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20:44:17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五篇)
時間:2023-03-31 20:44:17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篇一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并了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發(fā)現(xiàn),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shù)和序數(shù)的含義,能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shù)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F(xiàn)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xiàn)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游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后、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說一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后面的兩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后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說一說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學生自己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xiàn)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shù)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2.區(qū)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愿意上臺前數(shù)一數(shù),指一指。

(學生上臺前數(shù)一數(shù),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jīng)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shù)量,叔叔排在第5,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么。(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shù),“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shù)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shù)基數(shù)和序數(shù)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qū)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tài)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fā)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shù)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請幾位同學上臺前。

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人?從左數(shù)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shù)排第幾?從左數(shù)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游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shù)數(shù)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數(shù)起,數(shù)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篇二

一 、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夠:熟練地數(shù)出數(shù)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shù),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shù)。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shù)的大小。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7.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的教學內容:

1、數(shù)與代數(shù):20以內數(shù)的認識和加減法,即教材的第一、三、五、七單元;

2、統(tǒng)計與概率:包括分類比較和簡單統(tǒng)計圖表,即教材的第二、八單元;

3、空間與圖形:包括立體圖形認識、方位與圖形即教材的第四、六單元;

4、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shù)”和“大蒜有幾瓣”。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20以內數(shù)的認識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認數(shù)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shù)計算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是: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學生分析

一年級新生剛步入校園,基本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且生源情況復雜。因此,我們要在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完成從幼兒向小學生轉軌,使他們掌握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少一些呆板的練習,適當布置有趣的作業(yè),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進度表

準備課“海底世界”——數(shù)數(shù) 1課時

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shù)的認識 9課時

找找周圍的數(shù) 1課時

第二單元: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3課時

第三單元:走進花果山——10以內的加減法 18課時

第四單元:有趣的游戲——認識位置 2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五單元: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shù)的認識 5課時

智慧廣場 2課時

第六單元: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3課時

分積木 1課時

第七單元: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課時

第八單元:雪山樂園——總復習 5課時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1、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使學生體會到長和短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shù)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3、學生在不同的解題策略過程中,選擇自己認這最為適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

教學重、難點:在比較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shù)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準備:長短不同的繩子、鉛筆、紙條、玩具等

師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問:你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干呢,為什么呢?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主動探究

1、活動之一

老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

2、活動之二

a: 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b: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說)

3、活動之三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活動之四

1、教師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學生上臺比高矮,并請小朋友說一說:誰高,誰矮?

2、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

(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5、活動之五

1、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后讓兩個小朋友背對著大家喝,然后問其中一

個小朋友:

(1)你認為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為什么?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獨立思考:(學生評價)

a:讓兩個學生上臺比較高矮(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著腳)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為什么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b:第12頁的第5題―――第9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看一看有誰能得到一張小笑臉。

1、自我評價。

2、學生互評

3、全班進行評價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篇四

內容:p53-p54的內容及練習八第1-2題。

目標:

1、通過數(shù)8、9個的物體的實踐活動,認識8、9,會寫8、9。

2、知道9以內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9以內數(shù)的`大小,

3、能準確區(qū)分8個、9個和第8個、第9個,培養(yǎng)初步的比較能力。

4、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教育。

重點、難點:

區(qū)分基數(shù)和序數(shù)及比較大小。

教具:多媒體。

學具:小棒。

教法:引導觀察法。

學法:觀察操作法。

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從0數(shù)到7,再從7數(shù)到0。

2、小花貓釣無尾魚和半截魚的故事引出8、9。

3、板書:8、9的認識。

二、合作探索:

1、認識8、9。

(1) 引導觀察主題圖,仔細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圖意。

(2) 用8、9說一句話。

(3) 提問小結。從說一句話中,你知道8、9的用途嗎?數(shù)字8可以是八個任意物體的數(shù)目,也可以是第八個、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數(shù)和序數(shù)及大小比較。

(1)操作:拿出數(shù)字卡片08,擺一擺,從0排到8,再從8排到0,說說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圖,給從左數(shù)第8只蝴蝶涂上黃色,第9只蝴蝶涂上紅色。

(3)媒體出示:尺子圖,引導觀察數(shù)的順序。

(4)媒體出示點子圖,數(shù)7和8,8和9并比較大小。

(5)指導寫8、9,練習寫8、9。

三、應用拓展:

1、練習八第1題。

多媒體出示動物坐火車的圖和火車進山洞的圖

2、練習八第2題。

3、從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數(shù):2、3、5、8、0、1、4、6、9、7

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反思篇五

教學內容: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的第二課時《跳傘表演》一課。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8 的退位減法后,進一步學習十幾減7、6、5 等數(shù)退位的減法。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思維方法和計算方法,但學生掌握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比10 以內的減法要困難一些,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計算十幾減

7、6、5 等數(shù)的退位減法。

2、在探索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的多種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計算退位減法的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特技表演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正在做什么?(課件出示)(板書課題——跳傘表演)?

2、邊觀察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1: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呢?

生2:螞蟻比蝸牛多幾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參加表演的螞蟻和蝸牛它們的.只數(shù)誰多?多幾只?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誰多、多幾及退位減法。(板書——誰多、多幾及退位減法)?

請同學們繼續(xù)看屏幕,(課件出示)螞蟻有11 只可以用11 個圓圈來表示?蝸牛有7 只可以用7 個圓圈來表示。通過這個圖我們一下就能看出誰比誰多呢?生:螞蟻比蝸牛多。是的,螞蟻比蝸牛多,那多多少呢?你能列個算式嗎?

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師板書?11-7

提問:11 表示什么?7 表示什么?11-7 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 只螞蟻;“7”表示7 只蝸牛;“11-7”表示螞蟻比蝸牛多幾只。

2、學習計算方法。

(1)自主探索,小組交流。

“11-7”到底等于多少、可以怎樣算、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交流,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

(2) 全班交流。

誰能來說說你是怎樣做得?

方法1:我們再來看剛才這個圖。(課件出示)上下圓圈一一對應,這樣從圖中一下就能看出螞蟻比蝸牛多4 只。

方法2:擺小棒。11 只螞蟻可以用這11 根小棒來表示,從這11根小棒當中減去和蝸牛只數(shù)相同的7 根,還剩4 根。

方法3:可以根據(jù)加法來算減法,想一想7+11 因為7+4=11 所以11-7=4。

方法4:把11 拆成10 和1 10-7=3 3+1=4 ……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

(3)小結。

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計算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

老師認為在實際計算中用把11 拆成10 和1,先算10-7=3 再用3+1=4 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快捷。

3、小練。

猴子摘桃。(課件出示)

11-2=9 11-3=8 11-4=7 11-5=6 11-6=5 指名回答。同學們請觀察這幾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相同點:都是減法,并且是11-幾的退位減法。不同點:它們的減數(shù)在依次變大,而差在依次變小?!?/p>

三、鞏固練習。

小朋友們學得真快、我們再來算幾道題。

1、看圖列式。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看81 頁第2 題。誰來讀題?你會做嗎?

全班交流:

(1)小雞和小鴨的只數(shù),誰多?多幾只?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教師課件演示。)

(2)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只數(shù),誰多?多幾只?(同上)

2、12-幾的退位減法。

12-6= 12-5= 12-8= 12-4= 12-9= 12-7=

自由練習,指名回答。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

3、口算。(摘蘋果)?

16-9= 12-4= 14-8= 14-7= 15-9= 16-8=

你能摘到蘋果嗎?誰來試一試?

4、看圖列式。

(1)(出示課件)你能給這道題提個問題嗎?(麻雀比小燕子多幾只?)你會做嗎?在本上寫出答案。

(2)鴨梨比草莓多幾個?(同上)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想一想你學會了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585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