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花影譯文及注釋篇一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diǎn)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墨池記》譯文及注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代:宋代
作者:曾鞏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xué)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xué)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一塊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里說的。
墨池的旁邊,現(xiàn)在是撫州州學(xué)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擔(dān)心墨池不能出名,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兩柱之間,又請求我說:“希望有一篇(墨池)記?!蓖茰y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愛別人的優(yōu)點(diǎn),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呢?莫非也想推廣王羲之的事跡來勉勵那些學(xué)員吧?一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能使后人像這樣尊重他;何況那些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fēng)范,對于后世的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1)臨川:臨川:宋朝的撫州臨川郡(今江西省臨川市)。
(2)隱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隱然:不顯露的樣子。
(3)臨:從高處往低處看,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樣子。
(5)方以長:方而長,就是長方形。
(7)張芝:東漢末年書法家,善草書,世稱“草圣”。王羲之“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dān,酷愛)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晉書·王羲之傳》)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嗎,同“耶”。
(10)方:當(dāng)……時。
(11)強(qiáng)以仕:勉強(qiáng)要(他)作官。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但他輕視王述,兩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會稽內(nèi)史時,朝廷任王述為揚(yáng)州刺史,管轄會稽郡。羲之深以為恥,稱病去職,誓不再仕,從此“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
(12)極東方:游遍東方。極,窮盡。
(13)出滄海:出游東海。滄海,指東海。
(14)娛其意:使他的心情快樂。
(15)豈有:莫非。
(16)徜徉肆恣:盡情游覽。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盡情。
(17)休:停留。
(18)書:書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別好?!稌x書·王羲之傳》:“羲之書初不勝(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嘆伏?!彼埽耗軌蜻_(dá)到這步。
(20)蓋:大概,副詞。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趕上。
(23)豈其學(xué)不如彼邪:是不是他們學(xué)習(xí)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豈,是不是,表示揣測,副詞。學(xué),指勤學(xué)苦練。
(24)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那么學(xué)習(xí)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則,那么,連詞。固,原來,本。豈,難道,表示反問,副詞。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養(yǎng)上深造,指在道德修養(yǎng)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學(xué)舍:指撫州州學(xué)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學(xué)、府學(xué)、州學(xué)都置教授,主管學(xué)政和教育所屬生員。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顯著。
(30)楹間:指兩柱子之間的上方一般掛匾額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掛起,標(biāo)出。
(32)推:推測。
(33)一能:一技之長,指王羲之的書法。
(34)不以廢:不讓它埋沒。
(35)因以及乎其跡:因此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
(36)推:推廣。
(37)學(xué)者:求學(xué)的人。
(38)夫: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39)尚之如此:像這樣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莊士:指品德高尚、行為端莊的人。
(41)遺風(fēng)余思: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fēng)范。余思,指后人的懷念。余,也是“遺”的意思。
(42)被于來世:對于后世的影響。被,影響。
(43)何如哉:會怎么樣呢?這里是“那就更不用說了”的意思。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xí)字,池水盡黑。曾鞏欽慕王羲之的盛名,于慶歷八年(1048)九月,專程來臨川憑吊墨池遺跡。州學(xué)教授(官名)王盛請他為“晉王右軍墨池”作記,于是曾鞏根據(jù)王羲之的軼事,寫下了此篇散文《墨池記》。
文學(xué)賞析
此篇名為《墨池記》,著眼點(diǎn)卻不在“池”,而在于闡釋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學(xué)習(xí)的道理,勉勵學(xué)者勤奮學(xué)習(xí)。以論為綱以記為目,記議交錯,綱目統(tǒng)一,寫法新穎別致,見解精警,為難得的佳作。
開頭,大處落筆,以省險的筆墨,根據(jù)荀伯子《臨川記》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和狀貌:“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此處敘述墨池的處所、形狀和來歷,可謂簡而明。
然后,又根據(jù)王羲之仰慕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的傳說指出墨池得名由來。有關(guān)墨池傳說,還有諸說法。據(jù)《晉書》記載,驃騎將軍王述,少時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羲之任會稽內(nèi)史時,述為楊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屬。后王述檢察會稽郡刑改,羲之以之為恥,遂稱病去職,并于父母墓前發(fā)誓不再出來做官。王羲之這段經(jīng)歷,以“方羲之不可強(qiáng)以仕”一語帶過,隨之追述王羲之隨意漫游,縱情山水的行蹤:“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恣肆,而又嘗自休于此邪?”作者此段中把筆鋒轉(zhuǎn)向探討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從“羲之之書晚乃善”的事實,說明一種技能的成功,是“以精力自致”的,并進(jìn)而提出“深造道德”,更須努力。
接著發(fā)為議論,先用揣測語氣含糊認(rèn)可“故跡”,他略記墨池的處所、形狀以后,最后說明寫作緣由,并借“推王君之心”,提出“勉其學(xué)者”學(xué)習(xí)“仁人莊士”的寫作目的。談書法是“題中”之意,而談“道德”,談“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永垂后世,則屬“題外”之意。
全篇因物引人,由人喻理,又據(jù)理誨人,逐層深入,說理透辟而態(tài)度溫和,頗見長者開導(dǎo)后生的儒雅氣度。文章一面敘事,一面議論。借事立論,因小見大,言近旨遠(yuǎn),十分切題。文中用了不少設(shè)問句,而實際意思是在肯定,因此話說得委婉含蓄,能引人深思。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jìn)士,歷任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集賢院校理,越州通判,濟(jì)州、福州知州,史館修撰等,最后官至中書舍人。北宋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注重儒家道統(tǒng),典重平實,不甚講求文采;但議論透辟,敘事條理清楚,俯仰如意,講究行文的法度和布局,對后世有相當(dāng)影響。著有《元豐類稿》。
花影譯文及注釋篇二
在《訪落》中,成王訴說自己年幼,缺少治國經(jīng)驗,請求諸侯輔助,既陳實情,又表誠意。當(dāng)然,只有這些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對于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懾。詩中兩提武王(昭考、皇考),兩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懾即由此施出。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將予就之,繼猶判渙。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⑴訪:謀,商討。落:始。止:語氣詞。
⑵率:遵循。時:是,這。昭考:指武王。
⑶悠:遠(yuǎn)。
⑷艾:鄭箋:艾,數(shù)也。我于是未有數(shù)。言遠(yuǎn)不可及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爾雅·釋詁》:‘艾,歷也’?!畾v,數(shù)也?!瓪v當(dāng)讀為閱歷之歷,箋釋‘未有艾’為未有數(shù),猶有未有歷也。
⑸將:助。就:接近,趨向。
⑹判渙:分散。
⑺紹:繼。
⑻陟降:提升和貶謫。厥家:指群臣百官。
⑼休:美。皇考:指武王。
⑽明:勉。
譯文
即位之初國事商,路線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閱歷未豐心惶惶。
縱有群臣來相助,猶恐閃失欠妥當(dāng)。
登位年輕缺經(jīng)驗,家國多難真著忙。
惟遵先王的庭訓(xùn),任賢黜佞肅朝綱。
父王英明又偉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周武王為太子時,因文王被商紂王囚于羑里,得以直接掌權(quán),處理朝政,控制大局,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jīng)驗,后又協(xié)助回歸的文王征服西方諸侯,攻伐征戰(zhàn),亦老到內(nèi)行。文王去世,武王即位,無驚無險,不僅局勢平穩(wěn),而且國力迅速增強(qiáng),一舉完成滅紂革命,乃是水到渠成。
成王即位的情況則大不相同。武王于克殷后二年去世,留下巨大的權(quán)力真空,尚處孩提時期的成王根本無法填補(bǔ),因此由武王之弟周公攝政輔佐。攝政只不過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國的過渡,在這一過渡時期,周公不僅要日理萬機(jī),處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樹立起新王即成王的天子權(quán)威,《訪落》便反映出這種樹立權(quán)威的努力。
《訪落》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是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時。《毛詩序》云:《訪落》,嗣王謀于廟也。這個朝先王之廟、謀于群臣之舉,鄭玄箋認(rèn)為是在成王始即政時??追f達(dá)疏對這一時間所作的界定更為明確:此‘未堪家多難’,文與《小毖》正同,但鄭以此篇在居攝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由于成王始即政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在繼武王位之時,一是在周公攝政結(jié)束還政之時。鄭箋用始即政是一個含混的時間概念,因此孔疏的明確界定十分必要。后世出現(xiàn)了因含混而生的歧解。如朱熹《詩集傳》在《閔予小子》篇末云:此成王除喪朝廟所作,疑后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后三篇(指《訪落》、《敬之》、《小毖》)放此。周時對亡父行三年之喪(期限為二十五月)禮,然則朱熹所說已不是始即政之際。還有學(xué)者認(rèn)為《訪落》作于周公還政之后,釋家多難為管叔、蔡叔、武庚和淮夷之難,其理解與詩的原義大相徑庭??梢姡?xì)讀鄭箋、孔疏以明確《訪落》作時,于準(zhǔn)確理解詩義至關(guān)重要。
新王權(quán)威的樹立,關(guān)鍵在于諸侯的態(tài)度。先王在世,諸侯臣服;然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諸侯未必全都視新王如先王。成王始即政,對諸侯的控制自然比不上武王時牢固,原先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變得不那么穩(wěn)定而處處隱藏著隨時可能爆發(fā)的危機(jī)。這也十分自然。帝王的更替,特別是幼弱的帝王取代成熟強(qiáng)大的帝王,給諸侯提供了權(quán)力再分配的機(jī)會,局勢不穩(wěn)的根源即在于此。使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制中來,便成為周王室必須面對的課題。當(dāng)時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實際的掌權(quán)者則是攝政的周公,從這個意義上說,《訪落》所體現(xiàn)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過用成王的口氣表達(dá)而已。
在《訪落》中,成王訴說自己年幼,缺少治國經(jīng)驗,請求諸侯輔助,既陳實情,又表誠意。當(dāng)然,只有這些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對于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懾。詩中兩提武王(昭考、皇考),兩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懾即由此施出。
參與朝廟的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當(dāng)報以忠誠,這是道義上的震懾;武王雖逝,他所建立的國家機(jī)器(包括強(qiáng)大的軍隊)仍在,這是力量上的震懾。
最有力的震懾是詩中表達(dá)的遵循武王之道的決心。如果說率時昭考還嫌泛泛,紹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體了。武王在伐紂前所作準(zhǔn)備有一條立賞罰以記其功(《史記·周本紀(jì)》)與詩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處時局更為嚴(yán)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會更為嚴(yán)厲。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書·舜典》),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輔佐他的周公實施的。
花影譯文及注釋篇三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tuán)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dāng)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yuǎn)遠(yuǎn)地聽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聲,接著就有婦女驚醒后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搖著丈夫說起夫妻之間的事。丈夫說著夢話,開頭不怎么答應(yīng)她,婦女把他搖個不停,于是兩人的說話聲逐漸間隔混雜,床又從中發(fā)出“戛戛”的響聲。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叫妻子撫慰孩子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婦女又哼著唱著哄他。丈夫起來小便,婦女也抱著孩子起來小便。床上另一個大孩子醒了,大聲嘮叨個沒完。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里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含著奶頭的哭聲,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床發(fā)出的聲音,丈夫責(zé)罵大孩子的聲音,小便解入瓶中的聲音,解入桶中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絕妙的效果都有了。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著眼睛,微微笑著,默默贊嘆,認(rèn)為奇妙極了 。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呼嚕聲響起來了,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停下。隱隱聽到有老鼠活動的聲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婦女在夢中發(fā)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松弛下來,逐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fā)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fēng)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yīng)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時,客人們都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yáng)起袖子,露出胳膊,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都想要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京:京城。
善:擅長,善于。
者:……的人。
口技:雜技的一種。用口腔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
會:適逢,正趕上。
宴:舉行宴會,名詞動用。
于:在。
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shè)置,安放。
屏障:指屏風(fēng)、圍帳一類用來擋住視線的東西。
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罷了。
團(tuán)坐:相聚而坐。團(tuán),聚集、集合。
少(shǎo)頃(qǐng):不久,一會兒。
但:只。
聞:聽見。
下:拍。
滿坐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坐,通“座”。寂然,安靜的樣子。然:用在形容詞的詞尾,表示:……的樣子。
嘩:喧嘩,大聲說話。
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
寂然:靜悄悄的樣子。
深巷:幽深的巷子。
深:很長。
犬吠:狗叫(聲)。
遙:遠(yuǎn)遠(yuǎn)地。
驚覺(舊讀jiào):驚醒。
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囈(yì)語:說夢話。
既而:不久,緊接著。而,這里作表時間的副詞的詞尾。
啼:哭。
撫:撫摸,安慰。
兒乳:乳:作動詞用,喂奶。
含乳:乳頭
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說話。
當(dāng)是時:在這個時候。
初:剛,剛開始。
叱(chì):大聲呵斥,嚴(yán)厲批評。
一時:同一時候。
齊發(fā):一齊發(fā)出。
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畢:全、都。備:具備。
無不:沒有一個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頸:伸長脖子。
側(cè)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名詞動用。
默嘆:默默地贊嘆。
以為:認(rèn)為。
妙絕:奇妙極了,好極了。絕:到了極點(diǎn)。
未幾: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嚕。
(2)漸:慢慢地。
微聞:隱約地聽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擬聲詞)
盆器:指盆一類的盛物的器皿。
傾側(cè):翻倒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ǎo):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時間副詞,據(jù)《詞源》釋為“隨即”,這里是漸漸。
正坐:端正坐的姿勢。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齊:一齊。
俄而:一會兒,不久。
中間(jiàn):其中夾雜著。中:其中 間:夾雜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擬聲詞。
火爆聲: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
齊作:一齊發(fā)出。
曳(yè)屋許許(hǔhǔ)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呼喊聲。
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yīng)該有的聲音,沒有沒有的。
雖: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形容口技模擬的各種聲響同時發(fā)出,交織成一片,使人來不及一一辨識。一端:一頭,這里是“一種”的意思。
口:嘴巴。
名:作動詞用,說出。
于:在。
是:這。
變色:變了臉色,驚慌失措。
離席:離開座位。
奮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 奮:張開、展開 出:露出。
股:大腿。
戰(zhàn)戰(zhàn):打哆嗦;打戰(zhàn)。
幾(jī):幾乎,差點(diǎn)兒。
先走:搶先逃跑。走:跑。
群響畢絕:各種聲音全都消失了。
畢絕:都消失了。
撤屏:撤去屏風(fēng)。
是:這。
奮:揚(yáng)起,舉起,撩起。
花影譯文及注釋篇四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朝代:宋遼金
作者:晏殊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譯文
作一首詞曲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jié)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zhuǎn)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dú)自地走來走去。
注釋
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夕陽: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jīng)認(rèn)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獨(dú):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dú)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16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