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師提前規(guī)劃教學過程,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設計要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安排。通過閱讀教案范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改變,以及課堂教學的效果評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一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課本第29~31頁的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5~6題)。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正方體木塊若干。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shù)性的數(shù)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1)啟發(fā)。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三
課始,我出示了一個用蘿卜做成的長方體(長3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學生受上節(jié)課的影響,很快想到了切分成一個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數(shù)數(shù)。就得出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一)首先創(chuàng)設無法在視覺上比較體積大小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求知欲很高,想到了很多方法。采用一生的方法計算,在通過動手操作,擺擺、算算,讓學生自己探索,驗證方法的`正確性與可行性,把求長方體的體積很自然地引入了求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最后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經過歸納、推理,揭示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對公式的來源、理解特別深刻,真正賦予知識的個人意義。
(二)我又請學生介紹數(shù)的方法,先數(shù)第一層的個數(shù),再乘層數(shù)(相當于高),第一層也就是看看有幾行(相當于寬),每行有幾個(相當于長),這是全班學生的認可的最佳方法.緊接著讓學生擺,記錄.再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出了體積公式。雖然這里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以至于后面學生鞏固公式解決問題的時間很少,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的。學生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公式”,更多的是思維得到了訓練,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三)掌握了公式,就要實踐運用,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掌握了長方體體積公式后,出示魔方,讓學生嘗試解決它的體積,通過動手量、算,自然地遷移和轉化到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四)從課堂教學實踐看,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學得自主,學得快樂,并學有所獲。不但能做到較好的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做到靈活的運用遷移和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學習新知,既訓練了思維又培養(yǎng)了能力。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四
課題三:
教學要求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理解底面積。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觀察。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2.思考。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v=sh。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2.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把這根木料豎起來實際上就是什么?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七的第9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10、11、12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五
1.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是六年制五年級小學教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體積計算問題的開始,是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二維向三維的一次飛躍,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也為今后學習圓柱體體積計算作了鋪墊。
2.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以及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擬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通過實踐、觀察、比析、綜合、概括去獲得知識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學生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不易理解,為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計算長方體喝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這節(jié)課我首先運用設疑導入法引入新課;其次,運用實驗探究法、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學知----在練習中用知,從直觀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讓學生自始至終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之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明確任務。
理想的新課導入,能喚起學生的記憶思維,激發(fā)他們求知欲望,能誘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上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木塊,問大家:“你們能算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嗎?想不想找到一個計算體積的方法?這節(jié)課請大家自己動手、動腦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辈⒂纱私沂菊n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操作感知,探究規(guī)律,鞏固深化。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點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師生一起進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把學生的具體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新知識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做-----操作感知。
先讓學生用學具(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方木塊)擺一擺,坐下面3個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實驗1:每排擺4個方木塊,擺3排,方木塊的總數(shù)是()個。
實驗2:擺這樣的2層,公用方木塊()個。
實驗3:要擺成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格,應怎樣擺?共要方塊()個。
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填入表中: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34頁內容及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經歷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2)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2)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與寬。
教學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展開的教具、視頻展示臺。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上、下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這個長方體???左、右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3、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
二、實踐探索。
1.個別學習-------表面積的概念。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學生試著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計算塑料片的面積。
(1)想: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么?
使學生明確: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學生分組研究計算的方法。
(3)找?guī)酌碚f一說所在小組的意見。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后算總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三、課堂實踐。
做第26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列式算出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
結論: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五、課堂練習。
做練習六的第1、2題,學生口答,學生講評。
六、課后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3、4題在作業(yè)本上。
旁批:
后記: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七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shù)一數(shù),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shù):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結論: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jù)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八
一、填空:
1、叫體積。
2、長方體體積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3、正方體體積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4、一個正方體棱長5厘米,它的棱長和是,表面積是,體積是。
5、一個長方體木箱的長是6分米,寬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長和是占地面積是,表面積是,體積是。
6、一個長方體方鋼,橫截面是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長2分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7、一個長方體水池占地24平方米,深3.5米,它能蓄水立方米。
8、一個長方體木料,長4米,如果把它截3段,表面積增加24平方分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
9、用棱長3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這樣的小正方體塊。
10、將一個長2米,寬3分米,高2.6分米的長方體木料,將它平均截成兩段,表面積增加平方分米。
二、操作題:
右圖是長方體展開圖,測量所需數(shù)據(jù),并求長方體體積。(取整厘米)。
三、解決問題。
1、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金魚缸,長8分米,寬6分米,高7分米。制作這個魚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這個魚缸能裝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計)。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九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經歷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并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經歷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發(fā)展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運用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樂趣,學會與人合作。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一個長方體拼制模型。
4、標簽。
一、啟發(fā)談話,激趣引入。
二、學習“體積”、“體積單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個長方體石塊,你知道它們哪個大嗎?那你有什么辦法?
演示書上的實驗,得出:土豆占的空間小,石塊占的空間大。
4、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請同學們自學14頁中間部分。
5、學生匯報:
(1)常用的體積單位。
(2)拿出課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說說哪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規(guī)定的?老師用3根1米長的木條搭成一個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墻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擺一擺:用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下圖中不同形狀的模型,你知道它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見教材)。
得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實踐:拼擺長方體,四人一組,用不少于16塊小正方體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體積。
3、小組合作:學生四人一小組操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思考:
(1)每排擺幾個?每層擺了幾排?擺了幾層?
(2)一共擺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3)這個圖形的體積是多少?
4、匯報實驗結果。
每排個數(shù)。
每層排數(shù)。
層數(shù)。
小正方體個數(shù)。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填寫的各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6、學生匯報,交流,板書。
讀題,思考:求磚的體積就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什么?利用公式,直接求出體積。
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師:根據(jù)這種關系,你能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2、師生共同歸納: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a×a=a3。
師強調: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3a表示3個a相加。
3、應用公式:
例題2: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6厘米,這塊石料體積是多少?課堂小結。
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板書。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每排個數(shù)×每層排數(shù)×層數(shù)。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系統(tǒng)化的整理,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形體特征的認識,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能熟練地掌握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積)的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用形體知識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使學生形成積極參與數(shù)學教學活動,并積極與人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與勇氣。
教學過程:
一、假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開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對話,教師要引導注意安全與游泳前的準備運動等等的相關的內容。
指名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后反饋,由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注意凡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要給于一定的評價性的肯定,同時要注意正確思想的引導。
二、自主合作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讓學生每四人一組小組動手合作列出知識綱要。
小組的成果開展反饋并給于展示(可借投影儀)。
三、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師述:現(xiàn)在在請你們?yōu)閷W校設計建游泳池的方案?
你們認為建游泳池要解決哪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說一說。
出示教師的幾個問題:
(1)游泳池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米?
(2)池占地多大?
(3)挖出多少的土?
(4)池內的四周和底部用什么鋪,要鋪多大的面積?
(5)要放入多少的水?
小組反饋合作的結果。
四、開展激勵評價,體驗成功喜悅。
師述:你們說一說哪種好呢?
第9課時實踐活動粉刷圍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粉刷圍墻的實踐活動,鞏固有關表面積等方面的知識,加強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引導學生準備測量、明確分工、解救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在利用數(shù)學知識制定方案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并利用數(shù)學知識科學地知道生活,感受成功。
教學重點。
整理分析和比較信息,制定方案。
教學難點。
策略多樣化后的優(yōu)化策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再現(xiàn),激趣導入。
師:(課件出示圍墻的污點和裂縫)大家看到這些圖片想說些什么?(生爭相發(fā)言)老師聽出來大家都根熱愛我們的學校,看來粉刷圍墻勢在必行。這節(jié)課我們一定要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板書題目:粉刷圍墻)。
二、集體規(guī)劃,確定步驟。
1、確定研究步驟。
作為粉刷圍墻工作的小工程師,你認為應分哪幾步去完成這項工作呢?(生回答)。
2、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確定研究步驟。
(1)調查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包括粉刷面積、涂料費用、人工費用等)。
(2)選擇信息綜合計算,得出粉刷草案。
(3)整理研究結果,呈現(xiàn)出書面粉刷方案。
三、引導學生匯報課前調查情況。
師:課前各組已經分頭去調查了相關的粉刷信息,請大家以組為單位匯報搜集到的信息,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可以互相補充。
1、分組匯報。
(1)調查粉刷面積的小組匯報調查結果,明確圍墻的長、高,并匯報計算面積的準確過程。
(2)調查涂料價目的小組匯報外墻涂料價目調查情況。
(3)調查人工費用的小組匯報人工費用調查情況。
2、指導學生計算人工費用及涂料數(shù)量。
(1)學生獨立計算人工費用及涂料數(shù)量。
(2)集體訂正。
四、小組合作,制訂粉刷方案。
涂料型號不同,價格也不同,到底該選擇哪種涂料?一共要花多少錢?怎樣做才能有實用有美觀呢?請各小組同學合作,拿出你們認為最好的粉刷計劃。
1、小組合作綜合分析。
2、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體現(xiàn)策略多樣化,展示學生的多種方案。
3、優(yōu)化選擇。
4、學生獨立計算買已選涂料粉刷一共需要的費用。
5、書面整理并呈現(xiàn)粉刷圍墻的方案。
6、對方案的潤色和個性化設計。
五、課外延伸,完美計劃。
六、全課總結,感受成功。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二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及訓練。
重點。
理解底面積。
儀器。
教具。
投影儀。
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觀察。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2.思考。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鞏固練習。
1.做第20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三的第9、10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后練習。
做練習三的第11、12、13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三
本篇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體積及體積單位后進行教學的,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教材讓學生用體積為1cm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通過對擺法不同的長方體相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引導學生找出長方體中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從而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接著,教材安排了例1,計算長方體的體積,以鞏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教材是通過啟發(fā)學生根;據(j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推導出來的。在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公式時,教材介紹了“立方’’的含意,說明三個相同的數(shù)連乘就是這個數(shù)的立方,之后安排例2,計算正方體的體積。
根據(jù)教學明白的要求,本教材的教學重難點主要體現(xiàn)為兩點;
1、能正確運用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能正確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在教法與學法上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兩點;
1、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實驗與實踐的空間。
2、課堂教學的組織,將突出探究性活動,使學生辛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認識和掌握圖形性質,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發(fā)現(xiàn)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其間特別注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交流的機會。
鑒于新課標的要求,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于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操作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推理和最后的結論,都由學生得出,老師只起‘導’的作用。正方體體積公式,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把它歸為長方體的特殊情況來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對長方體、正方體之間包含關系的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其它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四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件,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一、激情導入。
1、復習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請同學們用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2、昨天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利用這些知識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3、相信同學們能運用手中的學具,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快樂合作,獲得新知識。
二、民主導學。
(學情欲設)。
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塊,看看一共有多少塊,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們可以像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想辦法找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老師認為這個提議不錯,你們認為呢?
師:誰來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猜想對嗎?我們來一起驗證。好,請同學們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任務呈現(xiàn):
用一些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長方體,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長
(厘米)。
寬
(厘米)。
高
(厘米)。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并在小組中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自主學習。
學生活動,師巡視。
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匯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詳細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從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很大的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任務2、繼續(xù)驗證。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請一個同學上臺操作。
1、長4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
2、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3、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指名一生上臺操作。師巡視。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v=abh。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么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棱長,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1、口答題。
2、判斷題。
3、解答題。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說明書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獲?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五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shù)一數(shù),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shù):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jù)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六
1、在擺長方體、數(shù)據(jù)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1、體積是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里含有多少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那么,體積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這說明了什么?(生:體積是多少就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問過我爸爸。
師:你真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
師:你們對他的回答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1、探索活動:
小組合作(每四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
活動前師友情提示:
(1)每個小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
(3)我的發(fā)現(xiàn)是________。
2、成果展示:
(請小組代表到臺前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拼擺的過程并匯報方法及結果。)。
(1)體積與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的關系。
每排個數(shù)、排數(shù)、層數(shù)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每排個數(shù)相當于長;排數(shù)相當于寬;層數(shù)相當于高)。
(板書:長寬高)。
(2)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shù)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3)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的字母公式怎樣寫?v=a×b×hv=abh(板書)。
(4)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長、寬、高)。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推導出了長方體體積公式,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計算出數(shù)學課本的體積。(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該項任務)。
板書設計:
v=abh。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七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shù)一數(shù),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shù):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jù)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八
使學生能正確運用長方體和立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能正確運用長方體和立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一、基本練習。
運用長方體和立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體積。
(1)長8米,寬6米,高5米。
(2)棱長40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v=abhv=a3。
8×6×5=240(立方米)40×40×40=64000(立方厘米)。
2、一根長方體木料,長2米,寬1.5分米,厚2分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提醒學生注意單位名稱的統(tǒng)一,請學生說說”厚“的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米=20分米。
20×1.5×2=60(立方分米)。
3、一塊立方體石料,棱長50厘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交流解題思路。
24×0.5=12(立方米)。
二、綜合練習。
1、先求體積,再求質量的練習。
一塊立方體鋼的棱長是2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鋼重7.8千克,這塊鋼重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交流解題思路。
2×2×2=8(立方分米)。
7.8×8=62.4(千克)。
教學過程。
備注。
2、已知體積、長、寬、或底面積,求高的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交流解題思路。
240÷8÷6=5(分米)。
512÷64=8(厘米)。
3、小結。
三、思考題。
把一個立方體的六個面都涂上油漆,如果按面上的線將它分割成27個小立方體,那么,
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體有()個,
兩面涂油漆的小立方體有()個,
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體有()個,
沒有涂油漆的小立方體有()個。
四、學生總結。
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長方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所決定的,其體積公式的推導,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看、想、推、說“進行。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fā)思維和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公式的來源及公式的運用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九
1. 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是六年制五年級小學教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體積計算問題的開始,是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二維向三維的一次飛躍,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也為今后學習圓柱體體積計算作了鋪墊。
2. 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以及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擬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通過實踐、觀察、比析、綜合、概括去獲得知識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 教學重難點: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學生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不易理解,為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計算長方體喝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這節(jié)課我首先運用設疑導入法引入新課;其次,運用實驗探究法、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學知----在練習中用知,從直觀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讓學生自始至終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之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明確任務
理想的新課導入,能喚起學生的記憶思維,激發(fā)他們求知欲望,能誘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上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木塊,問大家:“你們能算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嗎?想不想找到一個計算體積的方法?這節(jié)課請大家自己動手、動腦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辈⒂纱私沂菊n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操作感知,探究規(guī)律,鞏固深化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點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師生一起進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把學生的具體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新知識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做-----操作感知
先讓學生用學具(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方木塊)擺一擺,坐下面3個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實驗1:每排擺4個方木塊,擺3排,方木塊的總數(shù)是( )個。
實驗2:擺這樣的2層,公用方木塊( )個。
實驗3:要擺成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格,應怎樣擺?共要方塊( )個。
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填入表中: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十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此時,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已經很熟悉了,而且在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還知道了什么是體積,以及常用的體積單位。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進行順勢教學。
1、在操作中,讓學生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
2、能運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借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其中,發(fā)現(xiàn)、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帶領學生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實現(xiàn)他們對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xiàn)本課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激情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在導入時,我選用了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盒子,學生們通過猜測,引發(fā)矛盾。疑問萌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究。
2、引導探索: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提供了學習材料,讓學生們通過自己“拼、擺,觀察、計算、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自己去發(fā)現(xiàn),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3、觀察演示:利用多媒體教學和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本節(jié)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
2、活動實踐的方法。
3、獨立思考的方法。
4、小組交流的方法。
依據(jù)這節(jié)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水平,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愉悅和諧發(fā)展,主動探究新知,大膽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學生們通過觀察大膽的猜測,有的認為電話盒大,有的認為咖啡盒大,有的認為一樣大。究竟哪一個大呢?我們需要掌握一種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計算,這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索欲望。在講長方體、正方形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時,就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進而引發(fā)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渴望。我這樣導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情不自禁的想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2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些任意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記錄在記錄單上??纯茨膫€小組擺得又多又快。
2、匯報交流。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記錄)
3、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總結,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總結出字母公式。
】: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潛在而深遠的,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外顯而巨大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不平衡的問題情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究、猜想、思考,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思維空間。在這種設計理念的引導下,我也讓學生們自己去拼擺、去觀察、去記錄、去發(fā)現(xiàn)。自己歸納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雖然會走一些彎路,但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了學習過程,他們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實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
三、嘗試練習,再次發(fā)現(xiàn)
1.同學們真聰明,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出示例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看來同學們很聰明,那這個圖形怎么求呢?(在例一的基礎上變化數(shù)據(jù),把它變成一個正方體)
3、小結:當長寬高相等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就是棱長×棱長×棱長。如果用a來表示正方體的棱長,那它的體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學生自己總結出正方體體積的字母表示公式,老師以小資料的形式介紹a3的讀法和意義。
4、完成書上例2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與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得來可以通過學生遷移學習獲得。這樣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還讓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深入體會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核心概念。
四、解決疑難,運用拓展
1、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這兩個盒子要求它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師提供測量數(shù)據(jù),讓學生求體積。并且比較大小。
3、出示拓展題二。一塊不規(guī)則的橡皮,怎樣求它的體積?
【】:教師要精心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應以練習設計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課堂練習這個廣闊的天地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霸O計游泳池”和“求不規(guī)則橡皮的體積”這兩個拓展練習設計。不是在單純地模仿例題,機械地套用公式計算。而是在對題目的觀察、分析中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觀點,培養(yǎng)了學生要“透過表面現(xiàn)象,看到問題實質”的辯證思維。在對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用“逆向思維”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游泳池的深度要科學,符合生活實際,長和寬要成比例。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實現(xiàn)了對數(shù)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十一
1、說課內容。
本節(jié)所講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41頁到43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內容屬于新授課,授課時數(shù)為1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接觸到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直觀現(xiàn)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有關的體積單位。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操作活動,學習一些測量計算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前面所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應當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來源,理解它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的兩部分內容應當以第一部分為重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重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理解公式的意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察圖形填表,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我只安排了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課題、操作想象、推導、公式。依據(jù)規(guī)律、歸納公式、利用關系、類推公式、鞏固練習、運用公式、全課總結六環(huán)節(jié)。
(一)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
任何新知識都是在有知識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的習題為本課做好鋪墊。
什么是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那些?出示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完成此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節(jié)課做好鋪墊。
(二)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問題,如果計量池水的體積,還能切開數(shù)嗎?(切開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三)、探索活動、推導公式。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通過觀察表交流,討論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整理。
如長×寬×高=體積。
2×3×2=12。
4×1×3=12。
6×1×2=12。
2×2×3=12。
從而,歸納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v=abh。
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四)、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提問:4號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何特點?這種長方體又叫什么?它的體積怎么計算?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五)、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2、我對安排了四個判斷題,以加深學生對a的立方的理解和運用。
3,解決實際問題,我安排了兩道題目的是讓學生所學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六)、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的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十二
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作,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
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教學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第2課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第3課時進行綜合應用,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shù)不能切開來數(shù),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二)***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shù)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作***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的立方,一個數(shù)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把3個相同數(shù)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3.完成練習七第1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4.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要注意這道題算式的運算順序。
5、拿出課前準備得長方體物體,同桌合作計算出它們的體積。
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十三
學習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課本第29~31頁的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5~6題)。
學習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shù)性的數(shù)字寫在表中。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1)啟發(fā)。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v=abh。
v=a?a?a=a3。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十四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重點
理解底面積。
儀器
教具
投影儀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1.做第20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三的第9、10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
做練習三的第11、12、13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統(tǒng)一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長(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46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