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一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wù)類,共10大類,讀后感《《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弊越詠碓鴩捅徽缛宋锓顬椤肮賵隹!?。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孟、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二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对鴩視酚涗浟嗽鴩谇宓拦?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推崇備至。時至今日,民間還流傳著“為官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而《曾國藩家書》也不僅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還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書。家書一部,修身、齊家、治國,用心良苦!戎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在當今社會,教子成材一直是困擾天下父母的最大難題,很多孩子因為成績不好就會被貼上“笨小孩”的標簽。一百多年前的曾國藩,小時候也被看作是不會讀書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的一個夜晚,有一個14歲的小男孩正在點燈苦讀。此時這戶人家的房梁上趴著一個賊,他就打算等這戶人家的燈都熄了,趁著黑燈瞎火他好下來偷東西。這主意是沒錯,這想法也沒錯,可問題是底下讀書這孩子他特別的笨。他在底下背《岳陽樓記》,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來。倒騰來倒騰去,十幾遍下來小偷都基本上會背了。這個小偷最后實在忍不住了,“噌”的從房梁上跳下去了,劈手把他手里的書奪過來,往那個桌上一扔:“瞧你個笨樣,你說這文章有什么難背的?”小偷一張口,就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說完了袖子一甩滿臉激憤地揚長而去,東西也不偷了。很遺憾,我們不知道這個聰明的賊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們知道這個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當時名字叫曾子城,這個名字大概我們都不熟,但他后來改了個我們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的家書》內(nèi)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解讀》講述了:正如人生成長的階段不可超越一樣,生活的歷練與世事的洞明是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體悟的煉獄,更是走向人一生通達化境的必要旅程。跟隨曾氏的朝圣之旅,感受一個生命的人生軌跡,參透一種人性的生命智慧,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從中找到你我正在尋覓的思想捷徑。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三
關(guān)于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關(guān)于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總是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讀書活動,我終于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wù)軍工企業(yè)安慶內(nèi)軍械所,是洋務(w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钡拿烂瓕τ跉v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lǐng)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yīng)。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透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曾國藩更是總結(jié)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xiàn)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教育的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chǔ),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么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四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一生惡名與榮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之賊”、“曾剃頭”的惡名。他作為一位儒丈,卻能善始善終,成為時人推祟的處世圣人,他家族興旺,成為了每個成功者爭相效仿的楷模;他作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給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經(jīng)驗。換句話來說,曾國藩在近代中國是一位影響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廣為流傳,乃至于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澤東對他這位有名的老鄉(xiāng)評價甚高,歷數(shù)古代帝王無贊語,獨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之為“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梁啟超曾驚嘆:“如無曾文正毅力,必為失敗之人”。這些都歸于曾國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學問中能流傳后世的一套——《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最有影響力的100封家書中,每篇都是膾炙人口,每句話都耐人品味。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其中一篇——對其弟們勸學的之道。簡述了:讀書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無遺憾,要做到這點,十分不容易。聞道,必須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經(jīng)沒有把握,有怎么能聞道呢?
“唯學問遠過古人,乃可評譏古人,而等差其高下”。學問之道,不可輕率地區(qū)評價或譏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評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而現(xiàn)在那些講理學和漢學的人,動不動就貶評漢唐儒家,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習。善于學習的人應(yīng)該對古人的書籍,逐一品讀,不能妄加評論。只有學問遠遠超過了古人,才可以譏評古人,排列古人的高下位置,才是學問之道。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對于《曾國藩家書》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的語錄,本人雖是淺讀,但卻收益良多,讓我也懂得了生活學習之道,時刻謹記:為學之道,最要虛心。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五
曾國藩,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1811年出身于一個山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jīng),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yōu)等。父麟書,有田產(chǎn),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shè)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
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作為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整肅政風、西為中用,開啟“同治中興”,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功業(yè)政績鑄萬世豐碑,著作思想仍澤被后世。近讀《曾國藩家書》,感受極深。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積淀。
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灑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書中蘊藏真知灼見,蘊含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諦,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實現(xiàn)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鬃釉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貴有志,但“志”對于人來說,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目標,要立長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切實去踐行它。
一本好書,猶如一座路標,當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躑躅時,它能糾正人生偏移的路標,會給你指明一條光明大道,到達希望的殿堂。一本好書,仿佛是一座燈塔,當你如滄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時,會指引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六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蔽覀兌紵o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于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nèi)容大抵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換,由于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nèi)心卻如履薄冰?!对鴩視肥且幻骁R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于懶與私?!边@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F(xiàn)在有句話說:“昨夜夢里行萬里,今晨醒來在床上?!爆F(xiàn)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并為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于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xiàn)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
古人常說:“性謙受福?!倍笆聰〗砸虬痢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做事情才會順利。一個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勞后,還能謙虛謹慎地做事,怎么會不成功呢?但如果這個人成功后,開始變得驕傲自大,那就沒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這就是衰敗的開端。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領(lǐng)悟到了,對人謙遜有禮,就能不斷地積攢福氣,我們的人生才能順遂。
司馬光說:“奢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在物質(zhì)充裕的今天,勤儉的美德已經(jīng)過時了。實則不然,唯有保持勤儉,切忌奢侈浪費,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亂揮霍,就會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我們不能養(yǎng)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勤儉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我將會把“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牢記在心,做一個勤奮、謙虛、勤儉的人,讓自己因此幸福一生。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七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wù)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八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與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于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yǎng)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xiàn)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對于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jié)、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松懈。人沒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圣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在工作中遵規(guī)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干凈干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zhì)、有品德的人。
對于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guān)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shè)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干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tǒng)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zhì)。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tài)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tài)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九
我信步于我的書架中,偶然,我發(fā)現(xiàn)了一本有些陳舊的《曾國藩家書》,我隨手翻開,不禁投入到了這本書中……
我默默地合上了最后一頁,心中卻不禁感慨萬千。
那不過是幾十封普普通通的家書,卻是當年曾國藩萬千智慧的結(jié)晶。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yǎng)生、軍事……無所不有。
“古來大戰(zhàn)爭、大事業(yè),人謀僅占十分之三?!边@是曾國藩家書中的原文,曾國藩早已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因此勝不驕,敗不餒,心靜如止水。讀至此處,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他不愧為晚清重臣爾!
曾國藩,謙而不卑,忍而不懦,威而不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曾國藩的信也是為我們而寫的,他也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提醒。透過家信,看看曾國藩,再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不禁會羞愧萬分,我亦然。
曾國藩,他受過無數(shù)委屈,但他毫不聲張,默默忍受。打落牙齒連血吞,好一個硬漢!當今的我呢,卻是一個彈簧,別人一壓,就蹦得老高。那次,一個同學和我發(fā)生了點矛盾,他便用手中副班長的權(quán)力把我惡告一通,我聽見了,火冒三丈,沖上去和他爭辯了起來,甚至差點動手,乃至我又多了一個仇人。如果那是曾國藩呢,他也許不會爭辯什么,只是默默忍受罷了。我回想起來,不禁慚愧萬分,中華民族自古以“忍”為上德,我為什么不能忍呢?
曾國藩有著一套獨特的治家之法,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十六字箴言,也是治家的核心理念,是家庭興旺的基本,但是這也留給了我們一個思考,我們是這么做的嗎?縱觀社會,連壁紙都是“豪華、奢侈”的設(shè)計理念,“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哪里有節(jié)儉在?富二代,官二代,努力治學何處尋?……也許,我們應(yīng)該汲取一下曾國藩的智慧了。
跟我們一樣,曾國藩身上原來也有許多惡習:居功自傲、出言不遜、待人無禮……甚至比我們更加嚴重。但是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努力克服,戰(zhàn)勝缺點,成為了一個謙虛有禮的正人君子。偉人總是有相通之處,富蘭克林生前也是這樣一個能夠克制自己,去除惡習的人。由此,曾國藩也告訴了百年之后的我們一個道理: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只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會克服惡習。至此,我不禁感嘆:曾國藩成功之道,無過于此!
這本書封面上有二十八個字,其曰:做人處事之典范,修身養(yǎng)性之圭皋,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箴言。我讀完了,不禁感嘆道:“這本書無愧于如此評價了!”
曾國藩,晚清重臣,幾百年前,他留下了這些珍貴的信,今天,當我再次打開那些塵封的家信,我卻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曾國藩的良言,不正是我們遺失的寶藏嗎?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嗎?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篇十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頗深,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蘊藏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
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guān)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nèi)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fā)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shù)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yīng)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guān)系,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兄與弟的關(guān)系,知道人與人的關(guān)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yīng)該盡什么義務(wù),應(yīng)該行什么禮節(jié),這就是教育。《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chǔ),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朋友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32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