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大全(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0:20:42
最新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大全(五篇)
時間:2023-04-03 10:20:42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篇一

需要掌握的知識: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05-1908年印度反英民族運動的新高漲。伊朗淪為半殖民地。伊朗資產階級革命。土耳其淪為半殖民地,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簡況,蘇丹馬赫迪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的勝利及意義。帝國主義壓榨下的拉丁美洲。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通過對亞非拉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掀起的原因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工業(yè)革命后,西方列強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擴張,亞非拉美各國民族危機加深,掀起了民族民主運動。通過學習本課中杰出人物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民族意識的教育。

重點:印度民族起義和民族運動的高漲,蘇丹馬赫迪反英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難點:亞洲人民的覺醒,認識帝國主義的本質

教學過程

一、亞洲的覺醒

引導學生回憶工業(yè)革命的內容。

提問。工業(yè)革命的后果如何?

(學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學生答后教師總結)工業(yè)革命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yè)國,它們?yōu)闋幵谠袭a地和傾銷商品的市場,爭相在海外霸占殖民地,把侵略的魔掌伸向遼闊而富饒的亞洲。

1.列強的魔掌伸向亞洲(板書)

2.英國對印度的侵略(板書)

印度成了英國在亞洲的主要簡略對象。19世紀中期,印度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是怎樣進行侵略的呢?

(指導學生看書后回答,注意看圖。)

小結。英國對印度的這種長期統(tǒng)治和掠奪使印度各階層極為不滿,因此導致了強烈的反英斗爭和起義。

3.印度民族起義(板書)

投影出示以下問題,學生看書討論找出答案。

(1)這次民族起義的時間?

(2)起義的導火線是什么?

(3)起義的中心城市在哪?斗爭情況如何?

認識起義中的幾個主要地點。

(4)起義中出現的民族女英雄是誰?我們應向她學習什么?

(學生看書并進行討論,總結出答案。)

投影《印度民族起義》圖。

學生逐個回答每一個問題,教師分別總結。

強調:占西女王肩負民族大義,挺身赴難,衛(wèi)國保家,率眾同外敵拼死搏斗,表現了威武不屈的精神,這種為民族解放獻身的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4.印度民族運動的新高漲(板書)

①在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英國又是怎樣掠奪印度?(板書)

(學生看書后回答。)

(使學生認識英帝國主義是靠剝削殖民地發(fā)展起來的。)

總結。19世紀末對世紀初英國對印度的侵略是帝國主義性質的侵略。英國視印度為其“生命線”直接加以控制,連駐印度總督寇松也不得不承認:沒有印度就沒有大英帝國。

英國的掠奪政策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憤恨,也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反感。1905~1098年印度掀起了新的反英運動。

②1905~1908年印度的反英運動(板書)

(提出問題)這場斗爭的情況怎樣呢?

(學生看書后進行回答。)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并板書。

初期——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抵制英貨,抗捐抗稅。

中期——國大黨提出印度“自治”。

高潮——1908年孟買10萬工人學生總罷工,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除印度反英斗爭外,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還包括伊朗和土耳其的資產階級革命。

5.伊朗資產階級革命(板書)

(學生自學后教師進行小結。)

伊朗是個封建王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已腐朽反動,19世紀末伊朗成了英俄的半殖民地。

1905-1911年伊朗發(fā)生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揭開了本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新篇章。

6.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板書)

引導學生回憶土耳其帝國的情況,指出:土耳其曾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帝國,但到了近代,由于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卻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被當作“病夫”受帝國主義國家的宰割。(指導學生看圖,作適當說明)

面對土耳其的內憂外患,哪些人挺身而出參加了斗爭,結果如何?

(學生答后小結)1908-1909年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人民群眾積極參加,廢除了素丹哈米德,另立新素丹,土耳其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板書)

1.非洲被瓜分(板書)

簡介非洲情況,引導學生回憶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國家對非洲的劫掠情況。

19世紀中期,90%以上的土地仍屬于非洲人民,但到了19世紀末帝國主義階段,列強的魔爪伸向非洲內陸,20世紀初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

出示投影《帝國主義瓜分非洲》

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中表格,思考回答。)

(1)占地面積最多的是哪兩個國家?

(2)非洲一些國家的國界線有何特點?

(3)為什么說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

(4)在瓜分非洲過程中,英國都占領了哪些地區(qū)?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英國先取非洲南端,反又侵占北端的埃及、蘇丹,進而想在非洲建立縱貫南北的殖民地。書中漫畫形象地畫出了帝國主義者的丑態(tài),正是對這種野心的諷刺。

英國對蘇丹的侵略和日益掠奪,終于導致了蘇丹人民大起義。

2.蘇丹馬赫迪大起義(板書)

領導人,馬赫迪。起義的時間,1881年。

(起義的主要情況指導學生看書了解。)

小結。馬赫迪領導的反獎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是蘇丹歷也是非洲歷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其歷寫下了燦爛的篇章。

3.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的勝利(板書)

介紹埃塞俄比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正是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因此也就成了法、英、意爭奪之地。特別是意大利尤其想吞并埃塞俄比亞。國難當頭,喚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識。他們是如何進行斗爭的?領導人是誰?結果如何?

(學生按照提出的問題看書總結答案。)

小結。埃塞俄比亞人民抗意斗爭的勝利大大鼓舞了非洲人民。它也是非洲惟一取得反帝斗爭勝利的國家。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最突出的是墨西哥。

三、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板書)

墨西哥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是誰?

墨西哥獨立后,形勢是怎樣的?

獨立后的墨西哥,政局動蕩,經濟不振。識世紀晚期,迪亞斯以武力建立獨裁統(tǒng)治,85%的土地掌握在1%的人手中。迪亞斯政府對內獨裁、對外賣國,終于導致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的時間、領導人、革命主力、這次革命的特點及成果各是什么?

(思考題)“從列強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侵略事實中,你怎樣認識帝國主義的本質?”

總結。帝國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和掠奪。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篇二

一、概況

1.悠久的歷史

(1)廣東目前發(fā)現的最早的人類是韶關的“馬壩人”,距今約 12.9 萬年,該遠古人類化石的發(fā)現有力證明了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發(fā)祥地。

(2)佛山的西樵山古石器遺址是我國華南地區(qū)至今發(fā)現的一處石器時代大型開采石材和制造石器的場所。在珠江和長江三角洲發(fā)現的多個遺址中,都發(fā)現貝殼,因此稱為貝丘文化遺址。通過對貝丘文化遺址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我國嶺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農耕漁獵文化。

(3)廣東的手工業(yè)豐富多樣,主要有冶鐵業(yè)、陶瓷業(yè)、釀酒業(yè)、榨糖業(yè)、制葵業(yè)(新會是的葵鄉(xiāng))等;粵繡、佛山剪紙、廣東象牙雕等是廣東民間工藝的瑰寶,其中粵繡、湘繡、蘇繡、蜀繡并稱為全國“四大名繡”。

2.三大民系

(1)廣府民系:廣府民系主要由古越族與中原漢族融合而成,方言是粵語。

(2)潮汕民系:方言是潮語(是由閩語和古越語融合而成),

明清時期潮汕方言成為獨立次方言。

(3)客家民系:方言是客家話(是在中原古漢語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同時也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3.建制沿革:秦統(tǒng)一嶺南后,設三大郡:南??ぁ⒐鹆挚?、象郡,今廣東大部分地區(qū)屬南??す茌?。北宋時,廣東的名稱出現?!皬V東省”作為地方行政建制稱謂,是從清朝開始

4.建筑工程

(1)靈渠是世界上第一條船閘式人工航道運河,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2)客家圍龍屋是我國經典民居之一。

(3)開平碉樓是中國第 35 項載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也是廣東的首個世界遺產項目。

(4)廣州陳家祠是集嶺南歷代建筑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二、古代廣東

1.秦:屬南???,郡治在今廣州(當時稱番禺)。

2.漢:漢武帝時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fā)。從此廣州作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的地位確立。

3.隋唐: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fā),可達波斯灣。唐在廣州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4.北宋:在廣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事務和貿易,征收商稅。

5.明清:(1)明朝中后期,在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和交通要道,興起了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yè)市鎮(zhèn),如廣東佛山的冶鐵業(yè)

(2)在清代,廣東的冶鐵業(yè)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3)清朝實行閉關政策, 1757 年(乾隆年間)只留廣州一處海關通商廣州十三行。

(4)明朝戚繼光率軍開赴廣東等地,連續(xù)重創(chuàng)倭寇。

(5)明朝后期,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強行租借澳門。

三、近代廣東

1.重大事件

(1)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2)1841年5月,廣州三元里抗英。

(3)1842年,《南京條約》將廣州開辟為通商口岸;1858 年,《天津條約》將汕頭、瓊州開辟為通商口岸。

(4)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chuàng)立繼昌隆繅絲廠,是廣東第一家民族企業(yè)。

(5)1911年,孫中山、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6)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舉行。

(7)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確立了三大政策;1924年5月,黃埔軍校建立。

(8)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建立了國民革命軍。1926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北伐軍從廣東出發(fā)。

(9)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彭湃建立廣東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2.重要歷史人物及其活動

(1)洪秀全: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qū))人,1851年1月11日發(fā)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稱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強盛時曾占領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2)鄧世昌: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廣東番禺人(今廣州市海珠區(qū))。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 1894 年9月17日黃海海戰(zhàn)中捐軀報國。

(3) 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他提出三民主義,主張發(fā)動革命,-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建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領導了辛亥革命,-了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4)康有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近代政治家、思想家,領導了戊戌變法。

(5)梁啟超:廣東新會人。領導了戊戌變法,提出“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主張,是中國近代的思想家、史學家。

(6)冼星海:廣東番禺人,人民音樂家。先后在嶺南大學預科、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上海國立音樂院及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音樂?;貒髣?chuàng)作了《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不朽名作,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作出了巨大貢獻。

(7)詹天佑:南海人,中國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他是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和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為我國鐵路事業(yè)的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8)馮如:恩平人,中國第一架飛機制造者、最早的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家。他于1910年研制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并駕機參加國際比賽,榮獲第一名。被后人譽為“中國航空之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9)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新四軍的領導人之一,杰出的軍事家。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人,領導了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zhàn)役,獲“北伐名將”之美譽,第四軍亦有“鐵軍” 之稱。

(10)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曾參與籌建黃埔軍校,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師長,后任第四軍參謀長。1948年12月至 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期間,為粉碎“-”作出了突出貢獻。

(11)廖仲愷:廣東歸善人。曾隨孫中山反對袁世凱,參加護法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財政部長、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廣東省省長等職。

(12)容國團:廣東南屏人,1959年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男子單打冠軍,他是中國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

(13)陳鏡開:廣東東莞人,他的“開國第一舉”以133公斤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中國運動員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四、現代廣東

1.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

2.1980年將深圳、珠海、汕頭設立為經濟特區(qū)。

3.1984年廣州、湛江成為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后來將珠江三角洲

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4.改革開放在廣東的成就: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

5.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考察,發(fā)表“南方講話”,提出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極大地解放了人們思想。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篇三

課程標準】1、簡述憲章運動的基本史實,了解歐洲早期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斗爭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講述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概述《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

3、能講述"五月流血周"和創(chuàng)作國際歌的主要過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知識提綱】

【重點難點突破】

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以及它發(fā)表的歷史意義。

【本課小結】第11、12課 國際工人運動

1、《共產黨宣言》 (1)作者:馬克思、恩格斯。 (2)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2、世界歷第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權:巴黎公社

3、《國際歌》作者:歐仁?鮑狄埃

【默寫小測】

第11、12課 國際工人運動

1、《共產黨宣言》 (1)作者: 。 (2)意義:標志著 ;開辟了 ,成為 。

2、世界歷第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權: 3、《國際歌》作者:

【訓練反饋】

1、馬克思主義學說是19世紀產生的偉大理論,下面對它的闡述正確的是:

①馬克思創(chuàng)建的學說 ②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建的學說

③《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它的誕生 ④它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2、《共產黨宣言》說:“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边@里的統(tǒng)治階級主要指的是

a、奴隸主階級 b、種植園主階級

c、封建主階級 d、資產階級

3、“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zhàn)歌——《國際歌》。歐仁?鮑狄埃創(chuàng)作這首歌與下列歷史事件有關的是( )

a.英國憲章運動 b.法國巴黎公社革命 c.俄國農奴制改革 d.俄國十月革命

4、法國巴黎的貝爾——拉雪茲公墓有一堵公社社員墻,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去瞻仰過它。你認為與“公社社員墻”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

a.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 b.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d.巴黎公社

5、歐洲規(guī)模、時間最長的一次早期工人運動是

a.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b.英國憲章運動

c.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d.德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6、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是

a.《獨立宣言》 b.《權利法案》c.《法典》 d.《共產黨宣言》

7、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 b.《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c.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興起 d.馬克思、恩格斯巴黎相會

【自我學習】

工業(yè)革命后,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日益嚴重,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一個科學理論來指導。馬克思和恩格斯擔負起了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的重任,從此世界無產階級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篇四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相對穩(wěn)定;2.掌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3.掌握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fā),經濟危機的特點及影響;4.掌握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實。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經濟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特點、影響,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通過對《國家工業(yè)復興法》的討論、分析,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矛盾、危機以及自我調節(jié)和改良的歷程有較辯證和全面的認識?!敖洕C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教學重難點

重點: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難點:經濟危機中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內容。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哪些會議?各有何作用?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這給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出示課件(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

二、繁榮及其崩潰

(1)這一時期經濟增長迅速快的表現是什么?

師:這一時期的經濟可以用“繁榮”來形容了。這一切使資產階級得意忘形,認為資本主義取得了“永久的穩(wěn)定”當年就任美國總統(tǒng)的胡佛說:“他將美國人家家鍋里有一只雞,家家有一輛汽車”話音落下不久,爆發(fā)了歷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爆發(fā)的原因、特點、影響

(1)原因

師講解:①銷毀商品的原因:壟斷資本家要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在當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壟斷資產階級盲目擴大生產,較比較之下,人民的而消費能力沒有相應提高,產品銷售部出去,引起產品積壓?!拔镆老橘F”才能維持商品價格,(就是生產與銷售的矛盾)這也是經濟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

②暴露的本性:資本家的殘忍,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2)經濟危機開始的時間、地點、標志

講解:股票市場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值,人們就會拋票。黑色星期四讓經濟危機從此開始,并迅速蔓延到美國,進而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經濟危機的特點

出示課件:結合兩幅圖片經濟危機有什么特點?

(4)影響

出示課件:這次經濟危機有何影響?

當這樣一場經濟大危機向整個資本主義襲來的時候,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改善本國的經濟形勢。

三、羅斯福新政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受到的損失,面對危機,胡佛政府一籌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致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人民怨聲載道。1932年羅斯福以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美國總統(tǒng)美國記者就危機中的具體問題采訪羅斯福,羅斯福對每一問題作出詳細的解答,針對性制定方案以解決美國面臨的問題。下面是記者提出的問題,如果你是羅斯福,你會采取何種措施解決下列問題?

出示課件

羅斯福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出眾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別是克服危機的決心和方法,使對手黯然失色,以絕對優(yōu)勢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tǒng)。也是美國歷連任4屆的總統(tǒng)。羅斯福解決危機的方法就是實行新政。(出示羅斯福新政的內容)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師總結:到1933年夏100萬雇主表示愿意遵守規(guī)定,900萬工人在藍鷹的標志下工作。這樣資本主義從無政府狀態(tài)納入到有控制的軌道,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的控制與調節(jié)。通過上述對工業(yè)的調整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國經濟逐步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數字是的例證。(出示課件)

③評價

四、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它是資本主義歷最深刻、破壞性的危機。在危機的沉重打擊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自尋找對策。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國家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道路。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林肯以來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tǒng)而永載史冊。但德國和日本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們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下節(jié)課我們將研究它們的變化。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篇五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慕尼黑會議;德吞并捷克;突襲波蘭;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奇怪的戰(zhàn)爭;德攻占丹、挪、盧、荷、比;敦刻爾克撤退;法國潰敗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不列顛之戰(zhàn);德軍侵入巴爾干;突襲蘇聯;二戰(zhàn)擴大;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開始;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2.思想教育目標:

①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犧牲小國以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陰謀,英、法縱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世界大戰(zhàn)首先在帝國主義國家英、法和德、意之間全面爆發(fā),英、法嘗盡苦果。

②二戰(zhàn)初,德、意和英、法之間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戰(zhàn)爭,中國等進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蘇聯進行的是反法西斯衛(wèi)國戰(zhàn)爭。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思考題培養(yǎng)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復雜情況下分析戰(zhàn)爭性質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慕尼黑陰謀,法國的潰敗,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2.難點:二戰(zhàn)初期性質的復雜性。

(三)教學時數:4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講述,談話法,投影,錄像

(五)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德、意、日三國勾結,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導入 新課] 由于德、意、日三國勾結,瘋狂地對外侵略擴張,給世界和平帶來了嚴重威脅,加速了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步伐,終于導致了二戰(zhàn)的爆發(fā)。

[講授新課]

一、慕尼黑會議(板)

(掛93頁圖)1936年,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的規(guī)定,將軍隊開進菜茵非武裝地區(qū)。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奧地利,這兩次行動都是違反巴黎和約的規(guī)定的,但都沒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來越大,他的下一個目標,便對準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西北部的蘇臺德區(qū)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們在捷克屬于少數民族,希特勒唆使當地的納粹黨羽提出蘇臺德區(qū)“自治”的要求,接著又提出蘇臺德區(qū)與德國合并,捷政府拒絕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邊境集結軍隊,進行戰(zhàn)爭威脅,而對德國的侵略行為,捷、英、法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呢?(p92小一)

英法政府既害怕戰(zhàn)爭,又妄想禍水東引,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使其兩敗俱傷坐受漁翁之利。因此英國首相張伯倫挾著一把雨傘,風塵仆仆兩度飛往德國和希特勒談判。 同時,又向捷政府施加壓力,強迫捷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條件,慕尼黑會議正是法西斯德國對外擴張政策和英法縱容的產物。

1.慕尼黑會議(板)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首腦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在德國的慕尼黑城召開會議,并簽訂了協定,協定的內容是什么呢?(p92大二)他們在沒有捷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就決定了捷克的命運。(p92小二)

英、法出賣了捷克的利益,德國又在侵略擴張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

(討論)英、法與捷本無利害關系,況且法還是捷的同盟國,那么,它們?yōu)槭裁磁c德、意一起策劃慕尼黑陰謀,支持德占捷呢?(①英、法國內普遍存在畏戰(zhàn)情緒,千方百計避免戰(zhàn)爭;②仇視蘇聯,禍水東引)這是大國強權政治的表現,這種犧牲小國利益,滿足自己私欲的行為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慕尼黑陰謀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軟弱可欺,得寸進尺,慕尼黑協議的墨跡未干,德軍就長驅直入布拉格,1939.3吞并了整個捷克。

2.德國吞并捷克(板)

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國的軍事、經濟力量大增,在戰(zhàn)略上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慮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須避免兩線作戰(zhàn),鑒于蘇聯的強大,他打算先打敗吞并英法的盟國和中立國,打垮英、法,再進攻蘇聯。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于1939.4下達了永遠消滅波蘭的作戰(zhàn)計劃,經過精心的策劃后,于1939.9.1閃擊波蘭。

3.德軍閃擊波蘭,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板)

9.1德軍以58個師、2500輛坦克、6000門大炮、2000多架收音機的強大兵力,對波蘭發(fā)動了“閃電”般的突然襲擊,這無疑等于對波蘭的盟國英、法一記響亮的耳光,使其非常難堪,加上國際輿論的壓力,英、法兩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了停止軍事行動的要求,又遭拒絕,被迫于9.3對德宣戰(zhàn)。全面爆發(fā)。

二、德國占領西歐(板)

英法對德宣戰(zhàn)后,實際上是宣而不戰(zhàn),始終按兵不動,坐視波蘭孤軍苦戰(zhàn)而亡,因此被稱為“奇怪的戰(zhàn)爭”。

1.奇怪的戰(zhàn)爭(板)

在西線,英法擁有115個師,而德國只有23個師,但英法卻沒有利用這一優(yōu)勢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卻躲在鋼筋水泥工事里相望。到39年底,法軍只損失了1400人,英國遠征軍損失3人,10.2波蘭滅亡,波蘭人民倍受苦難,整個戰(zhàn)爭期間,被德國法西斯殺害的高達600多萬人。(問)英法國為什么靜坐觀戰(zhàn)呢?(禍水東引之心未死)

(錄像片:波蘭淪陷20′)

英、法靜坐觀戰(zhàn)的局面持續(xù)了7個多月,這就給法西斯德國以從容調配兵力,準備新的進攻的時間。德國并沒有東進去進攻蘇聯,而是集中力量對付英法。

當英、法軍隊坐失戰(zhàn)機的時候,法西斯德國已經做好了西進的準備,丹麥、挪威是控制北海、波羅的海的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孔道。1940.4.9清晨,德軍突襲了丹麥、挪威,四小時內占領丹麥,傍晚又占領了挪威的首都奧斯陸,挪威軍隊退到內地繼續(xù)戰(zhàn)斗,英、法軍隊在挪威沿岸登陸援助挪威,但是遭到炮火的攻擊而被迫退卻。6.10德軍占領了挪威。

1940.5.10德軍在西線發(fā)動了攻擊,希特勒計劃先占領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再迫使法國投降。盧國小力弱,不戰(zhàn)而亡,荷蘭抵抗了四天以后宣布投降,比利時進行了英勇的戰(zhàn)斗,到5.28才宣布投降。當時,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約有40萬人,被迫向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撤退,遭到德軍的包圍轟炸,經過努力,約有34萬人得以撤到英國海岸,但是全部重型武器卻落到了德軍手中。

(錄像:敦刻爾克大撤退21′)

2.敦刻爾克撤退(板)

這次撤退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攻打比利時的時候,德軍主力已經從比利時繞到了馬奇諾防線的背后,于5.14突破法國要塞色當,隨即轉鋒南下。6.5德軍向法國發(fā)動了總攻,意大利看到法國就要失敗,趕忙趁火打劫,于6.10對法宣戰(zhàn),同時出兵進攻法國的南部,6.14德軍未發(fā)一彈占領了巴黎,22日,法國投降,法國號稱帝國主義強國之一,僅僅在一個多月的戰(zhàn)斗中就潰敗了,法國長期對德推行縱容政策,結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鐵蹄之下,戴高樂將軍堅持抵抗德國的侵略,流亡到英國,領導“自由法國”的運動。

3.法國的潰敗(板)

希特勒在歐洲的軍事勝利,盟軍的連連挫敗,引起了英國國內對張伯倫政策的嚴重不滿,就在挪威即將陷入德軍手里的時候,5.10張伯倫被迫辭職,邱吉爾繼任英國首相。

法國淪亡后,希特勒想勸說英國談和,遭到邱吉爾的拒絕,于是,希特勒下令,準備入侵不列顛。

(錄像片:不列顛之戰(zhàn)22′38″)

4.不列顛之戰(zhàn)

1940.7.10德國為了控制空權,發(fā)動了稱之為“不列顛之戰(zhàn)”的大空戰(zhàn)。每天,德國出動幾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的飛機對英國輪番轟炸。但是,空襲沒有挫敗英國人民的斗志,反而增強了他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希特勒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法西斯德國第一次遭到重大失敗。

三、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開始(板)

消滅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是希特勒德國的一貫目標,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941年夏季,德國已經占領了歐洲的許多國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蘇聯的準備。6.22法西斯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190個師、3700多輛坦克、5000架飛機的龐大兵力,對蘇聯發(fā)動了突然襲擊,規(guī)模之大,史無前例。

(錄像片,擴大戰(zhàn)爭12′)

1.突襲蘇聯(板)

德國妄圖在1.5~2個月內打敗蘇聯,蘇聯被迫進行衛(wèi)國戰(zhàn)爭,二戰(zhàn)擴大了。

2.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板)

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初期,由于準備不足,使德軍在幾個月里,深入蘇聯境內,北路圍攻列寧格勒,南路深入烏克蘭,尤其是中路德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形勢危機,對此,英勇的蘇聯軍民,在斯大林和蘇聯政府的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寸土必爭,誓死保衛(wèi)莫斯科,捍衛(wèi)國家,成功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保衛(wèi)了莫斯科。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是德軍在二戰(zhàn)開始以來的第一次大失敗,蘇聯紅軍粉碎了希特勒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鞏固小結]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德國無視凡約,在歐洲擴大戰(zhàn)禍。英、法為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召開慕尼黑會議,犧牲捷克,滿足德國,但德國野心更大。1939.9.1閃擊波蘭,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面對德國的進攻,英、法宣而不戰(zhàn),坐視波蘭滅亡。波蘭滅亡后,并沒有按英法的希望去進攻蘇聯,反而對付英法,不久法國滅亡。德又對英國進行空襲,但沒有成功。1941.6.22德突襲蘇聯,二戰(zhàn)擴大,蘇聯人民開始了衛(wèi)國戰(zhàn)爭,取得了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偉大勝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國天下無敵的神話。

(六)板書設計 :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1752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