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 高二語文重要知識點(精選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2 16:51:05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 高二語文重要知識點(精選12篇)
時間:2023-12-22 16:51:05     小編:翰墨

總結(jié)的內(nèi)容必須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觀實踐,其材料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不允許東拼西湊,要真實、客觀地分析情況、總結(jié)經(jīng)驗。怎樣寫總結(jié)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jié)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一

《逍遙游》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南行)而后乃今將圖南

2、不過數(shù)仞而下(降落)

3、彼于致福者(使……到來)

4、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使……滿意;使……信任)

5、《齊諧》者,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陳情表》

1、名作狀

躬親撫養(yǎng)(名作狀,親自)

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外:在門外。內(nèi):在家里。名詞作狀語。)

但以劉日薄西山(日:一天天地,名詞作狀語)

2、動作名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3、形作名

在故老,猶蒙矜育(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詞用作名詞)

夙遭閔兇(憂患兇喪)

猥以微賤(卑微低賤的身份)

愿陛下矜憫愚誠(誠心)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遠的地方)

4、形容詞作動詞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遠:遠離,形容詞用作動詞)

5、使動用法

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jié)束)

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臣具以表聞(聞:使……聞,動詞的使動用法)

高二下冊語文必修四知識點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戲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拜月亭》。

《趙氏孤兒》是中國在西方影響深廣的一部元雜劇。

3、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雜劇,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元雜劇一般由四折組成,有些四折之外還有楔子,它起序幕或過渡的作用。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組成。角色由末、旦、凈三大類組成。

4、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當代劇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等話劇,其中《雷雨》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shù)開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被稱為“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代表著他藝術(shù)的頂峰。本·瓊生曾如此評價莎士比亞: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時期詞人。因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又稱為柳屯田。他的詞集名叫《樂章集》,流傳下來的有二百多首?!胺灿芯嬏幖茨芨枇~”(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7、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蘇洵、蘇轍并稱“三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詞上,擴大詞的表現(xiàn)范圍,開宋代豪放詞先河,詞風與辛棄疾相近,合稱“蘇辛”。蘇軾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與蘇軾同為豪放派代表,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9、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詞》。一生經(jīng)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

10、詞,詩歌的一種。又稱長短句、曲子詞、詩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和豪放。

11、《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張衡傳》選自范曄的《后漢書》,前四史指《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

12、蒙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帕斯卡爾,17世紀法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高二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2.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勞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為公爵,比如晉文公、秦穆公、齊桓公等。

3.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4.寡人:諸侯謙稱,寡德之人。

5.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6.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二

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

2、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

3、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8、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1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4、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15、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闖兀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6、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1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8、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三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cè)出。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四

13、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fā)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14、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被稱為“雨巷詩人”。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15、莫泊桑(1850-1893),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有“短篇小說巨匠”之稱,一生寫了近300篇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和長篇小說《漂亮朋友》等。

16、契訶夫(1860-1904),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櫻桃園》和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等。

17、曹雪芹(?—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我國清代偉大的小說家?!都t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發(fā)展的高峰20xx年高中語文會考必考知識點(文學常識)教案。《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并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滅亡的歷史趨勢。

18、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斗爭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合稱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五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zhàn)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jié)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jīng))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shù)、理: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shù),命運)

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茍、從: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六

一、基本句型句子依據(jù)用途或語氣分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叫陳述句。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叫疑問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

一、基本句型

句子依據(jù)用途或語氣分類,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叫陳述句。

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叫疑問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叫感嘆句?!Z文知識點:高中語文句式

二、句式變換

1、陳述句與被(把)字句的改寫:把陳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接受動作的詞調(diào)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將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動作的對象移到表示動作的詞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變換句式時必須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陳述句與反問句的改寫: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問號改成句號,并去掉“難道……嗎”和“怎么……呢”語氣助詞。同樣,也可以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句號改成問號。為了加強語氣,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難道”、“怎么”等語氣助詞。

3、肯定名改寫成否定句:表達一個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課堂紀律?!笨梢愿膶懗伞皼]有一個人不奠定課堂紀律?!备膶懞缶渥拥目隙ㄕZ氣要比原來的句子更強。改寫時要注意:雙重否定是表示進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須用上兩個表示否定的詞,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個否定的詞,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改寫:我們在寫話或?qū)懽髦?,有時需要直接引用別人的對話,有時需要轉(zhuǎn)述。例如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沒有看見?!边@是直接敘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轉(zhuǎn)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來搖搖頭說,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沒有看見?!备膶憰r應注意三點:一是改換人稱,將對話中表示“誰”的人稱代詞改成“他”或“他們”是必動標點,將冒號改成逗號,雙引號去掉是適當?shù)卣{(diào)整詞語,使句子通順。

5、因果句式的改寫: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結(jié)果關(guān)系來寫的。它有兩種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個或幾個,但結(jié)果只能是一個。改寫時,可以用關(guān)聯(lián)詞,也可省支其中一個關(guān)聯(lián)詞,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變。

6、改變名中詞語的順序:例如“寶塔在夜色中顯得更加雄偉。”可改寫成“在夜色中,寶塔山顯得更加雄偉。”兩句都講寶塔山雄偉。“在夜色中”作為一個附帶成分起修飾作用。雖然句式改變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選用句式的方法技巧:在考試試題中選用句式一般為選擇題。一般從陳述對象一致、排序照應、時空連貫的角度來考查,另外還有句式一致、風格情調(diào)。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七

1、而

襟三江而帶五湖(連詞,表并列)

控蠻荊而引甌越(連詞,表并列)

潦水盡而寒潭清(連詞,表并列)

地勢極而南溟深(連詞,表并列)

天柱高而北辰遠(連詞,表并列)

煙光凝而暮山紫(連詞,表并列)

爽籟發(fā)而清風生(連詞,表因果)

纖歌凝而白云遏(連詞,表因果)

懷帝閽而不見(連詞,表轉(zhuǎn)折)

酌貪泉而覺爽(連詞,表轉(zhuǎn)折)

撫凌云而自惜(連詞,表承接)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詞,在)

處涸澤以猶歡(連詞,表轉(zhuǎn)折)

奏流水以何慚(連詞,表承接)

3、之

都督閻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語后置標志,不譯)

孟學士之詞宗(定語后置標志,不譯)

覺宇宙之無窮,識盈虛之有數(shù)(取獨,不譯)

其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于

儼驂騑于上路(介詞,在)

訪風景于崇阿(介詞,到)

窮睇眄于中天

極娛游于暇日(介詞,在)

望長安于日下(介詞,在)

目吳會于云間(介詞,在)

屈賈誼于長沙(介詞,到)

竄梁鴻于海曲(介詞,到)

舍簪笏于百齡(介詞,在)

奉晨昏于萬里(介詞,到)

幸承恩于偉餞(介詞,在)

是所望于群公(介詞,引出對象)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八

文言語法

1、通假字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采同寀,官員,這里指人才。)

儼驂騑于上路(儼通嚴,整齊的樣子)

云銷雨霽(銷通消,消失)

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

接孟氏之芳鄰(接通結(jié),結(jié)交)

2、古今異義

一介書生古義:量詞,個今義:介紹,介于

千里逢迎古義:迎接今義:奉承、拍馬屁

時維九月古義:在今義:常作維護、維持之義。

儼驂騑于上路古義:高高的道路今義:走上路程。

孟學士之詞宗古義: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義:常用來指學位。

窮且益堅古義:困厄,處境艱難今義:沒有錢,窮困。

所賴君子見機古義:看到細微的預兆今義:看機會,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義:狂放,不拘禮法今義:肆無忌憚。

盛筵難再古義:第二次今義:又一次。

誰悲失路之人古義:同情今義:悲傷。

3、一詞多義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舊。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問之故:特地。

(4)、既克,公問其故故:原因。

盡:

(1)、賓主盡東南之美盡:全,都。

(2)、潦水盡而寒潭清盡:沒,干。

(3)、則智者盡其謀盡: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歸盡盡:完,盡頭。

屬:

(1)、時維九月,序?qū)偃飳伲菏恰?/p>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類。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屬:在。

即:

(1)、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飛雪即:就

(3)、且壯士之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即:則。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九

1.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

(4)于是飲酒樂甚(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介詞,在)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十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qū)別。

4.而征一國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7.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虛詞。

1.之。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問取消獨立性。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其:是……還是,用在選擇句中,加強揣測語氣。

3.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4.時則不至則:或。

5.奚以之幾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反問,哪里用得著……呢。

三、

實詞。

(一)重點實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2.置杯焉則膠膠:粘,著地。

3.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決:快速的樣子;

槍:碰、撞。

4.而后乃今將圖南圖:圖謀。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二)詞類活用。

1.最可觴客觴,名詞作動詞,勸人飲酒。

2.吏吳兩載吏,名詞作動詞,任縣令。

3.歲征民間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4.籠歸籠:名詞作動詞,用籠裝。

5.取兒稿葬稿:名詞作狀語,用草席裹著。

四、特殊句式。

(一)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歲征民間。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責之里正。

2.折藏之,歸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4.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

五、古今異義。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3.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4.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5.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十一

【通假字】

1、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3、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6、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7、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8、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10、請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與武決去決:通訣,訣別。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異義】

1、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古義:漸漸

2、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相抵償。今義:副詞,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愎帕x:臨時充任

5、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6、兄弟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

7、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9、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10、會論虞常古義:判罪今義:分析說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古義:去世今義:使人失望、傷心、痛苦

12、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盡歸漢使路充國等使:動詞使動用法,使歸

(2)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5)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6)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動詞使動用法,使墮

(7)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以狀語武名詞作動詞,告訴

(5)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6)得夜見漢使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7)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名詞作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

(8)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名詞作動詞,帶領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見犯乃死,重負國

(3)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4)皆為陛下所成就

(5)劾大不敬

高二語文的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篇十二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天的活動,其內(nèi)容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對人類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生活的高度贊美,而且,作者還以自己的痛苦精力和美好渴望,勸誡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陰。寫作技巧:鑒賞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和情真意切的語言表達,揣摩意味深長的語句。

2、《我與地壇》:實際由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這篇散文凝聚著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復雜難言的感受。作者用懇切、優(yōu)美的文字,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寶貴體驗傳達給讀者,他用他的苦難提高了大家對生命的認識。寫作技巧:言辭懇切、準確,感情真摯、深沉,立意新穎獨到。

3、《最后的常春藤葉》:在這篇小說中,作家講述了老藝術(shù)家貝爾曼用生命繪制畢生杰作,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頌了藝術(shù)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特別是老藝術(shù)家貝爾曼舍己救人的品德。寫作技巧:的特點就是“小說的意外結(jié)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歐·亨利式的語言。采用幽默、風趣、俏皮、夸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nèi)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

4、《呱……呱……》:敘述了作者早年因崇拜拜倫筆下的曼弗雷德而試圖_時,忽然傳來的嬰兒的啼哭聲使他警醒而放棄了_念頭的故事。寫作技巧:細膩而傳神的心理描寫;深刻而嚴肅的情感主題。

5、《鳥鳴》:文章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作者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囀鳴的目的指向是生命的_:創(chuàng)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鳥鳴這一動物的本能行為由此獲得了意義上的升華。寫作技巧:運用擬人、象征、對比等手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388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