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絕句鑒賞 絕句古詩鑒賞5篇(優(yōu)質(zhì))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26:14
最新絕句鑒賞 絕句古詩鑒賞5篇(優(yōu)質(zhì))
時間:2023-06-06 14:26:14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絕句鑒賞絕句古詩鑒賞篇一

【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一)

【內(nèi)容】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

【賞析】: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jié),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jù)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鞍汀薄ⅰ皷|”字在首句重復(fù),前分后合,構(gòu)成由舒緩轉(zhuǎn)急促的節(jié)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爸邪椭畺|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chuàng)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diào),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jié)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鞍椎邸奔窗椎鄢牵窃谫缰葜畺|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jù)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zhèn)壓,所以說是“三峽鎮(zhèn)”。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guān)”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lián)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jié)風(fēng)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tǒng)手法作對照,就會發(fā)現(xiàn)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tǒng)絕句注重音調(diào)的平仄諧調(diào),句格的穩(wěn)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diào),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tǒng)絕句注重風(fēng)調(diào),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lián)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fā)之”(楊仲弘語),構(gòu)成轉(zhuǎn)合,即使用對結(jié),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jié),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zhuǎn)折在兩聯(lián)之間,結(jié)束的音調(diào)戛然而止。三,傳統(tǒng)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lián)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絕句鑒賞絕句古詩鑒賞篇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只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只。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按昂鲙X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dāng)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dāng)時的復(fù)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

絕句鑒賞絕句古詩鑒賞篇三

《絕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第二首則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涂了一層羈旅異鄉(xiāng)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xiāng)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絕句二首·其二》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碧綠的江水把烏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著又要過去了,什么時候才是我返回故鄉(xiāng)的日期呢?

①逾(yú):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②欲燃:將要燒起來,這里是形容鮮紅的顏色。欲:好像。

③何日:什么時候。

④歸年:回去的時候。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jié)。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xì)w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安史之亂中,杜甫避難于蜀中。在朋友的資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備嘗艱苦的一家人暫時安定下來。在杜甫的一生中,浣花溪畔草堂里的生活是一段愉快的時光。但是,即使是在這難得的安寧中,詩人也無時不關(guān)心著尚未平息的中原戰(zhàn)火,期待著早日返回故鄉(xiāng)。在這首小詩中,杜甫通過描寫明媚艷麗的春天景色,深沉地表達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xiāng)思。

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借襯托而顯露其顏色。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一個“欲”字,由擬人更突出其姿態(tài)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涂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后兩句筆意一轉(zhuǎn),抒發(fā)感情,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并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涌出,發(fā)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本詩的藝術(shù)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敘景寄鄉(xiāng)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xiāng)愁思。言婉意深,獨具風(fēng)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生平

年少優(yōu)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shù)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fù)責(zé)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yán)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fù)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quán)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fù)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fù)擔(dān)。當(dāng)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yán)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yán)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兩年后,離開奉節(jié)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zhuǎn)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間,他雖過著“生涯似眾人” 的生活,但卻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歲晏行》等一千多首詩。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⑴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⑵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⑶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fēng),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fēng)、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fēng)和暢、百花競放、風(fēng)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xì)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xì)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diào)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fēng)格的篇章。

絕句鑒賞絕句古詩鑒賞篇四

唐代: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fēng)里到處彌漫著花草的香味。

燕子銜著濕泥飛來飛去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雙成對的鴛鴦靜睡不動。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這首詩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diào)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春風(fēng)花草香”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fēng),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fēng)、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fēng)和暢、百花競放、風(fēng)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泥融飛燕子”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xì)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沙暖睡鴛鴦”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xì)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fēng)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fēng))、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fēng)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絕句鑒賞絕句古詩鑒賞篇五

[淺注]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zhuǎn),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xì)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簡析]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qū)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zhuǎn)的發(fā)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fēng)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qū)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cè)サ模际乖娙讼氲窖亻L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qū)的襄陽,轉(zhuǎn)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chǎn)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jié)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dāng)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zhǔn)則。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2198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