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詩詞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05:42:07
李白古詩詞大全(19篇)
時間:2023-12-15 05:42:07     小編:文軒

總結(jié)是自我認知的過程,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待提升的方向。要寫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biāo)和主題??偨Y(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xué)習(xí)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古詩詞篇一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詩今譯】。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廬山風(fēng)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zhèn)ゾ跋?。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帮w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夸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shè)。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注詞釋義】。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呈現(xiàn)出紫色。

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李白古詩詞篇二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今天我們要賞析的篇目是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古人以鳳凰為祥瑞,所以鳳凰來止往往要造樓起臺,為的是留住那份有關(guān)鳳凰的輝煌記憶。后人登臨鳳凰臺,每每會想象鳳凰的風(fēng)姿。先秦時,秦穆公為聞簫而來的鳳凰筑臺的傳說,就屢屢見于古書。即便鳳凰來去不定,甚至一去不返,鳳凰臺終究是長久流存的。不過鳳凰流連之處想必太多了,以致鳳凰臺散落各地并無定所。南京的鳳凰臺,也得名于鳳凰的親臨,但與別處不同,它更成名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所寫的金陵鳳凰臺,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關(guān)于鳳凰臺的位置和它的名稱來歷古代說法不一。李白作詩的時候也未必搜求故實,或許只是詩人就鳳凰臺的名稱進行想象和發(fā)揮罷了。隨著李白詩流傳得越來越廣,他的詩句反倒成為金陵有過鳳凰臺的最有力證據(jù)了。元代詩人和評論家方回說過,李白這首詩雖以鳳凰臺為名,卻不以此臺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臺上之景,更游走于臺外的風(fēng)光。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四兩句雖然是互文見義,卻因時代的循環(huán)往復(fù),又帶出了一點歷史的悲涼。孫吳東晉以至后來的宋齊梁陳,總共六個朝代,先后建都于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六朝是史家的說法,也是詩人的說法。李白寫金陵的詩,常常懷思古之幽情遙想六代,憑借昔日宮殿與當(dāng)今荒草的并列,依靠曾經(jīng)美人與眼前墳?zāi)沟霓D(zhuǎn)換,將朝代的變故更迭綴合成盛衰興亡的哀愁。

三四兩句卻是虛實的糅合,由眼前想見不在眼前之景?!皡恰薄皶x”指的是孫吳和東晉;“花草”“衣冠”一個代指美女,一個代指官員;“古丘”意即墳塋;“幽徑”意指墓道,都是前代的遺跡。幽徑與古丘可以說是眼前之景,花草與衣冠卻早已不在眼前了。然而花草與幽徑,衣冠與古丘本是一體,彼此可以說有前世與今生的聯(lián)結(jié),又有生存與死亡的轉(zhuǎn)變。因緣于這樣的轉(zhuǎn)變,這樣的聯(lián)結(jié)。繁華虛妄如夢的故事,便在時空的交匯處和盤托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邊,是南北相連的三座山峰的合稱?!叭桨肼淝嗵焱狻保f的是從鳳凰臺望去,三山渺遠只有一半在眼里,另一半則落在了天外。宋代大詩人陸游有一次經(jīng)過南京的時候,也曾經(jīng)登上鳳凰臺。遠望三山,渺渺茫茫,若有若無,真的走到那個地方,陸游說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這種觀感似乎可與李白目中所見相互印證。水是長江水,有的說是“二水”,有的說是“一水”,“一水”是就江流的整體而言,而“二水”則就江水環(huán)洲流過的部分而論。稱謂雖有不同,視角亦有分別,但意思卻是一貫。“二水中分白鷺洲”,說的就是白鷺洲將長江水一分為二,與“一水中分白鷺洲”的描述其實是一樣的景致。

白鷺洲位于南京西南江水中,得名于白鷺來聚,與鳳凰相比,白鷺雖然也是天上之物,卻算不得神鳥。白鷺的來去大抵是時令變化的緣故。鳳凰則不然,它乘興而游,盡興而返,并不遵循物候更不眷戀臺閣。如果說鳳凰是人的想象,那么鳳凰臺就是人對想象的不舍。有了臺的守候,鳳凰似乎也有了皈依,這是筑臺人的癡念。詩人則有鳳去臺空江自流的惆悵,縱有臺的守望,鳳凰依舊一去不返了。登臺而望,有時看到一片實景,有時看到一片虛景,所謂實與虛,不過是眼前與不在眼前的分別。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看似寫登臺所見,其實是在寫不見,不見的'鳳凰、不見的王朝,不見的半山、不見的江水,不見的白日還有不見的長安,這一連串的視而不見,便是這首詩全部憂愁的凝聚。而憂愁的緣故,李白說得似乎很直白。即所謂“長安不見”。七八兩句有兩個典故,浮云蔽日為其一,長安不見為其二。浮云蔽日是一個傳統(tǒng)的譬喻,漢末古詩十九首中有句云:“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這大約是李白詩句的字面出處。

漢初陸賈在《新語》中說過:“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明也”。浮云比喻小人,白日比喻賢主,這才是真正的出處。長安不見,說的是晉明帝的故事。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晉明帝小時候,有人從長安來,其父元帝以長安與太陽哪個更遠問他,明帝答曰,日遠,因為沒有聽說有人從日邊來。次日元帝重問明帝,則答曰,日近,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這個故事充滿了智慧,也充滿了憂慮。日遠終究是看得見的距離,而長安卻遠得連距離都看不見了。長安不見與浮云蔽日兩個典故相衘接,貫穿疊合,才構(gòu)成這兩句詩意義的圓滿。從長安不見的本事回看第七句,白日為浮云所蔽,詩人舉目而不見日,亦即看不見賢主。從浮云蔽日的比喻看第八句,長安代表的自然就是皇帝。奸臣媚主,忠良放逐,皇帝與詩人之間有著重重的阻礙,隔著鳳凰也飛不到遙遠距離。

李白這首詩表達的是什么?

李白這首詩,有人說是他遭受高力士等陷害排擠,離開長安以后所作。有人說是詩人流放夜郎遇赦返回,重游金陵時所作,并無定論。這兩個說法的共同之處,在于詩人的逐客身份,不同之處,則在于放逐的時間和原因。李白一生尋求仕途功名,不過從未成功。與其說是不得賞識,毋寧說是不得作為。所以李白對東晉建功立業(yè)的謝安青眼相看,在其詩中多有表露。

他跟隨永王璘順江東下的時候就寫過“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謝安之意。他對金陵的情感,對六代尤其東晉的情結(jié),可能也與謝安相關(guān)。這種情感歸根到底是一種抱負未能施展的寄托?!兜墙鹆犋P凰臺》這首詩,固然可以解讀為詩人某個生命節(jié)點之中突發(fā)的怨艾,也可以當(dāng)作貫穿其一生的糾結(jié)。即求仕不遇,求隱不安,百般掙扎,始終徒勞。此詩之好或許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詩人將寓意轉(zhuǎn)化成了可見的景觀。臺閣、古跡、山水還有歷史,仿佛一一收獲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將他的心事埋藏起來,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詩人的憂郁也因此變成了鳳凰臺的哀愁。

李白古詩詞篇三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zāi)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韻譯。

小時不識天上明月,把它稱為白玉圓盤。懷疑它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上邊。

月中仙人垂下雙腳?月中桂樹多么圓圓!白兔搗成不老仙藥,借問一聲給誰用餐?

蟾蜍食月殘缺不全,皎潔月兒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個太陽,天上人間清明平安。

月亮淪沒迷惑不清,不值觀看想要離開。心懷憂慮不忍遠去,凄慘悲傷肝腸寸斷。

注釋。

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熳哟鹬唬骸铓w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武帝內(nèi)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樹。當(dāng)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仙人,傳說駕月的車夫,叫舒望,又名纖阿。

團團:圓圓的樣子。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白兔老是忙著搗藥,究竟是給誰吃呢?言外有批評長生不老藥之意。問言,問。言,語助詞,無實意。與誰,一作“誰與”

蟾蜍:《五經(jīng)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斌蛤?,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詩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詩中蟾蜍則另有所指。

圓影:指月亮。

羿:我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xùn)》記載: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烏”即日,《五經(jīng)通義》:“日中有三足烏?!彼匀沼纸嘘枮?。

天人:天上人間。

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陰精也指月。

淪惑:沉淪迷惑。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

凄愴:悲愁傷感。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袄试滦小?,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

李白有《古朗月行》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nèi)容。李白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gòu)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shù)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币浴鞍子癖P”、“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昂簟?、“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tài)。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dāng)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李白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斌蛤埽追Q癩蛤??;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棒辔袈渚艦酰烊饲迩野病?,表現(xiàn)出李白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zāi)難。李白詩人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xiàn)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李白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痹铝良热灰呀?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崩畎自娙瞬蝗桃蛔吡酥瑑?nèi)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dāng)時朝政黑暗而發(fā)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quán)奸、宦官、邊將擅權(quán),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李白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xiàn)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xiàn)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xiàn)出李白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fā)人深思,體現(xiàn)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fēng)格。

李白古詩詞篇四

《天末懷》由創(chuàng)作,被選入。李白于至德二載(757),因永王之罪受牽連,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還。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詩,眷懷李白,設(shè)想他當(dāng)路經(jīng)汨羅,因而以喻之。其實,此時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涼風(fēng)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懷思。文人相重,末路相親,躍然紙上。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一首和《夢李白二首》當(dāng)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詩中設(shè)想李白于深秋時節(jié)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jīng)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懷念和同情?!短扑卧姶肌罚?悲歌慷慨,一氣舒卷,李杜交好,其詩特地精神。

《天末懷李白》。

作者: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解】。

1.天末:天的盡頭。當(dāng)時杜甫在秦州,地處邊塞,所以說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鴻雁:比喻書信。

5.文章句:意謂有文才的人總是薄命遭忌。命:命運,時運。文章:這里泛指文學(xué)。這句意思是:老天總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運就不好。

6.魑魅:傳說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歡有人經(jīng)過,以便吞食。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兇險。

7.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舊羅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從璘實出于愛國,卻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樣。所以說,應(yīng)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

8.汨羅:汨羅江,屈原自沉處,在今湖南湘陰縣。

【韻譯】。

涼風(fēng)習(xí)習(xí)來自天邊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還舒暢。

鴻雁何時能捎來你的音信?江湖水深總有不平的風(fēng)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經(jīng)過可作食糧。

你與屈原有共冤共語之處,請別忘了投詩祭奠汨羅江!

【評析】。

天寶初,青年杜甫在齊趙一帶初遇當(dāng)時已名滿天下的謫仙人李白,“醉臥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從此結(jié)下了唐詩史上倆位泰斗的不渝友情。李杜之交,既有詩文的同好,更有命運的同憐。生性沉摯的杜甫,既對天才不羈的李白欽仰備至,又為他傲岸不馴的性格深切憂慮。十?dāng)?shù)年過去了,當(dāng)此李白西南流放之日,正是杜甫辭官向蜀,行經(jīng)秦州時。類似的才高不遇、中心獲咎的經(jīng)歷,使杜甫對李白的思念更為強烈,以至到“三夜頻夢君”(《夢李白》)的地步;了解也更為深刻,“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當(dāng)京師收復(fù),貴盛煊赫,攀龍附鳳之時,何以命運對天才如此不公?本詩就作于這種心情之下。

當(dāng)?shù)谝魂嚽镲L(fēng)從天邊吹來時,詩人陡然想起了流貶途中的故友:季換時移,涼冷侵入,你感到的是什么呢?是蕭瑟的寒意?是望鄉(xiāng)的悲思?還是天才的不比尋常的興感?詩人多么希望傳書的鴻雁能捎來李白的.音訊,“幾時到”輕輕一問,顯示了詩人的盼切是如何的殷懇,然而江湖萬里,秋水蕩蕩,連鴻雁也難以度越,適足以引動詩人同樣茫茫的憂思。

前四句,憂思同天末來風(fēng)油然而起,經(jīng)過兩層設(shè)問,更似秋水般地浩浩蕩蕩涌動不已,既見出了詩人對故友出于心愫的關(guān)切,也見出了這憂思業(yè)已化作了不盡的長恨。由末聯(lián)可見,詩人已將對故友的懷念,升華到了對千百年來不平社會現(xiàn)實的責(zé)問:從屈原到賈誼到李白,當(dāng)然也包括杜甫自己,為什么總是才士不遇,志士遭讒?于是我們也更深地體會到了這聯(lián)警策的深意?!霸鳌弊帧ⅰ跋病弊钟谜Z極險刻,悲憤極深刻:文章佳好,本應(yīng)為造物所喜;卻為何反而被“憎”厭、“憎”恨?可見出世之才必不為世人所解:而水那邊竊“喜”才人經(jīng)過的魑魅,當(dāng)然是影借伺機讒人的宵小,越是“喜”,則越見得他們心地的卑鄙齷齪。屈原流放湘南時,曾因悲憤不可遏,作《天問》以自抒,我想,“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這聯(lián)警策,正可為屈子的悲問作答。

情名作。

李白古詩詞篇五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jīng)。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古風(fēng)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白古詩詞篇六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yīng)當(dāng)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游,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dāng)時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耍[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這時他正想出游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詩篇。詩題中“之廣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詩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別黃鶴樓向東遠行了。因為黃鶴樓在廣陵之西,所以說西辭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東面了,接著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揚州既廣陵,由武漢乘船到揚州是由長江下行所以說“下?lián)P州”。這句說孟浩然在陽春三月的時節(jié)去,那景如煙花的揚州。揚州本來就以風(fēng)景美麗而著稱,特別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艷麗,所以李白用煙花來形容孟浩然即將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對此行的羨慕之意。以上兩句寫送別情況,還沒有寫離別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留。“寫作者送走了好友,獨自在黃鶴樓遙望風(fēng)帆遠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載著過人東去的船,漸行漸遠,終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夠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絕的長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隨著視線遠去,直望到船兒都已經(jīng)在碧空中消失。他還佇立著凝望天邊的長江流水,可見他對好友的惜別之情了。這種離別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間,是不會如此深刻的。而寫離別之情的手法,也只取離別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寫感情,卻越發(fā)使人體會到真味情切。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賞析。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告別詩。李白正要乘船離開桃花潭,好友汪倫深情地唱著歌趕來送行。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dāng)?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梗ā短圃妱e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賞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dāng)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清人桂馥讀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保ā对龢恪罚?。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齑煲?,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李白古詩詞篇七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在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準(zhǔn)備盡情游覽。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流進了廣闊無際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gòu)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贈孟浩然》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譯】。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翻譯】。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biāo)去了,那里地方偏遠要經(jīng)過五溪。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送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翻譯】。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明凈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罩械陌自骑h浮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

【翻譯】。

傍晚時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一路跟著我歸來。回頭望望剛才走過的山間小路,蒼蒼茫茫籠罩在一片青翠中。與斛斯山人攜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來打開柴門。走進綠竹掩映的幽靜小路,青蘿的枝葉時時拂著我們的衣裳。歡言笑談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暢飲著美酒,賓主頻頻舉杯。放聲高歌松風(fēng)曲,歌罷銀河的星星已經(jīng)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得忘了人間的奸詐心機。

李白古詩詞篇八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作者:

注釋:

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毕嗳缡鞘袢?,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揮手:指彈琴。

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比胨姡河嘁襞c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鑒賞:

僧人是四川人,而四川又正是詩人寄籍的故鄉(xiāng),以奏《鳳求凰》而流傳后世的漢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也是四川人,故詩中一開始就聯(lián)想到他那有名的綠綺琴,聽名僧彈琴倍加激動,讓讀者也沉浸在悠揚的意境之中。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達對他的傾慕。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砝畎住堵犑裆椙佟吩募百p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李白古詩詞篇九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jīng)過燕太子,結(jié)托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聲魯句踐,爭情勿相欺。

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其三。

君不見,

淮南少年游俠客,白日球獵夜擁擲。

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俠好經(jīng)過,渾身裝束皆綺羅。

蘭蕙相隨喧妓女,風(fēng)光去處滿笙歌。

驕矜自言不可有,俠士堂中養(yǎng)來久。

好鞍好馬乞與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盡為知己,黃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來幾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縣盡為門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兒百年且樂命,何須徇書受貧病。

男兒百年且榮身,何須徇節(jié)甘風(fēng)塵。

衣冠半是征戰(zhàn)士,窮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長百丈,不如當(dāng)代多還往。

遮莫親姻連帝城,不如當(dāng)身自簪纓。

看取富貴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盡管專門吟詠少年的詩數(shù)量不及模山范水、狀物言志之作,但這類詩大都寫得富有詩味,頗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少年行”,屬樂府舊題,古代詩人一般以此題詠少年壯志,以抒發(fā)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組兩首,這里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一首。這《少年行》沿用樂府舊題,也皆以寥寥數(shù)語勾勒少年形象,摹寫其個性特征。

李白的《少年行》,刻劃的是一個豪爽倜儻的少年形象,因而,詩中寫少年緊扣其個性特點下筆。敲打著樂器喝著酒,背著寶劍唱著歌,一個風(fēng)流少年的豪爽躍然紙上,這是李白對自己年輕時候的一種回憶,也只有李白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當(dāng)他經(jīng)過舊時燕國的土地時,認識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燕國在現(xiàn)在的河北一帶,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之士”的說法,那里民風(fēng)豪放,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李白在那里和豪杰們相處甚歡,大家下棋玩樂,魯句踐是戰(zhàn)國時代的人,和當(dāng)時的荊軻在邯鄲下棋賭博,最后卻互相爭吵起來。這是李白希望大家要和諧相處,別和古人一樣鬧得不開心。

李白古詩詞篇十

【原文】: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解】:

1、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毕嗳缡鞘袢?,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2、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3、揮手:指彈琴。

4、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5、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比胨姡河嘁襞c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韻譯】: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象聽到萬壑松濤雄風(fēng)。

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評析】:

此詩是寫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云流水,明快暢達。

李白古詩詞篇十一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作者:

注釋:

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毕嗳缡鞘袢耍瑥椪呤鞘裆?,故以綠綺切之。

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揮手:指彈琴。

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賞析】:

僧人是四川人,而四川又正是詩人寄籍的`故鄉(xiāng),以奏《鳳求凰》而流傳后世的漢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也是四川人,故詩中一開始就聯(lián)想到他那有名的綠綺琴,聽名僧彈琴倍加激動,讓讀者也沉浸在悠揚的意境之中。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達對他的傾慕。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李白古詩詞篇十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解】:

1、搗衣:將洗過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搗去堿質(zhì)。這里指人們準(zhǔn)備寒衣。

2、玉關(guān):即玉門關(guān)。

3、虜:對敵方的蔑稱。

4、良人:丈夫。

【翻譯】: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砧聲任憑秋風(fēng)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guān)的情人。什么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當(dāng)兵遠征。

【評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diào)用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fēng)韻。

李白古詩詞篇十三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丁都護歌》。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李白古詩詞篇十四

作者: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解】:

萬戶:千家萬戶,形容數(shù)量之多。

搗衣聲:搗衣時,砧與杵相撞發(fā)出的聲音。

玉關(guān)情:對玉門關(guān)外征戰(zhàn)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虜:胡,古時泛指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虜,對敵人的蔑稱。

良人:古時候,妻子稱丈夫為良人。良人即指,遠在玉門關(guān)外的丈夫。

罷遠征:罷,(停,歇。),停止遠征。

【韻譯】: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fēng)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guān)的情人。

什么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當(dāng)兵遠征。

李白古詩詞篇十五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jīng)。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古風(fēng)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李白古詩詞篇十六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fēng)沙。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fēng)色。五月南風(fēng)興,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風(fēng)起,想君發(fā)揚子。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昨夜狂風(fēng)度,吹折江頭樹。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好乘浮云驄,佳期蘭渚東。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自憐十五馀,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fù)愁風(fēng)。

2、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閨門中婦女思念在外的丈夫,算不算寫愛情呢?難道婚外情才算?

3、秋浦歌之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歌聲傳情。

4、秋風(fēng)清。

秋風(fēng)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fù)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當(dāng)然友人之間也可以相思,但從“此時此夜難為情”分析,思念美人可能性更大。

5、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怨源自愛而不得。

6、夜坐吟。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滅,啼轉(zhuǎn)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

――和《西廂》中“琴挑”的場景相似。

7、子夜四時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少婦思念遠征的丈夫,無關(guān)乎愛情?

8、子夜四時歌冬歌。

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主題同上。

9、采蓮曲。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袖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野外村姑遇見公子,有詩經(jīng)“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之意,相思無限。

10、久別離。

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此乃丈夫在外,接到妻子的家信,想起妻子的模樣。

11、清平調(diào)。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白樂山寫《長恨歌》歌詠愛情,那么這首同樣寫太真明皇,算不算愛情呢?

12、雙燕離。

雙燕復(fù)雙燕,雙飛令人羨。玉樓珠閣不獨棲,金窗繡戶長相見。柏梁失火去,因入?yún)峭鯇m。吳宮又焚蕩,雛盡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憶故雄。雙飛難再得,傷我寸心中。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接生死相許”,由雁而寫人之愛情,太白此詩則由雙燕寫情。

13、折楊柳。

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fēng)年?;饔耜P(guān)雪,葉暖金窗煙。美人結(jié)長想,對此心凄然。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美人思夫。

14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吳江女道士,頭戴蓮花巾。霓衣不濕雨,特異陽臺云。足下遠游履,凌波生素塵。尋仙向南岳,應(yīng)見魏夫人。

――這個有點婚外情的曖昧。

15、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fēng)發(fā),落日好鳥歸。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共攀折,引領(lǐng)望金扉。

――怪叔叔對鄰家小蘿莉那點感覺。

16、邯鄲南亭觀妓。

歌鼓燕趙兒,魏姝弄鳴絲。粉色艷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顧美人,請歌邯鄲詞。清箏何繚繞,度曲綠云垂。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誰。我輩不作樂,但為后代悲。

――雖是狎游,但逢場歡笑,處處留情。

17、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其二。

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對君君不樂。花月奈愁何。

18、思邊。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晴云。玉關(guān)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

19、贈段七娘。

羅襪凌波生網(wǎng)塵,那能得計訪情親。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這是對風(fēng)月場所某媽咪動情了。

20、別內(nèi)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guān)。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xué)蘇秦不下機。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guān)西。

――對妻子的依依作別,“行行淚盡楚關(guān)西”,這種夫妻之愛,讓人羨慕。

21、長相思兩首。

(一)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二)日色將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前一首,男人思美人,后一首,婦人思離家的丈夫。

李白古詩詞篇十七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2.《長歌行》。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dāng)年。東風(fēng)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wù)青春,誰能貫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fēng)霜無久質(zhì)。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3.《采蓮曲》。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袖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4.《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5.《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6.《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7.《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8.《秋浦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9.《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10.《古意》。

君為女蘿草,妾作兔絲花。

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fēng)斜。

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fā)馨香,兔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jié),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李白古詩詞篇十八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相逢紅塵內(nèi),高揖黃金鞭。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垂楊拂綠水,搖艷東風(fēng)年。花明玉關(guān)雪,葉暖金窗煙。

美人結(jié)長想,對此心凄然。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胡風(fēng)吹代馬,北擁魯陽關(guān)。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豈惜戰(zhàn)斗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李白古詩詞篇十九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食出野田美。

酒臨遠水傾。

東流若未盡。

應(yīng)見別離情。

東林送客處。

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

何煩過虎溪。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5907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