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授訃告(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1 20:45:45
2022年教授訃告(6篇)
時間:2022-12-01 20:45:45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授訃告篇一

彭世彰教授生于1959年10月20日,上海市人,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7月參加工作,在江蘇省丹陽縣界牌鄉(xiāng)任干事。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讀于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82年7月至1985年6月就讀于華東水利學院農田水利工程專業(yè),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6月畢業(yè)留校工作至今;1996年9月至20xx年7月就讀于xx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1993年7月晉升副教授,1999年11月晉升教授,20xx年6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xx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副院長、xx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兼任全國農業(yè)水土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水利水電科技進展》主編,《水利學報》、《水資源保護》、《農業(yè)工程學報》、《xx大學學報》、《灌溉排水學報》等期刊的編委。

彭世彰教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熱愛祖國,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他學術造詣精深、業(yè)務能力突出、教學水平卓著,深受師生愛戴。他勤于研究、甘于奉獻、善于管理,在團隊構建、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效,為水利科學研究及xx大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彭世彰教授一生致力于水資源高效利用模式、節(jié)水灌溉理論、灌溉排水新技術及其農田生態(tài)效應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他提出了以“水稻控制灌溉”為代表的節(jié)水灌溉新理論,先后在全國近10個省市區(qū)的水稻灌區(qū)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負責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以及部省級重點重大科研項目等50余項;發(fā)表了學術論文220余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79篇;因其在農業(yè)節(jié)水領域的杰出貢獻,作為全球唯一獲獎者獲得20xx年icid國際節(jié)水技術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主編和參編著作教材10部及全國規(guī)范2部;被評為江蘇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水利部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彭世彰教授的因公殉職,是xx大學的重大損失,亦是我國農田水利界的重大損失。他的英年早逝,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yōu)秀的黨員、敬業(yè)的良師。他勇于開拓、忠于職守、嚴格要求的敬業(yè)精神和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計名利的高尚品格將永遠激勵著xx大學廣大師生。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學校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彭世彰教授安息吧!

中共xx大學委員會

x大 學

x年xx月xx日

教授訃告篇二

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中國民法學研究會顧問、原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原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總干事、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大學法學院教授,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1*年9月5日7點45分在**大學第三醫(yī)院不幸逝世,享年82歲。

**教授畢生從事民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為當代中國民法學的重建和發(fā)展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教授參與了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特別是1985-1986年作為民法通則起草專家咨詢小組的四位成員之一,負責起草民事責任一章,為這部被譽為“中國的民事權利宣言”的民事基本法的制定做出了杰出貢獻。20xx年,中國法學會授予**教授“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教授自1960年起任教于**大學法律學系,曾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書記和系主任。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正直清廉,工作一絲不茍,對北大法律學系及法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貢獻卓著,深受同事和學生的敬重與愛戴。

**教授的逝世不僅是北大法學院,也是中國法學界的重大損失。

**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1*年9月9日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謹此沉痛訃告。

**大學法學院**教授治喪辦公室

201*年9月5日

參加告別儀式的同志,請于9月9日上午8時在北大法學院凱原樓乘車,也可自行前往。欲致唁電、唁函或欲送花籃的單位或個人,請與**教授治喪辦公室聯(lián)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

教授訃告篇三

中國共產黨黨員、xx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李,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于20xx年11月19日上午11時06分在逝世,享年74歲。

李xx教授于1940年10月出生于朝鮮,歸國華僑。1965年畢業(yè)于xx大學化學系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李教授近50年來在教學、科研和社會工作方面均有突出的建樹,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李教授早年參加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工作,為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事業(yè)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多項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一等獎、二等獎。

李教授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為人正直,秉公直言,教書育人,無私奉獻。我們?yōu)槭ミ@樣一位良師益友而萬分悲痛。李教授的治學精神和音容笑貌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茲定于20xx年11月21日上午10時30分在海淀醫(yī)院告別室(醫(yī)院西樓后太平間旁)舉行李xx教授遺體告別儀式,以緬懷李教授的業(yè)績,寄托我們的哀思。

李xx教授千古!

xx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xx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

20xx年11月19日

教授訃告篇四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xx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xx大學國際醫(yī)藥商學院教授邱因病醫(yī)治無效,于 20xx 年 12 月 21 日上午 6 時 12 分在逝世,享年 54 歲。

為深切緬懷邱,定于 20xx 年 12 月 25日上午 8 時在xx殯儀館(雨花臺區(qū)大周路 206 號)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請生前好友于 12 月 25 日上午 6 時40 分, 在玄武門校區(qū)大門口或江寧校區(qū)行政樓下乘車前往。

特此訃告

邱治喪小組

20xx 年 12 月 21 日

邱治喪小組聯(lián)系方式

圖書館:

校友會:

國際醫(yī)藥商學院:

傳真:

教授訃告篇五

我處高級工程師楊,因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于20xx年7月21日4時在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去世,享年59歲。

楊出生于1956年3月xx日,黑龍江省賓縣人,1973年5月參加工作,20xx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10月建筑工程學院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專業(yè)大學畢業(yè),1978年12月到基建處工作至今。

楊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他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那種忠厚老實、為人正派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楊安息吧!

楊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xx年7月23日(星期四)上午8時在西華苑舉行。請參加楊遺體告別儀式的同志及生前好友于20xx月7日23日上午7:00在體育館門前集合乘車前往。

聯(lián)系人:

電 話:

工業(yè)大學基建處

20xx年7月21日

教授訃告篇六

外國語學院退休教師xx教授,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xx年11月2日凌晨3時48分逝世,享年86歲。

1949年進入師范班學習俄語,同時在教務處任職,1953年起至1990年一直在外語系任教,從事外語教學37年。

1980年任副教授、1988年任教授,曾擔任教研室副主任。

熱愛祖國、熱愛外語教育事業(yè),她把熾熱的愛和滿腔的心血全部傾注在外語教育事業(yè)上,是一位優(yōu)秀的外語教師,曾獲得優(yōu)秀教師稱號。

為人忠厚老實、正直善良;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多年來,她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曾擔任黑龍江省語言學會、黑龍江省翻譯工作協(xié)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研究會微機輔助領導小組成員。多次受到各級組織的表彰和獎勵,受到學生和同事們的廣泛贊揚和尊敬。

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師長、好同事、好朋友,是我們外語教育事業(yè)的損失。

xx教授安息吧!

xx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xx年11月4日(周三)上午8點整在東華苑舉行。11月4日早6點50分在電機樓門前有車前往,望生前好友相互轉告。

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20xx年11月2日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415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