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實用(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13:01:14
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實用(四篇)
時間:2023-04-04 13:01:14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篇一

不少人,尤其是老一輩人認為,小孩學習數(shù)學就是學算術,狹隘地說,認為數(shù)學就是學習怎么計算。在城市里,幼兒園老師、爸爸媽媽、包括孩子們的爺爺奶奶,都迫不及待教孩子怎么做算術題。從個人角度出發(fā),我感覺一年級數(shù)學難上加難的就是計算教學。

或許,換個角度,會覺得一年級計算課甚是簡單,孩子們都會算了,老師不是輕松許多了嗎?

其實不然:一年級孩子的習慣正在養(yǎng)成階段,課上靜下心學習的時間并不長。所以,當他看到課上是老調重彈的計算題,一部分人往往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都會了,不喜歡再去傾聽學習。而從做作業(yè)上,老師又無從發(fā)現(xiàn)誰還存在算理不清的問題……

比如,今天學習整十數(shù)加幾和相應減法時,全班幾乎所有孩子會算出結果。但是,在說說怎么計算時,大家都有點焉焉了。一些孩子并不積極去說。其實也能理解孩子的狀態(tài),這么簡單的4道算式,范老師非讓我們繞著說呀說呀,孩子真不懂老師的用意。問題總要積極去解決,采取調整的永遠是我們這群服務者。如果讓我再上一次這個內容,應該會調整如下:

1、前測,了解學情;糾錯,明晰方法。

出示50題整十數(shù)加幾和相應減法。孩子們算完后,同桌交換當場批改。批改后,把錯題拿出來進行交流:哪里算錯了。在糾錯的過程中漸漸明晰,計算這類題時,可以根據數(shù)的組成想。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結果就是幾十幾。幾十幾里去掉幾個十,結果就是幾個一;去掉幾個一,結果就是幾個十。

2、練習,鞏固算法;情境,感悟聯(lián)想。

書本例題的情境圖作為練習使用,讓學生根據一幅圖,寫四道算式。學生從中既鞏固算法,又認識到,在計算整十數(shù)加幾和相應減法時,還可以根據算式間聯(lián)系進行聯(lián)想,直接推算結果。

3、介紹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完成書本鞏固練習。

這樣調整,建立在孩子已有基礎上。一開始的50題,對孩子們來說有一定挑戰(zhàn)性,產生的問題,又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說算法的資源。書本例題促成孩子們認識到,當算式之間有聯(lián)系時,可以聯(lián)想直接推算。最后鞏固練習。

后記:下午集體備課時,同事們都反應,學生對于算理懶于去說。大家分析,第一,學生數(shù)的組成學得不夠扎實;第二,學生已經會算,就懶于再去說組成。其中說到了一個細節(jié),在說算理時,比如34-30=4。我認為只要學生說到“34里去掉3個十,就剩4個一”就行。有老師認為,既然是說算理,就要說明“從3個十和4個一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當然,后者表達很具體,但是,小學生如果能理解從34里去掉3個一,其實也就默認了他對34的組成的理解。關鍵是理解,說的細節(jié),我認為,兩者皆可。不懂老師們對這個小問題怎么看?

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篇二

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我教學了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一方面。為了鞏固10~20各數(shù)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后面學習進位加法做好準備。在前面的數(shù)數(shù)活動中。學生已經有了數(shù)出10,再數(shù)出幾,就是十幾的數(shù)數(shù)經驗。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將抽象為十加幾就是十幾以及相應減法的運算。

新課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從11至20各數(shù)中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數(shù)字。用小棒擺一擺。讓別人一眼就看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同學們在擺的過程中。嘴巴說著這個數(shù)的組成。比如。十三,是有一個十和三個一組成的。接著。我讓同學們看著你擺出的這個圖列出四個算式。孩子們很快就列出了一圖四式。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13的板書在黑板上。結合小棒圖說一說算式中的13。10和3分別表示什么。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接著全班交流。

張峻然同學。在交流算法時說,我們可以把大數(shù)記在心中。然后伸出三個手指頭接著往下數(shù)就可以得出十加三。等于十三,。我把這種接著數(shù)的方法稱之為張俊然法,。

王梓聲同學說。像這種十加幾的加法算式。我們可以直接想:十加幾就是十幾。我給大家總結稱這是王梓聲法。在王梓聲法的引導下同學們總結出,十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十。得幾。

在教學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時,。我們班的夏一同學總結說我們可以先不看十位上的一。這樣就變成了幾加幾。不過在寫結果的時候。一定要記著把前面的十位再給加上。例如。十一加二,我們可以想。個位上的一加二等于三。寫結果的時候,再把十位上的一寫上就是十三。

多么簡便的方法呀。我大力的表揚了夏一。她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原本是十幾加幾的數(shù)。通過夏一的好方法。就把十幾加幾變成了幾加幾,。這個方法老師給她起個名字叫夏一法。夏一的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在十幾加幾不進位加法中運用。也可以在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中運用。孩子們運用夏一的這種方法。簡便了計算過程。降低了計算難度。全班同學用掌聲和歡呼聲感謝夏一的智慧貢獻。

由于沒有同學說到用計數(shù)器,來幫忙計算,。我就把老師用的用計數(shù)器來計數(shù)的方法分享給同學們。大家發(fā)現(xiàn)。用計數(shù)器撥一撥的方式也很簡便。例如。十三減二,我們可以在計數(shù)器上先撥十三。十位上一顆珠子,個位上三顆珠子。減二,怎么減呢,就在個位上去掉兩顆珠子。結果就是十一。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用計數(shù)器來計算的時候很直觀,很簡便。

雖然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通過運算深化學生對十一至二十各數(shù)的認識。不把運算方法的教學作為重點。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些同學的方法特別好,他們喜歡思考,善于表達,在交流和分享中,很多很好的方法,就被同學們掌握了。

反思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就是操作活動少了,我本來覺得老師用計數(shù)器撥一撥就行,孩子們能理解,可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這樣的操作活動還不能少了,那今天晚上的作用就布置操作的作業(yè),彌補不足。

你有一種想法,我有一種想法,交流后就會有兩種以上的想法,親愛的孩子們期待著你們每節(jié)課上都能開出智慧的花朵。

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篇三

聽了老師《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這節(jié)課,我感覺非常不錯。教學結構清晰,整堂課比較注重在口算方法上的引導,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和諧。這對剛參加工作的鄔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下面我就聽課后的一些商榷之處,不當之處還請諒解。

1、用小棒擺13根,然后看圖寫算式環(huán)節(jié):

10+3=1313-3=10

3+10=1313-10=3

我認為:寫完算式后,老師可以就介紹加法算式、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了,然后再讓學生說:看著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小結: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2、我反觀課后練習,發(fā)現(xiàn)有口算“十幾加幾”的算式。所以,我認為這堂課的課題定為“11—20以內不進位加法或減法”更合適。在學生能口算“十加幾及相應的減法”后,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遷移自己算“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算式。

3、這節(jié)課,我們即使不教,學生也會算了。那么老師該教什么?我認為:加強學生快速口算此類題也應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因此,老師在歸納小結算法后,應多加強此類題的口算訓練,比如可以多做些口算卡片讓學生練習。

十加幾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評課篇四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在課堂上的活力和*,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本節(jié)課的亮點有:

1、在導入時設計數(shù)學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剛開課時的拍手游戲,即讓學生復習到了10的組成,又能讓孩子們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在教學中,馮老師創(chuàng)設了擺圓片的情境,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擺的活動中去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圖意,然后列算式,9+1=101+9=1010-1=910-9=1,并說說算式的含義是什么,很好的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然后教師板書,再重點強調加法指組成,減法指分成,強化了算式的含義。

3、練習有層次,形式多樣。

這節(jié)課的練習量很大,而且形式很多,有開始的擺圓片,接著還有用手勢表示得數(shù)的練習,闖關練習,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對本節(jié)課所學新知也有效的鞏固了。

4、在整節(jié)課中,學生和老師交流的很熱情,而且教師注重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對別人評價的能力,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上數(shù)學課,能力得到了鍛煉,很好的體現(xiàn)了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

建議:在教學5+5=(),10-5=()時,馮老師讓學生自己去試著畫圖表示一下,而且涂上顏*。但很多孩子還是沒有很好的去理解如何畫,可以用學具去擺一擺,既節(jié)省時間,又直觀明了的讓學生看到一圖不一定是四式,這樣的就是兩個式子。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24768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