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實用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12:12:12
2023年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實用23篇)
時間:2023-12-14 12:12:12     小編:書香墨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教案的形式和種類也會有所不同。編寫教案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一些著名學者對教學設計和教案編寫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韱l(fā)。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答乘法應用題.。

難點:準確地找到被乘數和乘數.。

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3張圖畫,每張上有一個同學正在給4棵樹澆水.。

學具:3個圓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列式計算。

3個4相加是多少?(4×3=12)。

5個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圖列式計算。

先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幾朵花?3個4是多少?4×3=12(朵))。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9。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指名學生讀題.這道題是什么意思呢?

這道題求的是什么?(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樹)。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從圖上驗證一下3個人一共澆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買了3個扣子,每個5分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1)先由學生讀題,指名讀,每人自己讀.。

(2)指導學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個扣子多少錢)。

求3個5是多少用什么法?誰當被乘數?誰當乘數?(求3個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數,當被乘數,3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當乘數)。

教師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問學生:15分也就是幾角幾分,因此,可以口答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導學生比較:

提問:

(1)這兩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為什么都用乘法?(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幾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這兩道題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而例10的兩個已知條件的敘述順序與例9相反,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的個數,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相同加數)。

(三)鞏固反饋。

1.嘗試性練習。

下面兩道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試一試畫一個示意圖,進行小組討論.。

(1)小明做數學題,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數學題,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討論結果,兩道題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圖表示:只不過在敘述時兩個條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個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練習。

課本“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指名學生說出表格圖的意思,怎樣想,再全體列式解答.。

3.發(fā)展性練習。

“做一做”的第3題.。

小紅買了4米帶子,每米2角錢,一共用了幾角錢?

指名學生解釋一下書中的圖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幾角錢,也就是求什么.。

由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2”當被乘數,“4”當乘數.。

這道題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還能想出另一種算法嗎?

(2+2+2+2=8(角))。

4.課后作業(yè):練習十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二

教學內容:

教材41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口算練習。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2、學習教材第42頁例2.

出示例2。

師:觀察圖,你從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6×10.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列式解答:6×10=60(個)。

答:10盒有60個。

室:要求20盒有多少個蘋果,怎樣列式呢?

生答,師板書:12×20。

教師: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學生總結口算方法,老師板書。

因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時,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積,然后再用12與2相乘得積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個)。

答:20盒有240個。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師提問:這幾道題和我們前面學過的題有什么區(qū)別?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根據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它們的結果嗎?(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師板書小結。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70×40300×430×7024××1014×2040×70050×50。

四、思維訓練。

1、李紅買20個6角的練習本和30支8角鵝鉛筆。

(1)一共要付多少元?

(2)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動腦筋。

×30=90040×()=80×()=32000。

板書設計:

先用表內乘法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

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三

1、知識目標: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

2、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和意識。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除法估算。

難點: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除法估算。

主題圖、口算卡片、投影儀。

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得數??茨囊唤M開得又對又快。

2、口答:

(1)450除以9得多少?

(2)被除數是8000,除數是8,商是多少?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

上節(jié)課我們根據這幅圖提供的信息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并進行了解答。數學小精靈看大家學得很起勁,他也想提一個問題考考大家。

2、出示例2的問題。

大家看,小精靈提的是什么問題?

(1)請大家單獨讀題。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124÷3。

(2)這個問題和我們以前提出的問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有沒有這個詞在計算的要求上有什么區(qū)別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課題:除法的估算。

(1)根據以前學習過的有關估算的知識,你會估算124÷3嗎?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

(2)生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估算的過程。

(3)誰來總結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對除法進行估算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取被除數的近似數;除以除數;算出結果。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要分多少個桃?平均分成幾份?求什么?怎樣理解“大約”兩個字?

(3)列式。

(4)思考:怎樣求出平均每筐大約裝多少個?

(5)集體交流。

(1)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敘述估算過程。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說估算過程。

(1)學生獨立完成。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直接說出估算結果。

你對除法的估算有什么想法?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四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一課時。

教材第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5題。

1、通過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

3、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能力和認真口算的習慣。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課件、口算卡片。

1、口算下面各題。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說一說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樂體驗,探索新知。

1、教科書第58頁例題1的。

(1)運用掛圖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的內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問題。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小結: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這一種方法最為簡便。

學生獨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確的結果,教師講評時要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

4、練一練: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先由學生獨立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運用。

1、教材第69頁的練習十四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提問:你是怎樣算的,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2、游戲。(完成教科書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2題)貼出香蕉摘下來。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這一道題解題過程和結果。

4、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一個問題。然后教師講評。

(2)第2個問題要我們求什么?要求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郵遞員一天的工作時間。郵遞員每分鐘行100米,那2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這一道題,請同學們以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5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五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課程標準對于這部分的要求是,能口算一位數乘除兩位數;

2、教材分析:

3、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之后,已經有了口算的基礎。

學習目標:

1、通過說一說、練一練,會說出兩位數成整十數、整百數的計算過程,通過練習,及老師的引導發(fā)現并體會最簡單的口算方法。

2、能通過交流、討論自己總結出兩位數乘整十數、整百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評價任務:

1、結合實物,體會一位數乘10,能說出一位數乘10的算理。

2、說出一位數乘整十數、乘整百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下面各題(出示口算題卡):

15×312×414×525×4。

2.指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學習新知。

1.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1)出示例題,要求學生認真看圖。

(2)觀察主題圖,能發(fā)現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橙子每盒6個,10盒有多少個?

怎樣列式?

6×10。

怎么計算:

(3)6×10=?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計算下面各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5×10=8×10=15×10=18×10=。

發(fā)現:一個數乘10時,就在這個數的后面添上1個0。

2.兩位數乘整十口算方法:

出示:蘋果每盒12個,20盒有多少個?

分組進行討論12×20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小組交流,匯報各種想法:

3.兩個整十數相乘的口算方法。

獨立完成p42做一做,然后在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2×30=31×30=14×20=32×20=。

120×30=310×30=140×20=320×20=。

小結:兩個整十數相乘,只用0前面的兩個數相乘,然后再在所得到的積后面添上兩個0。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六

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機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

學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了探究(一)和探索(二)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規(guī)律,有了一些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和經驗,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指點,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1、在這些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他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

2、增加學生之間的了解、同時體會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和求知欲,著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的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并歸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并能正確應用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0、1、2、3和小數點,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妻子:“謝謝老公,多了點!”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給妻子發(fā)紅包3.80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點!(意思是取掉小數點)。”

丈夫心想還嫌多就又給妻子發(fā)紅包0.38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一點!”

師:不知道大家聽懂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

師:看來大家聽懂了這個故事。妻子在這里說的“多了點”,意思讓丈夫把小數點去掉(發(fā)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卻是發(fā)的多了。這里的“多了點”,在語文修辭中叫“一語雙關”,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表意豐富,值得我們去學習。沒想到小數點就在我們生活中作用這么大,而且引出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講到這里,老師的問題也就出來,老師也把問題裝在紅包里,讓我們一起拆開紅包。

生:錢數少了,小數點左移動了。

師:(教師板書課題的同時問)同學們,我們先做個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數點會向哪個方移動(左右),向哪方移動會變大,哪方移動會變小?好,讓我們一起尋找規(guī)律,驗證猜想。

二:復習舊知講授新課。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師:大家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喜歡嗎?(喜歡),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大話西游》的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徑慶陽,聽說慶陽的香包文化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也分別看中標價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們遇到些問題,請大家?guī)兔鉀Q以下問題:

1.化簡下列小數。

80.00元=8.00元=0.80元=。

2.說出下列各數中每個8所表示的意義。

8080.080.8。

3.將下列小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8080.080.80。

(0.080.8880)。

小組討論:。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右大)。

2、獨立思考,總結規(guī)律。

(過渡句,大家總結的特別好,剛才大家將從左到右觀察,如果讓大家從右到左觀察,你又能發(fā)現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

獨立思考:。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0.080.8880。

生: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十分之一,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百分之一)。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千)分之一(左小)。

樹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同學們能不能用幾個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學們,問一問你們喜歡左還是喜歡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左還是右?老師喜歡右,因為小時候左手寫字,媽媽就批評,所以我喜歡右,而且如果將這38.00元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是不是更喜歡了。

(同學們表現真棒,看看老師又給大家?guī)硎裁炊Y物——砸金蛋,同學們,和平常一樣,我們把學生分成三組,誰答對問題加一分,獲勝組將的到老師送的意外驚喜哦)。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八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jié)課,收獲很多。

1、本節(jié)課是口算教學課,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落實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能力,面向全體、注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

2、本節(jié)課體現了教師重視學生的口算教學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針對數學問題自主探究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習,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組合作學習。

4、課堂教學中體現算法多樣化,并能引導學生選擇優(yōu)化算法,整節(jié)課教師比較重視口算算理,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5、小組活動有效,分工明確。

6、鄧老師說了一個“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后面的讓學生照樣子說一說,這個很好,從后面的學習中可以看出,學生根據這個就能自行總結口算的類型。

7、練習應該也很精彩。

建議:1、80÷20=4,鄧老師說應用應該怎樣寫才完整呢,學生說加單位,鄧老師應該在黑板上寫出來。

2、每一類型的口算在學習過后應該及時鞏固一下,我看到鄧老師有設計,但應為時間問題沒有呈現很可惜。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九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

2、出示“填一填,說一說?!敝械囊唤M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fā)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fā)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fā)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三、作業(yè)。

練一練1、2、4。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

萬公頃。

億公頃:約2億公頃。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

2.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理解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確口算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

正確熟練的口算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復習準備:

1.說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并口算出結果.。

3005=(3個500是多少)。

7800=(800個7是多少)。

你能根據這兩個乘法算式,試著說出兩個除法算式嗎?說說每個除法算式的意義.。

15005=(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007=(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1500里面有幾個300)。

5600800=(5600里面有幾個800)。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口算除法.(板書課題:口算除法)。

嘗試探索:

1.以前我們學過什么樣的口算除法?請舉例說明.。

在學生舉例之后,教師舉例:20xx27093201045050。

說一說這些算式的意義,你是怎樣口算的?

歸納:

(1)看被除數里面有幾個除數.。

(2)被除數與除數末尾都有一個0,先不看,直接用0前面的數相除.。

2.這樣的除法你還能舉出幾個例子嗎?

3.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例4、例5(如果學生中出現了這樣的例子,就可以用學生中的例子作例題.)。

500100=2400100=1200400=3600300=。

這些題目與剛才的題目有什么不同?(除數是整百數)。

這些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又該怎樣進行口算呢?(教師補充板書課題)。

4.獨立試算這些題目,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500里面有幾個100;2400里有幾個100;12個百里面有幾個4百;36個百里有幾個3百.)。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0800=4500500=1200600=2800400=。

1.通過口算剛才的題目,你有什么發(fā)現?

當被除數與除數都是整百數的時候,口算的方法與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一樣.。

把被除數與除數分別劃去末尾的兩個0,用0前面的數相除.。

1.同桌之間互相出幾道這樣的'口算題目,練一練.。

2.7001008004005500500。

40010054006002400200。

上面的口算對嗎?為什么?

35000500=7。

4.列式計算:

(1)3600是400的幾倍?

(2)3800與800的差是600的幾倍?

(3)945里減去多少個300后剩45?

1.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解疑。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借助畫圖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3、利用幾何直觀,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難點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二、探究發(fā)現,歸納總結。

(一)借助圖形,感知模型。

1、引導: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示題目的意思,這幅圖會是什么樣的呢?

請把想象的圖畫出來。交流學生作品后,課件出示。

60米??????????????????30米。

2、你會獨立解決嗎?(學生嘗試解決)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評價:剛才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決了同一個問題?,F在請觀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發(fā)現?師相機板書等號。

(二)借助圖形,抽象模型。

1、出示幾何圖形: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0米????????????????(?)米。

原面積?????????????????增加的部分??????。

2、交流:你想增加幾米?怎樣算?結論是什么?

師相機板書。

引導:孩子們,現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結合圖2來說一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先同桌互說。再集體交流。

3、出示圖3,要求:先把自己猜測的數據填入下面的面積模型中,然后對自己的猜測進行計算、驗證、自主完成任務單項2。

(??)米???????????????(??)米。

原面積????????????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測和驗證的?結論是什么?

討論:這個規(guī)律在數學上叫——?(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圖形,逆用模型。

1、出示計算題:

(50+6)×25、8×(25+125)、102×45學生獨立計算,匯報反饋交流。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看著這些算式,結合剛才長方形的面積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過程,教師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圖形,拓展模型。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著算一算。

反饋交流:說說你們是怎么解決的?

我們可以把所求問題想象成是兩個長方形,沿著寬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這個新規(guī)律呢?

師板書:(a-b)×c=a×c-b×c。

三、科學練習:

董笑。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二

1、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簡算方法。

做第3題:小組活動:比一比。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本題是一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的思想。

先呈現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接著,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fā)現。

第課時: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三

教材分析:

《精打細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數除法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之后,學習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教學課,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對齊,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及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針對本班的學生對于整數除法計算知識掌握比較好,基礎知識扎實,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需要在教師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下,來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正確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能力目標:利用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計算方。

法的過程,發(fā)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與交流的情感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板書課題。為了使學生體會到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按照教材呈現的一個“精打細算”的情景,讓學生判斷哪個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辦法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促進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新授。

學生通過思考會想到:可以先分別求出兩個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在學生列出算式后,把問題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究尋覓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先獨立嘗試計算,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思維也是有差異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算法,在匯報時讓學生對幾種算法進行展示,交流,辨析,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里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弄清楚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通過幾種算法的總結比較,引導學生重點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從而使學生對算法進行了合理的優(yōu)化。幫助學生建立了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的數學模型。接著我出示了兩道相似題目的練習,對于接受快的學生有提高熟練程度的作用,對于接受慢的學生有逐步熟練的作用。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試一試。

7.42÷7=8.2÷5=15.9÷15。

第一題是商的中間有0的小數除法;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整數部分為0,除的時候還需要補0再除的小數除法,可以先放手給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再讓學生講明計算方法。充分相信學生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除法。如果學生對于練習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估計每題的商,然后再進行計算。

2小診所:題目沒有定,想從學生那里找些資源。以學生的錯例為練習,讓學生在辨析中,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開放題:(根據時間靈活練習)。

小明在獻愛心活動中,準備把72.72元零花錢捐給災區(qū)的小朋友,你認為小明會捐給()位小朋友,每個災區(qū)小朋友()元錢。

聯系生活實際,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四、總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本節(jié)課進行多方面的反思與回顧,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五、課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學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注重學生生活實踐,并且鼓勵學生分工合作完成,體現課改精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四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三)《大綱》要求。

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jié)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二)智能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課件出示口算題:125×825×4。

25×6×47×8×52×3×50。

課件設計可以使學生看得更清楚。也是為了讓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激發(fā)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二步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從中選取兩道,誰能看一眼題目就能說出得數。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賽的結果:老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里就會想:老師怎么你算得那么快?這時老師導入:剛才的比賽老師算得快,是因為老師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知道嗎?此時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了高潮。老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先用幻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1、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應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例7的兩道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如何計算?

學生依據學習目標,自學課本64—65頁的內容。要求學生用6、7分鐘的時間掌握學習目標中的內容。學生欲望值高,所以學生會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想盡辦法去記憶新知識。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生掌握新知識。此環(huán)節(jié)即使有個別同學不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可他為了在測驗環(huán)節(jié)中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也會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老師相信,經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學們就根據學習目標把自己認識的乘法分配律為大家介紹一番。

由于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學會了乘法分配律,這時他一定會特別想把自己的看法、見解告訴大家。這時就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師生間、生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加強記憶。

在鞏固練習階段,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并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基本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五

本單元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以豎式計算為主,先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情況,然后是乘數末尾有0的特殊情況。在想想做做里還安排了口算,包括幾百乘幾十(如70080)、比較容易的幾十乘幾百幾十或兩位數乘幾百(如30310、23300)等。

結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結合計算過程進行逆向思考。在練習中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在計算中作出判斷與調整,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編寫的一篇你知道嗎介紹我國古代是怎樣計算乘法的。

1.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學習新的計算內容。

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方面表現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確地計算,另一方面還表現為能運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數目更大、過程更復雜的計算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認識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也是本單元計算教學的基本思路。

(1)例題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并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只是其中的一個乘數從兩位數變成三位數,豎式計算的方法完全可以從兩位數乘兩位數遷移過來。第1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的編寫有四個特點:一是在寫出豎式以后,讓學生獨立計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點;二是計算以后要組織交流。交流的`內容是計算時的思考,通過交流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三是在練習中帶出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讓舊知識在新的計算情境中得到應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題里有四道題是三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兩道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練習,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2)整理學過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計算要領。想想做做第5題是口算題,有幾十乘幾十和幾百乘幾、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與相應的兩位數乘幾十或幾百幾十乘一位數,這些口算是三年級陸續(xù)教學的。教材把這些口算匯集起來,并以題組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體會同組口算題在思考時的相同處、算法上的聯系點,從而在整體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過214、2140、2104這組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后兩題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這組題都先用6的乘法口訣算,再在得數后面添0。學生具有了這些體會,就為后面教學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準備。

2.逐步加深對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體驗,培養(yǎng)計算技能。

乘數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況,既可以按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步驟計算,還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讓學生掌握后一種算法,有助于算得對、算得快,教材第4~6頁教學這個內容。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種情況:第一個乘數(即乘號前的乘數)末尾有0、第二個乘數末尾有0、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其中前兩種情況已經在三年級教學過,第三種情況在本單元教學。

(1)溫習舊知,初步體驗。第4頁例題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問學生用豎式怎樣算,并要求學生先試一試,再和同學交流。學生間的算法是多樣的,通過交流,感受用后一種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2)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認知擴展。試一試85020兩個乘數的末尾都有0,這種題的簡便豎式以前沒有教過,是這段內容的重點。由于首次教學,教材里寫出了豎式,讓學生思考170的后面應該添上幾個0。教學這道題要注意三點:一是引導學生研究教材里已經寫出的豎式,兩個乘數的位置是怎樣安排的.170是哪里來的,為什么寫在這個位置.從中體會用簡便方法筆算的寫法和算法。二是讓學生在豎式上添0以后討論為什么添兩個0。在這里不是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演繹推理,學生還不具備這些數學知識。只是通過合情推理:850的末尾有1個0,20的末尾有1個0,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2個0,170的后面也添2個0。三是組織學生完整地說一說用簡便方法筆算85020的寫法、計算步驟和注意點。

教材考慮到學生初學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會有些困難,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適當的安排。第1題在列出的豎式上計算,著重解決先算什么和得數末尾添幾個0的問題。第2題才讓學生寫豎式,著重解決寫法問題。這樣安排的意圖是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

(3)不斷地體會,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同組三道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在乘數末尾有0的時候都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從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認識。第5題通過后四欄與第一欄的比較,體會積隨著乘數的變化而變化,滲透了函數思想以及對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直覺感受,進一步鞏固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第8題比較乘數中間的0與末尾的0,進一步明確計算時0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題從已經確定的積寫出合適的乘數,換一個角度體會積末尾的0。同一個積可以寫出不同的算式,如2080=1600、2008=1600、2800=1600,這三道算式的兩個乘數末尾都一共有2個0,積的末尾也是2個0。還可以寫出3205=1600、6425=1600、3250=1600,這些算式又告訴我們,積末尾0的個數不都是由乘數末尾有幾個0決定的。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對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3.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選擇素材。

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級學生的現實與第一學段時有所不同,他們的興趣不再是游戲、童話和小動物,已經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數學教學應該適應學生的變化,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反映社會進步的信息,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1)聯系現代化建設選取素材。第2頁第7題是計算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長度的問題,第7頁第4題是有關京拉公路干線和京塘公路干線長度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在地圖上簡要介紹這些交通干線的地理情況和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2)聯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選取素材。第3頁第8題讓學生計算我國14個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這些數據是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還可以補充一些我國家庭收入變化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得到教育。第5頁第4題以保潔費為題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教學素材的變化,開始時學生可能不太適應。要稍用一些時間幫助學生理解素材的背景與內容,引導他們逐漸適應。

4.培養(yǎng)簡便運算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教學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本單元應用這些運算律結合三位數乘兩位數進行簡便運算。第8頁第6題里有三組算式,前兩組都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有關。通過計算和比較,體會這些運算律能使12516、25024的計算簡便,從而引導學生在第7、8題中進行簡便運算。第三組算式的得數相同,因為它們都求501個20是多少。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一點,為教學乘法分配律積累感性材料。

結合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有兩道題比較突出。第3頁第10題商店里的玩具熊,先按原價賣出一部分,剩下的降低單價賣出。第9頁第12題團購公園門票,人數越多,票價越便宜。這兩題非常貼近生活,學生從中能進一步體會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聯系,感受解決問題要尋找最佳的方案。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六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jié)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jié)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教學目標: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3、通過聯系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二、設計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例題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表內除法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屬于計算教學范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苯滩某尸F的主題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fā)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使學生體會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設計中我把數字稍微改動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因此,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我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嘗試練習,再讓學生進行自我驗證??隙ü膭顚W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明算理時,給足自主探索的時間,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fā)現,因為這樣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通過質疑60真的變成了6了嗎?進一步明確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性過渡,豐厚了探究的底蘊,為孩子們的進一步探究激發(fā)了熱情和欲望。

3、及時反饋,內化提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練習:本次練習有兩個層次。(1)基本練習;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2)內化提高。練習中巧妙設計300÷5教學資源,實現了讓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良好效應。相對課始的探究素材,顯然最高位數字比除數小的這類口算除法要復雜一些,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辨別,對比練習,突破難點。

4、鞏固升華,總結提升。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三塊內容:一是摘蘋果游戲,8道口算題?!氨怀龜的┪惨A袅恪钡那闆r和不用保留零的情況。二是由關聯的兩組口算題。讓學生感悟: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商也擴大10倍,滲透商的變化規(guī)律。三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萌發(fā)和培養(yǎng)。尤其是在自然貼切的解決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利用口算解決問題。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以有層次的體驗貫穿全課,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能以極大的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彰顯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二是突出對教學實效性的追求,使教學目標不再是一個虛架子,而是實實在在地分解并落實到了具體環(huán)節(jié)中。三是廣泛地鏈接周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置身于廣闊的背景之下,變得豐富多彩。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七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百乘幾十、幾百幾十乘幾十(不進位)和幾十幾乘幾百(不進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數乘接近整十的數的估算,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并能運用這些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口算練習: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6÷48500×2075÷15。

學生獨立完成,一人報得數,錯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們主要復習乘法的計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揭題)。

二、復習乘除法的筆算:

1、筆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學生計算第一組,板演,集體訂正,然后說說每一題需要注意的地方。

2、計算下面各題,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豎式計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題目要求,能口算的在書上口算,核對時說說口算方法。把學生認為不能口算的`寫在黑板上(不要求學生作出同樣選擇,大都認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邊核對邊回憶筆算方法,檢查板演者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3、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澆花、澆樹和打掃衛(wèi)生。

(1)一場大雨后,全校21個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裝滿了水。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2)大掃除中,平均每個教室用水102升,37個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3)剩下的雨水用來澆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還能澆多少平方米草坪?

學生理解題意,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乘法估算的意義和方法。

先讓學生完成第1、2小題,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確。

第二課時2。

復習目標:

鞏固練習,提高計算正確率。

復習過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豎式計算。

48×206=126×57=34×68=209×35=。

三、解決問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八

1、教學內容:本單元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數乘法;第二部分是小數除法。

3、教學難點:積和商里小數點的處理。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小黑板。

【具體課時安排】。

共14課時。

1、小數乘法5課時。

2、小數除法7課時。

3、整理和復習2課時。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十九

1、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自主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小黑板、口算題、例題、練習題等。

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學習,把問題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結合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自主、勇敢地體驗嘗試和實踐活動來進行綜合學習。

(一)、設疑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誰來說一說,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有什么作用?(簡便)。

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二)、探究發(fā)現。

1.猜想。

師:同學們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題你們能不能很快算出來。(出示:(10+4)25。)。

這道題算得怎么不如剛才的快???(它和前面的題目不一樣)。

好,我們來看一下它與前面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這道題含有不同運算符號了,有能口算出來的嗎?說說你的想法。

為什么這樣算哪?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嗎?

你自學能力很強,但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不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嗎?(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2.驗證。

師:同學們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可以這樣計算的話,那可簡便多了。到底能不能這樣計算,我們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分別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動計算。)。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關系是什么?(相等。)。

(學生計算,并匯報。)。

3.結論。

生: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學生齊讀分配律的意義。)。

師:如果老師用a、b、c表示兩個加數和乘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a+b)c=ac+bc。

師:回到第一題,看來利用乘法分配律,確實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接下來,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幾道題。

三、練習應用。

(生練習應用定律。)。

師: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四、總結。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們能聯想到什么呢?(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除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反思:

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確地進行表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主動探究,實現親身經歷和體驗。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fā)現的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fā)展過程。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從口算導入新課,引出(10+4)25這樣一個特殊的算式。

接下來,讓學生猜想它的簡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guī)律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fā)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fā)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聯想。為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多向互動,注重合作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fā)與補充,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建構過程,正是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生命活力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迎春來。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二十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3、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方法指導:

通過講學練相結合,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2、學生思考:(1)有幾種搭配方案。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案,并算出總價。

(學生自己選擇方案并在練習本上完成。師強調:是買4套衣服)。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一)組內研討,確定方案。

1、組內研討。

(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案?

(2)介紹自己的方案,并說一說,你推薦的理由。

(3)說說你推薦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錢?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匯報交流。

師:哪一個同學想先來給老師推薦他的方案?

師:要想求4套這樣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別列式解答。

師:因為總價相等,這兩個算式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學生回答后,師在兩個算式中間用等號連接)。

師:這個等式怎么讀呢?

生嘗試讀等式。

(預設學生讀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別與4相乘的積再相加。)。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學生依次匯報出其余3種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導說出是怎么想的。計算后分別加上等號。

教師板書。

一套4=4件上衣+4條褲子。

(225+75)4=2254+754。

(225+125)4=2254+1254。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二十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3、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準備:掛圖、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1.51×0.30.82×0.45。

說說是怎樣想的?

積的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怎么辦?

2、出示練習十六第1題。

精確到個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數?應看哪一位?

精確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寫,集體核對。

3、引入。

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揭示課題:求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3。

讀題、理解題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個數的1.6倍?

怎樣列式呢?

3、你這樣列式的根據是什么?會獨立計算嗎?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豎式。

4、積是幾位小數?怎樣保留兩位小數呢?

要注意什么?

將書上的例題補充完整。

5、歸納方法。

在計算小數乘小數時,經常需要求積的近似數,在小組中說說怎樣保留小數位數?

匯報,集體歸納。

在計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積的近似值。

6、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題中每題的得數有幾位小數?要求得數保留幾位小數?應看哪一位?

第(2)小題有什么要求呢?

集體講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2、3題。

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yè),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估計一下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估算的?

計算一下,看看與你估計的結果是否差不多?

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3、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獨立完成計算,并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對你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評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18×4=24×3=25×2=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第48頁6--9。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乘法篇二十三

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5、46頁的口算乘法,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會了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本課的內容就是在此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首先通過幾種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讓學生初步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為以后理解關系式 “速度乘時間等于路程”做好鋪墊。再以物體的運動為背景,選擇兩個來自生活實際又具有特殊數值的兩道算式16×3、160×3作為引導學生口算的范例,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算法。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通過對比,自主得出一位數和兩位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相乘的簡便算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重難點:重點是掌握口算方法,難點是正確進行計算。

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比較中學會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幾百幾十的數乘一位數的簡便算法。

第一,出示各種交通工具圖片,從找數學信息中,讓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 第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人騎自行車每小時約行16千米,3小時可行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6×3,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在對比中優(yōu)化算法。

第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特快列車每小時約行160千米,3小時可行多少千米?”列出算式160×3,讓學生通過和16×3的口算方法的比較之下,自主得出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第四,師生一起小結算法揭題,并質疑拓展,使學生舉一反三中得到知識的遷移

第五,完成課本第47頁1、2、3題

第六,全堂總結,談收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45778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