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200字 史記讀后感500字(實用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34:45
史記讀后感200字 史記讀后感500字(實用6篇)
時間:2023-06-06 14:34:45     小編:zdfb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一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后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看《史記》就仿佛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二

這一集簡直可以當作笑話來講。

衡山國的諸侯衡山王。王后死了,王后的大兒子是太子,二兒子和小女兒聯(lián)合新王后來反對太子,特別是小女兒很放蕩。也許權高位重的人都是這樣的,自以為聰明,結果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衡山王要造反,還沒造起來的時候,太子告弟弟,說弟弟謀反,而且和侍女私通;衡山王又告太子不孝;當漢武帝徹查的時候,太子弟弟為了脫罪,又告他爹謀反。亂成了一鍋粥了。

結果就是被漢武帝一鍋端。

聽得真的是很好笑。

所以也深刻的理解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首先連自己的家務事都擺平不了,還談什么謀反。帶著很輕松的心態(tài)去看待這樣的歷史,只是覺得很荒誕,王立群先生的描述似乎讓我看到了一場場默劇。

可是身處其中的人卻怎么不能輕易的看透看穿呢?

這樣的糖衣炮彈裹著親情的外衣,真正打擊起來的時候卻是威力無比,讓人連反抗的余地都沒有了。所以,有的時候,并不是表面上人對你好就是真的好,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分辨誰是真的好,而誰在包藏禍心。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三

在《史記》中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項羽本紀》?!俄椨鸨炯o》中的項羽在走到絕路時,還能為騎士表演突圍、斬將、奪旗,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是彌足珍貴的。但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項羽在與愛妾虞姬訣別時,一遍又一遍的慷慨悲歌、淚流不止。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還有著這樣的兒女情長,在我看來,這正是一個英雄最必不可少的東西——情義。

說到情義,那一定少不了伯牙和鐘子期。他倆的情義可謂是家喻戶曉,令人羨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于情義的名言,比如宋代王安石:人生樂在相知心。還有唐代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梢娗檎x是多么的重要。

歷代文人對《史記》都有著很高的評價。魯迅稱他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足以體現(xiàn)他在歷史文壇的地位。且史記還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用紀傳的形式記錄了西漢武帝前的各色歷史事件,改變了如《春秋》等編年體格式記敘方式,開創(chuàng)了文書編纂的先河。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所謂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便是這個意思。讀史,就是從前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吸收營養(yǎng)。

且《史記》中有許多其他史學家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這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收入書中,用犀利的語言,寫真實的故事,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歷史如夢,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輩當努力,誰與爭鋒!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四

書是人們擴大知識面的一種東西。在我的一生中,我最愛讀的一本書是《史記》。《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本紀專體通史。全書共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五個部分,一共52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年間長達3000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歷史,全面而深刻地反應了我國古代的社會面貌。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20歲時出外遠游,游遍名山大川,考察古跡,采集傳說,為后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并終于征和二年(前91年)完成了全書的編寫工作。

高祖到東恒去,途中路過柏人縣,趙相貫高等人暗設埋伏,想要殺害高祖,高祖本來也想在柏人留宿,可是轉念一想,“柏人”字音與“迫人”相同,就沒有住在那里。代王劉仲棄國逃亡,到洛陽投案自首,高祖廢掉他的王位,改封為合陽侯。

《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完成的,值得我們讀一讀。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五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史記》,那里面一個個小故事令我深有感觸、大有啟發(fā)。

《史記》由西漢司馬遷編寫,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它記事翔實,內容豐富,共有一百三十篇。

其中《臥薪嘗膽》的故事令我很感動。它主要講了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被夫差羞辱天天在馬棚干活。他立志報仇雪恥,于是睡柴草、嘗苦膽,回到越國后奮發(fā)圖強,最終打敗了吳國。

我想,勾踐忍辱負重,時刻不忘自己的恥辱,臥薪嘗膽,多值得我們學習啊?!坝兄菊?,事竟成”,我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必須像勾踐一樣有恒心,有毅力,要想成功,就得做一個有志者,一個苦心人。

故事《毛遂自薦》也讓我受益匪淺。毛遂有那樣的勇氣向楚王推薦自己,我真是很佩服他。這不由讓我想到了每學期剛開學時選舉班干部。有些較優(yōu)秀的同學因為沒有人推薦他,沒被選上,所以心里暗自難過。如果采用“毛遂自薦”的方法,說出自己能做班干部的理由,說不定老師和同學會贊同呢。

讀了《史記》,我不僅了解了大量歷史故事,更是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無窮的快樂。

史記讀后感史記讀后感篇六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這本著作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歷史經驗和教訓。

《史記》主要講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共3000多年的歷史,它結構嚴謹,史實豐富,內容精彩,真不愧為全人類的歷史瑰寶、文學著作。

讀了《史記》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定律”:每逢一個帝王昏庸無能,對人民實行殘暴統(tǒng)治,他的王朝總會滅亡。每個亡國之君都是失去了民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述楚漢之爭的那些章節(jié)。項羽身為一代西楚霸王,最終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這是多么遺憾??!但這個遺憾并不是意外造成的,而是項羽剛愎自用、不重用人才、有勇無謀等自身因素造成的。劉邦開始時只是一介村夫,到最后卻消滅了項羽并建立了漢朝,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這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劉邦求賢若渴重用人才、善用人才、善于抓住機會等多個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造成的。

書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一章節(jié)也令我印象深刻。周幽王落得個被外族人殺死的結局也非意外造成,那是因為他失信了。正是因為周幽王拿烽火這個重要戰(zhàn)爭信號開了幾次玩笑,使諸侯失去了對他的信任,以至于在犬戎族進攻都城,周幽王下令點燃烽火時,竟無一兵一卒前來支援,才導致國破家亡的悲慘結局。所以這應了一句古話:“人無信不立”。

《毛遂自薦》的故事讓我得到了許多啟迪。在趙國都城被圍,平原君奉命帶二十人到楚國向楚王求救兵,合適人選卻只有十九人的情況下,毛遂勇敢的站出來自薦,這種勇氣值得贊賞。在平原君和楚王交涉了一上午而遲遲未決的情況下,毛遂僅憑一張嘴,一段話就說服了楚王,這足以看出毛遂的機智超人,口舌過人,膽魄驚人。這個故事也告訴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要勇敢地抓住展示自己的機會,大膽地去做自己想做的、可以做的事,這樣才可能成功。

“讀史可以明智”,《史記》讓我獲益無窮,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更讓我體會到了以史鑒今的好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27276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