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五篇(實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08:19:4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五篇(實用)
時間:2023-04-04 08:19:47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篇一

1、 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培養(yǎng)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 在1-100的自然數(shù)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

找因數(shù)的方法。

(一) 游戲引入新課

1、

①、用12

②、再與其他同學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數(shù)。

4、 總結:

①12的全部因數(shù)有:1、2、3、4、6、12。

②體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5、 練習: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數(shù)。

(二) 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無紙化備課教學設計

1、 練一練。1、填空。

2、 第2題: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數(shù)和21的因數(shù),并用不同

的符號作好記號,然后讓學生說說找因數(shù)的方法。最后,說說哪幾個數(shù)既是18的因數(shù)、又是21的因數(shù)。

3、 第3題:利用數(shù)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shù)的方法。

4、 第5題:可以引導學生用找因數(shù)的方法進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種裝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個因數(shù),只有兩種裝法。

(三) 總結

四、 板書設計

找因數(shù)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數(shù)有:1、2、3、4、6、12。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們初步掌握了找因數(shù)的方法。但在具體實施時很難正確得出結果,即使得出了結果,書寫不規(guī)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數(shù)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書寫的;找因數(shù)的時候不準確。在經后的練習中應及時糾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篇二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①走100米,數(shù)數(shù)大約有幾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一、復習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聽說過五指山嗎?西游記里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shù)學王國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

1、復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說出表示的符號并板書;說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厚約15( )。

導入:拇指峰上住著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曹老師在從無錫到宜興的`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標志:(距宜興?千米) ②限速標志:

③汽車的里程表、時速表: ④地圖: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

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現(xiàn)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1)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shù)了數(shù),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xiàn)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愿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shù)一數(shù):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為什么?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qū)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qū)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里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著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里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么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后用這些方法驗證剛才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曹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曹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遠嗎?你會怎么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1)你們的收獲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周年的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3)咱們中國的鐵路也很發(fā)達,估計鐵路的長度:(想想做做6)

(663 1157) (組內交流估計方法與結果)

(4)三( )班千米錄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系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篇三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課件、計數(shù)器等。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

(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

(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shù)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guī)則,填一填。

5.第7題:數(shù)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然后再根據(jù)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篇四

1.使學生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類推的能力.

3.培養(yǎng)探索、應用的意識.滲透變與不變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一、復習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關系.

(1)指導學生自學例1.出示自學提綱:

a.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b.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c.1平方分米與100平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書)

2.推導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的關系.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2)(演示動畫“面積單位間的進率2”)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劃分成100個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結: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斷.

(1)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樣大 ( )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五、課后作業(yè)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張寫字臺的臺面長是13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條人行道長20米,寬4米。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積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磚鋪地,需要這樣的水泥磚多少塊?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認真觀察、參與獲取新知識的全過程.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篇五

郵票中的數(shù)學問題。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經歷探究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

納、推理能力。

進一步理解運用綜合知識。

多媒體課件。

1.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和郵政相關費用表。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5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3.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貼3張郵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1)不超過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說一說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0頁)

(2)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0.8×2=2.8(元)

1.2×2+0.8=3.2(元)

(3)你認為可以再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4.布置作業(yè):

如果想最多只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

加什么面值的郵票?

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5.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并說一說。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知道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嗎?交流后,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于各種郵政業(yè)務。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2312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