,聯(lián)想到全國的景象,從一點推及到普遍,兩相輝映,不僅擴大了詩的表現(xiàn)容量,也加深了詩的表現(xiàn)深度。
從“長者雖有問”起,詩人又推進一層?!伴L者”,是征夫?qū)υ娙说淖鸱Q?!耙鄯颉笔鞘孔渥苑Q?!翱h官”指唐王朝?!伴L者”二句透露出統(tǒng)治者加給他們的精神桎梏,但是壓是壓不住的,下句就終究引發(fā)出訴苦之詞。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終于說出來,這樣一闔一開,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懼心理,表現(xiàn)得極為細膩逼真。這幾句寫的是眼前時事。因為“未休關(guān)西卒”,大量的壯丁才被征發(fā)。而“未休關(guān)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開邊意未已”所造成?!白舛悘暮纬?”又與前面的“千村萬落生荊杞”相呼應。這樣前后照應,層層推進,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示越來越深刻。這里忽然連用了幾個短促的五言句,不僅表達了戍卒們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xiàn)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tài)。這樣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難。
詩人接著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還能嫁給近鄰,男孩子只能喪命沙場。這是發(fā)自肺腑的血淚控訴。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但是由于連年戰(zhàn)爭,男子的大量死亡,在這一殘酷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卻一反常態(tài),改變了這一社會心理。這個改變,反映出人們心靈上受到多么嚴重的摧殘啊!最后,詩人用哀痛的筆調(diào),描述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悲慘現(xiàn)實:青海邊的古戰(zhàn)場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陰風慘慘,鬼哭凄凄。寂冷陰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這里,凄涼低沉的色調(diào)和開頭那種人聲鼎沸的氣氛,悲慘哀怨的鬼泣和開頭那種驚天動地的人哭,形成了強烈的對照。這些都是“開邊未已”所導致的惡果。至此,詩人那飽滿酣暢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也揭露得淋漓盡致。
《兵車行》是杜詩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在藝術(shù)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敘事之中。這篇敘事詩,無論是前一段的描寫敘述,還是后一段的代人敘言,詩人激切奔越、濃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匯在全詩的始終,詩人那種焦慮不安、憂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次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舒得開,收得起,變化開闔,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馬嘶、塵煙滾滾的喧囂氣氛,給第二段的傾訴苦衷作了渲染鋪墊;而第二段的長篇敘言,則進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場面描寫的思想內(nèi)容,前后輝映,互相補充。同時,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句型、音韻的變換緊密結(jié)合,隨著敘述,句型、韻腳不斷變化,三、五、七言,錯雜運用,加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如開頭兩個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來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個五字句,表現(xiàn)“行人”那種壓抑不住的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傳神。用韻上,全詩八個韻,四平四仄,平仄相間,抑揚起伏,聲情并茂。再次,是在敘述中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如在大段代人敘言中,穿插“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見”“君不聞”等語,不僅避免了冗長平板,還不斷提示,驚醒讀者,造成了回腸蕩氣的藝術(shù)效果。詩人還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等,這樣蟬聯(lián)而下,累累如貫珠,朗讀起來,鏗鏘和諧,優(yōu)美動聽。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語,如“耶娘妻子”“牽衣頓足攔道哭”“被驅(qū)不異犬與雞”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話,是杜詩中運用口語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評及此,曾這樣說:“語雜歌謠,最易感人,愈淺愈切?!边@些民歌手法的運用,給詩增添了明快而親切的感染力。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二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xiàn)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shù)馁p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專題目標:
1、能夠借助注解鑒賞杜牧、李商隱的律詩和絕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2、能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初步了解晚唐詩歌的基本風貌。
3、能就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或李商隱的“無題詩”作專題探究,寫出7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標:了解溫庭筠以及詩人營造的意境。
教時設置:1教時。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盎ㄩg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翱托斜枢l(xiāng)”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xiāng)而悲,歸心似箭。雄雞已經(jīng)發(fā)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xiāng)景色: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xiàn)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fā)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不同?!吧躺皆缧小毙小鲂?“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里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guān)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fā)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lián)想。短詞成句,節(jié)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xiāng)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半u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lián)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lián)(書后練習)。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三
師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綜合運用這幾種方法來學習新詩《商山早行》(師板書課題),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溫廷筠(ppt)。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詩辭藻華麗,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diào),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
生齊讀。
師:注意這段文字中加下劃線處。
師:下面聽一下錄音范讀,在聽的時候注意停頓、節(jié)奏、重讀以及感情的處理。可以小聲跟讀。
生齊讀。
師:你認為哪些字詞要掌握?
生:鐸、槲、枳、鳧、回塘。
師:講解悲、征、明。
師:宋朝梅堯臣曾經(jīng)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目前之景”與“言外之意”(板書)。
分析:
師:看一下文題《商山早行》,大家看應該扣住哪兩個字?
生:(齊答)早行。
師:這是一首什么詩呢?
生:羈旅詩。
師:好,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
(ppt)一讀全詩,抓關(guān)鍵句:哪句話直抒胸臆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調(diào)?
學生齊讀。
生:應該是客行悲故鄉(xiāng),“悲故鄉(xiāng)”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
師:這種情感是貫穿全詩的嗎?
生:是的,尾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就是寫夢中故鄉(xiāng)的情景的。
師:你看得很準。
學生齊讀。
師:哪位同學回來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晨起動征鐸”這句是抓住了早起的特征,因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jīng)叮叮當當,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
師:你回答得很好,還有補充的嗎?
生:我認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這幾句也是圍繞“早行”所寫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生:后面兩句不太像。
有不少學生附合。
師:有不同的觀點,很好,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兩句。剛才我們在提到明的時候指出,明是形容詞作動詞講,并且是使動用法,意思是枳花使驛墻變得明亮,大家循著這個思路再想想。
生:我覺得是這樣的,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明”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而選景物也是圍繞“早行”所寫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師:太棒了,你的心思很縝密。所以這二聯(lián)正是梅所說的什么?
生:“目前之景”
師板書: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生: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師:很有些詩意嘛,這個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感覺呢?能不能用一兩詞概括一下?
生:凄涼、清冷。
生:還有些悲傷的感覺。
師:那么作者營造了這樣一個意境有什么用意呢?或者說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生:道路非常艱辛。
生:旅途孤獨、寂寞。
師板書:道路艱辛;旅途孤獨、寂寞。
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生:楊柳岸曉風殘月。
生:鐵馬西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師:很好,所舉的句子都很準確。哪個同學能對這種寫法作一個簡要的賞析?
生:這種意象疊加的方法讓我想起了中國水墨畫,是一種寫意的感覺,三兩筆就抓住事物的神,留下大量的空白,讓觀賞者用想象與填充,可以說是言簡意豐。
學生鼓掌。
師:說得非常好,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
生:我覺得雖然用筆比較節(jié)省,但是藝術(shù)效果絲毫沒有減損,反而特別好,不然我們今天也不會在這兒討論這個問題了。
學生大笑,鼓掌。
師:(ppt)三讀全詩討論:“鳧雁滿回塘”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聯(lián)系首聯(lián)解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學生分組討論。
生:“鳧雁滿回塘”描寫了這樣一幅畫面:春天來了,池塘水暖,鳧雁在明凈的池塘嬉戲,自得其樂。
師:這幅畫面是暖色調(diào)還是冷色調(diào)?
生:是暖色調(diào)。
師:這似乎與整首詩意境不符啊。
生:這是一種反襯寫法。以樂景襯悲情,可以通過這個溫暖的鄉(xiāng)夢反襯了漂泊在外的詩人對家鄉(xiāng)杜陵深切的思念。
師:這首詩選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運用意象疊加、相互映襯及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旅途中道路辛苦、孤獨寂寞還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作者基本情況。
2、學習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3、分析人物性格,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和主人公的優(yōu)良品德。
4、學習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及破折號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2、3。
2、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出示王安石的《元日》詩一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
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庇纱丝梢?,春節(jié)時在大門兩邊懸掛桃符的習慣在宋代已是非常普遍的了。其實到了宋代時桃符已由木板改為了紙張,叫春貼紙。只至到了明代,才稱為春聯(lián)。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從此過年貼春聯(lián)便成了習俗,流傳至今。
那么同學們家中過年時可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你能說出一幅嗎?教師也可處是幾幅,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這幾幅春聯(lián)思考人們?yōu)槭裁催^年要貼春聯(lián)呢?參考答案例如:1)驅(qū)鬼鎮(zhèn)邪,祈求平安無災2)表達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如今因?qū)β?lián)能言簡意賅的表達出最某事某人或物的評價,因而備受人們歡迎。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與“春聯(lián)”有關(guān)的文章,即葉圣陶的散文《春聯(lián)兒》(板書課題、作者)。
二、析題。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時,要是讓你來寫作,你打算寫些什么內(nèi)容?(提問幾個學生)那么,葉圣陶是否和大家的思路一樣呢?他又會寫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看一下。
三、聽讀課文,初步感知,學習字詞。
提出聽讀的要求:
1、注意勾畫出不熟識的生字詞語并給生字詞注音。
2、思考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是什么?如果不是春聯(lián),又是什么?
聽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到的生字何剛學到的新詞,并判斷她讀音是否正確,老師或者學生幫其糾正。教師還可以板書或者用多媒體打出幾個重要的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和識記它們。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正確理解詳略安排的剪裁。
通過聽讀大家已經(jīng)明白葉老在本文中并沒有像一般人一樣來構(gòu)思,而是獨辟蹊徑,著重塑造了一個普通人物形象----老俞。那么老俞的境況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再速讀全文并借完成下列問題來檢測一下自己速讀的成績。
老俞個人情況簡介。
1、姓名:
2、年齡:
3、出身:
4、經(jīng)歷:
5、職業(yè):
6、家庭主要成員的情況及老俞對他們的情感:
小兒子:
大兒子:
7、老俞與“我”的交往。
方法1、學生速讀也可為了調(diào)動她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給她們限時閱讀或者比賽閱讀。
方法2、學生讀完后提倡她們先憑借記憶個人來完成上述問題,迫不得已時也可以參照課本。還可以同桌兩人一起來互助完成問題答案的搜集。
方法3、問題答案組織好后,讓學生試以老俞的身份以及第三人稱的口氣,結(jié)合上面問題的答案分別來介紹一下老俞,體會第一人稱的好處。
方法4、讓學生比較上述所記敘的老俞生活基本情況,哪些是詳寫的?哪些有些的比較略?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從而理解詳略得當?shù)哪康暮秃锰帯?---------詳寫部分為了體現(xiàn)老俞愛子愛國、自食其力勤勞能干的高尚情操。(可加上拓展練習,如教參建議教師2、2中的練習等,訓練學生詳略安排的技巧,也能增強課堂學習的興趣)。
五、人物分析。
本文主要寫了老俞這個人物形象,那么學習到現(xiàn)在,你心目中的老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結(jié)合上面的分析以“老俞是一個-----------------------的人”的格式來概括一下人物性格,并從文中找到支撐你觀點的依據(jù)。(在分析文中句子時刻順便涉及一下人物的不同描寫方法)。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五
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
它把什么都拋在故鄉(xiāng)?
呼嘯的海風翻卷著波浪,
桅桿弓著腰嘎吱作響……。
唉!它不是要尋找的樂疆!
下面涌著清澈的碧流,
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
仿佛風暴里有安靜之邦!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六
教學目的:
1、學習文言知識,了解姓氏異讀現(xiàn)象。
2、掌握本文論證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3、明確“興賢”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文章論證方法和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古人姓氏異讀現(xiàn)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想:
我們本學期學習過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對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艱澀,除了幾個不常用的異讀字外,其余都不難理解,可以通過對本文論證方法和結(jié)構(gòu)的分析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2、生朗讀全文。
為下面加點字注音:
仲虺祭公召公伍員翟景。
南宮適酈食其萬俟卨尉遲恭覃氏。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
昏亂之世雖有之而不興蓋用之與不用之謂也。
兩漢之興也有蕭曹寇鄧之徒博詢眾庶,則才能者用之。
不邇小人,則諂諛者自遠矣不拘文牽俗,則守職者辨治矣。
4、分析文章:
同學們見到的課文分兩段,但很多版本卻將本文分成三段,你們看,做三段應該。
怎么分?
明確:從開頭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
第一段提出“興賢”的重要性,第二段論證“為什么(重要)”的道理。鑒賞提示上也有說明。
5、文章結(jié)構(gòu):
議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
a、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六國論》。
b、論點————論證————結(jié)論《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肯定或否定什么——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結(jié)論(怎么辦)。
本文屬哪種?
本文是怎么論證“為什么”的?
興賢則昌:正(例證)反之則亡:反(例證)。
既然如此,那么,應該怎么辦?
明確:五個假設句。
6、現(xiàn)在我們來思考一篇作文的寫法:
為反對者請功。
聽反對意見成功:齊桓公管仲勾踐范蠡唐太宗魏征。
朱元璋劉基林肯對待政敵。
不聽反對意見失敗:夫差伍子胥項羽范曾關(guān)羽親兵。
馬謖王平時期。
7、作業(yè):
得賢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難,而行之難矣。結(jié)合文章,請大家談談千古英雄懷才不遇的原因。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課文,理解并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3.情感目標: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實踐,進一步體會“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理解并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2.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勤學苦練對于道德圓滿、事業(yè)有成所具有的決定作用。
[教學方法]。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培養(yǎng)語感。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意,在自己領悟基礎上合作交流。
3.合作探討,分析理解文本。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對王羲之成就的簡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學習興趣)。
環(huán)節(jié)二簡介文史知識。
1.曾鞏簡介。
2.王羲之簡介。
3.關(guān)于墨池的記載。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和本文有關(guān)的人物及景觀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三誦讀、積累。
1.多媒體播放視聽材料《墨池記》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句讀,聽明語氣)。
2.朗讀課文朗讀方法可以多樣自讀、默讀、范讀、齊讀等。
3.根據(jù)工具書及注釋,疏通文意。
4.積累:
(1)實詞:任極意徜徉肆恣致信善能固章揭推尚被。
(2)虛詞:之以于豈邪況。
(3)一詞多義:
方
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然
有地隱然而高。
豈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書
羲之之書晚乃善。
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
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組為單位細讀課文,討論交流,積累語句:
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5)合作探究文中設問句的特點,積累: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6)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重要的字詞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說出來,大家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誦讀,運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環(huán)節(jié)四精讀課文,理解主旨。
參考:
2.探究文本(先自讀思考,再小組討論明確)。
(1)本文記敘王羲之的一件軼事是什么?課文中的相應原文是什么?
(2)作者認為王羲之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羲之之書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討論交流。
(5)王羲之的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原因是什么?
(6)曾鞏想借墨池的傳說闡明什么道理呢?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課文材料,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文章的寫作主旨)。
環(huán)節(jié)五拓展延伸,活動體驗。
1.你還能舉出幾個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成就事業(yè)的名言和事例嗎?
參考資料:
懸梁刺股(孫敬、蘇秦)囊螢映雪(車胤、孫康)鑿壁偷光(匡衡)韋編三絕(孔子)。
聞雞起舞(祖逖)程門立雪(楊時)磨杵成針(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天才出于勤奮(高爾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寬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好的實現(xiàn)本文的情感目標)。
環(huán)節(jié)六總結(jié)全文。
讓學生對本文做小結(jié)總結(jié)不完整的,其他人補充。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反思習慣,查漏補缺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環(huán)節(jié)七推薦作業(yè)(任選二題)。
1、熟讀成誦,掌握內(nèi)容。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談讀本文后的最深感受,
3、除了“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外,你還能說出幾個關(guān)于王羲之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多種方式及時加以運用和鞏固,并做到讀寫結(jié)合,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八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噹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九
何局長省里開會回來,胸前佩戴的那枚銀光閃閃的“為人民服務”胸章引得大家無不看上兩眼。調(diào)皮的打字員芳芳非要借戴幾天不可。何局長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不中,這是白金的,一枚就是一千多元呢!”為了落實省土地工作會議精神,何局長帶著秘書走了十一個縣市區(qū)。所到之處,何局長胸前的那枚胸章無不引起注意。十多天的活動中,何局長有一種行為使田秘書猜測不透:每到一地何局長胸前的胸章總是銀光閃爍??傻搅送砩线M到舞廳直到第二天離開時卻看不到那枚胸章在他胸前閃爍。在趕赴另一個縣市區(qū)的路上,他又從兜里掏出那枚胸章端端正正地掛在胸前……回到機關(guān)后,人們再沒見到何局長佩戴那枚胸章。那位打字員遇到局長又撒嬌地說:“何局長,你把那枚胸章借我戴一天不行嗎?”何局長聳聳肩膀說:“對不起,這次下鄉(xiāng)丟掉了?!焙尉珠L把臉轉(zhuǎn)向田秘書,“是吧,小田?”田秘書只好順著桿子爬。田秘書明白了局長的用意。接著他給十一個縣市區(qū)土管局長打了電話:“何局長在北京珍寶大金店花一千多元買的那枚白金胸章可能在你們那里丟掉了。老領導很心痛,請你一定幫助仔細查找一下?!备骺h市區(qū)土管局長接到電話都能清楚地憶起何局長來時胸前銀光閃閃,走時卻沒見到他戴胸章,一定是丟在自己這里了,可上哪兒找?不如派人進京買一枚送去算了。電話打下去第五天開始,各縣市區(qū)土管局長陸續(xù)來找何局長匯報會議落實情況,走前都留下了一個小紅包,說:“何局長,您丟的那枚白金胸章找到了,請您查收?!焙尉珠L開始一愣,后來也就隨其自然了。幾天工夫這位何局長便得到了價值一萬多元的白金胸章。
(《微型小說選刊》2001年第19期。
丁維法)。
【試題】1.對何局長佩戴《為人民服務》白全胸章一事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a.何局長佩戴一枚白金胸章,就是為了炫耀,引人矚目。
b.何局長用一千多元買一枚胸章,就是為了作釣鉺,讓下屬給他送相同的禮。
c.何局長何時佩戴或何時摘去白金胸章,秘書十分明白他的用意。
d.何局長竟然花一千多元買一枚“為人民服務”胸章,無疑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a.通過神態(tài)描寫,揭示何局長取信于人的心態(tài)。
b.通過語言描寫,展現(xiàn)何局長信誓旦旦的心態(tài)。
c.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剖露了何局長內(nèi)心的詭譎。
d.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刻畫了何局長虛偽的靈魂。
3.下列對小說主題的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a.譏諷何局長的虛偽與貪婪。
b.田秘書的善解人意。
c.譏諷打字員的巴結(jié)上級。
d.譏諷“市區(qū)土管局長”們的趨炎附勢。
4.下面對這篇微型小說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荹]。
a.作者善于運用反差來刻畫人物和表現(xiàn)主題,頗有審美情趣。
b.小說構(gòu)思精巧,“為人民服務”胸章竟以白金鑄就,旨在直接顯示它的份量與價值。
c.作者刻畫人物時運用了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表現(xiàn)方法。
d.小說語言生動,情節(jié)誘人,它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思想,構(gòu)成了小說的藝術(shù)靈魂。
【答案】1.c[提示]本項表述與原文意相?!恼f:“十多天的活動中,何局長有一種行為使田秘書猜測不透”;而c中卻說:“秘書十分明白他的用意”。2.c3.a4.b[提示]作者的構(gòu)思與情節(jié)的設計,其用意在于嘲諷,絕非“直接顯示它的份量與價值”。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細玩詞意,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巴砣铡钡挠噍x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昂f”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愁”與“恨”,乃是全篇的基調(diào)。按照一般的構(gòu)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唐人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彼卧娙嗣穲虺挤Q其“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柔”,也有類似的藝術(shù)奧秘?!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為我們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憑借我們的經(jīng)驗: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傲列戮G”,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請看詩人是如何創(chuàng)新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毙木w何等低回宛轉(zhuǎn),筆致何等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扇缃衲?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jié)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辛棄疾向來被稱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而這首詞,卻寫得如此深婉!任何一位偉大作家,其藝術(shù)成就總是多方面的,其藝術(shù)風格也是多樣化的。(霍松林)。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一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gòu)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1、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xiāng)村世界的主要表現(xiàn)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diào)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xiàn)出鄉(xiāng)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xiāng)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xiàn)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xiàn),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nèi)涵的哲學思辨,構(gòu)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xiāng)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xiàn)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2)《邊城》情節(jié)。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zhì)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么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粗焐系募t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nèi)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fā)。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chǎn)生“懲罰”爺爺?shù)哪铑^?(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shù)牟俪謫?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shù)膽土P。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nèi)心情感托現(xiàn)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nèi)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xiàn)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zhì)樸的環(huán)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nèi)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xiàn)在明確起來了?!安恢腊堰@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xiàn)出她內(nèi)心的忐忑不安。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耙黄菹x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边@時她已經(jīng)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9)關(guān)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guān)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jié)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她愛的執(zhí)著。
3、分析討論作品人物間的親情關(guān)系和愛情關(guān)系,感受湘西民間獨具的風俗美風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xiàn)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于純樸民風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欲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jié)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jīng)》《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圣潔感情的表現(xiàn)。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準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jié)晶。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意圖何在,這可能是個復雜問題,可不必在教學中深究。沈從文先生在內(nèi)地看到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guān)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xiāng)湘西的鄉(xiāng)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4、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5、教師總結(jié)。
6、課后訓練: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內(nèi)容,并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提示: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jié)合、烘托)。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詞的基本知識2、了解離情別緒類詞的特點,學習詞運用語言的方法,理解詞中的意象,進而整體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傾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要養(yǎng)成反復朗讀的習慣,要將“別離”的普遍情感運用到閱讀之中。2、從“離情別緒”這一主旨上解讀本課詞的內(nèi)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人濃濃的親情、友情、愛情,培養(yǎng)健康的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柳”“長亭”的意義。
2、理解本詞所抒發(fā)的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3、分析本詞的藝術(shù)特征。教學方法:閱讀、朗讀、引導啟發(f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解說蘭陵王,詞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九句,六仄韻。自從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這首詞是“客中送客”以來,大家多采用這一說法,認為是一首送別詞。
二、走近作者〔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魚塘(今浙江杭州)人。歷任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微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了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嚴謹,語言典麗清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間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三、閱讀詩詞、總體感知1、個讀2、齊讀3、詩詞意思的理解正午柳陰直直地落下。絲絲的垂柳在煙霧里隨風搖擺,像賣弄其嫩綠的姿色。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jīng)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我登臨高處遠望故鄉(xiāng),誰又能理解久在京師客子,那種倦鳥思歸的心情?長亭路上,一年又一年,此道不知見過多少送行的傷感場面,折下的柳絲已多過千枝。我趁著閑暇追憶往事。在送別的宴會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餞別發(fā)1生在梨花盛開的寒食節(jié)前。人們將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滿懷愁緒看著船像箭一樣離開,梢公的竹篙竹篙進入溫暖的水波才半篙。等船上的客人回頭相看,驛站遠遠地拋在后面,轉(zhuǎn)眼間已過了無數(shù)的驛站。想起那位佳人,已在遙遠的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煙云。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慘,堆積的愁恨有千萬重。送別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冷清寂靜。春色一天天濃了,斜陽掛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攜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們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橋頭,聽人吹笛到曲終……唉,回憶往事,如同是一場大夢。我暗中不斷垂淚,難以排遣的是那永遠的隱痛。
四、問題探究。
1、這是一首寫什么內(nèi)容的詞,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確:這首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主要寫傷別。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2、作者是怎樣抒寫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之感的?明確:全詞共三片。上片由柳色引發(fā)往昔送別的傷離別恨,意在突出“京華倦客”的愁苦心情。中片追憶自己離開京師的別情,寫出離別時的惆悵感受(前四句是回憶往昔與情人相聚歡樂的情景)下片繼續(xù)寫對舊時情人的愛戀,。但感情更為凄惻愁苦,似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間,突出了在隋堤黃昏時的冷清孤寂之感。
3、上片寫柳色是抓住柳樹的哪些方面來寫的,有什么作用?明確:(1)寫柳陰(柳陰直)、柳絲(煙里絲絲弄碧)、柳絮(拂水飄綿送行色)、柳條(應折柔條過千尺)。(2)作者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但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而并沒有顧及送行的京師倦客。從而襯托和渲染了詞人的離愁別緒的氣氛。
4、如何理解“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明確: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傲幹薄比钟幸环N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里絲絲弄碧”轉(zhuǎn)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5、中片中“閑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為什么說“閑”呢?試根據(jù)自己的閱歷做一解釋。明確: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jīng)驗,親友到月臺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后,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這就是“閑尋舊蹤跡”。
(1)“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痹诤彻?jié)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真是難以忘懷啊!這里的“又”字告訴我們,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
(3)似夢里,淚暗滴?!痹麻恐?,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鞍档巍笔潜持霜氉缘螠I,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五、總結(jié)。
1、主題: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2、藝術(shù)手法。
(1)有人評價周邦彥的詞,善于鋪敘而又曲折變化。試結(jié)合本詞加以分析。明確:該詞寫身在異地送客,一曲折;閑尋舊跡,感慨離別時,又逢送別,又一曲折;“愁”字以下代離人設想,再一曲折;“漸”字以下又回到孤帆去后送者的心情,又一曲折;“念”字以下追憶彼此間昔日的歡樂,再以曲折。時空交錯,主客交換,層層曲折,回環(huán)照應。
(2)在構(gòu)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
(3)沉郁頓挫的風格。詞寫得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fā)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往復之致,具有沉郁頓挫的風格。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三
1、了解《史記》的寫作過程和成書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與司馬遷的遭遇。
2、感受司馬遷逆境中發(fā)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觀。
3、體會本文敘事、說理、抒情融于一爐的寫法。
4、積累實詞、虛詞與句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積累重要實詞、虛詞與句式。
2、感受司馬遷逆境中發(fā)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觀。
教學設想。
本文詞句難度較大,學生很難弄清句意,需要教師宜多指導并檢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三教時。
教學過程和內(nèi)容。
第一課時。
一、學生看單元后知識短文《司馬遷和〈史記〉》。
由學生介紹所了解的司馬遷的生平經(jīng)歷。
教師補充解說《史記》,強調(diào):1、思想(四點);2、文學價值(鮮明的人物個性,強烈的抒情性)3、影響。
二、解說文題,并指導學生了解原文大意。
1、本篇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于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于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后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這封回信。
2、學生朗讀課文,劃出有疑難之處。
3、教師讀課文。
三、集中學習1—3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3、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四
﹝生﹞(紛紛)沒有。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豐子愷先生的生平。
多媒體展示豐子愷大致經(jīng)歷和有關(guān)評價。
﹝生﹞佛家思想。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漫畫世界。
多媒體展示豐子愷漫畫作品。
生笑。
﹝師﹞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作品里有兒童,有大人,有大自然,有諧趣,也有詩意,可見豐子愷先生追求的有兒童的真,人間的善,還有大自然的美。
﹝生﹞《緣緣堂隨筆》,《車廂人生》。
﹝師﹞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緣緣堂隨筆》的第一篇——《漸》。
在這篇文章里,“漸”的內(nèi)涵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可以先試著在每一段找出和“漸”字有關(guān)的句子。
生翻看課文,思考。
﹝生﹞關(guān)鍵句。
﹝師﹞對,我們一起一段一段地來找。第一段的關(guān)鍵句是……。
﹝生﹞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
﹝師﹞這一段給“漸”字下的定義是一種“要素”,一種“手段”。第二段呢?
﹝生﹞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
﹝師﹞對,第三段呢?
生看課文,思考。
﹝師﹞這一段作者舉了很多例子,都是為了說明……。
﹝生﹞陰陽潛移,春秋代序,以及物類的衰榮生殺,無不暗合于這法則。
﹝師﹞這法則是什么?
﹝生﹞漸!
﹝師﹞這樣看來,“漸”是大自然的一種法則。這一段里還有這樣一句話……。
﹝生﹞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則,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師﹞“這”指代的就是“漸”。第四段。
﹝生﹞“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
﹝生﹞極微,極緩。
生看課文,思考。
﹝師﹞每一段的關(guān)鍵句,通常在段首,有時也可能在段中或段末??纯次覀冋业降囊粯硬灰粯?,來,我們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大聲讀出來。
﹝師﹞﹝生﹞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師﹞原來,什么都在“漸”,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第六段。
﹝生﹞“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
﹝師﹞好,我們認識到了“漸”的本質(zhì)。最后一段。
﹝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
﹝師﹞作者認為認清了“漸”,就要這么做。
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自己來整合這些信息,給文章中的“漸”下一個定義了?!皾u”實際上是什么?我們先給它一個中心語。
﹝生﹞變化。
﹝師﹞對!這種變化的特點是……。
﹝生﹞極微極緩。
﹝師﹞它的本質(zhì)是……。
﹝生﹞時間。
﹝師﹞這樣,“漸”就是以時間為基礎的極微極緩的變化。對嗎?
﹝生﹞對!
﹝生﹞時間。
﹝師﹞時間的“漸”變我們能不能看到?
﹝生﹞不能。
﹝師﹞那么,相對于有形的“漸”,這種“漸”是……。
﹝生﹞無形的!
﹝生﹞時間!
﹝師﹞那么,把握“漸”,換一個說法,就是要……。
﹝生﹞把握時間!
﹝師﹞對!通過把握時間來把握“漸”!
可是,世間的一切都可以“漸”嗎?都可以變嗎?
生思考,沉默片刻。
﹝生﹞(幾個聲音)不可以!
﹝師﹞有什么不可以“漸”變?
﹝生a﹞:親情!
﹝生b﹞:友情!
﹝生﹞不愿意!
﹝師﹞即使變了,也應該越變越濃,越變越好啊。
可是,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是不是都“漸”變“漸”好了呢?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段。
師朗讀這一段的最后幾句。
﹝生﹞明達之人。
﹝師﹞百年的壽命,大家覺得長嗎?
﹝生﹞(笑)不長。
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生思考,討論。
﹝生c﹞因為短期的明達容易做到,要長期做到就太難了。
﹝師﹞是的。在一時一事上明達容易,在長長的一生中要保持這份明達,就不容易了。所以,作者才會說,“我覺得百年的壽命,……”
﹝生﹞“定得太長?!?/p>
﹝生﹞真和善!
﹝師﹞不錯。其實,作者不是感慨生命太長,而是感慨要在一生中堅守那一份真和善太……。
﹝生﹞太難!
﹝生﹞美好的。
﹝生﹞不矛盾!
﹝師﹞為什么?前面明明說寧可要縮短生命,后面卻說可以勝任百年或千古的壽命啊!大家討論一下再站起來告訴其他同學。
生討論。
﹝生d﹞前面這么說,是因為能夠在一生當中堅守真和善的人太少了,所以,寧可縮短生命的長度,也要守住這份真和善。雖然能夠做到的人太少,但畢竟還是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人他不僅能夠勝任百年的生命,還可以留傳千古。
﹝師﹞什么可以留傳千古?生命可以嗎?
﹝生d﹞不可以。但他的精神可以。
﹝師﹞什么精神?
﹝生d﹞堅守真和善,一生不變。
﹝師﹞就像課文里的一句話所說,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他們能不為‘漸’所迷,……”
﹝生﹞(齊讀)“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
﹝師﹞對,前面的情況是不得已而為之,后面的才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這兩種觀點是不矛盾的。當我們認識到有些事物是不可以漸變的,我們就要學著不為“漸”所迷,守住我們的真,守住我們的善,不讓它們“漸漸”遺失。
現(xiàn)在,文章的要旨我們都把握住了。有人說,讀文章有三讀,一是讀文章,二是讀作者,三是讀自己。那么回到我們自身來,在學了這篇《漸》之后,同學們,我們到底要怎樣對待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漸”呢?我們好好討論一下吧。
生熱烈討論。
﹝生e﹞升上高中以來,我沒有把握好時間,不知不覺中成績在漸漸地下降。到現(xiàn)在我才認識到是我沒有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給自己一個恰當?shù)亩ㄎ弧W習上慢慢松懈后,我不但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苗頭很危險,還繼續(xù)任它自由發(fā)展,一直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樣的成績。我不愿意它繼續(xù)這樣下去,我會努力,我要讓我的成績回升。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她的成績漸漸地下降,自己一開始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苗頭,這讓我想起我們古代有一個成語叫“防微……”
﹝生﹞杜漸!
﹝師﹞對!在這個成語里,“微”就是事物不好的苗頭,“漸”就是事物的開始,“防微杜漸”就是在錯誤或壞處萌芽的時候及時制止,不讓它發(fā)展。古人早就就告訴我們了,要制止不好的“漸”啊!
生繼續(xù)討論。
﹝生f﹞我覺得有一些做人的原則不可以變。我會努力,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目標,但是,就算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不管身邊的世界怎么變,身上的真誠和善良我還是要堅守。
﹝生﹞勿以善小而不為。
﹝生﹞杜“漸”!
﹝師﹞守真……。
﹝生﹞守善!
﹝師﹞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是有質(zhì)量的!好,下課!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五
一、教學目的: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本單元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以及四篇傳記文學的學習,了解司馬遷百折不撓、發(fā)憤著書的精神,了解《史記》“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三、教學難點:
四、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教學是新教材的安排體例,將司馬遷的作品編排在一起集中學習,并且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初中、高一、高二所學過的司馬遷的作品溝連到了一起,連同《讀本》共13篇作品。
將《報任安書》放到本單元的第一篇進行閱讀,有利于了解司馬遷的精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將初中、高一、高二學過的作品進行回顧,重在了解《史記》寫人物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的一篇知識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馬遷《史記》的史學性與文學性。其他三篇的傳記文學重在誦讀,并引導學生領悟司馬遷傳記文學的特點。
還可引導學生在網(wǎng)上查找一些資料,以拓寬學習的渠道,最后讓學生以司馬遷的文學及精神的某一點,舉行一次研究性學習報告會。
五、課時安排:12課時。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司馬遷寫作本文的背景,學習他百折不撓、發(fā)憤著書的精神,了解《史記》“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教學步驟:
一、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導入新課,學生明確,司馬遷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堅持寫完《史記》,他的這種精神在《報任安書》中充分進行了表述。作者借給朋友任安回信的機會,闡明自己受刑后隱忍茍活的原因,表達了堅持完成《史記》的決心。感情復雜,悲痛、沉郁與慷慨激烈交織。這里應明確:朋友任安之托實際上是讓司馬遷在武帝面前說情,當時司馬遷隱忍茍活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史記》,因此在文中反復的說明這個意思。
二、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初步感悟其情感,并將難點做上記號。
三、學生參照注釋,讀課文,感悟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思考作者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樣逐步說明這個原因的。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翻譯1――3自然段,明確本段落的意思: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
教學步驟:
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翻譯,明確:說明任安來信的內(nèi)容,再就答遲表意。這一段還應明確:“推賢進士”是任安要求司馬遷“說情”的婉轉(zhuǎn)說法?!捌头歉胰绱艘病笔潜径蔚暮诵?,由此引出自陳心志。
二、引導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本段是全文的難點??煞譃樗膶樱?/p>
1、先說祖先的職務不為天子所重,且為世俗所輕,在說自己假如不選擇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誅”,在周圍人眼里,自己是罪有應得,并不能顯示自己有什么氣節(jié)。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承上啟下,然后列舉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說明自己受到了極大之辱。
3、接著用比喻、對比來說明人的志氣在困辱的境地中會逐漸衰微的。
4、在舉王侯將相受辱后不能自殺的例子,用來反復說明“士節(jié)”不可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節(jié)的話,在受刑之前就應該自殺。
三、引導學生翻譯第三自然段:說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馬遷進一步申明,他并不顧念家庭,也不缺少“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那樣的勇氣,但輕輕一死,也就同時斷送了為之獻身效命的事業(yè)。對生命和事業(yè),司馬遷坦然自信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這種將個人價值置于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宏闊眼光,終于使他超脫了庸常的“死節(jié)”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了一條更為考驗人的精神與意志的荊棘路。
四、小結(jié):總之,這三段逐步說明了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
五、學生熟讀1――3自然段,進一步體味復雜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翻譯4――6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
一、朗讀1――3自然段,讀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引導學生翻譯第四自然段。
明確:本段列舉古代被稱頌的“倜儻非常之人”受辱后“論書策,以舒其憤”的例子。本段應用了歸納說理的方法。
本段的分析,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上仁人志士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習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思想,當我們灰心喪氣、瀕臨絕望的時候,跟我們以無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氣。要求學生背誦本段。
三、引導學生翻譯第5自然段:明確:本段介紹《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是為了完成《史記》。從中學習司馬遷對事業(yè)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對歷史上杰出人物歷經(jīng)磨難而奮發(fā)有為的事跡的觀察和認識;是基于他對古代學者歷經(jīng)苦難,獻身著述的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司馬遷正是從這歷史和文化發(fā)展的艱難里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樣和前驅(qū)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進取的道路。
四、引導學生歸納:作者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樣逐步說明這個原因的:第一層說自己和祖先的職務不為天子所重,且為世俗所輕,死了毫無價值;第二層說應該在受辱之前自殺,受刑以后再自殺已經(jīng)遲了;第三層說不自殺是為了讓“文采表于后世”,完成《史記》;第四層進一步隱忍茍活為寫《史記》的原因。
明確:本段是書信的結(jié)尾。司馬遷在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憤懣心情,并陳說他對余生的看法。司馬遷說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巖穴”,只能“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這種痛苦只有自己深知?!俺粮 薄案┭觥薄翱窕蟆钡荣H語,其實是作者寓悲憤于自貶。最后開端相照應,再次婉辭解說無從推賢進士的苦衷。
六、朗讀4――6自然段,再次體味作者隱忍茍活、沉痛悲憤的心情。
七、總結(jié)全文:《報任安書》見識深遠,辭氣沉雄,情懷慷慨,言論起剴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敘事、議論、抒情,志氣盤桓,交融一體。信中司馬遷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為《史記》獻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和教育價值。
八、布置作業(yè):有感情的反復朗讀課文,試以今天的觀念審視司馬遷,談談你對司馬遷的看法。
一課時:學習知識短文《司馬遷與〈史記〉》。
教學要點:明確《史記》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
教學步驟:
一、學生看知識短文:歸納《史記》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
明確:1、思想內(nèi)容四點:其一是它所表現(xiàn)的進步的民族觀。其二進步的經(jīng)濟思想。其三強烈的民主性與批判性。其四貫徹全書的那種豪邁的人生觀?!妒酚洝返膬蓚€“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歷史著作,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文學著作。藝術(shù)特色兩點:其一鮮明的個性,其二抒情性。
2、《史記》的深遠影響:確定了我國古代傳記的基本格局,諸如思想方面的以史為鑒,富有教化作用;形式方面的篇幅短小,強調(diào)表現(xiàn)人物性格,而不在堆砌材料的多與全,以及語言的精美、抒情等等。作為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明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文學性及史學性。
3、《史記》的體例。
二、學生從學過的〈史記〉作品中舉出事例來說明以上的幾個特點:如《陳涉世家》、《鴻門宴》、《垓下之圍》。
三、布置閱讀練習:閱讀本單元的幾篇,包括《讀本》:有列傳、世家、傳序。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六
閱讀《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完成下列問題。(4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資源%庫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人們引用它的時候又有什么意思?(2分)。
2.全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青山”喻指主和派,投降派或者外族入侵。引用“青山”指阻礙前進的各種勢力(困難)。
2.抒發(fā)了詞人收復失地的決心,保衛(wèi)南宋的志向,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七
一、溫故。學生齊背柳永的《雨霖鈴》。
二、知人。結(jié)合課本底下注釋和相關(guān)練習冊,簡介柳永生平、創(chuàng)作與詞風。
三、鑒賞。
1、誦讀正音,初步理解。
2、結(jié)合注釋,聯(lián)想遷移,題解詞意。
3、分析寫作手法。
四、誦讀。
五、練習。做《優(yōu)化設計》上的習題。
但在實際上課時我的教學教程是這樣的:
一、溫故。學生齊背柳永的《雨霖鈴》。
二、知人。結(jié)合課本底下注釋和相關(guān)練習冊,簡介柳永生平、創(chuàng)作與詞風。
三、鑒賞。
1、誦讀正音,初步理解。
2、結(jié)合注釋,聯(lián)想遷移,題解詞意。
3、分析寫作手法。
四、誦讀。
五、鑒賞晏殊的《蝶戀花》,比較二詞在內(nèi)容和手法上的異同。
六、練習。鑒賞蘇軾的《蝶戀花》。
我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變動呢?因為我在上課時突然想到王國維先生關(guān)于“人生三境界”的名言,而這段話就在課本(選修1)第19課課后練習(p74)上。而第十九課的第一首詞正是晏殊的《蝶戀花》。既然講到了這三種境界中的一種境界,而且這兩首詞正好是同題同類,就不如將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來進行分析,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和遷移。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可行的。學生們在學完柳永的《蝶戀花》后意猶未盡,此時再讓他們學習晏殊的《蝶戀花》就正好是提供了一個比較閱讀和鑒賞的好機會,學生們大多能夠正確理解晏詞的意思,并能說出二詞在內(nèi)容和手法上的異同,老師所要做的,就只是略作點撥和引導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能結(jié)合上下文,瞻前顧后,說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對時間的感懷和對讀者的勸誡情懷。
3、把握文章的深層次內(nèi)涵,作出帶有哲理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它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這是一個著名的論斷。那么,請同學們給這個論點尋找論據(jù),并要采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來證明這個觀點。比如當你把青蛙放進沸騰的水里,它能一下子就跳出來從而逃避了死亡;然而把青蛙放進冷水里,當你慢慢地給水加熱,使其溫度緩慢上升,到達沸騰時,青蛙無力掙扎,只有走向死亡。它是不是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呢?那么,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當給水慢慢加熱使其沸騰時,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趨向死亡呢?因為水是慢慢升溫的,它感覺不到。當它感覺到時,青蛙已接近死亡,想反抗都反抗不了。這說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溫的過程中,放松了警惕并且麻痹了自己。為什么會麻痹,因為變化太緩慢了,緩慢得覺察不到。這種事例僅僅存在于動物身上嗎?人有沒有這種情況?人類也有這么傻的時候?,F(xiàn)在,請同學們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樣看待人在時間過程中的麻痹性的。
【總體把握】。
“漸”指時間緩慢過去而人不能察覺。本文從漸的特征、作用和本質(zhì)三個方面寫了漸。漸的特征指“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漸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藏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
【研讀第一部分】。
“圓滑進行”指“緩慢變化”,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劇烈的變更?!叭松捅淮_實肯定”指人們在緩慢變化的過程中,似乎覺得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從而有了生的意趣與價值,并貪戀著生的歡喜。
例子a人由孩子變?yōu)榍嗄?,再變?yōu)槌扇?,最后變?yōu)槔项^子的例子。
例子b紈绔弟子變?yōu)樨氄撸僮優(yōu)閭蚬?,然后變?yōu)榕`,接著變?yōu)闊o賴,無賴變?yōu)槠蜇?,乞丐變?yōu)橥祪旱睦印?/p>
例子c傍晚看書的例子,父母不覺得兒女已長大的例子,水仙花開的例子。
好處:作者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道理,這種寫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說明深奧的道理,使?jié)u的特征——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通過這些事例而變得明白易懂。
【研讀第二部分】。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1分鐘時間﹚,“漸”的作用這句話用20秒,舉的例子用10秒,用時辰鐘比喻人生一部分用30秒,在以后的閱讀中,當遇到關(guān)于概念、性質(zhì)、特征、結(jié)果等等需認真讀,有時還要反復咀嚼,當關(guān)鍵部分弄懂了,其余部分便可快速閱讀。思考課后練習二?!稘u》中列舉了農(nóng)夫抱犢跳溝一事來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nèi)圆恢挥X的事實,這種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說明深刻道理的寫作手法具體通俗,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通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后所蘊含的時間概念。
【研讀第三部分】。
請同學們研讀第三部分,思考:
對于空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而對于時間則是渺茫的,不知所措的,無法抓住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里過去。我覺察他去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不是,時間的不可挽留,匆匆而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人如何把握時間則是主觀上的意愿,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敏感度僅僅在搭船乘車時才注意到。他們平時不節(jié)約時間,而在乘船時則又爭取一點點的時間,迷于局部而不顧及全體。即便是有明達之人,也僅僅是在短期的旅途中,而在茫茫人生中卻無法做到大度,所以時間在分量上對于他們而言似乎是太多。與其讓他們在“較多”的時間中擁擠爭奪,還不如讓時間少給予他們一點。
3、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
他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認為自己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他們能居安思危,能把握。
時間,節(jié)約時間,將“漫漫”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應付得游刃有余,所以說他們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如《水手》里“人心其實比天高,比海更遙遠”:心靈的實際空間很小,但一定要有無限的容量,心要無限大,要把時間的整體性放在心中。
4、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將人一生的時間比喻為石火光,意欲人生的短暫,蝸牛角比喻事情的卑微、渺小。既然。
人生相石火光般的短暫,那么我們又何必將不多的時間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呢?我們應該在石火光般的短暫人生中珍惜時間,奮發(fā)有為,做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yè)。
5、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一粒沙”、“一朵花”都是細微渺小的東西,而“世界”與“天國”則是廣大宏闊的東。
西,“手掌”、“一剎那”是短暫微小的,而“無限”、“永劫”是長遠永久的。前部分從空間的角度說明了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后部分從時間的角度說明了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鐘,節(jié)約時間便延長了生命,掌握了永恒。
【總結(jié)綜合】。
請同學們再閱讀一遍課文,思考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做一個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九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重點)。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重點)。
3、正確認識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難點)。
【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本文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學生容易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時時洋溢著詩情,處處彌漫著酒香,而論詩酒之道,當首推李白。他愛詩若癡,嗜酒成狂,一生與酒結(jié)下不解之緣。酒中有他涌動的生命,奔騰的激情,還有那無盡的愁緒。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二、欣賞名家誦讀初步感知:
我們這一單元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通過吟詠和誦讀領悟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體會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欣賞中央電視臺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誦。
……。
朗誦的怎么樣?感情是不是特別投入?話劇演員濮存昕的朗誦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誦,進一步感知。
三、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通過欣賞名家的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重音、聲調(diào)等有了比較深的印象,老師在多媒體上把重音、聲調(diào)也做了標注。下面請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由大聲地朗讀,過一會找同學展示。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二十
一、復習導入。
以往我們“古詩文誦讀”的“每周一詩”都在早讀時間進行。今天為了向外校的老師們展示我們對古詩文的熱愛以及學習古詩文的獨特感受,特意把“每周一詩”的學習放在這節(jié)課進行。
和老朋友“古詩博士”打個招呼吧,他出了幾道古詩考題來考考你們,接受挑戰(zhàn)嗎?
1、集體背誦《使至塞上》。
2、男女生接背《相見歡》。
3、抽簽背誦。(4首)。
二、新授。
這節(jié)課,我們要積累的古詩是《海棠》。
1、指名讀,正音。
2、知作者。(小組交流,上臺匯報。)。
3、品詩意。
范讀。
自由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交流:
東風裊裊:聯(lián)系《村居》后兩句理解。
崇光:看圖(海棠花)理解。
香霧空蒙、只恐、故燒高燭:看圖后想像,談感受理解。
4、賞讀古詩。
自由讀(多種形式)。
展示。
師唱讀《水調(diào)歌頭》。
三、拓展。
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一首古詩詞。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旁姴┦肯嘈旁诓痪玫膶?,你們也會像他一樣成為一名古詩小博士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36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