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元宵節(jié)的來歷介紹篇一
湯圓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和它粘性高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積食腹脹。正常人食用湯圓不要超過二兩,以一兩到二兩為宜。吃湯圓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吃湯圓之后飯碗主食要適當減少,避免積食家中腸胃負擔。消化能力弱的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湯圓。
湯圓不能當早餐
每年元宵節(jié)我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湯圓,有些家庭當天吃不完還會冷凍起來當做第二天的煮熟當做早飯使用。其實湯圓是不適合當早飯吃的,一方面是湯圓不利于消化不說也不能提供人體整個上午的能量供給,也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在早晨空腹的時候吃湯圓還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惡心、泛酸、燒心等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湯圓不適合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全者食用,幼兒不滿三歲也不宜吃湯圓。
元宵節(jié)的來歷介紹篇二
1、元宵
元宵又名湯圓、說團、圓子等,在我國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元宵節(jié)必吃元宵,以取“團團如月”的吉祥意思。
2、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元宵節(jié)的來歷介紹篇三
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jié)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該節(jié)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fā)展過程。而關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民間還有不少有趣的傳說。
元宵節(jié)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打燈謎、扭秧歌等很多娛樂節(jié)目,但吃元宵可謂元宵節(jié)的重頭戲,它和漢武帝的寵臣東方朔有關。東方朔為了讓一個叫元宵的宮女和家人團聚,故意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城里起了很大恐慌。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心中大驚,連忙請來東方朔。東方朔順勢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
中國曾經是詩的國度,寫元宵節(jié)的詩歌不計其數,但其中最有名的恐怕還是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边@首淺顯如白話的小令,隱含著一抹凄美的傷感,人們常把它和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相提并論,為這個中國的“情人節(jié)”注入了些許美麗的哀愁。
如果說唐朝詩人張祜的“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睅е蹨唹邀惖拿栏械脑?,那么宋詞大家姜白石的“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則顯示了一絲笙歌歸院落,煙花散盡人獨立的景象。詩充滿著畫面感,和濃郁的市井生活場景,清幽動人,也折射出平民生活的艱辛。美好總是有代價的,而溫暖的背后常常是生活的艱辛。當我們現在深夜出外到小吃攤上吃一碗餛飩時,所感受到的正是這樣一種穿越的畫面。人的物質生活可以隨著時代而改變,所不變的正是這種日日如新的生活情景。
元宵節(jié)總是和娛樂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追求歡樂的本能。在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記載:每逢燈節(jié),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粼粼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而“猜燈謎”始于南宋。據周密《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明朝張岱在《紹興燈景》中也記載著這樣的畫面:“紹興燈景,為海內所夸者無他,竹賤、燈賤、燭賤。賤,故家家可為之;賤,故家家以不能燈為恥……城中婦女多相率步行,往鬧處看燈;否則,大家小戶雜坐門前,吃瓜子、糖豆,看往來士女,午夜方散。”
這是一幅極其動人的世俗畫面,生動,活潑,可親,可觀,可賞??上У氖请S著農耕時代閑暇生活的消失,現代人再也難以看到這種鮮活的生活美景了,這是頗為可惜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30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