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組織的重要方式,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案的結(jié)構應該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便于教師和學生理解和操作。教案的有效性也可以通過實際教學實施的反饋來進行驗證和修正。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一
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
它把什么都拋在故鄉(xiāng)?
呼嘯的海風翻卷著波浪,
桅桿弓著腰嘎吱作響……。
唉!它不是要尋找的樂疆!
下面涌著清澈的碧流,
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
仿佛風暴里有安靜之邦!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二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1.生查子:詞牌名。元夕: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霸Α笔沁@首詞的題目。2.元夜:又稱“元夕”,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也叫“上元節(jié)”,唐代以后又稱“燈節(jié)”。3.花市:指元夜花燈照耀的燈市。4.春衫:年少時穿的衣衫。
詩句大意:
去年元夜時,花市上花燈照耀,明麗如同白天。月亮升上柳梢頭,我們在黃昏后甜蜜約會。(上闕寫追憶去年元夜甜蜜往事。)。
今年元夜時,月亮和花燈依舊如去年那么美麗。再也見不到去年的伊人,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袖。
(下闕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思念伊人的惆悵感傷。同樣的美景,卻是一喜一悲。)。
整首詞采用今昔對比的寫法,寫出了物是人非,思念伊人的傷感。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三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噹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xiāng)。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墻。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課文,理解并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3.情感目標: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實踐,進一步體會“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理解并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2.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勤學苦練對于道德圓滿、事業(yè)有成所具有的決定作用。
[教學方法]。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培養(yǎng)語感。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意,在自己領悟基礎上合作交流。
3.合作探討,分析理解文本。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對王羲之成就的簡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學習興趣)。
環(huán)節(jié)二簡介文史知識。
1.曾鞏簡介。
2.王羲之簡介。
3.關于墨池的記載。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和本文有關的人物及景觀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三誦讀、積累。
1.多媒體播放視聽材料《墨池記》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句讀,聽明語氣)。
2.朗讀課文朗讀方法可以多樣自讀、默讀、范讀、齊讀等。
3.根據(jù)工具書及注釋,疏通文意。
4.積累:
(1)實詞:任極意徜徉肆恣致信善能固章揭推尚被。
(2)虛詞:之以于豈邪況。
(3)一詞多義:
方
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然
有地隱然而高。
豈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書
羲之之書晚乃善。
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
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組為單位細讀課文,討論交流,積累語句:
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5)合作探究文中設問句的特點,積累: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6)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重要的字詞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說出來,大家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的誦讀,運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環(huán)節(jié)四精讀課文,理解主旨。
參考:
2.探究文本(先自讀思考,再小組討論明確)。
(1)本文記敘王羲之的一件軼事是什么?課文中的相應原文是什么?
(2)作者認為王羲之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羲之之書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討論交流。
(5)王羲之的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原因是什么?
(6)曾鞏想借墨池的傳說闡明什么道理呢?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課文材料,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文章的寫作主旨)。
環(huán)節(jié)五拓展延伸,活動體驗。
1.你還能舉出幾個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成就事業(yè)的名言和事例嗎?
參考資料:
懸梁刺股(孫敬、蘇秦)囊螢映雪(車胤、孫康)鑿壁偷光(匡衡)韋編三絕(孔子)。
聞雞起舞(祖逖)程門立雪(楊時)磨杵成針(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天才出于勤奮(高爾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寬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好的實現(xiàn)本文的情感目標)。
環(huán)節(jié)六總結(jié)全文。
讓學生對本文做小結(jié)總結(jié)不完整的,其他人補充。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反思習慣,查漏補缺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環(huán)節(jié)七推薦作業(yè)(任選二題)。
1、熟讀成誦,掌握內(nèi)容。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談談讀本文后的最深感受,
3、除了“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外,你還能說出幾個關于王羲之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多種方式及時加以運用和鞏固,并做到讀寫結(jié)合,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五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xiàn)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shù)馁p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專題目標:
1、能夠借助注解鑒賞杜牧、李商隱的律詩和絕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2、能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初步了解晚唐詩歌的基本風貌。
3、能就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或李商隱的“無題詩”作專題探究,寫出7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標:了解溫庭筠以及詩人營造的意境。
教時設置:1教時。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么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丑好色,不修邊幅,行為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為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并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盎ㄩg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jīng)過這里。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xiāng)”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注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并和同學交流。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里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xiāng)而悲,歸心似箭。雄雞已經(jīng)發(fā)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墻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艷。于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xiāng)景色:春天來了,故鄉(xiāng)杜陵,鳧和雁布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xiàn)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fā)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于是相同?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里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fā)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lián)想。短詞成句,節(jié)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xiāng)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qū)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nèi)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lián)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lián)(書后練習)。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六
層層深入,展開想象,說一說。通過這次"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讓學生走進生活,懂得對話來源于生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要注意禮貌對話,并與思想品德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樹立學生的道德意識。
設計理念:
1、激發(fā)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樂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能說情楚對話的內(nèi)容,扮演好不同角色。
3、培養(yǎng)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進行口語交際。設計思路
拿出幾只色彩鮮艷、形態(tài)各異的紙鶴,每只紙鶴嘴里叼著一個紙條,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回答出紙條上的問題,就能得到一直紙鶴。
明確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是對話。
在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對話。
找到對話的同學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讀出對話。在讀對話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1、生活中的對話
舉例說說在家庭、學校、社會中,誰和誰發(fā)生過什么樣的對話。
學生自由組成小組編一編、演一演。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從聲音、語速語調(diào)、對話內(nèi)容等方面隨機進行評價、指導,總結(jié)對話方法,提出對話時的基本要求,直到學生的對話內(nèi)容合理豐富為止。
2、故事中的對話
課件出示一動畫片,動畫片中人物的一部分對話聲音擦去。
根據(jù)動畫內(nèi)容想象一下,片中人物可能發(fā)生了怎樣的對話。學生組內(nèi)交流,暢所欲言。在此過程中,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放出動畫片中擦除的對話原聲,讓學生聽聽自己的想法與片中的內(nèi)容是否一樣,從而使一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3、看圖想象對話
屏幕出示幾幅圖片,圖片上展示了各種場景,其中有不同人物在對話。
學生看圖想象,圖中人物的對話內(nèi)容是什么。自由組成小組交流交流,任選一幅圖演一演圖中的對話場景,表演時要注意禮貌對話。在完成每一幅圖的對話內(nèi)容后,都要引導學生說出圖中蘊涵的思想教育,并把它加在對話中,編出有創(chuàng)意、質(zhì)量高的對話。
選出對話小明星,發(fā)獎章。
續(xù)編故事--《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
〖課前準備〗
1、千紙鶴
2、課文彩色中的對話
3、動物頭飾、小獎章
4、分學習小組
1、出示紙鶴,互動對話
[拿出五顏六色的紙鶴]
同學們看,這是什么?想得到嗎?必須得回答出它們提出的問題。
教師問,學生一一回答。
2、激趣引入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問答又叫什么?
學生回答。
你們都在哪里見過對話?
讓我們到課文中找一找吧!
(用形態(tài)各異的千紙鶴吸引學生,在引導學生與千紙鶴對話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以"找對話、編對話"為目標,為學生營造一種自我展示的氛圍、一種相互交流的氛圍、一種競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他們參與交流的熱情。)
哪篇課文中有對話?趕快找一找,找到的同學自由選擇伙伴把對話讀出來。
1、編生活中的對話
在家里、學校里、社會上,你都見過哪些對話?能和同學們演一演嗎?
[學生交流、表演]
(因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訴學生交際目標,并為大多數(shù)學生做出交際、互動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讀對話的過程中適當指導、提示。)
你們問問同學們你演得怎么樣?
學生:你們覺得我們演得怎么樣?。?/p>
其他學生或表揚,或鼓勵,或提意見、建議,或提出問題。還有哪組同學想表演?
(有了第一組學生的示范,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教師再請學生示范,效果會比第一次更好,這時教師就更要注意在評價中引導學生充分說清楚自己的對話內(nèi)容,并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編故事中的對話
[學生看動畫片,補對話內(nèi)容]
(學生對話內(nèi)容一定多種多樣,教師注意以前面的故事情節(jié)為依托,引導學生盡量
說出形式不同,但思想統(tǒng)一的對話,這樣,無形中讓學生領悟到了編故事中的對話的方法----符合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3、看圖想象對話
仔細觀察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一下,他們在說些什么?
自由組成小組,交流交流,任意選一幅圖,扮演圖中人物表演表演。
[學生表演]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學生在初步掌握對話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又能展開想象,這使對話質(zhì)量又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學生的對話過程會非常完整,對話內(nèi)容會十分豐富,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生活中、故事中,會飛到天涯海角。)
1、表揚激勵
這節(jié)課,大家認為誰表演得好?
老師給這幾名同學每人一枚獎章,大家鼓掌對他們表示祝賀,希望這幾名同學繼續(xù)努力,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2、課后延伸
狼向小羊撲去,結(jié)果怎樣?第二天,狐貍和烏鴉又見面了,會有什么事發(fā)生?課下,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這兩個故事繼續(xù)編下去。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作者基本情況。
2、學習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3、分析人物性格,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和主人公的優(yōu)良品德。
4、學習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及破折號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2、3。
2、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出示王安石的《元日》詩一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
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庇纱丝梢?,春節(jié)時在大門兩邊懸掛桃符的習慣在宋代已是非常普遍的了。其實到了宋代時桃符已由木板改為了紙張,叫春貼紙。只至到了明代,才稱為春聯(lián)。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從此過年貼春聯(lián)便成了習俗,流傳至今。
那么同學們家中過年時可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你能說出一幅嗎?教師也可處是幾幅,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這幾幅春聯(lián)思考人們?yōu)槭裁催^年要貼春聯(lián)呢?參考答案例如:1)驅(qū)鬼鎮(zhèn)邪,祈求平安無災2)表達對未來的美好祝愿。如今因?qū)β?lián)能言簡意賅的表達出最某事某人或物的評價,因而備受人們歡迎。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與“春聯(lián)”有關的文章,即葉圣陶的散文《春聯(lián)兒》(板書課題、作者)。
二、析題。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時,要是讓你來寫作,你打算寫些什么內(nèi)容?(提問幾個學生)那么,葉圣陶是否和大家的思路一樣呢?他又會寫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看一下。
三、聽讀課文,初步感知,學習字詞。
提出聽讀的要求:
1、注意勾畫出不熟識的生字詞語并給生字詞注音。
2、思考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是什么?如果不是春聯(lián),又是什么?
聽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到的生字何剛學到的新詞,并判斷她讀音是否正確,老師或者學生幫其糾正。教師還可以板書或者用多媒體打出幾個重要的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和識記它們。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正確理解詳略安排的剪裁。
通過聽讀大家已經(jīng)明白葉老在本文中并沒有像一般人一樣來構思,而是獨辟蹊徑,著重塑造了一個普通人物形象----老俞。那么老俞的境況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再速讀全文并借完成下列問題來檢測一下自己速讀的成績。
老俞個人情況簡介。
1、姓名:
2、年齡:
3、出身:
4、經(jīng)歷:
5、職業(yè):
6、家庭主要成員的情況及老俞對他們的情感:
小兒子:
大兒子:
7、老俞與“我”的交往。
方法1、學生速讀也可為了調(diào)動她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給她們限時閱讀或者比賽閱讀。
方法2、學生讀完后提倡她們先憑借記憶個人來完成上述問題,迫不得已時也可以參照課本。還可以同桌兩人一起來互助完成問題答案的搜集。
方法3、問題答案組織好后,讓學生試以老俞的身份以及第三人稱的口氣,結(jié)合上面問題的答案分別來介紹一下老俞,體會第一人稱的好處。
方法4、讓學生比較上述所記敘的老俞生活基本情況,哪些是詳寫的?哪些有些的比較略?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從而理解詳略得當?shù)哪康暮秃锰帯?---------詳寫部分為了體現(xiàn)老俞愛子愛國、自食其力勤勞能干的高尚情操。(可加上拓展練習,如教參建議教師2、2中的練習等,訓練學生詳略安排的技巧,也能增強課堂學習的興趣)。
五、人物分析。
本文主要寫了老俞這個人物形象,那么學習到現(xiàn)在,你心目中的老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結(jié)合上面的分析以“老俞是一個-----------------------的人”的格式來概括一下人物性格,并從文中找到支撐你觀點的依據(jù)。(在分析文中句子時刻順便涉及一下人物的不同描寫方法)。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八
教學目的:
1、學習文言知識,了解姓氏異讀現(xiàn)象。
2、掌握本文論證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3、明確“興賢”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文章論證方法和結(jié)構。
教學難點:古人姓氏異讀現(xiàn)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想:
我們本學期學習過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對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艱澀,除了幾個不常用的異讀字外,其余都不難理解,可以通過對本文論證方法和結(jié)構的分析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2、生朗讀全文。
為下面加點字注音:
仲虺祭公召公伍員翟景。
南宮適酈食其萬俟卨尉遲恭覃氏。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
昏亂之世雖有之而不興蓋用之與不用之謂也。
兩漢之興也有蕭曹寇鄧之徒博詢眾庶,則才能者用之。
不邇小人,則諂諛者自遠矣不拘文牽俗,則守職者辨治矣。
4、分析文章:
同學們見到的課文分兩段,但很多版本卻將本文分成三段,你們看,做三段應該。
怎么分?
明確:從開頭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
第一段提出“興賢”的重要性,第二段論證“為什么(重要)”的道理。鑒賞提示上也有說明。
5、文章結(jié)構:
議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
a、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六國論》。
b、論點————論證————結(jié)論《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肯定或否定什么——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結(jié)論(怎么辦)。
本文屬哪種?
本文是怎么論證“為什么”的?
興賢則昌:正(例證)反之則亡:反(例證)。
既然如此,那么,應該怎么辦?
明確:五個假設句。
6、現(xiàn)在我們來思考一篇作文的寫法:
為反對者請功。
聽反對意見成功:齊桓公管仲勾踐范蠡唐太宗魏征。
朱元璋劉基林肯對待政敵。
不聽反對意見失?。悍虿钗樽玉沩椨鸱对P羽親兵。
馬謖王平時期。
7、作業(yè):
得賢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難,而行之難矣。結(jié)合文章,請大家談談千古英雄懷才不遇的原因。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重點)。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重點)。
3、正確認識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難點)。
【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本文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學生容易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時時洋溢著詩情,處處彌漫著酒香,而論詩酒之道,當首推李白。他愛詩若癡,嗜酒成狂,一生與酒結(jié)下不解之緣。酒中有他涌動的生命,奔騰的激情,還有那無盡的愁緒。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二、欣賞名家誦讀初步感知:
我們這一單元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通過吟詠和誦讀領悟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體會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欣賞中央電視臺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誦。
……。
朗誦的怎么樣?感情是不是特別投入?話劇演員濮存昕的朗誦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誦,進一步感知。
三、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通過欣賞名家的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重音、聲調(diào)等有了比較深的印象,老師在多媒體上把重音、聲調(diào)也做了標注。下面請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由大聲地朗讀,過一會找同學展示。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
司馬遷因為李陵上諫辯護而使?jié)h武帝勃然大怒,面對自殺和遭官刑的兩難選擇,他也曾猶豫,也曾彷徨,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彼€有理想要實現(xiàn),還有使命要完成,所以他不能就這樣含冤而死。于是,他毅然接受官刑,最終寫出了不朽著作《史記》。
縱觀歷史,有不少偉人,他們不是在一帆風順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價值,而是在困境和挫折中,創(chuàng)造驕人的能夠留傳后世的成績。我們最耳熟能詳?shù)呢惗喾遥藗兇蠖嘀浪且晃粋ゴ蟮囊魳芳?,許多作品足以震撼心靈,可卻不了解那些光鮮艷麗的音樂章后面,埋藏著他曲折的一生。貝多蒼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音樂天賦,他的爸爸為了把他培養(yǎng)成一位音樂家,從而成為自己的搖錢樹,不惜對小小的貝多芬施加武力,當貝多蒼不認真練琴時,爸爸甚至餓他,關他在小黑屋里。但這沒有成為貝多芬前進的阻力,多年后,他終于小有成績,正當他的事業(yè)爬上巔峰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而與此同時,他深愛的女人,幼稚自私,風騷的愛麗絲也因不理解貝多芬的事業(yè)而離開了他。貝多芬也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這對他的打擊非同小可。在短暫的低迷后,他重新振作,創(chuàng)作出了更加精彩的音樂。然而,挫折還在不斷地攻擊著他,三四年后,貝多芬失聰了。然而令我們震撼的是,有著鋼鐵般意志的貝多芬竟然又創(chuàng)作出了震驚世界的《命運交響曲》,鏗鏘有力的曲調(diào)仿佛描述了他鏗鏘有力的一生,給我們上了鏗鏘有力的一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列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創(chuàng)作這本書時的處境是全身癱瘓,雙目失明,躺在病床上口述完成了這部著作。
這些偉人的事例,都和司馬遷一樣告訴我們:困境往往使那些有夢想、有意志的人們更加堅強。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一
一、溫故。學生齊背柳永的《雨霖鈴》。
二、知人。結(jié)合課本底下注釋和相關練習冊,簡介柳永生平、創(chuàng)作與詞風。
三、鑒賞。
1、誦讀正音,初步理解。
2、結(jié)合注釋,聯(lián)想遷移,題解詞意。
3、分析寫作手法。
四、誦讀。
五、練習。做《優(yōu)化設計》上的習題。
但在實際上課時我的教學教程是這樣的:
一、溫故。學生齊背柳永的《雨霖鈴》。
二、知人。結(jié)合課本底下注釋和相關練習冊,簡介柳永生平、創(chuàng)作與詞風。
三、鑒賞。
1、誦讀正音,初步理解。
2、結(jié)合注釋,聯(lián)想遷移,題解詞意。
3、分析寫作手法。
四、誦讀。
五、鑒賞晏殊的《蝶戀花》,比較二詞在內(nèi)容和手法上的異同。
六、練習。鑒賞蘇軾的《蝶戀花》。
我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變動呢?因為我在上課時突然想到王國維先生關于“人生三境界”的名言,而這段話就在課本(選修1)第19課課后練習(p74)上。而第十九課的第一首詞正是晏殊的《蝶戀花》。既然講到了這三種境界中的一種境界,而且這兩首詞正好是同題同類,就不如將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來進行分析,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和遷移。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可行的。學生們在學完柳永的《蝶戀花》后意猶未盡,此時再讓他們學習晏殊的《蝶戀花》就正好是提供了一個比較閱讀和鑒賞的好機會,學生們大多能夠正確理解晏詞的意思,并能說出二詞在內(nèi)容和手法上的異同,老師所要做的,就只是略作點撥和引導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二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細玩詞意,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俺睢迸c“恨”,乃是全篇的基調(diào)。按照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唐人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彼卧娙嗣穲虺挤Q其“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柔”,也有類似的藝術奧秘?!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為我們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憑借我們的經(jīng)驗: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傲列戮G”,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請看詩人是如何創(chuàng)新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毙木w何等低回宛轉(zhuǎn),筆致何等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可如今呢?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jié)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睂懶腥擞杏h,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辛棄疾向來被稱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而這首詞,卻寫得如此深婉!任何一位偉大作家,其藝術成就總是多方面的,其藝術風格也是多樣化的。(霍松林)。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三
《墻上的斑點》,被認為是伍爾夫第一篇純正的意識流小說。作為一篇純正的意識流代表作享譽中外文壇。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隨即就以其全新的面貌征服了讀者,征服了世界。
正因為它的新穎、它對傳統(tǒng)的反動,讓批評界面對它啞然失語,找不到評論的語匯與概念。即使在今天,它的那份紛亂與雜糅,飄忽的意識的無定向、無軌跡,仍然使人感到歸納與概括的困難。尤其對情節(jié)的梳理與復述,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秹ι系陌唿c》情節(jié)梳理的立足點,在于敘述者幾次都從思緒漫游的終端又回到斑點,再重新依新的設想出征,這幾個往復的軌跡,成了這篇小說所能把握得到的脈絡。
然而,敘述者“我”的每一次思緒的漫游則是無軌跡可循的,有時讓人感到如同幻覺般天馬行空,跳躍式地向前躍進,一件事與一件事之間,一個對象與另一個對象之間,既無必然的聯(lián)系,也無偶然的關聯(lián),甚至也沒有提供必要的過渡。它基本上撇開了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物與外在的東西,除了偶爾回到斑點這一依托物之外,幾乎完全任人物的意識自在地、任意地、無需限制也無需依附地作純精神性的流動。
伍爾夫讓讀者看到,人的主觀的意識的寶藏有多么的豐富,將墻上的斑點作一個稍微不同的假設,就會引出無窮多的互不相同的繽紛的思緒,真如伍爾夫所說的千萬個印象像原子一樣落入心頭。
矯枉必然過正,女作家對此大概有所領悟,她對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強力推行,對客觀外界因素的大刀闊斧的棄絕,使她將人物的意識流的動感與美感表現(xiàn)到了極致,這份真實、這份迷人,不能不令讀者折服,不能不讓批評家們承認,因此,它才一舉奠定了現(xiàn)代小說在英國的地位。
英國現(xiàn)代小說能迅速地占據(jù)自己的一席之地,基本上沒有與傳統(tǒng)勢力打過多的拉鋸仗,與《墻上的斑點》等實驗小說的成功的鋪墊是不無關系的。幾個年輕人能快速而又成功地顛覆自古希臘以來長達兩千多年的“模仿說”“鏡子說”等正統(tǒng)的文學觀念與文學規(guī)矩,應該說,《墻上的斑點》作為英國意識流小說打響的第一炮,是功不可沒的。
《墻上的斑點》一舉成功是非常不易的,首先難在它的變革性,它是一篇拓荒之作,無規(guī)可循,無矩可蹈。
馭,因為畢竟有生活做藍本,畢竟有人物做原型。而純意識與純精神的東西,則看不見摸不著,無從效仿,也無所憑附,應該說,現(xiàn)代小說在難度上是要勝于傳統(tǒng)小說的,難怪伍爾夫曾表白過自己對祖先在陰涼里拿著書消磨時間的逍遙自在的艷羨。
《墻上的斑點》所表現(xiàn)的最大的難點在于它的雜糅。一般的人或許還能當上傳統(tǒng)作家,但很難勝任意識流作家這樣類型的作家。因為它的雜糅需要作家有豐富的積累與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是單方面的才能。
如敘述才能,也就是講故事的才能,或結(jié)構才能,也就是組織材料的才能,或思想的深刻,或題材的獨特,這些單方面的才能,都有可能樹立起一個傳統(tǒng)作家,然而,這些在現(xiàn)代作家那里都變得沒有那么重要。
意識流作家不關心敘事,也不關心所謂題材,他只關注人物的精神、人物的意識與人物的心靈印象。而純精神性世界的建構必須以破碎、雜糅來完成。這種雜糅完全脫離外部事件,因而需要作家的多方面的功力。
在《墻上的斑點》中,隨著敘事者“我”的意識的流動,既雜糅進了作者的淵博的知識與文化,又雜糅進了作家對世界、對人生的領悟與對社會的認識,如對男權等社會秩序的反感,還雜糅進作者對自然景色,如由一棵樹所聯(lián)想的風景的體驗。如果只存留著某一方面,都會導致一種單調(diào),同時它的定向性,自然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邏輯性、理性與清晰性,而不能構成一種真正的無主導性的意識流的風格。
伍爾夫?qū)τ跉v史、文化都有很好的修養(yǎng),就是那“古?!钡南胂瘢似珢蹜n傷的說法,都足見作家本人的那份文化底蘊。從星期日午后的散步,星期日的午餐,想到一定的規(guī)矩,再想到標準的制定,男人的標準,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足見女作家于細微處見真諦,對社會的本質(zhì)有著深刻的洞悉。
在小說的后邊部分,女作家對一棵樹以及樹的相關景色的那份體驗性的、細膩、準確而生動的描繪,滿載著作家本人那份愉悅歡快的心情,又是那樣富于感染力,讓人心醉。
如果作家沒有這些能力,沒有豐富的積累與自己的見識,意識何以流動,又怎能流動!作家的內(nèi)涵,多方面的能力與修養(yǎng),才是真正使意識得以流動的河床。
的,又需思想觀念的,還需情感體驗的,當然也離不開文學藝術的感悟力與智慧。同樣可以說,讀意識流小說,讀現(xiàn)代小說也是需要讀者具備多方面的功力的,否則難以讀懂,至少是讀不出它的韻味與深意來。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四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詞的基本知識2、了解離情別緒類詞的特點,學習詞運用語言的方法,理解詞中的意象,進而整體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傾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要養(yǎng)成反復朗讀的習慣,要將“別離”的普遍情感運用到閱讀之中。2、從“離情別緒”這一主旨上解讀本課詞的內(nèi)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人濃濃的親情、友情、愛情,培養(yǎng)健康的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柳”“長亭”的意義。
2、理解本詞所抒發(fā)的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3、分析本詞的藝術特征。教學方法:閱讀、朗讀、引導啟發(f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解說蘭陵王,詞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韻;中段八句,五仄韻;后段九句,六仄韻。自從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這首詞是“客中送客”以來,大家多采用這一說法,認為是一首送別詞。
二、走近作者〔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魚塘(今浙江杭州)人。歷任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微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了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嚴謹,語言典麗清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間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三、閱讀詩詞、總體感知1、個讀2、齊讀3、詩詞意思的理解正午柳陰直直地落下。絲絲的垂柳在煙霧里隨風搖擺,像賣弄其嫩綠的姿色。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jīng)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我登臨高處遠望故鄉(xiāng),誰又能理解久在京師客子,那種倦鳥思歸的心情?長亭路上,一年又一年,此道不知見過多少送行的傷感場面,折下的柳絲已多過千枝。我趁著閑暇追憶往事。在送別的宴會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餞別發(fā)1生在梨花盛開的寒食節(jié)前。人們將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滿懷愁緒看著船像箭一樣離開,梢公的竹篙竹篙進入溫暖的水波才半篙。等船上的客人回頭相看,驛站遠遠地拋在后面,轉(zhuǎn)眼間已過了無數(shù)的驛站。想起那位佳人,已在遙遠的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煙云。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慘,堆積的愁恨有千萬重。送別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冷清寂靜。春色一天天濃了,斜陽掛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攜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們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橋頭,聽人吹笛到曲終……唉,回憶往事,如同是一場大夢。我暗中不斷垂淚,難以排遣的是那永遠的隱痛。
四、問題探究。
1、這是一首寫什么內(nèi)容的詞,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確:這首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主要寫傷別。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2、作者是怎樣抒寫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之感的?明確:全詞共三片。上片由柳色引發(fā)往昔送別的傷離別恨,意在突出“京華倦客”的愁苦心情。中片追憶自己離開京師的別情,寫出離別時的惆悵感受(前四句是回憶往昔與情人相聚歡樂的情景)下片繼續(xù)寫對舊時情人的愛戀,。但感情更為凄惻愁苦,似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間,突出了在隋堤黃昏時的冷清孤寂之感。
3、上片寫柳色是抓住柳樹的哪些方面來寫的,有什么作用?明確:(1)寫柳陰(柳陰直)、柳絲(煙里絲絲弄碧)、柳絮(拂水飄綿送行色)、柳條(應折柔條過千尺)。(2)作者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但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而并沒有顧及送行的京師倦客。從而襯托和渲染了詞人的離愁別緒的氣氛。
4、如何理解“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明確: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傲幹薄比钟幸环N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盁熇锝z絲弄碧”轉(zhuǎn)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5、中片中“閑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為什么說“閑”呢?試根據(jù)自己的閱歷做一解釋。明確: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jīng)驗,親友到月臺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后,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這就是“閑尋舊蹤跡”。
(1)“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在寒食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真是難以忘懷啊!這里的“又”字告訴我們,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
(3)似夢里,淚暗滴?!痹麻恐?,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鞍档巍笔潜持霜氉缘螠I,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五、總結(jié)。
1、主題: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
2、藝術手法。
(1)有人評價周邦彥的詞,善于鋪敘而又曲折變化。試結(jié)合本詞加以分析。明確:該詞寫身在異地送客,一曲折;閑尋舊跡,感慨離別時,又逢送別,又一曲折;“愁”字以下代離人設想,再一曲折;“漸”字以下又回到孤帆去后送者的心情,又一曲折;“念”字以下追憶彼此間昔日的歡樂,再以曲折。時空交錯,主客交換,層層曲折,回環(huán)照應。
(2)在構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
(3)沉郁頓挫的風格。詞寫得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fā)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往復之致,具有沉郁頓挫的風格。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五
1、了解《史記》的寫作過程和成書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與司馬遷的遭遇。
2、感受司馬遷逆境中發(fā)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觀。
3、體會本文敘事、說理、抒情融于一爐的寫法。
4、積累實詞、虛詞與句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積累重要實詞、虛詞與句式。
2、感受司馬遷逆境中發(fā)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觀。
教學設想。
本文詞句難度較大,學生很難弄清句意,需要教師宜多指導并檢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三教時。
教學過程和內(nèi)容。
第一課時。
一、學生看單元后知識短文《司馬遷和〈史記〉》。
由學生介紹所了解的司馬遷的生平經(jīng)歷。
教師補充解說《史記》,強調(diào):1、思想(四點);2、文學價值(鮮明的人物個性,強烈的抒情性)3、影響。
二、解說文題,并指導學生了解原文大意。
1、本篇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于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于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后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這封回信。
2、學生朗讀課文,劃出有疑難之處。
3、教師讀課文。
三、集中學習1—3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3、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
商山早行人教版高三語文教案篇十六
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自從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這首詞是“客中送客”以來,注家多采其說,認為是一首送別詞。胡云翼先生《宋詞選》更進而認為是“借送別來表達自己‘京華倦客’的抑郁心情?!卑阉忉尀樗蛣e詞固然不是講不通,但畢竟不算十分貼切。在我看來,這首詞是周邦彥寫自己離開京華時的心情。此時他已倦游京華,卻還留戀著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來往的舊事,戀戀不舍地乘船離去。宋張端義《貴耳集》說周邦彥和名妓李師師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門。李師師置酒送別時,周邦彥寫了這首詞。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這個傳說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代,人們是把它理解為周邦彥離開京華時所作。那段風流故事當然不可信,但這樣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nèi)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里常用柳來渲染別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北闶侨藗兪煜さ囊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著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傲幹薄比钟幸环N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盁熇锝z絲弄碧”轉(zhuǎn)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彼宓?,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行色”,行人出發(fā)前的景象。誰送行色呢?柳。怎樣送行色呢?“拂水飄綿?!边@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xiāng),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xiāng)情。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其實,那欲歸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著,詞人撇開自己,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惫艜r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伴e尋舊蹤跡”這一句讀時容易忽略。那“尋”字,我看并不是在隋堤上走來走去地尋找?!佰欅E”,也不是自己到過的地方?!皩ぁ笔菍に?、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伴e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為什么說“閑”呢?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經(jīng)驗,親友到月臺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后,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這就是“閑尋舊蹤跡”。那么,此時周邦彥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庇械淖⑨屨f這是寫眼前的送別,恐不妥。眼前如是“燈照離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說“斜陽冉冉”,時間如何接得上?所以我認為這是船開以后尋思舊事。在寒食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真是難以忘懷啊!這里的“又”字告訴我們,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袄婊ㄓ芑鸫吆场睂懨髂谴勿T別的時間,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jié)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按吆场钡摹按摺弊钟袣q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敝軡端嗡募以~選》曰:“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他認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這樣曲折的解釋。但細細體會,這四句很有實感,不像設想之辭,應當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俺钜患L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仡^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后。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xù)的,感情卻又有波瀾?!捌鄲?,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皾u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皾u”字也表明已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敖蜍笔嵌煽诟浇氖赝R驗橐咽前?,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fā)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痹麻恐?,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統(tǒng)觀全詞,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54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