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烏塔讀后感400字四年級7篇(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51:57
2023年烏塔讀后感400字四年級7篇(精選)
時間:2023-06-06 16:51:57     小編:zdfb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一

最近,我們學完了第七單元。其中《烏塔》這篇課文使我記憶猶新。

課文中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一人周游歐洲的故事。烏塔做事十分周全,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準備旅行。她還很勇敢,很熱情她擁有的許多品質都是我們身上欠缺的。

在中國,父母都很疼愛兒女,使他們如同弱小的花蕊,藏在綠葉中養(yǎng)尊處優(yōu)。同樣是家中的寶貝,中國父母讓孩子待在家里,烏塔的父母卻放手讓烏塔自由飛翔。其實,過度溺愛對我們的成長有弊無利。

比起烏塔,我們該慚愧。相仿的年齡,卻有著大不相同的地方。我們像溫室中的花朵,雖看著富麗堂皇,卻終究少了那么一絲頑強的生命力。烏塔,她是開在原野的玫瑰。溫室中的我們,到頭沒有平原上的玫瑰嬌艷。她的自強,勇敢,獨立,都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們去文具店買筆,見到店員阿姨都害羞,更別說打招呼了??墒?,烏塔還能鎮(zhèn)定,神態(tài)自若地周游列國,在旅店碰到陌生人也會熱情地問好。這一點,我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我們應當學習烏塔,學習她的大方,爽朗,熱情,自立。海闊憑魚游,天高任鳥飛。我們要懂得的還有很多。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二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旅行很多國家的故事。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自己。我今年已經(jīng)10歲了,但是還不會燒菜,洗衣服,去旅行的話,也是跟著媽媽一起去的,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去旅行。

元旦的時候,媽媽急著要出門,就把公交卡交給了我,讓我自己坐車去妹妹家。我在黃山區(qū)坐上車,本來應該在職工醫(yī)院下車,可是,我到了阿波羅那一站,已經(jīng)下車了,然后步行到了妹妹家,這件事,讓我很懊喪。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墒?,我想了想我的周圍的同學,他們也和我一樣,依然是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甚至現(xiàn)在上學也要別人接送,我覺得我們應該擺脫小皇帝,小公主,做一個自力更生的人,這樣長大之后,對社會才能有用。

我們每個少先隊員,要做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首先要做到:

二、上學的時候,不要讓家長送你,這樣會耽誤父母的時間;

四、要學著在生活上,幫父母做點事情,學會生活的技能。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三

最近學了《烏塔》一課后,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的是一個叫烏塔的14歲小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里認識了旺曉潔的故事。

你一定會想,這么小的孩子獨自出門旅行,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吧。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其實就連旅費也是烏塔自己一點一點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子玩。

烏塔小小年紀卻如此自立,反觀中國的孩子,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學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但他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

我想對中國的父母們說:請為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更完美,請讓愛更充實!

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游的?作者頓時語塞,后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

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制,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只丑小鴨。

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天數(shù),她居然就準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缺乏自立!

讀了《烏塔》之后,我要自己學著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床,自己疊被,校園內的事情盡量自己解決。家務:學著做飯,現(xiàn)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著拖地,掃地,我現(xiàn)在會拖地了,學著自己洗衣服,學著自己獨立睡覺。

朋友們,期待著我的好表現(xiàn)吧,你們將為我喝彩!

所謂“感”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后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fā),還要弄清論據(jù)和結論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傊灰窃髌返膬热?,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xiàn)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lián)想要注意形式

聯(lián)想的形式有相同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lián)想與相似聯(lián)想這兩種聯(lián)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xiàn)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lián)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于學習的讀后感應該讀什么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白x”的內容不放松。

以上五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shù)”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jīng)]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lián)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shù)母惺茳c,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后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四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感受深刻。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第一眼看課文題目的時候,以為課文講的是一個很著名的橋,或一個很黑很暗的橋呢?答錯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德國的小姑娘,獨自一人外出旅游,很勇敢,怕困難的事情。

接下來,就由我,領著大家來回顧一下課文吧!

我在羅馬下了車,來到一家青年旅館。我走到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床上正躺著一個金發(fā)小姑娘,睡得正香。

到了晚上,我通過和小姑娘交談,知道了小姑娘叫烏塔,出生在德國,在三年里設計了很多旅行路線。暑假已經(jīng)游覽了很多地方了。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有時候我們真的要好好學習一下外國人的好習慣。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五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明白了一個十四歲女孩獨自一個人周游歐洲的故事,她的獨立讓我深深震憾。

烏塔對我而言,她才比我大幾歲,是我的同齡人,但她的獨立性卻遠遠超過了我。在生活中,父母總是慣著我,餓了給我送面包,渴了給我遞果汁。

人總是要獨立的,不能長時間依靠父母,要堅強、勇敢。如果不獨立,那個人就會缺乏信心,缺乏鍛煉,不能適應環(huán)境。因為獨立,烏塔才能到各個地方旅游;因為旅行,才能使烏塔積累經(jīng)驗;因為旅行,才能使烏塔有工作經(jīng)驗,賺到錢繼續(xù)支持旅行。

假如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像烏塔一樣,堅強勇敢,計劃周全;我更會像烏塔一樣享受每一個地方的美。

于是我跑去問媽媽:“為什么僅有外國的小孩才能獨自出去旅游呢?那中國小孩呢,為什么不能去?”媽媽看了我一眼,認真地回答我說:“中國的教育方法和外國的教育方法是有區(qū)別的,外國的小孩7歲就開始獨立,而我們中國的小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15歲了自我都不會買車票呢,你會自我買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想想還真不會。但我立刻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后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多看書,多讀報,慢慢地培養(yǎng)本事,積累知識,爭取自我也能出國旅游。媽媽聽了開心地點了點頭。我們擊掌為盟,期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僅有真正獨立應對社會,人才能真正長大。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六

烏塔》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于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中國小孩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讓人覺得中國小孩很不禮貌。我還感受到烏塔的獨立性很強,居然敢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讀到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我獨自一人下太白巖時,爸爸總是不放心,在小路旁看了又看,并且讓哥哥在山下接我。哎,不就是下個太白巖嘛!爸爸就那么放心不下,假如我也去游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煉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

我還從“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很細心,也很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jié)都想得很周到。說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游歐洲,想想看游歷歐洲需要那么多錢,她卻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掙,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兒!

讀完《烏塔》這篇文章后,使我十分羨慕烏塔,羨慕她獨自一人游歐洲多自在呀!而我——中國小孩就連獨自一人游重慶、北京都沒有想過,更別說歐洲了,就是想過父母也只會說讓你掃興的兩個字,那就是“不行?!蔽叶嗝聪M袊募议L也能像外國家長一樣鍛煉我們的獨立性。

烏塔讀后感四年級篇七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一個年僅只有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竟然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烏塔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掙生活費,如果換成是我,肯定會喊哭喊累,賴著不做。我們中國的小孩子因為科技發(fā)達,所以每個人都有著依賴思想,每天放學要么就是爸爸媽媽來接,要么就是自己搭車回家,而烏塔卻一個人游歷歐洲,可想而知她在自己國家都是獨自一個人走著回家的。

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我想:要是我和烏塔生活在一起,我會以她做我的榜樣,學習她那種獨自生活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

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向烏塔學習,每天早起早睡,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碗,另外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比如說擦窗戶、掃地、拖地。

除了這些,我還要提出倡議:我們要自己做自己的事,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游的?作者頓時語塞,后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

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制,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只丑小鴨。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天數(shù),她居然就準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缺乏自立!

讀了《烏塔》之后,我要自己學著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床,自己疊被,校園內的事情盡量自己解決。家務:學著做飯,現(xiàn)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著拖地,掃地,我現(xiàn)在會拖地了,學著自己洗衣服,學著自己獨立睡覺。

朋友們,期待著我的好表現(xiàn)吧,你們將為我喝彩!

最近學了《烏塔》一課后,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的是一個叫烏塔的14歲小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里認識了旺曉潔的故事。

你一定會想,這么小的孩子獨自出門旅行,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吧。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其實就連旅費也是烏塔自己一點一點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子玩。

烏塔小小年紀卻如此自立,反觀中國的孩子,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學生考上了一所大學,但他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

我想對中國的父母們說:請為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更完美,請讓愛更充實!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2998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