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一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體會作者從各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在寫作上受到啟發(fā)。
3、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學生展示課前精彩兩分鐘
《牛鵝換眼》
2、師: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文章。
師板書課題(牛字小鵝字大)
學生齊讀課題3、師:看了這個提問,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主要問題)
黑板一側板書:a、牛字小,鵝字大?b、主要內容?
4、答案都在課文里,我們一起來讀。
二、初讀感知,理清思路
1、對于初讀提出要求:思考之前提出的問題,如果有收獲,請在書上做好批注。
2、指名匯報: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什么問題?
(1)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師提示可以按“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的順序說。
生根據(jù)提示自由說,并在老師的引領下學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為什么牛字小,鵝字大?
生自由說,師提煉并小結:因為這就是“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
a、師:文中“我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讀文并用喜歡的符號分別在課文中勾畫標記。
(提示:1-4自然段)
根據(jù)學生匯報,師適時板書:? 欺負???
害怕
師: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匯報讀第一自然段
師小結:因為牛和鵝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輕視牛而害怕鵝。
b、后來主人公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
生匯報,師小結:主人公終于明白了應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牛和鵝(根據(jù)學生回答,修改板書:把牛字寫大)
c、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使主人公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轉變?
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描寫了這件事?(5-11自然段)
三、細讀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瀏覽這一部分,用簡潔的話告訴我們,圍繞鵝、“我”、金奎叔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補充板書
學生匯報,師引導:“我”被(神氣)的鵝追趕,嚇得(狼狽不堪),金奎叔幫“我”,鵝(落荒而逃)。
2、根據(jù)剛才的回答,自由讀5-11自然段,把你覺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多讀幾遍并做好批注。
3、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1)指導學生讀出鵝欺負“我”時的神氣,讀出被鵝欺負時“我”的狼狽不堪。
a、匯報讀第5自然段,課件出示。找出鵝在欺負我時的句子,體會鵝當時心里的所想。找出重點詞,邊讀邊比劃動作,體會鵝的神氣和囂張。
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b、匯報讀第6、7自然段,讀出“我”的狼狽,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找出詞語,自己試讀,評讀
師小結:作者用短短幾句話,就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樣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我”和鵝的形象的?(生: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后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鮮活。
(2)正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救星——(生:金奎叔)到了。
找出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
剛才還神氣活現(xiàn)的鵝現(xiàn)在怎樣了?
(3)情況發(fā)生了大逆轉,剛才還是“我”狼狽不堪,現(xiàn)在輪到鵝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牛和鵝了。(板書:不欺負?? 不害怕)
是什么讓“我”明白的呢?(金奎叔的話)課件出示
師生合作讀,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學生自由發(fā)言。
(4)“我們”也像你們一樣明白了:對鵝而言(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前者從鵝的角度看人,后者是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相機板書: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
5,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也就不同,同學們如果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能不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呢?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你是否能用今天領悟到的道理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讀故事,想辦法。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fā)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fā)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fā)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 ),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師: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竟然讓她恢復了健康?
2、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然后寫下來。
板書設計:
牛???? 欺負????? 不欺負??? 角度不同??
和
鵝???? 害怕????? 不害怕??? 結果不同
“我”?? 金奎叔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本渥樱?)“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斌w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角度決定行動,決定結果;
三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對同一事物,角度有很多,有的正確,有的錯誤,要學會變換角度、調整角度;
四 運用對“角度”的收獲,到鏈接材料《牛狼之念》中去運用,學會變換角度去重新認識熟知的事物;
五 讀寫思緊密結合,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思維。
教學重點: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本渥樱?)“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斌w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難點: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準備:
一 ppt“課文三句重點研讀語句”
二 閱讀材料《牛狼之念》。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全文
1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2 師:看看老師的板書,用你的讀來突出重點。學生再讀課題,突出了課文的主體:“?!?、“鵝”。
3 通過初步學習,你知道了牛和鵝有兩個什么有趣的特點?
4 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 師:牛大鵝小,為什么我們卻怕鵝欺牛?
生:因為它們看人的角度不同。
6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鵝在這種奇特的角度的影響下,如何對人兇的?
二 研讀鵝,體會錯誤的角度導致的荒唐結果
1 課文的哪些部分在具體描寫這只鵝在他的角度的影響下,對我的兇惡表現(xiàn)?請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體會體會他的心理。
句子(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p>
交流:
生a:我從“一搖一擺”看出鵝很神氣, 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生b:我從“撲打著翅膀”看出鵝很兇,追得很厲害。
生c:“鵝看了看我們”,就好象在說:“這么小的小人兒,膽敢來招惹我?!备緵]把我們放在眼里。
……
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p>
生a:我從“一口”這個詞看出,鵝已經(jīng)被激怒了,非常生氣,狠不得一口把我吞了。
生b:我從“腿也軟了”看出我被嚇壞了,都走不了了。
生c:我從“大喊了一聲”,看出我們很害怕。
生d:我們一定喊:“呀!鵝來了!”
師:真像“狼來了!”
……
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
2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鵝?
生:這是一只兇猛的鵝。
師:這是一群什么樣的鵝?
生:這是一群兇神惡煞的鵝。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這是一個膽小如鼠的人。
師:是什么讓鵝變得像狼一樣兇?是什么讓人變得像鼠一樣膽???
生: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
3 這只鵝真的有那么厲害嗎?繼續(xù)讀課文,談談你的看法,并找出相關的句子證明你的觀點。
句子(4)“鵝用爪劃他……跳進池里,逃命了?!?/p>
……
4 金奎叔的角度是什么?學生研讀金奎叔的話,得出他的角度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即是“讓它這樣看好了?!?/p>
5 小結:看同一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角度對,有的角度錯。我們要注意選擇角度。
三 鏈接《牛狼之念》,學會試著變換角度認識熟悉事物
1 鏈接閱讀《狼牛之念》;
2 在文后寫出自己對牛的新的看法和理解,互相交流評論。
生a:牛并不是膽小的動物,而是一種能保護主人的有智慧、 非常高尚的動物。它值得我們去尊重它,因為它和我們一樣,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動物。
生b:牛其實并不是怕人的,它只是不想跟我們斗,因為它知道我們斗不過它。牛有生命,又情感,我們不該欺負它,而應該保護它。
……
四 總結
從牛和鵝身上,我們明白了什么?這對于你做人和做事有什么啟發(fā)?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進一步體會文章蘊涵的道理。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感悟課文,了解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p>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上節(jié)課,文章圍繞牛和鵝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說 評價
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樣對待對牛和鵝的?
【板書: “我” 牛 鵝】
自讀3-4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
指名讀,談體會
?!慌?【板書: 不怕】
——從哪兒體會到的?
——牛長得那么結實,強壯,作者為什么還敢欺負它?
【板書: 欺負】
——回答,引讀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
——因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們比牛大,所以我們敢欺負牛
鵝——怕 【板書: 不怕】
——從哪兒體會到怕?
——談體會
——我們連強壯的牛都敢欺負,為什么這么怕一只小小的鵝呢?
——回答,引讀第一句“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因為“我”站在鵝的角度,我們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個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鵝。
朗讀:男聲讀第三段。女生讀第四段。
過渡:可是后來,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呢?
1.齊讀12自然段
2.指名說 【板書:不怕 不欺負】
3.總結板書
二、細讀課文5——11段、感悟理解
1.自由出聲讀5——11段,思考: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說
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1.默讀5——7段,用橫線畫出我怕鵝的語句,你對這些句子有什么體會,讀完可以在旁邊用簡短的語言做批注。
2.匯報交流 讀句子,談體會
(1)當看到四只大白鵝時——“我們馬上就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p>
指導:
從哪兒體會到我怕鵝?
“馬上不響了”
放學的路上,也許我們正有說有笑,也許我們正追逐嬉戲,當一看到鵝,我們立刻收住聲音,放輕腳步,屏住呼吸……
還從哪兒體會到我怕鵝?
貼著”“悄悄” 為什么不用“沿著”墻壁而用“貼”呢? 兩句對比讀。
看見鵝,我們大氣都不敢出,足見有多可怕。
指名讀——再輕點,要不然就把鵝引來了,再指讀——引齊讀。
過渡(情境):我心里這么怕鵝,一心想躲開它的視線,可我躲過去了么?
(2)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好像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這是一群怎樣的鵝?(神氣十足,目中無人。)
從哪體會到它很神氣?
一搖一擺地、神氣地——神態(tài)中體會到什么
“吭吭”——叫聲中體會到什么
(對比鵝聽見了,就抬起頭來,直著眼睛看了看,——動作中體會到什么)
(對比扇著大翅膀——動作中體會到什么)
指名讀
這還是一群怎樣的鵝?
你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目中無人
齊讀——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只神氣十足,目中無人的鵝。
鵝為什么這么神氣、目中無人?
過渡——鵝越是不把我們放在眼里,我們就越害怕了
還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3) “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
指名讀 談體會。
看到鵝后慌忙逃竄,我逃掉了么?
鵝追得更快了。
還從哪里看出我怕鵝?
(4)“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剛才還說敢騎在牛背上呢,現(xiàn)在見到鵝就腿軟無力,我都這么害怕了,鵝有沒有就此罷休呢?
(5)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了我,“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除了目中無人,神氣十足,這又是一只怎樣的鵝?
“啪嗒啪嗒”是形容鵝跑的聲音,“吭吭”形容鵝的叫聲,從象聲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這還是一只怎樣的鵝?
從哪看出鵝的膽大妄為?還從哪看出?
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
男生讀,讓大家再來見識見識這只膽大妄為的老雄鵝。
(4)連人都敢咬,真是膽大妄為!我又是怎樣的反應呢?
“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指導:
指名讀,談體會
看圖:作者怕鵝怕到什么程度?
眼神——驚慌失措
用手擋——不敢看鵝,不光是怕啄,更不敢面對這一切
身子向后,快要倒地——怕到極點
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扣子掙脫了——顧得上撿嗎?敢去撿嗎?
此時此刻,作者心里會想什么?
聽老師讀,閉眼想象,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指名讀
師旁白,生讀我的話。
再看圖,鵝又是什么反應?
指名說。
我越是膽小,鵝就越是膽大,我越是哭叫,反而還把這只老雄鵝激怒了
引讀——只見,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來啄我——并且扇動翅膀來撲打我,我?guī)缀醣凰系沽恕驗楫敃r我還很小,只不過和它一樣高呢!況且還有別的幾只鵝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從老雄鵝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讓我們通過讀再次感受我的害怕與狼狽,鵝的神氣與大膽
女生讀我 男生讀鵝 老師來讀其他句子
我怕鵝怕的膽戰(zhàn)心驚,怕的魂飛魄散——我為什么這么怕鵝呢?回歸首段。
我十分恐懼,時間似乎突然凝住了,我的腦子里亂亂的,只聽見心兒撲撲地直跳——就在這時,池里劃來了一只小船,捉魚的金奎叔從船里跳上岸?!x8-11
(六)讀8-11段
1.同樣對鵝,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2. 剛才那只膽大妄為的鵝見了金奎叔是怎樣的反應?
3.金奎叔為什么不怕鵝?
指名說。
因為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
——引讀:金奎叔說——
4. 再讀兩遍,看看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指導“這樣看”指的是誰怎么看?
那我們呢,我們該怎么看?
5.對!鵝有什么可怕?它雖然把我們看的比他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實在”可以換成什么詞?
我們人比鵝強在哪兒?
是啊!鵝怎么看我們,那是鵝的事,可我們確實比它大,比它強!
怕它干嘛?我們——不要怕它!
6.這以后,我不再怕鵝,鵝呢?——
指名讀
鵝沒有變,還是那么吭吭的叫著,可我對鵝的態(tài)度變了,它便不敢再欺負我了。
所以我看到牛,也不再欺負它了,因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呀!
7.回歸板書,從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變化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8.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收獲?
引——第一段第二段——不要總相信固有的觀念,要敢于嘗試?!缎●R過河》
從牛和鵝的故事中,你還有什么收獲?
一是不應該因為鵝把我們看得小,我們就把自己看得小,我們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二是不要因為我們比人強就去欺負他們。
“不以己強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懼人”
三、總結升華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角度決定看法,看法決定想法,想法決定做法,而做法決定了結果。”
四、推薦閱讀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
板書設計
牛和鵝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牛 不怕——欺負——不欺負
我
鵝 越來越怕————不怕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體會作者從各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在寫作上受到啟發(fā)。
3、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師:(課件出示牛的圖片)同學們對牛有什么印象?板書:牛(生自由說)
(魯迅先生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把自己比作牛。他還稱贊: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牛給人們的印象總是吃苦耐勞,卻又默默奉獻。)
(出示鵝的圖片)你對鵝又有什么看法呢?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看法?(生自由答)板書:鵝(牛字稍小,鵝字稍大)
師: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課文。(補充板書:和) 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問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為什么牛字小,鵝字大?)板書:1、主要內容 2、牛小 鵝大
師:答案都在課文里,我們一起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理清思路。
指名匯報,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什么問題?(指名說)
(1)本文的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指名說)
(我原本十分怕鵝,看見鵝就躲得遠遠的,后來有一次在金奎叔的幫助下,我再也不怕鵝了。)
師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注意全面和簡潔,這兩點你都做得很好!
(2)為什么把牛字寫得小,把鵝字寫得大?(生自由說)
師:牛小,鵝大,從字體上它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課文中,我們對它的態(tài)度也有多處對比,你能找出來嗎?
1)生:文中第3、4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3、4自然段)讓學生體會“我”害怕鵝而不怕牛。板書:不怕 害怕
2)生:課文開頭寫作者害怕鵝和欺負牛,而結尾寫作者再也不怕鵝,也不欺負牛了,它們形成了對比。
師:是啊,那么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轉變?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這件事?(指名匯報:課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細讀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瀏覽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幾幅畫面?
(被鵝追趕、金奎叔趕鵝、與金奎叔的談話)
2、請同學們讀讀你喜歡的畫面,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然后把描寫鵝、“我”和金奎叔的語句劃出來,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你還可以和伙伴們交流交流。
3、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1)描寫鵝的語句(請一生讀一讀)
這只鵝真是太——(神氣了),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它很神氣?(指名說)這時候鵝心里會怎么想呢?(指名說)
真是一只鵝老爺呀!誰愿意來展示這位鵝老爺?shù)耐L?(指名讀——評價——齊讀)
(2)繼續(xù)看看我的表現(xiàn)吧!(請學生讀出描寫“我”的語句)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我”的形象的?(指名說: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后我們在作文中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我“對鵝的害怕,一點兒也不敢反抗。指名讀,齊讀。讀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
(3)過渡:正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救星到了!
1)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剛才還神氣活現(xiàn)的鵝現(xiàn)在怎樣了?(指名說)用一個詞形容這時的鵝(指名說:落荒而逃、狼狽……)
2)師:情況發(fā)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xiàn)在輪到鵝落荒而逃,在與金奎叔的談話中,“我”也知道該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鵝了。(板書:不再怕)
3)找出文中金奎叔說的話,(勾出來,自己讀一讀。)師生合作讀,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fā)。(生自由發(fā)言)
4)作者也像你們一樣明白了:對鵝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談理解: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師板書: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于是我再也不欺負牛了。板書:不欺負(擦去小牛,寫上和鵝一樣大小的牛。)
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嗎?(指名生說)
過渡: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也就不同,同學們如果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能不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呢?(生自由答)好,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你是否能運用今天領悟到的道理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
1、讀故事,想辦法。(課件出示)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fā)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fā)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fā)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
)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師: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竟然讓她恢復了健康?(生自由談后課件補充出示——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女兒高興,因為他賣傘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兒子高興,因為他又可以曬布了。)
2、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今天我來個“實話實說”。(課件出示話題,告訴學生可選擇大屏幕上的話題,也可以說自己想說的。)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體會作者從各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在寫作上受到啟發(fā)。
3、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回顧全篇。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誰能說一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師:是呀,課文開始就告訴大家,“我們”深信這句話。所以我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就不截然不同,請你讀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tài)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喜歡的符號勾畫,朗讀)
二、細讀探究,引導感悟。
1、“我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
為什么會這樣?(指名匯報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因為“我們”用了牛和鵝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輕視牛,而害怕鵝。
2、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指名匯報讀第12自然段)
過渡:作者終于明白了應該用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牛和鵝,(修改板書:牛 鵝)應該平等地對待它們,不能無緣無故欺負牛,也沒有必要害怕鵝。
3、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轉變?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這件事?(指名匯報:課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品讀感悟,釋放主題。
1、快速瀏覽5-11自然段,找出在這件事中有幾位主角?(指名生說:鵝、“我”和金奎叔)板書:金奎叔 “我”
2、誰能用一句話告訴我們,圍繞這三位主角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指名概括:“我”被鵝追趕,嚇得狼狽不堪,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并教育我不要怕鵝。)
3、自由讀5-11自然段,把你覺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多讀幾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重點指導:(朗讀 寫作 中心)
(1)指導學生讀出鵝欺負“我”時的神氣,讀出被鵝欺負時“我”的狼狽不堪。
①指導讀第5段:
找出文中描寫鵝欺負“我”的句子,讀一讀,這鵝真是——(太囂張、太飛揚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為是......)這時候鵝心里會是怎么想呢?(指名說)
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鵝的神氣?找出重點詞,邊讀邊比劃動作,體會鵝的神氣和囂張。(生勾畫,自讀——指名讀——齊讀)
②指導讀第6、7段,讀出被鵝欺負時“我”的狼狽
師:哪些詞語最能表現(xiàn)“我”當時的狼狽不堪?(指名說)你來讀出這種狼狽。
(指名讀——齊讀)
師:我當時真是__(狼狽不堪 抱頭鼠竄 軟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師:這種哭叫不但沒有使鵝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讀第7自然段)
小結:作者用短短幾句話,就讓我們感受到這樣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我”的形象的?(指名說: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后我們在作文中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
③小小的鵝把一個小孩嚇成這個樣子,孩子為什么這么怕鵝?( 指名匯報讀第1自然段)
(回到課文開頭,師:因為“我”相信了這種觀點,也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牛和鵝,而這顯然是不對的。)
過渡:正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剛才還神氣活現(xiàn)的鵝現(xiàn)在怎樣了?(指名說)用一個詞形容這時的鵝(指名說:落荒而逃、狼狽……)
(3)師:情況發(fā)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xiàn)在輪到鵝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該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鵝了。(板書:不再怕)是什么讓“我”明白的呢? (指名說:金奎叔說的話。)
(4)找出文中金奎叔說的話,(畫出來,自己讀一讀。)師生合作讀,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fā)。(生自由發(fā)言)
(5)作者也像你們一樣明白了:對鵝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談理解: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師板書: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的比它大,可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
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說)
過渡: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也就不同。有些時候換個角度,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樂觀。
師: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遇到過這樣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然后寫下來。(生匯報)
四、總結凝練 ,升華主題。
師:說的多好呀,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汶川地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災難帶給我們痛苦和不幸,但換個角度講,災難不正是激發(fā)了全國同胞眾志成城、攜手并肩、戰(zhàn)勝困難、重建和諧生活、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和信心嗎? 愿我們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給生活更準確的答案!
板書設計
牛 和 鵝
“ 我”???????? 不怕?????????? 怕 ????
不再怕?????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金奎叔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二、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圖片:
(牛)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鵝)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p>
“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p>
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會得到什么啟發(fā)?
板書課題:《牛和鵝》 齊讀課題。
老師從同學們差異的眼神中讀懂了,同學們可能在想:老師為什么把“?!弊謱懙媚敲葱?,“鵝”字寫得那么大呢?讀課文,你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都預習了吧?找?guī)讉€同學來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以跟著在心里默讀,邊讀邊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邊讀邊寫詞語: 扳牛角? 掐住?? 束縛
師:請你來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順序來敘述)
師:你現(xiàn)在知道老師問什么把“?!弊謱懶?,“鵝”字寫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師:作者相信這與話嗎?他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牛和鵝的呢?
板書:欺負??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xiàn)我們對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xiàn)我們對鵝的做法?
這就是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p>
師: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變化嗎?
生:有。(不再害怕鵝,也不再欺負牛)
師: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發(fā)生了一件事,我記住了金奎叔說的話,而且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他的話,金奎叔的話真有魔力呀,對作者產生了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到底金奎叔說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來嗎?
生說,(出示課件)[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記著,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p>
師:那么,關鍵是其中的哪句話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憑這點”是指鵝憑借哪一點來欺負人?[鵝把我們看得比它小]
是啊,鵝總是憑這點來欺負人,所以我們總是(遠遠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
師:可是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我們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鵝便狹路相逢了。到課文中去找相應的段落。
(生讀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體會鵝的[神氣])
課件出示:[孩子們大喊一聲,……鵝要咬死我了]
(體會到鵝的霸道、神氣、囂張)
師:你能試著讀出鵝的神氣、霸道嗎?
師:你還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我得狼狽不堪,)你能試著讀出來嗎?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即把鵝的神氣、霸道,又把我的狼狽讀出來,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你的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從鵝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p>
師:在你的想象中,由這只神氣的、霸道的、囂張的鵝,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為強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給了我們觀察的機會,書籍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我們要學以致用)
師:當這只鵝,這些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該怎樣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負嗎?金奎叔怎么說的?(那咱們可不大英)
師:好,我們來看看金奎叔面對這只鵝時是怎么不答應的?
[課件出示:他飛快的走了過來,……逃命了。]
師:自由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生動再現(xiàn)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
師:你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從金奎叔的表現(xiàn)中,你體會到什么?
(在強者面前不畏懼)
師: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說,“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確實比它強啊。]
師: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fā),(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同樣的道理:[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確實比它弱啊。]
師:從牛的角度出發(fā),(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啊!
師: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師總結:[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話]
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了啟迪,直到現(xiàn)在,仍記者金奎叔的話,其實他是記住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生命應該互相尊重,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修改板書:牛鵝)
師:我們都應平等地對待,不存在欺負與害怕,只要我們時時換角度看問題,想問題,這樣,你曾經(jīng)討厭的同學是否也變得可愛了許多?你曾經(jīng)反感的父母的嘮叨是否也親切了許多?
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課后反思、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圖片引入,抓住人們對牛和鵝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边@句話,通過前后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變化,來引出金奎叔的話,從金奎叔的話中,引申出課文相對應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通篇采用學生自主讀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教師適時引導的方法來學習,由于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學生在讀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討的快樂。紛紛提出了個人的不同見解,并能從文中的重點詞句、前后的變化,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所得結果不同?!辈⑦M到學生從學文中總結道理,運用到處理身邊的事物中。
但在通篇的學習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總感覺老師引得太多,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太小,從而可能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七
這課已經(jīng)醞釀了很久。如果是一串葡萄,那么現(xiàn)在應該是釀成葡萄酒的時候了!不過,滋味卻是那樣酸澀!
因為南崗區(qū)教師招聘需要部分教師來出題,我有幸被抽中,在出題點“關押”了五天之久,然后是批卷,直到周六8點多才回家。因此,本應是上一周該做的事情,只好挪到這周一來做了。
第三節(jié)課,復興五年一。
開始上課了,按照既定方案,先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一個關于牛和鵝眼睛的故事。當然,這是一個神話傳說。孩子們聽得有趣,自然放松下來,同時,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這樣過渡到課文內容,自己覺得比較自然。
學生初讀課文,隨著讀我隨著講自己的感受:有趣,讀著讀著會樂出聲。大家也會有這種感受吧?這是情感的滲透吧,也是一種交流。果然,孩子們讀著讀著,也樂起來,忍不住樂出聲兒。為什么會這樣呢?說說感受吧:被鵝追、咬時的狼狽樣特別生動有趣;金奎叔趕鵝那一段有意思;還有前面欺負牛的那一段,覺得有意思。
這是預料之中的。接下來做什么呢?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隨時將學生的發(fā)言整理成板書:我怕鵝,鵝追我,金奎叔趕鵝……在這個基礎上請學生結合板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也是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個方法。只是放在這里,還略顯不自然。
比較亂的地方出現(xiàn)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一直沒有想好的,本來應該直接切入到金奎叔的話,但怎么切入?yún)s沒有思路。于是,讀事情的過程。為什么要讀也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說感受生動的語言。每想到這里便覺得發(fā)堵,不舒服。甚至現(xiàn)在都有寫不下去的感受。不過,為了當初的承諾,我還是要寫出來。講好了給大家當樣子,不好是靶子,給大家借鑒。
重點于是在體會我的表現(xiàn),鵝的表現(xiàn);金奎叔的表現(xiàn),鵝的表現(xiàn)。因為,在此處我總認為是有比較的,正是這種比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而決定我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或者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這次講的時候,我便引導著孩子對比著來讀,讀出我的害怕,再讀出鵝的神氣;讀出金奎叔的不怕,再讀出鵝的害怕。反復指導朗讀,這里用了大概十二、三分鐘罷。后來想想,這里花的氣力顯得大了些,尤其是前面的問題不明確的情況下,學生對這些描寫生動的語句如此反復誦讀也還處在一種無意注意的狀態(tài)下,效果未必好。
再就讀到金奎叔的話了,抓住“這樣看”和“這點”兩處讓學生說清楚,然后說說句子的意思,再聯(lián)系生活談談啟示?;揪褪沁@樣的思路下來吧。層次不清楚的感覺始終有,所以課上下來覺得比較累。不知自己怎么講下來的。
五年三,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
又講這一課。這回在比較上下了功夫,另外我還調整了一下順序,先理解金奎叔的話,但只是從字面上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讀一讀課文,然后圈畫“我”、“金奎叔”、鵝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看看通過比較他們的表現(xiàn)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這時,孩子們邊讀邊進行思考:把我的表現(xiàn)同鵝進行比較;把我的表現(xiàn)同金奎叔進行比較;把鵝的表現(xiàn)同金奎叔的表現(xiàn)比較;把鵝前后不一樣的表現(xiàn)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比較,孩子們說了很多想法和體會:鵝不怕我是因為我怕鵝;鵝怕金奎叔是因為金奎叔不怕它;鵝這動物欺軟怕硬……在比較中,邊談邊讀,邊讀邊談,這回感覺自然了許多。在充分的交流朗讀之后,我再讓孩子們談談對金奎叔那句話的體會,這回孩子們的認識又深了一層:其實,鵝把我們看得小沒有什么,它要是靠著這點欺負人可不行,“憑這點”說明鵝只是依靠把人看得小這點來欺負人,是沒有實際的本領的,實際上人的本領要比它強得多;也有的孩子說,其實鵝對我們什么態(tài)度不要緊,關鍵看我們是如何看它。于是,引出下文“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幾聲,扇幾扇翅膀,就搖搖擺擺走開了。”想想看,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發(fā)生變化?仔細閱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鵝的態(tài)度并沒有變,還是和前文中一樣“吭吭叫、撲打翅膀、一搖一擺”,只是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鵝在我眼中也就有了變化?,F(xiàn)在,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談啟發(fā)了。
再談《牛和鵝》一課的教學
這課成了一個心結了!但有時,課真的是需要磨的。反復思考下來,對這一課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記錄在這里,供大家借鑒。
先大概說一說課的流程吧。
一、神話故事導入。
二、由神話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p>
1.由神話故事到這段話,再到課文講的故事。請學生自由讀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檢查生字詞語:
(1)吁哩哩哩、吭吭,這兩個詞重點是讀準。強調“吁”是多音字,簡單講講另兩個讀音組成的詞。(呼吁、氣喘吁吁)
(2)“惹”,擴詞。
(3)“掙脫束縛”,注意“掙”是四聲,表示努力擺脫的意思;“縛”是四聲。指導學生讀準確,再回到課文中讀句子。
(4)通過做動作、做比較,弄懂“扳、握、掐”在課文中的意思。
3.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我”被鵝追,金奎叔把鵝趕跑,“救”了“我”的事情。)
三、精讀主要內容。
1.結合課文主要內容及神話故事引出矛盾,激起疑問。
(說明:前面通過神話故事,學生得出“鵝”不怕人這一結論。而通過整理課文內容得出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這樣問題自然形成了:為什么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呢?看似簡單,但孩子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大人和孩子外在身體上的差距,而沒有注意到內在態(tài)度的不同。這正是課文要引起我們思考的地方。由此進入下面細讀的環(huán)節(jié)。)
2.圍繞問題“為什么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默讀課文5——11自然段。邊讀邊用不同符號畫出“我”、金奎叔、鵝的表現(xiàn),再讀一讀,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還可以比較一下,也許你會有新的思考和收獲。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長時間,如果直接來回答問題,結果往往是單一而簡單的。學生容易直奔答案而去,不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在這里也是教給孩子比較閱讀的方法。利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并能夠有更多的學生更充分地發(fā)表看法。)
3.交流。
(基本上在第一課時能夠交流一個方面內容:或者是關于“我”怕鵝的,或者是金奎叔的表現(xiàn),或者是鵝的表現(xiàn)。然后第二課時繼續(xù)交流。
交流時主要抓下面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得出“我”非常怕鵝這個結論,要讀好;二是得出鵝不怕我,讀出鵝的神氣來。三是金奎叔的不怕和鵝的怕,這部分處理宜輕??梢圆辉僮x了。四是比較“我”和金奎叔的態(tài)度,比較鵝前后的變化——由神氣到狼狽。
通過這樣四個層次的分析、品讀、思考,相信學生會得出問題的答案了:之所以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是因為“我”太怕鵝了,而金奎叔卻不怕鵝。)
四、體會金奎叔的話,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其中的道理。
1.由前面內容,教師進一步提問:那么,我們對待鵝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怎樣呢?
由這個問題過渡到金奎叔說的話。思考“讓它這樣看好了”、“要是憑這點欺負人”,弄懂金奎叔話里的含義。此時,要孩子進一步思考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時卻是有困難的。
2.讀第12自然段,再比較前后“我”的變化以及鵝的變化,看看又有什么收獲?
此時,學生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別人對我們的態(tài)度,往往是由我們的態(tài)度決定的”了。
3.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引用落英繽紛的做法,由不再無緣無故欺負牛入手,回顧第二自然段內容:
“我教時臨時發(fā)現(xiàn)一種講法,說來也是受大哥啟發(fā),我讓學生劃出我們欺侮牛的動詞:拍,摸,觸,刮扳,騎.第一步,讓學生讀詞說體會;第二步,學生思考調整詞的順序行不行,說理由.學生體會出,我們由不怕牛到欺負牛的過程,也領悟到牛的忍讓促成了我們的行為.引完后讓學生自學第二部分,劃詞,批注鵝如何一步步欺負我的課文,自悟“我們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效果較好,學生挺愛學的?!?/p>
五、總結。
《牛和鵝》教學反思其四
呵呵,其實不知是第四還是第五了,或許是第三?不在于第幾,關鍵是思考吧。
今天在跟一位老師備課時,忽然想起了當時教學中的一個片段:教學本課的生字詞語有這樣一些,“吁哩哩哩、吭吭、惹、掙脫束縛、扳、握、掐”。教學最后幾個表示動作的生字時,我有意想通過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積累。于是我走到第一排一個男孩子跟前,抓住他的手,做出掰腕子的動作。然后讓大家說說我們在做什么 ——順勢講到,這也叫扳手腕。這個動作——我一邊說一邊將那個男孩子的手腕扳向一邊——就叫扳,后面的孩子都站起來看,一邊看一邊笑著。
這時,我又握住男孩子的手,用力搖了搖。“這個動作是——”
“握手!”孩子們大聲回答著。
“哈——”孩子們忽然哄堂大笑起來。而被我握著手的男孩子紅著臉,使勁要把手抽出去。嘿嘿,我回頭看看剩下的“掐”字,也忍不住樂了。這群小家伙,一定以為我接下來要掐這個倒霉的男孩子呢!
“哦?!鞘裁磩幼鳎靠纯?,這一定是女孩子的拿手戲!男孩子學學。”
話音未落,男孩子們就裝模作樣地在女孩子身上(離著一定距離)比劃起來??粗麄兊膭幼?,我便學著他們的樣子,用大拇指和彎曲的食指在空中一夾,再一轉 ——“是這樣嗎?”“對。”“不對?!薄斑@是什么?”——“是擰~~”男孩子們特意把“擰”字拖了一個長長的拐彎?!澳沁@樣是掐嗎?”我走到第三排一個男生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另一手的大拇指甲和食指的指甲做出一個掐的動作?!皩Α毙β曀坪醣然卮鸶懥痢?/p>
“哦?果真如此?”我清了清嗓子接著說,“請大家找找書里的話,看看書里是怎么說的?”
“金奎叔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胖子——”學生讀。
我一把抓住了旁邊一位同學的胳膊?!斑@就是鵝脖子。我現(xiàn)在的運用就是——握?!焙⒆觽冃Φ酶鼩g了?!傲硪痪淠??”
“那咱們就得掐住他的脖子,把它扔到河里去……”
“哦,是這樣掐嗎?”我重復著剛才那個“掐”。對于鵝的脖子來說,這樣的掐恐怕是無濟于事的。“不是這樣?那是什么樣?”學生做出用力握的姿勢。
看到自己的目的基本達到。于是就趕緊把話題扯回來。“對,這里的掐和握意思相近。在感覺上掐的力量更大些,更集中些?!闭f到這兒,我的話題一轉:“其實,我們理解詞語時就要像剛才這樣把詞語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它的意思。因為漢字的歧義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只有聯(lián)系課文內容才能準確地理解。記住,千萬不要望文生意喲?!?/p>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八
[教材解讀]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jīng)歷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是教學重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是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的事,便于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從本文獲得的啟示學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師點撥,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fā)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目標預設]
1. 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懂課文內容,重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3. 通過反復讀議課文,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視學生獨立鉆研文本,潛心會文,使學生經(jīng)歷閱讀實踐。在師生與文本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將“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更有滋有味,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他們情感的價值。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既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
第一課時
[本課時目標預設]
學習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掃除閱讀障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 [出示一張牛的圖片、一張鵝的圖片]????? 板書課題:牛和鵝
提問: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你對它們的印象分別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牛和鵝》。讀課題。角度,這是本單元的主題。那《牛和鵝》與“角度”又有什么關系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吧。
3. 瀏覽網(wǎng)站,介紹作者任大霖。(對“任”進行正音)
〖學情預設〗
1.估計學生會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牛和鵝的形體特點,以及平時與人的相處情況。
2.任大霖的姓“任”是個多音字,有可能讀錯。
〖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談對牛和鵝的印象。
2.“任”字讀錯,及時正音。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旨在引導學生追憶生活經(jīng)驗,走近文本中的動物,與動物有關的話題勢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趣的第二步就在于出示單元主題,“角度”與“牛和鵝”似乎風牛馬不相及,在這種矛盾中學生就更有了閱讀興趣。這也為下課時中心的理解做了鋪墊。
語文課要關注與語文相關的知識,“任”字雖小,但是作為姓氏讀音要變化這一知識點是應該及時傳遞給學生的。
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有疑惑的句子旁打個問號。
〖學情預設〗
處于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有能力自讀課文,并能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策略〗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讀。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能讀懂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也讀出疑惑。
2、逐節(jié)指名讀,正音,說說對帶有生字的詞語的理解,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3. 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練習用按“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的順序練習分段,并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學情預設〗
預計學生有可能在讀 “惹、握、掐、縛”等字以及文中的象聲詞、“結實”等含有多音字的詞語時出錯;另外文中有些長句子學生在讀時也可能會出錯。
在概括課文內容,分段中需要教師指導。
〖教學策略〗
根據(jù)學生朗讀的情況相機進行正音,并逐節(jié)引導初步理解新詞,說說每個自然段的大意。以提問 “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來引導練習分段,并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自讀課文的一個檢測,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針對問題及時地給與指導,從而掃清閱讀障礙,理清文章思路。
三、熟讀課文,引導質疑
根據(jù)學生質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學情預設〗
預計學生的問題有“那《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又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小?”“如何理解‘日積月累’中‘我’的那句話” “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怎么會有這樣的轉變的?”等。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教師再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設計意圖〗
培養(yǎng)質疑問難的能力,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交流生字記憶方法。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3.通過閱讀學習網(wǎng)站中的有關材料或者網(wǎng)絡搜索了解“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俊?/p>
〖學情預設〗
由于版本的差異,本課課后出示的9個生字中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只需要重點學習“屁、碗、扳、縛、掐”等5個字,其余4個已經(jīng)學過了。
〖教學策略〗
引導他們大膽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引導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通過閱讀學習網(wǎng)站中的有關材料,對“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鵝小?”一問有初步了解。
〖設計意圖〗
自能識字。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積累語言。涉及知識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解決。
板書設計
?
角度
牛和鵝
任大霖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預設]
復習文中的生字,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讀懂課文內容,重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一、復習舊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牛和鵝
2齊讀課題
3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課件出示含有本課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生字的詞語,學生認讀。
第一行:無緣無故???? 一搖一擺
第二行:結實?? 胳臂???? 欺負
第三行:束縛?? 惹怒???? 衣襟
第四行:似的?? 掙脫?? 盡管?? 扇動
4根據(jù)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怎么會有這樣的轉變的?
〖學情預設〗
學生在讀詞語時含輕聲音節(jié)、平翹舌音的字詞,含有多音字的字詞時容易出錯的。
〖教學策略〗
若學生讀時出現(xiàn)錯誤現(xiàn)象,教師示范引導正音;若學生多音字出現(xiàn)讀錯的現(xiàn)象,教師在利用課件顯示正確讀音引導正音。
根據(jù)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讓學生能帶著問題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設計意圖〗
雖然生字與詞語的學習不是高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
二、細讀課文 順學而導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寫下批注。
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邊寫下批注。
〖學情預設〗
學生能要求閱讀課文。
〖教學策略〗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空間與時間。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上課伊始就閱讀全文,對課文有整體印象。
2前后聯(lián)系,產生疑惑,產生期待。
引導閱讀課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聯(lián)系第十二自然段,產生閱讀疑惑。
〖學情預設〗
學生能讀懂人們對牛、鵝的不同印象及由此帶來的表現(xiàn)。也能讀懂后來“我”的轉變??赡軙槍@一轉變產生疑惑“是什么促使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呢?”
〖教學策略〗
引讀第一、二自然段,先聯(lián)系句子中“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和“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體會牛是怕人的,鵝是不怕人。再扣住兩個“都”字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前閱讀的傳說和小資料思考“為什么大家都這樣說,而且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
導讀第三自然段,透過三個“敢”字(敢,甚至敢,還敢),抓住“拍、摸、觸、刮、扳、叫、騎”等詞語品讀出“我們看到牛,一點不害怕”; 導讀第四自然段,透過兩個“才敢”,抓住“總是、遠遠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繞個大圈子”等詞句讀出“我們看到鵝,那就完全兩樣了——害怕。緊密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中對應的語句感受兩者的因果關系,并在反復朗讀中加深體會。
教師順勢小結:我們對身軀龐大的牛一點不害怕,甚至還去欺負它;對小小的鵝卻心懷畏懼。可是后來呢?引導學生速讀課文第十二自然段,找找答案。
聯(lián)系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讀懂我對鵝不再害怕,對牛也不再欺負。
前后聯(lián)系質疑“是什么讓我有這樣大的轉變呢?”自然過渡“這和我經(jīng)歷的一件事情有關。”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在一般人眼中對牛、鵝的不同印象及由此帶來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第十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產生閱讀疑惑,即對中間的部分課文產生閱讀期待。
3 精讀故事,讀出情趣,讀出差異。
引導閱讀課文第五——十一自然段。
〖學情預設〗
學生能通過對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讀出“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等。但是對于金奎叔的話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教學策略〗
先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的第五——十一自然段,看看在鵝的面前“我”表現(xiàn)得怎樣。對故事有個整體感。
然后,引導學生交流,相機出示有關語句。學生的回答可能不按敘述順序。等他們找到這些語句后再逐句導讀。
第一句:“我們馬上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他們看見了會追過來?!笨圩 榜R上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很害怕、怕”等詞句讀出我的“怕”。
第二句:“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币獙W生聯(lián)系鵝的表現(xiàn):“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撲打著大翅膀,就像眼里根本沒我們似的”來理解,緊緊抓住寫鵝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就像眼里根本沒我們似的”引導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對應的句子。從而體會孩子們的“急”。
第三句:“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聯(lián)系帶頭的鵝前后的表現(xiàn),尤其是描寫生動的動作詞句,抓住“我”的想法與語言體會“我”的狼狽。
再引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的課文,聯(lián)系第一段中的有關語句,從而感受到鵝的不可一世,“我”有怕到急到狼狽不堪的變化過程。
先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的第八——十一自然段,看看在鵝的面前金奎叔的表現(xiàn)。
引導學生交流,相機出示有關語句“飛快地走了過來,一把握住了鵝的長脖子。”“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抓住句中“飛快地走、一把握住、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等詞句以及他的話“鵝有什么可怕的!會把你嚇成這樣?!甭?lián)系寫鵝的語句,如“鵝用腳爪劃他,用嘴啄他”“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拍拍拍”地落到了池中。這一下,別的鵝也怕了,紛紛張開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體會金奎叔對鵝不怕,而鵝卻相反懼怕金奎叔了。
在對比朗讀中加深體會金奎叔不怕鵝,我怕,而鵝對我倆的態(tài)度也是截然相反的。
由此,引導學生思考鵝還是那群鵝,而“我”和金奎叔在它們的面前表現(xiàn)得怎么會截然不同?通過品讀第九——十一自然段的對話加深感悟。重點引導讀懂金奎叔的話,“憑這點”聯(lián)系上文“我”的話理解,“咱們可不答應”聯(lián)系上面寫金奎叔對付鵝的語句以及下面的“掐”、“扔”“別再怕”等理解。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由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tài)度而形成了不同的結果。
這樣的理解可以說是分層次理解。
3 品讀末尾,聯(lián)系實際,讀出道理。
引導閱讀課文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學情預設〗
學生能通過閱讀課文第十二段中的語句感受到“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轉變,但是對于“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一句的理解有難度。對于含蓄的末尾理解上也有困難。
〖教學策略〗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的理解引導要分前后兩部分進行,引導學生思考兩半句分別是從誰的角度說的,各有什么看法?以接讀的方式理解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fā),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但從人的角度出發(fā),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此外還要引導讀懂“我”對牛不再欺負了。
從最后一段中引導學生品味出金奎叔的話對“我”的影響之大。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在對比朗讀明白由于金奎叔的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和轉變,在對比朗讀中加深體會 “我”經(jīng)歷這事前后對于鵝和牛的態(tài)度的不同。
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讀懂課文內含的道理。
三、回顧課文,總結升華。
〖學情預設〗
學生在回顧全文的基礎上能就《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的關系有一些想法。
學生對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這一主題在以往的語文課文、數(shù)學、藝術中都已經(jīng)初步涉及。
〖教學策略〗
再次啟發(fā)學生回顧全文,思考交流《牛和鵝》與本單元的主題“角度”的關系。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本來談,教師可相機出示本課中有關的內容:例1:對于人,牛怕與鵝不怕的。對應的,人對于牛不怕,對鵝怕。例2:對于鵝, 金奎叔不怕,我怕。例3:“我”經(jīng)歷這事前后對于鵝和牛的態(tài)度的不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習、生活經(jīng)驗來談,他們以前在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中接觸過的相關內容,如語文已經(jīng)學過的《蘋果里的五角星》、數(shù)學課中的《觀察物體》等。相機出示含蓄的結尾,在朗讀中明白要像“我”一樣以之自勉
〖設計意圖〗
一堂完整的閱讀課應該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再次回歸整體,并且經(jīng)歷由表及里,由文悟理的過程。從而加深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這一中心的理解和感悟。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拓展閱讀: 讀與“角度”這一主題有關的故事《丟失的駱駝》、《兩個農夫》、《煩惱的老太太》;書法兩位詩人登山游覽時不同感受的詩歌《登飛來峰》《題西林壁》。
2“暢所欲言”談談當自己和師長就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時該怎么辦?
3“筆下生花”以“假如”為題寫寫自己和大人們不同的見解。
〖學情預設〗
拓展閱讀安排的文章與詩歌都與“角度”有關,學生聯(lián)系課文能讀懂;學生聯(lián)系生活能說說自己的獨特看法;在讀了網(wǎng)站中的詩歌后學生能完成半命題練筆“假如”寫寫自己的心聲。
〖教學策略〗
拓展閱讀選擇的是學生喜歡的故事與詩歌;“暢所欲言”“筆下生花”選擇的也是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
〖設計意圖〗
通過讀、說、寫的語文實踐,對主題加深感悟,引導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全面客觀地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全面提高語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結果
牛 和 鵝
不怕??? 怕
?
不欺負??? 不怕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九
《牛和鵝》? 教學設計
華興小學? 于東
教材簡析: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咬,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囂張、放肆、不可一世、膽大妄為,以及“我”的膽怯、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縛、掐、碗”等9個生字,讀準“掙脫束縛、吁哩哩哩、吭吭、扳”等詞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了解文章蘊涵的道理,理解“我們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 。
3、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和對比著、穿插著寫活動的雙方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我們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著別人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電子課件ppt
教學流程:
一、課前講神話故事導入(牛鵝換眼)
二、教學新課
(一)初讀課文,理解字詞,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順了。
檢查生字詞語:(任大霖、金奎叔、屁股、飯碗、池塘、惹怒、掙脫束縛、無緣無故、吁哩哩哩、啪噠啪嗒、吭吭、 扳、握、掐)
(1)(吁哩哩哩)三個讀音:
a剛參加完長跑比賽,我累得——氣喘吁吁
b吆喝牲口家禽時
c呼吁——學校廣播站廣播告訴我們要為災區(qū)捐款,要說普通話,叫做呼吁。
(2) “掙脫束縛”,出示“掙”在字典里的兩個讀音及解釋,出示帶“掙”字的詞語讓辨析。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通過講有一次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鵝追咬趕,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那只鵝,并且給我講了一個道理讓我再也不怕鵝了,從此以后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
(二)細讀品味,理解體會
3同學們我們讀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鵝不怕人,但當我們概括了課文內容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鵝不怕我,卻怕金奎叔,這是為什么呢?
4默讀課文的5-7自然段,畫一畫我的表現(xiàn),畫一畫鵝的表現(xiàn),對比著讀一讀找鵝不怕我的原因。(得出結論:因為我怕鵝,鵝才不怕我)
交流我怕鵝的表現(xiàn):
(1)第五自然段:“我們馬上就不響了,……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p>
“馬上”,馬上是立刻的意思。放學后,同學們本來是興高采烈地回家,有說有笑,但見到鵝馬上就躡手躡腳,連話都不敢說了多害怕呀!
“貼”貼著墻壁,說明距離鵝已經(jīng)遠得不能再遠了。
悄悄”可以看出小作者希望自己的腳步聲都沒有,怕被鵝聽到,不想驚動鵝。
(2)第六自然段:
從“急急”這個詞看出來小作者非常怕鵝,見到鵝追過來了非常慌張,撒腿就跑。
“這使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蓖榷架浟丝梢妵樀揭欢ǔ潭攘?。
從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看出了小作者太怕鵝了,樣子太狼狽了。
從“又哭又叫”感受到我們怕鵝了,想想鵝也不能吃我,也不會咬死我,可見此時我真是太害怕鵝了。把鵝當成什么了。(老虎、獅子)都要吃人了,太膽怯了!
5下面老師來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句子,看一看我們能不能將我的害怕表現(xiàn)出來。
通過讀這些語句,同學們說一說,我對鵝的害怕,在程度上有什么變化?我開始是悄悄地走,接著是跑,然后腿軟了、最后都被拖到了而且又哭又叫,感受到小作者越來越怕鵝了。
6我越來越怕鵝了、狼狽、越來越怯懦了、越來越失態(tài)了,那鵝的表現(xiàn)又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按照順序快速的找一找。(學生找句子)找完后讀一讀,看看鵝的表現(xiàn)又有什么變化?
鵝很神氣、很傲慢、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放肆了。不可一世、目中無人。
7將我的表現(xiàn)和鵝的表現(xiàn)對比著讀就更能體會出我怕鵝了。老師讀我的表現(xiàn),同學們讀鵝的表現(xiàn)。(指導學生讀出鵝的囂張)
學生朗讀,教師進行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作者通過動作、聲音、樣子來刻畫鵝的形象。
男同學和女同學合作讀
8體會語言、寫法的精妙
同學們覺得這段文字寫得怎么樣,為什么寫得這樣生動呢?(指著屏幕)
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人和鵝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語言,而且能交替著、對比著寫活動中的雙方,所以才這樣具體、有趣、生動,才讓我們對我的膽怯、鵝的囂張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9那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鵝又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自學2分鐘)
請大家用剛才抓關鍵詞的方法自學后面這一部分。一會我們來交流。
從金奎叔的表現(xiàn)看出了金奎叔并不像我那樣害怕鵝,把鵝輕輕地提了起來。和我急急逃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鵝的表現(xiàn)呢?找出語句說說。
鵝開始并不怕金奎叔,看到金奎叔一點不示弱、一點不害怕后它就害怕了。
得出結論:那鵝怕金奎叔并不是因為他強壯結實,而是因為金奎叔不怕鵝。找學生這一部分內容。
三、教學小結:
10(內容梳理)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鵝為什么不怕我,怕金奎叔?。恳驗槲遗蛮Z,鵝才不怕我,金奎叔不怕鵝,鵝才會落荒而逃。
由此此我們看出來人對鵝的態(tài)度不同,鵝對人的態(tài)度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那文中的我又是怎么明白的呢?金奎叔的這番話的啟示僅限于人和鵝的關系嗎?在做人處事方面,它又有什么更深刻的啟迪呢?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
一、對教材的認識:
《牛和鵝》是“角度”這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篇文章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又蘊涵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哲理的文章。我在初讀文章時,領會到的作者的表達意圖是多方面的,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得到不同的結果;有當我們在遇到弱小時不能欺負,遇到強暴不要害怕,這樣你的自信就能戰(zhàn)勝邪惡勢力;還有我們要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客觀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等。我想一篇文章傳達出來的意義、思想是多面的,這正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也是作者高明之所在。但這篇文章放在“角度”這一主題單元,從教材的編排意圖來看,更強調了讓學生懂得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這篇文章的編排價值,不光體現(xiàn)了它的人文性,知識性,更多的還是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載體。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鵝追趕的一次經(jīng)歷中,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全都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以及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因此,本課的可讀性非常強,課上,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感情朗讀,積累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想象畫面、場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達、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以及作者用生動的故事為依托,闡釋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二、學情分析
1、進入五年級下冊,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獨立閱讀能力,在閱讀實踐中能運用一些閱讀的技能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批注、交流、評價的閱讀方法有一定的積淀,這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進行閱讀實踐的更好歷練機會。
2、針對這篇文章來說,雖然故事的確是淺現(xiàn)生動的,但文章并沒有具體闡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并沒有對故事進行太多的分析,也沒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學生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找到重點關鍵的、含義深刻語言文字中作對比分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設計思路、理念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把課文讀得字字準確,句句通順,讓學生在自讀、練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順序。接下來重點品讀“我”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在語言文字中去體會和感悟“我”怕鵝,鵝不怕“我”,金奎叔不怕鵝,而鵝怕金奎叔的不同表現(xiàn),再從這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出發(fā),在課文中找到產生這兩種不同表現(xiàn)相關原因的語句“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在對比中分析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設計的理念是:1、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fā),對教材進行取舍和重組。2、根據(jù)本文故事情節(jié)性強,場面描寫具體生動,道理蘊涵耐人尋味的特點。教學設計時主要體現(xiàn)了“讀、悟、”結合的理念,層層推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學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自讀、練讀、齊讀,默讀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快速瀏覽理清文章脈絡,默讀勾畫我怕鵝,鵝不怕我的語句,有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自己感受到畫面,分角色讀,讀出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態(tài)度等等。這樣在讀通、讀懂的過程中自然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并不斷地將新知識溶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四、課時劃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練讀,能正確、流利地通讀課文。
2、通過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脈絡層次。
3、通過抓關鍵字詞,感悟人們開始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重點:理清脈絡層次,學習第一部分。
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齊讀課題
2、匯報交流。
1、板書課題
2、談話:你能用幾個詞概括牛和鵝給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嗎?
3、小結:這是我們眼中的牛和鵝,到底作者筆下的牛和鵝又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吧。
激發(fā)學生走進課文,探究學習的愿望。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2、正確讀出本課的擬聲詞。
3、齊讀課文。
1、組織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出示本課擬聲詞,請個別學生讀?!翱钥浴⒂趿?,啪嗒啪嗒,啪啪啪”
2、組織齊讀課文。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相機正音。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層次
1、快速瀏覽課文,根據(jù)提示作出思考。
2、根據(jù)提示在小組內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生交流匯報。
4、學生劃分層次,進行交流。
1、組織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出示課件)思考:課文講了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前后分別是怎樣的?由于什么原因讓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
2、組織學生根據(jù)提示在小組內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組織學生匯報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相機板書。
4、指導學生劃分層次。
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根據(jù)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層次。
四、學習課文第部分:開始人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
1、瀏覽1——4自然段,找出對應段落,匯報。
2、學生練讀。
3、匯報讀、評讀。
1、組織學生瀏覽1—4自然段,找出人不怕牛,而怕鵝的段落。匯報。
2、組織學生,練讀人不怕牛,怕鵝的句子。
3、組織學生匯報讀、評讀。
通過抓關鍵字詞,感悟人們開始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入情入境地朗讀
在讀中感知,在評中促讀、促悟。
五、小結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剛開始人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后來為什么又發(fā)生的變化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在語言文字中去尋找答案。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板書設計:???????????????????
:欺負牛,? 怕鵝??
?? 一次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
?? 受到金奎叔是啟發(fā)
:不欺負牛,不怕鵝? )
1、通過感悟、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我”怕鵝,鵝欺負“我”,以及金奎的確很強,而鵝很弱小的不同表現(xiàn)。。
3、通過重點關鍵的語句的理解,明白我對牛和鵝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知道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事物認識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我被鵝追趕的一次經(jīng)歷中 ,“我”怕鵝,鵝欺負“我”,以及金奎的確很強,而鵝很弱小的不同表現(xiàn)。
通過抓重點關鍵、含義深刻語句的理解,明白我對牛和鵝前后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知道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事物認識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板書課題
2、承上啟下的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牛和鵝》這篇文章,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剛開始作者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是不怕牛,而怕鵝,后來的態(tài)度卻發(fā)生了轉變,就是因為一次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受到了金奎叔的啟發(f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走進這次經(jīng)歷,齊讀5——11自然段
1、齊讀課題
2、隨著老師的敘述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齊讀5——11自然段。
呈上啟下,直插重點段落。
二、學習9——11自然段理解我和金奎叔的對話
1、在這次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中有那些段落是我和金奎叔的對話?(
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和金奎叔的對話。(
3、邊讀邊思考。
1、生瀏覽,找段,匯報
2、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思考。
3、交流我和金奎叔對鵝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通過分角色朗讀,在讀中感悟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態(tài)度。
三、明確我怕鵝的原因,感悟在“我”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中, “我”對鵝、鵝對“我”的態(tài)度和具體表現(xiàn)。學習5——7自然段
1、引導學生從第一部分去找出描寫“我”怕鵝原因的句子。
2、讓學生在作者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中去找找那些自然段是在寫作者怕鵝,而鵝不怕人。
3、組織學生默讀5——7自然段。
4、組織交流,提升感悟和朗讀。
5、組織匯報勾畫鵝不怕人的句子。
1、學生瀏覽一部分,找句,匯報。
2、略讀5——11自然段,找出相應的自然段。匯報
3、按要求進行勾畫標注,自由練讀。
4、交流勾畫的作者怕鵝的句子是從那些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的害怕。并用讀展示出作者害怕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
5、匯報勾畫出的鵝不怕人的句子;
交流眼前出現(xiàn)了一只怎樣的鵝。朗讀展示眼前鵝的形象。
梳理出我怕鵝的原因。
通過多種形式
讀,感悟在“我”被鵝追趕的經(jīng)歷中, “我”對鵝
鵝對“我”的態(tài)度。
四、明確金奎叔不怕鵝的原因,感悟金奎叔的確很強,鵝很弱小的具體表現(xiàn)。學習8——11自然段
1、過渡:正當作者極度恐懼、鵝十分猖狂之時,不怕鵝的金奎叔出現(xiàn)了,金奎叔為什么不怕鵝呢?組織學生默讀12自然段。
2、組織學生默讀8——11自然段。
3、組織學生匯報、研讀交流。
1、學生默讀12自然段,勾畫出揭示金奎叔不怕鵝原因的語句、理解。
2、學生默讀,勾畫、練讀,感悟。
3、匯報、研讀、交流。
梳理出金奎叔不怕鵝的原因,
在讀中感悟金奎叔的確很強,鵝很弱小。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朗讀。
五、深化主題,揭示道理
1、談話:正因為金奎叔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實在比鵝強,用語言告訴了我,讓我別再怕鵝,所以我以后一直不怕鵝了。
2、引讀12自然段。
3、組織學生對比觀察我前后對鵝不同態(tài)度的圖表。
4、小結: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同樣的一件事,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產生的結果就不同,請同學去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吧。
1、學生傾聽。
2、與老師合作讀12自然段。交流我為什么現(xiàn)在不怕鵝了。
3、學生對比觀察圖表,討論出開始我是從鵝的角度去看,后來我 是從人自己的角度去看,就產生了不同的認識,由于認識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
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作者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分析,利用圖表的牽線搭橋,幫助學生直觀系統(tǒng)地理解了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深化了主題。
對課內知識的拓展延伸,加深學生對道理的理解。
:????????????????????????????
從我的眼睛看
從鵝的眼睛看
鵝 弱
我 強
鵝? 大
我 小
我不怕鵝
鵝怕我
鵝欺負我
我怕鵝
1、本課筆觸細膩,描寫生動具體,是有感情朗讀的好材料。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要揭示的深刻道理,在讀中表露自己閱讀過程中想象到的畫面,體驗到的情緒,進而表達自己的閱讀所得。讀悟的有機結合,貫穿了整個教學,整堂課做到以讀代思,以讀促思。如,初讀課文時,知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通過邊讀邊想,把文字符號轉化為文字意義,盡快感知課文內容;講讀課文時,讓學生反復讀書,引導品詞、析句,聯(lián)系段、篇,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品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悟,領悟語言表達之微妙。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讀了有思,思了又讀“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入情入境地讀中,感悟文章中心,體會作者的情感。
2、努力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落實,本節(jié)課而言雖然學生已積淀了許多的閱讀方法,但在每一節(jié)課中還需要對這些方法進行歷練,才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這節(jié)課中包括了多種閱讀方法的演練:如標注勾畫,默讀、瀏覽、略讀、有感情地朗讀指導等,為今后學生自能讀書打下了基礎。
3、關注學生邏輯分析能力的發(fā)展,語言文字是很強的感性材料,同時字字句句也隱含著理性,本課恰好反映的就是理性的道理。如何挖掘語言文字蘊涵的道理是本課的難點,我對文本中關鍵語句,含義深刻的語句進行充分挖掘,將之圖表化、系統(tǒng)化,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作者要揭示的道理的內在邏輯性,很好地在語言文字內在與外在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讓學生更深刻直觀地感悟了作者揭示的道理。這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一
一、教材依據(jù):
本次寫字課教學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十冊教材中的《牛和鵝》一課的生字.
二、設計思想:
本課的生字中有比較難寫的字,而且字的結構較多,學生對心字底的字掌握不好,為了讓學生寫好這些字,我重點對字的結構和心字底的字進行了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重點指導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及“點”“豎彎鉤”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及“點”“豎彎鉤”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教學重點:指導“點”“豎彎鉤”的寫法
五、教學難點:指導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的字的寫法
六、教學準備:投影、古詩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人但知筆墨有氣韻,不知氣韻全在手中。
同學們,書法練習的時間到了,首先,咱們還是一起來看看同學們寫的書法作品。
(課件出示一些同學的書法作品,比較幾年來的進步)
再出示老師的字,欣賞。
最后出示書法家的,欣賞。
老師講解: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和文學、藝術等其它形態(tài)一道融鑄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和靈魂。學好書法,練得一手漂亮的硬筆字,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巨大的益處,但是學習書法又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大家有毅力、有恒心,希望同學們能勤于練習、勤于動腦,人人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
(二)、練習這五個字:
1、師導:好字不難練,關鍵是方法。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牛和鵝》一課生字的結構和筆畫。(板書:結構筆畫)
2、老師板書這五個字:惹、掐、塘、碗、屁
問:這些字是什么結構?
3、講上中下結構的惹字
(1)這個字怎樣寫漂亮呢?(從結構和筆畫方面來說)
(2)講“心”字的寫法及“點”的寫法:
①下面請同學們來看老師寫(板書“心”)
講解:心字左邊的點的起筆與臥鉤的起點在一條直線上,第二個點在臥鉤的中間,第三個點在鉤的偏右一點。
②講到點,點分這么幾種:(板書這幾種點的寫法)
右點:起筆輕,由輕到重,稍按比后即收筆回鋒。
左點:寫法同右點,只是行筆的方向由右上向左下,注意它的形態(tài)要豎一點。
豎點:起點較重,由上向下行筆,稍按筆后收筆,它一般用于字頭,筆畫直。
③心的這幾個點是:左右右
④寫好了心,那么“惹“這個字就會寫的漂亮了(老師范寫“惹”)
⑤講解寫字的方法:一看;二想;三仿。
⑥寫這個字,描一遍,寫兩遍。兩腳放平,腰板挺直,三個一要做到。
⑦學生書寫,老師巡視。
⑧展示學生寫的字,點評
4、左右結構的字:
(1)以塘為例,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左邊謙讓右邊,重點筆畫:撇、長橫)
(2)其他兩個字:碗、掐(結構緊湊、左小右大)
5、半包圍結構的屁:
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豎長撇要舒展)
6、碗、屁這兩個字中的豎彎鉤
(1)老師書寫豎彎鉤:起筆頓筆,由輕到重,轉折處圓轉,頓筆,向上出鉤。
7、學生書寫這四個字,老師巡視。
8、展示學生寫的字,點評
(三)、寫古詩:
1、小結:剛才我們寫了這五個字,掌握了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及“點”“豎彎鉤”的寫法,為了鞏固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及“點”“豎彎鉤”的寫法,讓我們一起來寫一首古詩。(出示古詩:蜂)
2、講解:這里邊有許多這節(jié)課學過的結構和筆畫,我們要仔細觀察,再寫。
3、學生書寫第一行,老師巡視
找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地老師板書,學生再寫
4、學生書寫第二行,老師巡視
找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光老師板書,學生再寫
5、學生書寫后兩行,老師巡視
找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得老師板書,學生再寫
6、點評
7、同位交換作品,將寫的好的字用紅筆圈出來
8、師:誰得到了一到五個紅圓圈?你們有進步,但還要努力。
誰得到了五個以上紅圓圈?說明你們寫字比較規(guī)范了。
(四)、總結:
世上無難事,只畏有心人,請同學們課后將今天所學的結構和筆畫多多練習,只要我們愿意練習,就一定能練出一筆好字。
(五)、板書:
結構筆畫
左點惹掐塘碗屁
右點上中下左右半包圍
豎點點豎彎鉤
八、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寫字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了上中下、左右、半包圍結構的字的寫法及“點”“豎彎鉤”的寫法,指導了學生正確使用鋼筆,有正確的讀寫姿勢,在課上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掌握擬聲詞與多音字。
能力目標: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重點: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掃清字詞與朗讀障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思考。
1.(課件先后出示牧童騎牛和鵝引頸高歌的圖片)同學們,看了這些圖,你想到了哪些詩?(詩句出現(xiàn)在圖下。)你對牛和鵝有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說)板書:牛鵝
2.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課文。(補充板書:和) 齊讀課題
3.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問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提示讀音,出示兩組詞:
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任大霖、扇動、胳臂、掙脫、腳爪
3.指名朗讀課文,結合語境對上述詞語進行正音,并理解“扳、掐、無緣無故”等詞語。師生評價。
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作者開始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怎樣?讀讀第1至4自然段。
2.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請快速瀏覽課文5~11自然段描寫的這件趣事,找出有趣的畫面讀給大家聽?并概括這是一幅什么畫面?
3. 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學生質疑、匯報。
四:布置作業(yè),練習鞏固。
1. 字形指導:碗、縛、掐;
2.抄寫詞語和喜歡的句子;
3.朗讀課文。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材與學情分析: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簡練的筆觸,生動的語言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課文內容生動,含義深刻,令人回味,是對學生進行朗讀思維訓練,積累語言的好教材。對于牛與鵝,學生還比較了解,也是喜歡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學生會很感興趣,但理解課文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的道理,學生可能分析不透,會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重難點: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過程預設: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出示牛的圖片)同學們對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鵝的圖片)你對鵝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關于牛和鵝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
2、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作者他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二、細讀探究,理解感悟。
1、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生匯報后師板書)
2、質疑。
師:根據(jù)板書,你們想提什么問題呢?
3、師歸納: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
4、請同學們自由讀5—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故事中的“鵝”在我面前表現(xiàn)怎樣?“我”面對鵝表現(xiàn)怎樣?金奎叔面對鵝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鵝呢?分別用__、﹏﹏、〓〓、(??? )劃出相關語句,寫上旁注,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5、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
預設:
(1)鵝欺負人
a.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撲打著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師: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鵝?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答。
真是一群鵝老爺呀!誰愿意來展示這些鵝老爺?shù)耐L!讀一讀。指導朗讀。
b.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了我,“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這只老雄鵝,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來啄我,并且扇動翅膀來撲打我,我?guī)缀醣凰系沽恕?/p>
讀了這些句子,你眼前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一只鵝呀?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嗎?(耀武揚威、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鵝的狂妄自大?誰來讀出鵝的不可一世。
指導朗讀。
(2)面對鵝的欺負,“我”怎樣呢?你從哪里感受到我們對鵝的懼怕?
a.我們馬上就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
b.孩子們大喊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c.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過渡:如果你就是當時這個可憐的小人兒,你會怎么辦?
帶著這種感受進入角色來讀一讀課文。
小結:從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實在太害怕鵝了,怕得膽戰(zhàn)心驚,怕得魂飛魄散。
(3)金奎叔面對鵝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在金奎叔面前,鵝又怎樣呢?
a、找出金奎叔對待鵝的句子,抓住金奎叔的動作“飛快地走、握住、輕輕地提”指導體會。
b、指導朗讀。
c、剛才神氣十足的鵝呢?用一個詞來形容鵝老爺此時的表現(xiàn)?!猜浠亩印?/p>
6、師:情況發(fā)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xiàn)在輪到鵝落荒而逃。我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對牛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對鵝也不再害怕。是什么讓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呢?
三、逐層深入,以事明理
1、找出金奎叔的話讀一讀。
2、交流通過金奎叔的話,“我”明白了什么?
3、過渡:金奎叔想告訴我們的僅僅是對待鵝的態(tài)度嗎?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
4、全班交流。
5、師小結:因為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就不同。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就應該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小故事,看你是否能運用今天所領悟的道理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
讀故事,想辦法。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fā)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fā)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fā)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師: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竟然讓她恢復了健康?
五、作業(yè)布置:
1、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fā)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2、推薦閱讀:《兩個農夫》。
板書設計:??????????
我
牛???? 欺負??????? 不欺負
鵝????? 怕?????????? 不怕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圖片:(牛)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牛有什么印象?
(鵝)的圖片:這是什么?你對鵝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p>
“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闭埬阕x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會得到什么啟發(fā)?
板書課題:《牛和鵝》 齊讀課題。
老師從同學們差異的眼神中讀懂了,同學們可能在想:老師為什么把“?!弊謱懙媚敲葱。谤Z”字寫得那么大呢?讀課文,你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并且想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書中的生字新詞都認識了嗎?那我要考考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
出示詞語:任大霖?? 屁股?? 飯碗??? 池塘???? 惹怒???? 吭吭???? 無緣無故??? 握???? 掐住???
扳牛角?? 吁哩哩哩??? 掙脫束縛
師:請你來談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順序來敘述)
師:你現(xiàn)在知道老師問什么把“?!弊謱懶?,“鵝”字寫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
三.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師:作者相信這與話嗎?他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牛和鵝的呢?
板書:欺負??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xiàn)我們對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詞來體現(xiàn)我們對鵝的做法?
這就是我們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啊!
師:后來,對待牛和鵝的態(tài)度有變化嗎?
生:有。(不再害怕鵝,也不再欺負牛)
2、師: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發(fā)生了一件事,我記住了金奎叔說的話,而且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他的話,金奎叔的話真有魔力呀,對作者產生了如此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到底金奎叔說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來嗎?
生說,(出示課件)[金奎叔說:“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記著,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p>
師:那么,關鍵是其中的哪句話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憑這點”是指鵝憑借哪一點來欺負人?[鵝把我們看得比它小]
是啊,鵝總是憑這點來欺負人,所以我們總是(遠遠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
3、師:可是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fā)生,我們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鵝便狹路相逢了。到課文中去找相應的段落。
(生讀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體會鵝的[神氣])
課件出示:[孩子們大喊一聲,……鵝要咬死我了]
(體會到鵝的霸道、神氣、囂張)
師:你能試著讀出鵝的神氣、霸道嗎?
師:你還抓住那些詞語,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我得狼狽不堪,)你能試著讀出來嗎?
師:誰能完整地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即把鵝的神氣、霸道,又把我的狼狽讀出來,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你的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從鵝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p>
師:在你的想象中,由這只神氣的、霸道的、囂張的鵝,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為強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給了我們觀察的機會,書籍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我們要學以致用)
師:當這只鵝,這些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該怎樣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負嗎?金奎叔怎么說的?(那咱們可不答應)
師:好,我們來看看金奎叔面對這只鵝時是怎么不答應的?
[課件出示:他飛快的走了過來,……逃命了。]
師:自由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生動再現(xiàn)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
師:你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從金奎叔的表現(xiàn)中,你體會到什么?(在強者面前不畏懼)
師: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說,“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p>
[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確實比它強啊。]
師:因為從鵝的角度出發(fā),(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同樣的道理:[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我們確實比它弱啊。]
師:從牛的角度出發(fā),(生)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師:但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生)可我們實在比它弱啊!
師: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
三.總結:
[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話]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得到了啟迪,直到現(xiàn)在,仍記著金奎叔的話,其實他是記住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生命應該互相尊重,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修改板書:牛鵝)
師:我們都應平等地對待,不存在欺負與害怕,只要我們時時換角度看問題,想問題,這樣,你曾經(jīng)討厭的同學是否也變得可愛了許多?你曾經(jīng)反感的父母的嘮叨是否也親切了許多?
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板書設計:
牛和鵝
欺負?????????? 害怕
不欺負?????????? 不害怕
不同角度?????????? 不同結果
《牛和鵝》教案設計篇十五
一、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共38人。其中男22人,女16人。他們有較強的是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我”因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說明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結果大不一樣。
三、教學目標:
1、會讀寫生字、新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生字新詞。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中一處破折號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好處;學習準確使用動詞使文章更生動。
4、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難點分析:教會學生由讀文——理解課文——領悟到“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边@個道理的過程。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 (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 (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保┱埬阕x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fā)。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把課文讀通順。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①(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②男女生賽讀
③指讀象聲詞
④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4.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這個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tài)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生讀,師巡)
2. 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學們找得很正確!就像大家所說的,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請你認真讀讀5-11自然段,在小組內說說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互說)
3. 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 請同學們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的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我, “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體會到鴨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鴨子!
你能讀出鴨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
同學們練習的很投入,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5. 我們害怕鴨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請你看這句話?。ㄕn件出示)
他飛快地走了過來,一把握住鵝的長脖子。鵝用腳爪劃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
指名回答:“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語生動地再現(xiàn)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你能讀出鵝的害怕嗎?自己練習讀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聽?我們一起讀讀。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7. 好,同學們很會讀書,能運用不同的符號做出標記!誰來說一說作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tài)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fā)?誰來說說?(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
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錯!
四、總結升華
作業(yè)設計: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抄寫詞語
板書設計
牛和鵝
欺負 怕
我
不欺負 不怕
牛和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做《同步探究》的題目,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1.聽寫本課的生字詞。
2.同位互批。
3.評價并改錯。
二、做《同步探究》的題目。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中的這點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話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發(fā)?
三、小資料:
牛和鵝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個放大鏡似的,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馴良、溫順。而鵝則相反,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縮小了。在鵝的眼睛里,人比自己還要小。所以鵝不怕人,常常主動去啄人,企圖嚇唬人。然而適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腳。
四、小練筆;
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從事實出發(fā);同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結合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寫一寫。
(讓學生通過漫畫演示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帶著固有思想看問題這一點,為后面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真正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五、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配樂)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
作業(yè)設計: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閱讀中的《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請你在課后讀一讀。
板書設計:
牛和鵝
牛和鵝的眼睛
尊重客觀事實
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七、課堂練習:
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從事實出發(fā);同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結合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寫一寫。
八、作業(yè)安排: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閱讀中的《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請你在課后讀一讀。
九、附錄:教材及小馬過河課文
十、自問自答:
參考小馬過河由淺入深經(jīng)行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22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