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優(yōu)質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07:54:13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優(yōu)質17篇)
時間:2023-12-14 07:54:13     小編:曼珠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而做出改進。如何欣賞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呢?總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寫總結。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課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通過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強化認識并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對周圍的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下一步學習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基礎。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交流,歸納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在總結和歸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關系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依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及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

根據(jù)幾何知識的教學特點、本節(jié)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發(fā)現(xiàn)法:通過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些實物發(fā)現(xiàn)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合作討論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同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除了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做一做來學習新知,同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課程標準,采用直觀演示、觀察發(fā)現(xiàn)等方式進行,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之前,我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用品(有柜子、禮品盒等),詢問學生:“屏幕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在學生積極回答之后(長方體/正方體),板書今天的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并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課題。

(二)探究新知。

我將從5個知識點來進行新知的教學: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首先請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長方體(學具),閉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讓學生告訴我他們的發(fā)現(xiàn),然后我將拿出長方體,邊摸邊講解:什么叫面、棱、頂點。

這里設計讓學生閉上眼睛手摸長方體,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直觀地認識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我將出示學習提綱:請用手中的學具數(shù)一數(shù),并想一想“長方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長方體有幾個頂點?”讓學生根據(jù)提示來自主研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抽取學生反饋研究成果,并通過詢問其他學生“這個答案對不對?”師生相互討論,互動總結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正方形,相對的面相等;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長方體有8個頂點?!?/p>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

首先向學生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那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什么呢?”讓學生們給三條棱取名字,然后我總結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用多媒體展示一個標注了長、寬、高的長方體圖形。

隨即,請學生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學生反饋(1個面、2個面、3個面。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電腦演示直觀圖,同時進行說明: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為長方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我先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它們相等,將會得到什么形體?”同時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得出結論:長、寬、高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接著出示學具“魔方”正方體,讓學生根據(jù)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自主研究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出示自學提綱:“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正方體有幾個頂點?”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完后我將對其特征進行總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運用學習遷移認識正方體,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來提高學習興趣。

我將讓學生總結前面講到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并進行對比,說一說它們相同點和不同點,挑學生反饋,根據(jù)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采用集合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并用多媒體展示。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旨在師生共同梳理所學知識,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

言進行描述,意在培養(yǎng)學生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多種練習,鞏固新知。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簡單的填寫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和掌握本節(jié)課學習的新知識。

填一填:

1、長方體有()個面,相對的面(),有()條棱,相對的棱長度();正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有()條棱,長度();正方體是特殊的()。

2、三條棱相交處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長方體的()、()、()。

3、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左邊的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相交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厘米。

(四)課堂小節(jié)。

在小節(jié)環(huán)節(jié),我將讓學生談一談體會,概括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再由我補充本節(jié)知識要點。并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合作、大膽思考給予肯定,并提出希望。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會數(shù)學的決心。

(五)作業(yè)布置。

為了使學生再次鞏固新知識,并將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本節(jié)課我布置的作業(yè)是課本p31的第1、第5道練習題。

本節(jié)課的板書,主要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兩者特征的對比及兩者間的關系圖,清晰地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總之,本節(jié)課我主要以演示、觀察、研究的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總結歸納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二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shù)不能切開來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二)***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三

2、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在前面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編寫的,在這一單元主要分成四塊: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表面積、體積及體積單位和容積。從直觀形象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借助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空間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

整理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意義,表面積的計算,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單位進率等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使其知識系統(tǒng)化。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的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通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事例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整理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復習整理的方法。

這部分教材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wǎng)絡,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概念、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是為今后的圓柱體,圓錐體,甚至更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3、教學目標的確定:

經(jīng)歷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系統(tǒng)化的整理,加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區(qū)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不同。理解它們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要在復習整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復習整理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材編排特點: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可分兩部分,即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的整理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過程。

5、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幫助學生梳理長方體、正方體知識,使之系統(tǒng)化。理解提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從感性認識出發(fā),經(jīng)過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

6、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查漏補缺,綜合所學知識,是學生獲得整體認識。在能力及情感態(tài)度方面,不僅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且能聯(lián)系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1)、經(jīng)歷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系統(tǒng)化的整理,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形體特征的認識,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能熟練地掌握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積)的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學生觀察想象能力、討論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豐富對現(xiàn)實形體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自我總結能力。

(3)、初步學會用形體知識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使學生形成積極參與數(shù)學教學活動,并積極與人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與勇氣。

在教學中長方體、正方體復習整理的教學,采用情景教學法。從李老師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鯨魚也要搬家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入手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直到小金魚住進新家,欲通過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中解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整理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讓學生通過計算,區(qū)別表面積、體積、容積三個概念,,物體的表面積、體積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因此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有目的的運用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我擬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親自經(jīng)歷知識的整理過程,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它們體積和表面積的不同。

3、利用多變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注重學法的直到。教給學生復習整理的方法。

4、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自主解決問題。通過又層次的拓展練習,讓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從學習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要把教法融于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xiàn)教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以學生自學為主,教給學生復習整理的方法。

2、找出知識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能聯(lián)系實際,區(qū)別運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概括能力。

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情引入:

從李老師要搬家,她家的小金鯨魚也要搬家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入手引出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整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教給學生不同的復習整理方法。

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李老師要搬新家了。你們替老師高興嗎?可李老師家的小金魚和小烏龜有了意見。(播放課件,小金魚和小烏龜?shù)脑挘霂托〗痿~和小烏龜做一個合適的家,我們要知道哪些知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棱長,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征),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整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問題,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通過以上復習,鞏固了舊知識,使學生獲得整體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為下面的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回憶整理,實施教學目標。

(1)學生口答特征,教師適時板書,不完整的請同學補充完整。

(2)課件介紹其他兩種整理方法。文字整理法和框架式整理法。閱讀兩種整理方法。

以后,我們在整理知識的時候,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那么給他們做一個家,我們還要知道什么知識?下面我們請設計師和我們一起給小金魚和小烏龜設計家。

要給小金魚和小烏龜做一個家,我們還要知道些什么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

下面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整理知識的方法來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四人小組合作整理,并記錄下來。一小組板演。

(2)集體交流合作整理的成果,并將不完整的補充完整。

教師重點重復強調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并板書課題。

展示其他的整理方法。并評一評哪個小組整理的最好,最完整。

(3)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小金魚和小烏龜?shù)募摇?/p>

看課件,男同學幫小金魚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體積。女同學幫小烏龜算出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和體積。

集體訂正,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以小組合作板演、搶答等形式,有效的調控以改善學生的學習。

(三)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深化練習。

1、小法官。

逐個出示五道判斷題,一一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

(1)、長方體水箱的三條棱就是它的長寬高。

(2)、如果制作的水箱是棱長為6分米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和體積一樣。

(3)、一根長方體木料長2米,橫截面是面積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根木料的體積是16立方厘米。

(4)、體積就是容積。

(5)、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快樂abc。

相信大家做完了快樂abc后,很快能幫它們做出一個合適的家。

1、如果做的魚缸的長8分米,寬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最大占地面積是()平方分米。

a24b48c32。

2、把一塊長方體木頭鋸成兩個小長方體后表面積比以前()。

a減少了b增加了c不變。

3、如果正方體魚缸的棱長之和為36厘米,它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a27b3c9d12。

3、小金魚回家了。

如果在魚缸中加入15升的水,水面的高度應是多少分米?

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一人說說是怎么想的。

4、小金魚回到它的新家,發(fā)現(xiàn)水面上升0.4分米,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小金魚占了多大的空間?

教師適時播放課件,獨立思考,如果不會的同桌可以商量。

集體訂正,一名同學給大家講解。

5、智力大比拼。

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1)請你們說說這節(jié)課你們認為自己有什么收獲呢?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質疑問難。

(3)你認為誰在這節(jié)課表現(xiàn)的好呢?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是你知道了的,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或者是還不清楚的,要向其他人請教的。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四

本學期,有幸聽了許老師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許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xiàn),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許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緊張進行著,而讓課堂回歸自然、回歸理性的認知的教師,目前還處在轉型階段。我經(jīng)常外出聽課,而許老師的課堂教學是首次讓我感受到了回歸這樣的理念的重要性。許老師整堂課的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tài)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媒體,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這樣教學老師不必使課堂披上華麗的外衣,不會讓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轉來轉去,雖然也學到了知識,但是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受到很累,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只是為了傾囊而贈的慷慨。

許教師首先出示一個長20厘米、寬10厘米、高8厘米的長方體,讓學生猜一猜,看看它的體積大概是多少?接著再猜一猜它的體積可能與長方體的什么有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許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猜測,利用直觀有效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接著,教師再次提問:長方體的體積到底與長、寬、高存在什么關系,提示學生實驗驗證。

小組合作,把每人準備好的一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組內合作分別組成不同的四個長方體,并及時填表記錄(每組課前發(fā)一張表格),記下這時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需要的長方體的個數(shù)及此時長方體的體積。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很快把表格填充完整,再通過展示、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且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學生很快解決問題,找到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公式,從而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了知識,還讓學生培養(yǎng)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并從活動中形成了數(shù)學意識,學會了創(chuàng)造。

聯(lián)想自己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

對于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許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打不到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今后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課堂教學缺少角色換位。

平日的數(shù)學課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許老師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教學態(tài)度的必要性。

3、教學效果稍欠扎實高效。

許老師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學到了數(shù)學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我在課堂上很少涉及這么多方面,唯恐時間和精力上不允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今后我應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多方面教誨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扎實高效邁進。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五

1、說課內容。

本節(jié)所講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41頁到43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內容屬于新授課,授課時數(shù)為1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jīng)接觸到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直觀現(xiàn)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有關的體積單位。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操作活動,學習一些測量計算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前面所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應當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來源,理解它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的兩部分內容應當以第一部分為重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重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理解公式的意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察圖形填表,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我只安排了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課題、操作想象、推導、公式。依據(jù)規(guī)律、歸納公式、利用關系、類推公式、鞏固練習、運用公式、全課總結六環(huán)節(jié)。

(一)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

任何新知識都是在有知識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的習題為本課做好鋪墊。

什么是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那些?出示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完成此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節(jié)課做好鋪墊。

(二)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問題,如果計量池水的體積,還能切開數(shù)嗎?(切開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三)、探索活動、推導公式。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通過觀察表交流,討論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整理。

如長×寬×高=體積。

2×3×2=12。

4×1×3=12。

6×1×2=12。

2×2×3=12。

從而,歸納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v=abh。

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四)、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提問:4號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何特點?這種長方體又叫什么?它的體積怎么計算?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五)、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2、我對安排了四個判斷題,以加深學生對a的立方的理解和運用。

3,解決實際問題,我安排了兩道題目的是讓學生所學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六)、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的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六

開學初,區(qū)教育局組織的教學能手大賽,李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jié)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課。聽完課,有以下三點感觸頗深,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堂向課前開放。

新課程的標準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課前預習的好,課上同學門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就會有一種想學、想問、想練的良好心理,課上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就會被同學們所領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v觀本課,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展開的。我們可喜的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種課堂向課前開放的預習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

二、有效利用學習起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上組織及展開學習活動。如引入新課部分,媒體出示可樂罐、禮品盒、魔方、牙膏殼等實物讓學生判斷這些物體的形狀;“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雖然王花八門,但是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真實水平。再如,在學習正方體的特征時,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長方體特征的探索過程為基礎。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習方法。

本課中,教師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式學習?!疤骄俊笔切抡n改的一個主題詞,所謂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數(shù)據(jù)、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兒童的發(fā)展來說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在本堂課中比較突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探究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等等,內容一步一步推進,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探究這類問題的一些方法。

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李老師曾多次讓學生運用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等的特征。讓學生在“觸摸”中掌握知識,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七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在于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講授法、觀察發(fā)現(xiàn)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這些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jié)課的內容屬于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過程為:

(一)從分類中引入。

1、請看大屏幕,以4人組為單位,把大屏幕上的圖片進行分類。

小組匯報。要求:你們是怎樣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2、仿照以長方體與非長方體為標準的組分類法,請大家把所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挑出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課題)。把另一堆放在一邊。

1、拿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后,問:它是什么圖形?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后討論特點,并說明你怎么證明?

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證明相對的面大小相等:(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可以通過度量長和寬算出面積。

(2)可以把一個面用剪刀剪下來與相對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個面描在紙上,再用相對的面去比。

2、在你們分出的長方體中,有沒有特殊的類型。學生匯報:

(1)有一個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而且2個正方形大小相等,4個長方形大小也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一類(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方體或立方體)是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并讓學生畫集合圖表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在制作中了解長方體、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

1、自學課本1-2頁了解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

2、用小圓球(頂點)和4種不同長度(分別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如下圖)。

3、出示小組合作制作要求:

(2)制作前先小組討論填好材料單;

材料單。

模型頂點棱。

(小圓球)(小棒)。

abcd。

長方體個條條條條。

正方體個條條條條。

(3)按材料單準備好材料;

4、小組活動。

(四)在設計填寫學生報告單中鞏固。

請大家按小組設計一張學習的報告單來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外延伸中深化。

1、找一個火柴盒和魔方,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寬、高。

本課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動手實踐,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力求讓學生在盡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shù)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八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掌握它們面積和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端,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圖形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實際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

(2)難點: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具準備:長方體實物及相關課件、配套學具等等。

1、教法分析。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xiàn)法、討論交流法和小組合作法,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采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學法分析。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彼?,本節(jié)課,我突出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做到“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說理?!弊寣W生親身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我們教師展示了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學生們,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節(jié)課我按照激趣引入、引導探索;自主學習、鞏固應用;發(fā)展提高、交流評價;能力培養(yǎng)、體驗成功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

設計意圖:

為什么我要按照這4個步驟來進行教學呢?因為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形成發(fā)展中的一次飛躍。在引入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在讓學生觀察和說說生活中的長方體,不僅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長方體圖形的表象,點明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還讓學生體會了所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的概念比較多,學習內容較為枯燥,如果僅靠傳統(tǒng)說教式和灌輸式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所以,我讓學生以摸、看、量、算、比等多種形式分別感知長方體,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學生按預定的流程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基礎題和發(fā)展題?;A題主要幫助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fā)展題是對所學知識的深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和運用,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遵循了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再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歡迎批評指正。

范文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

鹿泉區(qū)大河鎮(zhèn)曲寨小學封江彥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它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小......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jié)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有一定難度。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小學生形象思維空間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空間概念。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講授法、觀察發(fā)現(xiàn)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并運用多媒體輔導教學。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除了讓學生通過,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讓學生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做一做來學習新知,同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物體(有禮品盒、煙盒等)。

同學們,你們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體,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回答。

教師肯定:對,它們都是長方體。

多媒體展示長方體圖形。

這些物體的大小不同,可它們都是長方體。今天咱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

(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物體形狀的觀察,抽象出長方體的圖形,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教會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去觀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請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閉上眼睛摸一摸,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摸。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拿出長方體模型,邊摸邊說明:同學們們的發(fā)現(xiàn)可真不少,長方體上平平的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面;兩個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條邊,叫做長方體的棱;這個尖尖的點也就是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就是長方體的頂點。

(在這里讓學生閉上眼睛動手摸長方體,讓學生更加深刻直觀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那么,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們首先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學習提綱,請學生根據(jù)提示來研究長方體的面。

1、長方體有幾個面?

2、這些面是什么圖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學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總結。

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正方形。相對的面相等。

同學們剛才合作的非常認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長方體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學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學生研究。

挑學生反饋: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那么,這些同學研究的對不對呢?

動畫演示,教師總結;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我們研究完了長方體的面和棱,那長方體有幾個頂點呢?

出示學習提綱,學生研究、反饋。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總結。

長方體有8個頂點。

(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從而讓學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剛才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那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什么呢?

同學給三條棱起名字。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學生反饋(1個面、2個面、3個面。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致。(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床灰姷睦庥锰摼€來表示。

(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教給學生識圖的方法。)。

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會得到什么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去觀察思考?

出示自學提綱:

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

2、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

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學生反饋。

教師總結。

(學生對長方體特征有一定認識后,運用遷移規(guī)律,自學歸納正方體特征。)。

學生先同桌互說、然后挑學生反饋。

教師總結: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多媒體演示。

(三)、反饋練習。

3、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棱長3分米的正方體框架,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通過練習,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顧。

想一想,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了什么?你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說。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清晰地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操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shù)不能切開來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操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疑解惑。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一

最近教研組正在進行全員參與的公開課展示活動,今天有幸聆聽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圖形以及對長方體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又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開始,對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秉著學習借鑒的精神,走進了陳老師的課堂,聽后也有一絲感慨和不成熟的想法。

陳老師從生活情景入手,讓學生在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讓學生在頭腦中檢索生活的長方體形狀,為學習新知打下了基礎,由“關于長方體你都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一問,有效的把握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并以此展開教學。為了讓學生建構起長方體的特征,陳老師在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了面、棱、頂點的概念之后,又通過讓學生動手去摸這些部位,親身去感受。接著是從數(shù)量上來認識,數(shù)數(shù)看有幾個面?有幾條棱?有幾個頂點?進而更深入地認識面、和棱還有哪些特征。這樣讓學生在摸一摸、看一看、議一議、數(shù)一數(shù)、想一想,使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生親自感受的基礎上建構起長方體的印象更加深刻,不但記得牢,而且用得上,不易忘。

《新課程標準》修訂版明確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從教學方法上來看,陳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

由于長方體的面和棱都比較多,特別是棱,學生在數(shù)的時候,很容易漏掉或重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老師提出了“誰能有順序地指出長方體有哪些面和棱?”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談論中有序的數(shù)出面和棱。特別是在有順序地數(shù)長方體的棱時,有意地指出按照棱的方向不同來數(shù)的方法,及時、有效的指導也為接下來得到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埋下了伏筆。

1、課堂節(jié)奏上有些前松后緊,導致后面的鞏固練習的處理上有些趕。

2、在自主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引導的過多,留給學生觀察談論交流的時間有些少,小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1、如何有效、高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提高到什么程度?

2、如何處理好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的時間與課堂實際教學時間之間的關系,以避免前松后緊的課堂節(jié)奏。

教學是一門藝術,把課上好是每一位老師的應該做又必須做到了,不管是常態(tài)課,還是公開課、展示課都應該關注學生,而不應該把學生當作是訓練自己教學藝術的試驗品,因為孩子們傷不起,教學不足可以后續(xù)彌補,但誰又能為孩子所受到的影響買單。上好常態(tài)課,把每一節(jié)當作一件藝術品去雕琢,我想:孩子們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一定能有所提高。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二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fā)展。然而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潘老師特別注意到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在推導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鼓動學生大膽猜想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與底面積有關然后是帶領學生再次驗證猜測,最后大家自己得出結論: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后,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通過實際觀察、制作、拆拼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并能夠根據(jù)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潘老師在課中大膽地實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歷了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掌握了數(shù)學建模方法。老師能夠靈活地轉換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驗證—解釋中體會數(shù)學,探究知識。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熱情令我為之感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因為它不僅僅讓學生學會了一種知識,還讓學生培養(yǎng)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并從活動中形成了數(shù)學意識,學會了創(chuàng)造。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三

一、真正體現(xiàn)以生為本。

概念課的教學,老師往往通過簡單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此種概念。這是一種靜態(tài)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但本節(jié)課中,方老師緊扣體驗式學習主題,創(chuàng)建情境,通過兩次小組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導學生在動態(tài)的學習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從而在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并積極思考。整節(jié)課中,老師沒有強加給學生知識,真正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

二、利用白板助力數(shù)學課堂。

白板的使用是方老師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在教學時,教師利用拖拽、蒙層、克隆、旋轉等功能,展示了長方體的面、棱的特點,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把靜態(tài)的數(shù)學知識動態(tài)地展現(xiàn)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

三、制作模型,訓練能力。

方老師創(chuàng)設了制作長方體框架的活動。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通過選擇方案,動手操作,再次加深了對長方體基本特征的理解,也得出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這一結論。對正方體的學習也就變得簡單起來,加深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體積的概念,長方體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聽了郎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深受啟發(f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究竟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定量關系呢?郎老師安排了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擺4個不同的長方體,并借助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每個長方體,要求學生記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等有關數(shù)據(jù),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逐步歸納得出計算方法。這一過程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

郎老師展示出6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長方體的體積正好是它們長、寬、高的乘積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用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不同的長方體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練習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中,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發(fā)散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脫離生活的數(shù)學,把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身邊的事物割裂開來,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數(shù)學知識,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老師把算字典的體積貫穿課的始終。在課后練習中“一個長方體木箱長5分米,寬和高都是0.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課程接近尾聲之時,老師始終沒有忘記讓學生再次感受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學習了它,就應該把它運用到生活中。通過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

反饋糾正是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老師在教學中反饋形式多種多樣,隨堂提問、課堂交流、布置練習等反饋及時,糾正有力。反饋面較廣,反饋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知識缺陷的積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1、時間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緊。我認為復習的內容太多,如辨認老師列舉的這些物體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對五年級學生而言,這太簡單了,本節(jié)課無需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單位與本節(jié)課聯(lián)系不緊密,也無需復習。教師應該在這里爭取時間,讓學生探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留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2、教師處處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如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時,先提示學生正方體長、寬、高相等,再分小組討論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所以學生不到一分鐘就討論好了,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我認為教師應該大膽放手,少提示,讓學生的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動手操作、互幫互助、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代替老師的講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五

首先感謝縣教研室為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能和這么多優(yōu)秀老師們一起交流、學習,我感到很高興。下面我就陳秀梅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談幾點我個人粗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指正。

陳老師能夠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總體呈現(xiàn)四大特點:

2、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總結和歸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及關系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陳老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時根據(jù)學生認知的特點和教學要求,給出學生要探究的目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究,讓學生通過觸摸、觀察,比較、思考、討論、整合,先在小組內達成共識,小組代表回報,最后總結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讓每位學生都能通過有效地合作學習,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關系。體現(xiàn)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成共識、歸納總結”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又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民主、平等、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3個教學目標。彰顯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的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包括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稱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本身是枯燥的,陳老師呢,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圖形美,意識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喜愛數(shù)學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陳老師是按照:整體感知---初步認識——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的順序進行教學的。

1,整體感知: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前,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長方體,正方體有哪些認識,在讓每個學生從學具中拿出長方體、正方體舉起來讓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有一個外觀上的認識。

2、初步認識,通過觸摸、觀察,交流達到認識其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3、深入理解:讓學生同桌共同探討正方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探究正方體的方法自主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并及時利用多媒體演示進行點撥,幫學生更直觀的認識到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等,棱按長、寬、高可分為三組,每組的四條棱相等。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一個進一步的認識。

4、熟練掌握:通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比較,歸納出這兩個立體圖形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使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過渡自然。后兩個環(huán)節(jié)看書質疑和全課小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梳理,整合、歸納。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尤為突出。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的熱點之一,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否則它就是一個花架子。多如: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時,陳老師用多媒體演示,通過大屏幕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更直觀的去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等,12條棱按長寬高分為三組,每組的4條棱完全相等,同時向學生傳遞了“比一比”這樣一種探究方式。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時,陳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把一個具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慢慢變成正方體,讓學生通過演示發(fā)現(xiàn)當長方體的長、寬、高相等時,就變成了正方體,使學生體會到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既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芍^是一舉兩得。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練習作為學生的一項經(jīng)常性的實踐活動,它不僅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手段,而且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和能力培養(yǎng)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對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數(shù)學知識,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陳老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首先讓學生通過判斷對錯,使學生更科學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通過填空鞏固并加深了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第二題既讓學生,又為以后求長方體表面積和體積打下基礎。第三題,較第二題難一些,讓學生通過部分數(shù)據(jù)想出與之有關的數(shù)據(jù),抽象出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整個練習設計由易到難,體現(xiàn)了練習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起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一點點延伸,一步步提高,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整體感知這節(jié)課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但再好的課在細節(jié)上也有需要改進的細節(jié):

1、在教學中,本來估計學生對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等,12條棱分為3組,每組的4條棱完全相等認識不到,老師再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適時點撥。但是,課上學生偏偏完全說出來了,這時老師再用多媒體演示就顯得蒼白無力了。老師這時要進一步讓學生說出是怎樣知道這些特征的,充分發(fā)現(xiàn)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和研究問題的片面性。適時地告訴學生只憑猜測或者看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下結論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結論都是要通過反復驗證的,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讓學生利用直尺或三角板量一量方法去驗證,老師再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知道驗證一個結論還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這樣就使學生更直觀的,準確地認識到: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等,12條棱按長、寬、高分為3組,每組的4條棱完全相等。再給長方體的特征下結論就比較嚴密了。

2、對集合圈的處理上,如果能讓學生說出長方體包含正方體,用一個大集合圈表示長方體時,就可以在這個大集合圈內,畫一個小集合圈表示正方體。就更能體現(xiàn)關注學生探究過程教育理念。

3、在處理“有三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這一判斷題的處理上,學生無從考慮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當三個面是相鄰的面時其他三個面就是和他們相對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么這個圖形就是正方體。如果有一組是相對的面,另一個面相對的面也是正方形,剩下的一組對面一定正方形,既幫學生認識到三個面是正方形的本質,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關注學生不是只停留在關注他們學習知識上,更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性格、品質的培養(yǎng)。在小組匯報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一女生作為小組代表對正方體特征的匯報時,孩子因為緊張說錯答案,而另一組有一男生又急于糾錯,造成這個女生更緊張。老師要對男生說咱們一起聽完同學的匯報好嗎,向學生傳遞學會傾聽是對發(fā)言者最起碼的尊重。同時鼓勵那個女生大膽發(fā)言。這樣就可同時保護兩個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今后形成一種充滿自信,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具有積極意義。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六

本節(jié)課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的整理與復習,教材除了在編排上加強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還加強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注意從現(xiàn)實生活素材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圖形,在練習中適當增加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這些新的變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素材,也為教學提供了開放的教學空間。

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并開始對身邊的數(shù)學感興趣。他們思維活躍,極富探索精神。此時,如果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xiàn)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注重了數(shù)學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能夠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數(shù)學是有用的、必要的,他們便愿意并想學數(shù)學。

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溝通長方體、正方體各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學難點是:選擇恰當?shù)男问綄χR進行歸納整理。

1.認知目標:通過整理與復習,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主要概念、計算方法的理解。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通過合作學習。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本課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和一份測試試卷貫穿課的始終。教學流程如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明確學習目標。

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學習新知識,對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不太樂意去復習、整理。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精心設計了一張暗藏玄機的試卷,其玄機之處就在于第一大題和第八大題。請認真讀完試卷,然后在試卷的右上角寫上自己的姓名。八、如果你已經(jīng)讀完以上題目,只需完成第一題即可。這樣的測試有意思嗎?有意思就笑在心里,等待2分鐘的到來,好嗎?)學生往往疏忽大意,沒看完題就動筆做了,以致2分鐘到了完不成任務。我安排此試卷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本單元知識,二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2.合作探究交流,形成知識網(wǎng)絡。

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并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和容積及計量單位等用自己喜愛的形式整理呈現(xiàn)。

接著,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最后,學生反思、交流。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有效練習。

在這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一是基礎練習,分為判斷、選擇和計算三個小題,旨在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二是實踐練習,也就是課始測試卷中的第七題:“要計算一個牛奶盒能裝多少牛奶,需要獲取哪些數(shù)據(jù)?怎樣獲取?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己測量出數(shù)據(jù),并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設計練習,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基礎性”“層次性”“應用性”的特點。

4.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進行課外延伸。

最后,我設置了這樣—個情境:聘請學生當小設計師。

牛奶廠想將20盒牛奶裝在一個包裝箱里,如果請你做設計師,你認為將這個包裝箱的長、寬、高確定為多少最節(jié)省材料?請大家課后自己動手設計,然后把設計方案匯報給老師。

這樣設計,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讓數(shù)學最大程度地影響著、激勵著學生。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說課稿篇十七

課改就是改課,是關乎學生成長、關乎家庭幸福、關乎國家和民族前途與命運的大事,這樣說似乎并不為過。課改既然這么重要,那就應該腳踏實地,求真務實。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自己創(chuàng)出的方法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為此,一年來,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從事小學高段數(shù)學課改的體會,對小學數(shù)學的課改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嘗試,摸索出一個適合小學高段數(shù)學教學和本人特點的教學模式來,并取名;三試;教學模式。

現(xiàn)以北師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例談如下: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教師呈現(xiàn)第一幅積木圖,引導學生獲取數(shù)學信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生:這是一個長方體,每排有4個方塊,每層有3排,一共有2層。我想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個方塊。

師:那就請大家先想一想到底該怎么算?

學生搭積木,獨立思考,手腦并用,顯得既積極又熱情。教師巡視學情,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與多樣化解法。

學生在組內相互交流時,學困生可以請教他人,初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富蘭克林說:;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這時,教師請學生認真看書學習。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準備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同時鼓勵多樣化解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生1:我認為可以橫著把這個大長方體切成3片,每片有4;2=8(個)方塊,3片就有8;3=24(個)方塊,列式為4;2;3=24(個)。

生2:我的方法是把大長方體豎著切成4片,每片有3;2=6(個)方塊,4片就有6;4=24(個)方塊,列式為3;2;4=24(個)。

生3:我把大長方體平切成2層,每層有4;3=12(個)方塊,2層就有12;2=24(個)方塊,列式為4;3;2=24(個)。

教師引導學生對每種解法做出肯定性評價,并且引生得出: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教師呈現(xiàn)第二幅積木圖,引生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正方體,長寬高都有4個方塊,不論怎么切都是4;4;4=64(個)方塊。由此得出: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教師呈現(xiàn)第三幅積木圖,引生進行比較與計算,由此發(fā)現(xiàn):長(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學以致用,人盡皆知。數(shù)學的價值就在于運用。

現(xiàn)在可以請學生獨立運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解決課后練一練中的全部問題。

引導學生參與全班交流,充分講解自己的思考方法,探索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

口比手快腦更快。;三試;教學模式省去了滿屋子的小黑板,減少了無效的重復展示,首腦并用,求真務實。原本要用兩課時才能完成的長(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內容,這次只用了一課時就全部完成,可謂高效低耗了,而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不加預習,不留作業(yè),人人能講,銘刻在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3892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