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立德樹人,做新時代學生的引路人篇一
以明道為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暗馈睂W最初的本意是道路,后泛指天地萬物的途徑、本源、規(guī)律、終極真理等,是天地萬物共同的自然本性。
而總書記所講“明道信道”的這個“道”,就是馬克思主義之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是共產(chǎn)主義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就必然要求教師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理想信念,要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堅持不懈培育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
人民教師就是要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全程全方位參與思政教育,努力成為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忠實傳播者。
古今中外,盡管社會制度不同,但教育和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這個目標都是一致的。
當前,中國行進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教師就要勇于挑起歷史責任、政治責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以立德為本,幫助學生筑夢圓夢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懊髅鞯隆薄坝H民”“止于至善”,這是《大學》里強調(diào)的人生三個根本追求目標,亦稱三綱領?!洞髮W》全部內(nèi)容都是圍繞以上三綱領,并通過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展開的,以達到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和理想的至善,這是中國幾千年的道德傳統(tǒng)。
新時代對于教育者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要求,要求人民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yǎng)結(jié)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就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中的“修身”,為人師者要堅持以德性高標準完善自己;“以德立學”就是強調(diào)立德與立學、人品與學識的統(tǒng)一,即在授業(yè)的同時重視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以德施教”就是在教學中注入道德精神,讓教學有思想,有靈魂,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
對于當前的教師來說,今天“德”的要求,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私德,也是社會應具有的公德。?
而廣大的人民教師就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不僅自己親身踐行,更要在課程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種子,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治學為基,培養(yǎng)世界一流人才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大師”之于大學的重要性。一所學校有沒有“大師”,是衡量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中外不少高校之所以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級一流大學,是因為有一批成就卓著的大師。而大師的高水平離不開嚴謹?shù)闹螌W。中國要發(fā)展,我們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此,人民教師既要有高尚品德,還得有真才實學。?
當前,我國高校正積極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需要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zhàn)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這自然要求廣大教師成長為建設科技強國的中堅力量,并培養(yǎng)出世界一流的人才。
而青年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循循善誘,教師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面對當今信息時代帶來的知識爆炸,教師的職業(yè)能力素養(yǎng)和淵博知識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嚴謹治學,積極進取,努力站上世界知識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的前沿,既給學生傳授知識,又為學生啟迪思想,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是當今教師從事教書育人事業(yè)的根基所系。?
以愛生為重,打造民族復興“夢之隊”
“愛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傳統(tǒng),從古至今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事例。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為人、治學、處事的高尚品格,為后人樹立了榜樣,尤其是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和“愛滿天下”為核心的愛生思想,一直感染著后人,他說:“真的教育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育才造土,為國之本”。在當今這個偉大時代,愛生對于教育事業(yè)、對于教師本人來說,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主力軍,而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民族復興“夢之隊”的“筑夢人”。?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這要求人民教師對學生要悉心愛護,堅持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只有對學生充滿關(guān)愛的老師,才有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并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做到關(guān)心學生、關(guān)愛學生、關(guān)照學生。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我們的教師群體,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所蘊含的偉大機遇,這個機遇既是國家的,也是學校的,還是每一位人民教師的。
只要真正扎根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從明道、立德、治學、愛生四個方面,積極踐行時代對教師提出的立德樹人新要求,就能夠提升廣大教師的能力水平,從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和強大的推動力。
立德樹人,做新時代學生的引路人篇二
教書育人,以德為首。師德的好壞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態(tài)度都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一個教師的師德決定著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師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地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它提示我們:教育的根本對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務是育人,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它針對的就是當前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著甚至還在發(fā)展著的對于教育本性迷失方向的人。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關(guān)系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關(guān)系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和長遠。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中小學實施的基礎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重要在于樹立影響學生一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容高度凝練了立德樹人的靈魂、主題、精髓和基礎。我們要結(ji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中小學生的思想情況,尋求新形勢下中小學校立德樹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增強立德樹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影響力,提高德育工作的親和力和向心力。立德樹人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的創(chuàng)新,以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教師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時代性。
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必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做人修養(yǎng)教育、民族團結(ji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團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從做合格公民的基礎要求做起,將現(xiàn)代社會教育所倡導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貫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思想引領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一定要樹立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具有終身從教、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要愛生如子,把對人才的培養(yǎng)化為自己的責任,并落實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體現(xiàn)在認真執(zhí)教,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教育教學工作上。?
立德樹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教師必須提高師技、師愛、師責、師品四個方面的修養(yǎng)。各中小學校要緊密聯(lián)系自身實際,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斷創(chuàng)新內(nèi)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手段,切實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鑄造高尚師德為立德樹人奠定基礎。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中所具備的個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綜合素質(zhì)。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嚴謹治學 ”、“勤于進取 ”、“認真授業(yè)”、“熱愛學生”、“積極育人 ”等,既是師德的規(guī)范,又是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格魅力。作為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一個教師,應該把熱愛教育事業(yè)與熱愛學生結(jié)合起來才夠格。教師的愛心奉獻,是一種不間斷的終身的奉獻,是教師之“大愛”的充分體現(xiàn)。誨人不倦的愛心奉獻精神,是由教師的本質(zhì)屬性所決定的。它既是物質(zhì)的也是精神的,既是知識的也是智慧的,既是毫無保留的也是不斷創(chuàng)造的。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不僅要愛自己的事業(yè),更要愛所有的孩子。這就把教師的情感提升到了一個至高的境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人類社會充滿科學精神的神圣之愛。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要在掌握新的思想觀念、提高人格魅力和職業(yè)情感修養(yǎng)等方面有自覺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做到不斷汲取源頭活水,與時俱進。這樣的教師就一定能成為一名稱職的優(yōu)秀的教師;這樣的教師越多,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景就愈加光輝燦爛!
立德樹人,做新時代學生的引路人篇三
立德樹人的語境宏闊、語意深遠。如何理解“立德樹人”的含義?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nèi)?、發(fā)展人。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愛崗敬業(yè),這是師德的基礎,愛崗敬業(yè)是使所有其它素質(zhì)成為可能的特征。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樂于奉獻。
愛心是師德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關(guān)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shù)臒崆?,對其各方面給予關(guān)注。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達到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皭邸币灰曂?,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說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后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jié)上關(guān)心他們。
人們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個個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師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gòu)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yǎng)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所以,我們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作為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這是時代呼喚,也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在讀書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這是我們的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導引學科的發(fā)展。
陶行知也說過“道德性是教師職業(yè)的靈魂,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是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前提,教師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yǎng)到無愧人師的地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愛在繼續(xù),責任在繼續(xù),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愛心,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讓愛走得更遠。
立德樹人,做新時代學生的引路人篇四
德育教育肩負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的情操,鑄造健康飽滿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zhì),加強公德心、社會責任感、職業(yè)道德等。立德樹人課程建設的目標是:讓德育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讓德育教育成為“快樂教育”,使學生將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形成習慣。
現(xiàn)將情況總結(jié)如下:
為了增強德育課的時代性、實效性、實用性,本學期要求加入立德樹人課。學生積極性高漲,總體效果不錯。
教師對于教材內(nèi)容進行解析,在分析學情的情況下,對教材內(nèi)容有針對性得進行取舍。
在教學放上,對于傳統(tǒng)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徹底的改革。為了讓課堂活躍起來,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針對課堂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選取了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法,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反思:我什么能力比較欠缺,應該有針對性的提高。進一步挖掘?qū)W生的潛力。除此之外,在本學期的立德樹人課中,還應用了探究活動教學法,預先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答案,針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還設置了大量的工作情景模擬,使學生身臨其境,及早對于自己的有一個目標。
在本學期課程建設實踐中,實踐課的力度不夠,由于條件限制,不得不將部分實踐課內(nèi)容移至下學期進行。由于經(jīng)驗的欠缺,部分實踐課只有熱鬧的形式,但是效果卻一般。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實踐課的設計。多組織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融入社會。在課程建設的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