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一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理出作者觀點。
2、結(jié)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獨立見解的能力。
:
培養(yǎng)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借鑒的分析方法,培養(yǎng)求異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多媒體課件
:
二課時
第一課時:
a、導入
下面兩個句子中,哪個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說明理由。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確:學生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只要自圓其說即可,教師應(yīng)該給以相應(yīng)的鼓勵。
總結(jié):師提出自己的觀點——比較認同第二種描寫。
理由:1、含露者,是說黛玉的兩眼常似濕潤,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用意相同。
2、從林黛玉一生的悲劇來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絳株草,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償還眼淚的,可以說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對她悲劇人生的準確表述。
3、“蹙”是皺眉的意思,皺眉應(yīng)該是身體不適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時候的一種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寫。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從何呢?
對于《紅樓夢》這部巨著來說,這20個字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只要我們仔細斟酌就會發(fā)現(xiàn),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內(nèi)了。如果說魯迅作品的每一頁都擠滿了研究者的腦袋,那么《紅樓夢》中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浸透著紅學家的心血,可見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們就看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
b、介紹作者
1、找同學介紹作者。
2、補充總結(jié):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在晚年80歲的時候還自學了俄語,并且一生翻譯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學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譯的路子,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解釋三此,給學生以啟發(fā)。)
研習課文
一、讓學生查閱工具書,解釋咬文嚼字的意思。
總結(ji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解釋:
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
b、形容賣弄才學
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
二、原來的意義是貶義的,朱先生在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膽的提出了新的觀點,讓學生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
總結(jié):
(1)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p>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與感情有關(guān)
若虛改“李廣射虎”(2)、王若虛改《史記》——文字與情感有關(guān)
韓愈“推敲”(3)、韓愈改詩——文字與意境有關(guān)
四、找朗讀好的同學讀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臺詞的例子: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1、“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好在何處?(讓同學們在下面大聲的讀這兩句,體會不同)
總結(jié):
“你是什么”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你這什么”便是堅決的判斷,增強了語氣。所以是什么發(fā)生了改變?情感才隨之而變。引導:句式。
2、對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作者是怎樣評價?
總結(jié):
(1)“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絕,在贊美時并不適宜。
(2)“是”在邏輯上是聯(lián)接詞,相當于等號;“有”的性質(zhì)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訴我怎樣的道理?
明確: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guān)系,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qū)懽?,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p>
五、找同學讀第3段。
1、翻譯《史記》李廣射虎一段,和改動以后的兩段。
明確:原文——見到草中有大石,誤以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頭,箭頭進入石中,走近一看,原來是石頭。就又再射大石,最終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動前后有什么變化?
明確:原文屬于細節(jié)描寫,比較生動;改動以后,優(yōu)點是變得簡潔,缺點是沒有了細節(jié)描寫,只是簡單的敘述,缺乏生動的感覺?!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其中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更是開“史家之絕唱”,比如學過的《鴻門宴》對樊噲的描寫,怒發(fā)沖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潑”和“惜墨如金”兩種用筆方法,所以什么時候惜,什么時候潑,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學讀第5段。(重點分析)
1、朱先生是怎樣“推敲”的?
僧推月下門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獨閑
僧敲月下門
隨緣剝啄驚宿鳥,月下來僧擾夢清
如果這首詩的作者不是賈島而是你,你覺得哪個字更好?
明確:學生可以說推,敲,也可以說其他的字,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寫作過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達的情感就可,這種選擇沒有只有更適合。
小結(jié):以上作者從句式、字數(shù)、字眼三個角度闡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總的來說他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總結(jié):語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結(jié)合起來,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題:下面兩種意境,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輕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軾
第二課時:
導語:上次課我們已經(jīng)詳細的分析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往下學。
我們知道文學是感性的,它需要我們有一顆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讓我們發(fā)掘文學的契機,而想象卻可以讓我們飛翔。下面我就給大家一個字,看看通過“水”這個字你都想到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交流。
總結(jié):在寫作中,聯(lián)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聯(lián)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樣了,那就沒有意思了,(聯(lián)系高考)。聯(lián)想走入習慣的渠道以后就會產(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就如第七段所寫的,找同學讀課文(從第七段開頭到“就是套板反應(yīng)”)。
八、那么大家在平時有沒有被套板反應(yīng)套住的經(jīng)歷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學以致用: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總結(jié):驕傲,自豪,令人嘆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明確:“眩暈”
總結(jié):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么?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chuàng)意,前提是要腦子里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里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diào)都想不起來,還提什么創(chuàng)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里,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
回顧課文內(nèi)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廣射虎咬聯(lián)想
要文要
嚼
韓愈推敲字套板反應(yīng)
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二、古人咬字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唐·賈島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
——唐·盧延讓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的句子、的動詞、的形容詞找出來。
——福樓拜對莫泊桑如是說
四、朱先生主張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贊同他的觀點,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p>
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wù)于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全班分組討論:對朱光潛和馬南村的不同見解,應(yīng)該怎樣看?
總結(jié):
1、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而已,沒有對和錯之分。有的書有的知識必須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而有的書則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在讀書的時候要有所選擇,有所篩選和區(qū)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礎(chǔ)上開始的,陶淵明,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jīng)Q定的,有些知識他們可以作到一目了然,不必細細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諦,而我們的還沒有到達那樣的水平,所以,還要以咬文嚼字為主。
五、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是文藝隨筆,以漫談的方式,與讀者促膝而談。運用了舉例子,做比較等論證方法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六、質(zhì)疑:
學完這篇課文,還有哪些不明白不確定的地方?
老師質(zhì)疑:
1、朱先生對一個詞非常的鐘愛,讓大家找一下,并查查是什么意思。
明確:玩索。
2、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等等。
七、總結(jié)重點字詞:
援例斟酌詞藻錙銖必較蘊藉付梓尺牘陳言務(wù)去
八、隨筆練習:
1、任選一個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或景物,進行描寫。
要求:標新立異,避免套板反應(yīng)。
題目自擬,300—500字。
2、考點分析:擴展語句
根據(jù)特定的情景增加詞語,使文字表現(xiàn)出特定的內(nèi)容
“早晨,太陽發(fā)出光芒,樹上的鳥兒鳴叫著,樹下的流水流向遠方?!?/p>
①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歡快的心情。
②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苦悶傷感的心情。
3、課堂作業(yè),課堂小結(jié)
假如你的同學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你打算給他(她)寫一封信,以寄思念之情。你會選擇用怎樣的文字來表達你的情感。請寫在作業(yè)本上。
分析:作業(yè)的開放性很大,這是對《咬文嚼字》一課的總結(jié)。通過這種寫作的形式,讓學生充分領(lǐng)略“咬文嚼字”的深刻含義。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二
江西省廣豐中學 高翔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文化隨筆”單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很富有“理趣”。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風格”,二是“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三是“品味妙語佳句”,四是“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提煉朱光潛先生的觀點,品味妙語佳句
課文難點:通過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在品味語言時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觀點
2.能力目標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jù)
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2.三步教學法
整體感知——拓展延伸——遷移應(yīng)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
3.具體操作
⑴立足課本 整體感知 ⑵跳出課本 拓展延伸
⑶品評鑒賞 培養(yǎng)能力 ⑷舉一反三 遷移應(yīng)用
五、學法分析
1.學生現(xiàn)狀:高一學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zhì)難;知思路易,明思路難。但高一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發(fā)表個人觀點的人較多。
2.學法指導
⑴通讀全文兩遍,理清思路,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師引導下,鑒賞詩句,培養(yǎng)思維能力
⑶在鑒賞詩句,組織語言時,將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1.課文感知
提問: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評: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區(qū)別“忍”字與“眼”字的區(qū)別?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刪去“借問”與“牧童”兩詞句子更簡潔,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開——括號內(nèi)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否為句子增刪文字或調(diào)整語序?
3.遷移訓練
課文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痹囍鶕?jù)自己寫作的體會舉一兩個例子證明這個論斷。
七、本課板書
《咬文嚼字》 朱光潛
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文字更改可以改變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壞要看表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開
——錘煉文字,重在把握當時、當?shù)氐男那榕c情景
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創(chuàng)作要大膽發(fā)揮想象
作者郵箱: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三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2、從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搖曳多姿)。
教學方法:評價討論法。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yè)后,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yè),轉(zhuǎn)入倫敦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貒暗闹饕碜鳌段乃囆睦韺W》《詩論》,開華人美學研究的先鋒。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迄今無人敢代他的地位,無作品敢代替此書。他早年就讀愛丁堡大學時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國時期出版業(yè)的一大景觀。*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
朱光潛腳踏著中西文化,穿越20世紀,與苦難中奮斗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我們對他的理解,只限于現(xiàn)在閱讀的《咬文嚼字》,相信通過今天的閱讀,同學們一定回收益匪淺。
二、解題: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買弄才學。
③謂不重視實質(zhì),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三、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層(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這”和“是”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啟示?
明確: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Z氣堅決。
②六個“你這……”?!星閺娏?。
③“你是個好小子?!薄砑俣ㄕZ氣。
④“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2、作者列舉改字不當之例,常常用怎樣的寫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確: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說服力。
3、所句舉例子的共同點是什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明確:例子來源于名家名篇。啟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層(3、4段):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1、為什么我們在咬文嚼字時,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
明確: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2、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明確: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
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之意。
③原文“終不能復(fù)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啟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明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當?shù)乇砬檫_意。
(三)分析第三層(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明確: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2、世人與錢鐘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明確:a、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錢鐘書不迷信,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diào)和的就用哪一個字。
啟示: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與前面例比較,此事例從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確:從文字表達的意境??傊磸?fù)強調(diào):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強調(diào)語言是跟著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總結(jié):第一部分舉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第一部分的寫作特點:
即舉事例,講道理。不舉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說不好,道理也講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悅誠服。
例子是具體的,具體的例子可以給人以豐富的啟發(fā)。
二、分析第二部分:講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1、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運用有兩種情況,請各用一個成語概括。
a、正面:點石成金。b、負面:陳詞濫調(diào)。
2、什么叫直指的意義?什么叫聯(lián)想的意義?各有什么特點?各用什么修辭格?(略)
3、科學的文字與文學的文字的區(qū)別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①詩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是(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②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是(品茶,賞月)
③詩中表達的是詩人(獨處清凈,安享自然,怡然自樂)的情趣。
④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5、“聯(lián)想起于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一句可否變換分句順序?為什么?
不行。前句與“聯(lián)想”銜接,后句與“熟路”銜接。換后,就不銜接連貫了。
6、作者舉從前做詩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圖何在?
表明他們的套語濫調(diào)根本與文藝無緣。
7、產(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的弊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無創(chuàng)作動機。②讀者無新鮮真切的情趣。
8、作者認為人們?yōu)槭裁慈菀桩a(chǎn)生“套板反應(yīng)”?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yīng)”?
①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層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yīng)有謹嚴的精神。b、必須勤奮。c、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三、歸納總結(jié):
1、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guān)系。
2、寫作目的:
讓讀者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標(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謹嚴的態(tài)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
四、造句:活用詞語,推陳出新的句子。
初來乍到→初學乍練。
五、作業(yè):課后練習。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四
學習要點
1. 理清全文的脈絡(luò)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和論證方法。
3.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4.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練相吻合”的謹嚴精神。
重點講解
關(guān)于本文的題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zhì),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
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李廣射虎”與“情境”
文中第二個例子,“李廣射虎”一段。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但必須補充一些“情境”材料,因為這里不可以僅用“意味”“情感”來解釋。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因此這段內(nèi)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簡潔的。
今舉幾例:《湯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著幼子被人追殺,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橫在眼前,她大呼一聲把眼一閉跳上浮冰,又一塊一塊跳過去。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個小孩在陽臺邊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親從馬路那邊見狀飛奔過來,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剎那接住了。后來記者讓她再“表演”無論如何也跑不過來了。有一個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輛吉普車沖他過來了,他在倒下的同時用手托住了車的一側(cè)。吉普車轉(zhuǎn)向而去,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來很平常。
這正是李廣射虎的“激變能力”的佐證,原文情節(jié)缺一不可。這個例說明文字與所要表達的情境有關(guān),值得玩味。
“推敲”的啟示
唐朝詩人賈島,做詩嚴肅認真、一字不茍。常常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故素有“苦吟派”之稱。據(jù)唐宋遺史記載,他在長安應(yīng)試時,有一次在路上反復(fù)考慮“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即流傳至今的《題李凝幽居》一詩),本想把其中的“敲”改為“推”,但又下不了決心……斯時正好撞上了當時任京兆尹(相當于今市長)的韓愈的車騎。有人便把他拉到韓大人面前,當韓愈問明情由后,即笑曰:“還是‘敲’字更好??!”這就是古今以來一直被傳為美談的“推敲”的故事。至于這一“推”一“敲”到底孰優(yōu)孰劣、孰得孰失,后人便又持兩種意見:一種是以韓愈之“是”以為“是”,不再認真追究(言下之意是既然身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已有高見,我們又何必再加審議、再持異議呢?);另一種是有些學者詩家堅持獨立思考,對此談出自己的見解和分析。這里且舉兩例:(1)美學家朱光潛先生,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說:“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diào)和的。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睆倪@個藝術(shù)哲學的基本觀點出發(fā),朱老先生得出的結(jié)論是:“‘推’字比‘敲’字好?!币驗榍罢吣芨玫乇憩F(xiàn)詩人冷漠自在、獨來獨往的意境,同時,與上句亦更為諧調(diào)。因為若是“敲”,盡管聲音不大,畢竟會驚動“宿鳥”的。(2)著名學者周振甫先生,經(jīng)過自己的認真思辨,在其著名的《詩詞例話》中又提出了與朱翁截然不同的意見。但又絕非簡單草率地因襲韓愈之說,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根據(jù),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周先生以題目《題李凝幽居》為線索,推斷詩人原是寫去往李凝幽居處時的環(huán)境和心境。進而指出:“就這首詩看,敲的該是李凝幽居的門,這個‘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為僧,法名無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應(yīng)該敲門,才和幽居相應(yīng)。從音節(jié)上說,‘敲’字也較為響亮?!?/p>
二公所見,迥然不同。而原作者賈僧亦早入黃泉,看來,這樁詩案是實難定論了。但筆者倒以為,斯“推敲”之古今故事卻足以給我們今人(包括筆者本人)學業(yè)做事、走筆撰文以不少有益的啟示。比如說做學問吧,既要有請教先哲的虛心態(tài)度,又需要有不迷信、不盲從,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伏案寫作呢,則又該恪守以意帥文、文役于意,直至達到文質(zhì)相諧、文質(zhì)并茂的基本原則。
附:《題李凝幽居》原詩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①。
暫去還來此,幽期②不負言。
【注釋】
①云根:古人認為“云觸石而生”,故稱石為云根。這里指石根云氣。
②幽期:再訪幽居的期約。言:指期約。
反饋練習
一、基礎(chǔ)知識
1.選出加點詞語使用無誤的一項()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guān)系,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nèi)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
b.無論是閱讀以及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
c.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板反應(yīng)”,在運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個人生態(tài)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
2.選出橫線上詞語填充最恰當?shù)囊豁棧ǎ?/p>
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賞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質(zhì)。
a.自在無礙,興盡而返,獨往獨來?????????? b.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
c.獨往獨來,興盡而返,自在無礙?????????? d.興盡而返,自在無礙,獨往獨來
3.結(jié)合上下文,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語言跟著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作”:
(2)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fā)上面。
這一點:
4.選出加點詞用得恰當?shù)囊痪洌ǎ?/p>
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贊譽。
b.離開兩種制度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去贊譽資本主義的“美妙”,決然談不上什么高明。
c.貧困地區(qū)的人民寄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由衷贊譽曙光中學師生對失學兒童的深情厚誼。
d.雜技演員高超的技巧,驚險的動作,令人贊譽不已。
5.《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鬧’字而境界全出?!睆南铝性娫~中找出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選出判斷正確的項()
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②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④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a.①潤? ②點? ③火? ④笑????? b.①潛?? ②翻?? ③藍?? ④笑
c.①潤? ②翻? ③藍? ④春????? d.①潛?? ②點?? ③火?? ④春
6.有些話如果缺乏一定的語境,就容易產(chǎn)生歧義。請在空白處填上恰當?shù)脑~句,使整句話不產(chǎn)生歧義。
(1)?????????????????????????????? 研究魯迅的書。
(2)??????????????????????????????? 研究魯迅的書。
(3)咬死了獵人的狗??????????????????????????????? 。
(4)????????????????????????????????? 咬死了獵人的狗。
7.下列兩組詩,加入哪一組動詞境界全出?
(1)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a.搖 映b.舞 隱c.弄 吻d.扶 失
(2)山色蒙蒙()畫軸,白鷗飛處()詩來。
a.如 帶b.橫 帶c.入 送d.掛 入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8~13題。
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比如說“煙”,它的直指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lián)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lián)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聯(lián)想的意義是文字在歷史過程上所累積的種種關(guān)系,有如輪外圓暈,暈外霞光,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各各不同,變化莫測。科學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義就愈精確,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尤其在詩的方面。直指的意義易用,聯(lián)想的意義卻難用。因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類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離。
8.用原文中的詞語分別概括“字的直指意義”和“字的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
①直指意義的特征是:
②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是:
9.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義比作???????????? ,把聯(lián)想的意義比作????????????????????? ,這樣作比的作用是????????????????????????????????????????????????????????????? 。
10.“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這一句加橫線的詞語是否可以互換?為什么?
答:?????????????????????????????????????????????????????????? 。
11.文中括號中,依次填充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
a.個別??? 游離????? 個別????? 游離
b.個性??? 游離????? 個性????? 游離
c.游離??? 個性????? 游離????? 個別
d.個性??? 游離????? 游離????? 個性
12.文段中劃橫線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答:
參考答案
一、1.d(a.轉(zhuǎn)折語意過強??? b.應(yīng)為選擇關(guān)系 c.強調(diào)的意味未表達出)
2.b
3.(1)是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2)通過字詞的聯(lián)想義使意蘊豐富
4.a(提示:b項應(yīng)為“贊美”;c項應(yīng)為“贊揚”;d項應(yīng)為“贊嘆”。)
5.a
6.(1)他正在撰寫一本……???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國文化戰(zhàn)線上的尖銳斗爭史實,就必須……?? (3)終于受到村民的團團包圍,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4)老虎躲過獵人的箭,兇猛地……
7.(1)d (2)b
二、8.①明顯而確實???? ②變化莫測
9.月輪;輪外圓暈,暈外霞光;生動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的特征,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
10.不能。“確定”與“控制”之間有著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只有選確定文字的意義,才能夠駕馭,控制文字。
11.c
12.個矛盾。聯(lián)想意義是變化莫測的。如果能使讀者通過字面準確體會到、把握到聯(lián)想意義,那么字的意蘊自然就豐富;反之如果不能準確把握住聯(lián)想的意義,表達有誤,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13.中心是:無論是閱讀或?qū)懽?,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等。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五
一、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的脈絡(luò)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歸納概括文章所用材料,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并能在品味語言時形成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領(lǐng)會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guān)系的主張,明確“咬文嚼字”的真實含義。
4、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5、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的謹嚴精神。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和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設(shè)計思路】
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qū)懽?,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shù)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咬文嚼字的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shè)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歇后語:口吃報紙|書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燈謎:書蟲|啃書|秀才會餐--咬文嚼字
故事導入:
1930年5月,閻錫山、馮玉祥結(jié)成反蔣聯(lián)盟,發(fā)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zhàn)。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兩支部隊預(yù)定在豫、晉交界處的沁陽會師,以求一舉聚殲河南的蔣軍??墒牵捎隈T玉祥的參謀在擬制命令時,誤將“沁陽”寫成了“泌陽”,這場戰(zhàn)爭就沒能在原計劃的河南省的“沁陽”境地開戰(zhàn),而是弄到了河南省的“泌(bì)陽”。沁陽在河南的西北部,即黃河以北,而泌陽則在河南的西南部,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結(jié)果,馮玉祥的部隊誤入泌陽,殆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時機,使馮閻聯(lián)軍處處被動,最終導致了這場戰(zhàn)爭的失敗。后人就戲稱這場中原混戰(zhàn)是“敗在一撇上的戰(zhàn)爭”。若不是多了這一撇,或許中國歷史的部分章節(jié)就要改寫了。
可見這一字之差就可以使你所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相差萬里,所以,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就一定要養(yǎng)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態(tài)度,在寫作的時候細細錘煉,朱光潛先生就把這種錘煉稱為“咬文嚼字”。
解題:
那“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呢?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推敲的意思,這個成語的意思:
形容過分斟酌、推敲字句,現(xiàn)在多用來諷刺死摳字句、不領(lǐng)會文章精神實質(zhì)的人,有時候也用于諷刺當眾講話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
作家作品: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wù)長。畢生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等。
走進課文:
(一)請同學們用五分鐘的時間自行瀏覽文章,思考并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1、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解說咬文嚼字的呢?用文中語句回答(第三段)。
“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qū)懽鳎覀儽仨氂幸蛔植豢戏潘傻闹攪?。?/p>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
這就是說,作者在這里貶詞褒用,賦予這個成語新的意義,認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謹言精神。
2、文章的觀點性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什么?(第八段)
(1)應(yīng)該有運用文字所應(yīng)有的謹言精神;
(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注:本文的基本觀點在第三段也有(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p>
3、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彼此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一5),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效果,強調(diào)咬文嚼字的實質(zhì)是思想和感情的調(diào)整。
郭沫若改臺詞(句式改變)
王若虛改句(字數(shù)增減)
韓昌黎改詩(字眼不同)
第二部分(6一7),正反說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字義聯(lián)想(《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誤用字義聯(lián)想(“套板反應(yīng)”)
第三部分(8),是文章的小結(jié)部分,點名了文章的主旨。(點明咬文嚼字的目的,對文學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關(guān)系:可以看出第一部分講的是什么是咬文嚼字,第二部分寫怎樣才能做到咬文嚼字,第三部分寫咬文嚼字的目的,三者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順序。
(第二種分法分四個部分: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寫“煉”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文字的改動關(guān)系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寫文學寫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聯(lián)想意義。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總結(jié)全文,提倡人們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咬文嚼字。)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一5):
(1)找出其中所舉的例子并思考這些例子說明什么道理。
郭沫若改臺詞:
“你是沒骨氣的文人!你這沒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p>
“你是”與“你這”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句式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前為判斷,后為感嘆。從后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在特定的語境中“你這……”會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大半表示深惡痛絕,表現(xiàn)著強烈的情感,一般用在罵人的時候,不適合用在贊美的情景中。和“有”性質(zhì)完全不同,“有”在這里表示陳述,沒有情感的變化。
啟示:由此例看來,我們一定要慎用字詞,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八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這個例子說明連郭沫若這樣的大家用好一個字也要頗費周折,甚至有些地方用得不妥,可見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我們在閱讀和寫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仔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
王若虛改《史記》: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翻譯:李廣出外打獵,看見草中的石頭,以為是虎就射去,箭頭沒入石中,近看原來是石頭。于是又重射,卻再不能射進石頭里了。要注意重點詞語“以為”:把……當做;“因”:于是;“終”:終究。)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fù)射,終不能入。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王若虛把“三石”去掉,簡潔多了,但卻比原文少了韻味。“見草中石,以為虎”并不是“見草中有虎”。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了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fù)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了。
由此例可見,文章并不是字數(shù)越少越好,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文章字數(shù)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的好壞,主要是意味、表達效果,而不在繁簡。所以用簡用繁,需要我們斟酌。(八字:字數(shù)不同,意味不同)
韓愈、賈島“推敲”: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想用“敲”字(來替換“推”字),反復(fù)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吹降娜烁械胶荏@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一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都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因為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驢馬回家,一同談?wù)撟髟姷姆椒ǎハ嗌岵坏秒x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
韓愈代替賈島定“敲”字,歷來傳為美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眱删?,抓住了萬籟俱寂中,老僧(或許正是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這一轉(zhuǎn)瞬即逝的現(xiàn)象,來刻畫環(huán)境之幽靜,以鬧襯靜。有了敲門的動作和聲響更顯出四野的靜謐荒寂,不露痕跡的切中了題目中的“幽居”二字。而“推”字“自掩自推”的“冷寂”,不僅讓“鳥宿池邊宿”顯得無理,意蘊也淺的多。
作者不盲從,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推”字寫的是獨自步月歸寺的冷寂場合,而“敲”寫的是月夜訪友的熱鬧場合。“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而“敲”就顯得他拘禮些。所以選“推”還是“敲”重要的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和全詩調(diào)和的”。
由此可見,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也就不同,我們錘煉文字不能光從字面上著眼,重要的是捕捉、把握自己要表達的感情。
(“敲”: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剝啄有聲,打破岑寂,平添攪擾?!巴啤保鹤匝谧酝疲毻殎?,自有一副胸襟氣度;冷寂,無聲。)(八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2)作者舉以上三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慕雷郑空页鑫闹械脑拋砘卮稹?/p>
以上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耙慕雷郑诒砻嫔舷笾皇钦遄梦淖值姆至?,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nèi)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這就是我們無論閱讀還是寫作時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
(三)拓展訓練:煉字
(1)為下面的詩句添加動詞突出特征:學生先說出答案及原因,老師再來講解。
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蘇軾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黃庭堅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明確:“輕風”徐徐,若有若無,使“細柳”動態(tài)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態(tài),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扶”字又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一種柔美之感。
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jīng)輝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意境。
(2)你認為填入哪個字能準確地體現(xiàn)詩題中的“早”字?(數(shù)、一),說明原因。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
明確:“一”
梅花開于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于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從而傳達出準確的詩意。
詩人鄭谷把齊己詩中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深為嘆服,便拜鄭谷為“一字師”。
第二課時
故事導入: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飯。甲說:“吃在中國?!币艺f:“在中國吃?!北麆t長嘆曰:“在吃中國。”
體會這三個人所說的話的不同意味。(學生討論)
明確:“吃在中國”說的是:食文化在中國。“在中國吃”意思是:想吃美食,到中國去!“在吃中國”是動賓短語,作家感嘆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揮霍國家財富,吃窮了中國,針砭深刻!可見短語變序,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含義。這就是我們要“咬文嚼字”的原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樣“咬文嚼字”。
進入課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6、7)
(1)請同學們看看6、7兩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其中的關(guān)鍵句來回答。(2)請同學們找出6、7兩段里面所舉的例子,
第6段:
“煙”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
直指意義--燃燒體冒煙
聯(lián)想意義--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
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a:詩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
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b: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
品茶,賞月
c:詩中表達詩人什么的情趣?
獨處清凈,安享自然,怡然自樂。
d: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對偶
明確:說明善于運用聯(lián)想意義,會使文章更加豐富、有蘊藉。
(聯(lián)想的意義比直指的意義更意蘊豐富,更適合文學的語言?!疤焐闲F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蘇軾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把“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連起來。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就顯得很平庸,不會有這樣的想象。)
第7段:
請同學們思考什么是套板反應(yīng)?有什么弊端?
明確:套板反應(yīng)是運用詞的聯(lián)想意義時,看到一事物立即聯(lián)想到一些套語濫調(diào),并毫不斟酌的使用它們,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文中有)
前面對“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引用了一系列的例子:
王嬙、西施--“柳腰桃面”
才子都是--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很多,學問淵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
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
敘別離--柳岸灞橋(灞橋:橋名,本作霸橋,在長安東,漢代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做買賣都有--端木(即子貢,孔子的弟子。他“能言善辯,善經(jīng)商,家累千金”。)遺風
用鉛字排印書籍──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殺青(古人著書寫在竹簡上,為了便于書寫和防蟲蛀,先把青竹簡用活烤干叫殺青。后來泛指寫定著作。)
(聯(lián)想意義如果進入習慣,就會讓你只想起一些套語濫調(diào),而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最后就會形成“套板反應(yīng)”,與藝術(shù)無緣。套板反應(yīng)的弊病在于它束縛了語言的判斷,也束縛了思想情感的鮮活表現(xiàn),是文學創(chuàng)新的仇敵,是一切文學向前發(fā)展的障礙,就讀者來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所以我們不能進入套板反應(yīng),要養(yǎng)成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的謹言精神,要“唯陳言之務(wù)去”:讓語言跟著思想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二)分析第三部分(8)
1、什么是“咬文嚼字”?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樣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
什么?
明確:(1)咬文嚼字就是運用文字所應(yīng)有的謹嚴態(tài)度。
(2)因為文字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所以要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
(4)目的是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原文: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主旨句。)
(三)主題:
本文標題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義來講,咬文嚼字含有貶義,說的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即過于斟酌字句,或說死摳字眼兒而不顧及精神實質(zhì)的現(xiàn)象。作者在這里是貶詞褒用,借以說明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閱讀方面“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闡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
(四)能力提升
請同學們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當?shù)脑~語并說明為什么。
牙買加百米飛人博爾特以9秒58這一令人__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百米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成為了歷第一位三次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的巨星。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總結(jié):驕傲;自豪;令人嘆服;快的讓你不敢相信,以致頭暈眼花。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明確:“眩暈”
總結(jié):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么?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chuàng)意,前提是要腦子里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里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diào)都想不起來,還提什么創(chuàng)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里,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同時要從實際出發(fā),多觀察留心身邊的事物,生活之樹是常青的,一棵樹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真正認識事物的特點,語言也就新了。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不能懶,不能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要刻苦自勵。也希望大家再以后的寫作中能有這樣一種勤奮的態(tài)度。
(五)拓展探究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找出《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談?wù)剝晌闹髦际欠衩堋?/p>
中心論點: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zhì),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是否矛盾: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要反復(fù)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diào)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zhì),不要囿于表面現(xiàn)象。前者側(cè)重寫,后者側(cè)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復(fù)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zhì)、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tài)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六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nèi)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yīng)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這里,我想搞個小調(diào)查:我們班里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
那么,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么秘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么,我還要搞?一個小問卷調(diào)查:這次是有關(guān)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jīng)教師“朱批”之后,下發(fā)到你的手里,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shù),看完分數(shù)之后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為什么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說,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閱之后,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后,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jīng)過一道什么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shè)計不太合理,還應(yīng)該怎么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里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說,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后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yīng)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yīng)該。?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guān)于這咬文嚼字內(nèi)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chǎn)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說,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么啟發(fā)。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nèi)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四、切層概括?
現(xiàn)在大家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么?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yīng)該有運用文字所應(yīng)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yīng)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jié)課目的達到了,怎么?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么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說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里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lǐng)。?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偣灿袔讉€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yīng)”?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么,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guān)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guān)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分析一下。?
師: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師: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為修改后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生讀。?
師:再把關(guān)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讀出來。?
生讀?
師:我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生: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師:對,這句話非常關(guān)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jù)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找一個同學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讀一讀,我們認真體會一下。?
師:讀得很好。那么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生:講的是閱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lián)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師: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生:第6段是從閱讀中聯(lián)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yīng)”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大家把關(guān)鍵的語句劃出來。?
師: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guān)聯(lián)有沒有關(guān)系??
生:有。?
師:把相關(guān)語句劃出來。讀一遍。?
師:好。這樣,我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是不是獲得了一個總的原則。?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煉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煉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才是的關(guān)鍵。?
六、運用?
師:好,有了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給大家舉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著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怎么樣??
例1:教材花邊內(nèi)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詩句的例子,找同學學著作者的分析方法,說一說用“綠”字的好處。?
“春風”不是無情物,吹綠萬物萌生機。?
例2:打投影:?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劉公勇在詞話里稱“一鬧字卓絕千古”?!棒[”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tài)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并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fā),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盡含于一個鬧字之中。?
例3:填詞?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驕傲,自豪,令人嘆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知道作者是怎么寫的嗎??
“眩暈”?
為什么大家道德想到的是嘆為觀止之類的詞呢?說明“套板反應(yīng)”在起作用。對,對語言的追求不無極限的。?
七、布置作業(yè)??
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好。那么,這次真的下課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和論證方法。
2.明確字詞意義有詞典義和聯(lián)想義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2.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
●教學重點
了解文章結(jié)構(gòu),確定中心論點,評價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學習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寫作中習慣性流弊。
●學習方法
1.指導學習,討論歸納,共同評析;
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內(nèi)容,進行專題討論;
3.練習鞏固,提高寫作。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或多媒體設(shè)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掌握文章內(nèi)容,理出作者觀點,結(jié)合練習題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一篇談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個成語,它在平時的語言運用中是什么意思?
明確:指過分地斟酌字詞或死摳字眼,諷刺不必要的摳住字眼不放,不領(lǐng)會文章精神,或者當眾講話時炫耀自己的學識。
好!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正確,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看詞典中是如何解釋的。
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以下內(nèi)容:
《漢語大詞典》中列有三個義項:
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才學。
③謂不重視實質(zhì),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
同學們,這三個義項,可以這么說,沒有一個褒揚的。那么,這個成語出自何處呢?元代無名氏寫的劇本《殺狗勸夫》的第四折,有這樣一句臺詞:“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边@便是它的出處。無論是出處,還是詞典的解釋,這個詞都沒有褒揚的意思,而朱光潛先生卻把它作為文章的標題,大書特書。他是如何理解這個詞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細研課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義。
二、作者介紹
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作者情況。
朱光潛(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美學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劉大、姚鼐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家,稱為“桐城派”,其文章特點在于簡潔,朱光潛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讀書,舊學功底很深。
三、研習課文,品味中心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請同學們根據(jù)文意劃分一下層次。
明確:八個自然段,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除了最后一段是總結(jié)性的話語外,主體內(nèi)容是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第二部分,講文字聯(lián)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2.概括觀點,突破重點
讓學生自行概括,不同意見的同學推舉代表寫在準備好的膠片上用投影顯示或直接寫在黑板上。
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最后一段)
教師不必急于下結(jié)論,可組織學生討論,達到最終的明確和統(tǒng)一。
參考分析: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頗易引起爭議,這是因為:一是本文結(jié)構(gòu)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它不是從觀點出發(fā),進行演繹論證,而是從個別到一般,然后再到個別;即從實例到論點,然后再展開證明;這樣它便不是開章明義,而是中間揭示主旨,中心論點在第三段才出現(xiàn),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論點,有的重要論據(jù)貌似分論點,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這樣的話,并且課后練習題第四題的設(shè)計(“從讀過的詩文中再舉一兩個例子說明這個論斷”)也很能迷惑一些淺嘗輒止的學生。三是學生的習慣思維,中心論點不是標題,或在開篇,就一定在最后。因此上,很有必要進行這樣的討論,最好讓全班同學都來參與評析。
分析思路:第一、二兩段從實例入手,引入論題→第三、四、五段以靜態(tài)例(《史記》李廣射虎)與動態(tài)例(賈島苦吟)初步論證中心論點→第六、七段以正面例(東坡詩句等)與反面例(“套板反應(yīng)”現(xiàn)象),說明咬文嚼字之難,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加以總結(jié)。
3.欣賞品味,延伸提高
設(shè)計問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品味。
(1)文章前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guān)系,這三個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樣?明確: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論題。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從靜態(tài)入手論證中心論點。例三從動態(tài)入手,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煉、準確,既缺一不可又不顯絲毫累贅。
(2)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如何明確的?
明確:文章三、四兩段可以看成一個句群,共有7句話,第①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論點,第②句岔開,稍帶一筆說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向,一句便打住,第③句又承第①句稍微展開,第④句承①③句說明原因,第⑤句進一步申說,第⑥句和第⑦句運用事例從反面證明。句句寫來,嚴謹縝密,無懈可擊,可見作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的文章雅潔謹嚴。
(3)我們提到第一個事例是引入文章論題,直至第三段才提出中心論點,論題和論點有何區(qū)別。
明確:論題只是要論述的問題,它多用短語和非判斷句、非陳述句來表達,只是用來框定、指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必須用判斷句或陳述句明確表達,論點圍繞并點擊論題。
(4)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以下觀點,讓學生自由評述。
“無論閱讀或?qū)懽?,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p>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p>
參考提示:一般人不大重視語言修養(yǎng),用一種粗枝大葉的態(tài)度對待語言文字,不注重對文字的推敲,甚至白字連篇,語病百出。讀朱光潛的文章,會受到很大的觸動,原來語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東西,用這個字,還是用那個字,一句話這樣說,還是那樣說,竟有那么大講究。因此“一字不肯放松”,養(yǎng)成咬文嚼字,隨處留心玩索的習慣,一個人的語言修養(yǎng)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再者,就是平時很注意品味語言的人,讀了朱光潛的文章,也會感到自己的功夫還很欠缺,從文章精辟的分析中可以領(lǐng)悟到怎么品味語言才算到家。因此,課文對于人們提高語言修養(yǎng)也具有很大的教益。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guān)系,語言是跟著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感情。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這個觀點抓住了語言的本質(zhì),抓住了推敲語言文字的本質(zhì),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閱讀時,品味語言,要品味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時,推敲文字,要從根本上調(diào)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務(wù)求透徹,情感務(wù)求凝練,這樣才能恰切地使用語言文字。
文學,也稱語言藝術(shù),語言是文學作品塑造藝術(shù)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學研究、文學批判,往往對文學語言不夠重視,朱先生在文章結(jié)尾的諄諄教誨,對于作家的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對于整個文學事業(yè),其指導意義都是很大的,遵循這個教導,一個作家可以取得更高的藝術(shù)成就,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
以上內(nèi)容并非標準答案,只是供教師參考,用于指導學生討論、分析、評價。
4.組織討論練習題一、二兩題。
提示:本課的練習題設(shè)計很有匠心。第一題考查概括能力,有利于把握全文內(nèi)容。第二題讓學生對不同觀點進行比較辨析,利于培養(yǎng)辯證思維的能力,故選作課堂討論練習,這樣,既可對全文內(nèi)容作一梳理,又可培養(yǎng)讀書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
練習題第一題的完成,要指導學生不要搞單純的摘抄,要學會先“尋章摘句”,再組織整理,作出正面表述的方法。
明確:①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關(guān)系,不同說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調(diào)整思想感情,思想務(wù)求透徹,情感務(wù)求凝練,文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②不同的字眼表現(xiàn)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現(xiàn)什么意境,推敲文字,實質(zhì)就是推敲思想感情。
③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lián)想意義是游離的,偏于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于控制的。既可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shù)的妙境。
④字的聯(lián)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回套板反應(yīng),襲用套話濫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
練習第二題旨在通過比較,把握不同問題的不同實質(zhì),只要能比較,能夠得出看法,就可加以肯定,以下提示供參考。
明確:朱光潛先生與馬南所論述的對象不盡相同:朱光潛兼顧閱讀、創(chuàng)作兩方面,馬南的觀點單指閱讀,如果說閱讀有時只須觀其大略而舍棄細枝末節(jié)的話,那創(chuàng)作就決不可粗枝大葉,須知煉字即煉意,即調(diào)整思想感情,最精確地表情達意?!安磺笊踅狻薄坝^其大略”,這是粗讀,“咬文嚼字”“錙銖必較”這是細品。有的書只須粗讀,而且有時受種種條件(如時間)的限制,也只能粗讀。但粗讀并不意味著不把握要旨,還是要做到“會意”。有的書必須細讀,如文藝欣賞,只有咬文嚼字,涵詠品味,才能沉潛其中。再說,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對咬文嚼字,多數(shù)認為“未曉處且放過”,不要死摳,待一段時間可以再細讀,因而,這兩種讀書方法和態(tài)度并不完全對立,讀書究竟取何法要視對象和條件而定。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討論、比較、賞析和品味,明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并對作家的觀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懂得了作者的殷切教誨,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更要敢于創(chuàng)新。
五、布置作業(yè)
1.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
2.鼓勵學生制作小卡片,對文中的事例、分析、觀點、結(jié)論進行整理,互相交流。
附:卡片示例:
事例:蘇東坡《惠山烹小龍團》中的兩句詩:“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p>
分析: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xiàn)之中,難處就在于含混中顯得豐富。
結(jié)論:點鐵成金
觀點:文學的文字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重點賞析第七段,明確套板反應(yīng)的弊病,并通過自由發(fā)言,感悟本文所給予的啟示,為在閱讀、寫作實踐中的借鑒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看兩段文字描寫:這是1990年高考中兩位考生對一對孿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寫,你認為哪段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投影或多媒體顯示:
1.這是一對孿生小姐妹,看樣子也就十歲左右,個子長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樣。兩個人都是蘋果臉兒,櫻桃嘴兒,濃黑的眉毛下鑲嵌著一雙烏黑的杏核兒眼,一笑兩個小酒窩,兩個人都扎著兩個羊角辮,辮上都扎著粉紅綢結(jié)……
2.兩個小姑娘個頭一般高,模樣差不多,都穿著粉紅色連衣裙,都扎著馬尾辮兒,辮上扎著紅綢蝴蝶結(jié),跑起來就象一對蝴蝶追著兩朵鮮花飛。這是一對孿生小姐妹,不細看很難分清誰是姐姐誰是妹妹;一個眼睛雖大,卻顯得沉靜秀氣,一個大眼睛烏溜溜地左顧右盼,顯得更天真活潑……
討論明確:第二段文字較為生動,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一對蝴蝶追著兩朵鮮花飛”,活靈活現(xiàn),非常生動,說明作者觀察細致。同時,有關(guān)眼睛的描寫,同中有別,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雖然也文通字順,描寫也很細致,但有點“千人一面”之嫌,這種情況朱光潛先生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套板反應(yīng)”。對這種現(xiàn)象朱光潛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咬文嚼字》。
二、精讀品析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七段,回答下列問題。
學生齊聲朗讀。
提問:什么叫“套板反應(yīng)”?朱光潛先生對這種現(xiàn)象是如何看的?
明確:在寫作中,一寫就先聯(lián)想到一些陳詞濫調(diào),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們所說的“套板反應(yīng)”。
朱先生非常反感這種做法,他說:“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yīng)’,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套板反應(yīng)’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死敵”“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板反應(yīng)’,在運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個人生態(tài)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
提問:為什么“套板反應(yīng)”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死敵?
明確:因為“套板反應(yīng)”使人安于套語濫調(diào),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而創(chuàng)造的動機則要求創(chuàng)新,套板反應(yīng)與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不相容的。
提問: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韓愈的一句話,“惟陳言之務(wù)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說“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
明確:“唯陳言之務(wù)去”出自《答李翊書》,意思是:“一定要舍棄那些陳腐的思想和言辭”。唯陳言之務(wù)去,才能不致滑到套板反應(yīng),在思想情感上和語言上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
提問:既然語言跟著思想走,思想情感應(yīng)是主導的,為什么反過來說“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
明確:語言與思想情感的關(guān)系,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形式與內(nèi)容是相隨而變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導的,但是語言也影響思想情感。語言上刻意求新,也能推動人們在思想感情上的求新,遇事朝深一層去想。
提問:“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這個“作”字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就是運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就是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
提問:著名畫家達·芬奇初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畫雞蛋,可他畫了一陣子,就覺得沒意思,不畫了。他的老師告訴他,在不同的光線下,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都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希望他能努力去做,達·芬奇聽了之后,按老師的話去做,鍛煉了自己的觀察能力,最終成為一名大畫家。著名的短篇小說藝術(shù)大師莫泊桑初學寫作的時候,他的老師福樓拜卻告誡他,每個事物的情狀的描寫,最準確的只有一個詞,在寫作中運用了這個詞,文章就最簡潔。同學們,你們能用文中朱先生所講的道理來解釋一下嗎?
提示:答案不拘一格,只要能講出道理即可。
參考分析:這兩個故事其實都說明的是觀察的重要性,只不過側(cè)重點不同而已?!爱嫷啊钡墓适赂嬖V我們觀察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莫泊桑的故事告訴我們觀察要細致、準備。這兩個故事都是和“套板反應(yīng)”唱對臺戲的,都力求創(chuàng)新。只有通過多角度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別人所看不見的東西,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來。寫作上也要求觀察必須細致,力爭找到最恰切的詞語去表達,這樣,才能使讀者身臨其境,產(chǎn)生簡潔明了又栩栩如生的效果。
提問:同學們,我們通過討論分析,仔細品味,明白了在語言運用上要力戒“套板反應(yīng)”,“唯陳言之務(wù)去”,要努力創(chuàng)新,才“不致落入下乘”,請結(jié)合自己的寫作實踐,談?wù)勀愕玫搅四男﹩⑹荆?/p>
提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要鼓勵學生敞開心扉,發(fā)表意見。
參考內(nèi)容:要抓住作者的有關(guān)言論去闡發(fā)。例如:“‘唯陳言之務(wù)去’,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薄安荒軕?,不能粗心?!薄拔膶W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語言的完美。”應(yīng)讓學生明白,語言要新,關(guān)鍵是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生活之樹是常青的,一棵樹上的葉子沒有兩片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真正認識了事物的特點,語言也就新了?!俺钜粚尤ハ搿本褪且J識事物的特點。
三、整體把握,獲得啟示
朱光潛先生在文章篇末告訴我們,“逐漸達到藝術(shù)的完美”,才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標,“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煉與吻合”正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謹嚴的精神,“留心玩索”“刻苦自勵,推陳翻新”,這是“咬文嚼字”必須下的功夫。這些內(nèi)容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朱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們學了之后,也深為朱先生的“咬文嚼字”的功力所折服,那么我們從中獲得哪些教益呢?請同學們敞開自己的心扉,或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wù)勛约旱母惺芎褪艿降膯⑹荆蚓妥约旱膶懽鲗嵺`來說說得失。
文章的篇名是“咬文嚼字”,文章的內(nèi)容也講得是語言的賞析,我們就先從語言的品味來談起。
提示:組織學生討論,或小組進行,最后歸納,或自由交換意見,大膽陳述。形式視情況而定,在組織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尤其是這個題目范圍過寬,可設(shè)計一些問題,或限定一些內(nèi)容,或循序漸進,可視情況而定。以下從四個方面提供參考。
1.可結(jié)合郭沫若改字的事例,來談?wù)劸捉榔肺墩Z言,一定要有謹嚴的態(tài)度。
郭沫若也是一位語言大師,他要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經(jīng)人提醒后才知道用“這”比用“是”要好,可他又不假思索,把這種修改方法移用到其他的文句上,這說明郭老并未明白這種改法的道理。朱光潛先生糾正了他的說法,并且講出了一大篇道理。品味語言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們不僅要有文字的敏感,而且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可見語言文字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品味玩索語言是個很不簡單的事,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修養(yǎng)。要提高語言修養(yǎng),就非下苦功不可,并且很有必要學點語言知識。要知道語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嚼”,要細細地咀嚼,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才行。
2.結(jié)合“推敲”的事例,明白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的道理。
“推敲”這個故事,已經(jīng)早有定論,且“這段文字的因緣古今傳為美談”,甚至把斟酌字句的做法,就直接稱之為“推敲”。因為韓愈是大家,誰也不曾去懷疑。古今人們也都贊賞“敲”字用得比“推”字好??墒亲髡摺昂軕岩身n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么妥當”。并講出了一大篇道理,由此可見,作者是不迷信,不盲從的,是富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只有獨立思考,才會有新的見解,這對于我們的寫作和學習都是很好的啟示。
3.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非常形象地描繪“狂人”能從字縫中讀出字來。品味語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從那幾個事例中品出這一番大道理來的。味者,有情味、意味、意境也。品,就要體味,就要思考,思考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例如,作者從“你這”的“這”,品出極端憎惡的驚嘆情味,品出了強烈的情感,從“視之,石也”四個字上,品出“發(fā)出錯誤而諒訝的意味”。特別是對“推敲”二字的品味,更富有啟發(fā)性,作者從“推”字想到門是掩的,由掩門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孤零零的一個和尚”。由一個和尚又想到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作者又聯(lián)系上句“鳥宿池邊樹”,提到“推”可以無聲,氣氛冷寂,才不至于驚動宿鳥。這樣做,自然是在告訴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要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才能品味到位。
4.品味語言也要努力去求新。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明白了品味語言的重要性,也清楚地了解到品味語言是一項很不簡單的事,但同時也給我們指出了如何品味的方向。作者列舉了很多事例,使一個很難理解的抽象問題,明白如話地站在我們的面前。我們非常佩服朱先生那嚴謹且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深深嘆服朱先生淵博豐厚的知識。他那舉重若輕、流暢生動的講述,那運用材料信手拈來說理,更是在寫作上給予了我們更豐富的啟示。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談?wù)勗诓牧系姆e累和使用上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明確:①材料的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對朱先生的學問佩服得簡直是五體投地。其實,學問靠積累,朱先生有這么大的學問,自然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慢慢的積累所致。我們應(yīng)該明白,做學問,沒有材料是不行的,材料是學問的基礎(chǔ),即使像這篇簡短的文字,也是需要相當?shù)牟牧系模煜壬\用起來如行云流水,那么自然。這和他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也不是有限的,要靠大腦去記住所有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像我們這篇文章中的例子,有的可能是朱先生憑記憶寫出的,有的單憑記憶就恐怕不行,像《水滸傳》《紅樓夢》上的例句。但可以肯定,最起碼有個印象,一翻就可以找到,我們不一定都能像朱先生那樣博聞強識,但可以養(yǎng)成做卡片、記筆記的習慣,即使是做個索引也行,這樣寫作起來,我們就可以左右逢源了。
②寫議論文,光講道理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定的事例,“事實勝于雄辯”,這是誰也明白的道理。有了例子不典型,講得道理就不到位,舉了例子解說不到位,道理也講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自然也不充分。我們所學的這篇文章,例子舉了很多,而且每個例子都很典型。講解也非常精辟,道理也講得令人心悅誠服。選例、講例更是給我們以莫大的啟示。
四、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練習。
要令人信服地詳細說明太陽中心概念的優(yōu)越性,必須具有罕見的思考獨立性和直覺,也要通曉天文事實,而這些事實,在那個時代是不易得到的。哥白尼的這個偉大的成就,不僅鋪開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也幫助人們在宇宙觀上引起了決定性的變革。一旦認識到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較小的行星之一,以人類為中心的妄想也就站不住腳了,這樣,哥白尼通過他的工作和他的偉大的人格,教導人們要謙虛謹慎。
1.本段文字可分兩層,分別概括其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字以內(nèi))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字以內(nèi))
2.“而這些事實在那個時代是不易得到的”此話有何深刻含義?與下文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哪一句?
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照應(yī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的獨立性和直覺”各指什么?
獨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句,“通過他的工作”,這“工作”具體指什么?在原語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工作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哥白尼的偉大人格”指的是什么?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分析哥白尼創(chuàng)立“日心說”的兩個條件
②分析哥白尼“日心說”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2.贊揚哥白尼擺脫教權(quán)統(tǒng)治和學術(shù)統(tǒng)治的大無畏勇氣?哥白尼通過他的工作和他的偉大人格,教導人們要謙虛謹慎
3.獨立性指不依靠他人,脫離舊的框架束縛?直覺指不經(jīng)過邏輯推理就直接認識的能
4.詳細說明太陽中心概念的優(yōu)越性
5.堅持真理的品格,擺脫教權(quán)統(tǒng)治枷鎖的大無畏精神
五、課后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是在重點賞析的基礎(chǔ)上,討論了作者在品味語言和運用語言上給予我們的啟示。同時,我們也學到了作者勇于質(zhì)疑的嚴謹治學的精神,這對于我們的寫作將會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認真讀書學習,學會品味賞析,“于無疑處生疑”,只有不斷地練習,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會真正的提高。
六、布置作業(yè)
1.自習時討論完成練習題三、四兩題。
2.選幾篇自己的作文,“咬文嚼字”一番,并寫作分析文章。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八
《咬文嚼字》學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分析評價文章的觀點。
學習方法:
1、探究學習法。
2、討論交流法,具體采用誦讀、改寫、比較多種方法。
重點難點:
熟讀文本,發(fā)掘教材文本內(nèi)容,以課文為例子,通過誦讀、改寫、比較多種方法,探究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從內(nèi)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導學內(nèi)容:
一、“你是”和“你這”, 哪句表現(xiàn)力更強?
1、閱讀劇本《屈原》,簡述嬋娟罵宋玉的相關(guān)情節(jié)。
2、反復(fù)誦讀比較下列兩個句子,看看哪句表現(xiàn)力更強些?為什么?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二、你支持誰,王若虛還是朱光潛?
1、閱讀理解《史記》太史公曰一段文字: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2、閱讀《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3、參照《史記》原文細讀王若虛《史記辨惑》中的觀點、改法以及朱光潛先生的評論,對此你支持誰?你對改前與改后文字還有什么見解嗎?
三、“推”和“敲”,到底哪個好?
1、閱讀詩歌《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閱讀課文:朱光潛先生認為“推”和“敲”,到底哪個好?其觀點是否成立?
3、聯(lián)系全詩分析,你認為“推”和“敲”到底哪個好新課標第一網(wǎng)?
咬文嚼字教學設(shè)計篇九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nèi)容是高中語文《咬文嚼字》。
一、教材分析二、教學方法三、教學程序的設(shè)想。意圖四、教學過程五、板書設(shè)計
本課是必修五閱讀鑒賞板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第一。二單元內(nèi)容分別為小說和散文,第四單元為自然科學小論文,而本單元則主要是一些文藝評論。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認真學好它,對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fā)學生去探討問題,加深學生對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鑒賞的認識,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揣摩體味文中所舉例子,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領(lǐng)會咬文嚼字與思想情感的關(guān)系,明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義
拓展遷移運用: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鑒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的謹嚴精神,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文藝評論的興趣,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鑒賞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抽象難懂的文藝評論文的興趣及課外詩文鑒賞的能力
【教學要點1.導入課文,了解作者2.熟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教學步驟】(一)導入以韓愈為賈島改詩的故事導入。(先述故事,后展示詩歌,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教師總結(jié)導出課題:其實同學們剛才的討論就代表了古人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嚴謹認真,反復(fù)推敲。而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將這種反復(fù)推敲的精神稱之為咬文嚼字。下面請大家看到第八課《咬文嚼字》(二)自學速讀全文積累字詞讀音含義
(三)作家作品介紹及文藝評論隨筆這類文體簡介
(四)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luò)結(jié)構(gòu)
1.學生細讀全文2.先請學生談對本文結(jié)構(gòu)的理解,然后教師歸納總結(jié)
(五)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第二課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中咬文嚼字的含義
2.揣摩體味文中所舉例子,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一)復(fù)習導入1.分析第一。二部分內(nèi)容(1—7段)
(1)明確:本文也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文。1—7段作者主要談了兩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
(2)思考:①什么是咬文嚼字?本文的論點在哪段中提出來了?
②為什么要有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3)齊讀1—5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證文字與思想感情的關(guān)系的?
(4)齊讀6—7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證文字的難以確定與控制的?
2.分析第三部分內(nèi)容(第8段)(1)請一學生讀2)本段論證了一個什么問題?(怎么樣)
(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三)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拓展遷移運用: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鑒賞
一)導入1.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飯。甲說:“吃在中國”。乙說:“在中國吃”。丙則長嘆曰:“在吃中國”。你能體會這三個人所說話的含義嗎?(請學生發(fā)言,然后老師點撥)
2.屢戰(zhàn)屢敗和屢敗屢戰(zhàn)的故事通過剛才兩個故事,我們更加懂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利用本課學到的知識來咬一咬,嚼一嚼課外的文字。
(二)課外拓展遷移1.魯迅《秋夜》開篇的句子:“在我家的后園,可以看到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思考:有人說魯迅文章太羅嗦了,直接寫成“在我家的后園,墻外有兩株棗樹”豈不更好?你認為呢?
(三)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1.作家福樓拜說:“無論你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惚仨毎堰@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到“。聆聽大師的教誨,總能讓我們受益非淺。希望我們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努力發(fā)揚咬文嚼字的精神。
2.看看自己以前的作文有需要咬文嚼字的地方嗎?先自己修改,然后和同學交換修改。
3.咬文嚼字---妙趣橫生人反對重男輕女,卻又常常跑到“減肥訓練班”。
臉皮厚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待你不薄”。
招聘大都是“有經(jīng)驗者優(yōu)先”,招婿則相反。
有人請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為病是假的。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1—2)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關(guān)(1---5)繁簡不同,意味不同(3—4)
為什么?字眼不同,意境不同(5)
善用聯(lián)想意義,語義豐富蘊藉(6)文字有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6—7)
濫用聯(lián)想意義,導致套板反應(yīng)(7)怎么樣?要有謹嚴的態(tài)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8)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35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