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匯總(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14:15:32
最新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匯總(4篇)
時間:2023-03-31 14:15:32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篇一

今年的教師節(jié)剛好是周一,同學們早早的來到了學校。幾個最能搞怪的男生便開始“施展才華”,熱火朝天地忙起來了。一個人組織著女生在黑板上畫畫,那幾個又拉上窗簾,關上燈,準備營造氣氛。甚至把賣花的同學都安排成了花束隊。我這個班干部看著這幾個男生忙里忙外的,還真有一副領導的樣子。不過馬上就露餡兒了。

“哎呀這里還沒畫?!薄按昂熡致┛p了?!敝T如此類的話一波接著一波,忙的好不熱鬧。漸漸地,走廊里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腳步聲,我們趕緊安靜下來,老師一推門,我們便大喊著:“老師節(jié)日快樂。”紛紛把準備的禮物送上,我能清楚地看到,老師的嚴重閃動著淚花。

在升旗時,我們鄭重地向國旗敬禮。同時,我們心里也在向老師敬隊禮。

老師,我們看到和感受到了您的偉大與平凡,您從不在乎所得所失,因為您深深地懂得自己在付出什么,在收獲什么。這是任何數(shù)字都無法計算的生命價值和幸福的成果。

教師節(jié),讓我們真誠地說一聲,老師節(jié)日快樂。老師,您辛苦了。

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篇二

今天就是教師節(jié)了,楊老師每天上課都很辛苦,我也想給楊老師一份禮物。

我拿來了一張紙,先用筆畫了一個房子,在房子的旁邊又畫了一顆美麗的心,它表示“愛”,愛老師。心的上面還畫著一個可愛的小心,他好像在大聲的說:“小朋友,你真的喜歡老師嗎?”

媽媽給我拿來了水彩筆,讓我涂上顏色。我用我喜歡的顏色,涂出了美麗的顏色。

最后我在賀卡上寫了一手小詩,最然字不是特別的漂亮,但是我卻寫得很工整。

啊。經過我努力的制作,最后變成了與一張美麗的賀卡。

我希望讓楊老師高興。

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篇三

今天是教師節(jié)。

今天我上學去得格外早,為的就是在黑板上寫些祝福之類的留言。

我快快樂樂地走進校園,當我推開教室門的時候,我的希望破滅了……原來昨天放學后,班級里的女同學們已經先我一步把黑板布置得相當漂亮、美麗了。而我則是在昨天晚上睡覺前才想起明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教師節(jié)。由于我沒來得及給教師準備禮物,所以我想要給老師一個驚喜……

同學們已經到得差不多了,大家都要給張老師(以前的班主任)送禮物,而我也想跟著去看看張老師,向她祝賀節(jié)日。這時,班里有個調皮的男生說話了:“切。你連禮物都沒帶,還跟去干什么?還是回去看教室吧?!甭犃怂脑捨业姆味伎鞖庹?,“哼。難道只有給老師禮物就是愛戴老師嗎?”我在心里暗暗的想。一氣之下我回到教室獨自生悶氣。

一會他們都回來了,一個叫叢瑩的女生拿出了她自己的書法作品粘貼在黑板上,看著黑板上的字以及同學們堆放在講桌上一束束姹紫嫣紅、漂亮的鮮花,我的氣也隨之消了,也開始主動幫助大家去擺放、整理。時間過得很快,由于忙碌,不曉得班主任老師已經站在我們身邊,我連忙向老師表示祝賀:“老師早。老師節(jié)日快樂。”

老師告訴我們說她很高興,也對大家表感謝??吹嚼蠋熼_心的笑了,我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我心里暗暗的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用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對我們愛。

教師節(jié)的日記400字 教師節(jié)的日記200字左右篇四

9月10日是教師節(jié),是第26個教師節(jié)。

那一天,我早早地來到學校,開始聚精會神地早讀。

第一節(jié)課上,來了許多電視臺的叔叔阿姨,給我們拍錄像,說不定我們要上電視了呢。

一下課,我就像離弦的箭一般沖出教室,一路小跑,是想盡快把前幾天親手做的賀卡送到老師手里。江老師收到賀卡時,臉上洋溢著喜悅的微笑,親切地對我說:“謝謝你。謝謝你?!蔽翌D時覺得心里暖洋洋的。我還給方老師、鄒老師也送去了賀卡。

下午,我又飛快地向許多辦公室跑去,給美術課俞老師、數(shù)學課查老師送去我的祝福。

今天是充滿快樂的一天,今天是絢麗多彩的一天。教師節(jié)雖然馬上就要過去了,但是對老師們的尊敬,卻會一直留在我的心里,體現(xiàn)在我的行動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419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