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桂林山水教案導入語(十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40:03
最新桂林山水教案導入語(十篇)
時間:2023-06-06 15:40:03     小編:zdfb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一

1.通過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的結(jié)合,使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2.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jié)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課件

一、激情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nèi)ミ^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游一游。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過渡語: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贊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tài)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zhì)疑問難。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薄八饺珑R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點評。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jié)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5.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總結(jié)、擴展

1.總結(jié)

我們一同領(lǐng)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3.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寫一段話介紹當?shù)氐囊惶庯L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板書設(shè)計:

水—— 靜、清、綠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險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二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2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nèi)ミ^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lǐng)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圍繞課題質(zhì)疑)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2、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隨機學習。

討論:(1)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zhì)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lián)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a、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么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b、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nèi)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引讀整句話。

c、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里的花香()

校園里干凈()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配上音樂畫面)

4、小結(jié)。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把你的發(fā)現(xiàn)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每人發(fā)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1)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a、寫作方法上:(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fā)現(xiàn))

b、理解詞意。(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jié)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總結(jié)。質(zhì)疑問難,開拓思維。

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作業(yè)。

1、作業(yè)本(1)第4題。

2、根據(jù)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三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讀課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點和優(yōu)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板書:桂林山水)。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欣賞桂林的山水吧!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四人為一小組,互相正音,把課文讀通順。

3、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你的這種感受?(找出并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這句話引入課文精讀部分。)

1、指導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說:你覺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書:靜、清、綠)

(2)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畫面,讀己的感悟。

(3)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讀出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的?

(4)推薦小導游,給同學們介紹漓江水的特點。(要求:準確、有感情、聲情并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然后。

(5)齊讀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圖片:桂林的山

(2)自由讀,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帶入課文讀一讀。讀后同桌交流桂林這一帶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指名同學朗讀。

(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一畫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暢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親眼目睹桂林山水時的情感,過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讀代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

(2)自由朗讀,找出描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出陶醉之感。

(3)討論“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想像這種感覺。

1、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小組交流。

2、讀了這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3、自由讀課文,再次走進桂林山水。

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讀課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點和優(yōu)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1、全班交流:怎樣讀出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自由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

師生共同回憶每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根據(jù)每自然段的內(nèi)容逐段練習背誦。

1、把要求寫的13個字按結(jié)構(gòu)進行分類。

2、按字的結(jié)構(gòu)分類指導書寫方法。

重點指導“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筆順。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記準字形。

4、小組展示寫字成果,互測記字情況。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四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滲透導游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當一回小導游。

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來組織安排材料的。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說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

接著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運用了總──分的寫法。寫水,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對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襯托出漓江的獨特與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寫山,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與桂林的山對比;風景名勝泰山、香山的襯托突出桂林群山的與眾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險的三個特點。

最后,總起來描寫桂林山水:

山繞水,水映山,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gòu)成一卷看不完的畫卷。篇末的兩句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jié)句??偨Y(jié)句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即總結(jié)了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點明了中心思想,又照應了前文我們乘著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考慮到桂林山和水這兩個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相同,所以在教學完漓江水的特點時,讓學生自己學會學桂林山的內(nèi)容。

課文第二自然段。

一、新課引入

今天,老師先帶領(lǐng)大家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出示圖片。感受祖國山水美。接下來,咱們要去的就是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聽錄音范讀。

2、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課文。

3、指名讀文,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學習水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漓江水的特點,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點的詞。(靜、清、綠)

2、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漓江水靜、清、綠的?找出有關(guān)句子。

3、指導朗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齊讀。

4、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排比。使文章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5、練習:

校園的花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___。

7、小結(jié)學法: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桂林山美的。找出有關(guān)句子,并試著有感情朗讀。

⑶ 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⑷ 寫大海與西湖,對漓江水來說有什么作用?

四、遷移運用,自學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圈出概括特點的詞。

⑵ 找出句子,說明桂林山的特點。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寫泰山與香山,又是為了什么?

2、檢查學習結(jié)果。

五、整合山水,學習背誦

1、你認為漓江的水美,還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讀這段話,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樣的語句構(gòu)成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在這里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有順序,空中──山間──江上。句子對稱。)

6、試背誦課文。

六、拓展知識,學習導游

1、今天,我們已經(jīng)游覽了桂林山水,現(xiàn)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xiàn)成的導游啊。

說一說作為一名導游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2、出示資料: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地區(qū)屬巖溶地貌。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發(fā)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這一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斗雞山、凈瓶臥江、奇峰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zhèn)、磨盤山等。

3、想一想該怎么樣來導游桂林山水?自由試說。

4、指名導游。

七、課堂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漓江水: 靜、清、綠

山繞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五

《桂林山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本單元以寫景為主,《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以“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順序展開,用飽醮激情的筆觸直抒胸臆,在一連串的對比與排比中,通過眾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獨特風貌,可謂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和祖國語言的美;二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通過品讀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認識排比句,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桂林山水獨特的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體會蘊含在詞句中的熱愛之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3)能力目標:

在多元的教學環(huán)境下,利用教師準備好的課件和學生自己搜集來的資料來領(lǐng)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獨具特色的美,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表達、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文第二、第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教案 ) 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課時:整體回顧,檢查背誦,布置課外閱讀。

5.教具準備

相關(guān)的課件。

教法設(shè)計意在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設(shè)計思想,圍繞學生各方面及其潛能的發(fā)展這一核心,合理統(tǒng)合課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者。

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采用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法開展學習。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各自的基礎(chǔ)上得到發(fā)展。整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對知識整合、建構(gòu)的過程,更是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

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感受,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對本篇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整個教學過程按“創(chuàng)設(shè)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學,掌握文章寫法——品詞賞句,激發(fā)情感”漸次展開,向課文外圍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學生內(nèi)心。這樣組織教學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基礎(chǔ)上加深認識。

教師當導游,讓他們通過課件“桂林山水游”,來領(lǐng)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麗的風光。然后請同學們說說他們?yōu)g覽之后的感受,想法。這樣做,就創(chuàng)設(shè)了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課文。

對于小組活動,教師提出要求:先初讀課文,默讀并思考:關(guān)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問題?再著重圍繞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組織各小組拿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他們認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全班交流、匯報,介紹桂林山水的特點,在匯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補充,通過匯報交流,使學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和山“奇、秀、險”。

之情,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重點語句,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背誦,做好語言積累。

水清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畫中游

山秀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六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jié)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jié)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jié):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七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預習、方格練習本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了解漢字文化。

1,板題:桂林山水(甲骨文板書),講漢字文化。

2,課件:桂林山水圖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圖片有什么感受?

(2)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時候,文章比圖片更美。因為圖片中的美,是你發(fā)現(xiàn)的,文章的美是作家發(fā)現(xiàn);而圖片中的美是眼睛發(fā)現(xiàn)的,文章中的美心靈發(fā)現(xiàn)的。比如說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比圖片還美,不信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1,課件出示詞語

玩賞、無暇、擴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連綿不斷

2,指名帶讀(帶讀、齊讀)

3,范寫生字,學生練習(瀾、瑕、攀、巒、泰)

4,課件出示:成語解釋連線

(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指導學生認真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的“音形義”,教學思路清晰,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安排合理,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得以保障,讓學生真正“動嘴、動手、動腦”,課堂真正體現(xiàn)了“三角形課堂”理念中的“真學”特點。)

(一)全班通讀全文

1,小老師聽隊員讀書,糾正讀音。

2,哪段寫桂林的山,哪段寫桂林的水?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教師范讀

3,齊讀

4,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小老師匯報)(老師板書:靜、清、綠)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教師范讀

3,齊讀

4,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隊員匯報)(老師板書:靜、清、綠)

1,指導讀“漓江的水”段落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寫法

通過格式調(diào)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寫作方法。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填空背誦朗讀

指導導學生抓住“漓江的水”特點進行背誦練習。

1,將“漓江的水”的段落調(diào)整成詩歌的形式。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課件出示老師兒童詩下水文,指導學生仿寫。

《公園的花》

符學中

公園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進花的海洋

公園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媽媽的頭發(fā)

公園的花真艷啊

艷得像我們綻開的笑臉

3,學生仿寫。

4,交流仿寫作品。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寫法,寫一首關(guān)于“花”或“云”的兒童詩。

桂林

山 水

(奇秀險) (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八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練習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體感知

(二)檢查預習、質(zhì)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聳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2)通過預習,說一說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內(nèi)容?為什么?

(3)小組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學生質(zhì)疑問難。

2、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jié)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跡,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游區(qū)。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讓學生感受。

3、出示圖、結(jié)合課后題進行提問。

(1)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結(jié)合起來進行觀察。

(2)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說說觀察內(nèi)容時要說出從哪兒看出來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yōu)美動人。漓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只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說圖意。

①請學生說說漓江的水。

(深綠色的漓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只貨船平穩(wěn)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恐_h處有一只大船牽引著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xiàn)于水中。)

②請學生說說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說說山水交融的情景。

4、圖文對照,理解課文,討論分段。

(1)指名朗讀課文。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jié)主要寫什么?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

5、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學習“總—分—總”的敘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nèi)容?為什么?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蕩舟漓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tǒng)領(lǐng)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說“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說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4)試背這一段,指名背誦。

3、學習第二段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具動。通過比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讀第二段,了解每句話的意思。(分小組討論)

(第一句講漓江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強調(diào)漓江的美有獨特的地方;第二句講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第三句講蕩舟漓江的感覺。)

(3)指名讀課文,畫出排比句,讀排比句,說說漓江的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4)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先寫出特點,而后通過“得”后邊的文字,把這個特點以補充說明。凡是補充說明的都用“得”字相連。注意用“的”字相連每一分句中已有逗號,因此分句之間用分號。)

(5)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6)指導朗讀

①“真靜啊”一句,輕輕地拉長聲音,給人以靜的感覺。

②“真清啊”一句,讀輕聲,但比上旬的聲音稍高些,略帶驚奇之感,好像讓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綠啊”一句,聲音響亮些,飽滿些,給人以充滿生機的感覺。

(7)學生仿讀后齊讀。

(8)啟發(fā)想象漓江水“靜、清、綠”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②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么?

4、學習第三段。

課文二、三段的敘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學生自學為主。

(1)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jié)合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寫出桂林山的特點。)

b“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捌琳稀逼鹫趽踝饔玫臇|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拔7遑Aⅰ?,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朗讀一首描寫桂林山的詩,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特點的認識。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農(nóng)。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⑤,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樣子?可自由發(fā)揮想象,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找?guī)酌瑢W到黑板演示。

⑥畫出這一段中的排比句,讀一讀。

⑦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學生讀后一部分。

⑧指導朗讀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⑨啟發(fā)想象桂林山“奇”“秀”“險”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5、學習第四段

(1)剛才同學們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觀賞了桂林的山,你們對桂林的山水一定還有總的感受?,F(xiàn)在,讓我們先看看第四段,這一段寫作者游覽后總的感受,文字雖少,內(nèi)容卻很豐富,寫得很美。請大家自己閱讀欣賞、說說這一段為什么寫得好。

(2)學生自學,教師點撥,認識寫得好的原因。

(水的周圍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蕩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3)學生個別朗讀,全體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讀全文。

(三)總結(jié)擴展

1、根據(jù)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總結(jié)全文。

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畫面與課文內(nèi)容基本一致。寫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點,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秀麗,強烈的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貫穿全文,作者生動而細膩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3、圍繞重點學會表達。

(1)課文描寫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描寫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描寫桂林山水的?參照板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課文先總后分再總結(jié)的方法來描繪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總起,然后分別介紹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綜合桂林山水相依,互為輝映的奇異景色。)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與課文第一段中“我們乘著木船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與課文第二段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這兩個句子緊密聯(lián)系,可以說,結(jié)尾的詩句是這兩個句子的延續(xù)與總結(jié),使全文的結(jié)構(gòu)顯得十分緊湊完整。)

(4)課文為什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是因為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用比喻、聯(lián)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所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4、綜合訓練、發(fā)展技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排比句及分號的用法。

(4)以一個小導游的身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指圖具體介紹桂林的山水。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點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這句話用了的修辭方法。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九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教師先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后,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jié)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搜集到的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3、制作的課件。

碧玉簪”的詩句。

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繼續(xù)觀賞桂林山水,去領(lǐng)略它獨特的美。

先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演示:“配樂欣賞”。

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么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構(gòu)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著的大海螺??!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只多么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喲!

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了解美麗的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蕩舟漓江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統(tǒng)領(lǐng)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講解“觀賞”與“欣賞”的異同。

(“觀賞”中的“賞”,就是“欣賞”的意思,“觀”就是“看”的意思,我們常說“欣賞夜景”“欣賞交響樂”這說明“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聽不看”。而“觀賞”卻非看不可。)

(3)指導朗讀,要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描寫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筆劃出來,寫一寫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請學生概括地說特點。(板書:靜、清、綠)

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jié):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5、激情點撥

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美。)

6.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靜。

(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1.小結(jié)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品品、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jié)。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jié)。

劃劃:劃出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jié)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4、請學生概括地說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特點之一“奇”:

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

4、結(jié)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shù)男稳荩o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設(shè)計意圖: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

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出示課件,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匯報:

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luò)清晰,起承轉(zhuǎn)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3、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4、有感情地朗讀。

設(shè)計意圖: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七、總結(jié)全文

本課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F(xiàn)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體會一遍吧。

八、 知識拓展。

1.出示詩

濃碧

是誰將百里漓江,

染成濃碧?

是誰在晶瑩的水底,

鋪下了片片芳草地,

輕軟又柔和?

船行在綠玻璃上,

人影倒在綠玻璃下。

綠草在水底探起頭來,像是向水面上問:

你下來嗎?

2.仿照第2、3節(jié)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板書總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總結(jié)美如畫

《桂林山水》 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經(jīng)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讓人讀來愛不釋手。以讀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課教學的特色。

課文開頭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課文的第2、3自然段圍繞“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

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主要通過讀----找----品----抓(語言表達方式)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生通過學習總結(jié)了這段的表達方法,即:①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把水之特點來展現(xiàn);②運用襯托、對比的寫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點。第三自然段的寫法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相同,所以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學,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較好的效果。本文語句優(yōu)美,讓人百讀不厭。為了讓學生充分地從朗讀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種不同的讀書方式,如:自讀、品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對讀等,從讀中品味景美,從讀中感受本文的語言之美。為了讓學生認識排比句,我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時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訓練用排比句式寫話,以提高學生的寫作和仿寫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段,我又一次以引讀總結(jié)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學桂林之山時,我還以抓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詞語為重點,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如“拔地而起、奇峰羅列、色彩明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這些詞語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到山之險、秀、奇的特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桂林的山還會有哪些形狀?并出示了相對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點。課后我留了一個仿寫作業(yè),并發(fā)現(xiàn)學生模仿例段寫話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讓他們交流、互相欣賞。同學們把對比、比喻、排比等寫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寫作中,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的精妙之處吧!

桂林山水教案一等獎篇十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陶冶愛美情趣。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1、誦讀法:體會詩歌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可作背誦要求,從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2、研討探究法:對文章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可鼓勵學生結(jié)合以往經(jīng)驗,研討交流。

2、整體感知:這既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

(1)初讀詩歌,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評價。)

(2)梳理詩歌結(jié)構(gòu):(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給予指正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是對桂林山水和城市特點的概括。

第二部分: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聯(lián)系個人感受以抒發(fā)對桂林山水的摯情。

第三部分: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

3、探究賞析:

(1)觀賞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2)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桂林水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4、積累遷移:默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提示: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布置作業(yè):

(2)積累詩歌中的優(yōu)美句子,并加以背誦。

賀敬之

山:奇、秀、險

甲天下

水:靜、清、綠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3769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