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一
第一課內(nèi)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詞的運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點總體感受,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課內(nèi)容: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體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對話時玄機的理解,對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想象描述。全文整體理解,總結。作業(yè)。
學生讀熟課文,了解相關背景。按課后問題思考,了解人物的特點。
第一課時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背景。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謹慎。
3、能正確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說出主要內(nèi)容。
一、提示課題,介紹背景
1、揭題。
2、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的事。
3、誰知道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介紹背景: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孫權、劉備聯(lián)合對付曹操的時候。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書:
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2、你知道他們分別是哪國的?什么身份?教學:都督(dū)。
三、初讀課文
1、草船借箭到底講的是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簡單說說。(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最關鍵的是哪一部分?(找到關鍵材料,找出起因、結果給課文分段)
3、說說安排了哪幾個材料?
4、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文中的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用一個詞來評價嗎?)
板書:
妒忌、神機妙算、守信、多疑(理解這兩個詞)
四、細讀課文
1、探究人物的特點:兩組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一組曹操,一組魯肅。
2、交流:
⑴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霧大到什么程度?
這是偶然還是原就料到?何以見得?
板書:
識天象
預料的和事實的一樣,可以用一個“果然”連接。
運用“果然”說句子。
②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一字兒擺開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陣式有何變化?為什么這樣調(diào)頭?
板書:
周密部署
④ 魯肅答應了,他并不了解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書:
識人心
⑤ 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飛一樣地放回20多里,追也來不及了。
板書:
識地理
⑵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識地理,懂陣法。
這些條件少一條行嗎?為什么?
出示諸葛亮的話(出示幻燈):
“凡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曉軍情,不明陣圖,乃庸才也”。
齊讀取箭經(jīng)過,想象當時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本課設計的主要特點: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 通過預習,學生已經(jīng)總體感知到周、諸葛、曹、魯?shù)热说奶攸c:
分組后,讓不同的組承載不同的任務,具體地感知。反饋交流部分,本課重點圍繞“神機妙算”進行交流。學生能抓住具體的句子,說明借箭的必要條件,從而理解諸葛的“神機妙算”。對于理解是到位的。
⑵ 注意到了語文的工具性要素訓練:
其一,讓學生在提示的引導下,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生基本上能夠比較簡要地概括事件的內(nèi)容。其二,抓住關鍵內(nèi)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個材料。自以為,這也是本課體現(xiàn)工具性的一處有意識的設計與實踐。
2、問題反思:
⑴ 盡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學生參與交流的面不廣,其原因:有的是學生不敢說這種心理原因,有的是學生確實沒有感知,不理解。
⑵ 朗讀的時間不足:
按照現(xiàn)在“讀中感受”這種觀點來看,只有充分讀才能有充分的理解。這是對的。但事實上,盡管讀得不多,但學生默讀的時間還是充分的,特別是課前預習比較到位(讀5篇,并對主要問題進行過思考)。所以并不影響學生的理解。問題是:公開朗讀的次數(shù)較少。朗讀與理解的有機結合,對我來說是弱項。以后重點拿幾篇抒情性較強的課文來練習自己的這方面的能力。
⑶ 在板書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后,引導學生概括:
是這樣引的:知人心,懂天象。那么諸葛對于順風順水的把握可以怎樣概括?結果學生仍不能用三個字概括,最后還是本人說出:明地理。對于“一字排開”,船頭的調(diào)向,應該概括為:懂陣圖。時間關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課遺憾之處。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領悟"神機妙算".
3.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啟發(fā)談話,調(diào)動積累,揭題激趣:
同學們,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 你熟悉《三國演義》中哪些人物,哪些故事 (學生說說)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題)
檢查討論:
⑴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聯(lián)系.
妒忌的意思,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聯(lián)系
⑵說說周瑜和魯肅之間的事情
周瑜派魯肅去探聽諸葛亮打算怎樣造箭.
⑶說說諸葛亮和魯肅之間的事情.
b.魯肅是怎么做的,抓住"果然",弄清和上文的關系.
⑷簡要理解諸葛亮和曹操之間的關聯(lián).
4.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精讀課文第一部分,研讀對話,體會人物內(nèi)心
自由讀3—5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精讀課文第6—10自然段
學生默讀思考,批注后,用角色置換的方式向大家作交流.
教師參與討論,點撥引導.扣住有關詞句感悟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指導學生相機朗讀有關句段.
小結課文,深化認識
讀完了課文,你覺得文章的題目"草船借箭"起得好不好
復述課文,進一步發(fā)展語言.
布置作業(yè):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
板書:
草船借箭
周瑜 派其探聽 魯肅
(氣量小) (正直老實,顧全大局)
妒忌 造箭 請他幫忙
借船和軍士
諸葛亮 "借"箭 曹操
(神機妙算)知人,識天 (多疑,用兵謹慎)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三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了解周瑜和魯肅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齊讀課題。
3、質(zhì)疑:誰借箭?為什么借箭?怎樣借箭的?借到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范讀,生傾聽,完成思考:這一課主要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2、據(jù)此提綱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3、同學們在預習時解決了一些問題,現(xiàn)在大家看看還有什么問題?
三、學習第一段
2、這一段哪個詞最重要?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3、注意這一段講誰在“妒忌”?妒忌誰?妒忌什么?
4、齊讀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讀法和語氣 。
5、這句話我們能不能換個說法?
6、從這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對,周瑜這樣做就是心胸狹窄的表現(xiàn)。
9、解釋詞語:趕造、委托。
11、周瑜聽后很高興,他為什么這么高興?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我們說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第二大段,看看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2、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說了幾句話?
3、第一句是什么?實際上他逼沒逼?從哪看出來的?
4、齊讀第二句話,為什么不給他準備齊全?
5、我們在往下讀,魯肅去了以后,諸葛亮請魯肅幫助干什么?注意讀書回答。
6、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干什么?什么是自有妙用?
11、從這里我們能看出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準備”兩部分內(nèi)容,那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沒有?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分析。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四
創(chuàng)造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按事情發(fā)順序?qū)懙挠洈⑽囊智迨虑榈娜蚝蠊?/p>
2、提高抓重點詞句、前后聯(lián)系讀懂課文的能力,體會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創(chuàng)造出發(fā)點: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
創(chuàng)造訓練點:認識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膽識,有計劃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獨特性。
創(chuàng)造訓練策略:引導法、自學法,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
教具準備:《草船借箭》錄像幻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內(nèi)容:二、三、四段。
重難點: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chuàng)造教育滲透點
復習前文導入??新課
1、周瑜怎樣為難諸葛亮?
2、諸葛亮又是怎樣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萬支箭。2、立下軍令狀。
復習導入??,保持思維的性。
講“借箭準備”緊扣妒忌與才干
1、周瑜為什么這樣做?
2、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3、哪些詞句可以看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讀課文思考,找出周瑜為難諸葛亮的詞句,在書上做記號。(故意延遲,不給齊練)2、體會心情,自讀自練。3、讀諸葛亮說的話,體會心情。
通過讀講引導學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實質(zhì)原因,培養(yǎng)學生思維獨特性。
三、學習“借箭經(jīng)過”突出“神機妙算”20`
樣做的。5、小結
五、總結全文分清前因后果5` 師述:借箭的表面原因?qū)嵸|(zhì)原因表面結果實質(zhì)結果,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業(yè)?3`
幻燈片,填空(略)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趕造十萬支箭———→借———→十萬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遲延 不給齊全 長嘆一聲
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 立軍令狀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創(chuàng)造教育得失
本課能過引導學生分析字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人物的內(nèi)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學生明白分析問題,要運用多層次多角度思維方式。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五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委托、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草船借箭這件事,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分清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后果。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完成課后思考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讀全文。(每人讀一段)
2、說說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
二、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1、默讀課文。
2、思考并討論:
⑴ 草船借箭這件事本身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前因:與曹軍水上交戰(zhàn)需要弓箭。
后果: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計謀得到了十萬多支箭。
(提示:從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考慮。)
原因:周瑜妒忌諸葛亮。
后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三、小結
一件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總有原因和結果。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理解課文。草船借箭的整個事情有前因后果,在這個事件的一些具體情節(jié)中也有前因后果。
四、出示幻燈片,并思考和討論
按照下面的提綱,說說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和結果:
1、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
2、諸葛亮說:“只要三天?!?/p>
3、曾操下令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彎手射箭?!?/p>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課文中的人物對話,通過朗讀,更深入地了解周瑜、諸葛亮及魯肅的性格特征。
六、讀寫生字詞
1、了解本課生字結構:
督:注意下面是“目”,不要寫成“曰”。
懲、罰:上下結構,注意把字寫勻稱。
寨:中間是三橫兩豎。
2、把“思考·練習”4中的每個同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指導用“委托”“輕易”造句
1、指名讀一讀課文中含有“委托”“輕易”的句子,注意這兩個詞的用法。
2、指名用這兩個詞造句,不妥之處集體討論糾正。
3、把兩個造句寫在練習本上。
八、布置作業(yè)
預習《將相和》。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周瑜: 我真不如他! 十天 十萬多支
魯肅: 厚道妒忌 知人 周瑜 “故意”
曹操: 多疑神機妙算大霧漫天
諸葛亮:知天第三天 順風順水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六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fā)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zhì)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jié),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三課時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zhàn)》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jīng)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jié)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段。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jié),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jù)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fā)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p>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p>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里軍令狀、白酒招待
(2)討論、交流。
6.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a、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b、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jié),思考這些問題。
(1)(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zhàn)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2)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jié),體會人物內(nèi)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草船借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崧舟篇七
教學要求:
1.理清課文內(nèi)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從而了解他的才能。
2.能簡要地根據(jù)板書概括全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中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三段是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腦及教學軟件、幻燈機及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授
㈠學習一、二段
1.幻燈出示三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輕聲朗讀一、二段課文。
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為什么要趕造十萬枝箭?
③諸葛亮為什么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找出反映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詞語。
2.讀后討論。
4.分角色讀周瑜與諸葛良亮的對話。
㈡學習第三段
1.指名分節(jié)朗讀,并概括每段意思。(板書)
2.讀了這一段,你覺得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出示卡片)
(神機妙算、識天氣、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讀課文,劃出表現(xiàn)以上幾點的語句。
4.讀后交流。
教師相機出示7、8小節(jié),劃出有關語句。
5.齊讀7、8小節(jié)
電腦顯示:船一字兒擺開受箭的情形,幫助學生理解諸葛亮計算的準確與計謀的絕妙。
6.引讀第9小節(jié)
㈢學習第四段
教師讀第10節(jié),學生齊讀周瑜的話。
1.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據(jù)天氣、地理、人的性格決定借箭的策略。)
2.朗讀全文,體會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總結全文
這堂課我們通過討論,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諸葛亮神機妙算,根據(jù)天氣、地理、人的性格決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嘆不如,這是草船借箭的結果。同時我們還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了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
附:課堂教學情況分析
草船借箭
妒忌才干 準備出發(fā)┌─
設計陷害 近寨佯攻 神機妙算│ 識天氣
左右受箭 真不如他┤ 懂地理
滿載返回│ 知己知彼
└─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25915.html】