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二數(shù)學知識點整理篇一
1.總體和樣本
在統(tǒng)計學中,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每個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shù)叫做總體容量.
為了研究總體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shù)稱為樣本容量.
2.簡單隨機抽樣,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lián)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shù)目較少時,才采用這種方法。
3.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抽簽法;隨機數(shù)表法;計算機模擬法;使用統(tǒng)計軟件直接抽取。
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①總體變異情況;②允許誤差范圍;③概率保證程度。
4.抽簽法:
(1)給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2)準備抽簽的工具,實施抽簽
(3)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例:請調查你所在的學校的學生做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
5.隨機數(shù)表法:
例:利用隨機數(shù)表在所在的班級中抽取10位同學參加某項活動。
系統(tǒng)抽樣
1.系統(tǒng)抽樣(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
把總體的單位進行排序,再計算出抽樣距離,然后按照這一固定的抽樣距離抽取樣本。第一個樣本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
k(抽樣距離)=n(總體規(guī)模)/n(樣本規(guī)模)
前提條件:總體中個體的排列對于研究的變量來說,應是隨機的,即不存在某種與研究變量相關的規(guī)則分布。可以在調查允許的條件下,從不同的樣本開始抽樣,對比幾次樣本的特點。如果有明顯差別,說明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承某種循環(huán)性規(guī)律,且這種循環(huán)和抽樣距離重合。
2.系統(tǒng)抽樣,即等距抽樣是實際中最為常用的抽樣方法之一。因為它對抽樣框的要求較低,實施也比較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種與調查指標相關的輔助變量可供使用,總體單元按輔助變量的大小順序排隊的話,使用系統(tǒng)抽樣可以大大提高估計精度。
分層抽樣
1.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征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后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后,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量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后用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準: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量或相關的變量作為分層的標準。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qū)分的變量作為分層變量。
3.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shù)目占總體單位數(shù)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采用該方法,主要是便于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shù)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shù)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用樣本的數(shù)字特征估計總體的數(shù)字特征
1、本均值:
2、樣本標準差:
3.用樣本估計總體時,如果抽樣的方法比較合理,那么樣本可以反映總體的信息,但從樣本得到的信息會有偏差。在隨機抽樣中,這種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我們用樣本數(shù)據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標準差并不是總體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標準差,而只是一個估計,但這種估計是合理的,特別是當樣本量很大時,它們確實反映了總體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組數(shù)據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共同的常數(shù),標準差不變
(2)如果把一組數(shù)據中的每一個數(shù)據乘以一個共同的常數(shù)k,標準差變?yōu)樵瓉淼膋倍
(3)一組數(shù)據中的值和最小值對標準差的影響,區(qū)間的應用;
“去掉一個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中的科學道理
兩個變量的線性相關
1、概念:
(1)回歸直線方程(2)回歸系數(shù)
2.最小二乘法
3.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
(1)描述兩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利用直線回歸方程即可定量描述兩個變量間依存的數(shù)量關系
(2)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把預報因子(即自變量x)代入回歸方程對預報量(即因變量y)進行估計,即可得到個體y值的容許區(qū)間。
(3)利用回歸方程進行統(tǒng)計控制規(guī)定y值的變化,通過控制x的范圍來實現(xiàn)統(tǒng)計控制的目標。如已經得到了空氣中no2的濃度和汽車流量間的回歸方程,即可通過控制汽車流量來控制空氣中no2的濃度。
4.應用直線回歸的注意事項
(1)做回歸分析要有實際意義;
(2)回歸分析前,先作出散點圖;
(3)回歸直線不要外延。
人教版高二數(shù)學知識點整理篇二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shù)集。
(2)按元素的個數(shù)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于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對象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對象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于看這些對象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shù)集,記作n;
在自然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_;
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記作q;(有理數(shù)是整數(shù)和分數(shù)的統(tǒng)稱,一切有理數(shù)都可以化成分數(shù)的形式。)
實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shù)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其中無理數(shù)就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就包括整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學上,實數(shù)直觀地定義為和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致于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數(shù)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shù)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質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shù)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把正偶數(shù)集合表示為
{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
大括號內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shù)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p(x),則性質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p(x)描述為{x∈i│p(x)}
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人教版高二數(shù)學知識點整理篇三
1.在中學我們只研直圓柱、直圓錐和直圓臺。所以對圓柱、圓錐、圓臺的旋轉定義、實際上是直圓柱、直圓錐、直圓臺的定義。
這樣定義直觀形象,便于理解,而且對它們的性質也易推導。
對于球的定義中,要注意區(qū)分球和球面的概念,球是實心的。
等邊圓柱和等邊圓錐是特殊圓柱和圓錐,它是由其軸截面來定義的,在實踐中運用較廣,要注意與一般圓柱、圓錐的區(qū)分。
2.圓柱、圓錐、圓和球的性質
(1)圓柱的性質,要強調兩點:一是連心線垂直圓柱的底面;二是三個截面的性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圓;軸截面是一個以上、下底面圓的直徑和母線所組成的矩形;平行于軸線的截面是一個以上、下底的圓的弦和母線組成的矩形。
(2)圓錐的性質,要強調三點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圓的性質:
截面圓面積和底面圓面積的比等于從頂點到截面和從頂點到底面距離的平方比。
②過圓錐的頂點,且與其底面相交的截面是一個由兩條母線和底面圓的弦組成的等腰三角形,其面積為:
易知,截面三角形的頂角不大于軸截面的頂角(如圖10-20),事實上,由bc≥ab,vc=vb=va可得∠avb≤bvc.
由于截面三角形的頂角不大于軸截面的頂角。
所以,當軸截面的頂角θ≤90°,有0°<α≤θ≤90°,即有
當軸截面的頂角θ>90°時,軸截面的面積卻不是的,這是因為,若90°≤α<θ<180°時,1≥sinα>sinθ>0.
③圓錐的母線l,高h和底面圓的半徑組成一個直徑三角形,圓錐的有關計算問題,一般都要歸結為解這個直角三角形,特別是關系式
l2=h2+r2
(3)圓臺的性質,都是從“圓臺為截頭圓錐”這個事實推得的,高考,但仍要強調下面幾點:
①圓臺的母線共點,所以任兩條母線確定的截面為一等腰梯形,但是,與上、下底面都相交的截面不一定是梯形,更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②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將圓臺的高分成距上、下兩底為兩段的截面面積為s,則
其中s1和s2分別為上、下底面面積。
的截面性質的推廣。
③圓臺的母線l,高h和上、下兩底圓的半徑r、r,組成一個直角梯形,且有
l2=h2+(r-r)2
圓臺的有關計算問題,常歸結為解這個直角梯形。
(4)球的性質,著重掌握其截面的性質。
①用任意平面截球所得的截面是一個圓面,球心和截面圓圓心的連線與這個截面垂直。
②如果用r和r分別表示球的半徑和截面圓的半徑,d表示球心到截面的距離,則
r2=r2+d2
即,球的半徑,截面圓的半徑,和球心到截面的距離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有關球的計算問題,常歸結為解這個直角三角形。
3.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表面積
(1)圓柱、圓錐、圓臺和多面體一樣都是可以平面展開的。
①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展開圖,是求其側面積的基本依據。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由底面圖的周長和母線長組成的一個矩形。
②圓錐和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由兩條母線長和底面圓的周長組成的扇形,其扇形的圓心角為
③圓臺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由兩條母線長和上、下底面周長組成的扇環(huán),其扇環(huán)的圓心角為
這個公式有利于空間幾何體和其側面展開圖的互化
顯然,當r=0時,這個公式就是圓錐側面展開圖扇形的圓心角公式,所以,圓錐側面展開圖扇形的圓心角公式是圓臺相關角的特例。
(2)圓柱、圓錐和圓臺的側面公式為
s側=π(r+r)l
當r=r時,s側=2πrl,即圓柱的側面積公式。
當r=0時,s側=rrl,即圓錐的面積公式。
要重視,側面積間的這種關系。
(3)球面是不能平面展開的圖形,所以,求它的面積的方法與柱、錐、臺的方法完全不同。
推導出來,要用“微積分”等高等數(shù)學的知識,課本上不能算是一種證明。
求不規(guī)則圓形的度量屬性的常用方法是“細分——求和——取極限”,這種方法,在學完“微積分”的相關內容后,不證自明,這里從略。
4.畫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直觀圖的方法——正等測
(1)正等測畫直觀圖的要求:
①畫正等測的x、y、z三個軸時,z軸畫成鉛直方向,x軸和y軸各與z軸成120°。
②在投影圖上取線段長度的方法是:在三軸上或平行于三軸的線段都取實長。
這里與斜二測畫直觀圖的方法不同,要注意它們的區(qū)別。
(2)正等測圓柱、圓錐、圓臺的直觀圖的區(qū)別主要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圖形。
用正等測畫水平放置的平面圓形時,將x軸畫成水平位置,y軸畫成與x軸成120°,在投影圖上,x軸和y軸上,或與x軸、y軸平行的線段都取實長,在z軸上或與z軸平行的線段的畫法與斜二測相同,也都取實長。
5.關于幾何體表面內兩點間的最短距離問題
柱、錐、臺的表面都可以平面展開,這些幾何體表面內兩點間最短距離,就是其平面內展開圖內兩點間的線段長。
由于球面不能平面展開,所以求球面內兩點間的球面距離是一個全新的方法,這個最短距離是過這兩點大圓的劣弧長。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2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