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15:44:34
2023年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四篇)
時間:2023-03-31 15:44:34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篇一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lián)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xiàn)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cè)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fā)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shù)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chǎn)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chǎn)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捌鹞枧逵埃嗡迫碎g”,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表現(xiàn)了詞人執(zhí)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xiàn)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cè)重寫人間?!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安粦泻?,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xiàn)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jié)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zhuǎn)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fā)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fā)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jié)。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zhuǎn),厭薄宦海浮沉,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篇二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そ酰朝露?`?`。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7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篇三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天來了,桃花知道、鴨子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向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歷史)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我端起酒杯來詢問老天爺,明月是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

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經(jīng)典的書籍不要怕麻煩,要多次的品味以后你才能知道其中蘊涵的真正意義。

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蘇軾寫的豪放派古詩篇四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

這首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雖然結(jié)尾流露了消極情緒,但從全詞看,氣魄宏偉,視野闊大,對壯麗河山的贊美,和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歌頌及懷念,構(gòu)成了豪放的基調(diào).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詩詞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zhuǎn),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他志在殺敵衛(wèi)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diào)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xiàn)了蘇軾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宋代: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宋代: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zhuǎn)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cè)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guān)、山、月三種因素在內(nèi)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在一般文學作品里,常見“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中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云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云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guān)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guān)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wěn)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并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guān)而來.如果聯(lián)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guān)為特征,構(gòu)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xiāng)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zhàn)的景象.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zhàn)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zhàn)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xiāng).這四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zhàn)爭,由戰(zhàn)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zhàn)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xiāng),臉上多現(xiàn)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zhàn)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zhàn)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于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shù)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zhàn)爭并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像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戰(zhàn)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chǎn)生的.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于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fā)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這幾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時一事,而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并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xiāng)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0478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