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完顯微鏡的感受匯總(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15:37
2023年看完顯微鏡的感受匯總(三篇)
時間:2023-06-06 16:15:37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使用顯微鏡的感受篇一

在小學六年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回憶。這些回憶中,有痛苦的,快樂的,悲傷的。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我第一次使用顯微鏡。

在一個晴朗無云的早晨,我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今天有我最愛的實驗課啊!想想就覺得開心!科學課是上午第三節(jié),我懷著百般煎熬的心,度過了前兩節(jié)課。第二節(jié)課的下課鈴一響,我就似脫韁的野馬一般,沖向了實驗室。我是第一個到的,同學們陸陸續(xù)續(xù)也來了。

上課鈴叮叮當當?shù)仨懫饋?,啊!我從未覺得上課鈴聲如今日這般好聽,這節(jié)課萬老師教我們如何使用顯微鏡,我很快就學會了,并開始觀察標本。?。√懒?,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像是一所所小房子。標本的邊緣,竟然有著深淺不一、大小各異的七彩泡泡。這一切匯成了一大片美麗的花海!

就在我陶醉于大自然所賦予生命如此美麗的花海時。萬老師走了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說:“看到什么了嗎?”“一大片大小不一的泡泡,我覺得那是花海!”。我這么回答著?!斑@些泡泡,就是生命最基本的結構單位和生存單位------細胞!”萬老師笑瞇瞇地說。

我呆著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這樣的花海嗎?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竟然能夠創(chuàng)造出如此驚人的“美景”,實在是鬼斧神工!

每個生命體中都有一片美麗的花海,奧妙是有限的,但對它們的發(fā)現(xiàn)卻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驚喜。自然科學的奧妙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待到將來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妙。

使用顯微鏡的感受篇二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養(yǎng)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②教學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A和重要的一節(jié)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fā)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ㄌ崾緢D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shù)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guī)范操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使用顯微鏡的感受篇三

初次學習使用顯微鏡的課,由于學生的興奮和躍躍欲試,而必須交待的注意事項又非常多而瑣碎,在許多情況下,難免出現(xiàn)教師細細交待,學生亦步亦趨,在嚴格的'要求下活動,既放不開,學生實踐的機會也少。

我在這節(jié)課,40分鐘內學生至少實際操作了兩遍,第一遍是學生自主的嘗試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決新問題(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結束時,一名同學邊說邊演示,其他同學幫著找問題,和第二遍結束時,中間一行各小組為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組檢查,則全班至少有1/3學生共實踐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時間,實現(xiàn)學生的充分實踐,至關重要。

我認為之所以能做到,在于我對技能實踐的高度重視,精巧的安排,而且每次都不是重來一遍——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新情境下向前推動,使重復實踐富有新意。

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上好今日的科學課程的關鍵。希望我的做法,可以給大家一些啟迪。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3791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